《上下》教學設計與評析
一、教學內容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活動中,讓學生理解“上下”的位置與順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能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與順序,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3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實際情境中物體的“上下”位置關系。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游戲圖、電腦課件、題卡。
學生準備:膠水。
四、課堂實錄
(一)復習舊知
同學們,知道老師站在你們的什么位置嗎?老師的后面是什么?
同學們能說說你的前面、后面分別是什么嗎?
“前后”是我們上節課學習的位置關系,大家學得很好,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新知識,學習之前,老師請大家來聽個小故事。
(二)自主探索,合作解決
1.在情境中滲透“上下”位置關系。
電腦演示動畫故事:
屏幕上出現小鳥圖片,小鳥說:“樹爺爺,您好,冬天快要到了,我們三個好朋友想搬到您這兒來過冬,行嗎?”
屏幕上出現老樹,老樹說:“行啊。我這有三間房,不知你們想怎么安排呢?”
小鳥又說: “是啊。我們各自應該住在哪個房間最合適呢?
聰明的小朋友,你們能幫我們合理地安排一下房間嗎?”
( 設計意圖 創設生動形象的動畫故事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提出的生活問題出發,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
同學們愿意幫這個忙嗎?那么怎么安排房間最合理呢?
(1)現在老師給每位同學發了一張與前面同樣的圖,
請四人一組擺一擺,看哪組安排得又快又合理。
(2)學生4人一組交流合作:把3只小動物的圖片,合理地安排在各層房間里,并說明為什么這樣安排。
(3)哪個小組來匯報一下你們組是怎樣安排的?為什么這樣安排?
(4)學生匯報反饋小組內討論的結果。
學生討論的結果可能有:
①小鳥飛得高,所以它的房間在最上面;小松鼠會爬樹, 所以它的房間在中間;小兔不會爬樹,所以房間在最下面。
②小松鼠在最上面,小鳥在中間,小兔在最下面。
③其他。
(教師對學生的各種想法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鼓勵的方式多種:獎給發言的學生一朵紅花;獎給小組成員每人一朵紅花;為安排房間合理的小組鼓鼓掌……以此激勵學生認真分析思考,勇于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并從中確定出大家公認的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對教材進行了創新,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生活常識,判斷小動物們各住哪一層最合理,再利用現有資源自己動手、團結協作,共同來安排房間,解決問題,發現上下這一位置關系。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多角度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和交流意識。)
2深入理解“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突破教學難點。
(1)同學們看圖,現在3只小動物的位置關系能用以前學過的“前后”這種位置關系來說嗎?那么它們又是怎樣的一種位置關系呢?
現在請同桌之間說一說小動物的位置關系。
學生反饋的結果可能有:
①小鳥在上面。②小松鼠在上面。③小松鼠在下面。④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