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小貓吃魚》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28頁《小貓吃魚》。教學目標:
本文通過“小貓吃魚”這一教學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減法真正的含義,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在故事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
2、鼓勵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培養學習方式多樣化。
教具準備:每個學生5個圓片.教師5個圓片.
教學流程:
一、故事導入。(課件演示)
師:有一天,一只小讒貓在外面散步,走著、走著,它感覺到有點兒餓了,怎么辦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讒貓的故事吧!
從這幅圖中你們看到了什么?a.一盤美味可口的魚,b.一只小花貓(直流口水的小花貓)
二、新課展開
師提問:小花貓接下來會做什么呢?請大家猜一猜(用算式說明,預測的故事結果)。
1.學生廣開思路:
讓學生充分的說明可能發生的情況,凡是說的有道理的教師都要適量給予鼓勵和肯定的評價。
(教師在引導隨時注意思維的有序性和算式的窮盡性,可以鼓勵學生“異想天開”,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師過渡:那么,這只可愛的小花貓是怎樣做的呢?大家想知道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播放課件)
2、集體討論交流。
(1)課件演示片段一:
(課件演示)師:請小朋友說說第一副圖。
生可能會說:有一只小花貓看到盤子里有3條魚,它可想吃了。(教師可以多引導學生說說圖意,讓孩子都用自己富于童話的語言表達圖意)
盤子里有3條魚,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2)課件演示片段二:
小貓看到了自己最愛吃的魚,它怎樣做呢?
引導學生表達完整:原來有幾條魚?被小花貓吃了幾條,還剩下幾條魚?
誰能結合圖中的信息提一個數學問題。請一位學生表達。
生:原來盤子里有3條魚,被小花貓吃了1條,還剩下幾條魚?或小貓第一次吃魚后剩下多少條?
師:還剩幾條呀?(課件演示剩2條)一共有3條,吃了1條,還剩下2條,會用算式表示嗎?(課件演示)(板書:3-1=2)
師: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1呢?2呢?把這3句話連起來說說。這就是這個算式的意思。
接著先全班說算式意思,再指名說算式的意思。(原來盤子里有3條魚,被小花貓吃了1條,還剩下2條魚)
(3)課件演示片段三:
小花貓吃了一條魚,感覺怎么樣?它接著又會怎么做呢?我們來看看。(播放課件)
誰又能象剛才一樣根據圖中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可能出現:
1、盤子里原來有3條魚,被小花貓吃了2條,還剩下幾條?
2、小貓第二次吃魚后還剩幾條魚?
3、盤子里還剩2條魚,又被小花貓吃了一條,還剩幾條?
師:會用算式表示嗎?(板書:3-2=1)
師:說說這個算式的意思。(盤子里原來有3條魚,被小花貓吃了2條,還剩下1條)(小貓第二次吃魚后還剩1條魚)
還可以怎么列?(板書:2-1=1或3-1-1=1)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盤子里還剩2條魚,又被小花貓吃了一條,還剩1條。)
(4)課件演示片段四:
師:現在盤子里只剩下1條魚了,小貓是不是會留下來給它的同伴吃呢?
生:小貓覺得魚太好吃了,結果它把最后一條魚也給吃了。
師: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表示原來盤子里有3條魚,被小貓吃了3條,還剩幾條?或小貓第3次吃魚后還剩多少條魚?盤子里只剩下1條魚,又被小貓吃了1條,最后還剩幾條?)
師:再吃一條,還剩幾條?(演示課件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