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貓吃魚》(得數是0的減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體會減法的含義,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體會由多到少,由有到無的過程,并能正確計算5以內加減法。
2.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產生喜歡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進一步體會減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
【教學過程】
一、引入數學情境
1.多媒體課件出示“小貓吃魚”圖。
有一天,貓媽媽有事外出,她給小貓準備了豐盛的午餐,你們猜是什么?對了,是小貓最愛吃的魚。(出第一幅圖)數一數,貓媽媽給小貓準備了幾條魚呢?
師:貓媽媽給小貓留了3條魚,你猜后來會怎么樣呢?請你們認真看,發生了什么變化,是怎樣變化的呢?課件出示依次出示第2,3,4幅圖。
2.師:你能把這4幅圖連起來,編成一個故事嗎?把你編的故事講給你的同桌聽。(由故事引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生同桌交流后教師指生交流。
二、建立數學模型:
1.師:在“小貓吃魚”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可以一幅圖一幅圖的提問題,也可以連在一起提問題)
學生先自主思考再全班交流。
生可能問:小貓吃了一條魚,還剩幾條魚?
小貓又吃了一條魚,還剩幾條魚?
小貓再吃了一條魚,還剩幾條魚?
還可能問:貓媽媽給小貓留了3條魚,最后剩幾條了?
以上一一在“小貓吃魚”課件片段2,3,4上出示。
2.師:你們能解決這些問題嗎?想一想,怎樣列式?
學生獨立思考后,同桌互相交流并說說是怎么想的。
教師引導學生說說“為什么這樣列式?”算式中的每個數都表示什么。
學生可能出現的答案有:
①3-1=2 3-2=1 3-3=0
②3-1=2 2-1=1 1-1=0
講一講每個算式的意思。(進一步體會減法的含義)
為了進一步理解得0的過程,我設計了動手操作的環節—----擺學具。小貓那么喜歡吃小魚,你喜不喜歡小魚啊?把你的小魚學具拿出來。
3.聽老師的口令擺一擺。
擺1條小魚,拿走1條,還有幾條小魚,應怎樣列算式?(1-1=0)
擺2條小魚,拿走2條,還有幾條小魚,應怎樣列算式?(2-2=0)
擺4條小魚,拿走4條,還有幾條小魚,應怎樣列算式?(4-4=0)
擺5條小魚,拿走5條,還有幾條小魚,應怎樣列算式?(5-5=0)
5-5=0 這個算式中,前面的5表示什么?(我們擺的5條小魚)后面的5表示什么?(拿走5條)得數0表示什么?(都拿走了,一條也沒有,用0表示)
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同桌之間說一說。(發現相同的數相減,結果等于0)
通過直觀的操作,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的實際意義。
4.游戲活動:玩“青蛙跳水”的游戲,拿5個乒乓球,一盆水,把球往水盆里投,看能投中幾個,有幾個沒投中,(也可先預設自己能投中幾個,)再列出相應的算式。
投中1個,有4個沒投中,這種情況下,可以怎么列算式呢?可能1+4=5,也可能5-1=4, 有5個球,投中1個,有4個沒投中。或5-4=1,有5個球,4個沒投中,投中1個球。
還可能投中2個、3個、4個、5個等,或者一個也沒投中呢。說一說算式。
青蛙跳水的游戲實際上是為試一試中“套圈”做鋪墊。
5.課件出示第28頁“試一試”(套圈)。你能根據圖和所給的加法算式,列一道減法算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