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來鍛煉
〖教學目標〗
1.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正確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
2.通過“大家來鍛煉”這一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到自己的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有很多的數學問題,從中能提出有趣的問題,并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加以解決。
3.讓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加以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4.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
〖教材分析〗
“大家來鍛煉”是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的實踐活動課。目的在于通過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地檢驗學生對10以內加減法的掌握情況。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單純依賴教師的講解去獲得。因此我改變傳統復習課由老師總結、歸納各種題型,學生機械、盲目做題的教學模式,有意識地把學習數學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力圖做到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情境中認識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并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數學的價值;使學生輕輕松松地學數學,感受到合作的樂趣、成功的喜悅。
教學中,我從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出發,把體育鍛煉課與數學課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在鍛煉中、游戲中去發現數學問題。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差異,對學生發現問題的難易程度不做硬性規定,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允許有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而且教師和同組同學應對他們給予具體的幫助,使他們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學生在發現問題過程中,由于觀察角度的不同,在計算方法上會出現差異性,這時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應注意的問題是在實踐活動中,由于把全班同學分成兩半,一半學生分小組進行不同項目的體育活動,另一半學生則靜心觀察找出數學問題并記在小卡片上,這時一定要組織好學生按計劃進行活動,教師還要控制好時間,以便回去總結。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每周都安排了體育鍛煉課,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我班學生更是以活潑、好動的居多,因此將體育鍛煉課與數學課結合起來,一定會受到學生們的歡迎。
我校校園環境明顯改善,通過孩子們敏銳的觀察,把校園的美麗一點點地發現出來、表述出來,不僅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在活動中樹立了愛校意識。
通過前一段的學習,學生們對于10以內加減法掌握較好,反復做題只會使學生感到乏味,而開展在校園中找數學題的活動,則大大增強了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覺性,使學生思維更敏捷。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看圖找問題
導入:天氣越來越涼了,運動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更加重要了。瞧!七一小學的同學們在體育課上鍛煉得多帶勁呀!
(出示掛圖)請你仔細看圖,說說圖上的小朋友正在進行哪些體育運動,你發現了哪些數學問題。
分小組進行討論,并匯報:
1.跳繩的比跑步的少幾人?(10-3=7)
2.做操的和爬肋木的同學一共有幾人?(4+3=7)
3.3個同學跳繩,又跑來1個同學,一共有幾個同學?(3+1=4)
4.前面跑著3個同學,后面跟著7個同學,一共有多少同學在跑步?(3+7=10)
生:我在圖上還發現了花草和小鳥,可以用來出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