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貓吃魚》教學設計(一年級(上)冊)
教學內容:新世紀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28、29頁一、教學內容分析
新世紀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28、29頁。本課是在學生初步了解減法意義,會初步計算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重點是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的含義,難點是熟練計算5以內數的加減法(包含0),本節課通過學生喜歡的“小貓吃魚”這一組動態的連續故事情境,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同時,也通過這一組情境,逐步引出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理解得數是零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教學時采取緊密結合畫面,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想、推理、探索等方法,并采用小組合作、集體交流的方式,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從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并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加強學生對5以內加減法的熟練程度。
二、學生分析
學生在上學前已有一些簡單加減法的生活經驗基礎,甚至對于1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有一部分學生已有一定的計算基礎。但加減法的含義是比較抽象的,對初入學的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得數是0的減法意義學生不是太理解. 所以教師在講本節課時,不要只停留在學生會計算的層面上,要重視對算式意義的理解,通過“小貓吃魚”這一組連續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先獨立觀察,描述每一幅圖畫的意思,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寫出相應的算式,逐步引出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進一步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的實際意義。并通過吹泡泡、開火車口算等練習,使學生能熟練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
三、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感知數的計算與生活的聯系。
(2)通過觀察小貓吃魚故事情境,進一步鞏固對減法的認識。
(3)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
(4)初步體驗加減法互逆關系的思想。
2、過程與方法
(1)初步滲透函數的概念。
(2)培養學生善于思考、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性趣
(2)通過故事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積極交流、積極思考。
(3)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造情境導入新課
星期天天氣特別好,一大早小花貓就去河邊釣魚,到中午小花貓就高高興興的回來了,小花貓把釣的魚放在盤子里,小花貓一共釣了幾條魚?現在我們一起去看看。
1、出示第一副圖,問:小花貓一共釣了幾條魚?(3條魚),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數字3)看到自己最愛吃的小魚,小花貓饞的口水都流出來了。
2、出示第二幅圖:小花貓特別想吃,就忍不住地吃了一條。
(1)老師問:原來盤子里有幾條魚?(3條)
小花貓吃了幾條?(1條) 盤子里還剩幾條?(2條)
(2)誰能完整的說說這兩幅圖的意思?
原來盤子里有3條魚,小花貓忍不住吃了一條,還剩下2條魚。
(3)用算式怎么表示?(3-1=2)
小花貓吃了一條魚之后,坐在盤子旁邊不走,眼睛不停的轉著,心里想:小魚真好吃,盤子里還剩下2條,小貓接著會怎么做呢?
3、出示第三幅圖:讓學生說圖意,然后列出算式。
學生可能說:盤子里有2條魚,小貓又吃了一條,還剩下1條魚。
2-1=1 3-2=1 3-1-1=1
并讓學生說說每個算式表示的意思。
又吃完一條魚之后,小花貓手拖著腦袋,猜猜它是怎么想的?
4、出示第四幅圖:讓學生說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