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93-94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初步了解分類統計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觀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的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統計的含義。會看統計圖、統計表,進行簡單的統計。 教學難點 進行簡單的統計。 教學用具 統計圖、統計表、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導入新課 (一)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初步感知統計 師:同學們,這就是我們熱鬧路二小的校園,它有寬敞、美麗的教學樓,同學們在整潔的環境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你們看,他們都在干什么? 教師出示課件。熱鬧路第二小學的校園生活:舞蹈組、電腦組、籃球隊等在活動。 師:(出示課件:一個小花壇中有26朵四種顏色的郁金香。)我最喜歡學校的這一處小花壇,看到這些美麗的花,我想知道每種顏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們學過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來? 學生完成題卡(先數各種顏色的花各有幾朵,再涂色)。教師提示:涂完后注意標上下面的數字。 (二)對比出示花壇畫面與統計圖,引出新知 師:(出示統計圖)說一說各種顏色的花各有幾朵? 生:(齊答)紅花有8朵,黃花有7朵,藍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師:(對比出示花壇畫面與統計圖)比較題卡與剛才的畫面,哪一個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種顏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圖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圖分開了就很清楚。 師:(小結)像我們剛才那樣把花的朵數數出來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來的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在進行統計,這節課我們進一步學習有關統計的知識 (板書課題:統計)。 二、實踐操作,掌握新知 (一)讓學生體驗收集數據的過程 師:老師想了解一下同學們都喜歡什么顏色的花,你能不能在喜歡的花下面打“√”告訴老師? 學生完成題卡后,教師收上題卡。 (二)讓學生體驗整理數據的過程 1.初次進行記錄。 師:現在老師手里拿著同學們的題卡,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生1:喜歡哪種顏色的人最多? 生2:喜歡黃色的有多少人? 生3:喜歡紅色的人多還是少? 生4:喜歡粉色的人有多少? 生5:喜歡藍色的人多還是少? 生6:喜歡紅色的有多少人? 師:讓我們一起解決這些問題吧! 教師較快地讀數據,學生記錄不下來。 2.小組討論記錄的方法(方式開放,教師簡介寫“正”字的方法)。 師:前后的同學研究一下怎樣才能記下來? 學生討論記錄的方法。 師:研究出來了嗎?你打算怎么記? 生::老師說紅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師說黃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藍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粉色的,我在下面畫“○”。 生::老師說紅色,我在下面打“√”。 生1:老師說紅色,我在下面寫“1”。 生2:老師說紅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黃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藍色的,我在下面畫“□□”;老師說粉色的,我在下面畫“△△”(教師指導:如果用一個符號記會更快)。 教師簡介寫“正”字的方法,演示“正”字的結構,說明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