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位置》全部課時教學反思
第一單元《位置》教學反思
本單元要讓學生學習行、列時,既要明確是橫著看還是豎著看,還要弄清數數的順序:是從左往右數,還是從上往下或從下往上數,綜合性比較強,這就需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進一步體會和領會。本單元的教學讓我體會到:
1、生活中的數學會帶給學生無盡興趣
引入部分,我分別采用了觀察班中幾名同學排隊順序變化和觀察幾張以班級其中一個小朋友為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新課教學時,我還用了學生非常喜歡喝的飲料瓶子,讓學生小組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同一物體,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順序是不同的”,為學生展示了一個生動活潑、具有生命力的教學情景。
2、游戲活動帶給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在上、下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聽反口令拍手的游戲活動,當看到自己拍的和別人一致時,他們的笑容是那樣的燦爛,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發現自己“上當”的同時,他們就會趕緊糾正。如此設計,不僅注重學生認知上的需求,更重視學生學習情感上的滿足,使學生心中充滿激動與挑戰,獲得內心的充實和滿足。
第一課時《上下、前后》教學反思
學生對于這節課內容并不陌生,老師講起課來也不費勁,但是在處理課堂作業大本時卻出現了困難。比如:小貓在( )的上面,( )的下面。如果這樣問:“小雞的上面是( ),小狗的下面是( )。”學生都沒有問題,但是語句顛倒了,學生一下子頓悟不過來。我想應該是和學生年齡特點有關系。
第二課時《左右》教學反思:
對于“左右”的教學,學生有點困難,在老師的印象中總是以為學生對于左右分不開,現實情況確實不是分不清左右,而是具體表現在不知道以什么為標準上。在判斷時可以告訴學生以動或者靜態為準:運動中的物體以物體本身左右為準;靜止的物體則以觀察者的左右為準。
第三課時《位置》課后隨筆:
這一課是為后面學習“數對”打基礎的,要讓學生學會看示意圖,簡單介紹給學生,一般橫著為行或排,豎著為列。練習一中的第5題比較困難,可以把靜態的呈現改為動態演示,加上“開始、停”等詞語,形象描繪小螞蟻的行走路線,這樣學生會比較感興趣。一年級小學生對于橫著為行,豎著為列很不習慣,好不容易明白自己的座位在第幾排第幾個了,然后一搬到圖上就開始犯迷糊,不知道怎么回事?是不是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有關系呢?
第四課時《整理和復習》反思:
學生靈活運用能力還有待加強,在實際生活中加強與數學的聯系,讓學生做一個細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