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上下》教案
【教學內容】人教版一年級下冊p1的內容。
【教學內容分析】《上、下》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是小學階段學習有關“位置”內容的起始課,在本課的學習中,對“參照物”的認識和感受十分重要,是以后學習“位置”的基礎。本課通過具體情境,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后認識立體圖形和學習較復雜的確定位置的內容奠定基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一些有關“上、下”的感性經驗,能夠有意識的用“上、下”描述物體的位置,但是語言不夠準確,如“汽車在上面”,沒有較準確的說出被觀察物體的位置。學生對“參照物”的作用體驗不深,如學生描述“汽車在大橋的上面”與“汽車在上面”兩句比較,學生不能判斷出哪一句更準確,顯然對“參照物”的作用不明確。此外,學生對“上、下”的相對性認識也不夠。【教學設想】1、創設情境與學生學習目標達成統一情境的創設要滿足以下幾點:一是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是能促進學生學習目標的的達成。本節課根據低年齡學生的特點,創設“闖關奪寶”的游戲大環境,激發學生興趣,感受數學好玩。創設的每一個關卡結合學生的學習目標,促進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如:“打開智慧門”通過“在上面”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引導學生體會在說清物體位置時參照物的重要性。通過說南京長江大橋圖,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上、下”位置及體會位置的相對性。通過“畫一畫”,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有用。2、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學生對于“上、下”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是語言不夠準確,如“汽車在上面”,通過“打開智慧門”教師教學中得引導,讓學生逐步發現參照物的重要性,能用完整的語言表述物體的位置。如說南京長江大橋圖,先讓學生自由說圖,通過學生的發言教師逐步引導學生有序觀察,體會參照物及“上、下”位置的相對性。通過創設“涂一涂”開放性的題目,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化對“上、下”位置的理解。【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關系,體驗物體“上、下”位置的相對性,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2、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和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4、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重點】理解“上、下”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表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教學難點】在具體情境中體驗“上、下”位置的相對性。【教具、學具準備】課件、涂色紙、彩筆、【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同學們玩過闖關游戲嗎?喜歡嗎?今天我們就一起玩個闖關奪寶的游戲,愿意嗎?大家只有開動腦筋,闖過一個個關卡才能得到寶物,有信心嗎?【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學生喜歡的“闖關游戲”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用游戲的大情境將新授、練習等環節串聯起來,并在創設的每一個關卡中結合學生的學習目標,在小情境中促進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通過一個個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二、闖關新授1、開啟智慧門出示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