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第六單元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第四課時 用數學
第四課時 用 數 學
學習內容:教科書p47看圖列算式
教學目標:
1、能看懂圖意,知道圖上加括號和問號的用意,能從圖中看清告訴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計算。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感受數學在于們生活中。
3、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熱愛我們的生活。
教學具準備:數字卡片、教學掛圖、口算卡片
預設流程:
一、 復習:
1、出示口算卡片:
3+4= 1+6= 7-3= 4+2= 1+5=
7-5= 5+2= 6-2= 6-3= 7-1=
2、看圖填算式:
(學生動手擺算式)
3+2=5 6-3=3 2+3=5
二、導入:
小朋友們看,這幅圖美麗嗎?圖上畫的是哪里?
三、新授:
1、引導學生看圖,準確敘述圖意。圖上畫了什么?他們在做什么?
如:草地上原來有4個小朋友在捉蝴蝶,旁邊有2個小朋友在玩。
教師用手勢表示合起來一共有幾個小朋友?
出示大括號,學生認識,并說表示什么意思?問號又表示什么意思?
2、誰能完整的把這幅圖的意思說一遍?(多指幾個學生說圖意)
3、那誰會列式計算?算式里的2、4和6分別指什么?
4、下面另外幾幅圖學法一樣,教師在此過程中適當進行環保教育和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5、生和同桌說說圖意,然后動筆填寫空格。
四、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呀?
第五課時 8和9的認識
學習內容:教科書第53、54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數數量是8、9的物體,體會8和9的基數含義。
2、了解8和9在自然數中的排列順序,會比較0—9各數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數含義。
3、培養學生初步的手機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4、結合8和9的學習,向學生滲透環保教育和勞動教育。
學習重點、難點:學會比較0—9各數的大小。
教具、學具準備:學生課前收集8和9的有關數據,計數器、直尺、數字卡片,各種實物卡片。
預設流程:
一、談話引入
利用南寧市正在大力發展城市建設,大規模的進行亮化工程,力爭把廣西首府美麗的現代化花園城市,配合書上的主題圖,引入8、9的認識,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
二、教學8、9的基數含義
讓學生觀察主題圖,師:圖上有什么?它們的數量各是多少?
學生自由說。教師把學生凌亂、無序的數物體逐漸引導向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順序來數(如從上到下,從大到小等)。
學生展示課前收集關于8和9的數據:先在4人小組內向同伴交流;然后每組推選出一份在全班交流、評議。最后全班同學把自己收集的數據張貼在教師四周,全班同學自由交流。
讓學生拿出自己喜歡的學具擺一擺8和9,喜歡擺什么圖形就擺什么圖形,教師巡視。
三、教學8、9的順序
讓學生到用計算器逐一撥出1、2……7,邊撥邊讓其他學生一起數數。
當學生撥到7時,問:現在有7顆珠子,再添一顆是幾顆?
當學生撥到8時,問:8顆珠子再撥一顆是幾顆?
撥珠練習讓學生明白8、9都是在前一個數的基礎上添1得到的。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直尺,觀察直尺上的“8”和“9”在哪,并完成課本的填空。填好后在學生順著數一遍,倒著再數一遍。
最后讓學生在4人小組內看著直尺上的數,互相提問題。
四、教學比較7、8、9的大小
出示7、8、9的點子圖,然后讓學生說出很快數出點子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