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和9的認識------公開課教案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53~54頁的內容及習題。
【教材分析】
教材把8、9的認識放在同一課時,編排上與6、7的認識基本一樣,但是要求更高了,主題圖上可供學生數數的資源更豐富了,并且所數事物的數量不像6、7那樣明顯,物體的位置打亂了,所以數的時候更應注重有序性。8、9的基序數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雖然學生有一定的基礎,但是數字增大必然增加難度。
【學情及個別化分析】
學生由于有了幼兒園的基礎,很多小朋友都已經會數數并認識8、9和比較它們的大小,能寫出8、9這些基礎的知識;即使有個別學生(像程俊杰、洪雅淇等)沒有幼兒園的基礎,但在前一階段中,學生學習了怎么數數,該怎么去判斷兩個數的大小等知識,所以這節課我只是需要將知識進行正遷移,學生都能很快得掌握。
一年級學生對很多新授知識已經掌握了,我想課堂中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更多地關注“有趣、好玩、新奇”事物,因此,學習素材的選取與呈現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最好能結合在有趣的游戲活動中。在教學設計中,我采用了比較多的游戲活動,目的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愉悅的心情中學習數學。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1、通過數具體事物的量理解8和9的含義,知道0~9的數序,并會比較0~9幾個數字的大小。
過程性目標:1、學會用數8和9描述身邊的事物;
2、通過具體實物與8、9建立對應關系,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
情感性目標:1、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
2、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和嘗到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理解8和9的含義學會書寫8和9
【教學難點】8和9的基數序數含義
【教具準備】 8和9 的認識課件
【學具準備】數學課本
【教學方法】創設游戲、生活情境,激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做個游戲,游戲的名字是“誰是順風耳”,老師這兒有個快板,我打快板的時候請你們仔細聽,并在心里默默的數,待會兒告訴我我敲了幾下。對了,今天我們就學習:8和9的認識(板書)。[這一教學環節目的有兩個:一是將學生的注意力迅速的拉到課堂上;二是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二、討論交流,探索新知
1、到生活中尋找8和9。
師:杭州市現在正在評選人民最滿意學校,我們學校也報名參加了這個活動,你們瞧,老師和同學們正在打扮我們的校園呢!(課件出示主題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數一數,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活動、匯報、交流。
生1:花壇的兩邊有8棵松樹。
生2:花壇里有8朵美麗的花。
生3:黑板上寫著“熱愛自然,保護環境”8個大字。
生4:有9只蝴蝶在花叢中飛。(師:你是怎么數的呢?蝴蝶亂七八糟的飛,你怎么數得清楚呢?我們怎么數才能把蝴蝶一只不漏地數出來呢?重點方法:可以數的時候每次做個記號,課件演示。)
生5:黑板的前面擺放著9盆花。
生6:有8個小朋友和1位老師共9個人整理花壇。
生7:有6位小朋友帶著紅領巾。
生8:有8個工具。
師:好,圖中8棵樹、8朵花、8個大字都可以用數字幾表示?圖中的9盆花、9只蝴蝶、9個人都可以用數字幾表示呢?(生回答,老師總結)[從主題圖中抽象出8和9,并不失時機的總結,建立學生的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