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設計 第九課時: 1~5的加減法綜合練習
一、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p27、28頁。
二、學生分析:
我班的42名學生都已經學會了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也會根據具體情境正確地選擇加減法(熟練程度有差異),但是對“為什么用加法或減法計算”“得數‘5’是怎么來的”之類的問題講不出所以然。剛入學的孩子上課習慣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學習活動方式。
三、設計思想:
讓一年級的新生投入到數學活動中的關鍵是調動起他們的興趣,創造一個學生樂于參與的活動情境。我在翻閱書本看到火車時,就想到利用坐火車旅游形式,將練習題串在一起,變枯燥的練習為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數學源于生活,為的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習題的內容上選擇有生活味的、學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們的興趣。比如點點人數,看看動物園,數數小蜜蜂,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注意,去思考;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共設計了三個環節,層層深化。1.練習數的組成與計算,加強基礎訓練。2.體驗區分加減法的含義。3.學會用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從而讓學生親近數學,喜歡數學,提高數學學習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經歷各種形式的數學學習活動,明確加法、減法的不同含義,能選擇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
2.熟練正確地計算1~5的加減法。初步直觀感知加減法的聯系。
3.培養自主意識,培養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并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五、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加減法的含義,會正確、迅速地計算1~5的加減法。
六、教學準備:自制主題圖、吹塑紙動物卡片、加減法算式題卡等。
七、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 學 活 動
活動意圖
及效果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
創設情境 激趣引入活動1、談話引入:同學們,(出示火車)再過幾天就是國慶節了,節日里很多人去旅游,現在老師也帶著小朋友一起乘著火車去祖國大好河山走走瞧瞧。但上車之前老師先要進行一下體驗檢測,通過的同學才能領到車票。
2、卡片出示:數的組成。
5 4 3
/\ /\ /\
2 □ □ 2 1 □
5 5
/\ /\
4 □ □ 3
3、搶答:
4-1 5-3 2+3
2+2 5-2 3+2
4-3 5-4 4+1
抽問:你是怎么算的?
4、出示小火車,做座火車的游戲。
1、學生伸手指表示數的組成。
2、搶答說出得數圖畫上面的人數.
3、讓學生說說是怎么算的?
4、組長發給每人一張“車票”,進行紙上 題的口算練習,得數是幾,就上幾號車廂。
(說明:每一大組一個火車掛圖,學生到位后,做開小火車的動作)
1、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教師的話會使學生情緒高漲,感到有趣開心,然后進行前奏“數的組成”和“計算練習”,為后面的練習作鋪墊。
二、
觀察研討 再次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1、引入:同學們掌握得真好,火車把我們帶到了一片大花園,好美啊!蝴蝶、蜻蜓在唱歌跳舞,羊羔、青蛙在游戲玩耍。
2、(出示四幅主題圖)
(1)集體交流。(青蛙主題圖)
呱呱呱,小青蛙在招呼我們呢?你看到了小青蛙在干什么?要想知道現在荷葉上還有幾只青蛙,可以怎樣想?怎樣用算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