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人民幣》教學案例
內容提要:這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數學第二冊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掌握的100以內數的知識的基礎上,學習、認識人民幣的。一方面使學生初步知道人民幣的基本知識和如何使用人民幣,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加深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的理解;體會數概念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模擬購物等活動,使學生在簡單的付錢、算錢的過程中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培養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購物能力,提高社會交往和社會實踐能力。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愛護人民幣。使學生從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錢,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進行心理教育滲透。關鍵詞:社會實踐能力、勤儉節約、愛護人民幣活動過程:一、認識人民幣1.激趣導入。同學們看,這是誰?(課件出示──聰聰。)今天我們的好朋友聰聰要和大家一起來學習。【本節課安排學生們喜歡小精靈聰聰與學生們一起學習,為學生從創造了一個生動活潑的情境,注重人文精神的滲透,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使他們主動活潑的學習。】(聰聰提出問題):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出示錢)看到這么多錢,你有什么想法?生:我想用它買文具。生:我想用這些錢去幫助有困難的人。生:我想把它存起來。生:我想,我要是有這么多錢該多好啊!……(對學生給予表揚。)【適當的評價與肯定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親切自然的語言,拉近了師生距離。從學生身邊的事例引入,聯系生活,貼近生活,激發學生情感體驗。滲透:保管好錢,積少成多,養成勤儉節約的好品質。獻愛心,孝敬父母等。同時,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2.初步感知人民幣。師:錢的用處可真大啊!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搜集有關錢的資料,現在你對錢有哪些了解呢? 生:我知道錢還叫人民幣。(板書:人民幣)生:人民幣上有國徽。生:錢有紙幣和硬幣兩種。……(學生發言,教師及時給予表揚,并提醒其他同學注意傾聽。)【明確的要求學生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是一種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現。讓學生搜集有關人民幣的資料,為他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間,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通過交流,豐富學生對人民幣的了解,在交流時,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途徑學習知識,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滲透:國徽是國家的標志,教育學生要愛護它。】3.識別人民幣。(課件演示)聰聰:“小朋友們,你們對有關人民幣的知識了解的可真多!我這里也有一些人民幣,快看看,你們都認識嗎?”(學生回答)”那我可要考考你們了!你們知道這是多少錢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回答)師:我們在認錢的時候,不僅要看人民幣上的數字,還要看數字后面的漢字,來辨別它的面值是多少。再出示幾張人民幣讓學生說面值。師:剛才我們認的這些人民幣就是我們在生活總經常使用的第5套人民幣和部分第4套人民幣。【學生對人民幣都有較豐富的感知經驗,也有較強的觀察興趣,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識別方法,但是他們的觀察角度不夠寬泛,深度欠缺,因才老師要做必要的引導,拓展學生的觀察視野,總結特征,歸納重點識別方法,以此方法保障學生的自主探索活動有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