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加減法綜合練習”教學設計與分析
[學生情況分析]據我課前了解,我班的47名學生都已經學會了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也會根據具體情境正確地選擇加減法(熟練程度有差異),但是對“為什么用加法計算”“得數‘5’是怎么來的”之類的問題講不出所以然。
剛入學的孩子上課習慣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學習方式。
[教材簡析]
“1~5的加減法的初步認識”教材安排了5課時,包括加法的初步認識和1~5的加法,減法的初步認識和1~5的減法,練習三。根據學生已有基礎,本節內容還是比較淺顯的。我根據前兩課時學生的學習情況,決定把減法含義的學習和減法計算在一課時里完成。根據課堂上學生各方面的反饋,他們接受得蠻可以的,看來這樣的嘗試還是可行的。但也不能小看這塊內容,畢竟是學生第一次在課堂上神圣地觸摸了它,系統地理論化地來學習它,來體驗加法的“合起來”含義和減法的“去掉”含義,學會用最好的方法來計算。而且直接影響著第六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學習。于是我在第四課時里就安排了本節綜合練習課,用游戲的形式帶領學生參與練習鞏固,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讓不同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提高,并獲得學習的快樂。
[教學目標]
1.經歷各種形式的數學學習活動,明確加法、減法的不同含義,能選擇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
2.熟練正確地計算1~5的加減法。
3.培養主角意識,培養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并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活動開始:計算練習
師:(出示火車)再過幾天就是國慶節了,節日里很多人去旅游,現在老師也帶著小朋友一起乘著火車去祖國大好河山走走瞧瞧。但上車之前老師先要進行一下體驗檢測,通過的同學才能領到車票。
1.數的組成。
5 4
/ / / /
2 □ □ 2
3 5 5
/ / / / / /
1 □ 4 □ □ □
學生伸手指表示。
2.搶答:4-1 5-3 2+3 5-4
2+2 5-2 3+2 4+1 4-3
抽問:你是怎么算的?
3.組長發給每人一張“車票”,進行紙上10道題的口算練習,然后自己統計哪個得數出現次數最多,就上幾號車廂。
(說明:每一大組12人一個火車掛圖,學生到位后,做開小火車的動作)
[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教師的話使學生情緒高漲,感到有趣開心,然后進行前奏“數的組成”和“計算練習”,為后面的練習作鋪墊。第3個小內容讓學生決定上幾號車廂的過程既進行了“多少”的比較,又滲透了“統計”的思想。]
二、活動進行: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做第27頁第4、5題。
師:火車把我們帶到了一片大花園,好美啊!蝴蝶、蜻蜓在唱歌跳舞,羊羔、青蛙在游戲玩耍。(出示四幅主題掛圖)
1.集體交流。
師:呱呱呱,小青蛙在招呼我們呢?你看到了小青蛙在干什么?要想知道現在荷葉上還有幾只青蛙,可以怎樣想?怎樣用算式表示?
2.同桌交流。
師:瞧瞧蝴蝶姐姐在忙什么?看到這幅圖,你能向同桌提幾個問題嗎?你覺得自己的哪個問題很好,說出來想讓大家回答?
[通過看圖向別人提問題,促使學生自主地領會圖中蘊涵的意圖、數學問題,同桌兩人一起進行不同形式同種內容的思考,力求人人參與,人人思考。同時培養了他們的主人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