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分類”介紹
一、教學內容:按單一標準分類、按不同標準分類。二、教學目標
1.能按照某一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2.能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不同的分類。
3.在分類活動中,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三、教材說明
1.按單一標準的分類。
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介紹分類的思想,使學生體會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體會含義,建立分類思想,掌握方法。
(1)主題圖
呈現文具柜臺,讓學生看看都有什么,是怎么擺放的,看到相同的文具都是擺放在一起的。從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情境引入分類。
(2)做一做
通過動手分學具教學按單一標準分類,體會單一標準下分類結果的一致性。
2.按不同標準的分類:小組活動按不同標準分類。
通過分鉛筆的活動教學按不同標準分類。
15枝鉛筆:
削過的、沒削過的;
帶橡皮頭、不帶橡皮頭的;
紅色的、綠色的、花色的;
圓柱形的、六棱柱形的。
“還可以怎樣分?”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體會在不同標準下分類結果的多樣性,培養學生思維的開闊性和靈活性。
四、教學建議
1.提供充分地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從中體會分類的意義。
可以設計各種形式的分類活動,如分學具、設計柜臺、整理冰箱等。提供充分“分”的機會,進一步體驗分類,培養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2.要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設計學習素材。
(1)引入時,應注意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
(2)應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組織分類活動。如整理書包、整理自己的房間,讓學生感受分類的作用,使生活變得整潔、方便,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分類的思想。
(3)選擇學、教具,根據本地特點,因地制宜。如農村學校分紅豆、綠豆、玉米粒、大豆等,學生熟悉,分的很熟練,不僅親切,又體會到數學的工具性,從而培養應用數學意識。
3.對學生不同的分法,可肯定但要引導,突出分類的實際意義。
(1)學生知識經驗不同,對問題理解和看法也千差萬別。
物品分類,選擇的標準往往也不同。如第3題“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第2行一般都圈熊貓,但有的學生卻圈了別的,如圈護士——因為只有護士戴帽子;圈運動員——因為只有運動員有金牌。選不同標準所做的解釋,應當肯定。但不要過多引導找不同,不能任意夸大,否則每一個都是不同的,很難駕馭課堂,失去了分類教學的意義。
(2)結合生活實際分類時,要突出分類的實際意義。
有的學生按顏色給物品分類,要引導學生理解分類的作用是為了尋找方便、快捷。否則衣服和水果顏色相同,也可以分一類,但沒有什么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