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大森林 “用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
教學片段: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電腦出示:動態的蘑菇圖)。
師:通過觀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1:左邊有6個蘑菇。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一個一個數出來的。
生2:左邊蘑菇上面寫著“6個”,所以根本不用數,一看就知道了。
師:你的這種方法可真好!你還知道些什么?
生2:右邊有2個蘑菇,小問號問我們:“共有幾個蘑菇?”
師:誰來幫小蘑菇算一算:一共有幾個呢?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3:6+2=8 一共有8個蘑菇。要求“共有幾個蘑菇”,就是把“左邊的6個”和“右邊的2個”合起來,所以用6加2等于8。
生4:“老師,2+6=8對嗎?”
師:你真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不懂就問,現在,請小組討論,幫這位同學解決他提的問題,好嗎?
師:哪個組派代表說說?
生5:對!要求“共有幾個蘑菇“,只要把兩邊蘑菇的個數合起來就可以了。算式可以是2+6=8,也可以是6+2=8。
師:小朋友們這么聰明可愛,小蘑菇為感謝你們對它的幫助,特意邀請你們一起去看節目表演——小鹿跳舞。……
教學反思:
培養學生仔細觀察是一年級學習的一個重點,但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觀察”需要具體指導,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合作能力,需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一點點地逐步培養。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利用多媒體動畫,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與學生實際貼近的生活情境,使學生有話可說。盡管學生的敘述達不到數學上的邏輯簡捷程度,但這是學生從生活情境中、仔細觀察得來的,也是學生愿意解決的數學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不懂就問,學生4就做到了這一點,當他向老師提出問題時,老師及時給予鼓勵、肯定,這樣,以后就會有更多的“不懂者”提出問題,如果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理不采,學生以后就會“不懂裝懂”了,這樣,學生的問題永遠得不到解決。在本節教學中,學生4所提出的問題,我不急于把答案直接告訴他,我讓學生小組討論,集體解決學生4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老師不能包辦代替,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這正體現了新課標的改革特點: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樂趣帶給學生、把權利讓給學生、把伙伴的合作權交給學生、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