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練習題(精選17篇)
《橋》練習題 篇1
一、讀拼音,寫詞語。
páo xiào fēng kuáng níng xiào liú tǎng
( ) ( ) ( ) ( )
fàng sì jiū chū bào zi dèng yǎn jīng shēn yín
( ) ( ) ( )( )( )
xiōng táng chān fú jì diàn kuáng bēn yōng dài
( ) ( ) ( ) ( ) ( )
qīng shòu shā yǎ luàn hōng hōng shì bù kě dǎng
( ) ( ) ( ) ( )
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
( )
táng shēn jì
胸( ) ( )吟 ( )奠
課( ) ( )體 ( )念
( )朝 ( )刻 筆( )
二、選字組詞。
慌 謊 驚( ) 撒( ) ( )話 ( )亂
舔 添 ( )盤子 ( )補 增( ) ( )爪子
揪(jiū) 鍬(qiāo) 瞅(chǒu)
( )心 鐵( ) ( )見 ( )一眼 ( )出
三、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骨折(zhē zhé shé) 折(zhē zhé shé)騰 折(zhē zhé shé)本
枝折(zhē zhé shé)花落 折(zhē zhé shé)跟頭 折(zhē zhé shé)回來
亂哄哄(hōng hǒng hòng) 哄(hōng hǒng hòng)動
哄(hōng hǒng hòng)騙 哄(hōng hǒng hòng)孩子
起哄(hōng hǒng hòng) 一哄(hōng hǒng hòng)而散
四、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 )的野馬 ( )的臉 ( )地說
( )地呻吟 白( ) 亂( )
( )而來 ( )可當
五、近義詞
咆哮—— 驚慌—— 擁戴—— 放肆——
六、反義詞
黎明—— 驚慌—— 沙啞—— 放肆——
七、按要求改寫句子。
1.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縮句:
2.小伙子被水吞沒了。
改成“把”字句:
3.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改成比喻句:
4.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改成擬人句:
八、給句子加上標點。
1.老漢沙啞地喊話 橋窄 排成一隊 不要擠 黨員排在后邊
2.老漢突然沖上前 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 吼道 你還算是個黨員嗎 排到后面去 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九、閱讀。
[語段一]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的了。像潑。像倒。
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床,卻一腳踩進水里。是誰( )喊了一嗓子,一百多號人你擁我擠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人們又瘋了似的折回來。
東面、西面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
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老漢清瘦的臉上流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人們停住腳,望著老漢。
老漢( )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有人喊了一聲:“黨員也是人。”
老漢( )說:“可以退黨,到我這兒報名。”
竟沒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隊,依次從老漢身邊奔上木橋。
1.把“驚慌地”“冷冷地”“沙啞地”分別填入文中的括號里。
2.照樣子在文中找出表示“走 ”的詞。
速走( 跑 ) 擠著走( )往回走( ) 迅速走( )
3.用“——”畫出文中一個打比方的句子。
4.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段意。
5,“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橋》練習題 篇2
★(必做題)
一、 看拼音寫
lán huā ɡè zhǒnɡ ɡè yàng zuò xià
( ) ( ) ( )
zuò wèi dài zǒu jí mánɡ
( ) ( ) ( )
二、選擇正確的讀音打勾
潛 (qián qiǎn) 水 結(jiē jié)實
船只 (zhī zhǐ) 劃(huá huà)過去
塑(sù s uò)料 折(zhé shé )疊
★★(選做題)
一、選字填空
1、個 各
這個暑假,我的( )子長高了。
夜晚,( )家( )戶都點起了燈。
2、坐 座
在車上,我主動給一位老奶奶讓( )。
小明( )在地上哭呢!
二、選一選
跳 桃 ( )遠 ( )花 坐 座 ( )下 ( )位
活 話 ( )動 說( ) 急 意 ( )忙 心( )
★★★(提高題)
一、把下面的詞語連成一句通順的話。
1、 爺爺 蘭蘭 的 橋梁工程師 是
。
2、 大河 他們 一條 遇到
。
二、讀讀做做
“蘭蘭,下車看看大橋吧!”聽見爺爺的喊聲,蘭蘭才敢睜開眼睛。她一看,原來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橋,很像一幢長長的房子。
爺爺告訴她,這種橋叫潛水橋,是用特別結實的玻璃磚造的。
1、從這兩段話中,我知道潛水橋是一座架在 的橋,很像一幢 。
2、潛水橋是用 造的。
3、用……像……說一句話
作業提示:
1.“座和坐”的區分,“各和個”的區分。
2.結實的“結”的讀音;
《橋》練習題 篇3
教學目標: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把握文章結構
2、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掌握說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3、體會說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教學重點:
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把握文章結構
教學難點:
掌握說明事物要突出事物特征,準確選取事例的說明方法
教學流程:
一、導入(5分鐘)
1、你知道我們學校在新華路上公交站的站名嗎?這個站名說明什么?
“香花橋路”站——曾經這里有一座“香花橋”
(復旦中學所在法華鎮是一座千年古鎮,曾經的法華鎮像大多數江南古鎮一樣,有著小橋流水,隨著時代的變遷,小橋流水不見了蹤影,但“種德橋”“香花橋”這些獨具江南古韻的橋名卻得以保存了下來。)
2、結合你對中國古鎮的了解和小橋流水的印象,想象香花橋的樣子。(什么材質?什么造型?)
3、香花橋到底是不是一座石拱橋呢?我們先要對石拱橋有所了解。今天我們學習《中國石拱橋》,看一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是怎樣介紹中國石拱橋的。
二、初讀文章,整體把握(15分鐘)
1、初讀課文,思考:本文介紹了石拱橋、中國石拱橋、趙州橋、盧溝橋等,本文的說明對象究竟是什么?有哪些特點?
說明對象:中國石拱橋
說明對象特點:歷史悠久、結構堅固設計巧妙、形式優美藝術水平高
2、說明對象既然是中國石拱橋,文章第1、第2小節介紹一般石拱橋似乎就有些多余,那么第1、第2小節能不能去掉?
先從整體上介紹一般的石拱橋的共性,對石拱橋有大致的了解,后具體介紹中國石拱橋,既能夠使讀者了解石拱橋的一般特點,更能對中國石拱橋的特性有深刻的印象。
3、文章第幾小節到第幾小節主要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從整體上采用了哪一種說明方法進行介紹說明?
第3-8小節舉例子——趙州橋、盧溝橋
4、文章結尾第9、第10小節分別介紹了什么?
第9小節介紹中國石拱橋的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
第10小節介紹中國石拱橋的現代發展
三、比較閱讀,“大同小異”(25分鐘)
1、文中說“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那么作者為什么選取趙州橋、盧溝橋作為例子來介紹中國石拱橋?用這兩個例子能否說清楚中國石拱橋的特點?(趙州橋、盧溝橋是如何體現中國石拱橋的三大特點的?)
趙州橋盧溝橋
歷史悠久:
形式優美:
結構堅固:
2、既然都能體現中國石拱橋的三大特點,能否只選取其中一座橋來介紹?這樣介紹不是更簡潔嗎?(可從造型結構和介紹側重點兩個方面進行思考)
趙州橋盧溝橋
造型結構拱上加拱聯拱
介紹側重歷史最悠久,設計很科學藝術價值高,歷史意義大
3、閱讀4-6小節,思考:作者圍繞趙州橋時說明順序具體是怎樣的?
趙州橋:先總寫趙州橋的整體情況,再分四個方面具體介紹趙州橋的特點
4、介紹盧溝橋時與介紹趙州橋時的說明順序有什么相同之處?
盧溝橋:先總寫盧溝橋的情況,再具體寫橋的與眾不同之處
共同點:先簡要介紹總體情況,后重點介紹主要特點
5、小節:說明文中選取事例要既有代表性,能體現說明對象的共性,又能在說明對象的特征方面有所側重,表現出獨特的個性。
四、分析說明語言(15分鐘)
1、這篇文章很好地體現了說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解答課后“學習建議”中第四小問的問題。
2、歸納類型:
準確性:關聯詞:指明句子中不同部分的邏輯關系
限制詞:限制范圍在當時
限制程度
表示估計:幾乎約
生動性:打比方:兩肩這座古橋恢復了青春
3、找一找文中是否還有類似的詞語
五、總結課文(5分鐘)
1、通過這節課,我們了解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了解了說明事物特征的方法,體會了說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2、傳說中的香花橋是否的確如我們所愿,是一座優美精巧的中國石拱橋呢?老師提供一條線索:歷史悠久,古色古香的香花橋后來移至了中山公園,感興趣的同學不妨去一探究竟。
《橋》練習題 篇4
一、教材分析:
小小說《橋》是小學語文人教版課標本第10冊第四組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主題為“他們讓我感動”,其他幾篇文章均為革命傳統教育故事 。本組單元訓練重點為兩個方面:一是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二是領悟文章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本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果斷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高風亮節,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這座橋梁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系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涵。
這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方法上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1.構思新穎別致,設置懸念,前后照應。
2.本文多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
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表現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繼續引導學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二是幫助學生在讀書思考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跌跌撞撞”、“依次”等重點詞語,體會作者語言表達簡潔而豐富的特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洪水的肆虐與可怕,體會災難面前的村支書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
三、教學重點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動的句子,體會村支書的性格特點和高貴品質。
四、教學難點
理解題目“橋”所蘊涵的深刻含義。
五、教學準備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3—5遍,讀準字音,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2.指導學生大致了解小小說的基本特點:語言簡練,大量留白,人物形象鮮明,情節起伏跌宕,結尾出乎意料。
六、教學過程
(一)檢查初讀效果,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填空。
本文寫( )在山洪暴發的黎明,指揮一百多村民通過小橋撤退,最后和兒子( )了。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體會洪水的肆虐和人們的慌亂。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中相關片段(1—6自然段)
2.師生合作朗讀,再次感受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1)出示課文第一部分文字,用不同顏色標出描寫洪水和人們慌亂的句子。
(2)師生合作,老師朗讀環境描寫內容,學生朗讀人們的慌亂。
3.理解關于橋的句子,再次感受洪水的肆虐和人們的慌亂。
(1)出示句子: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思考:文章中還有哪些句子也描寫了人們的這種狀態?
(2)匯報交流,出示相似表達的另外兩個詞句。
(3)討論交流產生如此狀況的原因,朗讀描寫山洪暴發的句子。
(4)重組課文,師生再次合作朗讀。
師: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生:人們你擁我擠地向那木橋擁去。
師: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生:人們瘋了似的地向那木橋擁去。
師: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生: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體會村支書的先人后己。
1.師生合作朗讀第二部分,感受故事的發展過程。
(1)出示7—13自然段,學生自由朗讀。
(2)師生合作朗讀:教師讀描寫群眾的句子,學生讀描寫老漢的句子。
生: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生: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師:人們停住腳,望著老漢。
生: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師:有人喊了一聲:“黨員也是人。”
生:老漢冷冷地說:“可以退黨,到我這兒報名。”
師:竟沒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隊,依次從老漢身邊奔上木橋。
2.理解關于橋的句子,感受村支書先人后己的品質。
(1)出示句子: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隊,依次從老漢身邊奔上木橋。
提出問題,根據課文回答:
問題:“依次”是什么意思?人們一開始是依次上橋嗎?
問題:老漢如何讓人們從“亂哄哄”變成“依次”的?
(2)師生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
師:老漢是這樣要求一百多人依次過橋的:群眾──黨員──老漢。
討論:老漢有機會先過橋嗎?不過橋意味著什么后果?
問題:老漢有機會先過橋,但他不過,而是組織別人先過,這樣的行為叫什么?
(3)再次與學生角色對話。
(四)指導朗讀課文第三部分,體會老漢的舍己為人。
1.學生齊讀課文中相關片段(14—23自然段)。
2.師生合作朗讀。
生: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
師: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師:小伙子瞪了老漢一眼,站到了后面。
生:木橋開始發抖,開始痛苦地呻吟。
生: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
師: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師:小伙子推了老漢一把,說:“你先走。”
師: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橋。
生:突然,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
師:小伙子被洪水吞沒了。
師:老漢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
生: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3.理解關于橋的句子,感受村支書舍己為人的品質。
(1)出示句子: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
提出問題,根據課文回答:
問題:橋塌造成什么結果?
問題:小伙子有機會先過橋嗎?
(2)體會老漢的舍己為人。
討論:過橋的順序實際上變成怎樣?(村民──黨員──兒子──老漢)老漢把生的希望讓給他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和兒子,這已不僅僅是先人后己,更是——舍己為人。
(3)師生分角色朗讀,體會父子之間的愛。
“你先走。”
“少廢話,快走。”
……
突然,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沒了。
老漢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指導學習課文第四部分,理解課題的含義。
1.師配樂誦讀: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這里祭奠。
她來祭奠兩個人。
她丈夫和她兒子。
2.理解課題“橋”的含義。
(1)討論:課文主要寫的是老漢,課題卻用橋,你怎么理解?
(2)匯報交流。
3.拓展寫話。
七、板書設計
《橋》練習題 篇5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第16課(第四組)《橋》這篇課文敘述了老黨支書在洪水即將臨村時的臨危不亂,鎮定的指揮村民有序上橋,并讓自己的兒子最后走,為村民搭起了一座生命橋,而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吞沒了的感人故事。完成《橋》的教學后,有些想法,記錄下來。
在《橋》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認真默讀課文,找出描寫情況緊急的句子和描寫老支書的語句,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讓學生認真把課文讀進去,從全篇著手,走進當時那個令人驚心動魄的黎明。
在《橋》的備課中,我把自己假設為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回答和提出問題。比如,如果學生沒有找當時描寫雨大的'句子怎么辦,我要用怎樣的語言把學生引入到文章中描寫雨大的段落;學生沒談老漢和小伙子的關系我怎樣引入等。總之我把自己能想到的答案問題以及引導銜接的語言都寫了下來,記了下來。另外我還要找到課文中可以朗讀表達感情的朗讀點。既要讀還要讀出新意讀出效果,我設計了師生對讀對話(7~13段)、換詞讀(把小伙子一詞換成兒子14~23段)。
完成《橋》的教學后,覺得有些遺憾,就是課文的結尾的處理,首先是結尾寫法的好處,由于時間的關系,顯得走了過場,沒有起到對學生今后的習作指導的作用,其次課中在體會老漢形象時學生已經理解了一些,但結尾如果給學生樹立一些優秀黨員形象,讓學生更清楚的明白像老支書這樣的黨員在人民生活中不僅僅只是這一個而有很多很多。這樣黨員的形象就鮮明的樹立起來了。
《橋》練習題 篇6
準備:
1、訓練學生撥打“114、119”;
2、先看老師的橋還是自己的橋:
這幾天孩子們可忙壞了,又畫了橋,那你們一定知道我們這節課跟什么有關?(生:橋)好,你們就已經給這堂課起了個名啦,就叫橋吧!老師也跟你們一樣,也忙壞了,我收集了很多橋,你們是想先看看曹老師收集的橋呢,還是你們自己收集的橋呢?好,現在我就大大方方的展示給你們看一看。(這叫什么橋?知道的大聲讀出它們的名字)剛才你們都看見了哪些橋呀?(生匯報:石頭橋、旋轉橋、木板橋、竹橋、鐵索橋……)是呀,橋的世界真是太豐富了,在這么多的橋中,你最喜歡什么橋呢?同桌的小朋友在一起親親密密的說一說。(生說)誰還想在臺上來向大家說一說你喜歡的橋,把你的快樂帶給大家。
(引:
1、她是怎么把這座橋說得好的?
2、她說的好這座橋有什么秘密呢?
3、她又是為什么說的這么好,引起了你們這么熱烈的掌聲呢?
4、她最獨特的地方是什么?)
1、你們剛才說這些詞用的好,這些詞都說的是橋的什么呢?
2、橋面、橋欄桿這些都叫做橋的;你們發現了嗎?像木板橋、鐵索橋、石頭橋這些都是橋的什么?(名字)
孩子們精彩的發言讓曹老師知道了你心中最喜歡的橋,是呀,橋的世界是那么豐富,不管是石頭橋、木橋、竹橋、鐵索橋自然形成的橋都是那么神奇而又美麗。而最美麗,最神奇的橋卻不在這里,它在你們充滿想象力的小腦瓜里,那就是你們心中——未來的橋。(板:未來)
曹老師聽說在昨天你們的美術課上,蒲老師帶著你們將心中未來的橋用彩色筆畫了出來,是嗎?愿意讓我們大家瞧瞧嗎?請你把你設計的圖紙高高舉起來。(生舉畫)真是彩色的世界,看的我們大家眼花繚亂。畫的好,還要說的更好。
好,各位,下面我們將在這里舉行一個隆重的,驚心動魄的奧斯卡橋梁頒獎典禮,下面所有的孩子都榮幸地獲得本屆奧斯卡橋梁比賽的入場券,在這樣的盛會上,我們可以頒什么獎呢?誰來提一提?
(1、你得意思是說給他平一個美觀獎;
2、你想的太特殊了,曹老師備課的時候都沒想到這一點,曹老師把它記下來。
3、你和曹老師想到了一塊,對于這些表現突出者我們一定要設一個特殊獎項,“小小橋梁的設計師”是不是也能代表你們心中的想法)
首先,咱們來一個比賽前的熱身,曹老師要請孩子們和自己最喜歡的小伙伴在一起成立一個“小小橋梁工作室”,在工作室里展示自己畫的橋的圖畫,并清楚:(出示幻燈:你心中未來的橋是什么樣的?)明白了嗎?開始行動吧!(學生自由分組討論)
哪個工作室先來?(師請某組上臺)下面所有的.孩子都是評委,請你(出示幻燈:評一評誰的設計好。)
匯報:
師:你們這個工作室叫什么名字呀?
生:我們的工作室叫“娃娃工作室”
1、我設計的橋,名字叫“避難橋”只有我們小朋友才看的見,每次爸爸媽媽打我的時候,我就躲進去吃零食,打電子游戲、睡覺。
2、我設計的橋,名字叫“動畫城橋“,如果你想見動畫世界里的明星,就來我們的動畫城吧,它會讓你一夜之間美夢成真,與你的偶像零距離接觸,你瞧,這是蠟筆小新、哈里波特。
3、我設計的橋,名字叫“美食橋”,橋身是用巧克力做的,橋欄桿是冰淇淋,其它部分都是各式各樣的美食——哇,香死我了!
4、ufo橋,我在上面安放一個高科技裝置,瞧,就在這座橋的底部,每當發大水的時候這座橋就會向飛碟一樣飛起來。
師:真是畫的好,說得更好。個個都是會動腦筋的孩子,現在在場的評委和曹老師要考驗你們設計的橋的防震能力,評委要提出三個問題,曹老師提一個問題,大賽組委會特別為每個參賽隊員準備了兩條求助熱線:
1、“114”求助現場你的一位好朋友。
2、“119”求助曹老師。
記住:求助時必須使用禮貌用語,否則求助無效。回答出色者,你們所設計的橋不但美觀,而且抗震,大賽組委會將頒發“sos”質量合格證書,你們也將光榮的成為奧斯卡橋梁設計師。
(師生互動交流)
教師應該注意什么?對學生的會是否要點評?學生回答到什么樣的水平是老師所需要的訓練目標。
教師結語:
你說我畫:抽某生說出自己設計的橋的名字,下面的孩子提問,臺上的學生回答。當回答完畢后,臺下的孩子構思臺上的孩子所創作的橋會是什么樣子的,師請五個孩子上臺作畫,畫好后,由臺上的孩子點評。
《橋》練習題 篇7
《橋》教學設計——全國第八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
一、教材分析:
小小說《橋》是小學語文人教版課標本第10冊第四組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主題為“他們讓我感動”,其他幾篇文章均為革命傳統教育故事。本組單元訓練重點為兩個方面:一是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二是領悟文章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本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果斷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高風亮節,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這座橋梁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系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涵。
這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方法上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1.構思新穎別致,設置懸念,前后照應。
2.本文多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
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表現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繼續引導學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二是幫助學生在讀書思考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跌跌撞撞”、“依次”等重點詞語,體會作者語言表達簡潔而豐富的特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洪水的肆虐與可怕,體會災難面前的村支書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
三、教學重點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動的句子,體會村支書的性格特點和高貴品質。
四、教學難點
理解題目“橋”所蘊涵的深刻含義。
五、教學準備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3—5遍,讀準字音,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2.指導學生大致了解小小說的基本特點:語言簡練,大量留白,人物形象鮮明,情節起伏跌宕,結尾出乎意料。
六、教學過程
(一)檢查初讀效果,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填空。
本文寫在山洪暴發的黎明,指揮一百多村民通過小橋撤退,最后和兒子了。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體會洪水的肆虐和人們的慌亂。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中相關片段(1—6自然段)
2.師生合作朗讀,再次感受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1)出示課文第一部分文字,用不同顏色標出描寫洪水和人們慌亂的句子。
(2)師生合作,老師朗讀環境描寫內容,學生朗讀人們的慌亂。
3.理解關于橋的句子,再次感受洪水的肆虐和人們的慌亂。
(1)出示句子: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思考:文章中還有哪些句子也描寫了人們的這種狀態?
(2)匯報交流,出示相似表達的另外兩個詞句。
(3)討論交流產生如此狀況的原因,朗讀描寫山洪暴發的句子。
(4)重組課文,師生再次合作朗讀。
師: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生:人們你擁我擠地向那木橋擁去。
師: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生:人們瘋了似的地向那木橋擁去。
師: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生: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體會村支書的先人后己。
1.師生合作朗讀第二部分,感受故事的發展過程。
(1)出示7—13自然段,學生自由朗讀。
(2)師生合作朗讀:教師讀描寫群眾的句子,學生讀描寫老漢的句子。
生: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生: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師:人們停住腳,望著老漢。
生: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師:有人喊了一聲:“黨員也是人。”
生:老漢冷冷地說:“可以退黨,到我這兒報名。”
師:竟沒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隊,依次從老漢身邊奔上木橋。
2.理解關于橋的句子,感受村支書先人后己的品質。
(1)出示句子: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隊,依次從老漢身邊奔上木橋。
提出問題,根據課文回答:
問題:“依次”是什么意思?人們一開始是依次上橋嗎?
問題:老漢如何讓人們從“亂哄哄”變成“依次”的?
(2)師生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
師:老漢是這樣要求一百多人依次過橋的:群眾——黨員——老漢。
討論:老漢有機會先過橋嗎?不過橋意味著什么后果?
問題:老漢有機會先過橋,但他不過,而是組織別人先過,這樣的行為叫什么?
(3)再次與學生角色對話。
(四)指導朗讀課文第三部分,體會老漢的舍己為人。
1.學生齊讀課文中相關片段(14—23自然段)。
2.師生合作朗讀。
生: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
師: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師:小伙子瞪了老漢一眼,站到了后面。
生:木橋開始發抖,開始痛苦地呻吟。
生: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
師: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師:小伙子推了老漢一把,說:“你先走。”
師: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橋。
生:突然,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
師:小伙子被洪水吞沒了。
師:老漢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
生: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3.理解關于橋的句子,感受村支書舍己為人的品質。
(1)出示句子: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
提出問題,根據課文回答:
問題:橋塌造成什么結果?
問題:小伙子有機會先過橋嗎?
(2)體會老漢的舍己為人。
討論:過橋的順序實際上變成怎樣?(村民——黨員——兒子——老漢)老漢把生的希望讓給他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和兒子,這已不僅僅是先人后己,更是——舍己為人。
(3)師生分角色朗讀,體會父子之間的愛。
“你先走。”
“少廢話,快走。”
……
突然,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沒了。
老漢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指導學習課文第四部分,理解課題的含義。
1.師配樂誦讀: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這里祭奠。
她來祭奠兩個人。
她丈夫和她兒子。
2.理解課題“橋”的含義。
(1)討論:課文主要寫的是老漢,課題卻用橋,你怎么理解?
(2)匯報交流。
3.拓展寫話。
七、板書設計
16 橋
村民——黨員——老漢 先人后己
村民——黨員——兒子——老漢 舍己為人
《橋》練習題 篇8
說教學目標
本詩所在的第六組課文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對課文中優美的、含義深刻的語句多朗讀,多體會,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參照單元目標,結合本詩的特點,綜合考慮學生知識學習、能力培養、情感熏陶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文;
2、了解古詩大意和“借景抒情”的寫法;
3、培養對古詩意境的想象和感悟能力;
4、理解詩人的愁緒,感受詩人的情操。
說重點難點
因為本詩意境深遠,情感復雜,所以,我將教學重點確定為:感受古詩意境,體會詩人情感;針對小學五年級學生而言,要感受詩中通過種種景物表現出來的“愁緒”,是非常困難的,而這又是教學目標中的重要內容,它自然就成了本詩教學的難點。
說教學方法
我認為,對于如此優美的古詩,如果過于瑣碎地講解分析,定然會破壞其意境,影響學生對詩人思想感情的體驗。因而,我十分注重對詩文的整體把握。我緊緊抓住詩眼“愁”字,通過自己的感情朗讀和精美的多媒體,營造詩的意境;通過引導學生對詩中“月落”、“烏啼”、“寒霜”、“鐘聲”等景物的想象和體驗,感受詩人的愁緒;通過對詩人背景材料的補充介紹,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詩人愁緒的根源。
說學習方法
學習語文,理解課文,培養語感,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朗讀。在學習古詩的時候,這一方法更是尤為重要。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特別注意了這一點。由讀通讀順,到讀出情感,再到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意境,學生們帶著不同的目標,一次一次地充分地朗讀詩文,層層深入地理解了詩意,也體會了詩人的情感。
另外,我在教學中充分注意了學生的自主性;在面對難度較大的學習任務時,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在理解“借景抒情”時,鼓勵學生勇于探究;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習熱情和教學效率,讓課堂生發了許多亮點。
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感受魅力
1、介紹《楓橋夜泊》的深遠影響,導入新課。
2、讀詩題,理解詩題。
3、創設情境,教師激情誦讀。
二、讀通詩句,初步感知。
1、自由讀古詩,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有什么問題,朗讀后可提出來。
2、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3、有什么問題嗎?
三、賞析品味,體會意境。
1、細讀古詩,想想古詩描寫了哪些景物,詩人通過這些景物,要表達怎樣的情感?
2、詩人到底因為什么而愁呢?
3、通過詩中的哪些景物,你能感覺到詩人的“愁”?
4、利用音樂、畫面,創設清冷、凄美的意境,教師述說詩文大意。
5、朗讀、背誦。
四、開闊視野,拓展延伸。
1、你想對滿懷愁緒的詩人說些什么?
2、欣賞網上的一篇散文《楓橋尋夢》,再次感受古詩的魅力,體會詩文的意境。
3、在詩意的氛圍中,齊聲誦讀詩文。
《橋》練習題 篇9
時間:2009年3月17日上午第一節(8:35——9:15)
地點:福州臺三小多媒體教室
記錄人:洪月玲項永鋒 陳金敏 楊麗娟 倪慕新 葉偉彬 徐衛玉 楊德民 方福平 張玉鳳 陳云勇 林小玲
組長: 楊麗娟 楊德民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播放歌曲)
師:同學們,這首歌是不是很熟悉,有誰知道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生321:《為了誰》。
師:這首歌歌頌了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今天學的課文里也有一個不平凡的人,他是誰呢?
生121:老漢。
師:課題卻叫“橋”(生讀題),再讀!這是為什么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自由輕聲讀課文。
二、品讀課文,感悟老漢的形象:
(生輕聲自由讀課文)
師:謝謝五(四)班的同學,讓我聽到了最美妙的聲音,同學們,課后有這樣一道學習提示,誰來讀讀(課件出示課后習題)
(生讀)
師:聲音非常好聽!的確,課文一次次寫到暴雨和山洪。
(板書:山洪)請同學們拿起筆把它劃下來。(生認真劃)
師:都找到了嗎?我看到好多同學認真劃,如果老師讓你用一個字概括這場山洪暴雨的特點,你會用哪個字?
生221:猛烈(師提示用一個字)
生222:猛。
生331:兇。
生431:野。(這個“野”用得太好了。)
師:作者到底怎么表達才讓你們有這種感覺?(課件:出示三個句子)
師:作者用了三種表達方式,自己先讀讀。(自己讀自己的)
師:讀清楚了嗎?
生151:讀清楚了。
師:那我要問了,哪一組有最簡短的句子。(一起告訴我)
(生齊答第一組。)
師:在哪,幾個字。
生262:兩個字。
師:過去見過沒有?
生451:沒有。
師:自己讀讀看,有什么感覺?
(生自讀)
師:這場暴雨有什么感覺?
生362:這場暴雨來得沒有規律。
生421:這場暴雨十分兇猛。
師:這場暴雨來得十分兇猛、可怕。
生231:這場雨非常大。
師:太大了。
生232:這場雨就像一個大盆裝滿了水往下倒。
師:想起一個詞叫“傾盆大雨”
師:你們的感覺絕對是對的,肯定是對的,但卻不僅僅是這些,再讀讀還會有什么新的感覺。我請一個同學讀。
生讀:像潑,像倒。
師:用力點。
生再讀(有感情地,讀出味道)
師:大家一起來!
(全班齊讀這兩句)
師總結:短句才會有力,簡短才能有力,這樣寫才能寫出雨的力度。
師:第二句我們換一種方式讀。(指名三個學生讀)
師:三個孩子讀前三個語句,第四句全班一起讀。
師:開始。
(生讀)
師:滿意嗎?有什么感覺?
生431:我感覺不到山洪那種很兇猛的氣勢。
生452:我覺得沒有感覺到山洪的那種速度。
師:你們的感覺真對,到底問題出在哪里呢?到底怎么讀呢?洪老師給大家兩個符號。(板書:“<”“ >”)
師:這是什么符號?
生351:大于號,小于號。
師:數學學得不錯。
生121:音樂中的漸強,漸弱符號。
師:你音樂學得好。
師:現在,我要從這兩個符號中選一個用到這一句的朗讀中,你想選哪一個?
生齊答:漸強。
師:異口同聲,為什么?說說你的理由。
生262:因為,山洪是比較猛的。
師:是越來越猛,危險是越來越近的,就得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指名讀句子,三個讀前三句,全班讀第四句。)
生讀得很有氣勢。
師:這么一讀,就把山洪的氣勢讀出來了,這叫一連串的渲染。
師:第三種,你們自己來發現,發現什么?
生352:擬人。
師:哪個詞?
生451:跳舞。
師:跳的是優美的舞蹈嗎?是給你一種美好的感覺嗎?
生132:不是。
師:它這種兇猛讓我們感覺到害怕、恐懼。
師:從“跳舞”中讀出了洪水的兇猛,還有嗎?
生151:我覺得它是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張牙舞爪。
生352:我認為是死亡之舞。
師:好一個死亡之舞,舞蹈沒有讓我們感覺到美好,反而讓我們感到恐懼,文中這樣的句子還有嗎?找。
(生找句子)
生112:“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師:注意讀好“獰笑”,再來一遍,你注意到哪個詞?
生112:獰笑。
師:這句被人找到,還有沒有?
生321:“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
師:你注意到哪個字?
生321:舔、放肆。
師:還有嗎?
生441:“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
師:你注意到了哪個詞?
生441:爬。
師:你們說的我都同意。同學們,你們再來看看,(師出示句子)
看這些紅色的詞,讓我們覺得洪水跟我們很親近,而實際上你們覺得呢?而實際上,給我們的感覺是……
生齊說:恐懼、可怕。
師:除了這些詞,你還想到了什么?讓人……
生431:讓人非常受驚。
師:你還可以用一個什么詞?
生431:心驚膽戰。
師:同學們,這些表達方式就是用美好來寫恐怖。現在,能不能讀出感覺來?
生讀句子:“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師:我要送給她4個字的評價,叫——
生齊說“聲情并茂”。
師:朗讀就得這樣,不僅聲音好,還得把表情表現出來,像她這樣繼續讀。
生231讀:“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師:太棒了,不過我可以給你個建議,在逼近前面做個停頓,咱們試試看,有什么感覺?
(師范讀)
師:咱們重來一下。(生再讀)
師:感覺到什么?
生231:我感覺到死亡的氣息。
師:我已經聞到了死亡的氣息,這就是讀書的味道,接下來,誰來讀?
生312讀:“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
師:聽出來,你心里充滿了對老漢的擔心,對人們的擔心。還有最后一句。
生151讀:“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
師:他的一個處理非常好,“爬”字的讀法,用輕聲來強調,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朗讀技巧,咱們學著她也來一遍,好嗎?
(師領讀,生齊讀)
師:你們五(四)班的同學朗讀讀得真好。是啊,這種山洪給我們的感覺是那樣的可怕,簡直就是一場惡夢。恐懼籠罩著這個山村,在這場可怕的洪魔面前,村民的表現怎樣呢?剛才我們是讀中體會洪水的可怕,現在請你們讀三到十自然段,拿起筆劃出來表現村民的關鍵詞。
(生讀書劃詞)
指名說。
生231:你擁我擠。
生362:瘋了似的。
生452:跌跌撞撞。
生341:驚慌。
生132:亂哄哄。
師:都被你們發現了,我找了幾個(師出示詞:你擁我擠 跌跌撞撞 瘋了似的 亂哄哄)讀一讀。
(生讀)
師:同樣在山洪面前,誰的表現不一樣?
生齊說:老漢。
(板書:老漢)
師:這邊空白處就留給老漢(詞的右邊空白處),請你也找出在山洪面前老漢的表現,抓出關鍵詞。
生421匯報:喊了一嗓子。
生342:盯著。
生441:揪出。
生351:像一座山。
生221:不說話。
(師出示詞:站著 不說話 盯著 像一座山)
師:發現什么?現在舉手的孩子越來越多了,我看到的是一種自信,一種勇氣。
生121:這位老漢臨危不懼的表現值得學習。
師:在對比中發現了他的臨危不懼。‘
生231:老漢沉著冷靜。
師:這都還只讀到一層,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老師說過一句話,他也是我的師傅。他說“要用兩只眼睛讀書。”一只眼睛讀的是這個詞,另一只眼睛要讀透這個詞,現在,我請同學們在這兩組詞語中選擇一組讀進去,讀出你的思考。動腦筋,你怎么讀出他的冷靜?
師:看著你們舉手,我感到特別的欣慰。
生321:我選最后一組,村民的表現是亂哄哄,老漢卻像一座山,我在這里可以體會出在危險的環境中老漢與村民的表現的差別。
村民們非常的驚慌,而老漢卻非常的冷靜。
師:為什么把他比作一座山?這是一座什么樣的山?
生432:一座威嚴的山。
生451:是一座充滿希望的山。
生331:一座高大的山。
師:一座高大能阻攔災難的山。(對生321說)如果把這種意識再加到你剛才的理解中去,你再說一遍。
生321:我覺得村民們是亂哄哄的一盤散沙的樣子,而老漢卻是一座威嚴的峰,這座山給人們一種安全感。
師:是一種希望,你再接。
生352:就是一座靠山。
師:對了,讀書就得這么讀。不能光說看出老漢的鎮定,看出老漢的沉著,你是怎么體會到的,就像這樣誰再選擇詞語來說。
生442:我選“不說話”,人們都驚慌失措了,爬上木橋,老漢卻在想著辦法怎么組織人們逃離。
師:他從老漢不說話中看出了老漢在想辦法,此時無聲勝有聲。
生352:我選“盯”著,當人們都在那邊像瘋了似的想逃跑的時候,老漢卻盯著他們。
師:仿佛在說什么,交代什么?
生352:告訴人們不要驚慌。
師:驚慌了就會怎樣?
生451:就會反而走向了死亡。
師:反而帶來的是橋毀人亡。把這個意思加進你剛才的理解,再說一遍。
生352:人們都瘋了似的,而老漢卻盯著他們,目光中仿佛告訴人們不要驚慌,如果驚慌了反而就會走向死亡。
師:所以這種目光里透出的是一種堅定,更是一種書記的威嚴。那么,我們剛才是學習了一種方法,在對比中思考;還學習了一種方法,咱們不僅要讀字面上的意思,還得讀字面背后的意思,這才叫會讀書。
師:孩子們,現在我們在對比中讀一讀這一組詞語,把老漢的那種鎮定果敢、冷靜智慧讀出來的,咱們這樣讀。(指著左)這一組同學讀村民。(指著右)這一組同學讀老漢。準備好了嗎?老師先讀“山洪來了”。
生讀:村民你擁我擠(師評:很有秩序)
師:再來一遍,山洪來了,村民——
生齊讀:你擁我擠。
師:老漢站著(師提醒:穩一點)
生齊讀:村民跌跌撞撞
師讀:老漢不說話,村民——
生齊讀:瘋了似的。(師評:不夠瘋,還有點理智)再來,
生再讀:瘋了似的。
師:老漢——
生齊讀:盯著。
師:目光透著威嚴。村民——
生齊讀:亂哄哄
師:老漢——
生齊讀:像一座山。
師:老漢像一座靠山,一座堅定的山,再讀。
生再讀:像一座山。
師:在鎮定自若的老漢面前,紛亂的人群終于安靜了。
(播放“山洪來了的畫面。”)
師:只有洪水聲,讓我們靜靜地讀這一句話。
生齊讀:“人們停住腳步,望著老漢。”
師:人們停住腳,望著老漢,那是充滿希望的望,你能救我嗎?你能救我們嗎?這種希望,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生再讀“人們停住腳,望著老漢。”
師說:洪水中響起了老漢的聲音。誰來讀一讀這種聲音?
(生舉手,教師指名431讀:橋窄!排成一隊……)
師評:這樣小的聲音人們能聽見嗎?在山洪聲中——
生431再讀(有點力度)
師:咱們來思考一個問題,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老漢就說了簡簡單單的三句話,一定很重要,大家要讀出它的重要來。
(師范讀。)
師:聯系起來你發現了什么?
生312:老漢心中一定想著黨和人民。
師:不要一下子就戴上了高帽子。要思考,為什么要強調橋窄,一定要排成一隊?
生132:因為橋窄,如果擠的話很可能橋就會斷
師評:這是在警告人們,橋窄不要擠,擠的話橋會毀,人會死啊。因為前面課文已經說了人們已經瘋了似的。再來說一說,我相信你能行的。因為橋窄,所以,聯系一下。
生132:因為橋窄,所以要排成一隊,才能保證安全。
師:為什么還要有最后一句話。
生152:因為黨員是為了人民,所以要讓人民先走。
師:這時候黨員要起——
生152:帶頭作用。
師:就像我們班干部要有帶頭作用,只有黨員排在后面,才能讓更多的群眾脫離危險。
雖然是擠著,但是實際他已經在思考,剛才洪老師教大家一種什么樣的思考方式,是聯系思考,你們看…………
師:為了保證排成一隊,
生:所以黨員要排成后面,橋窄是警告,排成一隊是唯一的方法。黨員排在后面這是命令,所以說在這生死存亡之際。這三句話無疑是救人們的一道活命符。
師:是這冷靜的老漢,在他的指揮之下,人們脫離了危險,一個個登上了橋,離開了危險之地。
師:在課文當中,有這樣一幅圖,穿黃色衣服的是誰?
生齊說:是老漢的兒子。
師:老漢不認識他的兒子嗎?板書:兒子
生231讀:老漢在揪他的兒子,
師問:你怎么知道?你是怎么看出來?
師:那就是和他的兒子沒有感情。
生齊說:不是。
師:你怎么知道不是?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生452:在最后只剩下老漢和他兒子時,老漢讓他的兒子先走。
師:我們發現了這樣一個情節。誰來讀。
出示: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生齊讀。
師:你們還說老漢對兒子有感情,這么兇,吼他,還推他。
生432:因為兒子想讓老漢先走,老漢想讓自己的孩子活著,所以才推他,吼他。
師:那老漢可以好好地跟兒子說:“走啊,快點走。”
生111:可是時間來不及了。
生322:因為如果再拖的話,來不及了。
師:前面課文告訴我們,橋已經開始呻吟了,橋開始痛苦地呻吟了。讀書就要這樣,聯系上下文。是啊,同學們,此刻水已經爬上老漢胸膛了。
生齊讀: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不伙子推上木橋。
師:木橋已經在發抖,在呻吟——
(生再讀一遍。)
師:那么這一推,一吼,我們讀出的是什么?
生441:讀出老漢的父愛,對兒子的一份愛。
師:拳拳愛子之心。救子心切,可是我覺得奇怪,我們都知道自己含辛茹苦撫養的孩子誰能不疼,誰能不愛。可是這么疼,這么愛,老漢他怎就這樣做呢?
師: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這段話中,哪個字深深地扎疼了你的心呢?一齊說。
生齊讀:揪。
師:這毫不留情的揪,這一小小的細節,老漢無情還是有情,我們靜靜地思考。
生311:有情。
生311:因為老漢不想因為自己的兒子而失去了全村村民的生命。
師:失去的是兒子,愛的是大家。
生432:把生的希望留給村民,把死的希望留給自己和兒子。
師:老漢心想的是全村的村民。
生142:從這里看出老漢是個大公無私的人,那么危急的關頭,他能夠不顧家人的生命,而保證全村的,老漢是個偉大的人。
師:做出的是一個艱難的抉擇,在生與死之間,在公與私之間,老漢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公,老漢把希望留給了村民們,同學們,要是用一句話做結論的話,那就是“道是無情卻有情。”“揪”這個字,揪疼的是一個父親的心,成全了一個書記的責任。(播放音樂《為了誰》)
三、總結升華
師:同學們,五天過后,山洪過后,那個受全村人愛戴的老漢在這場山洪中犧牲了。(教師擦去板書“老漢”)
那個曾經還鮮活地在人群中求生的兒子,也被洪水吞沒了。(教師擦去板書“兒子”)
還有河上那座窄窄的木橋也在山洪中摧毀了,那是不是也該把它擦去。
(生搖頭。)
師:為什么?
生211:不能。這是老漢用生命換來的橋。
師:這是一座生命橋。
生321:這是一座偉大的橋。
生451:這是一座不朽的橋。
師:這是一座永遠摧不毀的橋,用血肉筑起的——生齊讀課題“橋”。
師:讀了這篇課文,我們不僅學習了感人的故事,而且學習了很多表達方法,比如說寫景寫環境,比如說細節描寫,比如說短句。
四、布置作業
師:用今天學到的表達方式,選擇抗震救災的畫面,寫一個感人的故事。
《橋》練習題 篇10
一、說教材
《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組課文中的第二篇課文!肚擰返淖髡唄成釙櫚廝茉熗艘晃黃脹ǖ睦瞎膊吃鋇墓饣孕蝸蟆K焉南M酶褐冢閹賴奈O樟舾約海米約旱難庵鵒艘蛔恍嗟那帕骸?
這篇文章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上構思新穎別致,設置懸念,前后照應;多用簡短的句、段渲染氣氛;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表現力。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本課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品味語言,理解內容,深刻感受共產黨員把生的希望留給百姓,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精神。
3、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了解課文在布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
三、說學生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朗讀能力,語言感悟的能力。對于本課扣人心弦的故事,學生的閱讀主動性,積極性應該很高,但對共產黨員面對危險時,把生的希望留給百姓,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夠深入。
四、說教法
1、針對學生認知特點和教材的特點,在教學中,盡量挖掘文本的價值,體會語言的魅力,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媒介,給學生以多方面的感性資料,盡可能多的把課堂交給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的學習2、倡導學生個性化閱讀,探究文本思想美。
五、說學法
學生主要通過自讀自悟,思考,探究等方法體會洪水的兇猛與無情。
六、說課前準備
準備洪水暴發的圖片及重點句子的課件。
七、說課時安排
我準備安排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抓住文中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第二課時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八、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視頻資料)。
看完資料,同學們想到了什么?誰來說一說?
預設:我想到了洪水是多么可怕,洪水又是多么的無情啊。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在洪水襲來時人們自救的文章。
出示課件(板書:16橋)
二、自學生字詞。
1、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文章中的生字,劃出新詞。
2、交流匯報。
三、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思考:課文寫了怎樣一件事?
2、指名學生回答。
深夜,當洪水襲來時,老村支書記冒著生命危險,不存私念地指揮一百多號人有秩序地過橋,最后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卷走了3、集體朗讀。
四、再讀課文,感受洪水的兇猛。
1、輕聲朗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描寫雨水和山洪兇猛的句子。
出示課件
(1)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你從哪些詞語中看出雨水非常大?誰來讀一讀?
(2)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2、指導朗讀,讀出洪水的兇猛與可怕。
3、出示課件觀察畫面。
這就是當時洪水襲來的情景。看了這幅畫面,這場洪水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形容嗎?
4、出示課件引導:當洪水突然襲來的時候,村莊里發生了什么?
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床,卻一腳踏在水里。驚慌失措的人們你擁我擠地逃跑,尋找生路5、引導:人們找到生路了嗎?是什么?
預設:找到了,是一座窄窄的木橋。
6、引導:橋是一座窄窄的橋,人是一百多號人,水已沒到了腰部,如果人們毫無秩序地搶著過橋,會造成什么后果?
預設:(橋毀人亡)。
7、引導:然而慘劇有沒有發生?(沒有)是誰扭轉了局面?是誰挽救了大家的性命?
指名回答: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五、品讀語句,體會人物品質。
1、出示課件,提問:年邁的老支書沒有因為驚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樣做的?怎么說的呢?請讀課文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地方讀一讀。
(1)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面臨危機時,老漢的神情是怎樣的?(沉著鎮靜)誰能讀出老漢的沉著鎮靜和威嚴來?
(2)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指導朗讀。
(3)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A、找出描寫老漢動作的詞。(沖、揪、吼)
b、你從這些動詞看出老漢當時的心情怎樣?
c、你能用生氣的語氣讀出來嗎?
問:從"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這句話看出老漢怎樣的神情與品質?
你從這些語句中感受到老漢是個怎樣的人?
六、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領悟了《橋》這篇課文中洪水的兇猛和無情,更加體會到了老支書把生的希望留給百姓,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偉大人格。
七、思維拓展。
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對老漢說些什么?或者你想用怎樣的語言去贊美老漢?
《橋》練習題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語言,深刻感受老漢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起來的人格與精神。
2、積淀情感,讓學生在塑造的情境與氛圍中感情朗讀課文,得到語感的有效提升。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營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
師:同學門上刻之前老師請同學門看一段錄像,大家看后說一說你看到什么、聽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1、出示課件(帶聲音的洪水肆虐的情景)。
2、假如這樣的情景就發生在你的身邊,你會有怎樣的反應?
揭示課題:師:是呀,逃生是人的本能,此時此刻“橋”就是人們生存的希望啊!今天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第16課《橋》板書課題、讀題。
二、回顧舊知
請同學門把書翻到16課在上節課的基礎上快速瀏覽課文,回顧一下課文住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課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與人們的恐慌
1、師:下面我們重新回到紅水席卷村莊的場面請大家自由讀文1~6,把文讀通,把文中能令人恐慌的句子多讀幾遍。
2、隨機交流:哪處讓你最害怕,就讀那一處。(隨機詢問:你干嗎害怕?)
⑴ 第一句:像潑,像倒,大雨滂沱,能讀得這么輕嗎?
⑵ 第二句:洪水已經追著你的屁股了,還能這樣無動于衷嗎?
⑶ 第三句:一會兒工夫,從腳,到膝蓋,到大腿,洪水真是肆無忌憚,把你看到的洪水讀出來。
⑷ 第四句:此時此刻,洪水像什么?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樣露著猙獰面目的洪水讀出來。
3、師:讀到這里老師想請你們這些會學習的孩子談一談為什么你在讀這些句子時會感到害怕?這些句子為什么會有這么強的感染力?
(這些句子多采用擬人或比喻的修辭手法,如“像受驚的野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獰笑”“放肆”等詞句讓我們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無忌憚,洪水就是魔鬼猛獸,突出了情況危急,渲染了緊張氣氛。)
師:談的多好啊!你真是一個會學習的孩子,此時洪水如猛獸般正以強大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了整個村莊,淹沒了農田,沖毀了房舍,死亡正向人們一步步地逼近。可勞動一天的人們還在熟睡中。一聲驚呼,大家突然一腳踩進水里,如果你是其中一員,你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時驚慌失措的樣子嗎?
4、師:那我們就一齊讀一讀1-6自然段,把自己那種危急、恐怖、恐懼、擔心讀出來。
四、感受老漢偉岸的形象與不朽的精神
1、(學生自由朗讀)師: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當一百多號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橋擁去時,有一位老漢早已站在了木橋前。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位老漢在生死攸關之際作出的人生抉擇。
請同學們自由讀7~13段,想想老漢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板書:
老漢
2、交流匯報:
⑴ 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老漢沉著冷靜,嘴上不說話,心里正思考著應對突然來臨的災害的辦法。“像一座山”,說明他臨危不懼,形象地表現了老漢是村民的主心骨,對穩定村民情緒所起的作用。一座山本義是什么意思?本文代表什么?
⑵ 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說話簡短有力,以嚴格的先人后己的黨紀控制了局面,組織大家有序地撤離。
(讓學生寫出評價老漢是怎樣的人的詞語,可能是:臨危不懼、臨危不亂、堅定果斷、先人后己……)
4、指導有表情朗讀老漢說的兩句話:
(要讀得干脆、有力,節奏快,采用個別讀、分角色讀、評讀等方式。)
5、齊讀第二大段:
師:這部分的描寫使我們看到了老漢那沉著、冷靜、無私無畏、臨危不懼的高大形象,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老漢,齊讀第二大段。
五、啟發聯想,加深體驗,注重積累
1、當我們的腦海中樹立起這位清瘦的巍然屹立如山一般的老漢形象時,你聯想到了什么詞句?什么文章?什么人什么事?如:
詞──忠于職守……
句──不是親情,勝似親情……
人、事──《豐碑》中的軍需處長
《一個降落傘包》中的周恩來
“非典”時期的鐘南山、姜素椿、葉欣……
六、思辯“矛盾”之舉
1、是的,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老支書有著崇高的人格魅力,他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無情,但人間有愛。當情況越來越危急,洪水已漫到人們的腰際時,又發生了什么?請一名同學用心讀一讀第14~23大段。其他同學靜聽之后談談自己的感受。
2、讀議結合,交流匯報,提升認識:
⑴ 談體會:
要求邊談體會,邊用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例如:
生:從“沖、揪、罵”這幾個動詞可以看出老漢對小伙子很兇。
為什么對這個小伙子很兇?設疑、真切體會。
師:你能不能把老漢很兇的態度讀出來?
生表情朗讀第15自然段,學生展開評議,并在議讀、感情朗讀中理解、感悟。
⑵ 學生發現矛盾與疑惑:
① 老漢從剛開始惡狠狠的“揪”到最后危難關頭又“吼”又“推”,這是矛盾一,為什么?
② 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到最后危難關頭又“推”老漢先走,這是矛盾二,為什么?
(沖、揪、罵、兇)(師相機板書:老漢小伙子。)(吼、用、力、推)
七、學習第四大段,解開難解之迷
1、老漢和小伙子的言談舉止是多么充滿矛盾,令人費解!請同學們聽老師讀最后4個自然段,老師相信你在頃刻間會明白許多許多……
2、生談感想。師相機點撥:
(文章在最后才交代老漢和小伙子的關系,這個結局太出人意料了,太讓人震驚了。老漢太偉大了……)
3、反復詠嘆,感受親情:
⑴ 當我們明白老漢和小伙子原來是父子關系時,再回過頭來看看父子在木橋前的情景,你們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⑵ 引誦第三大段:
同學們,讓我們把“兒子”這個充滿血緣、充滿親情的字眼帶到文章中去,再一起來深情地朗誦第三段,我們就更能理解這位平凡而偉大的父親了。
(教師引讀:“老漢是村支書,他一心想挽救群眾的性命,他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自己的兒子,罵道──”后邊為學生接讀,把幾個“小伙子”都換讀成“兒子”。)
⑶ 想象:老漢似乎要對兒子喊什么?(板書:喊)
⑷ 此時的老漢又給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認為,他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回答,并有選擇地請生上臺板書關鍵詞,如“父愛如山”等。)
師小結:是的,做為一名共產黨員,他忠于職守,他是無愧的;做為一個父親,他和天下父母一樣舐犢情深。在生死關頭,老漢做出的重大抉擇,表現出的大愛讓我們為之動容。他的身上充滿著崇高的人格魅力,閃耀著燦爛的人性光輝。
八、總結全文,探究“橋”的含義
課文中留給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漢的形象,為什么卻用“橋”為題?
九、練習寫話,頌人間真情
這座橋是黨員老漢用血肉之軀為百姓架起的生命橋。這座橋是黨員老漢舍身忘死架起的黨與群眾的連心橋。
老漢走了,英雄遠離了我們,我想此時此刻同學門的心情跟老師一樣激動,也一定有許多話想對老漢說,面對此情此景,你最想說什么呢?
請同學們回家拿起手中的筆,用飽含深情的筆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你對英雄的哀思,對英雄家人的寬慰吧!
《橋》練習題 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12個生字。
2.借助漢語拼音流利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課文的閱讀,使學生了解課文中介紹的彩虹橋美麗奇特的景象,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對自然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段好看的錄像,想看嗎?(多媒體出示彩虹圖)
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你看它像什么?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彩虹有關的課文(出示課題:彩虹橋)
你知道“七彩”指的是哪七種顏色嗎?介紹科普知識。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98頁,自讀一遍課文,并把生字圈出來。
2.同桌合作,學習生字。
3.出示帶生字的詞,指名讀。
4.開火車,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
1.再讀課文,說一說你有什么問題?
2.逐段指導朗讀。
“絲綢結成的橋”感悟七彩橋給人的輕盈飄逸的感覺。
“傾瀉”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想象瀑布傾瀉的樣子。
讓學生做一做摘星星的動作,你準備用摘下來的星星做什么?
3.你想到七彩橋上去看看嗎?想象一下,你會看到什么?
4.配樂自讀課文。想象課文中描繪的景象。
四、拓展:
把你看到彩虹后的想法說給別人聽,然后再畫下來。
七彩橋
石榴花姐姐在空中畫上紅色,
桔子阿姨又添上橙色,
向日葵姑姑添上黃色,
小草妹妹添上綠色,
大山爺爺添上青色,
大海公公添上藍色,
葡萄姑娘添上紫色。
啊,七彩橋當空架,
天空更美啦!
《橋》練習題 篇13
溫馨寄語:給予永遠比索取快樂
【學習目標】
1.會讀“揪、豹、瞪、呻、淌、膛、攙、祭奠”等生字,學習并理解 “咆哮、呻吟、獰笑、放肆”等詞語。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描寫雨和洪水的句子。
3.通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描繪出洪水肆虐的危機情境,說說老漢的大山形象。
【自主學習】
一.看拼音,寫漢字。
páo xiào féng kuáng níng xiào liú tǎng fàng sì
( ) ( ) ( ) ( ) ( )
jīu zhù bào zi dèng yǎn xiōng táng chān fú
( ) ( ) ( ) ( ) ( )
jì diàn shēn yín
( ) ( )
我認為上面的字需要注意的有:
我認為課文中的字還需要注意的有:
二 寫出寫列詞語的意思,并造句
1.咆哮:
2.呻吟:
3.奠:
4.放肆:
通過查字典我還知道了下列詞語的意思:
通過預習課文,我還不理解的詞語有:
三.本文寫了一位 面對 ,他把生的希望讓給 ,把死的危險留給 ,以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之橋。贊揚了老支書 的崇高精神。
【合作探究】
1.這究竟是一場怎樣可怕的洪水呢?讓我們回到課文中,大聲地讀讀課文,邊讀邊想,哪些句子是描寫洪水的,洪水是怎樣變化的?把它劃下來,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找出三個比喻句和三個擬人句寫在下面。
2.找出描寫老漢的段落,讀一讀,從中感受一下,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3.老漢的大山形象讓我們刻骨銘心。除了老漢,文中還有一個人作者也進行了具體描寫,誰?(小伙子)。請你們認真默讀最后13個自然段,劃出描寫老漢與小伙子動作的詞句。
4.同學們,這這篇課文真正的結尾,你讀懂了嗎?老漢和小伙子,他們是一對親生的父子啊!那么,當時老漢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著怎樣的內心世界呢?寫一寫,老漢與兒子的內心獨白。
①父親從隊伍里揪出兒子,
---兒子啊 !
②兒子瞪了父親一眼,
------ 父親啊!
③兒子推了父親一把,
------ 父親啊!
④父親推了兒子一把,
------- 兒子啊!
【拓展延伸】
是啊,老漢作為一名黨員,他像一座山,一座鎮定、威嚴的大山,作為一名父親,還是一座大山,父愛如山!為了表達對老漢的敬意和懷念。讓我們一起深情朗誦一首小詩!
一座山
我不知道
你的姓,你的名
但我知道
你有一個動人的稱呼——老漢!
哦,老漢!
你是一座山
一座鎮定的山
征服了肆虐(nüè)的洪水
一座剛毅的山
抵擋了可怕的災難
更是一座深情的山
留下了高貴的人格
哦,老漢!
你將牢牢駐留在我們心間
永遠,永遠!
【課堂小結】
水,一遍遍寫水,讓我們一次次看到人們的恐懼、人們的慌亂、;場面的緊急,場面的危險。可是同樣是水,卻有一個人和人們的表現不一樣,誰?老漢!他的鎮定、威嚴、沉著、臨危不懼。
【課堂檢測】
二.看拼音,寫漢字。
páo xiào féng kuáng níng xiào liú tǎng fàng sì
( ) ( ) ( ) ( ) ( )
jīu zhù bào zi dèng yǎn xiōng táng chān fú
( ) ( ) ( ) ( ) ( )
jì diàn shēn yín
( ) ( )
《橋》練習題 篇14
以前很排斥上公開課,覺得把自己擺在臺面上,供別人評議,很不自在,所以每次拋頭露面的事,我都退避三舍。后來,漸漸意識到自己的成長速度緩慢,教材解讀、課堂操控能力呈原地踏步的趨勢,終于意識到公開課的重要,也喜歡上了公開課。雖然每次講課前還會絞盡腦汁、惶惶終日,但每次反思總能夠發現自己的進步:課堂上把控力增強了,狀態變好了,教學設計有自己的想法了,能做到“一課一得”,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能兼顧了。
學校最近舉行“語文主題學習”展示活動,經過備課,我今天完成了《橋》這一課的教學,總的來說比較成功,但依然有很多問題存在。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
一、開課伊始,我抓住課后提示語:
“課文在表達上很有特色,文中有多處關于暴雨和洪水的描寫”將課堂焦點迅速集中到了“作者是怎樣表達才讓我們有這種感覺的呢?作者用了哪些表達方式?”這一具有語文意識的教學內容上來,通過描寫暴雨和洪水的句子,引領學生感悟文本的表達方式。這一過程中,我以讀為主,通過學生個性化朗讀,感受作者語言的簡短有力、擬人、比喻、反諷這些修辭手法,過程處理得當。
二、在突破重點內容時,我以生為本組織教學
以“這樣肆虐的洪水中,你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老漢形象?”充分將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與文本充分對話。由于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可以從多方面回答,導致學生回答的順序比較雜亂,雖然他們每次回答的很精彩,但是我沒有足夠的課堂把控力,沒有很好的進行引導,起到引領著的作用,比如在學生說到老漢對待小伙子的兩個場景時,我應該恰當介入,引導學生抓住洪水的變化:老漢揪出小伙子時,洪水已肆虐到什么程度?當洪水沒胸深時,老漢又是怎樣做的?從老漢的一“揪”一“推”中,讓這個人物更豐滿起來,感受老漢平凡中的不平凡。在最后升華主題時,學生點到了課題“橋”的兩層含義,這時老師應該進一步引導學生感悟“橋”的內涵,從而使學生更能體會老漢人格的偉大,做法的可貴。
三、主題鏈接的過程中,我提出了小小說的寫作方法:
語言簡短、環境烘托、結尾巧妙,從而與主題叢書《交接》進行語用點鏈接,遺憾的是未將寫法提煉在副板書上,只是一語帶過。學生主題學習時間太短,后期還需要進一步精簡課堂容量。
課堂總是遺憾的藝術,一堂課結束了,但反思永無止境。
《橋》練習題 篇15
【教材分析】
《橋》是一篇微型小說。該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讓給群眾的老黨員的光輝形象。作者為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設置了一個典型的環境,山洪暴發,人們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橋。從而以“水”的上漲為線索,推進故事情節的發展,用一個普通老支書生命的一瞬間的閃光行為,使作品凸顯出人性的美麗風采。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結合高年段學生特征,我預設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掌握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初步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2、過程方法目標:
以讀為本,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讀來感悟課文,并創設情境,在場景的對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質。
3、情感態度目標:讓學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漢不徇私情、舍己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學重難點】
本文語言簡短凝練,有效地烘托了環境的緊張,因此我把洪水飛速上漲時,老漢每一次舉動的內涵作為教學重點,把理解題目“橋”的含義和初步了解課文的表達特點作為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前,我和學生要做好這樣一些準備:
1、教師準備“表現山洪暴發、洪水肆虐情景”的課件。
2、學生收集有關山洪情形和危害的資料以及令自己感動的典型事跡,并認真讀一讀。
【設計特色】
這次教學的設計特色在于:
1、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朗讀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所以學習《橋》時,我讓學生通過自主讀、合作讀、探究讀、對比讀、教師范讀、角色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
2、雙線并行,情景再現:
我會著力渲染環境的真實,讓學生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兇猛,將環境描寫這一條線與老漢不徇私情、舍己為人的光輝形象這一條線相結合,并采用“品讀感悟”式教學方法,使老漢的英雄形象凸顯得越來越美麗動人。
3、情法并重,讀寫結合:
在指導學生理解老漢的光輝形象中,我會結合文章的有關語句進行表達方法的滲透,讓學生感悟到作者的語言簡潔明快、手法準確無誤、結構跌宕起伏。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一個寫話的環節來祭奠老漢,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落實語言實踐的活動。
【教學時間】
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通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逐步深刻感受老漢無私無畏、舍己為人的精神,初步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程序】
下面,我將為大家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教學分三步完成:
一、探究三個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1、探究問題:感受洪水肆虐與人們的恐慌:
語文教學中環境烘托到位,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因此,開課時我就將環境作為突破口,讓生找出描寫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課件: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
整節課就圍繞洪水的兇猛拉開了帷幕。接著我引導學生抓住“像潑、像倒”“勢不可擋”等詞,感受雨水的兇猛和洪水的可怕,領悟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妙用,體會語句凝練所烘托出來的緊張氣氛。在學生感悟的基礎上,觀看山洪暴發的課件,再次感受場面的緊張。《播放課件》接下來我指導學生在個人讀透的基礎上,進行排讀,即先由一個組齊讀,然后兩個組齊讀,最后全班齊讀,形成一種越來越強的氣勢,讀出洪水的勢不可擋,讀出形式的危急。然后,引導學生從讀書聯系到生活實際,體悟洪水到來時人們的害怕,教師設計問題: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員,此時你是什么感受?村民和你一樣,也是驚慌失措。從而為下面反襯出老支書的高大形象埋下伏筆。這部分主要通過讀來烘托氣氛,孕伏情感。
2、探究問題:感受在死亡緊逼時,老支書的從容鎮定:
你覺得老漢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在書上勾畫出最讓人感動的語句進行批注,然后全班交流。
⑴交流感動之一:老支書的第一次壯舉:
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面!”
教師設計問題:老漢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他當時是怎么做的?
為引起學生的共鳴,我范讀7、8自然段:
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讓學生思考剛才還是跌跌撞撞、亂哄哄的人們,為什么此時停住腳,望著老漢?感悟“他像一座山”中“山”的含義。將危險的進一步逼近、人們的恐慌與老漢的表現對比起來讀:
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人們跌跌撞撞地向木橋擁去。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⑵交流感動之二:出示課件:
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為什么老漢兇得像只豹子?當時已出現了怎樣的情況?
(對照讀描寫環境的句子: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
⑶交流感動之三: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通過讀和聯系上下文讓學生悟出:看似矛盾的舉動,實際上包含了老漢為了大家舍小家,為了兒子舍自己的無私胸懷。這時,老漢的崇高精神進一步得到升華。也為下一環節的寫話練習和理解題目“橋”的含義作了鋪墊。
在學習三次感動時,我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為了鼓勵學生讀出人物的情感,教師評價性的語言顯得尤為重要。在學生的讀得較好的地方,教師可以分別給予“你命令的語氣讀出了老漢的鎮定”,“你能把老漢讀成一頭豹子”,“你讀出了老漢舍己為人的精神”等評價。
3、探究問題:感悟環境場面描寫與表現人物品格的聯系:
本文要歌頌的人物是老支書,為什么作者卻要花那么多筆墨去寫洪水、木橋、村民?這是作者將環境場面描寫與人物描寫相結合的表達方法,怎樣讓學生掌握呢?我采用抓住兩個對比來突破:第一抓環境的險惡與老漢的沉著形成的對比,第二抓群眾的慌亂與老漢的鎮定形成的對比,從而反襯出老漢頂天立地的人格。
二、揭示課文懸念,深化文本感悟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這時發生了什么事?教師引讀,學生接讀最后一部分。讓學生悟出這樣結尾的好處?從而感受作者設置懸念這種表達方法的奇妙之處。
2、通過朗讀、感悟、交流,讓學生領會此時課題的“橋”不僅僅是那座窄窄的木橋,它更是老支書用自己的身軀架起的生命之橋!至此,順利突破了課文的難點,老漢的高大形象也躍然紙上。讓學生“情動而詞發”,帶著感動,帶著敬佩,帶著深切的懷念,寫幾句為老支書祭奠的話,既深化了老漢的精神,也豐富了學生的情感。
三、小結表達特點,閱讀拓展延伸
1、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作者在表達上的特點:
⑴是人物描寫與環境描寫相結合。
⑵是設置懸念。
⑶是運用大量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⑷是語言簡短。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要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所以,讓學生學習一些表達上的特點,也是第三學段的孩子所必須掌握的`。
2、語文學習是課內長骨,課外長肉,因此我設計了拓展閱讀的環節:推薦的文章有《豐碑》、《“諾曼底號”遇難記》、《一個降落傘包》等。課后的拓展閱讀能讓學生總結這類課文的特點,更好的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而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以課文為中國,進行輻射閱讀,把書讀厚。
《橋》練習題 篇1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味語言文字,重點感知老支書的感人形象,體會他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置個人安危于不顧,用生命維持求生的秩序、堅持求生的順序,將人民群眾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共產黨員的偉大情懷,讓學生從內心受到感動。
3.理解文章題目所蘊含的深刻含義:第一層,唯一求生之路──“窄窄的木橋”;第二層,老漢用自己及親人的生命搭設了鄉親得以逃生的橋──“生命橋”;第三層,老漢用他自身的光輝形象矗立起聯系黨和人民群眾的無堅不摧的橋──“黨群橋”。
教學過程
一、直接引入,開門見山
同學們,今天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橋》。
二、詞語入手,感受洪水的狂野與人們的恐慌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將大屏幕上的詞語,在文中畫出來。(咆哮狂奔獰笑放肆勢不可擋)朗讀詞語,讀出詞語的感情色彩。
2.讓我們回到課文,在語言文字中切身感受一下。
大屏幕出示:
(1)“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像潑。像倒。”四個字,幾句話?及其簡短的字句,給你怎樣的感覺?讀出這突從天降的大雨、急雨。
(2)“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勢不可擋”是什么意思?還從哪里讀出了洪水的來勢兇猛?
(指名多人朗讀,隨機點評。)
3.想不想看看這可怕的畫面?(播放錄像)如果你置身其中,心里什么感受?這是怎樣的關頭?你能用一個詞形容一下嗎?(相機板書:生死存亡)
4.看看文中人們的表現,自己讀讀相關的句子。洪水中的人們是怎樣的反應,從哪里體會到的?讓我們鉆進語言文字中間,讀出人們的慌亂來。(齊讀出示的句子)在這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人們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逃生!
引讀。此時,東面西面沒有路。南面是一米高的洪水,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這意味著這座木橋是──(相機板書:唯一求生)引讀。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人們這樣的狀態,這唯一求生的木橋能不能助人們逃生?你從哪個詞感受到的?(再讀句子)
5.過渡:就在這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人們都在驚恐、慌亂地逃生,唯獨誰例外?老漢早已先群眾一步站在了木橋前。
三、品味語言文字,感受老漢光輝的形象與不朽的精神
1.自讀課文第7~13自然段,從老漢的外貌、語言、動作感受老漢是個怎樣的人?
2.交流:
(1)鎮定的老漢。
“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a.輕輕地讀,用心體會,一個“盯”字,你讀懂了老漢的心了嗎?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在想什么?(相機板書:有序)
b.理解“他像一座山”。
“山”給人怎樣的感覺?(偉岸、高大、穩重)老漢沒有偉岸的身材,他的什么給人山一般的感覺?(板書:鎮定)讀出一個鎮定的老漢!
人們依賴老漢,他是人們心中的靠山啊!所以說──(再讀)
你還從哪里感受到人們對老漢求生的期盼?“人們停住腳,望著老漢。”一個“望”字,你從人們的眼神里讀出了什么?人們像往常一樣把求生的目光投向了他們擁戴的老漢。
c“.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連用三個感嘆號,你體會到了什么?(情況危急,必須有序:“排成一隊”,“黨員排在后邊!”)讀出指揮者的鎮定與果斷。
(2)忘我的老漢。
a.透過老漢的鎮定,你讀懂老漢這個人了嗎?“一百多號人依次從老漢身邊奔上木橋。”此情此景,你讀出什么了?人們紛紛逃向了生的彼岸,只有老漢堅守在橋邊指揮。這是一個怎樣的老漢?(相機板書:忘我)這是一個置個人生死于不顧,一心想著他人的老漢啊!(讀句子)
b.過渡:我們繼續用心靈感受這位老黨員。讀課文第14~23自然段,你感受到老漢是個怎樣的人?
(3)無私的老漢。
“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a.哪些字詞刺痛了你的眼睛?為什么?(揪、吼道、豹子)
b.透過這些詞語,你讀懂老漢的心情了嗎?讀出老漢此時的焦急、惱火。
c.他為什么這樣惱火?他急什么?火什么?(此時,洪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了,情勢十萬火急,誰先走就多一分生的希望啊!在老漢心中,群眾的生命高于一切!)(相機板書:先別人后親人)誰能走進老漢心里,讀出他焦急、惱火背后的一顆愛民之心?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a.這句你讀懂什么了?容不得多想,老漢一瞬間閃過腦海最強烈的念頭是──
b.朗讀導語:容不得多想,請你用讀把小伙子推上木橋──容不得多想,請你再加點力氣去推──容不得多想,請大家竭盡全力去推──(加上老漢的表情、語言,再讀。)
c.這一“推”、一“吼”,你讀懂了這又是怎樣的一個老漢?(相機板書:先親人后自己)
3.回歸整體,再讀感悟。
(1)讓我們把“父親”“兒子”這兩個充滿親情的字眼帶到文中去,再回顧一下木橋前那感人的一幕吧。
(2)小結(指板書):老漢是村支書,他愛村民;老漢是父親,他愛兒子。但生死攸關之際,他無私地選擇了大家。他是個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人。
四、感受人們的哀思與崇敬,理解“生命橋”
1.過渡:為了村里一百多號人的安全,他失去了兒子,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音樂起)
2.此時,全村一百多號人卻在安全的彼岸。同學再讀一讀課題,全村人得以平安逃生的“橋”到底是什么?(相機板書:生命橋)
3.小結:老漢用生命維持著求生的秩序,用生命堅持著求生的順序!請你再次投入地讀一讀課文第7~23自然段,讀出老漢鎮定的形象、忘我的形象、無私的形象(指板書)。
五、感悟老漢精神實質,理解“黨群橋”
1.品讀。
師配樂朗誦。“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這里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
2.文章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漢和小伙子的關系?
3.比較:哪一句好?為什么?
(1)放慢了語言的節奏,更增強了悲劇的氛圍。
(2)兩個人啊!老太太同時失去了最親的兩個人。犧牲自己容易,犧牲兒子可是心頭剜肉啊!這樣的老漢,這樣的黨員,留給人們的僅僅是悲痛嗎?更多的是什么?
4.是啊,這不僅是一曲悲歌,更是一曲壯歌!讀出悲壯來!
5.情感升騰,精神永存。
(1)小練筆。
a.祭奠的這天,全村的老老少少都來了,整個村莊都嗚咽了。老支書的墓前,齊刷刷地脆下了一片。悲痛欲絕的鄉親們會說些什么?請你身臨其境地想一想,寫下鄉親們的肺腑之言。
b.交流──(音樂起)
(2)揭示“橋”的第三層含義。
老支書就是矗立在我們心中的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的優秀代表,這樣的黨員才真正是聯系黨和人民群眾的無堅不摧的橋。(相機板書:黨群橋)
6.再讀課題,升華情感。
讓我們再次飽含深情地讀一讀課題(生讀課題)。讓我們永遠記住,在危難時刻,那一座座給人們帶去生命和希望的橋;永遠記住老支書(指板書)──這樣的人,老支書這樣的黨員。(音樂起)
附:板書設計
《橋》練習題 篇17
一、復習朗讀,導入新課
1、(播放洪水畫面)上節課我們讀了《橋》這篇課文(板書課題:橋),理解了生字詞,了解了課文內容,感受到了洪水的迅猛。現在,就讓我們回到當時的場景,再次感受人們所面臨的危急情勢。
(點擊,在畫面上出示描寫洪水的句子)齊讀句子。
2、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當一百多號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橋擁去時(板書:村民),有一位老漢早已站在了木橋前(板書:老漢)。讓我們繼續與文本對話(示意學生拿起書),去感受老人的人格魅力,體驗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研讀課文,感受人物形象
1、師: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現在請大家默讀課文,畫下令你感動的句子,多讀一讀,把你感動的原因寫在句子旁邊。
2、學生自主研讀,寫批注。教師巡視。
3、交流感悟,指導朗讀。(課件分別出示句子)
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學生讀7、8、9自然段)
老漢沉著冷靜,嘴上不說話,心里正思考著應對突然來臨的災害的辦法。“像一座山”,說明他臨危不懼,形象地表現了老漢是村民的主心骨,對穩定村民情緒所起的作用。這座“山”是人們獲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齊讀句子后,學生再舉手發言,繼續談下面的句子。)
⑵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面!”(學生讀10、11、12、13自然段)
說話簡單有力,以嚴格的先人后己的黨紀控制了局面,組織大家有序地撤離。
(在這里相機板書:黨員、群眾)
(指導有感情朗讀老漢說的兩句話,要讀得干脆、有力,節奏快,采用個別讀、分角色讀、評讀等方式。)
⑶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到:“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學生讀14、15、16自然段)
從“沖、揪、吼”這幾個動作,看出老漢對小伙子很兇。(你能不能把老漢很兇的態度讀出來?)
這個小伙子是他的兒子,老漢卻一定要他排到隊伍最后去,老漢此時想到的是什么?(群眾的利益應該放在第一位。)
師:文章當中還有令你感動的地方嗎?(學生繼續發言)
⑷老漢吼到:“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學生讀17~24自然段)
到最后危難關頭又“吼”又“推”,可以感受到老漢愛子情深。
師:你的心思真細,說得真好!
⑸讀15~21自然段,升華情感:
師:同學們,讓我們把“兒子”這個充滿讀血緣、充滿親情的字眼帶到文章中去,再一起來深情地讀一讀。(課件出示改過的句子,教師適量引讀。)
⑹老漢似乎要喊什么,這沒有喊出來的話里包含著怎樣的情感?(齊答:深沉的父愛、父親對兒子的愛。)
4、句段小結:
是的,做為一名共產黨員,他忠于職守,他是無愧的;做為一個父親,他和天下父母一樣舔犢情深。在生死關頭,老漢做出的重大抉擇,表現出的大愛讓我們為之動容。他的身上,充滿著崇高的人格魅力,閃耀著燦爛的人性光輝。
5、課文中留給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漢的形象,為什么卻用“橋”為題目?(課件出示畫面)
(學生發言,教師最后總結,板書:死、生。)
在這可怕的山洪面前,老漢舍己為人,用自己的身軀、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精神為全村人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橋”(板書:生命之橋)。
三、領悟寫法
1、教師啟發:同學們,這篇課文在寫作上有很鮮明的特色,仔細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2、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出示句子,引導學生):
如:大雨和山洪的具體描寫在文中所起的烘托作用;人物表情、動作、語言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所起的作用;在山洪面前,村里人與老人不同表現的對比;課文最后才交待老漢和小伙子的關系所引起的震撼效果等等;使用了短句渲染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