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審驢教案(通用3篇)
包公審驢教案 篇1
一.設計理念: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設計正是依據此理念,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珍視學生獨特的發現、感受、理解與體驗,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走進文本,與文本充分對話,獲得閱讀體驗。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創設情境,深入閱讀課文、走進文本,了解包公審驢的過程中的深思熟慮,從而體會包公的足智多謀。
3.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創設情境,深入閱讀課文、走進文本,了解包公審驢的過程中的深思熟慮,從而體會包公的足智多謀。
2.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懂得智慧的作用,從小養成認真觀察、勤于動腦的習慣。
4.走進文本,了解包公審驢的過程,引導學生體會包公辦案的深思熟慮和足智多謀,懂得智慧的作用。
四.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受;
1.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包公審驢。這個案子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呢?
(有意思,很吸引人,是個奇怪的案子,猛一看覺得無法破案。我也覺得這案子很奇特。)
2.書上有一句話也從側面表達了這個意思。找出來,劃上 “____” 。
多媒體呈現:
3.這是老百姓的反映,大家的感覺,你體會到什么?
這句話應該怎么讀,哪些詞語需要強調?(抽讀)
有生以來:從出生到現在。 就是活多大歲數的人也沒經歷過。 希罕少見程度為歷史之最。
聞所未聞:聽到從來沒有聽到過的,形容事件極其罕見。
奇案:奇當離奇講,指極為離奇特別的案件。
四面八方:范圍之廣、數度之快。
4.是的,這個案子的確與眾不同,可以稱之為――――奇案一件。
讓我們首先去了解一下這件奇案案發時的與眾不同吧。
二.三自學釋疑
1.學習1-2兩節。
(1)請自由讀1-2節,
a.這個案子中的小偷,與平日聽說過的小偷相比,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一般小偷都是直接偷走財物,這個小偷卻是用一頭瘦驢調換了王五的好驢。
b.小偷為什么這樣做?
小偷這樣做是動了一番心思的。他實際上采用了一個比較高明的計謀。
c.為什么說他比較高明呢?小偷動了一番心思,用了什么計策?用四字詞語概括。(偷天換日 瞞天過海 偷梁換柱)
d.小偷這個計謀,我們該給他怎樣的一個評價?
他這個計謀雖然高明,卻是耍小聰明,損人利己。
(2)這可害苦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呀?
王五為什么痛苦呢?王五自己的驢和換后的驢各是什么樣的?找出書上的語句讀一讀 。
多媒體呈現:
這頭驢是王五唯一的財產,因此,王五像愛護珍寶一樣愛護它。 他不但把這頭驢喂得毛色發亮,還親自給驢做了一個漂亮的轡頭。由于他的悉心照料,無論誰見到這頭驢,都要夸獎一番:“這簡直是一頭四條腿的寶貝啊!
驢還栓在樹上,驢背上的鞍子還是那個鞍子,套在驢嘴上的轡頭也還是自己親手做的那個漂亮轡頭,可是驢卻是一頭毛色難看的瘦驢了!
①請兩位同學來對比讀一下。
②)你們聽后有什么感受?(這兩頭驢相差太大了)
是呀,差別就是大。
③這么好的驢,不僅王五喜歡,每一個人都喜歡。大家是怎么夸獎它的?
④人人夸獎的好驢被換掉了,王五的心情怎么樣?用一個詞語來概括。
(震驚的、沮喪的、痛苦的、以致于心亂如麻,仿佛天都要塌下來了一般。你看他驚慌失措,東奔西走,到處尋找……)
(3)驢被人調換了,王五驚慌失措、沮喪的、痛苦的之余,他做出一個無奈的舉動,最后決定告這頭瘦弱的驢。
2.3——9自然段
(1)包公又是以怎樣奇特的辦法審理這件奇案的呢?接著學習。
自讀3——9自然段,
思考:包公是怎樣奇怪的手段來處理這件奇怪的案件的?
批注:勾畫出自己最感興趣的語句,自己感受較深的詞句,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
①第一個奇怪的做法是什么?――-餓驢三天。
多媒體呈現:
包公了解了案情,皺著眉頭想了想,把驚堂木一拍,大聲喊道:“王朝,馬漢!趕緊把嘴套給驢套上!不要給它吃,不要給它喝!把它嚴嚴實實關上三天!到時我再來審它!”
這一段話中有四個要求,并且使用了多達五個的感嘆號。怎么讀出這種奇招破奇案的沉著與瀟灑呢?誰來試試?你現在就是包大人。誰再來試試?誰來評價一下?我們一起來讀。
當學生交流到這時,順勢指導學生讀出包公威嚴、胸有成竹、沉著的語氣,并感受包大人遇事冷靜,足智多謀的品質。
②第二個奇怪的做法是什么?――-痛打餓驢。
包公一拍驚堂木,大聲叫道:“喂,當差的!把這頭冒名頂替的蠢驢打四十大板,要使勁打!”
現在把它放了,隨他愛上哪兒就上哪兒。—狠狠打驢,可見包公做事果斷,成竹在胸。指導朗讀。
3.故事的結局已昭然若揭,這個故事的結局是小偷被捉,好驢物歸原主。
包公為什么能順利破案呢?你知道這其中的玄機嗎?
請用“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來說說。
包公之所以 是因為他想 。
4.小偷自以自己做得很聰明,天衣無縫,沒想到為公堂之上,小偷被捉后,包公和小偷一定有一番精彩的對話。抽生表演。
5.英明聰慧包大人的計謀獲得很大的成功。而小偷機關算盡,仍難逃法網,邪惡的計謀敗于正義的智謀之下。
板書 正義智謀戰勝邪惡智謀
4.小偷和包公都使用了計謀,小偷用計謀“偷梁換柱”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包公用計謀伸張正義,為民作主,贏得美名傳天下。你有什么體會?
5..學完“包公審驢”這一篇課文。同學們想對包公或小偷說些什么?
板書:
包公審驢
偷梁換柱
奇案一件 正義戰勝邪惡
智捉小偷
包公審驢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這是智謀單元的第二篇主體課文,本文講述了包拯的智勝故事,說明了智慧的重要性,給人深刻的啟示。學習本課,不僅要使學生了解包公這位歷史人物,還要從他們處理事情的方法、態度上,懂得智慧的作用,教育學生從小養成在學習、生活中認真觀察、勤于動腦的習慣,豐富自己的知識,自覺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發揮聰明才智。
二、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激qing澎湃,越是沉悶的課堂越會讓他們反映遲鈍,無生氣。
三、設計意圖:
(一)開篇利用包公的臉譜吸引住學生的眼球,喚起他們的積極性
(二)通過聽故事,培養學生的聽力、感知課文,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
(三)通過自讀,力圖讓學生理清課文思路,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通過分析1-2自然段,讓學生了解盜賊換驢的原因
(五)通過分析3-9自然段,理解包公審驢的過程,感受包公斷案與眾不同,出神入化
(六)10-11訓練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的生字及新詞
2、從包公處理事情的方法、態度上,懂得智慧的作用
3、培養學生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發揮聰明才智
(二)過程與方法
1、自讀感悟
2、教師引導
3、小組合作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教育學生從小養成在學習,生活中認真觀察,勤于動腦的習慣,豐富自己的知識
五、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一(包公的臉譜)
教師: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同學們認真地看看他是誰呢?
學生:包公
教師:你知道包公是誰嗎?誰來介紹一下?
學生:包公是一個政治家,他斷案如神……
教師:出示圖二,小結
過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包公審驢的故事,教師板書:包公審驢
(二)抽生讀課題
質疑:包公審的是驢
(三)聽老師講故事
出示:圖三(聽的要求)
1、學生聽故事
2、交流感受
(四)初讀課文
1、出示:自讀提示(圖五)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學習
3、交流:
按起因、經過、結果分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9自然段)、第三段(10-11自然段)
(五)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段
男生讀第一自然段,女生讀第二自然段,思考:這個段講了誰?發生了什么事?
交流:
學生a:我知道了王五的驢被人偷換成了
教師:王五原來的驢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毛色發亮 漂亮轡頭
教師:現在呢?
學生:毛色難看 漂亮轡頭
教師:這頭驢不見了,王五的反映?
學生:先是大吃一驚然后驚慌失措、東奔西走、到處尋找最后又氣又恨,懊惱
教師:驚慌失措 懊惱是什么意思?
學生:略
教師:王五最后怎么做的?
學生:決定去告這頭驢。
2、學習第二段
出示:自學提示:(圖六)
學生按要求自學,教師巡視
交流:
教師:包公一共說了幾句話?
學生:三句
教師:包公是怎樣審驢的?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套驢嘴、關驢---打驢----放驢
引導理解:
套驢嘴、關驢:
教師:哪里知道的?
學生:包公了解了案情,皺著眉頭想了想,把驚堂木一拍,大聲喊道:“王朝,馬漢!趕緊把嘴套給驢套上!別給它吃,別給它喝!把它嚴嚴實實地關上三天!到時我再來審它!”
指導朗讀
教師: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其他人怎樣看?抽生讀第4自然段思考
交流:衙役們—沒笑出聲來
其他人---不敢笑
公堂的威嚴
打驢:
教師: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打的?用波浪線勾畫描寫驢樣子的句子。
抽生讀,交流感受:
生:驢已經很可憐了
教師:包公怎么說的?抽生讀,評讀
放驢:
教師:想象此時的驢是什么樣的
學生:略
教師:包公又怎么說?
學生:末了,包公下令道:“現在把它放了,隨它愛上哪兒就上哪兒。”
指導朗讀,體會
(六)學習第三段
教師:結果如何?快速瀏覽10-11自然段
交流:
學生:找到了驢,捉住了小偷
(七)總結
教師:你覺得包公的辦法怎樣?你有更好的辦法嗎?
學生:評價包公
教師:這個故事里都有誰使用了計謀,結果如何?
學生:交流
(八)作業:下來收集有關智謀的故事
七、 課后反思
本課的容量大,要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都要非常熟悉課文,做到心中有數。本課的教學中,教師采用了各種讀的方式,有自讀,有范讀,目的都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其次,在上課的過程中要靈活運用每一個環節。
我上了這堂課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點:一是,我沒有注意語言,對于學生的回答我沒有作出及時、恰當的評價二是,課件運作的流程不是很流暢,這還需要反復錘煉。三是,沒有注意細節,把“聞所未聞”讀錯了。四是,本來是想給包公的話加小標題,結果由于時間關系講過了,就沒有板書。
八、附:部分課件內容
自學提示:
1、請默讀3-9自然段,邊讀邊用橫線勾畫包公說的話
2、思考:包公是怎樣審驢的?請用自己的話說說可以分成幾個步驟?
包公的話:由于字數多,故打印出來,用實物投影看
包公審驢教案 篇3
課時目標
1.認識課文的生字新詞.理解"審","懊惱","聞所未聞","冒名頂替"的意思.
2.通過概括故事內容和列小標題,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通過"表演課本劇"的方式,為學生創設情境,培養表達能力.
3.繼續培養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教學媒體
課件
教與學活動過程
學習內容
教師導學
學生主體活動
導入新課
初讀概括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要講的小故事,就是和"包公",和"驢"有關.
2.那"包公"和"驢"又有什么聯系呢 (先寫"申",一起案件里都有申訴人,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原告",當然也要有"被告"了.在一間屋子里,也就是過去的衙門里,解決原告和被告的糾紛,也就是"審案"了.把字補充完整.)
3.讀著這個題目,你有什么感覺 (奇怪,有趣,包公為什么要審驢呢……)那好,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這個小故事.
初讀概括
1.在預習中有沒有遇到影響大家閱讀的字 可以互相提醒一下.
2.那我們就一起讀讀這個故事,看到底講了個什么事.(師生讀)
3.誰來說說講了個什么事 (學生概括,師指導)
4.看來"驢"在這個故事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再精練一些,能不能給經過加一個小標題.(調換驢〈如果說"丟驢"就加以引導〉——告驢——審驢——找到驢)
5.質疑:這個故事中有哪些你覺得奇怪,或者感興趣的地方,可以說一說!(隨機板書)
回答.
談自己的感受.
讀課文.
思考課文講了什么內容.
質疑
學習內容
教師導學
學生主體活動
細讀探究
學習"審驢"部分
細讀探究
(一)引導略讀"調換驢"部分
1.在學習上即使有一點疑惑,咱們也千萬不能放過,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好嗎 剛才,為什么說"丟驢"不準確呢
2.既然沒丟,好壞還有一頭驢,干嘛要去"告驢"呢
⑴差別有多大
⑵差別再大不就是一頭驢嘛,萬一告到公堂又找不到那多丟人呀
3.順勢引導,朗讀:難怪王五會有那樣的反映……誰想讀讀王五的表現 想想王五當時的心情!什么心情 再讀.
小結:原本荒唐的事,細細分析起來,有時倒也順理成章.就這樣,一樁不大不小的案子擺在了包大人面前.
(二)學習"審驢"部分
剛才,大家對"審驢"的部分也頗感興趣,有的還有疑惑.咱們
像小偵探一樣也仔細分析分析好不好
提出要求:包大人審理案件的過程中有沒有什么你不懂的問題,發現了先自己想想能不能解決,能解決的話一會兒可以考考組里的同學;不明白也不要緊,小組里其他同學思考完之后大家可以一起討論,看看集思廣義能不能解決.最后還可以拿問題考考全班同學,考考老師好嗎
小組合作研究討論.
交流匯報提問
⑴有沒有挺難解決但你們小組齊心協力解決的很精彩的問題,和大家匯報一下.(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2)誰來提個問題考考大家 (一生問,其他思考,回答)
學生匯報中抓住包公的表現:
回答.
(兩頭驢相差太大,唯一的財產)
學生讀書比較
理解"唯一"的財產
讀讀王五的表現 想想王五當時的心情
發現了先自己想想能不能解決,能解決的話一會兒可以考考組里的同學;不明白也不要緊,小組里其他同學思考完之后大家可以一起討論,看看集思廣義能不能解決.最后還可以拿問題考考全班同學
學習內容
教師導學
學生主體活動
總結全文
"皺著眉頭想了想,把驚堂木一拍,大聲喊"——"驢"被告的案子很奇,開始也犯難,但馬上找到了解決辦法.
"關上三天,痛打四十大板"——驢的本性慢,比較遲鈍,為了讓驢"受夠了驚嚇",才能飛奔回家.
"消息向四面八方傳開……到庭聽審的不只是幾十號人……個個都想來看看熱鬧."①這么多人來看,萬一審不好怎么辦 ——了解驢的本性,胸有成竹.②不怕罪犯知道,把驢藏起來 ——制造"審驢"的假象,可以讓小偷放松警惕.
小結:看來,我們的包大人確實是遇事冷靜,足智多謀呀!
同學們,你們覺得審驢部分有趣嗎 咱們把它排成小課本劇怎么樣
課件提出要求:送大家一把金鑰匙"你也可以成為優秀的小演員"
小組里協商一下,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
找到自己的對白,畫下來,讀通順.
聯系上下文和人物的心情,想一想該用怎樣的語氣.
可以加一些動作和道具嗎 那就錦上添花了!
"大膽上臺吧,你是最棒的!"
5.學生排練,表演,隨機總結.
總結全文
1.靜下心來想一想,這個故事里都有誰使用了計謀 結果如何
包公使用了計謀,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計謀:他將驢調換,而不是偷走,這樣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讓失主有些安慰,讓自己逃脫罪責.但這樣的計謀最終證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2.其實,包公不僅審過"驢",還審過"石頭",還有很多奇案呢 大家想再讀一些包公審案的小故事嗎 提供網站,書籍.
小組里協商一下,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
找到自己的對白,畫下來,讀通順.
聯系上下文和人物的心情,想一想該用怎樣的語氣
學生排練,表演,隨機總結
回答.
作業設計
必做:
1.生字4,2,2,劃出詞語抄一抄.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3.寫摘錄筆記.
4. 預習《語文天地》
選做:
課外閱讀做摘錄.
板書設計
包公 遇事冷靜,足智多謀
審
驢 調換驢——告驢——審驢——找到驢
課后反思
學生閱讀課文時,重在指導朗讀,是本課的理解細致到位:
1,包公是怎樣審驢的,是這個故事中讓人出乎意料之舉.教學時引導學生抓住驢的表現進行體會,感受到混沌之人茅塞頓開的原因是包公抓住了動物的本能,輕而易舉的查出了換驢人,實在是高明.在指導學生讀出輕松,好奇,高興的語氣.
2,從全文看,開頭部分介紹王五的驢的部分可用贊美的語氣來讀,中間王五丟驢的部分讀出氣憤,懊惱的語氣.
這樣細致的朗讀指導后,再指導學生分小組編排課本劇,使得表演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