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范文(通用16篇)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范文 篇1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課文《祖父的園子》節選自現代作家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寫了“我”幼時和祖父在園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體而又生動地表現了“我”的好奇、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文中的語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樸實、充滿童趣,運用擬人、排比,使語言整齊而優美。欣賞這樣的文章,對于成人是勾起了那平常不太想的一大串童年趣事,而對于那些生活在城市中成長起來的小學生來說,就好像一次野外踏青一樣,體驗了別樣的生活,與自然好好地對了一次話。
教學名著,我的定位在通過課文的學習,為學生打開一扇窗戶,以此走近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感覺她和祖父的一段親情,知道一篇名著《呼蘭河傳》,了解先輩的一段生活歷史,初步感覺蕭紅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著名作家矛盾對《呼蘭河傳》的贊譽──“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課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教學時,我緊扣這情感線索,展開教學。
一、課題切入,走進園子,綻放心靈的自由
題目中最核心的詞語是“園子”。是園子給了蕭紅自由歡樂、幸福的童年,是園子承載了祖父和蕭紅純真、親密而濃厚的親情之美。作者蕭紅在二十九歲回憶故鄉的園子時,仍備感親切與溫暖,那園子是她一生難以忘懷的最溫馨的家。教學中我緊扣“園子”展開教學。課始,以“園子留給你怎樣的印象”為引子導入課堂教學,一下子把學生帶進了蕭紅童年時代的那個動人的生活環境。學習第二自然段,重在體會園子的特點:大、樣樣都有,同時感覺作者對童年生活環境的懷念和喜愛之情。學習倒數第二自然段,重在感覺園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覺園子的活潑和靈氣。通過學習,學生進入情境,趣味盎然。第二次學習倒數第二自然段,是在學習了祖孫倆在園中發生的趣事后,在學生完成了填空“這園子是 。” 后,情緒達到高潮,仿佛身臨其境一般;再次讀這一段,感覺另一番情致,是境由心生;他們會與作者共鳴,仿佛自己就成了園中的一朵花、一只蟲、一只蝴蝶,情不自禁為蕭紅和祖父的這份純真親情而感動。如果說第一次學,是打開書本,自由的心靈綻放,那么,第二次學,則是合上書,心靈在自由中綻放。
二、趣事引路,走進童年,共沐自由的陽光
體會童真童趣的前提是明白蕭紅當時的年齡是四歲,只有以四五歲孩子的心靈去體察世界,才會體會那顆充滿神秘的童心,才會與作者快樂共享,所以在學習三至十二自然段時,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那些能反映童真童趣的句子,想像當時的情景,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自身感悟,談談理解。這一部分課文的內容很長,如何長文短教,我認為重在體會童趣,感覺小蕭紅快樂的心靈,感受祖孫兩人深厚的、沒有隔閡的親情摯愛。這部分學習,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化自主閱讀,可選擇自己最覺得有趣的說。學生的體驗和感悟都是個性化的,對于他們來說,體驗和感悟的高低、深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就能提高思維品質。如果有共識也有異見,豐富多彩而又各圓其說,那就是語文學習的魅力所在。
三、賞讀為全,實現詩化的語言與自由的情思和諧同構
本文的語言自然、率真、樸素,正如一個孩童最純真的、口語化的語言。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習語言為主。在教學方法上,著重以賞讀、品讀、美讀為主,全面引導學生積累、感受、領悟課文的語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根據課文內容實際,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悟出趣、悟出情,讓學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實現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生。第二自然段中著生感受作者用詩化的、平實的文字表達生活的寫法。認識總分的構段方式,前后要次序一致,除非是特別需要著重指出的,如文中的“蜂子”的動態。倒數第二自然段中,著重體會關聯詞、排比句的運用,體會作者把“鳥飛蟲鳴”寫得有聲有色,植物也賦予了人的思想和感情,體會詩一般的語言。在品讀賞讀中,抓關鍵詞語,如“活”“自由”“要……就……”“愿意……就……”“謊花”,切身體會蕭紅語言的優美整齊、文筆的活潑流暢。值得特別說明的是,對于五年級的孩子,語文課堂不能僅僅限于讀懂內容、讀出情感,還要學習作者是如何結尾如何開篇的,第二段——倒數第二段都是直接描寫園子的,但作者并沒有把這兩節作為開頭和結尾。開篇寫祖父,結尾寫自己睡著了,都極富有詩意。課堂中引導學生體味蕭紅的語言時,始終圍繞矛盾先生的評價:“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來展開教學,真正為學生打開一扇門,引領他們走向優秀文學作品,走進優美的文學殿堂。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范文 篇2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讀讀記記“螞蚱、櫻桃、蚌殼、瞎鬧、鋤頭、倭瓜、水瓢、圓滾滾、一動不動”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二、自學生字(課前完成,檢查)
1、讀準生字詞(分辨多音字)。
2、形近字對比組詞。
3、分析難寫字和易錯字。
4、理解難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查詞典)。
三、初讀課文,知大意。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找出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
3、想想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在祖父的園子里快樂玩耍的哪些情景?
a、觀賞小昆蟲,大榆樹
b、跟隨外祖父栽花,拔草,種菜,鏟地
c、誤把狗尾草當谷穗留下不鏟除
在祖父的園子里玩耍的情景:
d、摘吃黃瓜,追逐蜻蜓,捉玩螞蚱
e、用瓢舀水往天空揚
c、沐浴陽光,感受花、鳥、果、蟲的自由
f、用草帽遮臉睡覺
四、理解課文
1、課文中哪些情景讓“我”對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懷呢?畫出有關的句子,并說說原因。
2、說說“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怎樣,從哪兒體會到的。滿足,得意,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3、有感情的朗讀你喜歡的部分。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范文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晃”,正確讀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想象“我”在祖父園子里的生活情景,感悟作者的情感表達方式。
3、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者從具體生活情景表現出“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
2、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感想的寫作手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同學們,一個普普通通的園子,對你我而言,或許印象模糊,或者壓根就留不下印象,但是,對于著名作家蕭紅來說,這個園子深深烙印在她心中,讓她久久揮之不去。這個園子帶給她快樂,帶給她自由,帶給她美好的回憶,帶給她無限的遐想,這就是——《祖父的園子》,今天,我們就走進園子,一同感受她那美好的童年生活。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學生討論、交流初讀情況,教師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并點撥。
(1)根據檢查情況,教師指導難點、易錯點。
字音:瞎xiā鏟chǎn拴shuān瓢piáo逛guàng
(2)學生交流識字方法,教師指導。
易錯字:拔、瞎、承、瓢。
(3)主要內容:本文寫了作者回憶童年跟隨外祖父在園子里“勞動”和玩耍時的無拘無束的'生活場景。
3、文中的園子具有怎樣的特點?
(豐富多彩、生機勃勃、自由自在……)
4、文中寫了園中發生的哪些趣事?
(栽花、拔草、種小白菜、鏟地、追蜻蜓、澆水等)從發生的這些趣事中初步感悟“我”和祖父的性格。
5、思考:作者為什么會寫這個兒時的園子呢?
三、小結
課后,請大家繼續讀課文,下節課老師將帶著大家繼續去感受那個令作者念念不忘的園子。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過渡:同學們,這節課讓我們更近一步走近蕭紅的童年生活的園子,走進她和祖父的園子,去感悟那令作者難以忘懷的園中景、園中事以及園中情。
2、上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還記得哪兩個段落集中描寫園子嗎?(生舉手回答)這是個怎樣的園子呢?(生:豐富多彩、生機勃勃、自由自在)
二、研讀課文,體會情感
1、默讀課文,找出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情景,體會文中“我”的心情。(學生自主學習)
2、匯報交流:
(1)對園子總的印象。(第1~3自然段)
①出示第1~2自然段,從這兩個自然段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祖父的園子里昆蟲種類繁多;昆蟲非常可愛;祖父的園子充滿生機、熱鬧而美麗;“我”對園子非常喜愛,難以忘懷。)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幾個段落,讀出熱鬧和生機勃勃的感覺。
(2)“我”跟著祖父在園子里干活、玩耍。(第4~15自然段)
①默讀第4~15自然段,畫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細細地讀讀這些句子,想象“我”是怎么干活,怎么玩的。
出示句子:“哪里會溜得準,不過是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其實哪里是鏟,不過是伏在地上,用鋤頭亂鉤一陣……”“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我跑過去摘下來,吃黃瓜去了……”“祖父澆菜,我也過來澆,但不是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一揚,大喊著:‘下雨啰!下雨啰!’”……
②討論:“我”在園子里到底是玩還是干活?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滿了歡樂。“伏在”“亂鉤”說明“我”的舉止天真、可愛,說明了園子是“我”童年的樂園。)
③選擇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我”的快樂。
(3)感受園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第16~19自然段)
①朗讀第16~19自然段,思考:從這幾段話中你讀出了什么?是從哪些句子讀出來的?
②課堂交流。引導學生關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復地朗讀中體會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出示句子:“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
(寫園子里植物和動物的自由自在,表達“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快樂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園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樂的,都是那樣美好,充滿活力。)
③有感情地朗讀第17自然段,體會其中的自由和快樂。
④“我”在園子里輕松舒適地入睡引導學生關注兩個“不用”說明“我”困了就睡,無拘無束。
3、有感情地朗讀16~19自然段,通過適當的語氣把“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
三、布置作業
1、從課文中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或幾個自然段多讀幾遍。
2、課后讀一讀蕭紅的《呼蘭河傳》,去感受作者童年的美好。
[教學板書]
2祖父的園子
祖父的園子:自由自在
祖父:寬容、慈愛
童年的樂土
精神的家園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以輕快、優美的文筆詳盡地展現了祖父園子的勃勃生機。整節課以學生自讀為主,并加強朗讀指導,讓學生通過朗讀文中孩童般的語言,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學生通過自讀,大部分能理解課文內容,加上課文語言生動活潑,學生朗讀時都富有情感,整體教學效果較好。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范文 篇4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我”在祖父園子里的生活情景,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文中優美的句子。
3、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從哪些情景表現“我”在園子里自由、快樂、幸福。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如何表現“我”在園子里的心情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讓學生了解作家蕭紅,讀一讀她的有關文章。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走進作者。
你對蕭紅了解多少呢?(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簡要介紹作者蕭紅。
師:有人說作者蕭紅是一朵開在中國北方原野里的花,盛開在中國東北的農家院落里,她從來不用澆水,任著風吹,任著太陽曬,卻越開越紅,越開越旺盛。事實就是這樣,在20世紀30年代的文壇,蕭紅就像是她筆下那北方庭院的花兒們一樣,鮮明而熱烈地開放,潑辣
地,不嬌貴,不做作,自由自在地開在陽光下。無論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與饑餓,無論她面對多少困苦與不幸,她都用她的筆寫著她的
字,大氣的文字。
蕭紅的《呼蘭河傳》,就是對故鄉的一本回憶錄。也就在寫完后的一年,這個女子就從世間消失了,只有31歲。但她把她對鄉土農家的愛戀,把她對生活的嚴肅思考,傳達給了她的讀者,世世代代的讀者。在《呼蘭河傳》里,她用了許多的文字寫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點描寫了家里的園子,她稱它為祖父的園子,自己的后花園。為什么她對園子如此念念不忘呢?這個園子給童年的蕭紅留下了什么呢?讓我們隨著作者美好的回憶,走進她魂牽夢繞的.祖父的園子。
二、初讀課文,走進園子。
自由讀課文,回答問題。
你覺得《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用一個形容詞回答)(生:生機勃勃、無拘無束、鳥語花香、豐富多彩、自由自在……)
三、品讀課文,感受園子的自由。
師:課文的第1、17自然段寫了園子。(感受園子的自由)1學習第一自然段。
四、品讀課文,感受“我”的自由。
學習第4—15自然段,感受作者的自由。
園子是自由的,在園子里,蕭紅同樣是自由的,因為祖父給了她自由。請默讀第4—15自然段,從哪些內容中可以看出我的自由?
交流討論:我在園子里做了哪些事?(栽花、拔草、種小白菜、鏟地、澆菜等。)
五、總結升華。
師:在園子里,我是自由的,想摘黃瓜就摘黃瓜,想捉綠螞蚱就著綠螞蚱……玩累了,想睡就睡。
1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當你來到這生機勃勃、無拘無束的園中時,你想干什么?小練筆。(請用上“想……就……愿意……就……”)2為什么課題叫《祖父的園子》?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范文 篇5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意境,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和對祖父的懷念。
教學重難點:
感受園子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園中的活動,體會作者童年生活的快樂和自由,感悟祖父給作者那深深的愛和溫暖,以及作者對祖父的懷念。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多種形式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2、初步感受園子里景物的自由,體味作者輕松的敘事筆調和清新靈氣的語言。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的脈絡,初步體味作者輕松的敘事筆調和清新活潑、富有靈氣的語言。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有一個生機勃勃的園子,蜂飛蝶舞,黃瓜倭瓜自由生長;有一個女孩,淘氣頑皮,古怪精靈,她和祖父在這園子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這段溫馨的回憶深深地刻進了女孩的生命,終生難忘。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我和祖父的園子》。
2、板書課題:我和祖父的園子
3、指導讀題
(1)如果這個園子是我和祖父共有的,怎么讀?
(2)如果這個園子只屬于祖父,又該怎么讀?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默寫本課三組詞語
第一組:蜂子、蝴蝶、蜻蜓、螞蚱
第二組:倭瓜、黃瓜、玉米、韭菜谷穗
第三組:栽花拔草下種鏟地澆菜
2、出示三組詞語,互相批改。
3、再認真讀讀這三組詞語,想想為什么這樣分類?
(按照昆蟲、農作物、農活劃分的)
4、根據這些詞語,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5、小結:看來,以后我們在預習新課的時候,遇到生字詞要畫一畫,會讀會寫了以后,如果有必要,再給它分分類,這樣有助于我們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6、交流詞語的理解情況:
土窩:下種留下的土坑。
溜平:本課指用泥土將下過種子的土窩抹平。
倭瓜:南瓜的別稱,北方人把長的圓圓的小南瓜叫做倭瓜。
謊花:指不結果實的花。
瞎鬧:沒有來由或沒有效果地做;胡鬧。
7、出示課文中的重點句段,檢查朗讀情況,小組讀,個別讀。
三、走進園子,感受特點。
1、過渡:瀏覽全文,哪些自然段集中描寫了這些昆蟲和莊稼?(2、13小節)
2、自由地讀讀這兩個小節,一邊讀一邊思考: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
學生交流:豐富多彩生機勃勃美麗的自由自在……
相機板書中心詞:豐富多彩自由自在
3、學習第2自然段,默讀,邊讀邊在書上勾畫,想想這個園子的“豐富多彩”是從哪些詞句中讀出來的。
交流:這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園子。
(1)出示第一句:
我家有一個大園子,這園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
抓住“樣樣都有”。還會有什么?(蝸牛、蚯蚓、小甲蟲)
總之,不管是天上飛的,草里藏的,知名的,不知名的,樣樣都有。這是“種類”上的樣樣都有。
指名讀第一句。
(2)除了種類上的“樣樣都有”,還有什么也是“樣樣都有”的?
昆蟲的顏色
出示: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些蝴蝶極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的就跟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
這白,這黃,這紅,這金,這綠,多么絢麗多彩的顏色呀,想想怎樣通過你的聲音把這幾種不同的顏色讀出來呢?
生練讀,指名讀,齊讀。
(3)這么多可愛的昆蟲,色彩繽紛的昆蟲,如果你就是這位小姑娘,你會怎樣來介紹這個園子呢?帶著怎樣的語氣?
配樂感情讀第二小節。
四、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蕭紅的自由和快樂,祖父的寬容和慈愛,感受蕭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祖父的懷念。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對話的方法,初步感受文本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
1、抓住文中的趣事,通過詞句品讀、想象畫面、再現情境,用心體會祖孫之間的親情,以及祖父的園子給“我”的童年帶來的無情樂趣。
2、讀悟中領會“借物抒情、寄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今天這堂課讓我們繼續學習第19課——《我和祖父的園子》。還記得這個園子給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嗎?
2、出示:這是一個的園子。
(生:生機勃勃、色彩絢麗、多姿多彩、充滿生機、美麗迷人的、有各種動物的、樣樣都有的……)
師:是啊!這園子里多姿多彩,樣樣都有,都是生機勃勃的!
(板書:豐富多彩生機勃勃)
二、品讀感悟
過渡:這個園子不但生機勃勃,而且充滿自由。(板書:自由自在)哪一段告訴我們的呢?(第13自然段)
(一)感受園子里的自由(學習第13自然段)
第13自然段中哪一句概括了“自由自在”?對,這就是中心句。出示,有感情地讀一讀:
一切都活了,哪些事物活了?(花、鳥、蟲子)花活了,是什么樣子的?(出示句子)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說花開了,就說——睡醒了。這花在作者眼里僅僅是花嗎?(人、伙伴)對呀,花像人一樣會睡醒呢!不是叫醒的,也不是驚醒的,而是自然而然地睡醒的,這就是自由呀!誰愿意來讀出這份自由?
7、鳥活了怎么樣?生讀句子,出示: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飛得多高啊!它若是不想回來,有沒有人怪它?(沒有)因為它是——自由的。誰來讀?
蟲子活了怎么樣?生讀句子,出示: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
如果你是蟲子,你會說什么呢?(園子真美啊!在園子里真自由啊!)
請你讀讀這句話,讀出蟲子的心情。
你看,這些動物、植物都活了,就像是小蕭紅的小伙伴一樣,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園子里!誰想把它們都讀活了?
變化成詩的形式讀:蕭紅的語言樸素而富有詩意,讀起來就像讀詩一樣。讓我們讀出詩樣的美!
園子里還有哪些事物也是自由的呢?找來讀讀。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黃瓜愿意開一謊花,就開一謊花,愿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
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
這些話雖然沒有出現“自由”這個詞,但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自由呢!而且這段話很特別,“愿意……就……”多次出現,反反復復出現相同的句式,又好讀又好背呢!想挑戰一下嗎?(生自由讀,背。)
特別的寫法往往蘊含了特別的情感,蕭紅反反復復寫,我們也來反反復復讀一讀。我們可以讀得快一點。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接)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朵花——(生接)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生接)就結一個瓜。玉米愿意長多高——(生接)就長多高,蝴蝶愿意飛到哪兒——(生接)就飛到哪兒。
特別的寫法有特別的心情。讀這段內容有些“重復”的話,你有什么感受?
是啊,讀這一段話,我們感覺到園子里的一切是那樣自由由在、隨心所欲、無憂無慮。想怎么樣就怎么樣,羨慕不?讓我們也來自由一番吧。
出示:這是一個的園子。(指名說)這的確是一個自由自在的園子啊!
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這園中的一切在蕭紅的眼里都是自由的呢?其實,在園子里誰才是最自由的?(蕭紅)
對呀!因為蕭紅是自由的,所以看到的景物都是自由的!
課文中就這樣連用六個“愿意、就”,讓我們感覺這個園子里的一切都活了,讓我們感受到到最自由自在的蕭紅——(引讀)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指讀板書:自由自在)
(二)感受蕭紅的自由與快樂(學習3—12自然段)
1、那么自由自在的“我”都做了些什么呢?讓我們默讀課文3—12自然段,看看課文給我們描繪了哪些有趣的場景。
出示合作學習要求:匯報交流,相機補充。
【預設一】第3自然段
①關注內容:領略事情本身的有趣。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我如尾巴一般跟隨祖父,成了祖父的影子。
②關注形式:感知語言、句式的獨特。
再來看看這段話,寫得也比較有趣。試著讀讀看。
反復讀這段話,你體會到什么心情?
是啊,對“我”來說,園子里的生活是那樣快活、自由,讓我們用這樣的感情來讀一讀。
③“我”和祖父如影隨形。“我”就像祖父的。
祖父下種,我就——我真是在下種嗎?說話得有根據。你是根據什么來說她在瞎鬧呢?看看后面的`內容,我們繼續結合自己的批注交流。
④誰關注到了她的動作?
園子里的我不是在溜土窩,而是在。
瞎鬧背后可是那份自由、那份快樂。你還關注了哪些詞語?
(若沒有人說到“踢飛”:一起關注這個詞——踢飛)
踢飛的是,踢出的是。請你來讀好這幾句話樸實的語言,簡單的句式,讀來有趣。這就是作者獨特的語言魅力。
【預設二】第4—10自然段
①往往把韭菜當作野菜一起割掉,把狗尾草當作谷穗留著。能吃的割掉了,不能吃的倒留著,這下可要餓肚子了。
②關注“爬““亂勾”。
③關注人物對話。體會人物的心情,想象著人物的表情,我們就能把對話讀得有聲有色。
【預設三】第11自然段
讀了這一自然段你想到了哪個故事?這是蕭紅版的小猴子下山、小貓釣魚啊。
關注文中連續用的4個“又”。
小貓釣魚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能三心二意,但這里誰又會去在意一個四五歲的孩子三心二意呢,唯一讓你們感受到的是什么?(自由)把這份自由、愜意,隨心所欲讀出來。
【預設三】第12自然段
(1)想象畫面(2)指導朗讀
關注動詞“搶”“拼”“揚”“喊”。亂鬧中揚出的是水滴,也是樂趣啊!
又聽見了什么?“下雨了!下雨了!”
誰也來喊一喊?這一喊,你體會到了什么?誰來快樂地喊一喊。小女生一起來喊一喊。
一搶一拼,一揚一喊,把這份快樂淋漓盡致地宣泄出來了。
(3)綜上小結:當祖父在園子里勞動時,我卻在瞎鬧,亂勾,亂鬧,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你看,她是
(點擊中心句: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你們認為,這又是一個什么樣的園子呢?出示:這是一個的園子。是啊,自由自在的蕭紅在園子里是快樂的。板書:充滿快樂
(三)感受祖父的愛
這一幅幅小蕭紅跟在祖父后面玩鬧的畫面,都讓她感到快樂和自由,那么這快樂和自由是誰帶給她的?(祖父)你從哪里體會到的?
出示學習要求:
交流:拔下鋤頭桿——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祖父?(慈愛的、疼愛孫女的)
我闖禍了,不罵,反而笑——這是祖父對我的(寬容)
教我認谷子——祖父很有耐心
師:這是一個慈祥、耐心、寬容的祖父。祖父很愛笑,文中幾次寫了祖父的笑?
是呀,(引讀)當我東一腳西一腳的瞎鬧,把菜種踢飛時,祖父笑了;
當我從祖父手搶手水水瓢,把水揚到空中時,祖父笑了;
當我把韭菜割了,卻留著狗尾巴草時,祖父笑了;
當我不聽祖父的話,卻去摘黃花瓜、追蜻蜓時,祖父笑了。
在祖父的笑聲中飽含了對孫女的——愛啊!(板書:愛)
小結:許多年以后,蕭紅這樣深情地回憶“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祖父的笑令蕭紅難忘,其實是祖父的愛讓作者懷念啊。(完成心形板書)
讓我們再次走進13小節去感受這份讓蕭紅刻骨銘心的愛吧。
一切景語皆情語,心是自由的,看到的景物就是自由的;心若是快樂的,看到的一切景物就是快樂的,這就是借景抒情。蕭紅選擇了典型的事例,用獨特的語言抒發了自己的真情實感。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范文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讀讀記記“螞蚱、櫻桃、蚌殼、瞎鬧、鋤頭、倭瓜、水瓢、圓滾滾、一動不動”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主讀書,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如何表現“我”在園子里的心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讓學生了解作家蕭紅,讀一讀她的有關文章。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上節課,我們隨著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時光。今天,就讓我們跟著另一位女作家蕭紅,走進《祖父的園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思考:你覺得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試著用一個詞語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談談理解。
(本課清新活潑的筆調定會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定會對祖父的園子產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三、研讀課文,體驗情感
1、默讀課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體會“我”的心情。
(學生自主學習)
2、匯報交流:
(一)對園子的印象(1—3小節)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停在上面一動不動了。”“花園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
(1)從這幾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祖父的園子里昆蟲豐富多彩;昆蟲非常可愛;祖父的園子充滿生機、熱鬧、美麗……我對園子非常喜愛,難以忘懷。)
(2)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熱鬧和生機勃勃的感覺。
(二)“我”跟著祖父在園子里干活、玩耍。(4—15小節)
“伏在”、“亂鉤”,說明“我”的舉止很天真可愛,說明了園子不僅是童年的樂園,而且是學習的大課堂。
(這幾個小節圍繞著“我”錯把谷穗當野草割掉的趣事展開,通過對話表現“我”的年幼無知和天真頑皮,也表現出祖父對“我”的喜愛和呵護。一老一少,形象鮮明,語言生動,特別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尋味。教學中,還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發興趣、豐富內容、加深體驗。)
(3)小結:“我”在園子里到底是玩還是干活?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園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滿了歡樂。)
(4)選擇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我”的快樂。
(“撿了這個,扔了那個,心里卻又想著另一個”,這種微妙的心情,是每個孩子共有的心理特點,因此,這一環節應重視孩子的朗讀體驗,讀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愛。)
(三)感受園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節)
(1)思考:從這兩段話中讀出了什么?是從哪些句子讀出來的?
(2)交流、討論:
凡是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
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
……
(3)重點朗讀17小節,體會其中的自由和快樂。
(4)有感情地朗讀后面三段話,通過適當的語氣把“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
四、回歸全文,領悟寫法
質疑:作者為什么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五、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興趣的,還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2、摘抄課文中體現童真童趣的句段。
3、課外閱讀有關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爾基的《童年》,為口語交際做準備。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范文 篇7
《祖父的園子》是一幅明麗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里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螞蚱、有小鳥、有風、有雨,還有太陽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這是作者童年的樂園。
教學目標
1.會認讀“螞蚱,櫻桃,蚌殼,瞎鬧,倭瓜,水瓢,圓滾滾”等詞語,通過查字典,并結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仔細閱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出“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
教學重點
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童年冬日下的一隊隊駱駝,給作者留下了難忘的記憶,下面這篇課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讓“我”對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懷呢?
板書課題:祖父的園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 找出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
3 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與同桌探討,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4 分小組討論,交流,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在祖父的園子里快樂玩耍的哪些情景?
5 全班匯報交流,師根據學生交流。板書:
1 觀賞小昆蟲,大榆樹
2 跟隨外祖父栽花,拔草,種菜,鏟地
3 誤把狗尾草當谷穗留下不鏟除
在祖父的園子里玩耍的情景:4 摘吃黃瓜,追逐蜻蜓,捉玩螞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揚
6 沐浴陽光,感受花、鳥、果、蟲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臉睡覺
三體會作者在園子里的心情
1 默讀課文,體會“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用筆勾出相關句子,并在旁邊批注自己的體會。
2 全班交流
讓學生通過找句子,談體會,有感情朗讀,體會到“我”在園子里的心情,達成共識:“我”在祖父的園子里是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領悟表達特點
討論:作者為什么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通過交流,老師點撥,使學生明白,作者留心觀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寫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課外延伸
課外閱讀有關寫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為口語交際學習作準備。
板書設計
祖父的園子──“我”的樂園
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表達感受
拓展閱讀:《祖父的園子》課文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里蜜蜂、蝴蝶、蜻蜒、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種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蜜蜂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圓滾滾,就像一個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動不動了。
花園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
據說這花園,從前是一個果園。祖母喜歡養羊,羊把果樹給啃了,果樹漸漸地都死了。到我有記憶的時候,園子里還有一棵櫻桃樹、一棵李子樹,因為櫻桃和李子都不大結果子,所以覺得它們并不存在。小的時候,只覺得園子里邊就有一棵大榆樹。這榆樹在園子的西北角上,來了風,榆樹先呼叫,來了雨,榆樹先冒煙。太陽一出來,榆樹的葉子就發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
祖父整天都在園子里,我也跟著他在里面轉。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在后邊,用腳把那下了種的土窩一個一個地溜平。其實,不過是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有時不但沒有蓋上菜種,反而把它踢飛了。
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鋤頭桿,祖父就把鋤頭桿拔下來,讓我單拿著那個鋤頭的“頭”來鏟。其實哪里是鏟,不過是伏在地上,用鋤頭亂鉤一陣。我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谷穗當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當做谷穗留著。
祖父發現我鏟的那塊地還留著一片狗尾草,就問我:“這是什么?”
我說:“谷子。”
祖父大笑起來,笑夠了,把草拔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
我說:“是的。”
我看祖父還在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里拿來給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個谷穗,遠遠地拋給祖父,說:“這不是一樣的嗎?”
祖父把我叫過去,慢慢講給我聽,說谷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卻沒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我并不細看,不過馬馬虎虎承認下來就是了。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我跑過去摘下來,吃黃瓜去了。黃瓜還沒有吃完,我又看見一只大蜻蜒從旁邊飛過,于是丟下黃瓜追蜻蜒了。蜻蜒飛得那么快,哪里會追得上?好在也沒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著蜻蜒跑幾步就又去做別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個綠螞蚱,把螞蚱腿用線綁上,綁了一會兒,線頭上只拴著一條腿,螞蚱不見了。
玩膩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亂鬧一陣。祖父澆菜,我也過來澆,但不是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一揚,大喊著:
“下雨啰!下雨啰!”
太陽在園子里是特別大的,天空是特別高的。太陽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睜不開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鉆出地面來,蝙蝠不敢從黑暗的地方飛出來。凡是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樹都會發出聲響;叫一兩聲,好像對面的土墻都會回答。
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兒又從墻頭上飛走一只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
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白云來了,一大團一大團的,從祖父的頭上飄過,好像要壓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睡著了。不用枕頭,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臉上就睡了。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范文 篇8
一、導入
師:同學們,作家蕭紅用富有詩意的語言,寫了《祖父的園子》。在這座園子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螞蚱、有小鳥,有風、有雨,還有太陽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座園子。齊讀課題
二、感受我之快樂
1、師:在這座園子里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請你自由朗讀課文,看看課文寫了哪些事情,你覺的哪件事最最有趣?
生自讀自悟,教師巡回。
2、交流:
重點抓住以下幾件趣事:
⑴ 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當祖父下種,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后邊,把那下了種的土窩,用腳一個個地溜平。哪里會溜得準,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有時不單菜種沒被土蓋上,反而被我踢飛了。
你體會到什么?淘氣、調皮。特別從哪個詞體會到?有時不但菜種被我踢飛了,甚至連鞋子也跟著一起踢飛了。
通過男女生分讀體會我和祖父的親密。
⑵ 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那鋤頭桿,祖父就把鋤頭桿拔下來,讓我單拿著那個鋤頭的“頭”來鏟。其實哪里是鏟,也不過爬在地上,用鋤頭亂勾一陣就是了。也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韭菜當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當作谷穗留著。
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畫面?是不是特有趣?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體會天真,傻的可愛。)
⑶ 當祖父發現我鏟的那塊滿留著一片狗尾草時,他問我:“這是什么?”
我說:“谷子。”
祖父大笑起來,笑得夠了,把草摘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
我說:“是的。”
我看著祖父還在笑,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里拿來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鳥籠上的一頭谷穗,遠遠地就拋給祖父,說:“這不是一樣的嗎?”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過去,講給我聽,說谷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則沒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雖然教我,可我并不仔細看。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跑過去摘下來,我又去吃黃瓜了。黃瓜還沒有吃完,又看見了一個大蜻蜓從旁邊過,于是丟了黃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幾步就又去做別的了。
(聯系“小貓釣魚”“小猴子下山” 體會有趣,你討厭她嗎?)
⑷ 玩膩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亂鬧一陣。祖父澆菜,我也搶過來澆。不過我并不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一揚,大喊著:“下雨了!下雨了!
指導朗讀,“下雨了!下雨了!”體會快樂。你又看到怎樣的情景?可她還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一揚,大喊著:“下雨了!下雨了!
師:過渡:園子里發生了這么多有趣的事情,在這樣的園子里作者是怎樣的心情呢?
三、融情于景,體會寫法
師:僅僅是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嗎?還有什么也是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請你在文中找一找。
交流:
重點句子(園子的):
1、我家有一個大園子,這園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種蝴蝶極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的就跟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
出示圖片:
你最喜歡什么?作者更喜歡啦,這不她正得意地向你炫耀呢!
指名讀,你不得意,你為什么這么得意?(美、生機勃勃)一起美美地讀。
2、根據回答出示第13自然段:
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飛上天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謊花,就開一謊花,愿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又從墻頭上飛走了一只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只是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哪些都是自由的?還有哪些是自由的?
出示: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出示圖片。
引讀:
我就是倭瓜,我愿意______就______;我就是玉米我愿意___
__就_____;我就是黃瓜,我愿意______就_______。
出示組圖:
我就是______,我愿意______就_______
再讀: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練說:
我也是自由的,我要______就______(愿意______就__
____)。
再讀: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園子里一切景物的自由都在傳達著我的自由呀!這種寫法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呀。
3、出示畫面,播放背景音樂:
師:噓!我玩累了,不用枕頭,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臉上就睡著了。此時她正做著甜甜的美夢呢,她夢見了______
師:讀到這里,你們的心是否也癢癢的,有什么話想說嗎?
師:多么渴望這樣的園子里的生活呀,這哪里是一座園子,分明就是作者童年的樂園
板書:
樂園
三、品悟祖父之愛
那么是什么給了我這樣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呢?請找找文中描寫祖父的句子,想一想這是一位怎樣的爺爺?
(勤勞──培育莊稼,慈愛寬容──從不責備。)
師:文章中有好幾處寫到了祖父的笑,請看課文插圖你從祖父的笑中讀到了──。
(笑中的慈愛、包容、呵護。)
師:是呀,有了祖父的愛,這座園子才會充滿生機,充滿樂趣,所以在我眼里──-再讀:“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這是一座樂園,更是一座愛園。
板書:
愛園
四、總結
蕭紅一生悲苦,8歲喪母,父親因她是女孩歧視她,繼母更不喜歡她,她是在可憐的陰影中長大的。但她從祖父那里享受到了快樂的童年,享受到了什么是愛。無論她經歷怎樣的逃亡和饑餓,無論她面對怎樣的不幸與苦難,祖父的愛就象一束陽光溫暖著她,她在《呼蘭河傳》里深情地寫下了“從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了憎惡與冰冷之外,還有溫暖與愛。所以我就向這溫暖與愛的方面,懷著永遠的憧憬和追求。”
讀著這句話,有什么東西深深地觸動了你嗎?
這是一座愛園,更是一座精神的家園。這祖父的園子怎不令她難忘呢?
板書:
家園
課后請繼續走進蕭紅,走進她的《呼蘭和傳》,下課!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范文 篇9
教學目標:
一、日積月累
(一)重點字詞。
1、應會讀字:蚱、嗡、啃、櫻、蚌、嘟、倭、瓢
2、趣味識字(形聲字):蚱、嗡、啃、櫻、嘟、瓢
(字謎識字):蚌:除蟲才能豐收。
3、易讀錯字:蚌、倭
4、多音字:
“晃”的多音字組詞:
[huǎng]晃眼明晃晃
[huàng]晃動搖晃
5、需要重點積累的詞語:螞蚱、櫻桃、蚌殼、瞎鬧、倭瓜、水瓢、圓滾滾、一動不動。
(二)重點讀背內容: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語句。
二、理解運用
(一)共性目標
1、練習概括主要內容
(1)課文主要內容:記憶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鮮艷,景物眾多,祖父經常在園子里勞作,“我”也經常在園子里“亂鬧”、玩耍,園中的景物是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樂的。
(2)概括方法:要素串聯法
2、體會基本的表達方法
作者為什么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用孩子氣十足的腔調,春天般的泥土般的語言,詩意浪漫的景物描述,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作者的描寫具體生動,用了一系列的動作、語言,心理描寫,使我們好像真正走進了園子,看到了“我”一樣。)
3、體會重點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教學難點)
①句子:課文第5—12自然段
②體會方法:抓住關鍵詞“慢慢地”與祖父的三次“笑”體會祖父的慈愛。
①句子:課文第17自然段
②體會方法:感情朗讀。
4、遷移運用,仿寫段落或句子:運用課文中的寫法,寫一寫童年生活中的一件趣事。
(二)本課重點問題:(教學重點)
1、思考題:
(1)課文中的哪些情景,讓“我”對生活久久不能忘懷呢?
(2)“我”在園子里心情是怎樣的,你從哪兒體會到的?
(3)作者為什么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教學難點)
2、學生質疑:
三、情感體驗:感受“我”在園子里充滿樂趣、自由自在的生活,體會祖父的愛。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重難點:(結合課文從教學目標中選擇標注。)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范文 篇10
【教材分析】
《祖父的園子》是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為主題的一篇課文,節選自蕭紅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主要寫了祖父園子中各種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園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言語新鮮自然、率真稚拙。充滿自由想象的表達方式,排比、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使文章猶如一幅清新和諧、富有童話色彩的畫。表現了祖父的園子是“我”童年快樂、自由的家園,表達了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回憶。文章文字雖然淺顯,但意境很美。是一篇非常適合對學生進行想象訓練、朗讀訓練、言語訓練的范本。
“祖父的園子”是一幅色彩明麗富有童話色彩的畫,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不只是園子,還有慈愛的祖父,他給了“我”心靈的自由,放飛了“我”的心靈,舒展了“我”的人生。
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祖父的園子”里自由自在的嬉戲生活。祖父在園中栽花、拔草、種白菜、鏟地、澆水,“我”跟隨祖父做著看似相同實則完全不同的活動,祖父是勞作,而“我”不是真正的勞作,是“亂鬧”。至于摘黃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綠螞蚱,更是孩童的游戲了。玩鬧累了,就在園子里睡下。“我”所做的這一切都是自由的,祖父沒有批評,甚至沒有一絲責怪,是完全理解甚至是贊同的。祖父給與“我”足夠的寬松氛圍,讓“我”自由快樂的成長。祖父允許“我”隨便玩鬧,對“我”傾盡了愛心和耐心,祖父給了“我”心靈的自由,他的愛放飛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愛的包圍下,才有了“我”自由、快樂而又幸福的童年。
本文善用寄情于景,寄情于物。課文中描寫倭瓜上架上房、黃瓜開花結瓜、玉米生長和蝴蝶飛舞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實際卻是作者把自己自由快樂的心情寄托在它們身上,通過擬人化的描寫表現自己自由快樂的童年生活,寄情言外,清新自然。
作者語言選擇很有意思,大量使用短句表達情感。文中選擇短句營造出輕松歡快的氛圍,表達了自由快樂的感情,讀來流暢自然,輕快靈動,親切感人。再則,語言兒童化、口語化,更顯童年的稚氣和童言的天真無忌。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和閱讀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對文本有獨特的閱讀體驗。對于作者來說,祖父的園子是她童年時候的樂園,對于每一個孩子來說,他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著或向往著這樣的一方天地。祖父園子里面的各種趣事,很多都是學生們親身經歷過的,符合學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進而在文章中獲得感知,加以模仿,發展想象力,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蚱、啃、櫻”等10個生字,會寫“蝴、螞、蚱”等15個字,正確讀寫“蝴蝶、蜻蜓、螞蚱”等11個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祖父的園子里有些什么。“我”在園子里做了什么。
3、品讀描寫園中景物的句子,體會“我”的內心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閱讀鏈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園子里的活動,體會祖父的園子的特別之處。
【教學難點】
品讀描寫園中景物的句子,體會“我”的內心感受。
【教學策略】
1、識記字詞
結合語境,指導學生讀準“倭、蚌、蚱”等容易讀錯的字;通過讀音辨析,指導學生讀準多音字“晃”。根據字形特點,歸類書寫“蝴、螞、蚱”,“拔、拴”,“瞎、鏟、割”這3組字,重點指導“櫻、承、瓢、逛”4個筆畫較多的字。
2、閱讀理解
運用長文短教的方法,緊扣中心詞,梳理課文脈絡;品讀關鍵語段,體會“我”的內心感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課文對園子里的花朵、鳥兒、蟲子等事物的描述中,體會字里行間蘊含著的對祖父和園子深沉的愛與懷念。
3、語言運用
找出文中的擬人句,品讀感悟作者的內心感受,仿照文中的擬人句寫一寫。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課文預習作業。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小說《呼蘭河傳》。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蚱、啃、櫻”等10個生字,會寫“蝴、螞、蚱”等15個字,正確讀寫“蝴蝶、蜻蜓、螞蚱”等11個詞語。
2、默讀課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園子里的活動,體會祖父的園子的特別之處。
【教學過程】
板塊一
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談話導入。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樂也好心酸也好,對于他都是心動神移的最深刻的記憶。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就是一個小女孩向我們講述的她的童年往事,這個小女孩叫蕭紅。
2、板書課文題目,齊讀課文題目。(板書:祖父的園子)
3、過渡:蕭紅為什么會對祖父的園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她一生魂牽夢縈的園子。【設計意圖】歌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介紹作者蕭紅,引出《呼蘭河傳》,為學生學習課文打下基礎,也為引導學生閱讀做好鋪墊。
板塊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檢查字詞學習。
課件出示
第一組:螞蚱
蜻蜓
螞蚱
蚌殼
第二組:櫻桃
谷穗
倭瓜
第三組:拔草
鏟地
割草
第四組:圓滾滾
明晃晃
毛嘟嘟
藍悠悠
(1)指名分組讀,教師相機正音。
(2)引導發現:你發現這幾組詞有什么特點?
3、重點指導“櫻、承、瓢、逛”4個筆畫較多的字。
(1)指導寫
“櫻”字。(學生觀察—老師范寫—學生練寫)
(2)指導寫“承”字。最后兩筆不要連寫。
(3)指導寫“瓢”字。右邊是“瓜”,不要寫成“爪”。
(4)指導寫“逛”字。注意不要漏掉“辶”。
4、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小組討論: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課文主要寫了園子里的景象以及園子里發生的趣事)
【設計意圖】
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四組詞語的朗讀別具匠心,意在引導學生初讀時,關注園子里的一草一物以及在園子里所做的事情。引導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文章大意。指導書寫,關注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
板塊三
走進園子,感受美景
1、教師引導:作者記憶中的園子是怎樣的呢?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這個園子。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哪幾個自然段直接描寫了園子中的景物。(1~3自然段)
2、指名讀第1自然段,思考: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指名學生回答)
3、全班學生交流,老師相機概括。
課件出示
動物多: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
顏色美:蝴蝶——白、黃、紅中帶著金粉;蜻蜓——金;螞蚱——綠
形態美:蜜蜂——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胖乎乎、圓滾滾、像小毛球似的
4、教師小結:
作者在這段對園子的描寫中,不僅寫了好看的,還寫了不好看的,不僅寫了昆蟲的色彩還寫了昆蟲的樣子,讓我們感受到了這是一個五彩繽紛、豐富多彩的園子。齊讀第1自然段,共同感受這幅五彩繽紛的畫面。(齊讀)
5、祖父的園子是一個大花園!僅僅只有這些小昆蟲嗎?(聯系下文可知還有天上飛的,地上長的,果然是樣樣都有)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園子中的五彩繽紛、樣樣都有。指導學生運用作批注的方法學習第1自然段,注重學法指導。
板塊四
走進園子,感知趣事
1、默讀課文第4—16自然段,說說“我”和祖父在園子里做了什么?(栽花、拔草、種菜、鏟地、嬉戲、澆水)
2、這六件事都體現了一個什么字?(樂)還體現了一個什么詞?(自由)
3、祖父的園子有什么特別之處?
祖父的園子不僅景色美,樣樣都有,而且給“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快樂和自由,難怪“我”對祖父的園子念念不忘!
【設計意圖】
這部分的設計是針對課后第一題來完成的,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找出“我”和祖父在園子里做的六件事,感受祖父的園子的特別之處。初識祖父的園子,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感受園中的快樂和自由。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品讀描寫園中景物的句子,體會“我”的內心感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閱讀鏈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板塊一
細讀課文,趣中品樂
1、回顧: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我”跟著祖父在園子里做了六件事,是哪六件事?(栽花、拔草、種菜、鏟地、嬉戲、澆水)
2、瀏覽課文第4—16自然段,想一想“我”在園子里做的哪一件事最有趣,為什么?抓住關鍵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全班匯報交流)
(1)預設一。
課件出示
祖父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后邊,用腳把那下了種的土窩一個一個地溜平。哪里會溜得準,不過是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有時不但沒有把菜種蓋上,反而把它踢飛了。
①哪幾個詞讓你感到特別有趣?(東一腳西一腳、瞎鬧、踢飛了)
②老師先指名學生表演這幾個動作,再指名學生回答:你在瞎鬧時的心情怎樣?(板書:快樂)
③指名學生讀出這份快樂。教師小結:踢出的是泥土和種子,可飛出去的卻是快樂!
(2)預設二。(課件出示課文第5自然段)
①想象“我”鏟過的地是什么樣的?(該鏟的沒鏟,不該鏟的卻被鏟掉了)
②想象“我”鏟地的動作是怎樣的?(伏在地上,用鋤頭亂鉤一陣)
③教師小結:邊讀邊想象讓我們有了更多的發現!以后要多運用這種學習方法。
(3)預設三。
課件出示
祖父澆菜,我也過來澆,但不是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一揚,大喊著:
“下雨啰!下雨啰!”
①“把水往天空一揚”中,這一揚,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把自己淋濕了,像只落湯雞。我感受到了她的自由暢快。
②指導朗讀。
③教師小結:作者揚起的不僅是水,更是她的無憂無慮。
(4)預設四。(課件出示課文第13自然段)
①作者想吃黃瓜就吃黃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想捉螞蚱就捉螞蚱,真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這一切讓你感受到了什么?(板書:自由)
②指名學生讀出“我”的自由。(輕松自由的語氣)
3、教師小結:不管是栽花、拔草、種菜、鏟地、嬉戲,還是澆水,作者都是在瞎鬧、亂鉤、亂鬧。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快樂的。
課件出示
這是一個的園子。
全班同學一起回答“這是一個自由快樂的園子”。
【設計意圖】
在作者質樸、歡愉、反復的語言特色中細細咀嚼,理解文章“趣”之所在,體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樂和自由,感悟祖父給作者那深深的愛和溫暖,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
板塊二
研讀課文,笑中悟愛
1。引導思考:為什么“我”可以在園子里這樣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地玩耍、瞎鬧呢?(因為祖父對“我”的寵愛)
2。引導交流:你從文中哪些詞句感受到祖父對“我”的寵愛呢?(全班學生交流)
3。抓住文中的細節描寫來體會祖父對“我”的愛。文中還有一個細節描寫,即“祖父大笑起來”,從笑中,我們完全明白了:“我”在這園子里擁有的快樂和自由,都是源自祖父的愛。(板書:愛)
4。在《呼蘭河傳》中,作者是這樣回憶祖父的笑的。
課件出示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讓我們把目光停留在祖父的這張和藹可親的笑臉上,發揮你的想象,用“當……的時候,祖父笑了”來說一句話。
課件出示
當我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把菜種都踢飛的時候,祖父笑了!
指名學生仿照例句說話,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訓練。
5。祖父這一次又一次的笑,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祖父對“我”濃濃的愛,這愛就組成了一首愛的小詩。
課件出示
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鏟地,我也鏟地;
祖父澆菜,我也澆菜……
(1)齊讀這首小詩。你發現詩句有什么特點嗎?(“我”都是跟在祖父后面,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2)這首詩還沒有寫完,幫老師完成這首小詩。(學生練習寫詩,老師相機指導)
(3)指名學生讀自己寫的詩。說說作者為什么不厭其煩地重復著這樣的句子呢?(作者是在一次次地回味著祖父的愛)
6、在一遍遍的反復中,作者在一次次地回味著祖父的`愛,祖父的愛就像涓涓細流,靜靜地滋潤著作者,悄悄地在作者的心中流淌。此時,你感受到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園子呢?
課件出示
這是一個的園子。
全班同學一起回答“這是一個充滿愛的園子”。
【設計意圖】
抓住祖父的“笑”,體會祖父對我的寵愛,感悟園子里一切都自由的原因。利用祖父的“笑”,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引導學生讀詩、寫詩,在詩的意境中感受祖父的愛。
板塊三
品讀重點,感悟表達
1、正因為“我”在這園子里享受著快樂、自由,享受著祖父濃濃的愛,所以“我”看這個園子時,就感到這園子有一種特有的魅力。(課件出示課文第17自然段)
(1)自由讀第17自然段,用文中的一句話說說這園子特有的魅力是什么?(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2)師生接讀。
師引讀: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生接讀:鳥飛了,
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在說話似的。
師引讀: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生接讀: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兒又從墻頭上飛走一只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
2、這段話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運用了排比和擬人的修辭手法)
課件出示
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
(1)指名學生讀這句話,想一想作者當時的內心感受是怎樣的?(作者的內心是自由快樂的)
(2)文中像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從文中找出類似的句子畫上橫線,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學生互相交流)
(3)仿照這些擬人句寫一寫。
3、作者蕭紅曾在《呼蘭河傳》中這樣寫道:
課件出示
因為我感受到的是自由快樂,所以我看什么都是自由和快樂的。
教師小結:這種借其他的景物來寫自己心情的方法就叫作借景抒情、寄情于物。以后我們也可以在寫作中運用這種方法來描寫景物。
【設計意圖】
抓住重點段落,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體驗和感受文中的場景和意境,感悟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抓住作者語言表達的特點,感悟作者的內心世界,走入作者內心,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板塊四
閱讀鏈接,再悟情感
1、作者在園子里可真是快樂、自由、無拘無束啊!讀了
2、故鄉住著她的許多親人,可《呼蘭河傳》這本書開篇卻寫道:呼蘭河這小城里住著我的祖父。為什么“我”只說這小城里住著“我”的祖父呢?(因為只有祖父帶給“我”無限的快樂自由,無限的愛,所以“我”只懷念自己的祖父)
3、無論呼蘭河有多少人,“我”都已經淡忘了,唯一記得的只有祖父。只要回憶起祖父,“我”就回憶起快樂、自由和有祖父疼愛的童年生活,“我”的心中就充滿了溫馨、幸福。于是作者蕭紅寫下了一部偉大的作品《呼蘭河傳》。她在這本書的結尾部分這樣寫道:呼蘭河這小城里邊……(課件出示《呼蘭河傳》結尾部分)
(1)學生自由讀這段話,說說你對課文有什么新的體會?(體會到作者對祖父、對園子深深的懷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課外閱讀:快去讀一讀《呼蘭河傳》吧,相信你讀完后一定能真正走進蕭紅的內心,會對蕭紅的童年生活以及她對祖父深深的懷念之情有更深刻的體會。
【設計意圖】
通過展示蕭紅人生經歷的資料,讓學生走近蕭紅,通過展示《呼蘭河傳》中的結尾部分,讓學生走進蕭紅的內心。介紹《呼蘭河傳》,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抓住文眼,形散神聚。
教學要立足文本的特點,要遵循學生的閱讀規律,從學生閱讀前的理解出發,尋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線索,以此來推進教學流程。文中“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可謂文眼,扣住此句,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研讀文本,體會園中景物的自由和“我”的自由自在,是祖父的愛給予的,由淺入深,使學生對“自由”的理解逐步深刻與豐滿,使教學如同一篇散文,形散神聚。
2、聯系原著,豐富文本。
節選自小說的課文,聯系原著可以增加文本的厚度,可以更準確地把握文本的旨意,可以提高學生的感悟水平,可以使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更加深入。將課文置于《呼蘭河傳》的背景下,了解蕭紅的人生經歷和內心向往,便可以體會歡樂背后淡淡的哀愁,更好地奠定教學的基調。
3、展開想象,言意合一。
語文學科的本質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抓住文本中既能撥動學生情感心弦,又能引發語言表達的生長點,讓文本“立”起來,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想象、表達,走向語言與精神的共同成長。文中祖父的“笑”等細節頗耐人尋味,引導學生緊緊圍繞文本內容形成的波瀾去理解、推敲、琢磨,想象人物真實的心境,情動而辭發,在語言練習中,走進人物的內心。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范文 篇11
教學目標
1.會認讀“螞蚱,櫻桃,蚌殼,瞎鬧,倭瓜,水瓢,圓滾滾”等詞語,通過查字典,并結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仔細閱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出“俺”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實地表達自身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
教學重點
體會“俺”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身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童年冬日下的一隊隊駱駝,給作者留下了難忘的記憶,下面這篇課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讓“俺”對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懷呢?
板書課題:祖父的園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1、 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找出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
3 、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與同桌研討,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4 、分小組討論,交流,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在祖父的園子里快樂玩耍的哪些情景?
5 、全班匯報交流,師根據同學交流。板書:
在祖父的園子里玩耍的情景:
1 、觀賞小昆蟲,大榆樹
2 、跟隨外祖父栽花,拔草,種菜,鏟地
3 、誤把狗尾草當谷穗留下不根除,
4 、摘吃黃瓜,追逐蜻蜓,捉玩螞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揚
6、 沐浴陽光,感受花、鳥、果、蟲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臉睡覺
三、體會作者在園子里的心情
1、 默讀課文,體會“俺”在園子里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用筆勾出相關句子,并在旁邊批注自身的體會。
2 、全班交流
讓同學通過找句子,談體會,有感情朗讀,體會到“俺”在園子里的心情,達成共識:“俺”在祖父的園子里是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俺”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領悟表達特點
討論:作者為什么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通過交流,老師點撥,使同學明白,作者留心觀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身的感受是寫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同學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課外延伸
課外閱讀有關寫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為口語交際學習作準備。
板書設計
祖父的園子──“俺”的樂園
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表達感受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范文 篇12
教學目標:
1、會認讀“螞蚱,櫻桃,蚌殼,瞎鬧,倭瓜,水瓢,圓滾滾”等詞語,通過查字典,并結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仔細閱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出“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
重難點:
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童年冬日下的一隊隊駱駝,給作者留下了難忘的記憶,下面這篇課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讓“我”對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懷呢?板書課題:祖父的園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找出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
3、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與同桌探討,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4、分小組討論,交流,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在祖父的園子里快樂玩耍的哪些情景?
5、全班匯報交流,師根據學生交流。
三、體會作者在園子里的心情
1、默讀課文,體會“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用筆勾出相關句子,并在旁邊批注自己的體會。
2、全班交流
讓學生通過找句子,談體會,有感情朗讀,體會到“我”在園子里的心情,達成共識:“我”在祖父的園子里是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領悟表達特點。
討論:作者為什么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通過交流,老師點撥,使學生明白,作者留心觀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寫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課外延伸:課外閱讀有關寫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為口語交際學習作準備。
3、預習新課。
板書:
祖父的園子──“我”的樂園
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表達感受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祖父的園子》是女作家蕭紅寫的篇優美的散文,文筆揮灑自如。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祖父的園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課文中的語言富有孩子氣,同樣富有詩情畫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樣子真實地再現出來了,學生讀來感覺親切,感覺這事就像發生在自己身上。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只是用真情實感去表現生活中的真實故事,所以會打動讀者。
本文是略讀課文,所以要讓學生結合課前的提示,在充分地自主地讀文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交流“我”在園子里心情是怎樣的,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或作者為什么對祖父的園子久久不能忘懷,交流中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一讀有關的段落,讀出自己的體會,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由于本文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理解起來很容易。
最后,再細細品讀課文,對學生的引由淺入深的引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向深入,而又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帶來負擔和痛苦。做到起于學生實際,通過點撥、引導、啟發,使學生達到另一高度。比如,《我和祖父的園子中》中要引導學生體會的自由。我首先問,作者和祖父在園子里做什么?——體會我和祖父關系的親密。再問:祖父在勞動,我也真的在勞動嗎?從一些詞句中,你看出了什么?從而感受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再說說形成這一切的原因。這一系列的問題設計,引導讓緊貼學生的原有水平,再稍加點撥,學生就過去了,沒有任何跳躍和生澀的感覺,只是很自然的像泉水一樣淙淙流淌著.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范文 篇13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捕捉文章重點信息;運用摘錄法、圈劃法,歸納、提煉文本重點信息,學會長文短讀。
2、借助視像化、體驗式朗讀,感受蕭紅文字的獨特魅力,體會側面描寫、借景抒情對表情達意的作用,初步體味蕭紅文字獨特的“陽光味道”,激發進一步閱讀蕭紅文字的興趣與熱情。
3、通過“眼中園——心中園——夢中園”的全新解讀,建構自由明亮的兒童精神家園。
【預設流程】
板塊一:瀏覽課文,鳥瞰園子
1、板書課題,交代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通過速讀、默讀進行學習。
2、借助腳注,弄明白課文的來龍去脈;補充:《呼蘭河傳》是蕭紅的自傳體小說;一般來說,自傳體小說中的“我”指作者本人。
3、速讀課文,尋找文中對園子直接描寫的段落,并從這些段落中,找出關鍵詞語,概括這是怎樣的園子。
板塊二:眼中之園,樣樣都有
1、交流第一段。這一段你圈出了哪幾個字,來概括這個園子?
2、這園子里都有些什么呢?(學生圈劃園子里的.事物,交流)
3、課文開門見山就說“我家有一個大花園”,可是讀完整個第一段,不見作者對一朵花的具體描寫。花在哪兒呢?(引導學生細讀第一段,從哪里讀懂了這是個“大花園”。)
4、引導關注“滿身帶著金粉”、“滿身絨毛”、“胖乎乎”、“園滾滾”、“小毛球”,思考作者這樣細致的描寫,和“花園”有什么關系?(感受側面描寫的精妙)
板塊三:心中之園,一切自由
1、這園子,還是一個怎樣的園子?繼續交流。
2、交流17自然段,摘錄關鍵詞詞語,概括這個園子。
3、圈出自由之物。
4.、視像化朗讀,感受園子里萬事萬物的自由(閱讀策略之二)。
5、引導學生發現反復的寫法;通過對比品讀,研究“就”字所傳遞的率性、自由的味道。
6、這園子里,僅僅是這些事物是自由的嗎?仿段練習。(練寫——交流)
了,就像似的。
愿意就。
7、深入思考:這園子里的花、鳥、倭瓜、黃瓜、玉米、蝴蝶,能告訴蕭紅自由嗎?(不會)那為什么作者要這么寫?(為了表達蕭紅心中的自由)
8、回讀前文,想一想,蕭紅在這個園子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做哪些事情?最能表現她的自由的你認為是哪一件事情?(自學——討論——交流,師生提煉:栽花、拔草、種菜、鏟地、摘黃瓜、追蜻蜓、采倭瓜花、綁螞蚱、澆水、睡覺……)
9、是啊,真因為有了這樣一位慈愛的爺爺,蕭紅在園子里才這樣自由自在。(師生引讀祖孫形影不離地生活在園子里的句子。)
“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鏟地,我也鏟地。”
仿句:祖父,我
10、小結,回應:作者寫園子里一切事物的自由自在,其實是寫自己心中的自由自在啊!這園子,是眼中“樣樣都有”的花園,也是心中“一切自由”的樂園啊!(板書:眼中園:樣樣都有;心中園:一切自由)
11、拓展閱讀《我和祖父的另一個世界》,感受蕭紅的童年生命的自由。
板塊四:夢中之園:光芒四射
1、確實,這是一個無比自由的園子。讓我們也一起到這個園子里去好好地玩玩吧。這里,一切都是自由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樣就怎么樣——
師生對話:
想栽花,就
想種菜,就
……
想睡覺,就
2、瘋夠了,玩累了,讓我們美美地躺在樹陰下睡一覺吧!(模擬進入夢境)。
3、學生描述虛擬夢境。
4、介紹蕭紅身世:18歲的時候,祖父永遠地離開人世;19歲,蕭紅被迫離家出走;直到1942年,蕭紅因為醫生的誤診,死于香港……整整12年啊,蕭紅都沒能再看一眼她魂牽夢繞的園子。她只能,在夢里,一次次又一次地與這園子里的一切重逢——(屏幕出現重點段提示語,學生嘗試背誦:花開了……。鳥飛了……,……)
5、其實,蕭紅記憶中的這院子里的一切事物,不僅僅是自由的,更是無比地明亮的。屏幕呈現16自然段——
太陽在園子里是特別大的,天空是特別高的。太陽光芒四射,亮的使人睜不開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鉆出地面來,蝙蝠不敢從黑暗的地方飛出來。凡是在太陽小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6、齊讀后追問:那為什么在作者的記憶里,這園子總是那么明亮,那么光芒四射?(完善板書:夢中園:光芒四射)
7、師補充:在蕭紅的文學作品中,不止一次地寫到太陽。而且,蕭紅筆下的太陽,總是那么明亮、溫暖,那么光芒四射。(屏幕閱讀《小學生蕭紅讀本》中,關于太陽的幾處描寫。)
8、總結升華:太陽帶給人光亮、溫暖,蕭紅的很多文字,也因為太陽而明亮。蕭紅的人生是不幸的,但有了祖父這一輪明亮的太陽,她的文字和人生就有了光亮。
擁有太陽,生命就有了自由和光亮!
(完善板書,畫一個大圓,將所有內容都括進去)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范文 篇14
一、給黑體字選擇讀音。
蚌殼(bàng bàn) 櫻桃(yīng yīn) 啃吃(kěn kěng)
倭寇(wō wēi) 水瓢(piáo páo) 玩膩(mì nì)
二、比一比,再組詞。
碟( ) 飄( ) 愉( ) 啃( ) 爍( )
蝶( ) 漂( ) 榆( ) 肯( ) 礫( )
諜( ) 瓢( ) 渝( ) 懇( ) 樂( )
三、品一品句子的思想感情。
1.凡是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子模仿秀(用上黑體字)。
1.其實哪里是鏟,不過是伏在地上,用鋤頭亂鉤一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拍一拍手,仿佛大樹都會發出聲響:叫一兩聲,好像對面的土墻都會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時不但沒有蓋上采種,反而把它踢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課文傳真(根據課文填空)。
1.課文中的“我”回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幾件童年趣事,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童年的“我”在園子里的心情可以用這些詞語來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范文 篇15
教材分析:
《祖父的園子》節選自著名女作家蕭紅的回憶性小說《呼蘭河傳》,課文主要敘寫了童年的蕭紅在園子里快樂自由、無拘無束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和對祖父的懷念。孩子氣十足的腔調,清新質樸的語言,詩意浪漫的景物描寫,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是本文表達方式上突出的特點。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樂,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和對祖父的`懷念。
3、學習作者獨特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難點:
在品讀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樂和祖父的愛,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和對祖父的懷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揭題,讀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十課,讀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篇課文節選自著名作家蕭紅的作品《呼蘭河傳》。
2、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主要寫了我童年時代跟著祖父在園子里勞動的情景。/園子的景象以及和祖父在園子里發生的趣事。)
二、賞讀園中景物自由。
我、祖父、園子構成了多彩的生活,給蕭紅留下了童年美好的記憶,令她難以忘懷。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這個園子。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寫園子的段落。(第2節、第13節)
2、引讀第二節。(讀出園子的美和生機勃勃)。
3、自由讀第13節。
我想,讀著這些文字,漫步在這個大園子中,你就會產生一種感覺,你的腦海中會出現一兩個詞——(無拘無束,悠閑,自由,隨心所欲)
你的感覺和文中的“我”感覺相通了。讀著讀著,我覺得園子里的一切——,要做什么,——,要怎么樣,——,都是——。
4、仔細讀讀這一段,看看作者是怎么來寫園中的自由的?注意那些有趣的、特別的詞句,可以劃下來。
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運用了擬人、排比的手法,句式有……就像……似的……,……愿意……就……,一會……一會……)
5、老師讀這一段時發現了一個問題,文中一連用了十個“就”,讀起來是不是覺得啰嗦?(蕭紅的文字很樸素,但讀起來覺得很靈動,很清新,字里行間撲騰著兩個字——自由。)
6、讓我們把這種自由的感受帶進這一段中,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配樂朗讀。)
7、為什么在蕭紅眼里,園中的花鳥、蔬菜、昆蟲這一切都是自由的?聯系上下文,想一想。(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的,心靈是自由的,所以看園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了。)
像作者這樣把人物情感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來表達人物的情懷,這種寫法就叫借物抒情。作者寫園子的自由實際上是要寫“我”童年生活的自由。
三、品讀童年生活自由。
1、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又是怎么表現出來的呢?
讓我們繼續漫步于園中,默讀課文3—12節,注意那些最有趣、最好笑的細節,讀一讀,劃一劃,可以在旁邊寫下自己最想說的話。
2、交流,品析,指導朗讀。
引導學生抓關鍵詞,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
(第12段:我是怎么澆菜的?讀讀課文,找找描寫我動作的詞“搶拼盡了力氣往天空里一揚大喊著”
把水往天空里一揚,這一揚,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這一大瓢水沖下來,你渾身濕淋淋的,像只落湯雞,你的心里呢?把你內心的自由暢快讀出來。
我仿佛看到你和祖父的頭發都還在滴著水,可你卻看著祖父傻傻地大笑呢,這哪是在干活,分明是拼盡了力氣在玩呢!
多么可愛的孩子,多么淘氣的亂鬧,讓我們再一起讀讀這一段,和作者一起回味那段自由快樂的時光。)
3、小結: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下種,我就瞎鬧,祖父鏟地,我就亂勾,祖父澆菜,我就亂鬧,漫步在園中,我們看到,無論我想怎么樣,就——,想做什么,就——我完全是——。
四、感悟自由的源泉。
1、其實,我在園中做過有趣的事兒還有很多很多,我曾經捉來一只大螞蚱,把腿用線綁上,過了一會兒,線頭上只栓了一只腿,而螞蚱不見了。我曾經在祖父拔草時,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盛開的玫瑰,紅通通足有二三十朵,祖父還以為那年春天雨水大,玫瑰香氣傳得遠呢!
2、小蕭紅在園中能這樣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地玩耍、瞎鬧,祖父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
默讀課文,從文中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祖父?
3、品味文中的“笑”,感受祖父對“我”的愛,指導讀句子。
祖父的笑中有慈祥,祖父的笑中有疼愛,祖父的笑中有教育,祖父的笑中有寬容。祖父的笑和愛一起永遠留在我的心底。許多年以后,作者深情地回憶:祖父的眼睛常常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跟孩子似的。(課件出示)
五、抒發對自由渴望。
1、正是因為有了祖父的疼愛和呵護,我才覺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配樂引讀)我感覺到花開了,就像——,我看到鳥飛了,就像鳥——,我聽到蟲子叫了,就像——,我就變成了那倭瓜,愿意爬上架,——,愿意爬上房,——,我就變成了那黃瓜,愿意開一謊花,——,愿意結一個黃瓜,就——,我就是成了那玉米,我若愿意長上天去,——。我要做什么,——,要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2、你渴望這樣的童年生活嗎?請你運用文中句式寫一寫。
如果我有這樣的一個園子,——
……愿意……就……想……就……
六、拓展延伸。
1、有自由的園子真好,有愛的園子真好。想一想,當作者成年以后回憶這個園子時,她心中是什么感覺?(快樂、幸福、回味、眷戀、對祖父懷念)
2、課文第一段寫:“呼蘭河這小城里住著我的祖父。”這句寫得很特別,體會一下,為什么這樣寫?
(蕭紅出生與一個地主家庭,父親對她十分冷漠,母親也不喜歡她,只有祖父疼愛她,祖父是蕭紅一生最重要的人。在蕭紅眼里,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園子,而是蕭紅童年生活的樂園,這個園子只屬于“我”和最親愛的祖父)就讓我們再深情地讀課題。
3、一想到這個園子,作者的思緒就回到了呼蘭河這座小城,一想到這個園子,作者就想到了快樂自由的童年生活,一想到這個園子,作者就憶起了對她百般呵護的祖父,作者寫園子,其實是在回憶她快樂自由的——,其實是要表達對祖父深深的感激、懷念之情。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范文 篇16
《祖父的園子》是五年級下冊“美好的童年”這一單元主題編排的課文,選自蕭紅的《呼蘭河傳》。這是一片略讀課文。編排在它前面的是林海音的《冬陽童年駱駝隊》。五年級教材的編排特點是一篇精讀課文,一篇略讀課文。很顯然,這樣的編排目的是讓學生從前一篇課文中習得閱讀方法,然后運用方法自主閱讀,培養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完成課程標準中規定的閱讀量。而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卻存在種種問題,如:定位模糊,把略讀課文當精讀課文;忽視指導,成了學生自讀,甚至課外讀物;教學簡單,局限于回答導語中的問題提示。略讀課文的教學存在目標不清,方法不當的問題。鑒于此,我們就“略讀課文怎么教”這一話題展開了論壇,提供了觀摩課。
《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如下:
一、總結《冬陽童年駱駝隊》一課的閱讀方法:抓住課文描寫的
主要場景,從具體的句段描寫中體會情感。運用這種方法,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祖父的園子》。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
學生帶著導語中的這個問題自讀課文:園子中的哪些情景給我留
下了很深的印象?
學生默讀課文后,交流,教師引導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勞動、玩耍、美景。“白色朗讀”與內容相關的段落,積累三個方面的詞語,如:追蝴蝶、捉蜻蜓等描寫玩耍的,鏟地、拔草等描寫干農活的,胖乎乎、圓溜溜等寫景物特點的。
三、品讀語段,體會情感,領悟表達方法。
讓學生帶著導語中的第二個問題再讀課文:在祖父的園子里勞動、玩耍,我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默讀課文,畫下感受最深的語段,寫寫感受到的心情。再聚焦到語言文字,看看作者是用怎樣的語言表達自己心情的。
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想,寫寫畫畫。
組織交流。作者的心情是自由的,是快樂的。大部分學生找到這樣的段落:
1、“鏟地把谷子鏟掉,留下狗尾巴草”的段落。
“澆菜的情景”
這哪里是勞動,分明是在玩耍,在祖父的慈愛中自由快樂地玩耍。
2、玩耍的段落: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跑過去摘下來,我又吃黃瓜去了。黃瓜也許沒有吃完,又看見了一個大蜻蜓從旁飛過,于是丟了黃瓜又去追蜻蜓去了。蜻蜓飛得那么快,哪里會追的上。好在一開初也沒有存心一定追上,所以站起來,跟了蜻蜓跑幾步就又去做別的去了。
3、寫園子里風景的句段: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愿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他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的飛,一會兒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兒又從墻頭上飛走一個白蝴蝶。它們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
(1)自由朗讀,讀出園中花鳥蟲等的自由。
(2)說說作者用什么樣的詞語和句式表達了這種自由和快樂。
要……就……
愿意……就……
不愿意……也沒有人……
(3)為什么園中的景物在作者的眼里是這樣的自由和快樂?領悟作者寓情于景的表達方法。“境由心造”,正因為作者的身心是自由,其眼中的景物色彩也都是自由的,它們不再是景物,而是人,作者的伙伴。
四、拓展閱讀
選擇《呼蘭河傳》中的兩個片段,一段是寫呼蘭河小城的,一段是寫小團圓媳婦的。學生自讀,談感受,老師介紹《呼蘭河傳》,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擴大閱讀量。
這樣的設計體現了以下特點:
一是自讀自悟空間大,時間足;
二是講究“略中有精”,精讀的點更突出,更集中;
三是導語提示引路,注重“要求與方法”;
四是拓展閱讀,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