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見鬼教案(精選2篇)
活見鬼教案 篇1
課題
活見鬼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能學會本課5個生字。
2、能正確斷句,流利地朗讀。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3、能根據現代文、工具書理解文章內容,在反復誦讀課文中,能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能領悟文言文語言的凝練,吸收我國古文的精華,感受古代語言的優美。
5、使學生懂得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沒有鬼的,要相信科學反對迷信,
重點難點
1、文言文要能正確斷句,流利地朗讀。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2學生能讀懂每句話的意思。能讀懂全文。
3理解兩人為什么會“相視愕然,不覺大笑”?
教學準備
1、教師根據情況準備相應的教學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帶工具書。查找有關寫“鬼”的故事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激趣導入
暢所欲言:世界上有鬼嗎?
明示目標
板書課題,引導質疑。
初始通讀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初讀正音
古文看起來美,讀起來更美。文中的字都認得嗎?交流一下,誰先來讀,我們注意聽。
生指名讀,正音,評議。
3、解詞斷句
文言文的學習和我們現代文的學習也有相通之處,抓住重點詞句的理解有助于讀得更好。
對照譯文,你理解了那些字詞意思?
生交流。
4、指導朗讀。讀出節奏。
有赴飲︱夜歸者,值︱大雨,持蓋︱自蔽。見︱一人︱立︱檐下,即︱投傘下︱同行。久之,不語,疑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奮力擠之橋下︱而趨。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門,告以︱遇鬼。俄頃,復見一人,遍體︱沾濕,踉蹌︱而至,號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視︱愕然,不覺︱大笑。
品味精讀
1、對照譯文,看一看自己翻譯有哪些好的方面,還有哪些不足。
逐句對照。
2、請學生說說故事講了什么?
3、比較一下古今語言的不同。
4、兩人為什么“相視愕然,不覺大笑”?
笑自己的膽子太小,其實沒有鬼是自己心中有鬼,是自己把鬼引到心中的
5、課文中的哪個地方你覺得最可笑?
引導學生回顧:雨夜兩人同行;互相懷疑,一人撩試后把“鬼”擠下了水的語句
6、朗讀體會。
笑過之后,我們來回味這個故事給我們怎樣的啟迪?
你能想象出當時的場面嗎?他們會說些什么?
學生回答。
7、這篇古文告訴我們什么?
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沒有鬼的,要相信科學反對迷信。
實踐悟讀
嘗試性背誦,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第二課時
激趣導入
指名朗讀。
說一說學了本文,你有什么體會?
品味精讀
1、進行誦讀文言文的比賽。
1)小組內進行誦讀。
2)選出小組內的優勝者在全班內進行比賽。
3)評選出本班的優勝者。
2、解釋課文中的重點詞語。
值 持 不語 亦 踉蹌 愕然 至
3、練習背誦。
實踐悟讀
讀了這篇文言文,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寫下來。
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活見鬼教案 篇2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能學會本課5個生字。
2、能正確斷句,流利地朗讀。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3、能根據現代文、工具書理解文章內容,在反復誦讀課文中,能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能領悟文言文語言的凝練,吸收我國古文的精華,感受古代語言的優美。
5、使學生懂得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沒有鬼的,要相信科學反對迷信,
教學重點:學習文言文要能正確斷句,流利地朗讀。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1、學生能讀懂每句話的意思。能讀懂全文。
2、理解兩人為什么會“相視愕然,不覺大笑”?
教學準備:1、教師根據情況準備相應的教學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帶工具書。查找有關寫“鬼”的故事。
教學課時:1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教學活動
學生學習活動
激情引趣揭示課題
你聽說過鬼的故事嗎,從哪兒聽說的?對于這個故事你是怎樣看的?
今天我們也來讀一篇有關“鬼”的故事。(板書課題)
你是怎樣理解課題的?
齊讀課題。
憑借方法讀通課文
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檢查學習效果。
相機指導生字讀音。
教師根據學生復述的情況即席點撥。
同學們對照現代文或查閱工具書,朗讀課文
學生讀書.
小組合作。
(1) 把課文讀通。
(2) 談談你讀課文后的感受。
學生讀文言文。要求:讀的正確;正確斷句,讀順;表達真情實感。
學生根據現代文復述故事
反復誦讀其義自見
兩人為什么“相視愕然,不覺大笑”?
引導學生回顧:雨夜兩人同行;互相懷疑,一人撩試后把“鬼”擠下了水的語句
你能想象出當時的場面嗎?他們會說些什么?
學生反復品讀。
小組討論,
全班交流。
學生回答
嘗試性背誦,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回顧課文師生漫談
1、學了本文,你有什么體會?可以從內容和文體兩方面簡單寫一寫。
師生共同動筆寫體會。
師生交流。
布置作業課后延伸
1、背誦課文。
2、向自己的親人講述這個故事,并采訪他們聽了故事后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