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 白 楊(通用13篇)

白 楊

發布時間:2023-08-19

白 楊(通用13篇)

白 楊 篇1

  三種不同使用說明了什么 江蘇太倉市南郊中心小學  矍金龍  這是《白楊》一課的教學板書設計 。此板書刊登于《小學教學參考》(l999年11期)上。而筆者所在學校的幾位參加市評優課的教師恰好也抽簽抽到了上《白楊》這一課,我就把上面這一板書設計 介紹給了他們,希望能對他們的評優課有所幫助。 幾天后,筆者相繼聽了他們的評優課《白楊》,發現,他們均采納了我推薦的板書設計 。然而,在教學過程 中卻出現了三種不同的運用方法。 一位教師在講讀課文時,一邊講一邊自己在黑板上畫出白楊,并相繼填上白楊的三個特點,當講到“爸爸”也在表白自己的心時,教師相應畫出“心”形,并相繼填上邊疆建設者的心愿?偨Y時,指出作者借白楊來贊美邊疆建設者的精神,同時板書:“贊”。 另一位教師則要求一位學生到黑板上畫出白楊。在講到白楊的三個特點時,分別請三位同學在黑板上書寫;講到“爸爸”也在表白自己的心時,請一同學在黑板上畫上“心”形,同樣也請三個同學分別填上“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無私奉獻”。 第三位教師在課前即下發給學生每人一張白紙。在進行到上述過程時,同時要求沒輪到“板演”的學生每人在下發的紙上自己畫畫、填填,并激勵說:“看誰畫得最好、填得最正確!  縱觀以上三種對同一板書的不同使用方法,筆者認為,教師要創造性地學習先進教學經驗、優秀教案。同時,從中不難看出第三位教師對創新意識、主體性、全體性等素質教育要義把握得更準,當然教學效果也大不一樣。

  [關閉窗口]

  地址:北京市沙灘后街55號郵編:100009 版權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關于本欄目任何問題,請e-mail至: 電話:  傳真:64010370

白 楊 篇2

  教材簡析:

  《白楊》是六年制小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第十冊第一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于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了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扎根邊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愿。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二是體會課文是怎借物喻人,贊頌邊疆建設者的;三是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了解。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六個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內在品質。

  難點: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再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幫助學生們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課學習目標,F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故本課教學活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注重實踐過程中探究新知,培養創新能力,再小組討論中與他人學會合作。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  鋪墊教學

  1、我給大家帶來一首歌,大家想不想聽。亢,看哪位同學聽明白了歌中唱的是什么?要表達什么?

  播放歌曲閻維文的《小白楊》

  2、“白楊”是一種樹的名字,又叫大葉楊,哪位同學知道白楊的有關知識,你能介紹一下嗎?

  3、同學們講得好。白楊樹在我國北方平原地區、沙漠地區種植非常廣泛,因為它樹木筆直,生命力強,而且還可以防風固沙。因此,人們都很喜歡它。

  [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歌曲的導入能調動學生學習《白楊》這一課的積極性,由學生們的介紹將同學們帶入描寫白楊樹的情景中。]

  二、課題質疑,激趣讀文

  1、看到《白楊》這個課題,你想作者會介紹什么呢?

  2、總結歸納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幾個問題:①白楊樹的外在特點;②白楊樹的品格……    3、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讀懂了什么。

  [課標指出,再對學生思想培育時要注重質疑、解疑能力地培養。愛因斯坦也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三、探究體驗

  1、合作,交流。同學們剛才已讀懂了一部分的內容了,但了解的是否全面呢?請在小組中交流。

  2、小組組織匯報學習成果。

  [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學生先通過讀文自主探究,但學生獨自的見解往往比較片面,于是便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從合作中學生得知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是高大挺秀,內在品質是不擇環境,不懼災害,適應力強,生命力強。]

  四、品味語言,語感訓練,體驗情感。

  1、輔助填空:從兄妹倆的一番爭辯,我們仿佛看到了白楊。

  2、男、女同學分角色朗讀兄妹的對話。(省去提示語,請用你的朗讀體現它的意思。)

  3、創設情境:火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而白楊卻是這么直,這么高大……你想用什么樣的語言來形容它呢?多么的白楊樹!

  4、組織交流:

  △ 多么(有生命力)的白楊!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茁壯的枝干。 

  (1)指導朗讀體會:讀這句話的時候,你腦海中浮現的是什么地方?能換上它讀讀嗎?(在不同的地方,它的作用不同,朗讀時的語氣、語調也就不同。)

 。2)選擇自己喜歡的一處地方填上去讀一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個別讀→評讀→品讀→齊讀)

 。3)小結:城市需要它,它就默默無聞地舒展風姿,供人們欣賞;邊疆需要它,這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風墻;如今,戈壁灘需要它,它就在這兒生根了。

  △ 多么(堅強不屈)的白楊!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

 。1)指導朗讀體會:你能選用其中的一種天氣情況來說嗎?想象當時的情景,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2)分小組讀、齊讀。

  △ 多么(挺拔)的白楊!它從來就是這么直,這么高大。

 。1)引導體會“從來”的意思。

 、佟〗Y合課文內容填空:

  (       。,白楊是這么直,這么高大;

 。ā       。,它也是這么直,這么高大;

 。ā       。是這么直,這么高大。

  ② 組織交流。(引導從時間、地域、氣候三方面體會。)

 。2)指導朗讀。

  ……

  6、小結:不管何時,不論何地,無論遇到多么惡劣的氣候,哪里需要,白楊就在哪里生根,發芽,它上擎青天,下踩大地,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就是白楊的品格。你能用朗讀表現出來嗎?

  [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加以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要培養學生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經過有實效的切實訓練,更能體現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三、引導探究 ,感悟寫法,拓展延伸。

  1、(引讀):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生接讀):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2、學生讀句質疑:爸爸僅在介紹白楊樹嗎?他在表白自己什么心跡?/你從課文的哪些自然段感悟到;作者的寫作手法跟我們學過的哪篇文章很相似,說說你的見解。(引導學生聯系《落花生》明白這也是采用托物言志的寫法)

  3、爸爸的這番話含蓄深沉,讓我們再滿懷深情地來讀一讀。

  4、爸爸的心愿能實現嗎?請找出課文中的句子,用朗讀來回答。

  5、指導朗讀課文最后一句。

  6、小結:爸爸看到了這,高興地笑了。這是一個邊疆建設者看到祖國的邊疆建設事業后繼有人時的一種欣慰的笑。讓我們衷心祝愿戈壁灘上的白楊樹越栽越多、越長越高、越來越美!

  7、此時此刻,你想對白楊樹以及像白楊樹一樣的祖國建設者說些什么?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白 楊 篇3

  訓練點:的第12—16小節

  爸爸的臉上露出了嚴肅的神色。他想了一會兒就告訴兒子和女兒:這從來就是這么直,這么高大。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在生根,發芽,長出茁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樹么?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他們只曉得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曉的爸爸這回到奶奶這里來接他們到新疆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曉的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坐幾天火車,還要再坐幾天汽車。

  現在呢,孩子們多了一點知識: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許許多多樹。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而它們不管到哪里,總是那么直,那么高大。

  爸爸一手摟著一個孩子,望著窗外閃過的樹,又陷入沉思。忽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在火車前進方向的右方,在一株高大的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面著風沙成長起來。

  訓練目標:

  1、體會并理解會議深刻的句子。

  2、感受爸爸熱愛邊疆、建設邊疆的思想感情。

  訓練重點:

  理解的本質特征和爸爸的心。

  訓練難點:

  對含著意思的復雜句子的深入感悟,體會爸爸的心。

  訓練過程:

  一、理解品格特征:

  1、聽12—16小節的錄音,找出過渡句。

  2、用上關聯詞把過渡句說一說。(爸爸不但向孩子們介紹樹,而且表白自己的心。)

  3、爸爸向孩子介紹了的什么?請快速讀這幾小節找出句子。

  4、這幾句含義較深刻,需要我們仔細揣摩。(學單元提示)

  出示幻燈:課文中有的句子會義比較深,需要仔細揣摩。閱讀時,可以先從字面上想想句子的意思,再聯系上下文理解含著的意思。

 、琵R讀第一句,理解“揣摩”的意思。

 、埔x第二句。

  5、自學12小節,要求:

 、胚@些句子分別寫出樹的什么特點?

  ⑵從哪些詞語可看出?用     圈出。

  6、反饋(指名學生喜歡說哪一句就說哪句)

  生:第一句寫出了的高大挺拔,從“這么直,這么高大,向來”等詞體會出來。

  生:第二句寫出了的生命力強,我從“哪兒……哪兒……”“很快”等詞體會出來。

  要求學生舉例說說來體會生命力強的特點。如:大戈壁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大戈壁生根、發芽,長出茁壯的枝干。

  生:第三句寫出了的堅強,從“不管……不管……總是……”體會出。

  為了加深學生對堅強的理解,可做如下填空:(多指名說一說)

  遇到風沙              ,              。

  雨雪              ,              。

  干旱              ,              。

  洪水              ,              。

  7、同學們,學到這里,你對產生什么感情?(崇敬)

  那么,我們帶著這種感情來讀讀這幾句話。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齊讀)

  二、體會爸爸的心:

  1、引讀(13、14小節):

  師: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樹嗎?

  生: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師:而這孩子們現在還能理解,他們只曉……(生接讀)

  2、他們不曉得的是什么?(多指名)

  3、教師整理學生提出的問題:他們不曉得爸爸媽媽為什么在新疆工作?爸爸媽媽為什么帶他們到新疆去念書?為什么到新疆偏遠的地方去工作?他們不曉得爸爸的心?

  4、他們不曉得,你們知道嗎?

  生1:新疆需要人去開發,爸爸像一樣,到祖國需要的地方扎根。

  出示課后第2題第⑴句(齊讀):一個熱愛祖國的人,應該像樹那樣,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生根、成長。

  在文中劃出與它相應的句子。(體會句子會著意思)

  生2:爸爸也希望孩子也像自己一樣,在新疆扎根一生,也希望孩子接好班,把新疆建設好。

  生3:爸爸帶孩子到新疆去不只讀書,更主要的是讓他們在新疆扎根落戶。

  生4:爸爸感到越是艱苦的地方,越是需要人去建設,越是鍛煉人意志。

  出示課后第2題⑵句:一個熱愛事業的人,應該像樹那樣,在任何因難面前都不動搖。

  在文中找出與它相應的句子。(體會含意)

  生5:爸爸主動把孩子帶到祖國最艱苦的地方去,帶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5、爸爸的心是什么,誰來總結一下?

  6、引讀第15小節:爸爸借勉勵自己,教育孩子父子兩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原先孩子不認識,現在呢,孩子們多一點知識:……(生接讀)

  引言:爸爸介紹的有關知識和做人的道理就像一粒種子播在孩子們幼小的心田里,這粒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成長呢?

  7、小組討論放手讓生學習第16小節,要求:

 、拍悴欢氖鞘裁?讀懂了什么?

 、七@小節有些句子含義較深刻,我們也根據剛才學習方法,先(生接讀)再(生接讀)來學習。

  8、反饋:

  ⑴圍繞以上兩個要求,指名生說,若個別小組提出不懂的,可由其它小組幫助解決。

  ⑵反饋重點理解:

 、侔职譃槭裁聪萑氤了寄兀克谙胧裁?

  ②這時,他很擔憂,為什么露出微笑?

  ③理解最后一句。

  A、先從字面上理解

  B、理解含義:“迎著風沙”指什么意思?

  大、小指什么?

  9、爸爸露出的是什么微笑?(高興、希望、欣慰)

  10、齊讀這小節,體會內含感情。

  11、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個孩子,你會對爸爸怎么說?

  莘塍實驗小學  薛微微

白 楊 篇4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課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2.理解重點詞語與句子,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體會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見幾棵小白楊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嘴角浮起微笑,實際上是為建設邊疆后繼有人而感到欣慰。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寫過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楊禮贊》,文中贊美了白楊力爭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楊歌頌了有著白楊一樣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位當代作家袁鷹的文章《白楊》。(板書課題)。大家打開書預習內容,看插圖,認識白楊樹。

  二、范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三、學生自學課文

  1.借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通讀課文:①聯系課文中語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劃下來,想想這些話的意思。

  四、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清晰介紹新疆

  注意: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結合課文理解詞義。字音易錯的:清晰(x9),不讀(x@);字形易錯的:新疆!敖弊植灰獊G“土”,與“僵”區別。

  2.讀課后題4“讀讀寫寫”中的詞語,并對詞義加以理解。

  3.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標點自然段。

  4.默讀課文,回答思考題。

 、侔褧蟽热菖c自己已有知識相結合,說說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

 、谧x一讀你剛才所畫的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想想其中的含義。

  五、練習讀熟課文,朗讀課文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全文并練習背誦!                 〉诙n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了解爸爸的心愿。

  2、揭示中心,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作貢獻的高貴品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

  揭示中心,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作貢獻的高貴品質。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引發興趣

  茅盾的《白楊禮贊》贊美了白楊力爭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楊一樣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鷹的《白楊》要歌頌白楊的什么品格呢?下面我們就學習《白楊》這篇文章,(板書課題:白楊)

  二、指名朗讀全文

  1.思考:從爸爸介紹白楊樹的話中,可以看出白楊有哪些特點?

  2.討論得出答案,老師板書:(①外表:挺直、粗壯;②內在: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堅強、不軟弱、不動搖。)

  3.結合課文前后內容談談你對白楊的特點的理解。

  4.朗讀這段話,體會白楊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讀)

  5.練習背誦此自然段。

  三、細讀課文,理解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1.默讀課文,自學。(投影出示)

  讀句子,聯系上下文回答括號里的問題:

 。1)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衛士”是什么意思?本課指的是什么?這位旅客為什么“出神”?)[討論后板書:邊疆建設者]

  (2)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著自己的心”?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樣的心愿?)[討論后板書: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3)爸爸一手摟著一個孩子,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課文第一處講到“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這里爸爸又在沉思什么?)

  2.小組討論解答。

  3.大家分析解答。

  4.朗讀這幾句話,體會其中的深刻含義。

  四、老師:望著窗外的衛士,爸爸想著、想著,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這是為什么呢?學生接著回答。然后

  1.指名一人朗讀課文最后一句話,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義。

  2.“微笑”又說明了什么?(板書:無私奉獻的精神。)

  3.朗讀訓練,體會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4.練習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五、朗讀全文,想想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六、確定中心思想,完成課后練習三(選擇中心)

  說明:課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板書:借物喻人)

  七、總結深化

  本文作者袁鷹運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熱情贊美了具有白楊一樣品格的邊疆建設者,他們扎根邊疆、無私奉獻的精神感染了在座的同學們,也感染了老師。希望我們共同努力,創造祖國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八、布置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熟課文。

  3、白楊

  介紹白楊             表白          欣慰

  風沙刮來,白楊

  雨雪打來,白楊

  面對干旱,白楊

  面對洪水,白楊

白 楊 篇5

  建新的教學模式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實錄與評析    

  執教: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十二小學 毛颯

  評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科所 張嵐

  教學設計說明

  教學實錄與評析

  執教教師簡介

  一、教學設計說明  

  一、教學設計的依據

  1.重、難點確定的依據。

 。1)從編者的編排意圖上看,九冊第六組導讀中明確指出,訓練的重點是“練習概括中心思想”,并且強調要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

 。2)從前后知識的貫通上看,初中第三冊編排了《禮贊》,訓練重點為“初步理解托物言志,體會的象征意義”?梢,在本課教學中,讓學生對文章的主要表現手法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就可以了。這樣可以保證他們具備合理的認知基礎,進一步系統深入地學習。

  (3)從課文內容和結構上看,文章既寫了孩子的天真,又寫了父親的深情;既寫了高大挺秀的戈壁衛士,又寫了無私奉獻的邊疆衛士建設者。學生難于理解作者對爸爸神情的多處描寫和爸爸向子女介紹的三句話的深刻含義,以及當年建設大軍開發荒原的情形。

  2.重、難點的確立。

  教學重點:體會爸爸借表白自己的心的有關句子;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 :對邊疆建設者無怨無悔奉獻一切的精神的認同和理解。

  二、教學設計的特色

  1.課時劃分。

  共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理解課文內容,領悟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有關段落。第二課時:讀寫生字詞。練習概括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課時整個教學過程 結束,雖然沒有進行中心思想的概括,但因為有大量、有效的訓練,已是水到渠成。

  2.教學方法。

  為突破重難點,采用多媒體課件,把北方特有的樹種——的形象清晰地展現出來。又再現當年軍墾戰士墾荒的情形和他們的光輝形象。最后還采用今日新疆繁榮、美麗的景象的畫面。

  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內容,全程參與學習活動,教師準備豐富的輔助材料,在課前提供給學生,使他們在課前、課中、課后都能有所收獲。

  對文章主旨的挖掘則是采用層層剝筍法。先直奔到與文章的重點段有密切關系的第14自然段,然后以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的邏輯引導,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發展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教師既和學生一起深入挖掘課文的深層主題,又不是以得到這個主題為目的,而是全力去展現這種挖掘過程,教給學生分析文章、歸納主題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略讀課文,讓學生先從文章中抓取基本材料——爸爸的三句話,然后對它們作粗略分析,形成初步印象,獲得有關主旨的初步認識——介紹,教會學生抓取重要材料的方法。

  第二步,精讀三句話,作精細分析,然后以點帶面,聯系前文,抓重點詞、關聯詞,分析、討論、修正關于中心的認識——贊美,教會學生抓重點詞品味,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

  第三步,抓住揭示文章主題的句子“爸爸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反溯前文,深入挖掘作者欲說還休又無不洋溢在字里行間的潛在主題——贊美建設者,從而第二次修正主題,真正把握中心。教會學生抓重點句理解、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

  第四步,對重點段(第16自然段)展開討論。先自己提出問題,繼而根據畫面、背景材料展示出的生動內容回答。在語言訓練中深化對中心的認識。教會學生多方面攝取信息,尤其利用背景材料解析文章的方法。

  3.訓練設計。

  在本課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訓練機會、時間,多樣的形式,充分確立其主體地位。

 。╨)字的學習。出示“疆”后,讓學生自己歸納寫“疆”字要注意什么在充分肯定他們的想法基礎上滲透思想教育。

 。2)詞的學習。學生經過討論得出結論:的特點是“直和堅強”,教師請學生從文中再找一個詞把兩方面的特點都說上,并且放在具體的語境中讓學生品味理解。又設計填詞和關聯詞的練習,請學生動手獨立完成。 

  (3)句的學習。關鍵性的句子在反復誦讀中理解體會。

 。4)段的學習。重點段要學生質疑,梳理后,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教學。并引導學生開展同桌伙伴學習、四人小組討論學習等方式進行說的訓練。還教給背誦方法,限時記憶。

 。5)篇的學習。學生讀書時本著從整體—部分—整體的訓練原則,在經過逐段的學習后,圍繞爸爸的情感線:沉思—嚴肅—沉思—微笑,提綱契領再次回歸整體。

  總之,能使學生輕松、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并且從中學到一些知識,掌握一些方法,形成一定的能力,是進行本課教學設計的宗旨。

  二、教學實錄與評析 返回本頁頁首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第十九課,請同學們用最響亮的聲音齊讀!

  生:!

  師:預習了課文,你知道文章主要講什么嗎

  生:主要講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

  師:說得真準確。(在黑板上貼上字條“介紹”)這個邊疆指的就是老師的家鄉(單擊計算機鍵,大屏顯示“新疆”)齊讀。

  生:新疆!

  師:寫“疆”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生:左邊弓字旁里有個提土,別忘了。

  師:是!失去了土地,疆域就不完整了。(文字退出屏幕)

 。圻@既讓學生自己觀察、記憶,找出這個生字在字形上應該注意什么,又把字的音形義結為一體,適時地滲透了思想教育。]

  師:同學們,在我們新疆處處都可以見到樹,它沒有柳樹的婀娜多姿,更不像榕樹那樣濃蔭蔽日,只是筆直筆直地向上長。一排排,一行行倔強地挺立著。作者為什么要寫呢難道只是為了介紹它嗎讓我們一起讀書,解決這個問題。 

  [教學目標 的展示,自然而適時,在上課之始,教師對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做到心中有數。]

  師:請自由朗讀全文,并且畫出爸爸向子女介紹的那個自然段。

  (學生邊自讀邊勾畫思考)

  二、了解特點,學習析詞悟情

  師:請你讀出畫好的段落,大家邊聽邊想自己哪兒不明白。

  生:我不明白為什么爸爸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師:提得很好,老師幫你記下來。(板書:嚴肅)

  生:我不明白爸爸介紹的樹到底有什么特點

  生:我不明白爸爸明明是在說樹,干嗎用了“堅強”、“不軟弱”、“不動搖”這些寫人的詞呢 

  [學生質疑,在一邊讀一邊思考中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養成了認真讀書的習慣。學生的提問,不僅抓住了寫爸爸神態的詞語,也將寫樹與寫人的詞語聯系了起來。說明學生已從爸爸的三句話中初步學會從含義著眼,抓重點詞,尋找內在聯系。]

  師:經過思考,同學們提出了非常有水平的問題,讓我們先看一組畫面,它能幫助你了解的特點。(擊鍵)

 。▽W生觀看畫面,聆聽解說詞。)

  師:根據爸爸說的話和看到的內容,四人一小組討論到底有什么特點。

  生:我們小組討論后認為的特點是直、適應性強和生命力強。 

  師:總結得不錯,請問這三個特點是怎么得來的

  生:爸爸一共說了三句話,我們是一句一句地讀,抓關鍵的詞歸納出來的。

  師:這個辦法真好,不如請你們小組同學給大家演示一下,讓大家學一學。

  生甲:爸爸說的第一句話是樹從來就這么直。通過“從來”、“直”,我認為樹很直。

  生乙:爸爸說的第二句話是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從“哪兒……哪兒……”我看出適應性強。

  生丙: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通過“不管……不管……總是……”和“那么……那么……”我看出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蹖W生在合作學習中進行詞句訓練,而且照應了自己的質疑。老師緊抓寫樹的關聯詞語,既進行了深入的語言訓練,又學習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熛鄼C擊鍵,大屏幕顯示學生朗讀這段話,在學生重點討論的三句話上有黃色線條作標識。)

  師:適應性強、生命力強能用一個詞概括嗎

  生:堅強!

  (板書:直 堅強)

  師:概括得很精練。可作者比你們還巧妙,他用了一個詞把的特點全說上了,快速讀前三個自然段,找到這個詞并說說為什么。 

  生:是高大挺秀。因為“挺”可以說明直的特點,而“高大”和“秀”說明它長得好,堅強。

  師:請同學們再讀第1自然段,能不能想得更深入些。

  (生自讀描寫環境惡劣的第1自然段)

  生:高大是說長得粗壯、結實;“秀”是說長得秀美。讀第1自然段,我知道是長在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戈壁灘,在這么荒涼的環境中它卻長得高大、秀美,給戈壁帶來綠意和生機,所以說它很堅強!案叽笸π恪边@個詞用得好。

 。ò鍟焊叽笸π悖

  師:你理解得這么好,就請你把前三個自然段給大家朗讀一遍吧!

 。ㄉ錆M贊美之清朗讀第1至3自然段)

  師:剛才第一位發言的同學,你說得也很精彩,想讀嗎

  生:想。ɡ首x)

  師:你們聽出了什么

  生甲:她很喜愛。

  生乙:她讀出了贊美的語氣。

  師:作者寫是為了什么(手指字條)怎么改

  生:是為了贊美!

  (揭去紙片,露出“贊美”一詞)

  師:我有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讀書時抓重點詞品味,就能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板書:詞—體會感情)“高大挺秀”就是這樣的詞。這高大挺秀的守護著鐵路,它像誰一樣

  生:衛士!

  (板書:衛士)

  師:看來,的特點你們真的了解了。獨立完成填空題。

 。ㄉ贸鼍毩暭,完成練習;師行間巡視,糾正寫字姿勢。)

  生匯報,師擊鍵,大屏顯示:樹是戈壁灘上的(衛士)。(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西北邊疆處處都有它(高大挺秀)的身影。

  [學習寫樹的特點這一段,回顧前三個自然段,突出了樹的生長環境,并使段與段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在此,老師設計了填空練習,使學生全體參與,把語言文字訓練進一步落到了實處。]

  三、理解表白的心,學習析句、段悟情

  師:既然在贊美,我不明白爸爸為什么神情嚴肅,就像同學提到的還用了那么多寫人的詞。誰能讀讀書上的句子,消除我的困疑呢

  生: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師:讀得挺流利,可我沒聽明白,誰再讀

  (生一字一頓認真地讀,特別強調“表白”、“心”。)

  師:懂了,爸爸是邊疆建設者,他贊美實際上是述說建設者的志向和心愿。幾位小老師,我“說對”了嗎

  (板書:建設者)

  (生欣然點頭)

  師:這兒又要修改了(手指字條)怎么改呢

  生:是贊美建設者!

 。ń胰ゼ埰冻觥敖ㄔO者”一詞。)

  師:我又有心得。讀書時,聯系上下文抓重點句理解,能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板書:句— )請同學們跟我再讀這重點句。(擊鍵,大屏幕顯示,生仿讀。)

  師:自己讀,超過老師!

  (生齊讀)

  師:原來爸爸借介紹表白自己的心。作者借爸爸的表白贊美建設者。這是借物喻人呀!那我們要好好讀讀爸爸介紹的第14自然段。(板書:物—人)

 。ㄖ该x)

  師:遺憾的是你只讀出了字面的意思,它還有深刻的內含呢!

  仔細琢磨我說的話,把爸爸說的第一句話再讀一遍! 

  生:樹從來就這么直。

  師:對了,這才是深情地表白呢!向他學習,深入思考,仔細揣摩,練讀這一段話。

 。ㄉ杂删氉x,齊讀)

  師:讀得這么有感情,這么熟練,讓我們試著背一遍!

 。R背)

 。圩ブ攸c句“爸爸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從而體會思想感情。在理解、熟讀的基礎上,要求背誦這一段話。背誦,是深入體會思想感情與積累語言的好方法。]

  師:爸爸要表白怎樣的心愿孩子們現在還不知道?凑n文,(引讀)他們只知道——。他們只知道——。他們只知道——。孩子們不知道什么請同桌討論,用問句提出來。

 。ㄉ勒归_討論;師巡視,掌握情況。) 

  師:請停一下。我發現有些同學有困難,不知道怎么問,哪對同桌愿意作示范,把你們討論的成果跟大家匯報一下

  生甲: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

  生乙: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是怎么工作的

  師:就像他們這樣,繼續討論后兩句。

 。ㄉ^續討論)

  生甲: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

  生乙:他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這么做

  生丙: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生丁:他們不知道這么遠,為什么爸爸、媽媽還要來 

 。蹍R報閱讀收獲,老師的點撥恰當、適時,這兒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好。學生在閱讀中思考與表達,這正是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過程。]

  師:下面請同學們讀這段話,老師把大家提出來的問題再復述一遍。

  (生逐句讀,師逐句問。)

  師:就帶著這三個問題,看畫面思考。

 。〒翩I,大屏幕顯示當年建設大軍墾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榮的景象。)

  生:爸爸、媽媽當年克服各種困難,跟大自然作斗爭,憑著堅強的意志,開發、建設新疆。

  生:看了剛才的畫面,讀了老師推薦的資料,我知道當年像爸爸、媽媽一樣的建設者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氣里挖渠,手都凍到了鋤頭把上。有的時候,為了不讓水白白流失,他們就跳進水溝里,用自己的身體堵住洞穴。 

  師:能利用課外資料理解課文,這位同學很善于動腦筋,提出表揚。

  生:爸爸、媽媽等一批邊疆建設者克服了我們根本想不到的困難,全力建設邊疆。

  師:既然這么艱苦,爸爸為什么還接孩子們來呢

  生:他想讓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樣,長大后建設邊疆,扎根邊疆。

 。ò鍟涸吔

  生:爸爸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熱愛新疆,響應黨的號召。

  生:爸爸就像一樣,在惡劣的環境中扎根,奉獻一切,把新疆建設得那么美麗。 

  師:這些建設者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這是什么精神

  生:這是默默地無私奉獻精神。

  (板書:奉獻)

  師:他們耕耘,奉獻了一生,換取了今日邊疆的繁榮,捍衛了各族人民的尊嚴,他們跟一樣,都是——

  生:(齊答)衛士!

 。劭串嬅,利用課外閱讀資料,進一步理解建設者與之間的共同處: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根、成長;不管遇到什么困難,總是堅強不屈。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深化了對中心的認識。]

  師:學到這兒,我又有心得:讀書時,抓重點段反復思考閱讀,就能體會感情,從而領悟中心。(板書:段—領悟中心) 

  師:這第16自然段我們得背下來。這個自然段里的幾句話有什么規律嗎

  生:每句都用“他們只知道”開頭。

  生:每句話都跟新疆有關,而且都有“新疆”這個詞。

  師:第14自然段我們用熟讀背誦的方法,這個自然段就用找規律背誦的方法。一分鐘時間,看誰先背會。

 。ㄖ该痴b)

  師:真了不起,不到一分鐘就基本背下來了。誰還能背這樣吧!愿意背的同學站起來背,不會背的跟老師一起邊聽邊記。

 。ㄉ鄶嫡酒鸨痴b)

  四、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把顧全文

  師:默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想想哪兒不明白。 

  生:爸爸為什么又陷入沉思他在想什么

  生:爸爸的嘴角為什么浮起微笑

  師:爸爸又陷入沉思是因為他已經沉思過,他第一次沉思在想什么呢(板書:沉思 微笑)請同學們默讀全文、思考。

  生甲:爸爸第一次沉思是在回憶自己是怎樣工作的。

  生乙:爸爸第一次沉思,他在想他們這些邊疆建設者建設邊疆的事跡。而他第二次沉思是在想自己的兒女能不能像他一樣扎根邊疆。

  生丙:他在想兒女們能不能不怕艱苦,為邊疆奉獻自己。

  生丁:爸爸微笑是因為他看到大身邊的小在風沙中成長,他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生戌:他想我的兒女肯定能像小一樣扎根邊疆,他覺得祖國建設后繼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絲微笑。

  師:同學們,你們是祖國西南邊疆建設者的后代,繼承父輩的事業是大家光榮的使命。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讓我感受到你們的真心、信心、決心!

  [以兩次“沉思”、“嚴肅”、“微笑”的理解,反顧了全文,體現了整體—部分—整體的閱讀教學訓練的原則。]

  (生齊讀課文)

  五、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用抓重點詞、句、段反復閱讀思考的辦法,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從而領悟了中心。知道作者寫是為了——

  生:贊美建設者!

  師:下節課,我們將要練習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中心。

  總評:

  這堂課,有以下幾方面的突出特點。

  一、力求構建新的教學模式

  1.設計了“變序”教學。初讀課文了解課文梗概后,直奔與課文中心密切相關的段落,先學習“樹的特點”,這就與理解“建設者的奉獻精神”自然銜接,而又在學生精力最充沛的黃金時段,集中學習課文主要段落。學習樹的特點之后,自然引向前三個自然段,了解了樹的生長環境;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反顧全文,深入理解作者為什么寫樹。既突出了重點,又梳理了順序,條理異常清晰。 

  2.加強了兩個意識。本節課的設計,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與語言文字訓練意識,如,朗讀指導貫穿于整篇課文中,強調“邊讀邊思”與“讀中理解”。在讀的形式上,有自讀、范讀、齊讀、自由讀、聽讀、個別讀、背誦,內容上則有讀詞、讀句、該段、讀全文。同時,邊讀邊總結讀書方法:(1)讀書時抓重點詞品味,就能作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2)讀書時聯系上下文抓重點句理解,能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3)讀書時抓重點段反復思考閱讀,就能體會感情,從內容中領悟中心。這就提示了基本的讀中理解詞、句、段、篇的方法。不僅體現了以讀為本,也體現了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全面訓練。 

  3.展示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從師生交流中看到老師是尊重學生的。如,老師在多處有這樣的語言:“我有一個心得跟大家分享”、“幾位小老師,我說對了嗎”……這充分表現了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能處處讓學生嘗試有所收獲的喜悅。

  二、在閱讀過程中引導質疑

  創新從質疑開始。創新的過程,必然要經歷積極思維。這節課,老師注意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多思、深思,并提出問題。如,學生在閱讀爸爸說的三句話時提出:“我不明白爸爸明明是在說樹,干嗎用了‘堅強、不軟弱、不動搖’這些寫人的詞呢”這一問題極有思考價值,說明學生已初步從理解詞語聯系到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這節課,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了聽讀質疑、合作討論質疑、反顧全文質疑,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所提出的問題又逐一得到了解決?梢钥闯,學生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在形成。

  三、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突破難點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恰當運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本節課中“樹象征著建設邊疆、扎根邊疆的建設者”,這一部分內容課文中沒有直接描寫,而這部分內容不僅是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教者設計了引導學生探求“孩子們所不知道的”,并用電教媒體介紹邊疆建設者當年墾荒的場面,使學生從形象的直觀中領悟到“與建設者”之間的聯系。同時,展現了今日新疆的繁榮景象。鮮明的對比,更富現實教育意義。另外,電教媒體使教學難點 迎刃而解。

白 楊 篇6

  一、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課標還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谝陨系恼J識,我在教《白楊》一課時,設計了“質疑——解疑——精讀”三個主要環節,就是力求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同時語文課程標準又為語文教學指出了一條很好的教學思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多積累,引導學生重感悟、重內化,重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等。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學生情況分析:《白楊》一課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借物喻人的文章。聾七年級學生對西部大開發的情況了解甚微,所以對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個難點。只有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人們的無私奉獻,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對白楊的敬意,實際上是對建設者的贊美。

  (二)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的情況分析,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一定要抓住教學重點,通過朗讀、小組交流、觀看錄象等方式,引導學生理解爸爸的話,從中了解到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個特點。

  (三)技術準備:本教學活動策劃是以文本資源(教材)為主,同時積極利用課外資料和電教多媒體平臺進行有機地整合,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

  1、利用多媒體讓學生了解戈壁環境的惡劣,來進一步感悟白楊在環境極其惡劣的戈壁灘上還生長的高大挺秀,說明白楊的適應性和生命力極強。

  2、充分利用課外資料,使學生了解新疆的過去,知道新疆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從而更好的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扎根新疆,建設新疆的決心。

  (四)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對策的研究說明:

  1、在講課之前,請學生了解爸爸、媽媽是怎樣工作的。

  2、通過看報、上網等途徑查閱有關新疆和西部大開發的資料。

  3、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便有效的幫助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本課教學過程設計:

  這是一篇借物寫人的文章,作者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是寫人,是贊美邊疆的建設者們。作者先簡筆勾畫白楊高大挺秀的外形,再借爸爸之口禮贊白楊堅強不屈、生命力強盛的內在品格,最后寫小白楊迎著風沙茁壯成長。這是文章的一條明線。然后寫爸爸,先寫爸爸看著戈壁灘上的白楊出神,再寫爸爸嚴肅地向孩子介紹白楊樹,最后寫爸爸由陷入深思到突然露出微笑,這是人物神情變化的一條暗線。這兩條線索如何處理呢?怎樣才能不顧此失彼呢?我選擇了前半部分重點抓明線,突出白楊的形象;后半部分重點抓暗線,突出邊疆創業者的形象。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新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對下一代的希望。

  2、通過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體會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教學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引疑推導法;情感體驗法。

  2、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感悟爸爸的言行和心理活動,體會作者熱情歌頌建設者不畏艱苦創業的精神,它不僅表現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培育下一代邊疆建設者的精神上。使學生對那種扎根邊疆的崇高精神境界產生敬仰之情。

  教學重點:了解白楊的三個特點,通過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中爸爸兩次陷入沉思的內容 。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在一輛開往新疆的列車上,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同學們,你們見過戈壁嗎?讓我們親眼目睹戈壁灘的景象。(出示錄象)

  1、提問:有什么感受?(荒涼,沒有生機)你來讀一讀書上描寫戈壁的段落。(指名讀)

 。ㄔO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點,從而進一步認識白楊,最后升華到對在那里生活的建設者的了解。)

  2、師:戈壁灘上的衛士指的是什么?(白楊樹)白楊樹有什么特點?默讀課文,用概括性的詞語寫在書上。

  1、     第三自然段:高大挺秀

  2、     十三自然段:(易種植,適應性強)

  3、     投影出示爸爸說的話,學生看投影讀出白楊樹的特點。

  4、     你都知道哪有白楊樹?讀出適應性強的特點。(指名讀)

  二、  白楊樹在惡劣的環境下怎樣生存的嗎?(看白楊在惡劣環境中生長的一段錄象)這說明什么?

  (設計意圖: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贊揚了白楊高大挺秀、適應性強、堅強不屈的品格。)

  三、  齊讀這段話,師:這段話是誰說的?這句話包含了幾層意思?

  四、  師:爸爸是在介紹白楊樹,也是在表白自己,這是孩子們所不能理解的,孩子們知道什么?找有關的句子讀讀。(投影出示)

  1、     討論:孩子們不知道什么?

  a、    可是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只有爸爸……還有……)

  b、    為什么把他們接到新疆去上學?

  c、    不知道新疆是個什么地方?

  2、  你對新疆了解多少?(資料)

  師小結:新疆是個干旱少雨、沙漠面積較大的地方,為了改變新疆的面貌,有許許多多的建設者扎根新疆,開發新疆,建設新疆。

  五、爸爸在表白什么呢?(自己也像白楊一樣,扎根新疆,建設新疆,想讓孩子做建設新疆的小白楊,自己做大白楊)

  師小結:作者在贊美白楊,更在贊美像白楊一樣的建設者。

  六、師導:是的,在千千萬萬個像爸爸、媽媽這樣的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把茫茫的大戈壁變成了一片片的綠洲。(投影)

 。ㄔO計意圖:抓住課文中的三個“只知道”,讓學生小組交流,想一想孩子們不知道什么,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讓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活動,經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學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孩子們也像白楊那樣在邊疆生根、成長的赤誠之心。)

  七、配樂齊讀最后兩個自然段。(投影配樂)

  問: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爸爸又陷入沉思,課文中兩次寫爸爸陷入沉思,聯系上下文想象爸爸這兩次陷入沉思在想什么?

  (一次:想自己,想過去;二次:想過去,想未來)

  問:突然他們的嘴角浮出一絲微笑,為什么?這又說明什么?(未來新疆建設者正在成長,后繼有人)

  八、學習這篇課文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學習白楊樹,學習建設者)

  師小結:白楊樹的品格也正是建設者的品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會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使學生對那種扎根邊疆的崇高精神境界產生敬仰之情。)

  九、作業:收聽廣播或者收看電視了解西部大開發情況。

  板書設計:

  高大挺秀

  白楊        適應性強                 建設者

  堅強不屈

白 楊 篇7

  執教者:石灣區張槎小學陳惠珍

  教學要求: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邊疆建設者服從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指導學生概括課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自學生字詞,理解并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爸爸借表白自己的心的有關句子。

  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初步從內容中體會思想這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

  法。

  教具準備:

  有關大戈壁的錄像片。

  理解特點及體會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教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步感知課文,檢查預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

  出示彩圖,揭示課題,釋題。

  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

  檢查預習情況。

  檢查課文的朗讀。

  檢查課后第四題詞語的讀音和意思。

  教師范讀課文。

  學生繼續自學課文,小組討論交流。

  默讀課文后分段,概括段意。

  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后第1、2題。

  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爸爸要表白的心愿,練習概括課文

  的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

  復習課文,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提出學習目標:作者通過這些內容,想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在理解課文的時候,我們要注意體會。

  學習新課。

  理解爸爸的話。

  激情導入  :現在,我們坐火車和作者一起到新疆去,好不好?(看錄像)我們不但看到了茫茫的大沙漠,還聽到一位旅客為他的孩子介紹呢。

  在課文中找出爸爸介紹的話,用直線劃出來。

  出示問題,理解爸爸的話。

  文字片:從爸爸介紹的話中,可以看出有哪些特點?用....劃出表示特點的詞語。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枝干挺直  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長

  堅強

  5.默讀課文1-4自然段,找出描述特點的句子,通

  過理解詞語,體會的特點。

  (1)“茫茫”、“渾黃一體”結合錄像畫面理解。

  (2)“衛士”在課文里指什么?為什么?

  導語 :大戈壁這么荒涼,環境這么惡劣,卻長得那么高

  大挺秀,像衛士一樣守衛著鐵路。讀到這里,你覺得白

  楊怎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贊美)

  6.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爸爸的話。自由讀,指名讀,范讀,

  齊讀。

  7.學生概括爸爸說的這段話的意思。

  體會爸爸的心。

  導語 :爸爸只是在介紹,贊美嗎?(學生齊答)

  出示文字片: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讀句子理解,“表白”、“心”是什么意思?

  自由讀課文16、17自然段,用( )劃出孩子們知道的事情。思考孩子們還不知道哪些事情?(引導學生理解爸爸這樣做的目的,來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4.爸爸的做法和的特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從爸爸的做 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樣的精神?

  板書: 服從需要

  扎根邊疆

  無私奉獻

  5.看板書小結。爸爸不只是介紹,贊美,他也

  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就是像那樣,服從需要,扎根

  邊疆,建設邊疆,作無私的奉獻。

 。ㄈ 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含著的意思。

  邊聽課文朗讀邊看錄像,想想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向老

  師提出來。

  2.質疑。小組討論提出的問題。

 。1)一棵高大的樹指誰?幾棵小樹指誰?

 。2)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樹身邊,幾棵小樹

  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嘴角會浮起一絲微笑?

  3.引導學生體會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

  教育下,一定能夠像那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4.看板書總結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辨析課后第3題。

  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板書:內容―――中心思想

  五.有感情自由朗讀全文,質疑。

  六.作業 :1.抄寫課后詞語。2.練習背誦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讀寫例話》,掌握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學過程 ;

  復習舊課。檢查背誦課文,指名回答課文的中心思想。

  出示問題,學習《讀寫例話》。

  什么是中心思想?

  一課是怎樣表達中心思想的?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什么方法?

  教師小結: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求我們從內容中體會思想,注意抓住重點詞、句、段,反復閱讀,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頭腦里逐漸明晰起來,然后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況。

  閱讀短文《以身作則的老校長》,學習概況中心思想。

  作業 :閱讀《鄧小平同志教育子女的一件事》,練習概況中心思想。

  附全文板書:

  內容 ――――――――――― 中心思想

  枝干挺直 服從需要 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 ――建設者 扎根邊疆

  堅強 無私奉獻

  附全文質疑:樹為什么能在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沙漠生長?樹在沒有水的沙漠是怎樣找到水源的?樹為什么能抵御風沙?

  在戈壁灘上的樹是人工種的還是自然生長的?

  課文中的爸爸是不是袁鷹?

  聽著孩子的對話,為什么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為什么爸爸不直接把帶孩子們去新疆的目的告訴他的孩子? 

白 楊 篇8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第十九課,請同學們用最響亮的聲音齊讀!

  生:白楊!

  師:預習了課文,你知道文章主要講什么嗎?

  生:主要講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

  師:說得真準確。(在黑板上貼上字條“介紹白楊”)這個邊疆指的就是老師的家鄉(單擊計算機鍵,大屏顯示“新疆”)齊讀。

  生:新疆!

  師:寫“疆”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生:左邊弓字旁里有個提土,別忘了。

  師:是!失去了土地,疆域就不完整了。(文字退出屏幕)

  [這既讓學生自己觀察、記憶,找出這個生字在字形上應該注意什么,又把字的音形義結為一體,適時地滲透了思想教育。]

  師:同學們,在我們新疆處處都可以見到白楊樹,它沒有柳樹的婀娜多姿,更不像榕樹那樣濃蔭蔽日,只是筆直筆直地向上長。一排排,一行行倔強地挺立著。作者為什么要寫白楊呢?難道只是為了介紹它嗎?讓我們一起讀書,解決這個問題。 

 。劢虒W目標 的展示,自然而適時,在上課之始,教師對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做到心中有數。]

  師:請自由朗讀全文,并且畫出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那個自然段。

  (學生邊自讀邊勾畫思考)

  二、了解白楊特點,學習析詞悟情

  師:請你讀出畫好的段落,大家邊聽邊想自己哪兒不明白。

  生:我不明白為什么爸爸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師:提得很好,老師幫你記下來。(板書:嚴肅)

  生:我不明白爸爸介紹的白楊樹到底有什么特點?

  生:我不明白爸爸明明是在說樹,干嗎用了“堅強”、“不軟弱”、“不動搖”這些寫人的詞呢?

  [學生質疑,在一邊讀一邊思考中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養成了認真讀書的習慣。學生的提問,不僅抓住了寫爸爸神態的詞語,也將寫樹與寫人的詞語聯系了起來。說明學生已從爸爸的三句話中初步學會從含義著眼,抓重點詞,尋找內在聯系。]

  師:經過思考,同學們提出了非常有水平的問題,讓我們先看一組畫面,它能幫助你了解白楊的特點。(擊鍵)

  (學生觀看畫面,聆聽解說詞。)

  師:根據爸爸說的話和看到的內容,四人一小組討論白楊到底有什么特點。

  生:我們小組討論后認為白楊的特點是直、適應性強和生命力強。

  師:總結得不錯,請問這三個特點是怎么得來的?

  生:爸爸一共說了三句話,我們是一句一句地讀,抓關鍵的詞歸納出來的。

  師:這個辦法真好,不如請你們小組同學給大家演示一下,讓大家學一學。

  生甲:爸爸說的第一句話是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通過“從來”、“直”,我認為白楊樹很直。

  生乙:爸爸說的第二句話是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從“哪兒……哪兒……”我看出白楊適應性強。

  生丙: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通過“不管……不管……總是……”和“那么……那么……”我看出白楊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進行詞句訓練,而且照應了自己的質疑。老師緊抓寫白楊樹的關聯詞語,既進行了深入的語言訓練,又學習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師相機擊鍵,大屏幕顯示學生朗讀這段話,在學生重點討論的三句話上有黃色線條作標識。)

  師:適應性強、生命力強能用一個詞概括嗎?

  生:堅強!

 。ò鍟褐  堅強)

  師:概括得很精練?勺髡弑饶銈冞巧妙,他用了一個詞把白楊的特點全說上了,快速讀前三個自然段,找到這個詞并說說為什么。

  生:是高大挺秀。因為“挺”可以說明直的特點,而“高大”和“秀”說明它長得好,堅強。

  師:請同學們再讀第1自然段,能不能想得更深入些。

 。ㄉ宰x描寫環境惡劣的第1自然段)

  生:高大是說白楊長得粗壯、結實;“秀”是說白楊長得秀美。讀第1自然段,我知道白楊是長在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戈壁灘,在這么荒涼的環境中它卻長得高大、秀美,給戈壁帶來綠意和生機,所以說它很堅強!案叽笸π恪边@個詞用得好。

 。ò鍟焊叽笸π悖

  師:你理解得這么好,就請你把前三個自然段給大家朗讀一遍吧!

 。ㄉ錆M贊美之清朗讀第1至3自然段)

  師:剛才第一位發言的同學,你說得也很精彩,想讀嗎?

  生:想。ɡ首x)

  師:你們聽出了什么?

  生甲:她很喜愛白楊。

  生乙:她讀出了贊美的語氣。

  師:作者寫白楊是為了什么?(手指字條)怎么改?

  生:是為了贊美白楊!

 。ń胰ゼ埰,露出“贊美”一詞)

  師:我有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讀書時抓重點詞品味,就能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板書:詞—體會感情)“高大挺秀”就是這樣的詞。這高大挺秀的白楊守護著鐵路,它像誰一樣?

  生:衛士!

 。ò鍟盒l士)

  師:看來,白楊的特點你們真的了解了。獨立完成填空題。

 。ㄉ贸鼍毩暭,完成練習;師行間巡視,糾正寫字姿勢。)

  生匯報,師擊鍵,大屏顯示:白楊樹是戈壁灘上的(衛士)。(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西北邊疆處處都有它(高大挺秀)的身影。

 。蹖W習寫白楊樹的特點這一段,回顧前三個自然段,突出了白楊樹的生長環境,并使段與段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在此,老師設計了填空練習,使學生全體參與,把語言文字訓練進一步落到了實處。]

  三、理解表白的心,學習析句、段悟情

  師:既然在贊美白楊,我不明白爸爸為什么神情嚴肅,就像同學提到的還用了那么多寫人的詞。誰能讀讀書上的句子,消除我的困疑呢?

  生: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師:讀得挺流利,可我沒聽明白,誰再讀?

  (生一字一頓認真地讀,特別強調“表白”、“心”。)

  師:懂了,爸爸是邊疆建設者,他贊美白楊實際上是述說建設者的志向和心愿。幾位小老師,我“說對”了嗎?

 。ò鍟航ㄔO者)

 。ㄉ廊稽c頭)

  師:這兒又要修改了(手指字條)怎么改呢?

  生:是贊美建設者!

 。ń胰ゼ埰冻觥敖ㄔO者”一詞。)

  師:我又有心得。讀書時,聯系上下文抓重點句理解,能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板書:句— )請同學們跟我再讀這重點句。(擊鍵,大屏幕顯示,生仿讀。)

  師:自己讀,超過老師!

 。ㄉR讀)

  師:原來爸爸借介紹白楊表白自己的心。作者借爸爸的表白贊美建設者。這是借物喻人呀!那我們要好好讀讀爸爸介紹白楊的第14自然段。(板書:物—人)

 。ㄖ该x)

  師:遺憾的是你只讀出了字面的意思,它還有深刻的內含呢!

  仔細琢磨我說的話,把爸爸說的第一句話再讀一遍!

  生: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

  師:對了,這才是深情地表白呢!向他學習,深入思考,仔細揣摩,練讀這一段話。

 。ㄉ杂删氉x,齊讀)

  師:讀得這么有感情,這么熟練,讓我們試著背一遍!

 。R背)

 。圩ブ攸c句“爸爸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從而體會思想感情。在理解、熟讀的基礎上,要求背誦這一段話。背誦,是深入體會思想感情與積累語言的好方法。]

  師:爸爸要表白怎樣的心愿孩子們現在還不知道?凑n文,(引讀)他們只知道——。他們只知道——。他們只知道——。孩子們不知道什么?請同桌討論,用問句提出來。

 。ㄉ勒归_討論;師巡視,掌握情況。)

  師:請停一下。我發現有些同學有困難,不知道怎么問,哪對同桌愿意作示范,把你們討論的成果跟大家匯報一下?

  生甲: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

  生乙: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是怎么工作的?

  師:就像他們這樣,繼續討論后兩句。

 。ㄉ^續討論)

  生甲: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

  生乙:他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這么做?

  生丙: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生丁:他們不知道這么遠,為什么爸爸、媽媽還要來?

  [匯報閱讀收獲,老師的點撥恰當、適時,這兒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好。學生在閱讀中思考與表達,這正是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過程。]

  師:下面請同學們讀這段話,老師把大家提出來的問題再復述一遍。

 。ㄉ鹁渥x,師逐句問。)

  師:就帶著這三個問題,看畫面思考。

  (擊鍵,大屏幕顯示當年建設大軍墾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榮的景象。)

  生:爸爸、媽媽當年克服各種困難,跟大自然作斗爭,憑著堅強的意志,開發、建設新疆。

  生:看了剛才的畫面,讀了老師推薦的資料,我知道當年像爸爸、媽媽一樣的建設者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氣里挖渠,手都凍到了鋤頭把上。有的時候,為了不讓水白白流失,他們就跳進水溝里,用自己的身體堵住洞穴。

  師:能利用課外資料理解課文,這位同學很善于動腦筋,提出表揚。

  生:爸爸、媽媽等一批邊疆建設者克服了我們根本想不到的困難,全力建設邊疆。

  師:既然這么艱苦,爸爸為什么還接孩子們來呢?

  生:他想讓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樣,長大后建設邊疆,扎根邊疆。

 。ò鍟涸吔

  生:爸爸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熱愛新疆,響應黨的號召。

  生:爸爸就像白楊一樣,在惡劣的環境中扎根,奉獻一切,把新疆建設得那么美麗。

  師:這些建設者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這是什么精神?

  生:這是默默地無私奉獻精神。

 。ò鍟悍瞰I)

  師:他們耕耘,奉獻了一生,換取了今日邊疆的繁榮,捍衛了各族人民的尊嚴,他們跟白楊一樣,都是——

  生:(齊答)衛士!

  [看畫面,利用課外閱讀資料,進一步理解建設者與白楊之間的共同處: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根、成長;不管遇到什么困難,總是堅強不屈。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深化了對中心的認識。]

  師:學到這兒,我又有心得:讀書時,抓重點段反復思考閱讀,就能體會感情,從而領悟中心。(板書:段—領悟中心)

  師:這第16自然段我們得背下來。這個自然段里的幾句話有什么規律嗎?

  生:每句都用“他們只知道”開頭。

  生:每句話都跟新疆有關,而且都有“新疆”這個詞。

  師:第14自然段我們用熟讀背誦的方法,這個自然段就用找規律背誦的方法。一分鐘時間,看誰先背會。

  (指名背誦)

  師:真了不起,不到一分鐘就基本背下來了。誰還能背?這樣吧!愿意背的同學站起來背,不會背的跟老師一起邊聽邊記。

 。ㄉ鄶嫡酒鸨痴b)

  四、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把顧全文

  師:默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想想哪兒不明白。

  生:爸爸為什么又陷入沉思?他在想什么?

  生:爸爸的嘴角為什么浮起微笑?

  師:爸爸又陷入沉思是因為他已經沉思過,他第一次沉思在想什么呢?(板書:沉思 微笑)請同學們默讀全文、思考。

  生甲:爸爸第一次沉思是在回憶自己是怎樣工作的。

  生乙:爸爸第一次沉思,他在想他們這些邊疆建設者建設邊疆的事跡。而他第二次沉思是在想自己的兒女能不能像他一樣扎根邊疆。

  生丙:他在想兒女們能不能不怕艱苦,為邊疆奉獻自己。

  生。喊职治⑿κ且驗樗吹酱蟀讞钌磉叺男“讞钤陲L沙中成長,他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生戌:他想我的兒女肯定能像小白楊一樣扎根邊疆,他覺得祖國建設后繼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絲微笑。

  師:同學們,你們是祖國西南邊疆建設者的后代,繼承父輩的事業是大家光榮的使命。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讓我感受到你們的真心、信心、決心!

 。垡詢纱巍俺了肌、“嚴肅”、“微笑”的理解,反顧了全文,體現了整體—部分—整體的閱讀教學訓練的原則。]

 。ㄉR讀課文)

  五、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用抓重點詞、句、段反復閱讀思考的辦法,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從而領悟了中心。知道作者寫白楊是為了——

  生:贊美建設者!

  師:下節課,我們將要練習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中心。

  總評:

  《白楊》這堂課,有以下幾方面的突出特點。

  一、力求構建新的教學模式

  1.設計了“變序”教學。初讀課文了解課文梗概后,直奔與課文中心密切相關的段落,先學習“白楊樹的特點”,這就與理解“建設者的奉獻精神”自然銜接,而又在學生精力最充沛的黃金時段,集中學習課文主要段落。學習白楊樹的特點之后,自然引向前三個自然段,了解了白楊樹的生長環境;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反顧全文,深入理解作者為什么寫白楊樹。既突出了重點,又梳理了順序,條理異常清晰。

  2.加強了兩個意識。本節課的設計,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與語言文字訓練意識,如,朗讀指導貫穿于整篇課文中,強調“邊讀邊思”與“讀中理解”。在讀的形式上,有自讀、范讀、齊讀、自由讀、聽讀、個別讀、背誦,內容上則有讀詞、讀句、該段、讀全文。同時,邊讀邊總結讀書方法:(1)讀書時抓重點詞品味,就能作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2)讀書時聯系上下文抓重點句理解,能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3)讀書時抓重點段反復思考閱讀,就能體會感情,從內容中領悟中心。這就提示了基本的讀中理解詞、句、段、篇的方法。不僅體現了以讀為本,也體現了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全面訓練。

  3.展示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從師生交流中看到老師是尊重學生的。如,老師在多處有這樣的語言:“我有一個心得跟大家分享”、“幾位小老師,我說對了嗎?”……這充分表現了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能處處讓學生嘗試有所收獲的喜悅。

  二、在閱讀過程中引導質疑

  創新從質疑開始。創新的過程,必然要經歷積極思維。這節課,老師注意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多思、深思,并提出問題。如,學生在閱讀爸爸說的三句話時提出:“我不明白爸爸明明是在說樹,干嗎用了‘堅強、不軟弱、不動搖’這些寫人的詞呢?”這一問題極有思考價值,說明學生已初步從理解詞語聯系到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這節課,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了聽讀質疑、合作討論質疑、反顧全文質疑,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所提出的問題又逐一得到了解決。可以看出,學生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在形成。

  三、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突破難點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恰當運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本節課中“白楊樹象征著建設邊疆、扎根邊疆的建設者”,這一部分內容課文中沒有直接描寫,而這部分內容不僅是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教者設計了引導學生探求“孩子們所不知道的”,并用電教媒體介紹邊疆建設者當年墾荒的場面,使學生從形象的直觀中領悟到“白楊與建設者”之間的聯系。同時,展現了今日新疆的繁榮景象。鮮明的對比,更富現實教育意義。另外,電教媒體使教學難點 迎刃而解。

白 楊 篇9

  一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一位邊疆建設者在路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的白楊,借以表達自己服從祖國需要,為建設邊疆作貢獻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邊疆的心愿.

  二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作貢獻的高尚品質.

  2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3學習生字,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有關句子.

  難點:練習概括中心.

  四 教學構想:

  用抓共同點的辦法,找出白楊和邊疆建設者之間的共同之處,體會象爸爸那樣的邊疆建設者的高貴品質。

  五 教學內容:教學全文。

  六 教學過程 :

 。ㄒ唬⿲  新課,揭示課題:

  1 白楊是一種植物,你對它有哪些了解?

  2 課文僅僅是寫這些植物嗎?我們通過學習課文找出答案。

 。ǘ┏踝x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2糾正發音。

  3檢查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

  4簡介時代背景

 。ㄈ┲北贾攸c,了解白楊特點。

  1默讀課文,找出爸爸介紹白楊的話畫下來。

  2指讀。

  3(出示爸爸說的三句話)思考:每一句話各說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1)理解“從來”的意思,體會白楊的第一個特點。聯系前文,哪些語句也寫出了這個特點?(看錄像體會白楊高大的特點。)

 。2)指讀第二句,這里的“哪兒”到底指哪些地方?這又體現白楊的什么特點?

  本文的白楊生長在哪兒?讀文,大戈壁到底什么樣?(看錄像理解“茫茫、渾黃一體”

  (3)指讀第三句,想:兩個“不管”之后列舉的是什么?(看錄像體會白楊不怕自然災害的特點。)這又體現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4教師范讀,練習朗讀,指名讀。

 。ㄋ模┥钊肜斫獍职值脑,認識邊疆建設者的精神。

  1指讀第15---17自然段,想: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2理解“表白”的意思。爸爸表白的心愿孩子們能完全理解嗎?

  3用引讀法說出孩子們只知道什么,

  4根據這些只知道推想孩子們不知道的是什么

  5(出示錄像)你們想不想知道經過象爸爸媽媽這樣建設者的建設現在的新疆是什么樣?

  6新疆現在怎樣?填空;

  在茫茫戈壁灘中屹立著(               )的白楊。

  7自由朗讀第十七自然段,想想在去新疆的路上,孩子們又多了點什么知識?(齊讀)

  8“這兒”指哪兒?

  填空:

 。1)大戈壁需要(         ),白楊就在這兒生根了。

 。2)新疆需要(          ),建設者就在這兒生根了。

  9爸爸介紹白楊樹只是在贊美白楊嗎?還贊美了誰?

  為什么爸爸在介紹白楊時微笑消失了,臉色變的嚴肅起來?

  10爸爸在表白自己什么樣的心愿?

  感情朗讀。

 。ㄎ澹⿲W習18自然段。

  1齊讀,“沉思”什么意思?爸爸會想什么?前文中爸爸也曾陷入沉思,他會想什么?

  2為什么爸爸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出示投影,提問:

  “大白楊”指誰?“幾棵小樹”指誰?“迎著風沙成長起來”說明什么?

  3感情朗讀。

 。┛偨Y:

  1本文題目是“白楊”,但文章沒有寫白楊這種植物的生長過程,而是借白楊贊揚了邊疆建設者,白楊與邊疆建設者有什么相同之處?

  2這種借寫白楊這種物來贊美建設者這種人的寫法叫做借物喻人。

  七作業 :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八板書設計 :

  19    白楊

  直、高、

  白揚         生命力強   

  不怕自然災害    

白 楊 篇10

  學生視角

  一片荒涼的戈壁灘,一棵棵挺拔的白楊,一個個可親可敬的建設者,這三者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呢?帶著這個疑問,學生一定會深入地理解課文,品味課文中的語句。

  難點   

  體會爸爸的幾次神情變化和結尾處意味深長的描寫。

  教師思考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就是鼓勵學生要有自己的觀點,自己的見解。這就需要教師精心地設計問題,把學習的主動權全部交給學生。尤其對于文章含義深刻的句子,更要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敢于提出問題,大膽解決問題。

  重點

  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的有關句子。

  設計特色

  合作探究,讀中悟情。

  信息資料

  師生查閱的關于大西北、大戈壁、白楊、支邊的建設者的資料。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做貢獻的高尚品質。

  2.討論交流,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3.學習生字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課文內容,體會自己感興趣的語句,并去理解它。

  2.學習本課的生字、詞語。

  教學流程

  一、課題的思考

  1.學生板書課題,并邊寫邊說課題的意思,其他同學補充。

  2.談一談,由課題都想到了什么?

  這一問的回答應是多方位的思考。例如:白楊的資料、戈壁灘的資料、作者袁鷹的資料以及當年支援邊疆的建設的時代背景等等。為了迅速使氣氛高漲,可以進行小組間的比賽。

  二、語句的思考

  1.通讀全文,檢查瀆的情況。

  (在良好的氛圍下熱情地讀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整體入手,了解全文內容。)

  2.默讀全文,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再讀一讀。

  (默讀中進行充分的思考,邊讀邊畫,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獨立思考。有思考的內容和充分的時間才會有自己的見解。通過思考所悟到的又指導自己的朗讀,這樣環環相扣。)

  3、組探討,合作完成。

  把自己思考后的東西與大家—”—同分享,相互影響,相互補充,會給自己帶來啟發。

  4.展示、交流。

  (1)“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也不動搖。”學生會愛讀,這部分寫出了白楊樹的主要特點。學生的交流中會概括白楊樹的直、生長范圍廣、適應性強、生命力強。

  針對此句,教師引導,都哪會需要它?以擴展學生思維。

  指導朗讀,讀出對白楊的贊美。

  (2)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自己的心!睂W生會愛讀,更會思考,爸爸表白什么?教師要適時引導。

  (3)“爸爸一手摟著一個孩子……成長起來。”學生會愛讀,引導學生抓住“沉思”來討論,沉思些什么?又為什么笑了,笑的是什么?

  指導朗讀,讀出含蓄的深情。

  (4)“他們只知道……還要坐幾天汽車。”這一段語言平實,學生可能不會注意,教師適當補充,適時出示練習。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不知道(    );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不知道(    );他們只知道……,不知道(    )。

  (課堂中絕對會有學生想不到、挖掘不到的東西,需要教師靈活把握,教師需要機智地語言激活學生的思維,這也是展示教師自己的見解的時候,是學生學習的范例。)

  借此指導學生朗讀。

  5.把自己喜歡的所有句子再有感情地讀出來。

  三、小組學習本課的生字

  四、總結

  1.學生總結。主要從學到的知識和悟到的方法淡。

  2.教師總結。主要淡學生的學習狀況。

  五、課堂練習

  1.比一比,再組詞。

  晰(    )    疆(    )    戈(    )

  浙(    )    僵(    )    找(,    )

  用“只知道……只知道……只知道:…”仿照書中的寫法寫一段話。

  第2課時

  教學目的

  1.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的妙處所在,積極發表白己的見解。

  2.理解爸爸的幾次神情的變化,突破本課的難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

  一、回顧課文內容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展示自己朗讀的風采。

  2.說說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回顧課文,練習概括,再度從整體入手回讀。)

  二、品味課文內容

  1.瀏覽全文,邊讀邊想,合作討論這篇文章有何借鑒之處?

  (學語文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運用,這就要品味作者獨特的方法再加以自悟,才會形成語言的個性美。同時,學文章是個來回的過程,光分析、感情讀還不夠,更要考慮作者為什么這么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為學生的運用打好基礎。)

  (1)從文章的語言處借鑒。

  沒有華麗的詞藻,但樸素中蘊含著深情。

  (2)從文章的構篇處借鑒。

  一列行駛的列車上,車窗外的白楊引起議論,乍是無意,實則有意。

  (3)從介紹白楊的方式處借鑒。

  用對話的形式介紹白楊的特點,生動、自然。

  (4)從表達情感的方式處可以借鑒。

  文章寫白楊、贊白楊,實則是寫人、贊人,贊頌邊疆建設者,使人回味無窮。

  (5)結尾處借鑒。

  情感內斂,卻韻味無窮。

  三、課文內容答疑

  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教師的幫助?

  引導學生體會爸爸沉思的句子,深入領會文章中心。

  四、總結課文內容

  1.學生總結收獲。

  2.教師總結課堂的閃光點。

  五、課堂練習

  1.劃掉帶點字錯誤的讀音。

  戈壁(geg6)    介紹(shao  sao)

  2.體會句子含義。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六、實踐活動

  通過讀書看報,收聽廣播,收看電視,我們國家正轟轟烈烈地開發大西北。請你搜集這方面的資料,與大家一起交流。

  板書

  5  白    楊

  白楊            邊疆建設者

  又高又直又秀麗           堅強

  生長范圍廣、適應性強          哪里需要哪里去

  抗拒惡劣氣候                 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白 楊 篇11

  教案示例一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的特點,學習邊疆建設者像一樣,“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貴品質。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的特點,學習邊疆建設者像一樣,“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貴品質。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踝x課文,了解的特點。

  (二)理清課文脈絡,分段、概括段意。

  (三)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初讀課文,了解的特點。

 。ㄈ├砬逭n文脈絡,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學過程

 。ㄒ唬┙沂菊n題。

  是一種樹的名字,又叫大葉楊,哪位同學見過,你能介紹一下嗎?

  調動學生學習這一課的積極性,由學生們的介紹將同學們帶入描寫樹的情景中。

  同學們講得好。樹在我國北方平原地區、沙漠地區種植非常廣泛,因為它樹木筆直,生命力強,而且還可以防風固沙。因此,人們都很喜歡它。

 。ǘ⿲W習本課生字詞,掃除文字障礙。

  1.填寫生字表格。(音序、音節、部首、再查幾畫、結構、字義、組詞。)

  2.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分辨字形。

  注意指導學生讀準本課中生字以外的字音。

  3.區別形近字,然后組詞。

  教師出示形近字,也可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容易寫錯的字,想一想它與哪個字相近及怎么區別,以促使學生記準字形。

  撫(撫摸) 洪(洪水) 埋(埋怨) 介(介紹) 疆(邊疆) 

  扶(攙扶) 烘(烘托) 理(道理) 價(評價) 韁(韁繩) 

  茫(蒼茫) 辨(辨析) 挺(挺拔) 晰(清晰) 戈(戈壁)

  芒(光芒) 辯(辯論) 廷(宮廷) 析(分析) 弋(弋獲)

  4.辨析詞語,理解詞義。

  理解詞義是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這一部分一般在課前解決,課上教師可通過提問詞義的方式,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

  5.區別近義詞反義詞,進一步理解詞義。

  教師提示詞語,有近義詞,也有反義詞,請同學說一說相應的詞。

  (1)近義詞

  清晰—(清楚)   表白—(表明)   分辨—(辨別)   粗壯—(健壯)

  軟弱—(懦弱)   界線—(分界)   分辯—(辯解)   沉思—(深思)

 。2)反義詞

  清晰—(模糊)   軟弱—(堅強)   動搖—(堅定)  

  精壯—(細。   消失—(出現)

 。ㄈ├砬迕}絡,了解課文內容,分段,概括段意。

  這篇課文以為線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課文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寫大戈壁的鐵路線上長著高大挺秀的。

  第二段(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講的是“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的特點,并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講的是“孩子們”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們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樹。

  第四段(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他們看到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邊,在一棵高大的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ㄋ模├首x課文,了解樹的特點,為理解邊疆建設者的高貴品質做準備。

 。ㄎ澹┳鳂I 

  1.抄寫生字、新詞。

  2.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斫庹n文內容,學習邊疆建設者建設邊疆的高貴品質。

  (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ㄒ唬├斫庹n文內容,學習邊疆建設者建設邊疆的高貴品質。

 。ǘ├斫夂x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三、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我們繼續學習。請四位同學每人朗讀一段課文,其他同學思考問題。出示幻燈片,請同學齊讀題目,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

  請同學談一談自己的理解。

 。ㄟ@篇課文記敘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孩子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樹的事。)

  “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薄靶l士”指什么。

 。ㄟ@里講的“衛士”指的是戈壁灘上的樹。)

  這位旅客“出神”為什么呢?我們分析課文之后,就會明白了。

 。ǘ├斫獍职纸榻B樹的話。突破課文難點。

  請同學們在書上畫出爸爸介紹樹特點的話,并說一說每句話都講了樹的什么特點。

  (第一句是這樣寫的,“樹從來就這么直!边@句話寫出了樹直的特點。

  第二句話是,“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边@句話寫了樹適應性強的特點,無論“在哪兒”它都能適應,并且很快生根、發芽。)

  集體朗讀這兩句話,再一次體會樹的特點。

  板書:直

  適應性強

  請同學們結合課文談一談哪些地方表現了樹直和適應性強的特點。

 。ㄕn文第三自然段有一個詞“高大挺秀”,說明了樹又高又直。

  爸爸講樹特點的話中有兩個“哪兒”,說明了無論在什么地點,什么情況下,樹都能夠很快生根發芽。表現了樹適應性強。)

  說得很好。請看書上的圖,這些樹生長在什么地方?

 。ù蟾瓯谏稀#

  對。請同學們看看書上的圖畫,聽配樂朗讀第一段的錄音,想象一下大戈壁的樣子,談談你的感覺。

 。ù蟾瓯诨臒o人煙、環境很惡劣。)

  在這樣荒無人煙,環境很差的地方,樹卻生長得這么“高大挺秀”,這一點不僅說明樹直,而且也說明樹適應性強。請一位同學再來讀一讀爸爸的第二句話,體會樹的這一特點。

 。ā澳膬盒枰驮谀膬汉芸斓厣l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爸爸講的第三句話介紹的是的什么特點呢?

 。ㄟ@句話講的是堅強,不軟弱,不怕艱險和抵御災害的特點。)

  板書:堅強

  從這里可以看出,樹不但“高大挺秀”,適應力強,而且還能抵御災害。爸爸講的話無不流露著他對樹的贊美。請同學們以贊美的語氣朗讀這段話。

  (“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同學們,請你想一想,爸爸的話只是在介紹樹嗎?不是的。請你用書上的話來談一談。

 。ā八苍诒戆字约旱男!埃

  “表白”是什么意思?

 。ā氨戆住本褪窍騽e人解釋或說明自己的思想。)

  可是,此時此刻孩子們還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們“只知道”什么呢?

 。ā八麄冎恢腊职衷谛陆ぷ,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汽車!保

  課文連續用了三個“只知道”告訴我們孩子們知道的全部內容。他們不知道的是什么?我們同學能不能替他們想一想呀?四個人一組討論、研究一下,他們不知道的內容是什么?

  教師巡視指導各小組的討論,然后請小組選出代表發表意見。

  除了孩子們知道的,他們不知道的是什么?請各組派代表談談你們的討論結果。

 。ê⒆觽儾恢腊职謰寢屧谛陆鍪裁垂ぷ,怎樣工作?

  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不在自己親人身邊工作,而要去新疆工作?)

  同學們講得很有深度,他們還不知道什么?

  (他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把他們接到新疆上學?他們還不知道新疆到底是個什么樣子?)

  同學們討論得很好,如果繼續討論下去,可能還會有眾多的不知道,F在我們一起來歸納小結一下。

  請同學們朗讀三個“只知道”,教師在每個“只知道”的句子后,加上同學們討論的“不知道”的內容。

 。ā八麄冎恢腊职衷谛陆ぷ,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保

  可是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ā八麄冎恢腊职诌@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

  可是他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把他們接到新疆念書?

  (“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保

  可是他們不知道新疆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師:同學們,孩子們不知道的這些內容,都是爸爸想讓他們知道的。那么,爸爸到底想讓他們知道什么呢?請同學們再一次分小組議論議論,替孩子們找到答案。

 。ㄒ驗樾陆亲鎳倪吔顥l件及生活環境都很不好,需要很多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去建設。所以他們的爸爸媽媽就來到了新疆。)

  當年很多邊疆建設者都和課文中的爸爸媽媽一樣,聽從祖國的召喚來到新疆。為什么他們又要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到新疆呢?

  (因為他們的爸爸媽媽希望孩子們能繼承他們的工作,建設邊疆。)

  爸爸的心愿,也就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沒有直接講明,卻讓同學們給解釋得這么好?磥硗瑢W們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墒前职趾孟駥淝橛歇氱姡瑸槭裁?

 。ò职纸榻B樹的目的是要表白自己的心。實際上他通過介紹樹表白了很多邊疆建設者的心愿:祖國需要他們在哪兒工作,他們就到哪兒去安家。)

  的確如此,許多邊疆建設者離開了繁華的城市。告別了朝夕相處的親人,毅然來到祖國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還為此獻出了生命。同學們,你們說他們是不是具備了樹的高貴品格的人呢?

  我們以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朗讀爸爸贊揚樹的幾句話。

 。ㄈ┠x最后一個自然段,理解爸爸“又陷入了沉思!

  同學們,通過以上的分析,前面提到的爸爸在車上望著車窗外“出神”,是因為他想到自己?涩F在爸爸“望”著窗外閃過去的樹,又陷入沉思。他又沉思什么?從哪兒看出來的?

  (課文最后一段的第二句話是這樣說的,“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边@是因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幾棵小樹象征的是:邊疆建設者的下一代正迎著困難,茁壯成長。這一點是他希望的。因此他很欣慰。由此,我也理解了剛才爸爸沉思的內容,他在想孩子們是否也能同他們一樣迎著困難,不怕艱苦,建設邊疆呢?

  說得好。爸爸的“微笑”已經說明,他不必擔心了。

 。ㄋ模├首x全文,體會邊疆建設者具備樹的高貴品格。

 。ㄎ澹├斫獾闹行乃枷。

  教師出示投影:

  選擇你認為概括的最準確的中心思想:

  1.課文講的是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

  2.課文表達了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

  3.課文通過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這件事,贊揚了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請三位同學讀三種答案,同學們進行比較,然后找出一種最準確的答案,并說一說為什么?

 。ㄎ艺J為第三種答案是最準確的。因為第一種只寫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而沒有寫出作者的寫作目的。第二種沒有講課文中的什么事,只寫了作者的寫作目的,好像還不全面。而第三種講的是最全面、最準確的,它把課文的寫作目的與主要內容結合在一起。)

  請同學們齊讀第三種答案。

  板書:扎根邊疆

  建設邊疆

 。┛偨Y全文。

  從課題我們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樹,可是通過分析課文,我們又進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寫樹,實際上贊揚了邊疆的建設者。這種寫法很新穎,能夠引人入勝。這種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表面上寫,可真正的目的是寫那里的人。的品格,正是邊疆建設者的品格。小迎著風沙成長,也正是邊疆建設者對孩子們扎根邊疆健康成長的期待。

  板書:借物喻人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記住的特點,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教學中圖文結合,讓學生感知的形象美,重點品讀爸爸介紹樹的三句話,進而感悟的品格美,并說一說爸爸與樹有什么共同點。同時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加深理解和體會。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己發現問題,在讀書、思考、討論中自己解決問題。當學生的思路阻滯時給予疏通,認識模糊時給予點撥,表達不暢時給予幫助,鼓勵學生在討論時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探究活動

  1.根據課文內容進行續寫,想像20年以后,課文中的“哥哥”“妹妹”是如何心系新疆,建設新疆的。

  2.通過讀書看報,收聽廣播,收看電視,了解西部大開發的情況,與同學交流。

白 楊 篇12

  學習目標

  學會5個生字。理解重點段落,體會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借物喻理的表達方法。了解白楊樹的特點,從而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對下一代的希望。

  教學重點

  了解白楊樹的特點,從而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對下一代的希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10月23日)(下午利用一節寫字課)

  學習目標

  學會5個生字。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介紹作家

  二、新授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

  檢查自學的情況

  讀準生字的字音

  找到生字所組的詞語

  再讀課文,要求流利

  自學生字的字形,寫出每一個字的形近字

  解釋書中的詞語,學習聯系上下文解釋詞語的方法

  茫茫、渾黃一體、高達挺秀、表白、衛士

  練習文中所出現的幾組反義詞。

  2.介紹寫作的背景

  了解新疆建設兵團;大戈壁;支援西部建設;西部的氣候特點等。

  鞏固

  1.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了解白楊樹的特點,從而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對下一代的希望。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白楊樹的特點,從而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對下一代的希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著名的現代作家袁鷹在距今四十五年前,也就是1961年,從蘭州乘火車要到新疆,看到了沿途種植的白楊樹,他深受感受,由此寫下了文章《白楊》。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新授

  1、找到爸爸介紹白楊樹的語句畫下來。

  (出示課件)“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風雪,不管遭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自由讀這些語句,從中你了解了白楊樹的哪些特點?

 。ǔ鍪菊n件)“白楊樹從來就那么直,那么高大。”“白楊樹又直又高大!

  把這兩句話對比讀一讀,你體會到了什么?

  (從來:向來,一致;這么:特別,非常。)

  可見爸爸是想告訴我們白楊樹一直都是這么高大。

  帶著你的理解讀一讀這句話。

  課文中還有哪可以找到描寫白楊樹這個特點的語句。

  (出示課件)讀兄妹的對話。(多高、大傘、多直)

  映入兄妹眼簾的白楊樹多高多直,而且茂密的枝葉向上伸展,就像是一把大傘,多美呀!這種強烈的感受不得不用“!”表示。

  再讀這段對話,讀出對白楊樹“高大挺秀”的贊美。

  難怪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會說“從窗口閃過高大挺秀的身影。”

  2、(出示課件)“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風雪,不管遭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的話還告訴我們白楊樹有什么特點。自己再讀這兩句話思考。

  (體會出適應性強、生長范圍廣;不向災難低頭,頑強生長的特點。)

  帶著你自己的體會再讀這兩句話。

  可見白楊樹無論在什么地方,什么環境中都能生長。

  課文中描寫的白楊樹生長在哪,文中的哪一段做了描述。

  自由讀這一段,想象大戈壁的環境。

  你是否感受到空曠的大沙漠上,無山無水無人煙,甚至是天地難分,渾黃一體。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大沙漠是荒蕪的貧瘠的,放眼望去,只有一望無際的黃沙。

  再讀這一段體會環境的惡劣。

  但是白楊樹仍舊頑強生長,而且在茫茫的戈壁灘上有這樣的綠色之美,你能不能體會到作者用的“高大挺秀”這個詞語是多么準確。

  結合課文的描寫你們還能說一說白楊在什么地方生長。

 。ǔ鍪菊n件)(   。┬枰,它就很快地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是的,它可以在任何環境中生長,尤其是在惡劣環境中生長更加頑強。

  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白楊樹是怎樣在任何環境中,特別在災難中頑強生長的吧!

 。úシ耪n件)在遮天蔽日的風沙中,白楊高揚起頭;在持續數日的干旱時,白楊深扎下根;在拳頭大小的冰雹中,白楊挺直了腰;在滔滔不絕的洪水時,白楊?

  看了剛才的畫面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難怪作者說他們是“衛士”呀!

  再讀,讀出對大戈壁衛士的贊美。

  普普通通的白楊樹經過作者的描寫,讓我們對它有了新的認識(了解了它的特點和它內在的精神),你們愿意再讀一讀嗎?

  3、這段話只是爸爸在介紹白楊樹嗎?書上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你們讀一讀有關的內容。

  孩子們只曉得這些,他們還不了解爸爸的心,你們能夠了解嗎?

  (播放課件)咱們一起來看一段影片,它可以幫助咱們來了解。

  解說:新疆位于我國的西部,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份,那里自然環境十分惡劣,由全國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沙漠,有全國最熱的盆地,有全國降水最少、最干旱的城市。在新疆百里之內不見人煙,有的只是茫茫黃沙。然而就是這樣一片的貧瘠的土地上,卻走來了邊疆的建設者,憑借手中的一鎬一鍬,他們開墾荒地;植樹造林;興修水利。在他們手中新疆已經煥發出新的活力:霓虹閃爍;高樓林立;交通通暢。花園式的城市,沙漠中的綠洲就呈現在眼前。

  再思考:孩子們曉得什么,而我們知道什么?

  (出示課件)“他們只曉得(    ),而我們曉得(   。。”

  引導學生體會

  他們只曉得爸爸在新疆工作,是自愿去的。而我們曉得父母自愿扎根新疆,建設新疆。

  他們只曉得爸爸是接他們去新疆年小學,將來再念中學,而我們曉得父母希望孩子今后也建設新疆。

  他們只曉得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而我們曉得那里需要人們的建設。

  爸爸來新疆扎根這里,為建設新疆奉獻了自己的青春,而今又要帶上自己的孩子,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

 。o私奉獻的精神  板書)

  這僅是爸爸一個人的心愿嗎?

  這個心愿是邊疆建設者的共同心愿。

  4、將來他們能夠明白爸爸的心愿嗎?齊讀第17段。你們現在是不是已經明白了呢?

  (出示課件)完成練習

  文中“高大的白楊樹”象征(                )

  文中“幾棵小樹”象征(            )

  我們相信若干年后,孩子們一定會懂得在通往新疆的道路上,這許許多多的白楊象征著什么,他們一定會讀懂爸爸的心。

  5、在這篇文章中,爸爸向孩子們介紹了生長在戈壁灘上白楊樹的特點,表白了自己建設邊疆,無私奉獻的心愿。

  是的,建設者們就像白楊樹一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下根,就像白楊樹一樣,面對重重困難堅強不屈,白楊樹不正是建設者們的真實寫照嗎?

  爸爸借白楊樹表白自己的心愿,作者也借白楊樹贊美建設者,這種寫法叫做“借物喻人”

  鞏固

  1、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組建于1954年10月,50年彈指一揮間,書中描寫的邊疆建設者如今已經成了古稀老人。其實,無論是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還是在祖國飛速發展的今天,邊疆都需要這樣的建設者。在世紀之交的1999年,黨中央啟動了西部大開發戰略。有許許多多的志愿者走進邊疆,用他們的汗水和智慧譜寫西部新的樂章。

  2、每一次讀這一課,我的心中都涌動著一股熱潮,我總是為白楊樹那種力爭上游的精神,為建設者那種“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高尚情懷所感動。于是我寫下了:我也要做一棵白楊樹,?

  此時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嗎?寫下來,交流。

  最后,讓我們再一次的贊美白楊樹,讓白楊樹的形象在我們心里留下印跡,讓我們也做一個它那樣的人。

  齊讀或者背誦爸爸說的話。

  作業

  利用這種方法閱讀《高原紅柳》

  板書

  白楊               邊疆建設者

  高大挺秀

  生命力強             奉獻精神

  堅強不屈

  借物                 喻人

  課后小結:在教學的鞏固階段,我設計了寫話的練習,在此首先展示自己的讀后感,調動學生寫的欲望,鼓勵學生利用語言文字流露自己的真情實感。

白 楊 篇13

  教案示例一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的特點,學習邊疆建設者像一樣,“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貴品質。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的特點,學習邊疆建設者像一樣,“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貴品質。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踝x課文,了解的特點。

  (二)理清課文脈絡,分段、概括段意。

 。ㄈ⿲W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教學重點、難點

 。ㄒ唬┏踝x課文,了解的特點。

  (三)理清課文脈絡,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學過程

 。ㄒ唬┙沂菊n題。

  是一種樹的名字,又叫大葉楊,哪位同學見過,你能介紹一下嗎?

  調動學生學習這一課的積極性,由學生們的介紹將同學們帶入描寫樹的情景中。

  同學們講得好。樹在我國北方平原地區、沙漠地區種植非常廣泛,因為它樹木筆直,生命力強,而且還可以防風固沙。因此,人們都很喜歡它。

 。ǘ⿲W習本課生字詞,掃除文字障礙。

  1.填寫生字表格。(音序、音節、部首、再查幾畫、結構、字義、組詞。)

  2.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分辨字形。

  注意指導學生讀準本課中生字以外的字音。

  3.區別形近字,然后組詞。

  教師出示形近字,也可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容易寫錯的字,想一想它與哪個字相近及怎么區別,以促使學生記準字形。

  撫(撫摸) 洪(洪水) 埋(埋怨) 介(介紹) 疆(邊疆) 

  扶(攙扶) 烘(烘托) 理(道理) 價(評價) 韁(韁繩) 

  茫(蒼茫) 辨(辨析) 挺(挺拔) 晰(清晰) 戈(戈壁)

  芒(光芒) 辯(辯論) 廷(宮廷) 析(分析) 弋(弋獲)

  4.辨析詞語,理解詞義。

  理解詞義是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這一部分一般在課前解決,課上教師可通過提問詞義的方式,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

  5.區別近義詞、反義詞,進一步理解詞義。

  教師提示詞語,有近義詞,也有反義詞,請同學說一說相應的詞。

  (1)近義詞

  清晰—(清楚)   表白—(表明)   分辨—(辨別)   粗壯—(健壯)

  軟弱—(懦弱)   界線—(分界)   分辯—(辯解)   沉思—(深思)

  (2)反義詞

  清晰—(模糊)   軟弱—(堅強)   動搖—(堅定)  

  精壯—(細。   消失—(出現)

 。ㄈ├砬迕}絡,了解課文內容,分段,概括段意。

  這篇課文以為線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課文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寫大戈壁的鐵路線上長著高大挺秀的。

  第二段(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講的是“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的特點,并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講的是“孩子們”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們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樹。

  第四段(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他們看到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邊,在一棵高大的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ㄋ模├首x課文,了解樹的特點,為理解邊疆建設者的高貴品質做準備。

 。ㄎ澹┳鳂I 

  1.抄寫生字、新詞。

  2.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斫庹n文內容,學習邊疆建設者建設邊疆的高貴品質。

 。ǘ├斫夂x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ㄒ唬├斫庹n文內容,學習邊疆建設者建設邊疆的高貴品質。

  (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三、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四、教學過程

 。ㄒ唬⿲  新課。

  同學們,我們繼續學習。請四位同學每人朗讀一段課文,其他同學思考問題。出示幻燈片,請同學齊讀題目,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

  請同學談一談自己的理解。

  (這篇課文記敘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孩子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樹的事。)

  “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薄靶l士”指什么。

  (這里講的“衛士”指的是戈壁灘上的樹。)

  這位旅客“出神”為什么呢?我們分析課文之后,就會明白了。

 。ǘ├斫獍职纸榻B樹的話。突破課文難點。

  請同學們在書上畫出爸爸介紹樹特點的話,并說一說每句話都講了樹的什么特點。

 。ǖ谝痪涫沁@樣寫的,“樹從來就這么直!边@句話寫出了樹直的特點。

  第二句話是,“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边@句話寫了樹適應性強的特點,無論“在哪兒”它都能適應,并且很快生根、發芽。)

  集體朗讀這兩句話,再一次體會樹的特點。

  板書:直

  適應性強

  請同學們結合課文談一談哪些地方表現了樹直和適應性強的特點。

  (課文第三自然段有一個詞“高大挺秀”,說明了樹又高又直。

  爸爸講樹特點的話中有兩個“哪兒”,說明了無論在什么地點,什么情況下,樹都能夠很快生根發芽。表現了樹適應性強。)

  說得很好。請看書上的圖,這些樹生長在什么地方?

  (大戈壁上。)

  對。請同學們看看書上的圖畫,聽配樂朗讀第一段的錄音,想象一下大戈壁的樣子,談談你的感覺。

 。ù蟾瓯诨臒o人煙、環境很惡劣。)

  在這樣荒無人煙,環境很差的地方,樹卻生長得這么“高大挺秀”,這一點不僅說明樹直,而且也說明樹適應性強。請一位同學再來讀一讀爸爸的第二句話,體會樹的這一特點。

  (“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保

  爸爸講的第三句話介紹的是的什么特點呢?

 。ㄟ@句話講的是堅強,不軟弱,不怕艱險和抵御災害的特點。)

  板書:堅強

  從這里可以看出,樹不但“高大挺秀”,適應力強,而且還能抵御災害。爸爸講的話無不流露著他對樹的贊美。請同學們以贊美的語氣朗讀這段話。

  (“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同學們,請你想一想,爸爸的話只是在介紹樹嗎?不是的。請你用書上的話來談一談。

  (“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表白”是什么意思?

 。ā氨戆住本褪窍騽e人解釋或說明自己的思想。)

  可是,此時此刻孩子們還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們“只知道”什么呢?

 。ā八麄冎恢腊职衷谛陆ぷ鳎瑡寢屢苍谛陆ぷ。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汽車!保

  課文連續用了三個“只知道”告訴我們孩子們知道的全部內容。他們不知道的是什么?我們同學能不能替他們想一想呀?四個人一組討論、研究一下,他們不知道的內容是什么?

  教師巡視指導各小組的討論,然后請小組選出代表發表意見。

  除了孩子們知道的,他們不知道的是什么?請各組派代表談談你們的討論結果。

  (孩子們不知道爸爸媽媽在新疆做什么工作,怎樣工作?

  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不在自己親人身邊工作,而要去新疆工作?)

  同學們講得很有深度,他們還不知道什么?

 。ㄋ麄儾恢腊职譃槭裁匆阉麄兘拥叫陆蠈W?他們還不知道新疆到底是個什么樣子?)

  同學們討論得很好,如果繼續討論下去,可能還會有眾多的不知道。現在我們一起來歸納小結一下。

  請同學們朗讀三個“只知道”,教師在每個“只知道”的句子后,加上同學們討論的“不知道”的內容。

 。ā八麄冎恢腊职衷谛陆ぷ,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保

  可是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

  可是他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把他們接到新疆念書?

 。ā八麄冎恢佬陆莻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保

  可是他們不知道新疆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師:同學們,孩子們不知道的這些內容,都是爸爸想讓他們知道的。那么,爸爸到底想讓他們知道什么呢?請同學們再一次分小組議論議論,替孩子們找到答案。

  (因為新疆是祖國的邊疆,生活條件及生活環境都很不好,需要很多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去建設。所以他們的爸爸媽媽就來到了新疆。)

  當年很多邊疆建設者都和課文中的爸爸媽媽一樣,聽從祖國的召喚來到新疆。為什么他們又要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到新疆呢?

 。ㄒ驗樗麄兊陌职謰寢屜M⒆觽兡芾^承他們的工作,建設邊疆。)

  爸爸的心愿,也就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沒有直接講明,卻讓同學們給解釋得這么好?磥硗瑢W們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可是爸爸好像對樹情有獨鐘,為什么?

 。ò职纸榻B樹的目的是要表白自己的心。實際上他通過介紹樹表白了很多邊疆建設者的心愿:祖國需要他們在哪兒工作,他們就到哪兒去安家。)

  的確如此,許多邊疆建設者離開了繁華的城市。告別了朝夕相處的親人,毅然來到祖國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還為此獻出了生命。同學們,你們說他們是不是具備了樹的高貴品格的人呢?

  我們以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朗讀爸爸贊揚樹的幾句話。

 。ㄈ┠x最后一個自然段,理解爸爸“又陷入了沉思!

  同學們,通過以上的分析,前面提到的爸爸在車上望著車窗外“出神”,是因為他想到自己?涩F在爸爸“望”著窗外閃過去的樹,又陷入沉思。他又沉思什么?從哪兒看出來的?

  (課文最后一段的第二句話是這樣說的,“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边@是因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幾棵小樹象征的是:邊疆建設者的下一代正迎著困難,茁壯成長。這一點是他希望的。因此他很欣慰。由此,我也理解了剛才爸爸沉思的內容,他在想孩子們是否也能同他們一樣迎著困難,不怕艱苦,建設邊疆呢?

  說得好。爸爸的“微笑”已經說明,他不必擔心了。

 。ㄋ模├首x全文,體會邊疆建設者具備樹的高貴品格。

 。ㄎ澹├斫獾闹行乃枷。

  教師出示投影:

  選擇你認為概括的最準確的中心思想:

  1.課文講的是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

  2.課文表達了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

  3.課文通過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這件事,贊揚了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請三位同學讀三種答案,同學們進行比較,然后找出一種最準確的答案,并說一說為什么?

 。ㄎ艺J為第三種答案是最準確的。因為第一種只寫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而沒有寫出作者的寫作目的。第二種沒有講課文中的什么事,只寫了作者的寫作目的,好像還不全面。而第三種講的是最全面、最準確的,它把課文的寫作目的與主要內容結合在一起。)

  請同學們齊讀第三種答案。

  板書:扎根邊疆

  建設邊疆

 。┛偨Y全文。

  從課題我們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樹,可是通過分析課文,我們又進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寫樹,實際上贊揚了邊疆的建設者。這種寫法很新穎,能夠引人入勝。這種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表面上寫,可真正的目的是寫那里的人。的品格,正是邊疆建設者的品格。小迎著風沙成長,也正是邊疆建設者對孩子們扎根邊疆健康成長的期待。

  板書:借物喻人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記住的特點,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教學中圖文結合,讓學生感知的形象美,重點品讀爸爸介紹樹的三句話,進而感悟的品格美,并說一說爸爸與樹有什么共同點。同時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加深理解和體會。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己發現問題,在讀書、思考、討論中自己解決問題。當學生的思路阻滯時給予疏通,認識模糊時給予點撥,表達不暢時給予幫助,鼓勵學生在討論時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探究活動

  1.根據課文內容進行續寫,想像20年以后,課文中的“哥哥”“妹妹”是如何心系新疆,建設新疆的。

  2.通過讀書看報,收聽廣播,收看電視,了解西部大開發的情況,與同學交流。

白 楊(通用13篇) 相關內容:
  • 白楊

    教材簡析:《白楊》是六年制小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第十冊第一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于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了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扎根邊疆的志向,并...

  • 白楊(教學實錄)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第十九課,請同學們用最響亮的聲音齊讀! 生:白楊! 師:預習了課文,你知道文章主要講什么嗎? 生:主要講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 師:說得真準確。...

  • 白楊

    教案示例一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的特點,學習邊疆建設者像一樣,“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貴品質。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白楊

    教案示例一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的特點,學習邊疆建設者像一樣,“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貴品質。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白 楊

    學生視角 一片荒涼的戈壁灘,一棵棵挺拔的白楊,一個個可親可敬的建設者,這三者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呢?帶著這個疑問,學生一定會深入地理解課文,品味課文中的語句。 難點 體會爸爸的幾次神情變化和結尾處意味深長的描寫。...

  • 白楊

    教案示例一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的特點,學習邊疆建設者像一樣,“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貴品質。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白楊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課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紹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2.理解重點詞語與句子,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 白楊

    建新的教學模式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教學實錄與評析執教: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十二小學毛颯評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科所張嵐教學設計說明教學實錄與評析執教教師簡介一、教學設計說明 一、教學設計的依據 1.重、難點確定的依據。...

  • 19白楊

    一教材分析;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一位邊疆建設者在路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的白楊,借以表達自己服從祖國需要,為建設邊疆作貢獻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邊疆的心愿.二教學要求: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

  • 白楊

    訓練點:的第12—16小節爸爸的臉上露出了嚴肅的神色。他想了一會兒就告訴兒子和女兒:這從來就是這么直,這么高大。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在生根,發芽,長出茁壯的枝干。...

  • 白楊3

    三種不同使用說明了什么 江蘇太倉市南郊中心小學矍金龍 這是《白楊》一課的教學板書設計。此板書刊登于《小學教學參考》(l999年11期)上。...

  • 白楊

    執教者:石灣區張槎小學陳惠珍教學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邊疆建設者服從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指導學生概括課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 《白楊》優秀課堂實錄片段及點評(精選14篇)

    師:同學們,有這樣的一種樹,它沒有松柏那樣的傲雪凌寒,也不像垂柳那樣的婀娜多姿,但是它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中傲然挺立,贏得人們的尊敬和贊美。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講述的就是這種樹,大家一起讀課題。生:白楊。...

  • 《白楊》詞句解析(精選16篇)

    一、對句子的理解1、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段話是全文體現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

  • 《白楊》詞語(精選13篇)

    【形近字組詞】撫(撫摸)介(介紹)茫(蒼茫)洪(洪水)扶(攙扶)價(評價)芒(光芒)烘(烘托)疆(邊疆)辨(辨析)埋(埋怨)晣(清晣)韁(韁繩)辯(辯論)理(道理)析(分析)挺(挺撥)廷(宮廷)【近義詞】清晣──清楚表白...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始县| 菏泽市| 岑巩县| 莲花县| 涡阳县| 固镇县| 和平县| 宁强县| 白沙| 铁力市| 清丰县| 廉江市| 马尔康县| 云林县| 迁西县| 黔西县| 颍上县| 浦城县| 古田县| 涿鹿县| 锡林浩特市| 奎屯市| 延川县| 岐山县| 晋宁县| 日喀则市| 通海县| 兰溪市| 万荣县| 清河县| 桃园县| 晋宁县| 凤阳县| 红河县| 福建省| 邯郸市| 宝丰县| 时尚| 临夏县| 怀集县| 宿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