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精選13篇)
7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篇1
課 題
7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教 學
目 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習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由課題入手,初步把握“孿生兄弟”的含義
教 學
重 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 學
難 點
由課題入手,初步把握“孿生兄弟”的含義
教學方法
觀察法、講解法、練習法、朗讀法
教 具
多媒體課件或小黑板
教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一導入新課
1.師板書“孿生兄弟”,指名說說含義。
逐步補全課題“地球的”、“火星”。
2.用課件或掛圖演示兩者的圖片,作一個初步的了解!
3.課文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稱為孿生兄弟?請同學們帶者問題自由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帶著以上問題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詞句同桌相互質疑
(3)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檢查自讀情況,掃清閱讀障礙
3.思考交流“課文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稱為孿生兄弟?”
4.分析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想:從哪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孿生兄弟”?(兄弟倆長得太像了)分別表現在哪些方面?
。2)讀讀、記記兩者的相象之處。
(3)師述:課文以四個“同樣”所表達的內容表現了的含義,突出了文題和主題。再讀理解。
。4)引入:由此人們也作出了這樣的推測----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
5.為什么會作出如此推測呢?自讀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課文又介紹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6.簡單分析交流后給課文劃分層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孿生兄弟”推測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
第三段(6-8)闡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卻不能的原因。
7.按段讀課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那火星和地球這對“孿生兄弟”究竟哪里長得像呢?他們有哪些相同之處?請同學們自讀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它們像在哪里?(板書:相同之處)
2.能不能用你們的朗讀讓我們一下子聽清他倆的相同之處。(1)自己試著讀一讀。(2)指名讀。(3)你們不覺得很神奇嗎?把這神奇讀出來。誰再來讀讀。
3.同學們,你們瞧,這段話中,連用了四個“同樣”,這叫什么?知道嗎?(排比)。從這組排比中你看出了什么?(相似多)
4.其實,他們的相似處,還不止這些。請同學們打開課外資料,讀一讀,看看他們還有哪些相似之處。
。1)你還讀到它們有什么相似之處?響亮地讀一讀。
。2)你發現了什么相似之處?同桌交流一下。]。
。3)是啊,瞧,這兄弟倆長得太像了,我們也來一組排比句式,說說你讀到的相似處。
板 書
設 計
7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第一段(1)由“孿生兄弟”推測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
第三段(6-8)闡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卻不能的原因
作
業
設
計
1 .完成鋼筆習字冊
2 .反復朗讀課文
7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把握“孿生兄弟”的含義。
教學準備
生字新詞卡片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播放課件地球和火星,讓學生觀察。問:他們有什么共同特點?(“孿生兄弟”的含義)
師總結板書課題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2.人們把火星和地球稱為孿生兄弟?那么火星和地球這兄弟倆什么地方像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帶著以上問題讀課文,要求:(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全文。(2)不理解的字詞
同桌相互質疑。(3)思考交流“課文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稱為孿生兄弟?”
2.檢查自讀情況,掃清閱讀障礙。
3.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下列詞語: 彼此 源泉 孕育 孿生兄弟 突如其來 家常便飯 集體大逃亡
4.思考交流“課文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稱為孿生兄弟?”課文具體描寫了火星和地球那些相似之處?
6.認真閱讀課文,簡單分析交流后給課文劃分層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孿生兄弟”推測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
第三段(6-8):闡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卻不能的原因。
7.按段讀課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三、小結
四、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的相似之處與差異之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齊讀課題。
2.說說人們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3.這孿生兄弟有什么相似之處與差異之處呢?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1.合作探究之一 —— “長得太像了”
、俣嗝襟w出示:這兄弟倆長得太像了——同樣有南極、北極,同樣有高山、峽谷,同樣有白云、塵暴和龍卷風,同樣是四季分明,甚至連一天的時間都差不多!
、谥该首x后提問: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他倆的相似之處?
、蹖W生交流,相機點出“太像了”、四個“同樣”、“甚至”)
、苷l能通過朗讀讓我們感受到他倆的相似?
⑤作者連用了四個“同樣”,寫出地球和火星的相似,這樣的句式叫排比句。
、藿Y合課文說一說正確運用排比句有什么好處?試著運用排比句說一句話
教師小結:是啊,火星和地球“長得太像了”,真的好比一對“孿生兄弟”,我們再來齊讀一下課題!
2.合作探究之二——“都一樣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佟】茖W家是怎么推斷出火星和地球一樣都“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找出有關的段落讀一讀(第二自然段)
a.出示一張火星河床圖片說明有水的跡象
b.老師結合圖片介紹,相機點出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c.除此之外,2004年3月以后——(引讀第二句話)
d.科學家為什么要用“推測”和“推斷”這兩個詞?
e. 填一填:從宇宙飛船拍攝的火星照片看,上面有__,河床上布滿了__?粗@些照片,我們仿佛可以聽到__!
②火星上的水是怎么來的?
(一是彗星或隕石帶去的;二是潛藏在一些礦物中)(板書:彗星或隕石送去 潛藏在礦物中)
③“家常便飯”是什么意思?我們可以用什么詞語來替換它呢?
師:看來,替換近義詞是理解詞語的一個好方法。這段中還有哪些詞語說的也是這個意思。(“經常、突如其來、無數 …………”)
7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篇3
一、教材解讀
1、文體特點: 本文是一篇科普題材的說明文。
2語言特點: 說明文語言精確嚴密準確,本文語言還有生動形象的特點。
3結構特點:第一段點明火星被稱為地球的“孿生兄弟”的緣由,推測火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第二段圍繞水和生命具體介紹火星的情形。在段落上,一般有一個主句,而其余文字繞著這個主句展開,抓住基本要點很重要。
4教學重點:說明文教學要把知識掌握和語言學習結合起來,通過字、詞、句的分析、理解、獲取知識。
二、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妙的興趣和培養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三、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
第一課時
一、引入課文,解題
。ㄒ唬⿲
同學們知道“孿生兄弟”指什么嗎?他們最顯著的特征是什么?在太陽系也有兩顆星球火星和地球被科學家稱為孿生兄弟,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解釋題目
1.一起讀課題。
2.理解題目。(破折號作用解釋說明;引號說明不是真的孿生兄弟;作用形象地說明地球和火星很相似)
二、認知性閱讀
。ㄒ唬┏踝x,讀通讀順課文
1.自由讀,要求讀準生字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初讀檢測:
。1)證實 熔化 蒸發 裹挾 隕石
自由讀
指名讀,正音。(注意翹舌音和裹挾的讀音以及挾和峽的形近字比較)
用橫線劃出詞語所在句子,想一想詞語的意思
證實:證明、確認
熔化、溶化、融化的比較
蒸發: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
裹挾:風、流水等)把別的東西卷入,使隨著移動:河水~著泥沙,滾滾東流。 (形勢、潮流等)把人卷進去,迫使其采取某種態度。 讓學生根據上下文選擇義項。
。ǘ┰僮x,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
三、聚焦性閱讀之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第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
2.從哪兩個方面說明火星和地球被稱為“孿生兄弟”
形成的時間相同;長得太像了。
合作讀長得太像了的句子,體會排比的作用。
3.使用因為……,所以火星和地球被稱為“孿生兄弟”的句式。
4.“孿生兄弟”說明什么問題呢?
5.齊讀第一自然段。
四、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五、 聽寫
第二課時
一、聚焦性閱讀之二:學習2到7自然段
。ㄒ唬⿲W習第二自然段
理解內容:從哪幾點證實火星上曾經有水?(照片資料;鉆孔分析)
學習語言:比較句子:……,進一步證實了火星上曾經有水的推斷。……進一步證實了火星上曾經有水的推斷。曾經好在說明以前火星上有水,但現在沒有水,這樣表達更準確。
火星上的水從哪里來的呢?它有幾種來源?(默讀3——5自然段)
。ǘ⿲W習課文第三到五自然段
1. 來源之一:彗星和隕石風暴,給兄弟倆送去了最初的水。水的來源關鍵:碰撞
(1)“家常便飯”是什么意思?(很平常、經常發生)
(2)我們可以用什么詞語來替換它?(習以為常、十分尋常、普普通通)
。3)比較:那你覺得用“家常便飯”和“習以為常、十分尋常、普普通通”哪個更好?
。“家常便飯”通俗易懂,更加形象。)
。4)這一段中還有哪些詞能說明當時太陽系內大大小小的碎片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飯?
(“經常、突如其來、無數、四處”)
。5)通過朗讀來給我們再現當時的情景。
2.來源之一:火山爆發分離出來
(三)學習6、7自然段
1.火星的環境與地球相似。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來,而且孕育出了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上的還多,為什么沒能留住呢?
2.默讀,用因為……所以火星上的水沒有留住的句式來說明。
3.體會語言的生動形象:集體大逃亡(比喻和擬人的方法形象地寫出了火星上的液態水變成氣體離開火星的樣子。
4.齊讀
二、聚焦性閱讀三: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1.渺茫什么意思?(放在句子中)
2.為什么說火星上找到生命的希望渺茫?
3.找出不是很肯定的詞語:看來、推測、可能、如果,體會表達的準確和科學
4.齊讀
三、總結課文,了解表達順序、方法
1.小結課文:圍繞為什么說火星是地球的“孿生兄弟”這一中心,先提出“孿生兄弟”這一概念,推測出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然后推想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最后闡述為什么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出生命而火星卻不能。
2.思考:這是一篇說明文,為什么寫得那么生動有趣呢?
。ㄅe出實例,層層推論,承上啟下,過度自然,設問、擬人的運用)
四、拓展
1.搜集火星資料,進一步了解火星。
2.制作一張火星手抄報。
7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篇4
我讀《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案 6.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學設計
6、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第一課時) 6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表格式教案
6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表格式教案2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學設計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學隨筆之導入 《火星 —— 地球的孿生兄弟》教學反思
火星資料 6、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第二課時) 6.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理清說明順序 感知說明方法——《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自評稿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練習作業設計
為什么說火星是地球的“孿生兄弟”? 6、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案、附評)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評課稿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后 學生的想象同樣需要引導
同步精練:《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練習題
7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篇5
學科:語文 授課年級:五年 設計人:李靜
章節名稱
第十冊第二單元《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計劃學時
2
學習內容分析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是一篇科普說明文,本文語言簡潔,科學,嚴謹,但不乏味,源于文章中多處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描述,將深奧復雜的科學道理說得有趣生動,讓人感覺十分親切。
學習者分析
本課的學習對象是小學五年級學生,對宇宙、對未知領域有著強烈的探究興趣。他們對于火星的知識知之甚少,而學習網站正好提供了許多與課文相關的資源信息。大部分同學已學會上網查找資料,并具有初步的合作探究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感受科學說明文用語的準確。
2、在探究式的學習中,學會瀏覽、整理、加工信息,拓展理解課文的背景內容,增強自身的信息素養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收集相關資料,激發學生交流的欲望;采取小組交流、全班交流、討論等多種形式,引導、鼓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激發學生探究宇宙奧妙的興趣和培養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
1、重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
2、解決措施:教學應該以讀為主。
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
1、難點:通過朗讀體會課文是怎樣一步一步把道理說清楚的.
2、解決措施: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抓住關鍵詞語,體會其道理。
媒體內容與形式
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浩瀚的宇宙是個神秘的世界,太陽的光和熱與晝夜交替,滿天星斗的旋轉循回,流星的出沒,日月食的奇跡,彗星的來臨,一切都是那么神奇。我們的家園——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員。
在很多科學家眼里,地球在宇宙中有一個孿生兄弟,板書:孿生兄弟。
你理解什么叫孿生兄弟嗎?補充課題,課文說火星是地球的孿生兄弟,你怎么理解這個說法?
補充有關火星的資料(與地球的區別)
師:地球與火星存在那么大的差異,為什么科學家還說他們是“孿生兄弟”呢?今天,我們就跟隨這篇文章,進一步了解火星,揭開心中的謎團。
交流對孿生兄弟的理解。
討論“孿生兄弟”的意思。
聽老師介紹
由交流對孿生兄弟的理解,一方面搞清“孿生兄弟”在課題中的意思,一方面引起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
初讀全文,通文解詞,
1提出自讀要求:把課文讀準確、讀流利,有疑問的地方做好記號。
2巡回指導,了解學情。
3、檢查字詞掌握
出示幾組詞語:a推測 推斷;裹挾 峽谷 b、干涸 鉆孔 彗星 隕石 熔巖 渺茫
1、自由朗讀課文
2、學習詞語
a組詞語辨別異同,b組詞語解決讀音問題和理解意思
交給學生學習漢字的方法,體會詞語的準確性。
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內容?
引導交流:火星和地球的相似點;人類推測并證實火星上曾經有水;科學家推測地球與火星上水的來源;介紹火星為什么沒能留住水;火星上有沒有生命仍是個謎。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第二課時
精讀領悟第一段
1.自讀第一段,思考并回答:
(1)師:什么叫"推測"
(2)科學家推測"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他們的依據是什么
2.認真朗讀句子,說說人們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孿生兄弟".
——口述火星和地球"太像"的地方.
這句話中連用了四個"同樣",像這樣意思相關,結構相同,語氣一致的句子,我們把它叫做——排比句.
指名學生朗讀.
3、你讀起來有什么感覺呢
4、看來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真是——恰如其分,十分形象……難怪人們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
1、學生接讀(同樣……同樣……同樣……同樣……甚至連……")教師點擊"甚至",從"甚至"這個詞,你體會到了什么 ("甚至"進一步說明了它們非常相似.)
2、生齊讀,再次感受到火星與地球之間極大的相似程度.
讓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既是一種語言的學習,又有此展開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排比句的作用——說明火星與地球確實像"孿生兄弟",科學家的推測是有事實根據的.這樣,將語言學習與思想內容的理解較好的融合在一起,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一致性.
精讀領悟第二段
1.指名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并回答:
(1)"推斷"是什么意思
生:推測,斷定
(2)科學家根據什么作出火星上有水的推斷
(3)學生自主閱讀,同桌討論歸納.
2.比較,多媒體出示:
a.科學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資料,發現干涸的河床,該河床寬達上百千米,遠勝過今天地球上的亞馬孫河.2004年3月以后,人類通過對火星巖石的鉆孔分析,進一步證實了火星上曾經有水的推斷.那么,火星上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呢
b.科學家發現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2004年3月以后,人類進一步證實了火星上有水的推斷.那么,火星上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呢
3.那么,火星上的水是哪里來的呢自讀第三至五自然段,畫出有關的結論性語句.(學生自主學習,隨后交流)
4.生帶著問題細讀課文第三至五自然段,了解火星上水的來源.
(1)彗星和隕石是怎樣給火星送去水的 (結合看彗星撞火星和地球的視頻)
(2)潛藏在礦物中的水是怎樣來到火星表面的
5.(1)討論第一個問題,穿插討論:聯系上下文,說說你對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理解.
(2)討論第二個問題
6.作者在敘述水的來源時,為什么用"也許","可能"這類詞
7.說話練習:請你嘗試著說一說火星上的水是從哪里來的說的時候可不能犯科學錯誤,要注意語言的簡潔,科學嚴謹,試試看!
8.齊讀第二段,小結:這部分講科學家推想了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一是隕石或彗星帶去的,二是潛藏在一些礦物中的.
(1)自讀,思考:說明文要求語言簡潔,淺顯.第二段文字更簡潔,是否可以將原文改為第二段文字為什么
(2)小組交流,取長補短,進一步充實自己的觀點.
(3)引導交流,教師適時點評,讓學生知道以下句子或詞語不能省去,學生講到一處就點擊一處.
"科學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資料"——科學研究和科學推測是不能憑空捏造的,要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4)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思考交流:因為這是科學家的推測,不一定完全確切
引導學生體會對偶、擬人等手法的運用,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喜人景象,寫出了動物無憂無慮的情景,寫出了人們生活的歡樂、安寧
精讀第三段
1.引讀第六自然段,說說這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認真閱讀第七自然段,討論:火星為什么沒能留住水
(1) 引導學生找到并出示: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與導致的結果
(2) 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有哪些 用直線畫出來
這些缺陷是如何導致這個結果的 用曲線畫出來
(3) 多媒體出示這一段話,出示
(4)結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
(5)指名朗讀,齊讀
3.指名朗讀第八自然段,討論:第八自然段寫什么 (火星上是否有生命還是一個謎)為什么科學家說在火星表面找到生命的希望十分渺茫
4.如果火星的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們是什么模樣,是怎樣生存的 。
a.多媒體出示:持續不斷的火星氣體集體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態水難以長時間存在.
b.指導理解"持續不斷"的意思
c."集體大逃亡"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象呢引導學生想象描繪由于火星引力小,致使火星表面的液態水蒸發變成大量氣體離開火星的樣子.
通過對"集體大逃亡"以及上文中的"家常便飯"的理解,在讀懂這部分內容的基礎上,感受作者是如何采用形象化的語言描述,把復雜難懂的科學問題說得如此生動有趣.這也是說明性文章常用的一種寫法.
齊讀全文,綜述文章結構
1.課文圍繞火星和地球是"孿生兄弟"這個中心,是怎樣安排材料敘述的呢
為什么稱地球與火星是"孿生兄弟"
推斷火星上有水
推想水的兩種來源
推想為什么火星沒能留住水
推測火星上有生命存在
在學完全文后,再回過頭來審視全文,這樣又回到整體,讓學生領悟課文環環相扣,語言嚴密,結構嚴謹的寫作特點.
總結,延伸
1.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看到在創造生命的歷程中,火星,地球兄弟倆原本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他們幾乎同時誕生,也都擁有能孕育生命的水資源,所以人們稱——(再讀課題),但后來他們的命運卻是截然相反.我們的地球因為有水生機勃勃,而火星卻一片荒蕪死寂.火星上的水為什么留不住呢相信您們的心中一定有許多的疑惑,這就需要大家
2.拓展,延伸(二選一)
(1)推薦相關網站,了解有關火星的其他相關信息.
(2)課后閱讀科普讀物,老師推薦你兩本書:吳國興的《星際家園》 ,(英國)帕特里克·摩爾著的《火星的故事》.愿我們長大以后也加入到這個研究隊伍中去.從小具有科學素養,以后慢慢去研究和發現.
語文教師要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通過這樣的拓展,延伸,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體現的是一種大語文的視野.
板書設計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相似處 同樣……
曾經有水
水的來源
差異處 留不住水
生命生存(謎)
教后反思
見博客“回復”部分。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來自第一范文網。
7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篇6
6、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第一課時)執教:須靚玄一、教學內容:學習課文1——5自然段。通過輔助資料,讀懂課文,了解火星與地球有許多相似,以及火星上水的來源。二、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正確、流利、清楚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技能目標:(1)能感受科學說明文用語的準確。(2)在探究式的學習中,學會瀏覽、整理、加工信息,拓展理解課文的背景內容,增強自身的信息素養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3、情感目標: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及老師提供的相關資料,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于探索宇宙奧秘的情感。三、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四、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板書:從“火星——地球——孿生兄弟”)1、同學們,上課前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張美麗的圖片,好嗎?浩瀚的宇宙是個神秘的世界,太陽的光和熱與晝夜交替,滿天星斗的旋轉循回,流星的出沒,日月食的奇跡,彗星的來臨,一切都是那么神奇。我們的家園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員,人們在這里繁衍生息。(出示地球(圖)。)(板書:地球)但人類一直向往擁有新的家園,為此,科學家進行了執著的宇宙探索,終于發現了一顆與地球生態極其相似的星球,它就是火星。出示 火星 圖 (板書:火星)科學家們還形象地把火星和地球稱為“孿生兄弟” (板書:孿生兄弟)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火星的科普性文章。(補全課題)齊讀課題(二)探究交流。 1、學習第1自然段。 (1)為什么稱火星和地球是“孿生兄弟”呢?請大家打開書快速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找找這兩兄弟到底像在哪里。(電腦出示第一自然段)(2)指名學生說。 (出示:同樣……同樣……同樣……甚至……)(3)能不能用你們的朗讀讓我們一下子聽清他倆的相同之處。自己試著讀一讀。指名讀。(4)你們不覺得這些都很神奇嗎?能把他們的相似處的神奇讀出來嗎?好,一起讀。(5)同學們,你們瞧,這段話中,連用了四個“同樣”,這樣結構整齊,意思相近的句子叫?(排比句)。從這組排比中你看出了什么?(火星和地球的相似點多)2、學習第2自然段(1)過渡:正因為火星和地球有這么多相似點,科學家們從科學研究的角度出發“推測得出什么結論”?(火星和地球上都有水)這有事實依據嗎? (2)學習第二自然段,說說理由。(板書:干涸河床 鉆孔試驗)(3)要簡單介紹水和生命的關系: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就構成了生命的可能。 ( 為下文只學習水,而不學習有生命打好鋪墊。)3、火星上的水是怎么來的?(1)初讀:①輕聲讀讀3—5自然段,先自己思考一下;鹦巧系乃袔追N來源?(2)哪兩種呢?同桌合作完成下表。(出示表格) 火星上水的來源第一種來源第二種來源 ②指名說,老師相機小結并出示板書:這兩種一種來自火星外部,一種來自火星自身。 板書: 水的來源:火星外部:彗星、隕石碰撞火山爆發 火星內部: 礦物 ③評價:讀書要善于抓住關鍵詞語,提煉出重要信息。(2)精讀:①可是課文中好象和你們說的不一樣啊!課文中是這樣說的 出示:也許是持續了數億年的彗星和隕石風暴,給兄弟倆送去了最初的水。與地球一樣,火星上的水可能還有另外一種來源。(男生讀這一句,女生讀第二句。)②為什么要加上“也許”和“可能”呢?(這就是科學,科學的用詞一定是準確、嚴謹的, 沒有證據進行充足的證明時,就不能用肯定的語言來表述。關于火星上水是怎么來的這個過程只是科學家根據現有的資料作出的推測。)、 ③文中還有一個這樣的詞——推斷,我們來看這樣兩句話。(出示句子)難怪,人們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并由此推測,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 科學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資料,發現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該河床寬達上百千米,遠勝過今天地球上的亞馬孫河。2004年3月以后,人類通過對火星巖石的鉆孔分析,進一步證實了火星上曾經有水的推斷。讀讀這兩段話,想想這兩個詞分別是什么意思?老師相機指導:(推測:根據事實想象。這里由什么想象出什么?由火星和地球有許多相似之處想到火星可能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推斷:根據事實得出結論。再讀讀這段話,這里又是根據什么得出了怎樣的結論呢?由干涸的河床和巖石鉆孔分析推測并且斷定地球上曾經有水。)如果這兩個詞語互換,行嗎?我們來看這樣一個語境: 推測 推斷科曼博士在分析了火星山谷地表的基礎上,做出了這樣一個( ):火星很早以前仍然是水的世界,但不一定溫暖。火星上曾經有大量水的存在,科學家由此( )火星上也可能有生命存在。7、科學是最嚴謹的,正如科學家竺可楨所說:“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正是有了照片資料和數據分析等科學證據,科學家們才能從推測走向——推斷。三、歸納小結,拓展延伸1、課堂練習 文章內容的回顧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些來自火星的圖片吧,望著它們,你仿佛看到了聽到了40多億年前,一幕幕怎樣的情景?(想象說話)我的眼前仿佛 ,我的耳畔仿佛 。2、補充閱讀一些火星的材料,你還知道了火星的什么?3、歸納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看到在創造生命的歷程中,火星、地球兄弟倆原本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他們幾乎同時誕生,也都擁有能孕育生命的水資源,所以人們稱——(再讀課題),但后來他們的命運卻是截然相反。我們的地球因為有水生機勃勃,而火星卻一片荒蕪死寂;鹦巧系乃疄槭裁戳舨蛔∧兀肯嘈拍銈兊男闹幸欢ㄓ性S多的疑惑,這就需要大家從小具有科學素養,以后慢慢去研究和發現。老師這里也提供你們幾個網頁。(出示網頁地址)讓我們一起一起繼續去探索火星的奧秘吧。 板書: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相同:同樣……同樣……同樣……甚至…… 有水水的來源: 火星外部:彗星、隕石碰撞火山爆發 火星內部: 礦物
7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篇7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1-5自然段,了解人們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及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
2、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培養科學研究的志向,懂得大膽推測和科學論證是研究宇宙的重要手段。
教學重點:了解火星和地球被稱為孿生兄弟的原因及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
教學難點:閱讀第5自然段,理解礦物中的水分是如何分離,形成湖泊和海洋的。
教具準備:相關課件、火星資料
教學過程:
一、第一自然段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六課的生字,讀通了課文。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
齊讀課題《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2、什么是“孿生兄弟”?(同一胎出生,雙胞胎)“孿生兄弟”最顯著的特征是什么?(長相相似)
課文為什么把火星與地球稱為“孿生兄弟”?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話揭示了答案,你能找出來嗎?
。ā斑@兄弟倆長得太像了——同樣有……,同樣有……,同樣有……,同樣是……,甚至……!保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句話中連用了四個“同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好嗎。
你知道這是什么句式嗎?(排比句)
句中的四個“同樣”讓我們讀起來有什么感覺?(火星和地球之間十分相似)
而且我們讀起來也非常有氣勢。
看來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真是——恰如其分、名副其實、十分形象、順理成章……
難怪人們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
誰能通過朗讀讓大家感受到火星與地球之間極大的相似程度,好比“孿生兄弟“。
。ㄖ该首x“這兄弟倆長得太像了……孿生兄弟。”突出“太像了”、四個“同樣”、“甚至”、“難怪”等詞。)
2、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為什么課文把火星稱為地球的“孿生兄弟”嗎?
。ㄒ驗椤匀藗儼鸦鹦欠Q為……。)
還可以怎么說?
(人們之所以把火星稱為……,是因為……。)
3、說得非常好。我們再來看課題。齊讀課題。
現在你能說說“孿生兄弟”上為什么用引號?(表示特殊含義。)
你覺得課文用這個比方來形容地球和火星之間的關系怎么樣?(很幽默、形象、生動)形象的比方讓本來枯燥的科普論文變得生動有趣、通俗易懂。
課題中的破折號表示什么?(表示解釋說明)
4、過渡:火星和地球如此相似,好比一對“孿生兄弟”,科學家們也由此推測——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
那么這種推測有沒有依據呢?
二、第二自然段
1、輕聲讀讀第二自然段,談談自己的想法。
這種推測是有依據的。
(1)“科學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資料,發現……”
(出示火星河床圖片)這就是火星河床的照片資料。誰愿意看著照片向大家介紹一下。
指名朗讀第一句。
(2)“2004年3月以后,人們通過……鉆孔分析,進一步證實……。”
看來科學家的推測是有依據的,大膽的想象推測離不開科學嚴密的研究認證。
2、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二自然段。(齊讀)
我們學習課文時,為了便于理解,常常要給課文分段。請大家結合上下文的內容,談談你的看法,你覺得這一段和第一自然段分在一起比較好,還是和下面的三、四、五自然段分在一起?
。ㄒ庖娨唬汉偷谝蛔匀欢畏衷谝黄。因為第一自然段寫了科學家根據火星和地球之間非常相像,推測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而第二自然段就進一步通過研究來證實這種推測。
意見二:和三、四、五自然段分在一起。因為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提出問題:火星上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呢?而下文就這一問題進行了論述。)
同學們的這兩種意見都很有道理。其實,重要的不是怎么分段,而是我們通過討論對課文的內容了解得更深入,對課文的層次分析得更清晰了。
三、第三至五自然段
1、看來,火星上確實曾經有過水的存在。那么,火星上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呢?
自由讀讀3-5自然段,找找答案。
2、這里有幾句話。你能根據課文給它們排出正確的順序嗎?
( )那么,水是從哪里來的呢?
。 )也許是持續了數億年的彗星河隕石風暴,給兄弟倆送去了最初的水。
。 )科學家根據火星照片資料和對火星巖石的鉆孔分析,證實了火星上曾經有水的推斷。
。 )與地球一樣,火星上的水可能還有另外一種來源。在兄弟倆誕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經潛藏在一些礦物中了。
。1)請介紹一下你是根據什么來排序的呢?(我是根據課文的內容來排列的)
很好,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排?(可以根據一些關鍵詞,如“那么”、“最初”、“還有”、“另外一種來源”。)
對,我們以后再碰到這種題目,就可以抓住一些表示次序的關鍵詞來理清句子間的關系。
(2)這幾句話中的“也許”、“可能”又說明了什么? (這些都是科學家們的推測。)
畢竟是幾十億年前的事了,人類還沒有誕生。但大膽而合理的想象可以幫助人類來推測當時的情形。
3、讓我們回到40多億年前,地球與火星誕生之初。
指名讀第3自然段。
“家常便飯”是什么意思?(很平常、經常發生)
我們可以用什么詞語來替換它?(習以為常、十分尋常、普普通通)
看來,替換近義詞是理解詞語的一種好方法。
那你覺得用“家常便飯”和“習以為常、十分尋常、普普通通”哪個更好?
。ā凹页1泔垺蓖ㄋ滓锥,更加形象。)
這一段中還有哪些詞能說明當時太陽系內大大小小的碎片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飯?
。ā敖洺、突如其來、無數、四處”)
對,根據上下文也可以了解詞語的意思。
誰能通過朗讀來給我們再現當時的情景。
。ㄖ该首x第3段)
4、彗星和隕石風暴持續了數億年,由于彗星本身大多是些大冰塊,因此給“兄弟倆”送去了最初的水。
5、火星上的水還有什么來源?
(1)(“在兄弟倆誕生之初,……形成了湖泊和海洋!保
這段話比較難懂。請同學們認真地讀一讀,想一想它的意思。你可以用口頭介紹的方法來談談你的理解,也可以圖解的形式,筆頭進行表達。
a、請一、兩位學生口頭談談對這段話的理解。
b、請一位學生上臺補充示意圖。
火山噴發 蒸氣(飄散在空中)
礦物(水) 水 → 雨水(湖泊、海洋)
給大家介紹一下你這張圖的意思。(學生看著圖練習解說)
。2)從宇宙飛船拍攝的火星照片看,上面有——,河床上布滿了——?粗@些照片,我們仿佛可以聽到——。
讀著這段文字,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請說一說,也可以選用老師提供的詞語:
濁浪滾滾、奔騰咆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
齊讀最后兩句話。
四、練習設計
1、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1-5自然段,了解到火星和地球十分相似,好比—— 一對“孿生兄弟”。科學家通過研究,證實了火星上曾經有水,并推測出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那么,地球上的水留了下來,而且孕育出來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的還多,為什么沒能留住呢?下節課我們繼續來探討。
2、練習:
(1)請同學們根據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概括:
地球和火星上的水,也許是 ,還可能 。
。2)你曾經聽別人用“家常便飯”這個詞說過什么句子,或者你自己會用它說什么句子,請寫下來。
板書設計:
6、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長得太像了
有水 彗星和隕石送去
潛藏在礦物中
7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篇8
教學過程(按照教學步驟和相應的活動序列進行描述,要注意說明各教學活動中所需的具體資源及環境):
一、情境導入,喚醒閱讀期待
1.(點擊“情境導入”中的宇宙視頻,畫面定格在地球上)大家看這是什么星球——對,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近些年來,隨著地球環境不斷惡化,人口數量不斷增多,人類開始把視角伸向地球的近鄰——火星。
2.(點擊出示火星,與地球同時呈現在界面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
3.誰來說說什么叫“孿生兄弟”呢?
二、緊扣語言,探究相似之處
1.(過渡)孿生兄弟就是兄弟倆長得像。那么火星和地球這兄弟倆什么地方像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總結概括二者的相似之處。
3.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二者的相似之處。
。ㄒ唬┨骄肯嗨浦“長得太像了”
1.(出示:這兄弟倆長得太像了——同樣有南極、北極,同樣有高山、峽谷,同樣有白云、塵暴和龍卷風,同樣是四季分明,甚至連一天的時間都差不多。)指名朗讀。
2.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他倆的相似之處?
3.學生交流,相機點出“太像了”、四個“同樣”、“甚至”。
4.誰能通過朗讀讓我們感受到他倆的相似?
5.作者連用了四個“同樣”,寫出地球和火星的相似,這樣的句式叫排比句。
6.小結:火星和地球“長得太像了”,真的好比一對“孿生兄弟”,再齊讀一下課題。
。ǘ┨骄肯嗨浦“都一樣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1.質疑:僅僅從外表像就推測“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的存在”,你覺得可信嗎?請再讀讀2—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證明自己的推測的。
2.梳理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總結出,作者是從有水的跡象和猜測水的來源來證明自己的推測的。
交流一:有水的跡象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讀。
。2)(出示一張火星河床圖片)這就是火星河床的照片資料。
(3)老師結合圖片介紹,相機點出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4)除此之外,2004年3月以后——(引讀第二句話)
。5)小結:科學家們起初大膽推測,之后又對此進行了嚴密有力的分析認證,最后得出推斷——火星上曾經是有水的。科學家研究嚴謹,作者用詞準確。(突出“推測”和“推斷”)
交流二:猜測水的來源
(1)引導學生概括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一是彗星或隕石帶去的;二是潛藏在一些礦物中)板書:彗星或隕石送去 潛藏在礦物中
。2)深入學習,感悟交流。
對來源的第一種猜測:請大家再讀讀書上描寫這場面的語句,邊讀邊在頭腦中想像這場面。緊扣“家常便飯”,學習理解詞語的方法。 “家常便飯”什么意思?我們可以用什么詞語來替換它呢?看來,替換近義詞是理解詞語的一個好方法。這段中還有哪些詞語說的也是這個意思。(“經常、突如其來、無數、四處”)聯系上下文來理解詞語意思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
指導學生朗讀第三、四自然段。
對來源的第二種猜測:自由朗讀第五自然段,用心去體會其中的意思。
這個推測同樣得到了科學研究的認證。(引讀)從宇宙飛船拍攝的火星照片看,上面有——,河床上布滿了——?粗@些照片,我們仿佛可以聽到——
請同學們再讀讀這段文字,邊讀邊展開想象的翅膀,曾經的火星會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
3.有感情地朗讀1—5自然段,整體感知火星與地球的相似。
4.小結:學到這里,我們知道了火星與地球這兄弟倆不但長得像,而且還都有水的存在,難怪作者說——(齊讀課題)
三、品詞析句,感受不同之處
1.“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地球和火星這對孿生兄弟盡管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也有所不同。你知道他倆有什么不同嗎?
2.火星為什么留不住水呢?請你快速讀讀課文第七自然段,找出答案。
3.那么,作者是怎樣把這個復雜的科學問題說清楚的呢?
4.讓我們再來細細地讀讀這一段話,找出你認為特別精彩的詞句。
5.指名交流(抓住“致命缺陷”、“一去不復返”、“集體大逃亡”、“裹挾著逃向”這四處來點撥理解,請學生說說認為精彩的理由,并相機指導朗讀,感受作者用詞的生動形象。)
6.齊讀第七自然段,進一步感知火星沒能留住水的原因。
7.根據板書進行小結:學到這里,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課文。作者以“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為題,先介紹了兩者長得太像了,并由此推測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接著用科學家的研究分析來證實火星上曾經有水的推斷,然后通過設問“火星上的水是從哪里來的”自然過渡到對水的兩種來源的猜測,作者緊接著再以設問的方式引出對火星上沒留住水的原因的論述。就這樣一環扣一環地讓我們逐步明白了火星與地球這對“孿生兄弟”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
四、展開想象,描繪火星生命
1.水是生命之源,在火星表面找到水的希望雖已十分渺茫,但文章的結尾并未下定結論,而是給了我們巨大的想象空間。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請再次展開想象的翅膀,用圖畫的方式描繪出你腦海中火星生命的樣子,以及他們的生存方式。。
五、激趣總結,留下無盡懸念
1.今天我們認識了地球的孿生兄弟——火星,經歷一場神奇的火星之旅,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人類一定能揭開他那神秘的面紗,探索出生命之謎!
2.其實,在浩瀚的宇宙中蘊藏著不計其數的奧秘,比如著名的“飛碟之謎”(多媒體出示),播放音樂《鐵臂阿童木》。請大家課后查閱資料,了解神奇的“飛碟之謎”。
教學目標分析(結合課程標準說明本節課學習完成后所要達到的具體目標):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選自國標本第十冊,是一篇科普題材的課文。這篇文章介紹了地球的“孿生兄弟”——火星的相關知識,指出火星上曾經有水、水的來源及其逃失的原因,推測了火星地表下可能有水并能孕育出生命,這是科學家正在探索的火星之謎。
課文共8個自然段,可以分三段:第一段(1自然段):通過火星和地球相比較提出兩者是“孿生兄弟”這一概念,從而推測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第二段(2--5自然段):科學家根據火星上發回的照片和火星巖石鉆孔分析推想了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一是隕石或彗星帶去的,一是潛藏在礦物質中。第三段(6-8自然段):闡述了為什么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出生命而火星卻不能。
根據本課及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4個生字和相關詞語;熟練朗讀課文,理清思路,了解人們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培養學生語言積累及在語境中理解詞語的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培養科學研究的志向。
學習者特征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學習習慣、心理特征、知識結構等方面進行描述):
以“孿生兄弟”為出發點和歸宿,引領學生研讀文本
1.細讀文本,感受“孿生兄弟”的同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文本在整個閱讀教學中仍處于至關重要的地位。要想更好地關注文本,就要帶領學生真正走入文本。以什么為抓手引領學生研讀文本呢?文本后面的練習無疑是最佳選擇。文后有個問題:為什么說火星是地球的“孿生兄弟”?在閱讀過程中,我讓學生緊扣這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展開思考,在課文圈圈畫畫,并寫上自己的感受。在讀的形式上我采用默讀,因為默讀有助于學生用心與文本進行跨越時空的無聲對話,有助于學生產生獨特的體驗迸發思維的火花,為此我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
2.比較解讀,體會“孿生兄弟”的異
“孿生兄弟”的同是學生們非常容易認識并接受的,但它們的“異”才是本文的精髓所在。它們的“異”其實就落實在一個“水”字上。對于五年級學生而言,生命三要素——陽光、空氣和水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是學習本課的基礎。在體會“異”時抓住兩個問題展開——一是火星上的水從何而來,二是火星上的水因何而去,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借助文本發揮想象,再現火星上水逃逸經過。
3.適當拓展,激發研究“孿生兄弟”的興趣
“在火星表面找到生命的希望已十分渺茫”。但文章并沒有以這樣一個結論結尾,而是給學生留下一個想象探索的空間。“科學家推測,火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只要有適當的溫度,就可能孕育出生命來。”讀到這里學生不由自主地就會想到:如果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們是什么摸樣的?又是怎樣生存的?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引導學生展開遐想,激發學生探究宇宙奧秘的濃厚興趣。
7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篇9
6.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結合課文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并激發學生探究宇宙奧妙的興趣和培養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4. 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憑借語言文字讀懂文本,感知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并結合課文理解生字詞。
3、初步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教學重點:
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立體感知
1、激問:在生活中我們經?梢月犝f某人與某人是孿生兄弟,你們知道什么是“孿生兄弟”吧?
。ń洺Kf的雙胎胎。)那“孿生兄弟”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很相似)
2、完整地板書,讓學生說說能從這個題目上讀懂什么?(這兩顆星球都有相似之處)
3、那么這兩顆星到底是怎樣的相似呢?大家輕輕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
。▽W生帶著這個問題自由地朗讀感知。)
4、師生簡要交流:
a、交流時指導學生讀好第一節。
b、簡要地搞清楚火星有沒有水。
二、指導正確流利朗讀
1、過渡,剛剛我們初步讀懂了課文,現在我們需要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全文,請大家按以下要求再自讀課文:
a、劃出陌生字詞自學,并結合課文理解。
b、一句一句朗讀,流利地讀通每一句。
2、檢查自讀效果
a、從第二節分節檢查。
b、有針對性地解決個別詞語。
c、有意識地把關聯的小節連在一起讀。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大家再默默地朗讀課文,看看哪些小節的關系非常近,可以劃在一起的,并說說講了些什么?
2、學生讀書尋找,老師滲入指導。
3、再次簡要交流,幫助學生理順文本的內容。
四、指導寫字,布置作業。
。裕
【設計構思】:
論壇的“菲兒.” 曾經在《中國教育報》專門探討“語文立體閱讀”,就是說,在中高年級的語文課上,有時并不是必須遵循先讀準讀順課文后再理解課文,可以根據課文及自己教學的實際情況,可以先入為主,打亂這個順序。自己也一直在嘗試這個方法。第一課時教學時,我喜歡讓學生圍繞一個典型或主要的問題,先讓學生來讀懂課文,獲得一個全面的感知。然后再讓他們“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這樣的教學我感覺很實在。
在第一課時有一個基本的任務,那就是“讀懂課文,理清文本的脈絡”,在這個設計中的第一個環節中,我已讓學生對文本獲得一個初步的整體的認識。在第三大環節中,我又專門設計一個“理清脈絡”環節,這個環節等同于分段,但又不是在分段,因為機械的分段不僅占用時間多,而且枯燥沒味。如果段絡比較典型,我一般還是讓學生來分段。這一課有點散,分別介紹了好幾個方面,所以我試著設計讓學生“把關系近的小節劃在一起,并說說寫了什么”,以此來高效地理清文本寫了火星的哪些方面。
第二課時教學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人們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的相似之處與差異之處。
2、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宇宙的情趣。
3、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及遣詞用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整體感知
1、讀課題,復習式激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火星與地球相似,他們同樣有――同樣有……。反過來再師生合作“只因為火星有――有――所以我們說火星與地球相似,人們把他們稱為-孿生兄弟!
2、既然他們這么相似,我們的人類現在能不能在上面居住呢?
3、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二、“沒水原因”
1、師生共同交流以那個問題。(肯定不能,因為現在火星沒有水)
2、聽說原來火星也有水,那原來的水為什么沒有留下呢?找到相關小節,好好讀讀(6-7小節)。
3、引領學生深入地朗讀這節。
a、能不能讀懂這節呢?細細地再讀。
b、導致火星最后沒有水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再讀尋找。(吸引力。
c、吸引力小導致的結果是什么?指名讀。
同時深入指導品味作者用詞表達的效果:
如讓學生說說一般用“集體大逃亡”“逃向”來形容什么的,以此讓學生體會,在說明時,如何才能讓人感覺生活,有一定的可讀性。
d、再讀,要試著把這水分是如何逃亡的原因給表現出來。
4、總結。
三、“水的來歷”
1、過渡――剛剛我們一起探討了火星上水大逃亡的情景。那火星上的水最初是如何形成的。
2、再讀3-5節體會。
3、能不能簡要地概括一下說明火星上的水是怎么來的呢?生再默讀思考。
4、交流:
a、生答-彗星和隕石帶來。――那個時候,他們之間的碰撞是――(家常便飯),這說明什么?可以換成哪些詞語呢?
b、生答-地下礦物中帶來。
5、總結。(從剛剛的交流中,我們認識到了火星上原來的水一個方面是由――別一個方面是由――的帶來的。)
四、“推斷有水”
1、通過剛剛讀書,我們知道在火星上原來水是如何來的,也知道了那些水為什么最后都跑了。那人們是如何推斷出來,原來火星上就曾經有過水的?再讀感知。
2、讓學生再讀,概括地說出。
3、總結:人們由――由――推斷出火星曾經有水。
4、品讀“推斷”。讓學生多試著換幾個相似的詞,體會這個詞語的用法。
五、“到底有沒有生命”
1、對以上的學習進行總結。(通過剛剛的學習,我們知道火星上曾經有水,但又都跑了,所以我們也沒法在上面居住了。……)
2、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呢?自讀最后一節感知。
3、激趣:同學們,現在的科學家仍在對火星進行探索,他們希望能發現火星的地表下有沒有生命,如果地表下有水,那肯定會有一些生命,那你們說,那些生命會是什么樣子的――
六、拓展深化
1、同學們,現在假如我們想到火星上居住,還需要如何改造火星?
2、提供相關火星的其它的資料。
板書設計
6.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相似
差異 沒水?
有沒有生命?
7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篇10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正確、流利、清楚地朗讀課文。通過學習,認識火星,了解火星,討論火星未解之謎。
技能目標:
1、能感受科學說明文用語的準確。
2、拓展理解課文的背景內容,增強自身的信息素養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及相關資料,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于探索宇宙奧秘的情感。
二、教學時間 兩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圖(地球)大家看這是什么星球——?對,她就是地球,我們人類居住的家園,但現在地球上的人越來越多,人類一直向往擁有新的家園。為此,科學家進行了執著的宇宙探索,近日,美國宇航局的專家們利用“火星全球觀測者”號探測器獲得了完整的火星磁場地圖,終于發現了一顆與地球生態極其相似的星球——(指圖)火星。
2、今天,我們就走近這位近鄰,來學習一篇介紹火星的文章。
3、(指板書)讀課題。
4、什么是“孿生兄弟”?見過“孿生兄弟”嗎?他們長得怎么樣?(看上去長得很像。)
。ǘ、學習第一自然段
1、那火星和地球這對“孿生兄弟”究竟哪里長得像呢?他們有哪些相同之處?請同學們自讀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它們像在哪里?(板書:相同之處)
。▽W生交流,并出示:)
這兄弟倆長得太像了——同樣有南極、北極,同樣有高山、峽谷,同樣有白云、塵暴和龍卷風,同樣是四季分明,甚至連一天的時間都差不多。
2、能不能用你們的朗讀讓我們一下子聽清他倆的相同之處。
。1)自己試著讀一讀。
(2)指名讀。
(評價:我光聽到“同樣有……同樣有……”,就沒聽清同樣有什么。有什么這才重要啊。)
。ㄔu價:讀得很清楚,我聽得很明白。)
再指名讀
(3)你們不覺得很神奇嗎?把這神奇讀出來。誰再來讀讀。
。4)好,一起讀。
3、同學們,你們瞧,這段話中,連用了四個“同樣”,這叫什么?知道嗎?(排比)。從這組排比中你看出了什么?(相似多)
4、其實,他們的相似處,還不止這些。請同學們打開課外資料,讀一讀,看看他們還有哪些相似之處。
(1)、你還讀到它們有什么相似之處?響亮地讀一讀。
。2)、你發現了什么相似之處?同桌交流一下。]。
。3)、是啊,瞧,這兄弟倆長得太像了,我們也來一組排比句式,說說你讀到的相似處。
不僅如此,他倆 差不多, 差不多, 差不多,就連 。
5、難怪——(引讀)人們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
。ㄈ、學習第2——5自然段
1、隨著探索的不斷邁進,科學家果真發現這兄弟倆除了長得像,還有一樣相同之處。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2——5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語句告訴你兄弟倆還有相同之處?開始,請你把找到的句子劃下來,大聲讀一讀。
2、交流,出示句子
也許是持續了數億年的彗星和隕石風暴,給兄弟倆送去了最初的水。
與地球一樣,火星上的水可能還有另外一種來源。
3、從這兩句話中的哪些詞語讀出他們有相同處?誰來讀讀,讓我們聽明白。
(指名讀、齊讀)
從這兩個句子中我們知道它們的相同之處是——水的來源。(板書)
4、地球上有水,這已經毋庸置疑,但火星上曾經有水是怎么知道的?書上是怎么寫的?請同學們找出來讀一讀。
出示:
1、難怪,人們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并由此推測,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
2、科學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資料,發現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該河床寬達上百千米,遠勝過今天地球上的亞馬孫河。2004年3月以后,人類通過對火星巖石的鉆孔分析,進一步證實了火星上曾經有水的推斷。
5、都是說明火星上曾經有水,為什么一句中用推測,一句中用推斷呢?
這兩個詞有什么區別?我們來推敲一下。
推測什么意思?(推測:根據事實想象。)
這里由什么想象出什么?(由火星和地球有許多相似之處想到火星可能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推斷又是什么意思?(推斷:根據事實得出結論。)再讀讀這段話,這里又是根據什么得出了怎樣的結論呢?(由干涸的河床和巖石鉆孔分析推測并且斷定地球上曾經有水。)
如果這兩個詞語互換,行嗎?
6、看,這篇文章用詞多準確呀?正是有了照片資料和數據分析等科學證據,科學家們才能從推測走向——推斷。
7、這是一篇科普文章,用詞相當準確,請同學們讀讀這兩句話,哪兒也體現了用詞的準確性。
也許是持續了數億年的彗星和隕石風暴,給兄弟倆送去了最初的水。
與地球一樣,火星上的水可能還有另外一種來源。
。猩x第一句,女生讀第二句。)
為什么要用上“也許”,“可能”?(這就是科學,它的用詞一定是準確、嚴謹的, 沒有證據進行充足的證明時,就不能用肯定的語言來表述。)
8、科學是最嚴謹的,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話。
9、那火星和地球上的水是怎么來的?有幾種推測?(兩種)
第一種:課文哪幾自然段描寫的?(3——4)誰來讀讀。
指名讀
第二種情況是怎樣的?誰來讀讀。(5)
10、請同學們再次讀第2——第5自然段,邊讀邊試試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把水的來歷講清楚。同桌之間可以討論討論。
11、指名說
(出示:隕石彗星(含水)—— 碰撞
火山爆發 礦物(含水) —— 蒸氣、雨水——湖泊、海洋)
12、指名說(評價:讀書要善于抓住關鍵詞語,提煉出重要信息。)
13、火星與地球不僅長得像,而且連水的來源都那么一樣,火星是地球的孿生兄弟了,齊讀第2——5自然段
三、歸納小結,拓展延伸
1、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看到,在創造生命的歷程中,火星、地球兄弟倆原本是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他們幾乎同時誕生,也都擁有能孕育生命的水資源,所以人們稱——(再讀課題),但后來兄弟倆命運卻是截然相反。我們地球因為有水生機勃勃,而火星卻一片荒蕪死寂。這又是什么原因呢?我們將在下節課繼續學習。
2、此時,我想很多同學對了解火星有了更多的興趣。這里給大家推薦幾個學習網站,下了課可以進一步的去了解火星。
板書: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相同之處 同樣……
水的來源
7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篇1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妙的興趣和培養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
教具準備:生字卡、掛圖、錄象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文,解題
1、夢圓飛天,讓我們激動不已,我們已邁出了探索宇宙的一大步。在群星璀璨的太空中,有兩個“孿生兄弟”。同學們知道“孿生兄弟”指什么人嗎?他們最顯著的特征是什么?科學家們把火星和地球稱為孿生兄弟,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2、交流火星與地球的資料。
二、自讀課文(自學要求):
1、讀準宇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把全文讀通。
2、畫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3、邊讀邊思考:課文為什么把火星與地球成為孿生兄弟?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
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四、分段指名讀課文
提出學習要求: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課文主要寫什么?
二、精讀課文:
學習第一段:
1、稱地球和火星是一對孿生兄弟,它們兩者之間有哪些相似點?
2、自讀第一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
3、這是一個什么句式?從中你體會到什么?(同樣……同樣……同樣……甚至)
4、指導朗讀,體會它們有眾多的相似之處,像孿生兄弟。
學習第二段:
1、科學家是怎樣推測火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的呢?(速讀)(分析照片、巖石鉆孔)
2、課文用什么方法說明火星上曾經有水?(舉例)
3、火星上的水從哪里來的呢?它有幾種來源?(默讀3——5自然段)
4、小組討論,匯報
第一種
。1)抓住“不但……還……”“突如其來”“襲擊”“彼此碰撞”“家常便飯”“最初的水”理解猜測的可能性。(解決課后第二題)
(2)指導朗讀,想象天體中“撞擊的畫面”
第二種
。1)課件演示火山噴發場面,書上是怎樣寫的?
。2)抓住“潛藏”“火山爆發”“分離”“釋放”“飄散”“落下”反復朗讀
。3)用上以上詞,解說火星水的來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科學家是怎樣推測出的?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火星的環境與地球相似。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來,而且孕育出了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上的還多,為什么沒能留住呢?
二、精讀課文
學習第三段
1、為什么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導致了這個結果?(默讀第七自然段)
2、哪些詞重要?火星“大逃亡”,從哪逃到哪?用“因為……所以……”說說火星沒能留住水的原因。(解決課后第二題)
3、本段描寫非常形象,用了什么方法?
4、教師引導有感情的朗讀
5、齊讀第八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用“只要……就……”說說有關課本的知識)
6、如果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們是什么摸樣的?又是怎樣生存的?(想象、交流)
三、總結課文,了解表達順序、方法
1、圍繞為什么說火星是地球的“孿生兄弟”這一中心,先提出“孿生兄弟”這一概念,推測出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然后推想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最后闡述為什么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出生命而火星卻不能。
2、同學們學了課文,有什么想法?
3、這是一篇說明文,為什么寫得那么生動有趣呢?
。ㄅe出實例,層層推論,承上啟下,過度自然,設問、擬人的運用)
四、作業:每人出一份有關火星的小小報
板書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有水和生命同樣……同樣……同樣……甚至
推斷分析
水源突如其來襲擊彼此碰撞家常便飯最初的水
潛藏火山爆發分離釋放飄散落下
致命缺陷小引力小氣體逃亡
謎——————熱愛科學探索宇宙
7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篇12
基本完成了引導學生關注科學知識樹立科學意識。初步了解地球與火星的異同點,初步理解其間的相互關系,及其發展和變化的過程。知道地球、火星、乃至宇宙間的個體都是存在差異性的。
培養學生逐步建立健全的思考體系,對科學的認知體系有個了解,讓同學們知道科學中也存在許多未知和科學的海洋是遼闊和有趣的。讓同學們透過課本在以后的為人處事中都有這樣一個辨證的思想。
以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自我積累科學知識,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性。讓同學們更加了解地球,并讓其知道地球上現在印發環境問題的原因及其危害,告訴同學們要樹立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地理方面知識的豐富,在學習中得到快樂。
不足之處在于沒能有形象的方式讓學生有更形象的了解。
7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篇13
這篇說明文在語言表述上具有鮮明的形象性——“這兄弟倆長得太像了……”具有強烈的探究性——“火星上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呢?”“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還多,為什么沒能留住呢?”“如果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們是什么模樣,是怎樣生存的?”具有特殊的情感性——“40多億年前,火星與地球逐漸誕生了。”因此,學習文章生動鮮明的語言,條理清楚的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所在。
成功之處
讓學生讀課題,發現特別之處,交流、體會引號、破折號的用法,引導學生提出:“為什么說火星是地球的孿生兄弟”這一中心問題,圍繞中心句展開教學。結合文中的兩個設問句,幫助學生理清文脈,概括主要內容。以疑促讀,以讀促悟。讀悟課文,引導學生探究“孿生兄弟”的相似和不同,了解科普性說明文的特點和火星的一些基本知識,體會“類比”“比擬”“舉例”等說明方法的好處。重點體會“如果”“可能”“也許”“推測”“推斷”“家常便飯”“集體大逃亡”等詞句,感受語言的科學性、準確性、嚴密性、趣味性。依托文本空白處,引發學生想象,練筆,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
不足之處
學生對于火星知識本身的關注興趣較大,我在教學中對這一塊的處理還不夠巧妙。主要是因為能夠滿足學生閱讀課外書籍較少,拓展閱讀沒能夠完全在教學始終展開,拓展出去。
反思之處
教學定位要放在學習語言表達上。因為本課內容較難理解,如何幫扶學生讀懂文本呢?要扎扎實實抓好預習環節讓學生讀通文本,在初讀環節指導學生關注文章的結構,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激發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帶著問題從課內讀到課外,借助課外閱讀可以彌補學生對火星科學知識了解不多的現狀,這樣在讀懂文本內容的基礎上,才能引導學生關注表達,關注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