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放手時就放手——《景陽岡》教學案例(通用12篇)
該放手時就放手——《景陽岡》教學案例 篇1
案例描述:
在上《景陽岡》一文的第一課時時,我依照以往的教學預設,組織學生理清的文章脈絡后,我出示了這樣的板書以作小結:
酒店
突然有位學生舉手說:“老師,你的板書好像應該改一改吧?”
(學生能大膽提出質疑,說明學生自己已經把自己看作學習是主人。而不是跟著老師走,他們能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
“怎么改?”我一時被他搞糊涂了,心想:我這板書是從一些教學參考書上借鑒來的,應該不會有錯吧,再說這板書我覺得很能體現文章的寫作思路,已用了兩年了,從來沒有學生提出來要改一改的。
“我覺得‘上岡路上’和‘下岡路上’應該是在山的同一邊的。也就是說武松是原路返回的,而不是從另一邊下山去的。”
“請說說你的理由!”我一時也不好確定,忙讓學生說理由。
(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并讓學生感受到課堂上老師與學生是在共同探討問題,是平等的。)
“課文中寫道,武松回到青石上坐了半歇,想到:‘天色看看已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蟲來,卻怎么斗得過?還是先下岡去,明早再來理會。’從這里看出武松是原路返回的,因為如果不是原路返回,有可能路上還有大蟲,那武松不是去送死了嗎?武松先下岡去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再碰上大蟲。”
“我覺得還有另外地方可看出武松是原路返回的。”又有學生舉手回答了,“課文前面寫武松見一塊光撻撻的大青石,躺下想睡一覺,最后又寫武松在石頭邊找到了氈笠兒。說明武松又回到了原來的大青石邊,那不是說明武松返回來了嗎?”
“前面寫武松上岡時奔過亂樹林來,最后又寫武松轉過亂樹林邊,這兩個亂樹林應該是同一個亂樹林,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武松是原路返回的。”
學生的興致越來越高,我索性放棄原先的教學設想,放開手讓學生想一想還有哪些地方也可以看出“武松是原路返回的?”
“我覺得武松最后一步步挨下岡來,從這個‘挨’字也可以想像武松已沒力氣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蟲來肯定斗不過了,要不是原路返回那不是自找死路了嗎?”學生的回答越來越精彩,好一個“挨”字,我真有點佩服學生的仔細和分析的深入。
“還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武松是原路返回的嗎?”我索性對學生刨根問底了。
(讓老師的好奇引起學生分析問題的興趣,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小主人,而老師只是在和他們一起學習,探究問題。)
學生一陣沉默。
“老師,我覺得從‘明早再來理會’也可以看出武松是原路返回的。如果武松從另一邊下了岡,也就是說已過了岡,應該不會再上岡來了。明早再來理會說明武松明早還要來岡上,那他一定是原路返回住來時的那家客店了。等天亮了再來理會大蟲。”分析真是夠深入的。
“我從電視上看來,武松也是原路返回的,他還要去谷陽縣做縣令呢!”好小子,聯系電視了,真是課內外結合啊!
(學生能結合電視中看到的情節來分析課文,可謂是知識的活用,這不正是真正的學習語文嗎?由于是學生自己找到的答案,學生更有一種成就感,更能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下課鈴響起了,學生的答案也找得越來越多,找的面也越來越廣,有的從電視上找,有的從小說中找,有的從爸爸媽媽的故事中聽來……下課了,許多學生似乎還不滿意,還想找出更多的地方來證明武松是原路返回的。我就鼓勵學生到課外再去進一步探究,希望有更多的地方來證明武松是原路返回的。
(鼓勵學生去探究,去自主地學習,這樣的學習才是最有效的。)
反思與討論:
語文《新課標》提出課堂要體現開放性。開放的課堂要敢放敢收,而我覺得在學生對自己提出的問題興味正濃時,那我們教師就該做到“該放手時就放手”。對“武松是原路返回”的證明,本不是我教學預設中的一部分,但既然有學生提出來了,而且學生都很感興趣,那就有探討的需要。雖然這節課沒能完成我預設的教學任務,但正是這樣一放,學生獲得了意想不到的知識,而且我相信還有很多學生在課外展開了大索尋,期望找到更多的答案來證明“武松是原路返回的”,這樣的放是很有必要的。在課堂上,學生不但從課文中找出了不少答案來證明“武松是原路返回的”,還能聯系電視劇、小說中等來尋求答案,并對此進行思考分析,這樣的學習不正是我們期待的語文學習嗎?
從學生對我的板書提出質疑時,也說明了學生對學習的投入,我們教師千萬不可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而敷衍了事。這次教學的放手,不但使學生對《景陽岡》這課課文的學習充滿了興趣,而且在那節課后愛提問的學生多了。現在有不少專家提出:學生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這說明我們不但要培養學生敢于發表自己解決問題的意見,而且還要培養學生自己敢于提出挑戰性問題的習慣。開放式的課堂,正好確保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發表意見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敢于質疑,有時間質疑。而且當學生提出質疑時讓學生自己來思考解決問題,老師以參與者的姿態進入他們的討論,這種課堂形式也體現了教學民主、師生平等的氣氛,又體現實事求是的精神。
點評:
課堂以生成為主要特質,是對課前預設的不斷修正、補充、改進、調整及再設計的過程。因此課堂是開放的,是不斷變化的。學生主體在老師預設的情境中投入地閱讀,走進作品,和作者進行思想的交流,心靈的碰撞;走出作品,和老師、學生一起展開多向互動的對話、討論。對話、討論、交流、碰撞這些都彰顯著閱讀過程的動態、發展、變化、開放的特點。反映在具體的教學操作策略上,就應該是“該放手時就放手”。敏于捕捉孩子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即時信息,善于開掘閱讀探究中生發的課程資源,樂于傾聽孩子的閱讀質疑。相信孩子的探究能力,創設孩子的閱讀探究空間,如此我們的閱讀教學才能呈現勃勃生機,孩子和生命個性才能健康發展,而閱讀載體才能在師生的共同創造中延伸出時代的新的意義和價值。
該放手時就放手——《景陽岡》教學案例 篇2
《景陽岡》一課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選編。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了武松打虎的全過程,表現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
本文是一篇閱讀課文,我引導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并給每個小故事列小標題: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接著抓住導語中提出的兩個問題展開學習:
一、學習具體妙學打虎的部分,感受武松形象。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這部分是課文重點,也是教學重點。學習本部分課文時,我先讓學生邊默讀課文邊劃出武松打虎的動作,在旁邊寫感受。學生很快就找到了“閃”、“揪”、“按”……等動詞。再通過換詞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然后想象武松打虎的畫面,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武松的豪放、倔強、勇敢、機敏的英雄形象。
二、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與打虎有什么關系。
解決這個問題的重點落在抓住關鍵語句感受武松人物形象上。我給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品讀課文,邊讀邊寫批注,體會人物性格。學生找到了很多有關武松語言、心理、神態的句子,通過全班交流,集體講讀這些句子,學生對武松的性格特點有了較全面的了解。
該放手時就放手——《景陽岡》教學案例 篇3
佚名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無畏的性格。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4、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投影片掛圖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默寫詞語
大臣 抵御 侮辱 拒絕 戰袍 和氏璧 負荊請罪
二、啟發談話,導入 新課
前面我們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我國明代著名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板書:景陽岡)
提問: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故事?簡單介紹一下這個人。
三、指名讀課文。
讀之前,請一位同學把思考練習1讀一讀,并提出要求:
1、注意字音是否讀正確。
2、邊聽朗讀邊思考,把課文分成四段。
四、糾正讀音
1、糾正讀錯的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練習讀準生字的字音。
岡:讀gang,不要讀成gang。
篩:是翹舌音,不要讀成sai。
滋:是平舌音,不要讀成zhi。
榜:讀bang,是后鼻音。
恥:是翹舌音,不要讀成ci。
脊:讀ji,不要讀成ji或ji。
拳:是前鼻音。
酥:是平舌音,不要讀成shu。
五、指導分段
提問:根據思考練習1的提示,課文的四段應該怎樣分?后面的括號該填寫那些詞語?
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通過以上的填寫,可以看出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六、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
2、概括以下思考題,自學第一段,然后集體討論
(1)課文是怎樣描寫武松肚中饑渴的,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2)課文中所講武松望見的酒家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突出寫了這個特點?
(3)什么叫“三碗不過岡”?為什么會有“三碗不過岡”的說法?
(4)武松是怎樣對待“三碗不過岡”的;從中可以看出武松是個怎樣的一個人?
3、指導朗讀第一段
(1)要讀準字音
(2)要讀出武松豪爽的性格
七、小結
第一段通過武松喝酒與店家談論“三碗不過岡“,突出體現了武松機智豪爽、無所畏懼的性格。店家只給三碗酒,武松卻喝了18碗;酒后武松提棒就走,店家阻攔不成;店家好意勸告被武松誤解。本來喝酒一件簡單的事情,卻被作者寫得有聲有色,不僅突出了武松的性格,也為后面武松打虎做了很好的鋪墊。
板書設計
14、景陽岡
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
“三碗不過岡”,武松卻喝了18碗,他有沒有過岡呢?下面我么接著學習第二段。
二、講讀課文的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的第二段
2、思考討論:
3、武松看到樹干上寫的字為什么認為是店家的詭計?
(1)武松看到山神廟的榜文,明白了什么?
(2)課文對“武松細想了一回”寫得很簡略,你認為他可能都想些什么?
(3)課文是怎樣寫時間變化的,為什么要寫時間的變化?
4、齊聲讀第二段
三、講讀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
2、思考討論
(1)為什么課文在講武松酒力發作想睡覺時,才寫老虎的出現?“忽然起了一陣狂風”是怎么回事?
(2)出示投影片:原來大蟲抓人,只有一撲,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泄了一半。(“般”是什么意思?大蟲抓人都有哪“三般”?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3)開始的時候,武松為什么只能躲閃防守?
(4)武松的梢棒折做兩截,說明什么?
(5)出示寫有思考·練習2第(2)題的投影片。
四、請三位同學分別讀第九、十、十一自然段
思考討論:
(1)武松和老虎一共斗了幾個回合,才把老虎打得“一點兒也不能動彈了”?
(2)結合課文的描寫,從武松打虎的過程中,你認為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五、指名讀第十二自然段
思考·討論
從武松用梢棒把大蟲打得“氣兒都沒了”,你知道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六、指導朗讀第三段。
(1)要讀出老虎兇惡及垂死掙扎樣子。
(2)要讀出武松的勇猛、機智、沉著、辦事精細、武藝高強。
七、自由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出示掛圖,復述武松打虎的過程。
板書設計
14、景陽岡
撲 掀 剪 閃 閃 閃 兜 劈
咆哮 喘氣 揪 按 踢 按 揪 打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段
二、講讀第四段
1、齊讀第四段
2、思考討論:
武松為什么要下岡?
三、結合課文內容,完成思考·練習3
討論思考練習3中的三件事的前因和后果。
四、武松打虎的前因和結果是什么
原因:不聽店家的勸告,夜晚只身上岡。
結果:將虎打死。
五、課文中還有哪些事寫了原因和結果
1、請四名同學,分別讀課文的一部分
六、識記生字的字形,練習書寫。
1、在田字格里進行書寫。
岡:注意和“崗”區別
篩:上面的竹字頭,不要寫成草字頭
榜:注意和“傍”區別
勿:不要和“匆”混淆。
恥:左邊是“耳”,不要寫錯。
脊:注意上半部的寫法和筆順。
梁:下面是“木”不是“米”。
拳:上面不要寫成三橫。
酥:左右兩部分的位置不要顛倒。
2、啟發學生分析字形,并找出最好的記憶方法。
3、每個學生把生字寫兩遍,教師巡視指導。
七、布置作業
1、把讀讀寫寫中的詞語寫兩遍。
2、預習15課。
板書設計
起因
14、景陽岡 經過
結果
該放手時就放手——《景陽岡》教學案例 篇4
本課篇幅較長,同時又是一篇閱讀課文。我根據教材的特色,發明性地把目的定為:學習通過語言體會人物特色的閱讀方法和根據人物特色設計符合人物特色的語言的寫作方法。教學時,我采用以學生自學、自悟為主,教師加以適當的啟發、引誘、點撥的教學方法,達到長文短教的目的。而本節課,教使學生學有所得。
為輔助學生完成學習目的,我共鋪設了4層“臺階”:
l、讀武松打虎前的`內容,找出描寫武松的語言。
2、讀武松的語言,體會武松的特色。
3、如何根據這些語言體會人物特色。
4、練習根據人物特色設計語言。
通過教師的輔助領導,學生完全自主地進行了學習。
教學時,我讓學生初讀課文,了解大意,理清敘述次序。抓住描寫武松吃酒的內容,通過武松與店家的對話,集中表現了他豪邁、倔強的性情。抓老虎“一撲、一掀、一剪”來勢洶洶和武松“一閃、一閃、一閃”的竭盡全力、冷靜機敏,表現武松的機智勇敢。我還抓住武松的三次心理活動進行教學,讓學生品析武松無所畏懼的精力。我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進行,而后思考:三碗酒過后,店家為什么勸他不要喝了?武松是怎樣說的?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然后讓學生分小組學習、討論、交換。學習課文8~12自然段也是同上第3自然段的方法,先出示自學提綱:武松和老虎搏斗,課文分為哪幾段寫的?每一段各有什么表現?表現了武松的什么性情?
通過這樣學習,學生對武松的性情特色有了充分了解。
該放手時就放手——《景陽岡》教學案例 篇5
【教材內容】《景陽岡》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級課文第十冊第五單元第二十課(需1課時)。
【學情分析】課文篇幅較長,初讀課文時刻讓學生借助“閱讀提示”獨立閱讀課文,指導學生。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無畏的性格。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4、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學理念】讓學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重難點】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我國明代著名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板書:景陽岡)
提問: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故事?簡單介紹一下這個人。
二、指名讀課文
讀之前,請一位同學把思考練習1讀一讀,并提出要求:
1、注意字音是否讀正確。
2、邊聽朗讀邊思考,把課文分成四段。
三、糾正讀音
1、糾正讀錯的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練習讀準生字的字音。
四、指導分段
提問:根據思考練習1的提示,課文的四段應該怎樣分?后面的括號該填寫那些詞語?
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通過以上的填寫,可以看出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五、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
2、概括以下思考題,自學第一段,然后集體討論:
⑴ 課文是怎樣描寫武松肚中饑渴的,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⑵ 課文中所講武松望見的酒家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突出寫了這個特點?
⑶ 什么叫“三碗不過岡”?為什么會有“三碗不過岡”的說法?
⑷ 武松是怎樣對待“三碗不過岡”的;從中可以看出武松是個怎樣的一個人?
3、指導朗讀第一段:
⑴ 要讀準字音。
⑵ 要讀出武松豪爽的性格。
師:“三碗不過岡”,武松卻喝了18碗,他有沒有過岡呢?下面我們接著學習第二段。
六、講讀課文的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的第二段。
2、思考討論。
3、武松看到樹干上寫的字為什么認為是店家的詭計?
⑴ 武松看到山神廟的榜文,明白了什么?
⑵ 課文對“武松細想了一回”寫得很簡略,你認為他可能都想些什么?
⑶ 課文是怎樣寫時間變化的,為什么要寫時間的變化?
4、齊聲讀第二段。
七、講讀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
2、思考討論:
⑴ 為什么課文在講武松酒力發作想睡覺時,才寫老虎的出現?“忽然起了一陣狂風”是怎么回事?
⑵ 出示投影片:原來大蟲抓人,只有一撲,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泄了一半。(“般”是什么意思?大蟲抓人都有哪“三般”?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⑶ 開始的時候,武松為什么只能躲閃防守?
⑷ 武松的梢棒折做兩截,說明什么?
八、請三位同學分別讀第九、十、十一自然段
思考討論:
1、武松和老虎一共斗了幾個回合,才把老虎打得“一點兒也不能動彈了”?
2、結合課文的描寫,從武松打虎的過程中,你認為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九、指名讀第十二自然段
思考·討論:
從武松用梢棒把大蟲打得“氣兒都沒了”,你知道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十、指導朗讀第三段
1、要讀出老虎兇惡及垂死掙扎樣子。
2、要讀出武松的勇猛、機智、沉著、辦事精細、武藝高強。
十一、自由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出示掛圖,復述武松打虎的過程
十二、布置作業
1、把讀讀寫寫中的詞語寫兩遍。
2、預習下一篇課文。
【板書設計】
20、景陽岡
撲、掀、剪、閃、閃、閃、兜、劈
咆哮、喘氣、揪、按、踢、按、揪、打
該放手時就放手——《景陽岡》教學案例 篇6
一.音樂激趣,整體感知
1 課前播放《好漢歌》,鼓勵學生跟著一起唱。
2 課伊始,師:知道剛才我們唱的是哪部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曲嗎?
3 《水滸傳》是我國古典文學的四大名著之一。這部小說塑造了108位個性鮮明的英雄好漢形象。今天, 咱們就來認識其中的一位,他就是景陽岡上的打虎英雄──武松。(板書并齊讀課題:景陽岡)
4 這篇課文較長,課前已布置了預習,已把課文讀夠三遍的請舉手。這篇文章是古代白話文,有一些詞的用法有變化,我來檢驗一下大家是否理解。(出示幻燈片:讀句子,結合語境解釋加點的詞)
5 掃清了字詞障礙,讀通了課文,大家已為這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好的基礎。這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是——(出示幻燈片并齊讀學習目標:了解課文大意,理清課文層次;學習課文描寫武松打虎前的內容,通過語言了解武松的特點;學習運用語言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6 首先,請同學們速讀全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什么?是從哪幾方面寫的?(生自讀課文后交流: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暢飲十八碗酒后,在景陽岡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板書:喝酒 上岡 打虎 下岡)
二 品讀語言,體會特點
1 下面我們來學習課文中描寫武松打虎前的內容,請看自學提示。
(幻燈片展示自學提示并指名讀:1、讀課文描寫武松打虎前的內容,畫出武松的語言;2、讀武松的語言,體會武松有什么特點)
2 請同學們根據自學提示進行學習,同桌之間也可適當地交流討論
(生自學,師巡視點撥)
3 同學們自學得很認真,誰愿意說說通過武松的語言你體會到武松有什么特點?
4 同學們體會得挺好,武松主要具有的特點是──板書:豪爽、倔強、勇敢。
5 誰能說說你是通過哪些語言體會到武松具有這些特點的?具體是怎么體會出來的?(學生交流匯報)適時指導朗讀
6 總結:同學們體會得挺好。能夠抓住人物的語言,聯系上下文,根據內容、語氣體會武松的性格特點。這就是通過語言體會人物特點的方法。
三 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作者運用這些個性化的語言表現了武松豪爽、倔強、勇敢的特點,下面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武松的語言,把這些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同學們可以自由發揮,你覺得怎么讀像武松就怎么讀。咱們比比看,誰最像武松。(生有感情地朗讀)
四 掌握方法,拓展練習
1 剛才我們學習了通過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特點的方法,就是──
出示幻燈片并齊讀:抓住人物的語言,聯系上下文,根據內容、語氣,體會人物的特點。
2 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這方面的練習,(幻燈片出示練習一)誰來審題?
(這道題提出了兩個要求,第一個是閱讀短文,第二個是抓住李逵的語言體會李逵的性格特點。)
3 李逵也是《水滸傳》中的一個人物,他也曾經打死過老虎,他有什么特點呢?指名讀文,請同學們一邊聽一邊思考。
4 學生交流匯報:李逵的特點是粗魯、粗中有細
5 同學們體會得很準確。通過這個練習,同學們已經掌握了通過人物語言體會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那么反過來,如果給你人物的特點,你能根據上下文,為人物設計出符合他性格特點的語言嗎?
(幻燈片出示練習二:根據人物的特點,設計出符合人物特點的語言。)
6 下面請同學們迅速瀏覽短文,說說高大哥有什么特點?(熱心腸!)
7 下面就請同學們為熱心腸的高大哥設計幾處符合他熱心腸特點的語言。(生動筆做題)也可適當交流一下
8 下面我們一起來做這道題。小結:這道題同學們做得不錯,你們平時肯定都是熱心腸。
9 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老師高興地看到,同學們不僅能夠根據人物的語言體會人物的特點,而且能夠設計出符合人物特點的語言。學是為了用,在今后的閱讀中,希望同學們能夠根據人物的語言準確把握人物的特點。在你寫作時,也要為你筆下的人物設計出符合他的特點的語言,這樣,你筆下的人物就會栩栩如生,你的文章就會更加具有感染力。
10 武松豪放、倔強、勇敢的性格決定了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我們下節課再來分享。下課!
該放手時就放手——《景陽岡》教學案例 篇7
【教學目的要求】
1、認識本課生字:榜、豈、霹、靂、泄、酥六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
【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本課是第五組的第三篇課文,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記述了武松在陽谷縣地面的一家酒店喝了十八碗酒后,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勇敢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
2、教學重難點:了解武松打虎的經過和所表現出來的豪放倔強、機智勇敢的性格。
【教學方法】探究合作法、讀書指導法。
【教具準備】磁帶、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興趣導入
1、簡介《水滸傳》:
《水滸傳》是描寫北宋末年山東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這部書寫宋江等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封建統治者的殘暴迫害下,被迫在梁山泊聚義反抗的故事。武松是這部書中的農民英雄人物之一。本文是根據《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改寫的,主要寫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刻畫出武松勇敢、機智、無所畏懼的英雄性格。
2、板書課題,齊讀。
3、播放課文錄音。
二、課文初探
1、檢查預習情況:
指名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思考: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誰?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本文的寫作重點是什么?通過這件事表現了他的什么性格?
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列出簡要提綱。
2、交流自己在課前收集的有關《水滸傳》的資料,教師根據學生的了解情況。放投影片。
三、合作學習
讓學生自己朗讀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想一想,自己讀懂了什么?有什么地方不懂?
1、結合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對課文進行深入的了解:
思考:店家為什么只給武松篩了三碗酒?
武松為什么不聽勸告上景陽岡,結果怎么樣?
2、你最喜歡課文中的哪一部分?為什么?
想想課文中是怎樣描寫武松打虎的?
小組討論自學,找出每次老虎是怎樣行動的,而武松又是怎樣對付的?
交流自學情況。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
針對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多種朗讀練習。
先讓學生說說應該帶著怎樣的感情讀,然后學生自讀,聽課文錄音,再進行讀書比賽。
7、齊讀第四段:
思考:這一段講了什么?
四、課堂練習
播放課件,讓學生體會武松的個性和武松打虎的英雄氣概。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這篇課文中你弄懂了什么,對你的啟發是什么?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欣賞了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也感受到了武松豪放、勇敢無畏的性格。使我們對武松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六、作業設置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20、景陽岡
喝酒:一飲而盡 十八碗 豪放、倔強
打虎:三閃、撲、掀、剪
棒劈:掄、劈、機智、勇敢
拳打:揪、按、踢
該放手時就放手——《景陽岡》教學案例 篇8
【教學目標】
1、品字析句、誦讀感悟研讀全文,感受武松形象。
2、研讀發現作者刻劃人物形象的寫作特色。
3、激發閱讀興趣,引導研讀名著。
【課件準備】
課件一:“武松打虎”影片片段(2分30秒)
課件二(詞句):
第一組:
1、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酒。
2、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過不得前面的山岡去。
3、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出門倒。
第二組:
1、武松笑道:“……你別說這樣的話來嚇我。就有大蟲,我也不怕。”
2、武松看了笑道:“……我怕什么!”
3、細想了一回,說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樣。”
4、武松自言自語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不怕”的?說的語氣有什么變化?當時武松會是怎樣的心理?你讀懂了什么?)
第三組閃躲(用“閃”好在哪里?)
課件三:武松下岡遇“虎”影片片段(30秒)。
【閱讀準備】學生在課前大致了解《三國演義》或初步瀏覽其中的一些章節。
【教學過程】
一、讀影片說感受提煉研讀專題
1、師出示課題(課件界面)后放影片“武松打虎”片段(課件一),學生欣賞。
2、師要求學生結合初讀課文的感受,用一個字贊揚武松,并寫在課文插圖邊的空白處。師巡視,請三位學生把贊揚字寫在黑板上,鼓勵不同意見的學生寫在黑板上。
(生可能會寫:“勇、猛、智、神、威”等。)
3、師提示學生用“武松真( )啊!”的句式表達自己對武松的贊嘆之情。先請在黑板上寫贊字的同學說,教師適當指點,再讓所有學生自個兒盡情地說一說后。師點擊:“這些字中,哪一個最全面最概括地贊揚了武松?”生比較后認為是“神”。師隨即用紅筆板書“神”。全體學生贊“武松真神啊!”
二、圍繞專題自主研讀交流點撥感悟人物形象
1、師順勢提出研讀專題:武松究竟“神”在哪里?從課文哪些地方最能表現出來?用筆讀課文,(默讀、點劃)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兩處,研究研究準備告訴大家。
2、學生各自研讀,教師巡回了解自讀情況。
3、學生班級交流,教師隨機點撥并落實訓練:
例舉:(教學流程以學生的交流隨機而定)
⑴ 酒量驚人: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但凡客人來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過不得前面的山岡去。”師點擊:況且這酒是“透瓶香”“出門倒”并出示課件二第一組,請把這幾句話連起來說一說,要求說得讓聽者動容信服。兩三位學生說后,請說得好的同學板書“酒量驚人”。
⑵ 膽量過人。生交流補充后出示課件二第二組:
① 武松笑道:“……你別說這樣的話來嚇我。就有大蟲,我也不怕。”
② 武松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
③ 細想了一回,說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樣。”
④ 武松自言自語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武松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不怕”的?說的語氣有什么變化?當時武松會是怎樣的心理?你讀懂了什么?)師生討論交流。生板書“膽量過人”。
⑶ 力量超人:
“武松雙手掄起哨棒,……把那樹連枝帶葉打了下來。……把那條哨棒折成兩截……”“……揪……按……提……打……”訓練讀第11自然段:
① 生自個兒讀讀第11自然段,要求讀出動作詞。
② 師讀“大蟲”生讀“武松”,隨機提示“情況緊急,武松動作要快、有力”。
③ 學生自由結對朗讀。
④ 請自認為讀得好的兩對比賽朗讀。請讀“武松”力量大比較到位的選手板書“力量超人”。
⑷ 機智勝人:
從武松三次“閃”讀出“機智”或“機敏”。幾生說了個大概后,師點擊:“閃”這個動作字跟哪些字比較接近?(生答)“閃”與“躲”在這里哪個字用得好?用“閃”對表現武松形象好在哪里?仔細讀讀課文第9自然段,并結合上下文,小組討論后交流。[當交流到:
① 必須“閃”:
師點擊:通過你的讀讓大家感受感受當時情況緊急的氣氛:(“忽然起了一陣大風……跳出一只吊睛白額大蟲來”。“那大蟲……大蟲……大蟲……”)
② “閃”是有目的地消耗大蟲的力氣:
師點擊:那是以守為攻,伺機反撲,此為大智。
③ 學生說得不著邊際或只是重復他人觀點:
師點擊:“閃”與“躲”對表現武松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師生小結三“閃”表現了武松“機敏勝人”并請一生板書,全體學生自個兒誦讀第9自然段及上下文,體味武松的“機敏”。
……
4、學生小結、教師勾畫(板書)、提升認識。
三、反扣專題研讀想象探究新的發現
1、師導語過度:假如武松在下岡途中又碰上老虎,是老虎被武松“制服”還是老虎被武松“制服”?(生爭論)引導學生讀書,尋找相關信息,提出自己的觀點,說說理由。
2、師點擊:假如你是導演,拍武松一步步“挨”下岡來的情景會拍哪些細節?(生想象表述)師板書“挨”。
3、出示課件三“下岡遇‘虎’”。(欣賞根據原著改拍的電視劇)鼓動學生為自己的精彩想象鼓掌。
4、師請學生談談對武松形象又有什么新的認識?生交流,師引導并板書“人”。
5、師小結:
《水滸》作者施耐庵刻劃武松形象,既寫出了武松的“神”又寫出了武松只是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人”;作者寫人既寫得形象傳神又寫得真實可信。
四、激趣延伸引導研讀名著
在《水滸》這部小說中,作者還刻劃了許許多多人物,請你選一個自己喜歡、熟悉的人物讀讀(當然也可以是武松),寫一個作者描述的人物怎樣的“神”又是怎樣的“人”?是如何既傳神又真實地塑造人物形象的研讀報告。
【板書設計】
武松
神人
勇智 猛 威爽
神
酒量驚人 膽量過人
挨
力量超人 機智勝人
該放手時就放手——《景陽岡》教學案例 篇9
學習目標:
1、學習課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經過,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借助文中重點詞、句、段,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體會作者描寫的生動形象,感受《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精彩和獨特。
3、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激發學生主動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感受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精彩,以及武松的豪放、勇武和無所畏懼的英雄性格。
教材分析及設計意圖:
《景陽岡》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選編的。全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通過飲酒、上岡、打虎、下岡幾部分內容的描寫,刻畫出了一個打虎英雄 ——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人物形象。其中第三部分是重點,前兩個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岡,不僅是故事情節發展的需要,而且表現了武松豪放、倔強的性格和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為寫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鋪墊。
課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讓人過目難忘。作者運用了多種表現方法來刻畫人物,特別是在動詞的運用上,很有特色。如武松面對老虎進攻時的三個“閃”字,既表現了動作的準確,又體現了鮮明的形象,表現出武松的機警敏捷,描繪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場面,使文章大大增色。當武松躲閃過了猛虎的“一撲、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轉守為攻。在文中,這部分內容又準確地運用了幾個動詞“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場面寫得有聲有色,神采飛揚,打虎英雄的形象躍然紙上。
對于學生而言,武松這個人物并不陌生,武松打虎這個故事也很熟悉,但是這篇文章篇幅較長,讓學生在一節課內讀懂文章,并進一步感受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困難。教學中我把重點定位在第三部分,以一個大問題“你最喜歡哪一部分,為什么?”引導學生抓住打虎部分展開討論,并借助做動作、看視頻等形式豐富學生感受。讓學生在讀打虎、議打虎、看打虎中感受《水滸傳》描寫的精彩獨特,從而激發學生閱讀《水滸傳》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播放《好漢歌》,教師自然拍手 ,和學生一起唱這首歌,充分調動起學生情緒。
師:同學們,一曲好漢歌聽得我們精神振奮,蕩氣回腸。知道這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曲嗎?
生:《水滸傳》
師:哪些同學讀過書或看過電視劇《水滸傳》?
師:《水滸傳》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已是家喻戶曉,作者施耐庵塑造的108個英雄好漢更是深入人心。你能說出其中的幾個主要人物嗎?
生1:及時雨宋江、黑旋風李逵、苦行者武松
生2:豹子頭林沖、智多星吳用、拼命三郎石秀
生3:母夜*孫二娘、花和尚魯智深
……
師:看來同學們知道得還真不少,武松還有一個稱呼叫武都頭,你知道武都頭的由來嗎?
生:因為武松打死了老虎,為民除害,陽谷縣的知縣見他忠厚仁德,就封他為武督頭。
生:而且知縣見武松武藝高強,覺得將來一定大有用處。
師:這正是“別意悠悠去路長,挺身直上景陽岡。醉來打殺山中虎,揚得聲名滿四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描寫他打虎時的精彩片斷——《景陽岡》。(板書課題),這個片斷節選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
(一曲《好漢歌》不僅調動了學生的情緒,也引發了學生對于《水滸傳》中人物及故事情節的再現。緊接著通過對于故事中人物及情節的回顧,滿足學生表達的欲望,初步激發了學生對《水滸傳》的興趣。)
二、理清線索,整體感知
師:通過預習,哪位同學知道,課文講的是什么故事?
生:武松在景陽岡一家酒店內喝了十八碗酒后,不聽店家勸告執意上岡,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故事。
師:你介紹得非常清楚,誰能用一句話簡單來說一下。
生:武松在景陽岡打死老虎的故事。
教師板書:武松打虎。
師:除了打虎,作者還描寫了什么?
生:飲酒 上岡 下岡
(通過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把握課文要點,理清文章脈絡,訓練學生的讀書能力,并為后面學習打好基礎。)
三、研讀課文,感知形象
師:你最喜歡課文哪一部分的描寫?為什么?
生1:我最喜歡描寫武松喝酒那幾段。因為別人喝了三碗酒就醉了,武松喝了十八碗,還能打死老虎,更能表現出他的勇敢和武功高強。
生2:我最喜歡他上岡那一部分,在路上的時候他已經看到了官府的榜文,還是決定要上岡,可以看出他非常勇敢,也很要強。
師:對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明知——
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生3:我喜歡武松打虎這一部分,當老虎進攻的時候,文中沒有說武松躲開,而是說他一閃閃到一邊,這樣寫讓我們覺得武松動作非常敏捷,也寫得很精彩。
師:這位同學很會讀書,也非常善于抓住作者用字的準確性。請同學們把這一段中的“閃”字換成“躲”,讀一讀,談談你的感受。
生1:我覺得用“閃”字好,用“躲”好象顯得武松沒有別的辦法了,只好躲開,而用“閃”可以表現出武松反應很快,動作輕巧。
生2:我也覺得用“閃”好,這個“閃”字,還讓我們感覺到武松在躲避開的同時,也在想如何對付這只大蟲。
師:看來準確的用詞不僅令我們的文章豐富精彩,還能恰當地表現出人物形象和特點。
師:哪位同學能夠像說評書那樣,把這一段讀給大家聽。
生:讀這段文字
師:從這段話中,你還讀懂了什么?
生:我讀出了這只老虎非常兇猛、可怕,進攻的招式也很厲害,一旦被打中,可能就沒命了。
生:我覺得作者把老虎寫得這樣兇猛,為的是突出武松的勇敢和敏捷。
師:在這里作者運用的就是襯托的手法,以老虎的兇猛襯托出武松的機智敏捷,智勇雙全。
師:剛才大家說的只是打虎的開頭就讓我們覺得如此精彩,面對打折的梢棒,武松作何選擇呢?
生:讀課文11自然段
師:武松分別用了哪些招式來對付這只大蟲?
生:學生隨機找出文中動詞。
教師板書:揪 按 踢 提 打
師:你能上來給大家表演以下嗎?
(學生上臺表演)
師:看來我們和武松還是有些差距的,現在讓我們親眼目睹一下這位英雄的搏斗現場。播放武松打虎視頻。
師:看完片斷,結合課文,你覺得武松是個什么樣的人?
生1:動作敏捷、智勇雙全、本領高強
生2:還是個性格豪爽、力大無窮的人
師:你能再來表演一下嗎?注意要通過這幾個動作表現出他的特點。
師:這次好多了。不過武松這一身過硬的本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所以,要想和他一樣,得下一番苦功夫。
師:讓我們自由讀一讀,在體味一下那驚險的場面。
師: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有關武松的故事?
生1:武松威鎮安平寨
生2:武松醉打蔣門神
……
師:武松只是梁山好漢中的一員,水泊梁山的108將個個都是了不起的英雄。每個人的背后也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希望感興趣的同學,能夠認真閱讀《水滸傳》,做更深入的研究,老師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同學們中有人能夠站在百家講壇上與大家一起分享水滸。
(通過讀書、討論、做動作、看視頻等形式,多角度感受武松打虎時場面的驚心動魄和其人物形象,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形象及描寫的精彩逼真,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水滸傳》的閱讀興趣)
該放手時就放手——《景陽岡》教學案例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武松的倔強豪放、機智勇武的性格。
3.激發與培養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武松打虎一部分內容。
難點: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看過電視劇《水滸傳》嗎?談一談你對《水滸傳》的了解。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景陽岡》,去認識打虎英雄--武松吧。
板書課題:景陽岡 (解題)
參照“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
⑴找出具體描寫打虎的部分多讀幾遍。
⑵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它們與打虎有關系嗎?
⑶武松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讀順,把字音讀準確,不懂的字詞可查閱工具書進行解決。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⑴小黑板出示:嚇唬、詭計、踉踉蹌蹌、腰胯等詞語。
⑵指名朗讀。
⑶重點指導個別字詞的音、形、義。
⑷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重點寫了哪些內容?(板書: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三、再讀課文,重點研讀“打虎”片段。
1細讀打虎的內容,說說老虎和武松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是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用橫線畫下來品析。
3展示交流
打虎:
⑴引導學生抓住老虎傷人的三招以及武松對付老虎的三閃來學習。
老虎:一撲 一掀 一剪
武松:閃在青石旁 閃在大蟲背后 又閃在一邊)
⑵武松的這一系列的“閃”能否換成“躲”,說說理由 。
⑶找出武松打虎的動作描寫(掄 劈 揪 按 踢 提 打 ),感受武松的英勇無畏。
⑷讓學生試著表演武松打虎的精彩過程,師生共同點評。
⑸請同學們欣賞一下電視劇《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再次感受武松的機智勇敢和打虎時驚心動魄的場面。
⑹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老虎的兇猛,讀出武松的機智勇武。
⑺學生展示自己的朗讀。
喝酒:
⑴引導學生抓住武松喝酒時的語言與動作描寫來學習。
⑵感受到武松什么樣的性格特征。(倔強豪放)
4.教師小結過渡:
剛才我們重點交流了打虎和喝酒兩個部分,已深切感悟了武松的倔強豪放與英勇無畏。除了這些,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上岡,下岡),它們與表現文章中心有關嗎?
四、總結
同學們,通過《景陽岡》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個怎樣的武松?
倔強豪放,機智勇武
五、探究延伸
學了這一課,武松打虎的英雄氣概給我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但有同學說:“現在要保護老虎,武松打虎的內容不該讀了。”你同意嗎?說說你的看法。
1.學生討論
2.學生暢談,師相機點撥
該放手時就放手——《景陽岡》教學案例 篇11
《景陽岡》是六年級的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全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了武松打虎經過,表現了豪放、勇武、機敏的英雄性格。因此學習目標確定為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體會人物性格特點這樣兩項。
就文章內容本身來說,學生是很容易接受的,畢竟武松打虎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但如果像過去那樣,通過一遍遍的讀和繁瑣的提問回答來進行教學,必然使學生產生閱讀厭煩情緒。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采用了抓特點、品性格、知人物的方法,讓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把讀書變成學生自主的行為,自讀自悟,從而更好的感知文章內容和人物特點。 “打虎”前的“喝酒”部分重點是過程和人物豪爽,通過大聲朗讀,激發想象的方法理解了過程,“吃酒”部分重點是人物性格,通過小組研讀,角色對讀,情景表演等形式表現體會人物性格。
教學中緊扣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保證了教學主線的統一性,教學過程的流暢性,情感氛圍的和諧性,體現語言教學工具性和情感性的高度統一。
這節課的教學,基本上完成了教學任務,但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品讀課文的時間不夠充分,課文帶有一定的文言色彩,學生書讀得不夠流暢,不能把這篇經典名著讀得有滋有味,這些都是這節課的遺憾之處,在今后的語文教學和學習中,應該把課文美讀作為重點進行訓練。
該放手時就放手——《景陽岡》教學案例 篇12
《景陽岡》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選編,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二組“名著賞析”單元中的第六課,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后,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刻畫了武松豪放、機敏、勇武的英雄形象。整節課,我通過山東快書、猜詞說法、配樂朗讀、視頻拓展、創造性復述等手段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展開高效教學。
一、激發學生閱讀《水滸傳》的興趣
這節課是第二課時,以“識虎威品英雄”為主要內容。考慮到學習“古白話語句”的枯燥(相對孩子們來說),我以“聽快書猜新課”為突破口,為原本平靜的課堂注入一潭活水,進一步激發學生賞析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的興趣,拓寬了眼界,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多種方法猜詞義。
古白話文詞句生澀難懂,課堂上我盡量使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展開教學。在學生熟讀文章以后,由學生分享自己感覺陌生的詞語,并介紹自己的猜詞方法,學生順利習得“看字面猜詞義”“聯系上下文猜詞語”“觀察插圖猜詞語”“借助資料猜詞語”等閱讀法寶。
三、識虎威品英雄。
通過“識虎威品英雄”培養學生抓關鍵詞品人物性格的方法;通過“大討論”學會客觀公正評價小說中的人物;在整個課堂落實“閱讀和表達并重”的課題研究理念,通過讓學生挖掘文中簡潔有力的動詞來領略武松機警靈敏、武藝高強的英雄氣概。
人虎過招片段中,我引導學生在默讀中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動作進行思考,感受武松的勇武和機敏,同時深入剖析武松“閃”“拿”等關鍵動詞,幫助學生體會武松面對老虎時心理上的微妙變化,感受名著的魅力。抓住“劈”“揪”兩個關鍵動詞,引導學生細細品讀文章,感受“劈”字的.勢大力沉,和“揪”的毫不放松,生動展現了一個力大過人的武松。通過調換“踢”“打”兩動詞的出場順序,引導學生展開深入思考和激烈討論,讓一個機智的武松躍然紙上。
四、精準拓展,引導學生客觀評價英雄人物
本課,我和同學們分享了《武松醉打蔣門神》的原著文字片段和《血濺鴛鴦樓》的視頻資料。通過找同學激情朗讀《醉打蔣門神》片段,繼續帶領學生體會武松的武藝高強。而《血濺鴛鴦樓》則旨在讓學生了解一個被人侮辱、陷害后失控的武松。通過拓展,學生體會到:武松雖然是打虎英雄,但也有著常人的情感,也會倔強,也會暴躁,也會失控,也會兇殘,也會傷及無辜,那才是一個活生生的,真實的,完整的人。
五、不足之處
由于擔心教學內容不能按時完成,個別環節夯得不夠實;因疫情原因,本來設計好的“人虎過招”課本劇沒有如期上演,頗顯遺憾。
我始終秉承“合適的才是最好的”理念,在備課中力求能夠根據課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孩子們的教學方法展開課堂教學。總之,“且行且思,且思且尋……”教學的路上需要我會不斷地潛心鉆研,撒播關愛與智慧,凝望每一朵花蕾燦爛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