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設計(精選16篇)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具體的語句描寫感受嚴監生的人物形象。
3、掌握本課描寫人物的方法,并能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知識鏈接:嚴監生是我國古典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一個人物。在這部小說里,作家吳敬梓用諷刺的手法,描寫了封建社會讀書人對功名的追求,以及他們的生活情況。在這部小說里,嚴監生是一個很有錢的人。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嚴監生這個鮮活的吝嗇鬼形象。
教學難點:體會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的作用,學習通過動作、神態的細節描寫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新的一節課又開始了,讓我們把最美的激情,最美的心情融入到我們這節課,好不好?我們的口號是:快樂課堂,由我起航;高效課堂,有我最棒!
下面大家把這種最美的激情,最美的心情融入到各個小組中,各組的口號是:
1、 出示:
知識鏈接:
嚴監生是我國古典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一個人物。在這部小說里,作家吳敬梓用諷刺的手法,描寫了封建社會讀書人對功名的追求,以及他們的生活情況。在這部小說里,嚴監生是一個很有錢的人。
2、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么一個非常富裕的人,臨死前是怎么樣的一番情景?
板書:臨死前的嚴監生。請大家齊讀課題。
3、,正音“監”,齊讀,解釋“監生”。
“監生”并非主人公的名字,而是古時候讀書人的一種稱謂,在當時的社會實際上還表示一種尊敬。
二、齊讀學習目標
出示: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具體的語句描寫感受嚴監生的人物形象。
3、掌握本課描寫人物的方法,并能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完成預習達標。
2、下面請各小組匯報一下預習情況
3、展示:課堂大舞臺,精彩誰先來(學生上臺完成并展示)
(1)多音字組詞
tiǎo ( ) jiàn( ) zēng ( ) zhòng( )
挑 監 曾 重
tiāo( ) jiān( ) céng ( ) chóng( )
(2)默讀課文,想一想,臨死前的嚴監生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3、教師點評
四、自主、合作、探究
1、我給大家十分鐘的時間在書上圈點勾畫,作批注,先自主完成,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然后在小組中交流。
2、展示:課堂大舞臺,精彩誰先來
(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劃出文中描寫嚴監生動作、神態的語句,讀一讀,寫出你的感受。
出示句子:(揭示文章的描寫手法)
句一、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
句二、他把頭搖了兩三搖。
句三、他把兩眼睜的滴溜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的緊了。
句四、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句五、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頓時就沒氣了。
預設:a、由哪個字能看出他垂死掙扎的時間之長?(“總”字)
b、病情惡化到這種程度,為什么嚴監生卻“總不得斷氣”,他究竟還有什么放不下呢?
c、為什么他還念念不忘那兩根燈芯啊?
d、再讀這些語句,這些語句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來寫的?
(二)文中幾次寫到嚴監生搖頭?嚴監生每次搖頭有什么不同,心里會想些什么?
出示:
句子一:他把頭搖了兩三搖。
句子二:他把兩眼睜的滴溜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的緊了。
句子三: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預設:a、每次搖頭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的?
b、大家再讀讀這些語句,從這些動作中,你知道此時嚴監生心情是怎樣的?(焦急的,著急)
誰來讀讀,讀出著急的語氣
于是家人就要猜測了,他們的親人是怎么猜的,劃出有關句子。
學生匯報:
投影出示:
c、面對大侄子、二侄子、和奶媽一再地不理解兩根指頭其中的含義,他把眼睛閉上會想些什么呢?
出示:
“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
他想 ,于是把頭搖了兩三搖。
“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兩眼睜的滴溜溜圓,心想 ,就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的緊了。
“老爺想是因兩位舅爺不在跟前,故此記念。”
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想著: ,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你是為那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說罷,忙走去挑掉一莖。
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心想 然后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自己讀讀這三個語句。
d、你們看他們猜對了沒有?你怎么知道?(從反應上可以看出)
那么嚴監生聽了親人的問話有什么反應呢?看,大侄子走上來,(引讀)二侄子走上前來問道(引讀)奶媽抱著哥子(引讀)
出示:列表
(三)假如嚴監生臨死前,你就站在嚴監生的面前,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預設:a、在他們的身邊只有大侄子、二侄子、奶媽這三個人嗎?從哪個詞中你讀到了這一點:“諸親六眷”。什么是諸親六眷?你們猜想,還有誰也來了?(老婆、孩子、丫鬟、管家、……)
b、假如你就站在嚴監生的面前,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交流,(學生寫話)
c、你認為嚴監生是個什么樣的人?
五、談談自己的學習收獲
六、回讀課文,完成達標檢測
1、嚴監生念念不忘的究竟是什么呢?
你說,一般人在臨死前會想什么?
生:親人,故友……
2、是呀,一個分明就要咽氣的人,痛苦尚且顧不過來,莫說燈盞里多點了一莖燈草,就是多點了十莖甚或更多,恐怕也不過問了。這個嚴監生簡直太不可思議了。可是作者為什么不直接把嚴監生的心聲通過語言刻畫出來呢?
出示:
句一、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
句二、他把頭搖了兩三搖。
句三、他把兩眼睜的滴溜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的緊了。
句四、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句五、眾人看嚴建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頓時就沒氣了。
(3)再讀讀這些語句,完成達標檢測
1你發現了嗎?這些語句的描寫都抓住了人物的哪些部位展開?
(小結:在這個片段中,作者運用了細節描寫的方法,將人物在特定環境(也就是臨死前)的表現夸張放大,為了兩莖燈草不愿斷氣,進行細致刻畫。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來展現其內心世界,語言簡練但又極富表現力。一起再來感受一下。師生引讀,感受寫法精妙
2、從“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我體會到了
總結:出示兩幅圖
六、作業
請選擇諸親六眷中的一個,用細節刻畫一下他(她)得知真相時的反應。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侄兒、穿梭、郎中”三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嚴監生這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進行細節描寫的方法。
4.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感受嚴監生這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一個人在臨死前,可能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我們看看大地主嚴監生臨死前是怎么做的?
〔這樣的導語緊扣課文內容,直奔主題,為下面的學文做了很好的鋪墊。〕
2. 出示課題。(板書)
3.嚴監生是誰呢?大家閱讀書上133頁的介紹。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輕聲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利用上下文、參照課文注釋的方法理解不懂的字詞。實在讀不懂的字詞就劃出來。
〔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教給學生理解詞意的方法,掃清閱讀障礙〕
2.指名朗讀,正音。理解不懂的詞義。(出示小黑板)
〔這個環節通過大家的交流,理解難的詞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3.快速默讀課文,交流:短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再讀課文,想象人物形象 〔〕
1.師范讀課文,生看著課文,邊聽邊想象嚴監生臨死前的樣子。
2.交流,達成共識。
①嚴監生臨死前是什么樣子的,誰來介紹給大家?
〔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將自己腦海中的嚴監生臨死前樣子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
②嚴監生這個人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本質的)
〔讓學生從整體感受人物的形象,這是一個綜合理解的過程。〕
③請同學們先找出有關語句細致地讀一讀,并根據他的動作、神態的變化揣測他臨死前的心理活動,然后同桌交流一下。
〔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也是一個感知語言文字的分析過程。通過交流,互相補充,互相提升。〕
③指名交流。(相機出示相關句子)
四、精讀課文,體驗人物內心世界
出示句子:
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
1.你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好嗎?好在哪里?
①由“總”字體會到嚴監生垂死掙扎的時間之長,從而引發討論:病情惡化到這種程度,嚴監生卻“總不得斷氣”,他在想什么?
②從幾個動作描寫中你體會到什么?(兩根燈芯草,竟然讓臨死前的嚴監生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出兩個指頭,兩根燈芯草在他的心中是這么的重要,可見他是多么吝嗇。)
〔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感悟副詞、動作描寫對刻劃人物形象的作用,感受語言表達的精彩之處,提高欣賞語言文字的能力。〕
2.出示以下四個句子,讀一讀,你發現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①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
②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
③他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④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緊緊抓住描寫嚴監生動作、神態的細節的句子,讓學生在讀中比較、在比較中品讀,深切地體會了人物的焦急內心以及愛財勝過生命的吝嗇鬼的形象。〕
3.感情朗讀。
五、體會寫法
1、短短五百多字的文章就讓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了一個吝嗇鬼、守財奴的形象。
2、誰能說說大作家吳敬梓是用什么方法刻畫出人物的鮮活形象的?(抓住人物動作、神態,進行細節描寫。)(板書)
〔在閱讀中滲透寫法,為寫作積累方法,打基礎。〕
六、閱讀拓展(機動)
1、出示一篇文章《豆腐西施楊二嫂》,讓學生快速閱讀。
2、談談讀后的感受。
〔將課外閱讀擠入課堂,是學以致用的體現,是訓練學生閱讀能力的最好途徑,也是檢驗學生閱讀水平的最好途徑。〕
板書設計: 22、人物描寫一組
臨死前的嚴監生
伸著兩根指頭:為了兩莖燈草→吝嗇鬼、守財奴
動作、神態的細節描寫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侄兒、穿梭、郎中、諸親六眷、挑掉、登時”等字音。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嚴監生這個鮮活的吝嗇鬼形象。
3、體會作者通過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等方面來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簡介《儒林外史》,導入
1、《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一部杰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作者是清朝的吳敬梓。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選自《儒林外史》。板書課題:臨死前的嚴監生。注意“監”讀四聲,“監生”就是古代對讀書人的稱號。“臨”“監”兩字的字形。
3、檢查預習情況。出示詞語,指名讀,正音,解釋,齊讀。
二、初讀感知,了解內容
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想想這個片段主要講了誰?(嚴監生)他怎么樣了?(將死了)臨死前的他做了什么?(伸出了兩個指頭)
1、交流反饋。
2、誰能連起來講一講。
三、重點感悟人物形象
1、剛才同學們講得很好。接下來我們來了解嚴監生其人。老師找到了他的檔案,一起來看看。嚴監生名嚴大育,字致和,是個膽小有錢的人。他的家境如何呢?
《儒林外史》第五回節選:
●嚴監生家里有十多萬兩銀子,仆人無數,良田萬畝,除此之外,在縣城里還有鋪面二十多間,經營典當,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幾百兩銀子。
●便是我也不好說。不瞞二位老舅,象我家還有幾畝薄田,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豬肉也舍不得買一斤,每常小兒子要吃時,在熟切店內買四個錢的哄他就是了。
●過了燈節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時撐著……后來就漸漸飲食不進,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銀子吃人參。
你了解到他家境怎么樣?(很有錢、傭人多,在鄉下還有田地)十多萬兩值現在的多少錢,最保守的估算恐怕也值千萬元的人民幣吧!他連平時買點豬肉都舍不得,他覺得他浪費的是什么?(是銀子、生命)。
2、可惜這個有錢的人即將死了,哪些地方寫出他將死了?
奄奄一息的嚴監生,卻總不得斷氣,他是不是還有話要說?那他還能說嗎?于是他就……(伸著兩個指頭)
這兩個指頭代表著什么?你明白嗎?(兩莖燈草)
看著臨死前的嚴監生伸著兩個手指,來送終的諸親六眷做出了哪些猜測?
當聽到大侄子這樣的猜測是 ,嚴監生非常的 。
當二侄子說到“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盡管身體極度的虛弱,盡管呼吸已斷斷續續,但面對那兩莖燈芯,他僅僅
搖了搖嗎?你想,那是怎樣的搖頭?(用力、失望)
對嚴監生來說,那兩莖燈芯燒去的僅僅只是那么點燈油嗎?還燒去了他的(銀子、生命)。
所以他面對大侄子的猜測時——生讀
當二侄子猜想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不曾吩咐明白時——
句子二: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的緊了。
他的的反應與前一次有什么異同嗎?
面對大侄子、二侄子一再的誤解,此時此刻,他的內心是怎樣的——(急切、心急火燎)他急的究竟是什么呀?所以,他把兩眼……把頭……
融入這份感受,再來讀讀這個語句。
當奶媽猜想也許是因兩位舅爺不在身邊故此記念時——
句子三: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這一次的反應又有什么不同嗎?
沒人能理解,沒人能讀懂他啊,此時的嚴監生把眼閉著搖頭,他的內心只有(絕望),難道真要讓我死不瞑目嗎?生一起讀
此時的是嚴監生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會怎么說呢,讓我們來當一回嚴監生的代言人吧?投影出示:
你們呀!怎么就不明白我的心思呢?
當趙氏走去挑掉一莖燈草時——
句子四: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那么,當趙氏終于讀懂了他的心思,挑掉了一莖燈草,此時的嚴監生……終于放下了所有的心事,咽下最后一口氣,走了。
3、同學們,這種內心的感受和變化,作者是抓住了嚴監生的什么來描寫的呢?是哪些部位的動作?(兩個指頭、頭、眼睛)的確啊,他的動作反應了他內心的想法。作者通過細致的描寫,讓這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從文字中站了起來。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過程及反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侄兒、穿梭、郎中、諸親六眷、挑掉、登時”等字音。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嚴監生這個鮮活的吝嗇鬼形象。
3、體會作者通過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等方面來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古詩引入,簡介《儒林外史》
1、出示古詩:示兒
這是陸游臨終前寫給兒子的。臨終前他最牽掛的是什么?
(反思:由于學生對首古詩不是很熟悉,一部分學生只會背,對詩意不是很理解。設計此環節的意圖原本考慮到了既可以導入,又可以與嚴監生的吝嗇做對比。然而事實上,作用并不是很大,而且也影響了本堂課任務的完成。)
2、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也是講臨死前的情形的。
板書課題:臨死前的嚴監生。注意“監”讀四聲,“監生”就是古代對讀書人的稱號。“臨”“監”兩字的字形。
3、這篇課文選自《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一部杰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作者是清朝的吳敬梓。“儒”指的是讀書人,許許多多的讀書人就稱之為“儒林”。在這部小說里作家描寫一批可笑可悲的讀書人。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是)
4、今天我們就去了解其中的一位,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認真讀讀閱讀提示。
5、從閱讀提示中你了解到了哪些關于嚴監生的哪些信息?
6、嚴監生到底有多少錢?
出示:嚴監生家里有十多萬兩銀子,仆人無數,良田萬畝,除此之外,在縣城里還有鋪面二十多間,經營典當,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幾百兩銀子。
從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嚴監生是個……(大富翁)
(從嚴監生的家境入手,了解他的富裕,為學習下文的極其吝嗇做好鋪墊。)
二、初讀感知,了解內容
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課文,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1、交流反饋。
出示詞語:諸親六眷 郎中 哥子 醫家
兩莖燈草 揩揩 挑掉
一聲不倒一聲 登時
指名讀,正音。
* 文中稱男孩子為 ,稱中醫的醫生為 ,又叫 ,所有的親戚,叫 。
* 再不回頭 ,一聲不倒一聲: ,登時: 。
2、課文主要講了誰?怎么樣了?臨死前的他是怎樣的情形呢?
3、連起來說一說。
三、細讀課文,重點感悟人物形象
1、哪些地方在寫嚴監生的病情十分嚴重?
* 自此,嚴監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頭。
* 到了中秋已后,醫家都不下藥了。
* 病重得一連三天不能說話。
* ?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
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就是(奄奄一息、病入膏肓、無可救藥……)
2、然而,氣息奄奄的嚴監生去總不得斷氣,這又是為哪般呢?
(是為了兩莖燈草)
你怎么知道的?(兩個指頭)
就因為多點了一莖燈草,氣若游絲的嚴監生伸著兩個指頭硬是不斷氣。而一莖燈草對于萬貫家財的他簡直就是“九牛一毛”,然而在嚴監生的眼里,他覺得這一莖燈草燒掉的就是他的銀子,他的生命。
出示:《儒林外史》第五回節選:
便是我也不好說。不瞞二位老舅,象我家還有幾畝薄田,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豬肉也舍不得買一斤,每常小兒子要吃時,在熟切店內買四個錢的哄他就是了。
過了燈節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時撐著……后來就漸漸飲食不進,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銀子吃人參。
看了這一段資料,嚴監生這人怎樣?(吝嗇,連豬肉也舍不得吃……)像這種愛財勝過性命的我們就叫他“吝嗇鬼”。
(通過閱讀補充資料,更加可以體會到嚴監生的吝嗇。)
四、回讀課文,學習寫法
1、可惜這個有錢的人即將死了,哪些地方寫出他將死了?
奄奄一息的嚴監生,卻總不得斷氣,他是不是還有話要說?那他還能說嗎?于是他就……(伸著兩個指頭)
這兩個指頭代表著什么?你明白嗎?(兩莖燈草)
2、引讀交流:
1)看著臨死前的嚴監生伸著兩個手指,來送終的諸親六眷做出了哪些猜測?
當聽到大侄子這樣的猜測是 ,他的反應如何?
此時的嚴監生心里非常的 。
2)當二侄子說到“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盡管身體極度的虛弱,盡管呼吸已斷斷續續,但面對那兩莖燈芯,他僅僅
搖了搖嗎?你想,那是怎樣的搖頭?(用力、失望)
對嚴監生來說,那兩莖燈芯燒去的僅僅只是那么點燈油嗎?還燒去了他的(銀子、生命)。
所以他面對大侄子的猜測時——生讀
當二侄子猜想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不曾吩咐明白時——
句子二: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的緊了。
? 他的的反應與前一次有什么異同嗎?
面對大侄子、二侄子一再的誤解,此時此刻,他的內心是怎樣的?(急切、心急火燎)
他急的究竟是什么呀?所以,他把兩眼……把頭……
融入這份感受,再來讀讀這個語句。
當奶媽猜想也許是因兩位舅爺不在身邊故此記念時——
句子三: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這一次的反應又有什么不同嗎?
嚴監生的心里是一次比一次焦急。此時的是嚴監生有口不能言啊!
句子四: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那么,當趙氏終于讀懂了他的心思,挑掉了一莖燈草,此時的嚴監生……
終于放下了所有的心事,咽下最后一口氣,走了。
(此處環節過于繁瑣,造成了繁復的一問一答)
3、同學們,這種內心的感受和變化,作者是抓住了嚴監生的什么來描寫的呢?是哪些部位的動作?(兩個指頭、頭、眼睛)的確啊,他的動作反應了他內心的想法。作者通過細致的描寫,讓這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從文字中站了起來。
教學反思:《臨死前的嚴監生》這篇課文在我的主觀意識中,感受最深的還是兩個指頭,因此,在課堂設計的時候,我把過多的環節都放在了吝嗇之上,導致了一個重要環節——學習作者的寫法環節任務未完成。這也是本堂課最大的敗筆。其次,設計中我原本遵循著這樣的課堂思路:簡介《儒林外史》導入——初讀感知,了解大意——感受人物特點——品味語言,然而預設不足,導致課堂教學的失敗。聽課的老師也提出了課堂教學比較零碎,教學的重點主要放在了課文內容的理解上。本堂課中帶著學生走進去,卻沒有走出來。第三,課堂中一問一答形式占的份量比較大。
由此,我想到了備課時對學生備的不夠足。第一,原先《示兒》這首詩老教材中有,新教材中學生還未學過。也就是本來想拿來為課文學習服務的,沒有起到作用。第二,教師在預設的時候,更應該想到的是在學生的眼中,他(她)可能會怎樣理解?第三,林林總總的資料,這個也覺得重要,那個也覺得精彩,不懂得舍棄,也是一大毛病。第四,對于提問的方法,這絕對是個藝術。同樣一個問題,提問的方法不同,直接導致了教學的效果。例如第四板塊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嚴監生的吝嗇表現在哪里?嚴監生吝嗇的形象已經深深地扎根在了我們的頭腦之中。那么吳敬梓是用怎樣的語言把他寫出來的呢?作者是抓出什么來寫的?(動作)哪幾個部位的動作?(頭、眼睛、手)嚴監生內心的感受和變化都是通過他的動作來反應的。就是這樣的語言,能讓我們的腦中出現了這樣一個“一莖燈草不挑,兩根手指不倒”的吝嗇鬼形象。
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之路尚漫長而又坎坷,如欲前行,還需更加努力。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侄兒、穿梭、郎中、諸親六眷、登時”等字音。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嚴監生這個鮮活的吝嗇鬼形象。
3.體會作者通過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等方面來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并嘗試著寫一寫。
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2、3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交流不同人物:
師:同學們,在你看過的電影、電視里,讀過的故事里,或者在平常的生活中,有哪些讓你印象特別深刻的人物嗎?他是個怎樣的人?簡單地來說說。《個別生在全班交流》
師: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特點。在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個故事里,這個人物又是誰呢?他又有什么特點呢?示題:臨死前的嚴監生《這個人的名字叫“嚴監生”,注意“監”讀四聲,監生是指明清兩個朝代的時候,在當時的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的人。》生再讀課題。
二、熟讀課文,感知故事大意
1. 師:讓我們打開書,好好把課文讀通、讀順,這是一篇近代白話文,和我們現在文章的有些字有所不同,我們可以借助下面的提示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需要老師幫助可以舉手。
2.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讀書。
3.檢查讀書效果。有針對性地請幾個同學接龍讀書,隨時正音,并指導個別難讀的句子。
易讀錯字音:諸親六眷(juàn)、嚴監(jiàn)生、已后、那里、登時、睜的、穿梭的、兩莖(jīng)、一聲不倒一聲、不得斷氣、燈盞、挑掉一莖、
4、讀了故事,想想這個故事主要寫了嚴監生的一件什么事情?(主要寫了嚴監生臨死前為了兩莖燈草遲遲不肯斷氣,最后妻子趙氏挑掉了一莖燈草,終于咽下氣。)
三 品評語句,感悟人物形象:
1、師:在這個故事當中,你覺得嚴監生是個什么樣的人呢?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勾畫出相關語句。《生生在班級自由交流》
2、師:這樣的人在病重時臨死前是一副什么模樣呢?請大家在文中找出描寫他病重時臨死前樣子的句子。《生勾畫,同桌互相交流再匯報,師出示句子: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倒著一聲,總不得斷氣, 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反復讀讀這句話,感受到了什么?《病得很嚴重,一口氣沒上來就沒命了,可是在這種情況下總不得斷氣,一定是心里有所牽掛》根據學生不同的感受指導學生個性化地朗讀。
3師:是呀,他這兩個伸著的指頭是要向諸親六眷交代些什么呢?還有什么事情讓他如此放心不下呢?請大家再仔細默讀文章,看看他旁邊的諸親六眷是怎么認為的?用---畫出。《生默讀勾畫匯報》
4師:大侄子認為:有兩個親人未曾見面(板書:兩個親人)
他的反應:(課件出示,生讀: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
二侄子認為:有兩筆銀子未曾吩咐(板書:兩筆銀子)
他又是什么反應呢:(課件出示: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手指越發指得緊)此時的嚴監生和剛才面對大侄子的反應更激烈了,你認為
如果這時嚴監生會說話,他最想對親人說什么?《生交流,并回扣到朗讀上》
奶媽認為:兩位舅爺不在跟前(板書:兩位舅爺)
他的反應:(課件出示:他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奶媽仍然沒有猜中,他已經命懸一線,隨時都可能送命,但仍然堅持著,他心里是怎么想的?《生交流,并指導學生個性化朗讀》
趙氏認為:用兩莖燈草怕費了油(板書:兩莖燈草)
他的反應:(課件出示:他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5師:原來,他的心思還是只有最了解他的妻子趙氏知道,待趙氏挑掉一莖,他登時就沒了氣。原來讓他一直牽掛的,就是這兩莖燈草。如果此時你就站在他的床前,你有什么話想對他說說嗎?《學生交流匯報,教師隨機引導學生關注閱讀提示中的“嚴監生是個很有錢的人“和文中“晚間擠了一屋的人,桌上點著一盞燈,體會在他臨死前點兩盞燈莖,并不是很過分的事情。”》
四、對比回顧,感悟寫作方法
1師:嚴監生的吝嗇在每一個人的腦海中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是抓住嚴監生的哪些方面來表現他的吝嗇的呢?《請學生關注板書和課件提示:》
板書: 課件:
兩個親人 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
兩筆銀子 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手指越發指得緊
兩位舅爺 他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兩莖燈草 他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有動作、神態上的細節描寫。典型的動作描寫:伸著兩個指頭,閉著眼,搖了搖頭。。。》
2師:看來我們在寫人時,可以抓住這個人的動作、神態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請大家來看看下面的一段文字,一邊看一邊想:這篇文章抓住了人物哪些方面寫出了人物的什么特點呢?
〈一〉出示《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中的片段:“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很占了上風。可是小胖墩兒也是個摔跤的慣手,塌著腰,合了襠,鼓著眼株子,不露一點兒破綻。兩個人走馬燈似的轉了三四圈,終于三抓兩撓,揪在了一起。這一來,小嘎子可上了當:小胖墩兒膀大腰粗,一身牛勁兒,任你怎樣推拉拽頂,硬是扳不動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氣,剛想用腳腕子去鉤他的腿,不料反給他把腳別住了。胖墩兒趁勢往旁側里一推,咕咚一聲,小嘎子摔了個仰面朝天。”
3師:〈學生可翻到教材132頁學習發現:片段通過動作描寫表現小嘎子身手機靈但沉不住氣,小胖墩兒看似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實際上卻是心中有數的特點〉請學生找出最能表現出他們性格特點的句子,自己讀一讀。
4師:除了動作描寫,我們還可以通過其他描寫方式來表現人物特點,來看看這段話。請大家自己讀一讀,看看運用了哪些描寫表現了人物的什么特點?〈運用了外貌和語言描寫表現了孫悟空威武霸氣、不畏妖魔的特點〉
〈二〉孫悟空尖嘴縮腮,一對火眼金睛炯炯有神,身穿金光閃閃的戰袍,頭戴金冠,手持從東海龍宮掠來的金箍棒,顯出一副威武霸氣的樣子,大喝一聲道:“不要閑講!快還你老外公的袈裟來!”那妖怪道:“你是那寺里和尚?你的袈裟在那里失落了,敢來我這里索取?”行者道:“我的袈裟,在直北觀音院后方丈里放著。只因那院里失了火,你這廝,趁哄擄掠,盜了來,要做佛衣會慶壽,怎敢抵賴?快快還我,饒你性命!若牙迸半個不字,我就推倒這黑風山,鏟平這黑風洞!”
五 拓展運用,嘗試人物描寫
1師:看來,我們去刻畫、描寫一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是有多種描寫方法的。不同的人物描寫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請大家試一試,能不能運用我們今天學到的描寫人物的不同方法來寫一寫曾經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他可以是你身邊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而見過一面的人,只寫一個片段,兩三句話也可,一段話一行,只要能表現出他某一個方面的特點就可以了。
〈生寫片段,小組交流,個別匯報,生生點評〉
六 小結
師:今天,通過對〈臨死前的嚴監生〉這篇文章的學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嚴監生的格外吝嗇,也知道了可以用多種描寫方法去描寫出一個人的特點,只要抓住了他與眾不同的一面和特點,他自然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大家把今天學到的方法學以致用,寫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來。
作業
課外閱讀寫人的文章或書籍,摘抄描寫人物的精彩句段。
板書設計:
臨死前的嚴監生
兩個親人?
兩筆銀子?
兩位舅爺?
兩莖燈草。
〈附“伸著兩手指”圖〉
吝嗇、小氣 動作、神態描寫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侄兒、穿梭、郎中、諸親六眷、登時”等字音。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嚴監生這個鮮活的吝嗇鬼形象。
3.體會作者通過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等方面來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并嘗試著寫一寫。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小游戲導入。
根據性格特點猜名著中的人物。
孫悟空、哪吒、諸葛亮、武松、
二、介紹《儒林外史》,解題。
師:這些都是出自于名著中的人物,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部名著《儒林外史》。
1、教師出示小黑板。介紹《儒林外史》。
師:我們今天要走近的一個人物是“嚴監生”。板書:嚴監生
2、介紹嚴監生。(給學生正音“監”)
嚴監生姓嚴,“監生”是他花錢買來的一個稱號。
嚴監生何許人也?(他家有十多萬兩銀子,錢過百斗,大米成倉,雞鴨成群,牛羊成行,良田百畝,金銀典當每年收入少有幾千兩銀子。)
3、師:同學們想一想,這樣有錢的人,在臨死前會怎樣處理他的銀子呢?
學生交流,抽生談。
4、板書課題:“臨死前的”
師:但嚴監生的做法與眾不同,那今天讓我們走近“臨死前的嚴監生”。
全班齊讀課題,讓學生區別“臨”與“監”。
三、檢查讀書、指導生字、生詞。
師:臨死前的嚴監生有哪些不同尋常的表現呢?我們來請一位同學讀讀課文,其它同學幫他看看有沒有讀錯的地方?一邊看看嚴監生臨死前是什么樣子的呢?
1,抽生讀,評價。
2、師:課文中的確有些字詞比較難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些詞語。
教師出示小黑板,抽生讀。
諸親六眷、侄子、郎中、穿梭、一聲不倒一聲、不得斷氣、挑掉一莖、登時,燈盞
3、這些詞課前已經預習了,同學們還有不明白的嗎?
全班再一起朗讀一遍。
四、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師:剛才我讓同學讀書思考嚴監生臨死前是什么樣子的呢?課文是怎么寫的?
1、抽生讀“嚴監生喉嚨里的痰響得……,伸著兩個手指頭。”
2、抓關鍵詞“兩個指頭”,根據以下板書整體梳理本段。
3、一起與學生把板書連起來說一遍。
五、精讀,體會人物性格特征。
師:這就是我們了解的主要內容,也就是你們剛才說的他與眾不同的行為。不過,我們光讀懂了名著片段的大致內容還不夠。
1、書是讀出來的。我抽一位班上朗讀水平最高的同學來讀一下。(從嚴監生喉嚨里的痰起)
2、老師范讀,學生評議。
師:老師之所以讀的與同學們不同,是因為我讀過《儒林外史》,知道了這每個人的心理活動,接下來我們從嚴監生的動作,神態來揣摩一下他的內心活動,讓同學們讀的比剛才更好。
板書:動作、神態、內心活動
3、指導體會、朗讀第一部分。
a、讀句子;
b、抓關鍵詞體會人物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板書:搖了搖
c、再讀,再評。
d、教師讀資料,學生總結嚴監生性格形象:
教師板書:吝嗇鬼 守財奴
4、放手體會第二部分。
a、小黑板出示第二部分內容,抽生讀。
b、生用抓關鍵詞的方法選喜歡的一段體會嚴監生內心活動,試著寫下來。
教師板書:狠狠搖、閉眼搖
c、抽生讀、學生自由讀。
5、第三部分放手體會,放手讀。
6、小結板書:從嚴監生三個動作,體會一個“吝嗇鬼、守財奴”形象。
六、課內延伸,布置讀《儒林外史》。
1、出示材料讓學生猜人物——設疑。
當時,他在家里倍受冷眼,妻子對他呼西喚東,老丈人對他更是百般呵斥。當他一家正在為揭不開鍋,等著賣雞換米而發愁時,傳來他中舉的喜報,他從集上被找了回來,知道喜訊后,他高興得發了瘋。好在他的老丈人胡屠戶給了他一耳光,才打醒了他,治好了這場瘋病。轉眼功夫,他時來運轉,不僅有了錢、米、房子,而且奴仆、丫環也有了。他母親見此歡喜得一下子胸口接不上氣,竟然死了。胡屠戶也一反常態,到處說他早就知道他的女婿是文曲星下凡,不會與常人一樣的,對他更是畢恭畢敬。
2、引導讀《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描寫了近二百個鮮活人物形象。
板書設計:
臨死前的嚴監生
神態、動作 性格
大侄子 ? 搖了搖 吝嗇鬼
二侄子 ? 狠狠搖 守財奴
奶媽 ? 閉眼搖
趙氏 挑掉一莖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a類1、認識“侄”“痰”兩個二類字,會寫“監”“侄“郎”三個生字。能借助注釋或工具書理解“監生、再不回頭、郎中、一聲不倒一聲、哥子”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2、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b類1、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受人物形象。2、通過對人物動作、神態等描寫的學習,感受嚴監生這個鮮活的吝嗇鬼形象,學習通過動作、神態的細節描寫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c類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預習作業1、認識“侄”“痰”兩個二類字,會寫“監”“侄“郎”三個生字。能借助注釋或工具書理解“監生、再不回頭、郎中、一聲不倒一聲、哥子”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2、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3、收集《儒林外史》及其作者的資料,簡單記錄。4、讀課文,想想嚴監生是個什么樣的人,畫出描寫嚴監生的句子。教學板塊個體學習清單第一板塊——猜謎激趣,引出人物【c/5】1、猜猜他是誰:老師說人物特點,學生猜人物名字。(1)他手持金箍棒,火眼金睛,神通廣大。(2)他赤手空拳,能打死老虎。(3)手持羽毛扇,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4)項戴乾坤圈,手持火尖槍,腳踏風火輪。2、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同樣鮮活生動的、在世界文學史上頗負盛名的人物。(板書:嚴監生)誰會讀這個名字?“監”在這里讀四聲。是一個多音字,誰會用他的另一個音組詞。“監生”什么意思呢?你怎么知道的?總結:監生是指明清兩個朝代的時候,在當時的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的人,相當于現在的大學生。3、檢查預習中收集的資料。這位姓嚴的監生原名叫嚴致和,是我國古典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一個人物。課前老師讓大家收集了有關《儒林外史》的資料,誰愿意把自己的和大家分享?誰還有補充?課件出示(介紹書的資料)。關于此書的作者大家又知道多少?課件出示(介紹作者資料)。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寫嚴監生時寫道(課件出示:“他家有十多萬銀子。錢過百斗,米爛陳倉,僮仆成群,牛馬成行。”)你覺的嚴監生的家庭條件如何?他的監生就是用錢捐來的。同學們設想一下,通常情況下,一個家財萬貫的人,臨死前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嚴監生臨死前是怎樣的情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板書:臨死前的)請大家齊讀課題。 聽老師說人物特點,猜人物名字,搶答。 讀名字,了解“監”的讀音。 聽老師介紹“監生”。 交流收集的《儒林外史》的資料。了解作者。 回答老師提問。 齊讀課題。第二板塊——檢查預習【a1、a2/7】1.檢查讀課文情況。2、檢查重點字音。(課件出示)諸親六眷 嚴監生 兩莖燈草 一聲不倒一聲 哥子 侄子 不得斷氣 挑掉一莖 揩揩眼淚3、檢查生字掌握情況。4、檢查理解詞語情況。(課件出示)文中稱男孩子為(哥子),稱中醫醫生為(郎中),所有的親戚,叫(諸親六眷 )。再不回頭是指(病情再不見輕),已后(以后,已通以),一聲不倒一聲指(一聲連著一聲)。5、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交流對嚴監生這一人物形象的認識。 聽別人讀課文,找錯誤糾正。 抽讀、齊讀詞語。 聽寫生字,對照檢查。 搶答 全班交流,知道嚴監生是個吝嗇之人。第三板塊——細讀課文,感受人物特點【b1、b2/20】1、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找到描寫嚴監生病情的句子,讀一讀體會一下,可以在旁邊批注上自己的體會。2、誰來說說從課文的哪些語句中能夠感受到嚴監生病情很重呢?3、品味句子,感受嚴監生“愛錢甚命”的心態。①請大家自由讀這幾句話,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說說自己的體會。②好重的病哪!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你想用什么詞來形容他的病情?③老師也想讀一遍,大家評評老師讀得怎么樣?(老師故意讀漏“總”字)學生評讀,由“總”字讓學生體會嚴監生垂死掙扎的時間之長。④齊讀本句。⑤拓展:嚴監生已經氣若游絲,瀕臨死的邊緣了,你們知道他為什么會病到這種地步嗎?出示課件:《儒林外史》第五回節選:過了燈節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時撐著,每晚算帳直算到三更鼓。后來就漸漸飲食不進,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銀子吃人參。探討:在他的眼里命與錢財熟輕熟重?中國有個成語叫做“愛錢如命”,他是“愛錢甚命”。來,讓我們一起把這句話讀好。4、過渡:嚴監生病得很嚴重,一口氣上不來就沒命了,可在這種情況下總不得斷氣,想必是心里有所牽掛或有什么未了的心愿,你看他伸出兩個手指,這意思讓人好生難猜。①大家再讀課文,找出哪些人猜測了,猜對了嗎?嚴監生的反應分別是什么?和同桌一起完成老師給出的表格,在書上畫一畫。課件出示:猜的人猜測內容嚴監生的反應大侄子兩個親人把頭搖了兩三搖二侄子兩筆銀子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奶媽兩位舅爺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趙氏兩莖燈草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②誰來說說看你怎么填的?a、當大侄子猜測,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時,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可見他現在的心情是——b、當二侄子猜想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不曾吩咐明白時——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的緊了。他的的反應與前一次有什么不同嗎?此時此刻,他的內心是怎樣的——(急切、心急火燎)你是從哪里看出來他很著急的?融入這份感受,再來讀讀這個語句。讀出他的急,讀出他的氣。c、奶媽猜想也許是因兩位舅爺不在身邊故此記念時——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這一次的反應又有什么不同嗎?沒人能理解,沒人能讀懂他啊,此時的嚴監生把眼閉著搖頭,他的內心只有(絕望),難道真要讓我死不瞑目嗎?讀誰能把嚴監生絕望的心情讀出來?d、趙氏走去挑掉一莖燈草時——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當趙氏終于讀懂了他的心思,挑掉了一莖燈草,此時他的心情會是?5、我是代言人此時的是嚴監生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會怎么說呢,讓我們來當一回嚴監生的代言人吧?投影出示:大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他就把頭搖了三搖。說: 。 二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說: 。 奶媽抱著哥子插口道:“老爺想是因兩位舅爺不在跟前,故此記念。”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說: 。 趙氏走去挑掉一莖燈草時,他想說: 。 6、都說“言為心聲”,作者吳敬梓為什么不寫嚴監生的語言呢?把這些都加上不是更具體,更能突出嚴監生的吝嗇嗎?(小結:看來咱們寫人哪,還得聯系實際,選擇恰當的方法)多么可笑而又可悲的嚴監生喲!在臨死前,居然為了燈盞里的兩莖燈草而不能安息。7、拓展:所謂“觀其顏,想其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愛錢甚命”的性格,絕不是一天、兩天所養成的。讓我們看看他平時的生活情況。課件出示《儒林外史》第五回節選:便是我也不好說。不瞞二位老舅,象我家還有幾畝薄田,日逐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豬肉也舍不得買一斤,每常小兒子要吃時,在熟切店內買四個錢的哄他就是了。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嚴監生平時連買點豬肉都舍不得,因為他覺得這會浪費他的——銀子,所以,當“嚴監生從被單里伸出兩根手指”時,他的心情絕對是——(焦急的,著急……)尤其是當他的親人不知道他的心意時,他簡直快——讓我們懷著這樣的心情,再來讀一讀課文中這組描寫“嚴監生”的句子吧。 讀課件出示的句子,說體會,批注。 思考,回答 讀、交流。 聽老師讀,說體會 讀句子 讀課件出示的補充資料,回答問題 讀課文,找諸親六眷的猜測,和同桌完成表格 根據表格體會人物品質 回答老師的提問 思考回答 讀句子 思考回答 讀句子 指名讀 齊讀句子 想象,補充 讀補充資料 交流 感情朗讀句子。第四板塊——總結寫法,拓展閱讀【c/8】1、同學們,就是這樣三四百字的一段話,卻把吝嗇鬼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讓我們過目不忘,成為了寫人的“千古絕唱”。作者是怎么樣做到的呢?運用了人物描寫的哪些方法?(板書:動作、神態描寫)所以,我們以后寫一個人的時候,也要學以致用,從人物的動作、神態去表現他的性格,才能使我們筆下的人物有血有肉,活靈活現。2、作家吳敬梓用辛辣的筆觸為我們塑造了這樣一個吝嗇鬼形象,有著較強的諷刺意味。在世界文壇上還有四大吝嗇鬼,他們是——課件出示:(圖片)《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慳吝人》中的阿巴貢、《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3、同是寫吝嗇鬼的死,但作者的寫法卻各有千秋,課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這四本書讀讀,看看作者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再運用本節課所學的方法描寫你身邊的一個人。另外,如果你還想了解嚴監生的故事,可以讀讀《儒林外史》。 體會寫作方法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設計 篇7
一.課題導入,整體感知文本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人物描寫一組》的第二個片段,板書課題。一起讀讀題目。 追問:片段講的是什么時候的嚴監生呢? 強調臨死前。
2.設想一下一個人在臨死前會想些什么?
預設:想活下去。 我的遺產怎么辦呢? 還想做的一些事情。
小結:這些都是一般人臨死前的想法,你在預習時了解到嚴監生臨死前是什么想法嗎?
3.打開書,看到這個片段,快速地瀏覽內容,想想嚴監生臨死前最牽掛的是什么?兩莖燈草
4.理解什么是燈草。在預習時你對燈草有了解嗎?在古代燈草是用來照明的,它非常地便宜,相當于一盒火柴里一根火柴的價錢。
二.解決預習,深入課文內容
1.過渡:你們在預習時除了燈草的了解外,還對課文內容有什么理解?現在我們一起交流自己的預習成果。
2.出示預習提示,可以根據預習提示來說,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說。
(1)片段的出處,作者 (你是從哪里知道的?能抓住預習提示中關鍵的語句,這是個很好得預習方法。)
(2)臨死前得嚴監生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從什么地方看出來?(吝嗇,板書)(追問:還從哪些地方看出他得吝嗇?)
(3)片段運用了哪些寫作方法?(通過課文預習,自己歸納出寫作方法,真不錯)
(4)他家非常有錢。(了解了他的家庭情況)
(5)什么是“監生”(你是怎么知道的?能通過注解,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這也是不錯的預習方法。)
3.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提出問題
看來同學們不僅掌握了預習方法,還能運用這些方法對課文進行自學理解。那在這個過程中,你有沒有遇到不太明白,有疑惑得問題呢?
預設:(1)為什么只有趙氏明白嚴監生的想法?
(2)為什么要指兩個指頭?(能抓住細節提問,真不錯!)
(3)家里這么有錢為什么還會為兩莖燈草費這么大得勁?(有自己的想法)
(4)嚴監生是個怎樣的人呢?
(5)為什么沒有嚴監生的語言?
(6)為什么聽了奶媽的話他要狠很地搖頭?(讀書真仔細,這么小的細節都能被你發現)
板書: 趙氏兩個指頭
怎樣的人狠搖頭
費這么大的勁
沒嚴的語言
4.解決問題
看來,你們真會預習,不僅能從內容上來理解,還從(詞句表達)具體細節
來說。這些問題中,有沒有你能解決的呢?
預設:(1)理解“兩個指頭”(這兩個指頭指的是什么?從兩個指頭中你看出了什么)
(2)狠狠搖頭(通過搖頭你能感受到他當時的心情嗎?他著急什么?) (3)只有趙氏明白嚴監生的想法(想想趙氏和嚴監生的關系)
(4)為什么沒有嚴監生的語言?(他已經病得不輕了。你能用一詞來形容他的病情嗎?)
三,抓住典型情節,探究寫法
1.臨死前的嚴監生非常的吝嗇,作者沒有用一個吝嗇,卻把這吝嗇鬼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請你們勾畫出描寫嚴監生臨死前的句子。
2.生說,課件出示
3.自己小聲的再讀讀這5句,看看你有什么發現?(動作)
4.再看看親人們對嚴監生說話時他的三次搖頭,這些句子向我們傳達出了一個什么信息?(親人們都沒有猜對他的意思)
5.既然都是寫搖頭的動作,表達的意思相同,這三次搖頭有什么不同?(變化)
6.看來這三次搖頭是有變化的,作者為什么要寫出三次搖頭不同呢?請你們找出親人們對嚴監生說的話以及嚴監生搖頭的句子。自己先讀一讀,想一想。
7. 第一次搖頭:從嚴監生的第一次搖頭,你能猜出他想對大侄子說些什么嗎?
預設:你能體會到嚴監生的心情嗎|
請你來讀出他的著急。
為什么“搖”字搖加強語氣來讀? 誰來試試?
8. 再來看看第二次搖頭,從這里,你還能感受到他什么心情?(失望)
預設:從哪里體會到的?(能抓住關鍵詞來體會真不錯)
就請你讀讀這句,讀出他的失望。
多么失望的嚴監生啊,你能猜出此時他想說些什么嗎?
9. 再看看第三次搖頭,面對親人們都沒有猜對他的心思,此時他的心情又是怎么樣得呢?你能猜出他想對奶媽說些什么嗎?
10.同學們體會得真好。作者抓住了嚴監生臨死前的典型事例,動作變化的典型細節,把一個吝嗇鬼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讓我們一起再來感受一下,老師讀親人們的話,你們讀嚴監生得動作,把那份急,那份擔心讀出來。
11.回想一下,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了哪些寫作方法?
板書:典型事例 典型細節
這個片段寫了嚴監生什么特點?抓住了怎樣得典型事例呢?主要寫了他哪些典型細節呢?這就是一個杰出作家的不同非凡之處,寫一個人的吝嗇,無需多動筆墨,就抓住嚴監生臨死前的典型情節,通過動作變化的典型細節就把人物的吝嗇鬼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四,寫作運用
1.過渡: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也要這樣,抓住典型情節,通過典型的細節,刻畫出人物特點。
2. 昨天老師布置了讓你們去觀察身邊同學得特點。現在我們分組交流,找出最能反映出這個同學的典型事例,以及典型的細節,突出這個同學的特點,由組長執筆,共同完成寫作提綱
寫作提綱:
人物特點 典型事例 典型細節(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活動)
3.小組內交流(好吃狗,qq迷,游戲迷,體育迷),完成提綱。
4.全班交流 (預設:你想寫同學的什么特點?想到了哪些事列?
他哪一點給你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趕快拿出本子自己寫一寫。注意只抓住一個典型事例寫一個小片段。
6.寫后交流,生評議。
7.小結:今天,我們通過《臨死前的嚴監生》的學習,進一步學會運用了人物描寫的方法,并能抓住典型的情節,通過典型的細節描寫,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希望你們靈活運用這些寫作方法,寫出更優秀的文章。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設計 篇8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人物形象。
2、體會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等描寫的作用,學習表現人物某一方面特點的寫作方法。
3、認識課文中的14個生字,摘錄課文中描寫人物的精彩句段。
【學習重難點】學習通過語言、外貌、動作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1、教師:小黑板、掛圖等。
2、學生:閱讀《儒林外史》,收集關于作家吳敬梓的有關資料。
【課時安排】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閱讀鋪墊
1、交流《儒林外史》的讀后體會。
2、教師小結:
作者吳敬梓出身于官宦之家。父親去世不久,他的家就遭遇變故。他對人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追求功名,這在當時是很難被社會所容的,這使他有機會接觸更多的下層知識分子與普通民眾,為熟悉他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這樣就從個人恩怨的小圈子里轉向對社會不滿與批批判上來。也正是在1736年前后,他開始了《儒林外史》的創作。這部小說描繪了不同類型的封建知識分子的生活和心靈,表現了封建社會的極端腐朽和將要崩潰的趨勢,也描繪了我國封建社會中的市民心態以及在名利驅使下各種各樣的人。尤其對人物性格的刻畫,活靈活現,有血有肉。對一個有錢人嚴監生臨死前的描寫與心靈刻畫,成為“千古絕唱”,被人們津津樂道。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這篇課文的生字并不多,相信同學們經過認真練習,同學們一定能夠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讀書。
3、檢查讀書效果,有針對性地檢查平時讀書機會相對較少的學生,隨時正音:
嚴監(jiàn) 諸親六眷(juàn) 兩莖(jīng)。
4、自讀課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寫了誰?這個人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學生自讀思考。
6、交流對人物的初步感受。
三、縱向聯系,感悟“吝嗇”
出示語段:
“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搖了兩三搖。”
1、讀了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語來形容嚴監生此時的病情?
(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息……)
2、聽老師把這句話讀一遍,大家評評老師讀得怎么樣?
(老師故意讀漏“總”字。)
3、學生評讀,由“總”字讓學生體會嚴監生垂死掙扎的時間之長,從而引發討論:
病情惡化到這種程度,嚴監生卻“總不得斷氣?他在想什么?
(讓學生揣摩人物內心,進行心理活動描寫的訓練。)
4、這句話中,有幾個關于嚴監生的動作的描寫,你能找出來嗎?
5、從幾個動作描寫中你體會到什么?
(兩根燈芯草,竟然讓臨死前的嚴監生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出兩個指頭,兩根燈芯草在他的心中是這么的重要,可見他是多么吝嗇。)
6、在聽了大侄子的話后,他又有怎樣的舉動?“搖了兩三搖”,如果把它換成“搖了搖”可以嗎?說說你的見解。
(讓學生體會嚴監生此時的焦急。)
7、此時的嚴監生又會怎樣想呢?
8、練習朗讀,學生評讀。
9、在本文中,像剛才提到的動作的描寫還有幾處,你能找出來嗎?
10、根據學生回答梳理:
與大侄子的交流伸出兩個指頭把頭搖了兩三搖與二侄子的交流越發指得緊了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與奶媽的交流那手只是指著不動把眼閉著搖頭與趙氏的交流點一點頭把手垂下
11、從這些動作的變化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焦急的加劇與吝嗇。)
12、體會人物的心理,練習朗讀后面話,要讀出心理的變化。
四、課后作業
有條件的同學閱讀《守財奴》中葛朗臺臨死前的片段。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設計 篇9
教材分析:
《臨死前的嚴監生》是第七單元人物描寫一組課文中的第二篇,節選自我國古典諷刺小說《儒林外史》。課文節選的片斷不長,只有區區三百字左右,但是語言精煉傳神,活脫脫地刻畫了一個吝嗇鬼形象。這個片段記敘了嚴監生臨終前因燈盞里點了兩莖燈草,伸著兩根指頭不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刻畫了愛財勝過生命的守財奴的形象。
這是一段絕妙的描寫,嚴監生臨死時,總是斷不了氣,卻一個勁地伸出兩個指頭,這兩個指頭是什么意思呢?這一令人難以捉摸的動作給眾人造成了一個難以破解的謎,最后由趙氏把謎底揭出來。原來他是看到燈盞里點著兩莖燈草,怕費油。多燒一莖燈草,竟會使一個行將就木的人耿耿于懷,放心不下,難以斷氣,這種經過藝術夸張的描寫,活生生地刻畫出了一個吝嗇鬼的形象。這種如同素描一般的細節描寫,把嚴監生的特點淋漓盡致、入木三分地表現出來,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侄兒、穿梭、郎中、諸親六眷、挑掉、登時”等字音。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嚴監生這個鮮活的吝嗇鬼形象。
3、體會作者通過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等方面來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交流《儒林外史》。
師:課前,同學們閱讀了《儒林外史》的某些章節,這部小說作者是誰?投影小說。你認識了吳敬梓筆下的哪些人物?
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個故事就選自《儒林外史》。示題:臨死前的嚴監生。板書課題。這個人的名字叫“嚴監生”,注意“監”讀四聲,他的原名叫嚴致和,那為什么叫他監生呢?你怎么知道的?借助注釋理解。
二、熟讀課文,感知故事大意。
1、師:讓我們拿出課文紙,借助課文下方的注釋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再想一想,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讀書。
2、檢查讀書效果。
出示詞語:諸親六眷、侄子、哥子、一聲不倒一聲、登時、兩莖燈草、挑掉、
齊讀正音,要求讀準確讀出節奏。這些詞語中你有不理解的嗎?
理解:諸親六眷(文章中的諸親六眷是指哪些人?)、侄子(你有叔叔姑媽嗎?那你就是他們的侄子侄女。)、哥子(在座的男孩子古時就叫哥子。)兩莖(實物理解“兩莖燈草”。)
書寫生字:監、侄、郎。(在方格中書寫)
讀準了字音,理解了詞語,讓我們再來讀讀文章。指名分部分朗讀課文。說說哪句覺得特別難讀的,再個別指導讀。
3、剛才我們讀了幾遍課文,誰能用一兩句話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借助課題概括。嚴監生臨死前伸著兩個指頭,還念念念不忘兩莖燈草。)板書:兩個指頭
三、 聚集重點,感悟人物形象。
1、面對臨死前嚴監生的那兩根手指,諸親六眷作出了哪些猜測,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和同桌交流交流。
2、指名讀諸親六眷作出的猜測。
他們猜對了沒有?
出示句子
第一次:他把頭搖了兩三搖。
第二次: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的緊了。
——依然是兩根手指
第三次: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還是兩根手指,真是白思不得其解啊!那么,同學們,嚴監生的身邊就沒有人能明白他的意思了嗎?扳書:兩莖燈草
3、一般人死前會牽掛些什么?可是在嚴監生的眼里,…………都比不上那兩莖燈草重要啊!面對這樣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此時此刻,你想用什么什么詞語來評價嚴監生?
補充嚴監生相關資料:
嚴監生究竟是何許人也? 他的家境又如何呢?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資料,請看——
第五回節選:
●嚴監生家里有十多萬兩銀子,仆人無數,良田萬畝,除此之外,在縣城里還有鋪面二十多間,經營典當,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幾百兩銀子。
●便是我也不好說。不瞞二位老舅,象我家還有幾畝薄田,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豬肉也舍不得買一斤,每常小兒子要吃時,在熟切店內買四個錢的哄他就是了。
●過了燈節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時撐著……后來就漸漸飲食不進,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銀子吃人參。
你了解到他家庭怎么樣?(很有錢、傭人多,在鄉下還有田地)十多萬兩值現在的多少錢,最保守的估算恐怕也值千萬元的人民幣吧!他連平時買點豬肉都舍不得,他覺得他浪費的是什么?(是銀子、生命)。
四、回讀課文,品味作者語言。
1、為了那兩莖燈芯,嚴監生之前是怎么念念不忘呢?讓我們再來看看他臨死前的反應,細細地讀一讀,品味品味,臨死前的嚴監生是怎樣的形象,從中你發現了什么?(體會作者人物動作神態的細致描寫。)
2、引讀交流:
當大侄子猜想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時——
句子一:他把頭搖了兩三搖。
l盡管身體極度的虛弱,盡管呼吸已斷斷續續,但面對那兩莖燈芯,他僅僅是搖了搖嗎?你想,那是怎樣的搖頭?(用力、失望)
l對嚴監生來說,那兩莖燈芯燒去的僅僅只是那么點燈油嗎?還燒去了他的(銀子、生命)。
l所以他面對大侄子的猜測時——生讀
當二侄子猜想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不曾吩咐明白時——
句子二: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的緊了。
l他的的反應與前一次有什么異同嗎?
l面對大侄子、二侄子一再的誤解,此時此刻,他的內心是怎樣的——(急切、心急火燎)他急的究竟是什么呀?所以,他把兩眼……把頭……
l融入這份感受,再來讀讀這個語句。
當奶媽猜想也許是因兩位舅爺不在身邊故此記念時——
句子三: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l這一次的反應又有什么不同嗎?
沒人能理解,沒人能讀懂他啊,此時的嚴監生把眼閉著搖頭,他的內心只有(絕望),難道真要讓我死不瞑目嗎?生一起讀
此時的是嚴監生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會怎么說呢,讓我們來當一回嚴監生的代言人吧?投影出示:
l你們呀!怎么就不明白我的心思呢?
當趙氏走去挑掉一莖燈草時——
句子四: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l那么,當趙氏終于讀懂了他的心思,挑掉了一莖燈草,此時的嚴監生……終于放下了所有的心事,咽下最后一口氣,走了。
3、同學們,這種內心的感受和變化,作者是抓住了嚴監生的什么來描寫的呢?是哪些部位的動作?(兩個指頭、頭、眼睛)的確啊,他的動作反應了他內心的想法。作者通過細致的描寫,讓這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從文字中站了起來。
四、比較閱讀。
1、我國古代作家吳敬梓僅用了幾句話,抓住了嚴監生死前兩個指頭這一個非常經典的動作,就把這個吝嗇鬼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其實在世界文壇上還有著名的四大吝嗇鬼,(投影出示四大吝嗇鬼)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的一個,請看——
末了,終于到了彌留時候,那幾日老頭兒結實的身子進入了毀滅的階段。女兒歐也妮把金器鋪在桌上,他幾小時地用眼睛盯著,好像一個才知道觀看的孩子呆望著同一件東西;也像孩子一般,他露出一點兒很吃力的笑意。有時他說一句“這樣好教我心里暖和!”臉上的表情仿佛進了極樂世界。本區的教士來給他做臨終法事的時候,十字架、燭臺和銀鑲的圣水壺一出現,似乎已經死去幾小時的眼睛立刻復活了,目不轉睛地瞧著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動了一動。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給他親吻基督的圣像,他卻作了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沖著女兒“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
2、這是著名作家巴爾扎克《人間喜劇》——《歐也妮葛朗臺》的片段,描寫了主人公葛朗臺臨死前的一幕。在他臨死之前的片段,讀了之后,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對人物的什么描寫?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與《臨死前的嚴監生》相比,你覺得在這個片段在描寫方法上與課文有什么異同之處?
今天,通過對《臨死前的嚴監生》這篇文章的學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嚴監生的格外吝嗇,也知道了,只要抓住了他與眾不同的一面進行描寫,就可以描寫出一個人的特點,他自然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學們,文中我們所看見的人物只是一個小小的人物而已,若想知道更多,老師建議你推薦同學們看吳敬梓寫的這部《儒林外史》。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分析】
嚴臨生是我國古典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一個人物。在這部小說里,作家吳敬梓用諷刺的手法,描寫了封建社會讀書人對功名的追求,以及他們的生活狀況。在小說里,嚴監生是一個很有錢的人。課文《臨死前的嚴監生》描寫是的嚴監生臨死前的情形。
【設計理念】
有效的課文課堂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在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基礎上,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并能自覺地運用在自己的習作中。學習這篇課文,注重引導學生讀書、思考、交流、討論,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更多發揮自己語言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發現、質疑。通過品讀語言,感悟人物形象,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目標】
1.會寫“監、侄、郎”三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侄子、穿梭、郎中”等詞語,能正確讀準“監”的讀音。能借助注釋或工具書理解“監生、再不回頭、郎中、一聲不倒一聲、哥子”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悟嚴監生的人物形象。
3.通過對人物動作、神態等描寫的學習,感受嚴監生這個鮮活的吝嗇鬼形象,學習通過動作、神態的細節描寫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4.有興趣閱讀如《儒林外史》《歐也尼·葛朗臺》等中外名著。
【教學重難點】
1.畫出描寫嚴監生的語句,品味嚴監生的人物形象。
2.學習通過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預習作業】
1.認識“侄、痰、揩”三個二類字,正確讀寫“監、侄、郎”三個生字。借助注釋或工具書理解“監生、再不回頭、郎中、一聲不倒一聲、哥子”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2.能把課文讀準確、通順。
3.查找有關作品《儒林外史》及作者吳敬梓的資料,并作簡單記錄。
4.用鉛筆畫出描寫嚴監生的語句,并在書上簡單寫下自己的感受。
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
1.談話導入新課,了解作者吳敬梓作品的特點。
2.簡介《儒林外史》。
(過渡):《儒林外史》是中國諷刺小說的開山之作,它是清朝作家吳敬梓花了近20年寫成的。在《儒林外史》中有一個場景,雖然只有區區三百多字,卻一直被人們視為人物描寫的一段“經典”。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段神奇的文字──《臨死前的嚴監生》,請大家齊讀課題。
①學生齊讀課題。(引導學生抓住“臨死”一詞體會,要讀得輕)
②老師板書課題:臨死前的嚴監生
③相機指導“監”的讀音,再指名讀出“監”字的另外一個讀音。
【設計意圖】:從學生平時讀課外書談起,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容易激發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并從讀課題入手,抓住關鍵字眼通過朗讀表達感情。
二、初讀課文,感受“富有”
1.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注釋、插圖,以及課文題目下的“閱讀提示”學習課文。
2.學生默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注意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邊讀邊想:嚴監生是個怎樣的人?
3.檢查預習情況。出示課件:監、侄、郎
①指名讀生字,相機提醒這幾個生字易寫錯的地方
②交流難讀懂字詞,如:監生、再不回頭、郎中、一聲不倒一聲、哥子等。
4.了解課文大意。說說從閱讀提示中知道嚴監生是個怎樣的人?(有錢人)
(出示課件):《儒林外史》一書中的描寫
他家有十多萬銀子,錢過百斗,米爛陳倉,僮仆成群,牛馬成行。
①指名讀這句話;
②交流讀后感受。(引導學生感悟嚴監生家財萬貫、富可敵國。)
【設計意圖】:由于文中一些字詞學生較難讀懂,課前布置學生進行預習,通過自學掃清字詞障礙,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這是閱讀教學的最基本的要求。通過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通過《儒林外史》中關于描寫嚴監生富有的句子,讓學生感受到嚴監生的富有,為下文感悟嚴監生的吝嗇打下鋪墊。
三、二讀課文,感受“病重”
(過渡語):請同學們現在再讀課文,看看課文寫了嚴監生臨死前是怎樣的情形?大家邊讀邊畫出有關的語句,不動筆墨不讀書。
1.學生再讀課文,感受“病重”。
2.交流讀書情況:誰能用一些詞來形容嚴監生臨死前的情形?
(生答:如:奄奄一息、病入膏肓、身患重病、氣若游絲等)
3.出示課件:嚴監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頭。諸親六眷都來問候。五個侄子穿梭的過來陪郎中弄藥。到中秋已后,醫家都不下藥了。把管莊的家人都從鄉里叫了上來。病重得一連三天不能說話。
①指名讀句子。
②點評學生的朗讀情況。
③師根據學生讀的情況進行指導,指導朗讀的時候要讀得輕,語速稍慢
④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討論:按照常理,嚴監生那么富有,如今人之將死,他應該做些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感情朗讀,入情入境地讀,深入體會臨死前嚴監生病入膏肓的情形。為下文體會人物形象作鋪墊。
四、精讀課文,感受“吝嗇”
(過渡語):同學們,《儒林外史》這部著作享譽中外,只要一說起嚴監生,大家的腦海里都會浮現出這樣的一個招牌動作,你們知道是什么動作嗎?請大家動筆用“──”畫出這個句子。
1.學生默讀課文。
2.指名讀句子。出示課件:
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出兩個指頭。
3.教師讀句子,學生想象畫面。(師范讀句子)
4.交流看到的畫面,聽到的聲音。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兩個指頭
5.理解“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意思,(鼓勵學生模仿咳的樣子)
6.聯系上下文,你們能用一些詞來形容此時的嚴監生嗎?(奄奄一息、病入膏肓)
7.瀕臨死亡的嚴監生卻“總不得斷氣”,這個“總”字用得好呀,說說你從中體會什么?
8.引導學生品讀句子,感悟嚴監生的吝嗇。
(生讀句子):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出兩個指頭。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細節處來體會字詞的冷暖,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通過朗讀,聯系上下文感知語言的溫度,想象畫面,并親自演示模仿,體會當時嚴監生病入膏肓的情形,讓學生不斷積蓄形象感受,為后面體會嚴監生的吝嗇作鋪墊,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
9.師: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真難受啊,真痛苦啊,可他在難受中總不得斷氣,在痛苦中掙扎著伸出兩個指頭,到底嚴監生有什么放心不下,有什么牽掛呢?請大家默讀課文,完成以下表格:(猜測內容、嚴監生表現這兩項為學生填寫內容)
出示課件:
(1)學生默讀課文,動手完成表格
(2)指名匯報表格填寫情況
①結合表格,看看嚴監生奄奄一息,瀕臨死亡之際,他牽掛的是什么呀?
(兩莖燈草)(師相機板書:兩莖燈草)
②指名讀描寫嚴臨生的句子,其他同學想象一下,當時他心里有什么感受?(難受、焦急)
③指導學生帶著難受、焦急的感情把描寫嚴監生的語句讀一遍。
④師:同學們,嚴監生苦苦掙扎,總不得斷氣,竟然是為了那兩根燈莖!讀到這里,你想說些什么?能否找個恰當的詞送給他?(吝嗇;小氣;愛錢勝過愛生命等)
師板書:愛錢勝過愛生命
【設計意圖】:要體會嚴監生“伸出兩個指頭”的形象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是一個春雷慢吐的過程,通過讓學生自主讀文,品味關鍵句,從而讓學生一步一步感受到嚴監生總不得斷氣的啼笑皆非的牽掛,讓一個吝嗇鬼的形象深入腦海。
五、感情朗讀,體會寫法
出示課件:他家有十多萬銀子,錢過百斗,米爛陳倉,僮仆成群,牛馬成行。
1.指名讀句子。
2.出示課件:(出示描寫嚴監生的語句,學生帶感情讀出嚴監生的吝嗇)
他把頭搖了兩三搖
兩眼睜得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
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3.結合上述語句,說說作者抓住哪些方面來刻人物形象的?(生匯報)
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動作、神態
4.師小結:描寫人物可以從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活動等幾方面進行。有道是:言為心聲,但是為什么本文卻沒寫嚴監生的語言呢?我看是作者忽略了吧?(生匯報)
5.師小結:所以,我們在描寫人物時,還得聯系實際,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描寫。
【設計意圖】:老師有意設疑,激發學生思維,懂得描寫人物應該從實情入手,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描寫。
六、學習方法,升華練筆
(過渡語):我們寫作刻畫人物的時候,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進行描寫,相信我們也能寫出性格鮮明、有血有肉的人物來。請大家選擇自己熟悉的一個人,寫出他的特點來。
1.學生進行小練筆,教師巡視指導。
2.指名讀小練筆,其他學生點評。
3.師小結練筆情況。
【設計意圖】:把練筆輻射到閱讀課上,讓學生把習得的表達方法運用到寫作中,自自然然地體現從讀到寫,讀寫結合,訓練學生的讀寫能力,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
七、拓展閱讀
1.出示課件:①莎士比亞劇作《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②巴爾扎克小說《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
③莫里哀劇作《吝嗇鬼》中的阿巴貢;
④果戈里的小說《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
2.鼓勵學生閱讀名著名篇,感受同是寫吝嗇鬼,但作者的寫法各有千秋,鼓勵學生學習不同作者的表達方法。
【設計意圖】:由學習本課,感受名著名篇的魅力,一方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另一方面學習不同作者運用不同的表達方法。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與積累。
八、作業布置: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修改堂上寫的小練筆,抄正在作文本上,并讀給家人或自己所寫的那個人聽。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朗讀再次感受作者的精妙筆觸;另一方面,讓學生能根據課堂上學到的表達方法修改自己的練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愿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本次作業布置學生把練筆讀給別人聽,就在于讓學生與他人分享寫作的快樂,并從中獲得進步。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品讀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揣摩嚴監生內心活動,發揮想象,說、寫幾句話。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激發學生閱讀《儒林外史》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
師:我們來做的游戲,我描繪一個人物形象,你們迅速搶答是四大名著中的哪個人物。
手持金箍棒,捉妖降魔,七十二變。 (孫悟空)
少年英雄,三頭六臂,帶有六件法寶。 (哪吒 )
神機妙算,足智多謀,手持鵝毛扇。 (諸葛亮)
彪形黑大漢,性格粗魯,好赤膊上陣,善使兩把板斧。 (李逵 )
武藝超群,酒量過人,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武松 )
聰明伶俐,熟讀詩書,整日以淚洗面,多愁善感,病如西子勝三分。 (林黛玉)
課堂教學
揭示課題,結識文中人物。
師: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個同樣鮮活生動的形象。這個形象出自我國古典名著——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出示《儒林外史》這本書)儒林,就是眾多的讀書人。他的名字叫——嚴監生。(板書:嚴監生)誰來讀讀。
生:嚴監生。
師:請注意這個字的讀音。出示:監讀四聲——監生
監讀一聲——監考
知道“監生”嗎?
生:(讀注釋)監生是指明清兩個朝代的時候,在當時的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的人。
師:對,監生是讀書人的一種稱號,類似與我們常說的舉人,秀才之類的。嚴監生這個監生是用錢捐來的。嚴監生何許人也?
(出示)他家有十多萬兩銀子。錢過百斗,米爛陳倉,童仆成群,牛羊成行。良田萬畝,鋪面二十多間,經營典當,每天收入稍有幾百兩銀子。
師:看了資料你們覺得嚴監生如何?
生:非常有錢。
師:我們來設想一下,一般情況下,這樣有錢的人在臨死前會怎么做?
生:(匯報)
師:嚴監生臨死前是怎么樣的情況呢?走進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一起讀課題。(板書:臨死前的嚴監生)
生:(齊讀)臨死前的嚴監生。
初讀課文,感知人物形象
師:課前我們都讀過課文,我請一位同學來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正音,邊思考嚴監生臨死前究竟是怎樣的情形。
(學生讀課文后)
師:文中有些新詞。請大家來讀一讀,理解一些詞語的意思,并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出示:
諸親六眷 嚴監生 郎中 哥子 登時 一聲不倒一聲 不得斷氣 燈盞 挑掉一莖;
“諸親六眷”指的是;大侄子 、二侄子 、趙氏、奶媽等家人、親屬。
挑讀一聲——挑水
挑讀三聲——挑掉
師:誰能講一講臨死前的嚴監生不可思議的表現。
生:嚴監生臨死前,伸著兩個手指頭示意家人。
師:大侄子以為——
生:大侄子以為他還有兩個親人沒見面,二侄子以為他還有兩筆銀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奶媽以為兩個舅爺不曾見面。師:最后趙氏猜透了嚴監生的心思,他指的是兩莖燈草。(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兩個手指頭 親人 銀子 舅爺
師:請同學們根據板書說一說嚴監生臨死前的情景。
生:(根據板書概括說明)
生:(全體同學根據板書自由練說)
細讀課文,走進人物內心。
舉一 ——抓關鍵詞,展開想象
師:書,是靠讀出來的,我現在找全班讀書最好的一位同學來讀課文。
師:讀的很不錯,我也想試一試。(范讀)
你們也像我一樣讀一讀。
(學生繪聲繪色地仿讀)
師:你們讀得很投入,課堂上最美的聲音就是朗讀聲。我告訴大家朗讀不單單是簡單的模仿,我們只有知道每一個人的心思,才能把課文讀好。(板書:內心)你們看這段話。我們通過嚴監生的神情、動作揣摩他的內心世界,完全明白她的心思,一定能幫助我們讀得更好。(板書:神情 動作)
請一位同學讀句子。
出示: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大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他想說:________________
生:(對橫線上的補充說明)
師:很會讀書,你抓住了“搖了兩三搖”和“兩個手指頭”展開了想象。(板書:搖了兩三搖)
我們還可以繼續發揮想象,把他的心里話說出來。
(生說,師評。)
師:我結合大家的意見。
我的兩莖燈芯,哪怕挑掉一莖也好啊!見親人會給我帶來錢嗎?大侄子啊大侄子,你怎么一點也不明白我的意思呢,白白做我的侄子了。如果不挑掉一莖燈芯我是不會咽下這口氣的。
師:向別人學習,你會學得更好。
(生繼續匯報)
師:我們抓住了關鍵詞,走進了嚴監生的內心。這樣的一個有錢而又吝嗇的人平時是怎么生活的呢?給大家看一段資料。
出示:嚴監生拼命地節制生活費用,從不舍得吃一口肉。過了燈節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時撐著……后來就漸漸飲食不進,骨瘦如柴,有舍不得銀子買藥吃……
——節選自《儒林外史》
師:讀到這里,你們覺得嚴監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守財奴 吝嗇鬼 愛財勝過生命 摳門......(板書:守財奴 吝嗇鬼)
反三——選擇一處,想象寫話
師:這樣的守財奴,臨死前念念不忘他的兩莖燈芯,繼續伸著他的兩個指頭。我們還是抓關鍵詞,想象臨死前的嚴監生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請兩位同學讀一讀后,大家選擇一處寫一寫。)
出示:
二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得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奶媽抱著哥子插口道:“老爺想是因為兩個舅爺不在身邊,故此記念。”他聽了這話,把眼睛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寫話,教師巡視,兩分鐘示意停筆)
生:真是氣死我了,我的二侄子啊,你怎么就不明白二叔的心思呢?兩筆銀子我早就安排好了。我想的是兩根燃燒的燈芯啊,分明燃的都是銀子啊!這樣白白地糟蹋錢財,叫我怎么能咽得下這口氣呢!
師:你抓住了“狠狠”、“睜得滴溜圓”展開了想象。(板書:狠狠搖)
生:奶媽,虧你還在我家呆這么多年,怎么竟連我這點心思都不懂,真是氣死我嘍!我都是快要死的人了,看舅爺有什么用啊,他們也不送我銀子。我心疼的是那兩根燈草,看來我是要死不瞑目了。
師:這位同學抓住了閉著眼睛搖頭的絕望心情寫話的。(板書:閉眼搖)
師:這兩個同學之所以寫的好,是因為他們抓住關鍵詞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展開合理的想象。說話符合嚴監生的心里。我們吸收別人的優點,繼續修改。
生:(繼續匯報)
體會表達,感情朗讀
師:對于一個奄奄一息的人,作者準確地抓住了他動作上的微妙變化,一個鮮活的守財奴的形象躍然紙上。(指著板書)
生:頭搖了兩三搖 狠狠搖了幾搖 閉著眼睛搖頭
師:正是作家吳敬梓對人物的傳神刻畫,才讓個性鮮明的嚴監生從文字中活了起來。下面就讓我們拿起書,讀一讀文章,現在我們的朗讀水平一定比剛才進步了。
(學生齊讀課文)
延伸課外,激發閱讀興趣
師:“兩個手指頭”傳神的一筆,有著極強的諷刺意味。諷刺了這個視金錢重于生命的守財奴、吝嗇鬼形象。完全可以跟莎士比亞的夏洛克、莫里哀的阿巴公、巴爾扎克的葛朗臺等舉世聞名的吝嗇鬼形象相媲美,
這堂課我們馬上就要接近尾聲了,最后我們來一個猜一猜的游戲,
猜一猜,這么個吝嗇的人,在他大老婆病重時,他愿意花錢為他醫治嗎?
猜一猜,這么個吝嗇的人,在他大老婆死后,他會為她辦喪事嗎?
猜一猜,這么個吝嗇的人,他哥哥犯事,知府來抓人,他會為他哥哥花錢擺平事情嗎?
(學生紛紛猜測嚴監生不會舍得銀兩)
師:你們全都猜錯了,透漏一點小秘密,你們看———
出示:
為了治好妻子王氏的病,他每日請四五個醫生用藥,都是人參附子。
王氏去世,他自此修齋、理七、開喪、出殯,用了四五千兩銀子,鬧了半年。
他哥哥犯事逃了,差人來抓,留差人吃了酒飯,拿兩千錢打發去了。
————節選自《儒林外史》
師:這一切的一切,顯得那么的不可思議,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走進《儒林外史》這部著作,走進這個內心復雜可憐的吝嗇鬼,還能看見封建時代其他讀書人追求名利的鮮明形象。這里有從小喜歡畫畫,長大不想當官的王冕,有匡超人待人參加各種考試,天天吹噓的狂態,有范進中舉人后發瘋的瘋態,有窮秀才看見自己的女兒絕食而死后大笑著說:“死得好,死得好”的癡態。
走進《儒林外史》,品人物描寫精彩無限.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侄子、穿梭、郎中、諸親六眷、挑掉、登時”等字音。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嚴監生這個鮮活的吝嗇鬼形象。
3、體會作者通過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等方面來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簡介《儒林外史》,導入(10)
1、ppt知道《儒林外史》這本書嗎?讀過《儒林外史》這本書嗎?《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一部杰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作者是清朝的吳敬梓。“儒”指的是讀書人,許許多多的讀書人就稱之為“儒林”。在這部小說里作家描寫一批可笑可悲的讀書人。
2、今天我們就去了解其中的一位,這個人原名嚴大育,字致和。他是一位監生,所以大家都叫他嚴監生 板書課題:嚴監生。注意“監”讀音,“臨”“監”兩字的字形。
知道什么叫監生嗎?簡介“監生”:ppt “監生”就是古代對讀書人的稱號。明清兩代稱在國子監讀書或取得進國子監讀書資格的人,清代可以用捐納的辦法取得這種稱號。(教師相機點一點:國子監——封建時代國家最高學校,相當于現在的北大、清華等大學;捐納——捐錢的意思)
嚴致和因為家里有很多錢,就花錢買了一個“監生”的稱號,實際上他并沒有什么真才實學,所以課文中他嚴監生是對他的一種諷刺。
3、學習提示語
打開課文,自由讀一讀課文中的提示語,從閱讀提示中你可以了解到嚴監生的哪些信息?
誰來說說,讀了這段話后,你對《儒林外史》有了什么了解?對嚴監生又有什么了解?
4、嚴監生到底有多少錢?請看原著中描寫嚴監生有錢的句子。ppt
u 這嚴致和是個監生,家有十多萬銀子。
u (王氏)每日四五個醫生用藥,都是人參、附子,并不見效。
u ……便是管事的管家、家人、媳婦、丫鬟、使女,黑壓壓的幾十個人,都來磕了主人、主母的頭……
u (嚴監生)睡在床上,想著田上要收早稻,打發了管莊的仆人下鄉去…
這些是原文中寫嚴監生的句子,讀了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你了解到他家境怎么樣?(很有錢、傭人多,在鄉下還有田地)十多萬兩值現在的多少錢,最保守的估算恐怕也值千萬元的人民幣吧!嚴監生家里有十多萬兩銀子,仆人無數,良田萬畝,除此之外,在縣城里還有鋪面二十多間,經營典當,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幾百兩銀子。嚴監生是個大富翁。
可惜這個有錢的人即將死了,這節課我們就要學習《臨死前的嚴監生》 板書:臨死前
二、初讀課文,大致了解嚴監生臨死狀態(17)
1、自讀課文,要求:a、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借助資料或聯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一些詞語。b、哪些地方告訴我們嚴監生病情十分嚴重。學生讀后檢查交流。
2、他真的病得很重,重到什么程度呢?你能換一種說法來形容他快死了嗎?
(預設:病重得快死了、快要一命嗚呼、即將咽氣、命在旦夕、生命垂危、岌岌可危、奄奄一息、病入膏肓、危在旦夕等)(作副板書,增加學生的詞匯積累)
三、猜測指頭用意,體悟監生性格(27)
1、這么一個很有錢的人,病重得快死了、死到臨頭了、奄奄一息了……喉嚨里……,那他應該不久就咽氣了,是嗎?
2、但是他卻咽不了這口氣,還伸著兩個手指(做動作),我們看看課文中是怎樣寫的。誰讀一讀嚴監生臨死前伸兩個手指的句子。(板書:伸)
3、嚴監生都快死了,可總不得咽氣,還伸著兩個手指頭,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事,讓他放心不下的事)那會是什么重大的事呢?嚴監生身邊的人一個一個地猜了起來,文中寫了他的大侄子、二侄子、奶媽的猜測,我們看看他們是怎么猜測的,讀他們猜測的話。
4、他們猜對了嗎?你們怎么知道的?畫出寫嚴監生的句子,交流并分角色讀這段文字。
5、除了嚴監生的大侄子、二侄子、奶媽外,當時擠了一屋的人,那么房間里可能還有他的鄰居、三侄子、四侄子、管莊人、舅爺、兄弟等人,那么他們會怎么猜呢?[語言訓練:( )也( )問道:“( )”]
(1)拓展寫話
(預設:三侄子也走上前來問道:“二叔,莫不是想要二侄子回家吧?”管莊人也擦了把眼淚問道:“老爺,你莫不是還有兩畝稻田沒有收割?”舅爺、兄弟……)
(板書:……猜)
(2)同學們,你們的猜想都有道理,都符合常理。你們猜對了嗎?那嚴監生這兩個指頭表示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最后誰猜對了他的心思?自讀課文,找找文中寫嚴監生的詞句,劃下來。
(3)在嚴監生彌留之際,親人們關心的是什么?嚴監生關心的是什么?
(4)你覺得嚴監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預設:摳門、小氣、貪財、愛財勝過性命……)(板書:吝嗇)
四、揣摩監生心理,推薦閱讀原著(40)
1、現在你知道嚴監生為什么咽不了氣了。那么,假如他剛才聽到了你們的猜測,他又病重得不能說話,那他會有什么反應呢?請你接著寫一寫嚴監生的反應,他不能說話了,咱們要通過什么來寫好他的反應呢?(神態和動作)還可以寫寫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2、第二次寫話:嚴監生聽了大家的話后,產生的神態、動作、心理活動。
3、兩次寫話練習連成一段交流。
(預設:三侄子也走上前來問道:“二叔,莫不是想二侄子回家吧?”嚴監生聽了,心里著急極了,他用盡力氣搖了搖頭,手指仍然地指向油燈,還眼巴巴地望著油燈。
舅爺咳嗽一聲,也試探著問道:“妹夫,莫不是你還有兩種貴重藥材藏著,可以救你的命?”嚴監生心想:虧你還是我的舅爺,我的心事你一點也不明白,我是個奢侈的人嗎?我都快死了,還浪費貴重藥材干什么?唉,誰懂得我的心思啊!想到這兒,他無力的垂下頭,可那兩根手指始終都不肯放下。)
4、推薦閱讀《儒林外史》
(1)嚴監生真是個吝嗇的人,竟為了一莖燈草而不肯咽氣。《儒林外史》的作者捕捉了最細微、最具說服力的細節,通過細節描寫將嚴監生這個人物吝嗇的特點刻畫得入木三分,嚴監生臨死前的“伸”最終使其成了世界文學名著人物畫廊中的又一吝嗇鬼的典型。
(2)學到這兒,同學們還有什么問題嗎?(學生提問)
老師也有一個問題:課文如果前三個人的猜想不寫或略寫,只寫趙氏猜出的那一部分,可以嗎?
(不行,因為這樣寫造成懸念,而且能通過對比來突出嚴監生吝嗇的特點:嚴監生在臨死前應該吩咐重要事的時候,卻為了一莖燈草而不得咽氣。反差越大,特點就越明顯。)
(板書:對比)
(3)推薦閱讀《儒林外史》
同學們剛才提了一些問題,大家可以去讀一讀原著《儒林外史》,或許可以幫助你解決這些問題,你還可以從這本書里讀到其他故事,如《范進中舉》等,你就能了解封建社會讀書人對功名的追求,以及他們的生活狀況,豐富課外知識。
板書設計:
22 臨死前的嚴監生
特點: 吝嗇
細節: “伸’
……(猜)
對比
一莖燈草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設計 篇13
設計理念
《臨死前的嚴監生》是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人物描寫一組”中的例文,節選自我國古典諷刺小說《儒林外史》。雖然區區三百多字,但語言精煉傳神,刻畫出了一個流傳百年的吝嗇鬼形象。從教材的編排意圖看,把《臨死前的嚴監生》放在“人物描寫一組”中,是讓學生“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因此,本課教學的重點不在分析故事情節上,不在指導學生朗讀上,而是著眼于言語形式的探究,引導學生抓住動作描寫感悟人物形象,近而體會“諷刺”的表達效果。
教學目標
能結合文中的注釋和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運用朗讀、默讀等閱讀手段感知人物形象;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寫作方法;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結識文中人物
1、這節課我們將通過語言文字來認識一個鮮活生動的人物,他就是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板書:嚴監生。
(1)讀準“監”在此的讀音。
(2)家財萬貫的嚴監生臨死前會是怎樣的情形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
2、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翻開語文書第133頁,自由朗讀課文。讀的時候要注意這是一篇古白話文,有些句式、讀音和現代文不一樣。(1)讀準音,讀通文。(2)邊讀邊對照注解,理解疑難詞語。
2、認讀生字、新詞。
3、檢查讀書情況。
4、嚴監生臨死前的情形和我們想像的一樣嗎?有什么不同尋常的舉動?
三、品讀課文,感悟寫作手法
1、出示: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
(1)對這個動作,他的家人們怎么猜呢?
(2)嚴監生對大家的猜測有哪些反應?請默讀課文,把描寫嚴監生反應的句子畫出來。
2、這四種反應哪個讓你印象最深刻?為什么?
3、請同學們靜下心來再把這幾句話聯系起來讀一讀,你又會品味出什么?
4、假如趙氏也沒猜對,你猜猜嚴監生會怎樣?請拿出筆寫一寫。
5、此時點兩莖燈草過分嗎? 你認為嚴監生是個怎樣的人?
6、分角色朗讀,初步體會“諷刺”的表達效果。
四、延伸課外,激發閱讀興趣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侄兒、穿梭、郎中、諸親六眷、挑掉、登時”等字音。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嚴監生這個鮮活的吝嗇鬼形象。
3、體會作者通過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等方面來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交流《水滸傳》里的人物特點。
2、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同樣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他就是吳敬梓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板書:嚴監生)注意“監”讀第四聲,他的原名叫嚴致和,那為什么叫他監生呢?
3、簡單介紹嚴監生。就是這樣一個有錢的財主,在臨死前表現出了非同一般的舉止,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臨死前的嚴監生
二、熟讀課文,感知故事大意。
1、自讀課文,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再想一想,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
2、檢查讀書效果。出示詞語:諸親六眷、侄子、哥子、一聲不倒一聲、登時、兩莖燈草、挑掉。讀詞正音,理解詞語。
3、用一兩句話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 聚集重點,感悟人物形象。
1、假如你就在嚴監生的旁邊,面對他臨死前伸出的那兩根手指,你會作何猜想?
2、諸親六眷作出了哪些猜測,默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和同桌交流交流。
3、一般人死前會牽掛些什么?
可是,嚴監生臨死前居然牽掛兩莖燈草,這實在出人意料。為了區區兩莖燈草,他之前是如何念念不忘呢?讓我們看看他臨死前的反應,細細地品讀品讀。
四、回讀課文,品味作者語言。
1、細讀句子,朗讀感受嚴監生臨死前的形象,出示句子:
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手指頭。
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
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
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如果此時你就站在嚴監生床前,你有什么話想對他說?
五、總結寫法,拓展閱讀。
1、讀句子,體會寫法。
作者抓住嚴監生臨死前伸著兩個指頭的經典動作,通過動作、神態進行細致的描寫,這叫——細節描寫。
2、出示四大吝嗇鬼和葛朗臺臨死前的片斷,交流體會
末了,終于到了彌留時候,那幾日老頭兒結實的身子進入了毀滅的階段。女兒歐也妮把金器鋪在桌上,他幾小時地用眼睛盯著,好像一個才知道觀看的孩子呆望著同一件東西;也像孩子一般,他露出一點兒很吃力的笑意。有時他說一句“這樣好教我心里暖和!”臉上的表情仿佛進了極樂世界。本區的教士來給他做臨終法事的時候,十字架、燭臺和銀鑲的圣水壺一出現,似乎已經死去幾小時的眼睛立刻復活了,目不轉睛地瞧著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動了一動。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給他親吻基督的圣像,他卻作了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沖著女兒“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
3、今天,通過對《臨死前的嚴監生》這篇文章的學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嚴監生的格外吝嗇,也知道了,只要抓住了他與眾不同的一面進行描寫,就可以描寫出一個人的特點,他自然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學名著中像這樣精彩的描寫比比皆是,課后,讓我們一起走進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認識四個生字:監、侄、痰、郎,能正確讀寫:諸親六眷、侄子、穿梭、郎中、喉嚨幾個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嚴監生的人物形象。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的描寫方法。
4、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感受嚴監生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一個大地主,他擁有很多銀子,請大家設想一下他臨死時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景?
生:
師:語言大師吳敬梓用簡短的筆墨,細致地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大地主臨死前的情形。我們讀讀課文,就能找到答案。請同學們打開書p133,人物描寫一組——臨死前的嚴監生。(老師板書:22、人物描寫一組——臨死前的嚴監生)
師:請同學們把課題讀一遍。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嚴監生臨死前是一種怎樣的情景?
(生自由朗讀數遍)
(指多名學生讀)
師:請同學讀讀屏幕上的幾個生字。
(出示詞語:諸親六眷、侄子、穿梭、郎中、喉嚨)
三、精讀課文,感受形象
師 :讀得真棒!看見你們讀得如此投入,我也想試著讀一讀課文,好嗎?我讀的時候請你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嚴監生臨死前的樣子。
(師泛讀課文,生想象畫面)
師:請把你腦海中浮現的嚴監生的形象告訴大家,好嗎?
生:。。。。。。
(多指名幾個)
師:你們真會想象!讓我們來親眼目睹嚴監生臨死前的樣子。
(出示課文插圖,學生仔細觀察)
師:看,是不是正如同學們剛才說的樣子?
師:作者對嚴監生臨死前的動作、神態做了細致的描寫,請同學們找出有關的語句讀一讀,并根據他的動作、神態想想他臨死前的心理活動,然后在小組里交流。
(小組交流)
師:誰能對照課文具體談談嚴監生的動作、和神態?
(出示句子)
師:請一、二組讀沒帶點的字,三、四組讀帶點的字。
師:讀得真好!嚴監生就因為兩莖燈草而久久不咽氣。那么,你能猜出他在兩個侄子說完話后、奶媽說完話后、趙氏說完話后分別想什么嗎?
生:。。。。。。
師:你們的想象力太豐富了,這地主當時可能也是這么想的。
師:這是多么可笑而可悲的嚴監生!在臨死前,居然為了燈盞里的兩莖燈草而不能安息。如果此時,你就站在他的床前,你有什么話想對他說說嗎?
生:。。。。。。
師:體會得真好,嚴監生師個地地道道的守財奴。
(板書:嚴監生:守財奴)
四、朗讀課文
師:我們請5個同學帶著自己的感受分角色讀一讀課文。其他同學請用眼睛聽。
五、體會寫法
師:讀的真好!多么高明的作家啊,短短三百多字就讓我們如臨其境的感受到了一個吝嗇鬼的形象。誰能說說作家是用什么方法刻畫人物特點的?
生:動作、神態描寫。
(板書:嚴監生:守財奴——動作、神態描寫)
師:老師有個問題不明白,作者為什么不用語言描寫來刻畫嚴監生呢?
生:因為他病重得一連三天不能說話。
師:你很會思考!我們在寫人時,也應該選擇恰當的描寫方法。
六、作家吳敬梓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吝嗇鬼形象。在外國的名著中有四大吝嗇鬼,請大家課外閱讀有關小說。相信通過大家課外的比較閱讀,一定會有更多的發現。
(出示四大吝嗇鬼)
七、課堂練習
寫一段關于人物描寫的話,在這段話中要用上動作、神態描寫。
《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設計 篇16
設計意圖:
《臨死前的嚴監生》節選自《儒林外史》,是一篇清朝的白話文,學生對這樣的文章是第一次接觸,文章中有不少字詞的用法與現在不太一樣,讀起來也很拗口,所以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是個難點。《儒林外史》是一部大作,嚴監生是作者塑造的一個典型,小說中對他的描述有大量的篇幅,如果從頭讀下來,嚴監生吝嗇的形象會慢慢深入人心。而課文只是節選了一個很短的段落,僅靠全文這三百來字的描述,不立足于《儒林外史》這本書,學生理解時就會斷章取義,所以,教學時,我適時補充相關資料,為學生設下一次次情感鋪墊,幫助學生認識嚴監生的吝嗇和可笑。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讀準多音字,正確書寫生字 “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品讀中感悟嚴監生這一入木三分的吝嗇鬼形象。
3、揣摩作者語言表達的特點,學習作家抓住人物動作、神態刻畫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4、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教學流程:
課前游戲:我做你猜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簡介《儒林外史》
2、揭示課題
二、初讀,掃清字詞障礙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多讀幾次。
2、檢查自學情況
三、精讀,感知吝嗇形象
1、 研讀病重部分
(1)文中哪些語句寫到嚴監生的病很重,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用橫線劃出來。
(2)嚴監生臨死前的哪個動作讓人捉摸不透?
2、研讀猜測部分
(1)引讀大侄子的話,補充嚴監生哥哥的資料。
(2)引讀二侄子的話,補充嚴監生家境資料
學習重點句子,體會嚴監生內心的焦急,指導感情朗讀。
(3)引讀奶媽的話,補充嚴監生請兩位舅爺幫忙照顧兒子的資料。
(4)寫話練習,感受嚴監生一次又一次沒有被猜中后的心情,指導感情朗讀
3、揭示謎底,感悟吝嗇形象
四、回讀,再次體會語言特點
五、擴讀,激發課外閱讀興趣
欣賞大作家巴爾扎克寫的葛朗臺臨死前的精彩片段。
六、課外作業
閱讀中外名著,關注細節描寫。
累并收獲著
賽課已結束數日,激動的情緒也漸漸平靜,回想賽課前那一周的日日夜夜,我不禁感嘆,課難上,比賽的課更難上。
還記得學校選拔賽后,領導通知讓我參加這次語文教學比賽,當時的我既感到幸運,又有些忐忑不安。雖然大大小小各類賽課也參加過不少,但參加語文教學比武近十年來還是第一次。(97年曾參加過一次)語文教學中高手如云是眾所周知的,我更加擔心、膽怯、不安。
擋不住對清代白話文《臨死前的嚴監生》的喜愛,我選擇了這一課。為了對這課有更深的了解,我特地買來了《儒林外史》,研究了有關嚴監生的部分,為了避免學生將嚴監生伸著兩個指頭遲遲不肯斷氣僅僅是為了一莖燈草,理解為節約,我決定將《儒林外史》中了解到了資料補充到課堂中,為了突出細節描寫,我把嚴監生臨死前的三次表現放在一塊學習,以便讓學生從嚴監生神態和動作的變化中感受嚴監生的吝嗇。我興沖沖的備好課,原本以為這課上起來一定很有意思,沒想到效果卻是一塌糊涂,第一次試教就把我澆了個透心涼。看來,把三位親人的三次猜測放在一起先學,再學嚴監生的三次表現,顯然不行,完全失去了作家寫作時設下懸念,引起讀者閱讀興趣的目的。我還隱隱發現有個別同學還在下面嘀咕,嚴監生這么有錢還如此節約,值得學習。怎樣才能讓學生正確地認識這一人物形象,上出本文的特色呢?學校幾位老師馬上獻計獻策,確定一定要順著文路來教,把學生引入那一步步懸念中,最后揭示謎底。補充的資料還要更翔實些。晚上,我馬不停蹄地的修改教案和課件,不停地思考,不停地修改,這樣一寫就是4個小時,看著沒脫衣服就熟睡了女兒,心里酸酸的。
第二天,再次試教,效果比前一次好多了。但是對嚴監生家境的補充資料應該放在三次猜測過程后還是放在二侄子猜測后,我感到為難了。雖然補充嚴監生家境后,學生對這么富有的嚴監生竟會為了一莖燈草差點死不瞑目感到更意外。但轉念一想難道有錢的人就可以不在乎這些不值錢的東西嗎?這樣勢必會讓學生誤會。只有把一莖燈草和親人、生命等無價的東西進行比較,讓學生意識到,在嚴監生的心中,一莖燈草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人之常情,是一種過度的節約,不合情理的節約,才能深入領悟到嚴監生的吝嗇形象。我決定將這一次的資料補充放在二侄子猜測后。再一次試教,學生對嚴監生的認識在我一次次的感情鋪墊中步步深入,水到渠成地感到嚴監生行為是多么可笑和吝嗇之極。
比賽已經結束,不管結果如何,我的心里都洋溢著一份暖暖的幸福,一份銘記于心的難忘。記得上完課后,我對好友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此生足矣。是的,我很滿足,我慶幸自己有這樣一個機會,曾經的遺憾已不在;我很感激那一路陪伴著我,支持著我,引領著我的每一位老師;我更難忘那一次又一次的迷茫后的頓悟。這一段累并收獲著的日子,將是我人生最珍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