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兩則》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6篇)
《寓言兩則》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地理解《濫竽充數》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
2.學生懂得《濫竽充數》的寓意,使學生明白:沒有真才實學,*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
3.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學會做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寓言二則》中的第二則寓言。
1、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完后用簡單的話來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2、學生反饋
師:這個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寓言《濫竽充數》。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成語。(板書:濫竽充數)
3、師:課前老師已經布置大家預習,不懂的字查字典,結合剛才我們讀的課文,說說你理解了這個成語中的哪幾個字?哪些字難理解?
竽:簧管樂器。充數:湊數。
師:“濫”字有難點,哪位同學知道它的意思。(濫:與真實不符,引申為蒙混。)
師:誰能連起來說說整個詞語的意思嗎?
二.圍繞問題,自學課文。(邊思邊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師:接下來,就讓我們回到課本中,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思考老師所給出的三個問題.
南郭先生為什么能濫竽充數?
南郭先生是怎樣濫竽充數?
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討論問題,理解課文。(在討論中逐步理解課文,體會南郭先生不會裝會的樣子,揭露南郭先生濫竽充數的丑惡嘴臉。)
⑴分組討論,理解課文。
⑵大組交流,切透課文。
、前鍟〗Y,深化課文。
愛講排場有機可乘,濫竽充數裝腔作勢,不會裝會只好逃走無機可乘
三、閱讀填表,理解寓意。
1、師:同學們都知道每一則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蘊藏著深刻的道理,《濫竽充數》這則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師邀請在座的同學當一回研究員,自己來尋找寓言背后隱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沒有興趣?
師:看來,大家信心十足!這一次的活動我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一張表格,大家要通過研究討論共同完成這張表。好,我們先來看看發下來的表格。
聽竽者喜歡南郭先生的做法南郭先生的結果 師:我們在填表時,要多讀讀課文,多思考,綜合大家的意見,劃找出文中的有關句子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填入表中。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四人為單位自學課文展開討論。
2、學生討論填表
3、學生反饋,教師適機指導朗讀。
4、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讀完之后請你說說這則寓言給你的啟示。(讀課文,反饋)
師:我們還能從齊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啟示?
板書:真才實學嚴格把關
師:這就是同學們通過自己對這則寓言的學習所揭示出來的道理,這是所有研究員踏踏實實學習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
四、聯系實際,深化寓意
師: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你不難發現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濫竽充數”之類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樣的人。你找到過嗎。——說說我們身邊的南郭先生
五、課后延伸。
1、師:這會我可為南郭先生擔心起來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濫竽充數拉,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是失業了,下崗了,下崗后南郭先生該干些什么呢,同學們就讓我們大家一起幫他出出主意吧。
題目:南郭先生下崗后
2、請將這則寓言復述給你的家人聽。
3、你還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告訴大家。
《寓言兩則》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2
。劢虒W目的]
1. 會認5個生字,學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勸告、盤纏、硬要”等詞語!
2. 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兩則寓言故事!
3. 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
1. 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2. 寓言有什么特點?
(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3. “寓言二則”的“則”是什么意思?
(相當于 “篇”)
4. 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兩篇寓言!
二、學習生字:
1. 讀音:“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讀“juàn”,它的另外一個讀音是“quān”!
“窟窿”的 “窿”本音是lóng,在“窟窿”這個詞里讀輕聲!
2. 加偏旁的方法記字:
“屈”— “窟”、“隆”—“窿”,“窿”的右下部分,不要少寫一筆!
3. “纏”是翹舌音,右邊容易寫成“厘”要注意!
“叼”字右旁的筆順是先寫橫折豎鉤,后寫一提,不要寫成“撇”。“悔”的左邊是“忄”,不要寫成“十”,它的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兩點寫成豎!
4. 書寫
三、學習課文
《亡羊補牢》
1. 亡羊補牢:你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嗎?
亡:丟失。 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2. 羊為什么會丟失?為什么要修羊圈呢?
讀課文,這則寓言講了一件什么事?
《亡羊補牢》講的是一位養羊人第一次丟了羊,街坊勸他修羊圈、堵窟窿,養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又丟了羊,才后悔沒有聽街坊的勸告,于是趕快動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3. 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 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5. 第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養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6. 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就是這個道理!
《南轅北轍》
1. 解釋題目:通過圖理解!
2. 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 從前有一個人坐著馬車在路上飛跑。他的朋友看見了他,對他說什么?(什么樣的語氣?)
4. 楚國在南邊,這個人為什么往北走?他的理由是什么?請你在書上畫一畫。
這個人能到楚國嗎?(出示最后一段話。)
5. 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邊走。他的馬越好,趕車的本領越大,盤纏帶的越多,走的越遠,就越到不了楚國!
6. 分角色朗讀課文,想想兩個人在說話時語氣是什么樣的?(一個自以為是,滿不在乎;一個不斷發問,滿腹不解。)
7. 面對那個人走遠的影子,他的朋友會說什么?
8. 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什么?
9. 通過學習本文,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我們要聽別人的勸告!
如果別人說的對,我們就要聽別人的勸告!
10. 體會寓意:
通過學習知道一個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對,是實現不了目標的。
如果自己做錯了事情,朋友給你指出來,你就要及時的改過來,不要太固執了!
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錯了,就永遠不會把事情做好!
《驚弓之鳥》
。劢虒W目標]
1. 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愈合、裂開”等詞語,懂得“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2. 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3. 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劢虒W重點、難點]
重點:聯系上文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要把著眼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上!
難點:聯系上文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
一、導入: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故事《驚弓之鳥》!
1. 初讀課文:
2. 請你小聲讀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正確!
二、學習生字:
1. “更”是多音字,在課文里讀gēng,不要讀成gèng!
2. 弦,讀xián,不要讀成xuán,筆畫是8畫!
3. “愈”讀“yù”,不要讀成“yuè”!
4. “慘”是平舌音,不是翹舌音。
5. “魏”是17畫,第14畫是從“田”字里面通下來一撇。第16畫是“撇折”!
6. “雁”字,“廠”字里邊是兩個單人旁。
7. 指導書寫:魏、弦、慘
三、學習課文:
1. 請你小聲讀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 更羸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一次他和魏王到郊外打獵,這時飛過一只大雁,這只大雁什么樣?請你讀讀書,在書上畫一畫!
3. 看到大雁,更羸是怎樣說的?
4. 真的有這樣奇怪的事情嗎?魏王聽了怎樣說?用什么樣的語氣?(疑惑,不敢相信)
5. 更羸又是怎樣做的?那只大雁怎樣?
6. (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7. 這句話中兩個“直”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同樣是一個“直”字卻準確地描繪出前后兩種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寫大雁一個勁兒往高處飛,飛得急;后者是寫大雁一點兒也不能飛了,掉得快。)
8. 這時,魏王怎樣說的?更羸真的有這樣的本事嗎?
9. 更羸是怎樣判斷出這是一只受傷的鳥的?為什么其他的人沒有發現鳥受傷?說明什么?
10. 填空:更羸的本事可真大,他不僅( ),而且( )。
11. 更羸的本事不在于能不用箭,只拉弓射下大雁,而是他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大雁,使學生體會到更羸比一般人高出一籌的是善于觀察、善于分析,并且果斷地作出判斷。
12. 學習了這個成語故事,你知道“驚弓之鳥”是什么意思了嗎?(被弓箭嚇怕過,一聽到弦響就十分害怕的鳥。人們用這個成語比喻受過驚嚇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就特別害怕的人,說這種人成了“驚弓之鳥”)
13. 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事呢?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30分鐘)
一、我會組詞:
狼( ) 悔( ) 偶( ) 雁( )
很( ) 誨( ) 寓( ) 燕( )
二、我會填:
三、我明白:
照樣子,把下面的句子換成問句。
例:星期六是媽媽的休息日!
星期六是媽媽的休息日嗎?
星期六是不是媽媽的休息日?
1. 趙小明是實驗學校的三好學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紅的語文期中考試成績很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練習:
外祖父是我尊敬的一位長輩。他身材不高,貌不驚人。雖然他很喜歡我,但我卻總覺得他有些古板!
外祖父工作十分認真。他開辦了“翻譯社”。他認真翻譯、認真校對,每天總要工作到深夜。有一次,一個工廠送來幾份資料要求盡快翻譯,準備和外商談判。他接到后,不分晝夜地干了起來。由于坐的時間長,連腳都浮腫了。最后終于圓滿地翻譯完了那些資料,為與外商談判爭得了主動權。還有一次,為一個工廠向一項外資貸款的大型建設工程寫好了外文投標文件,使這個工廠在眾多的強手面前中標,為國家贏得了榮譽。
這些事,使我改變了對外祖父的看法。我更親近他了,越來越尊敬他了!
1. 找出第二自然段的重點句,用 畫出。再概括出這段的主要內容!
2. 教學設計>文章通過 和 寫出了外祖父工作十分認真。
3. 我對外祖父態度的變化:開始我覺得他 ,后來使我越來越 他!
【試題答案】
一、我會組詞:
狼(大灰狼 ) 悔(后悔 ) 偶(偶像 ) 雁(大雁 )
很(很多 ) 誨(誨人不倦) 寓(寓言 ) 燕(燕子 )
二、我會填:
三、我明白:
照樣子,把下面的句子換成問句。
例:星期六是媽媽的休息日!
星期六是媽媽的休息日嗎?
星期六是不是媽媽的休息日?
1. 趙小明是實驗學校的三好學生。
趙小明是實驗學校的三好學生嗎?
趙小明是不是實驗學校的三好學生?
2. 小紅的語文期中考試成績很好!
小紅的語文期中考試成績很好嗎?
小紅的語文期中考試成績是不是很好?
四、閱讀練習:
外祖父是我尊敬的一位長輩。他身材不高,貌不驚人。雖然他很喜歡我,但我卻總覺得他有些古板!
外祖父工作十分認真。他開辦了“翻譯社”。他認真翻譯、認真校對,每天總要工作到深夜。有一次,一個工廠送來幾份資料要求盡快翻譯,準備和外商談判。他接到后,不分晝夜地干了起來。由于坐的時間長,連腳都浮腫了。最后終于圓滿地翻譯完了那些資料,為與外商談判爭得了主動權。還有一次,為一個工廠向一項外資貸款的大型建設工程寫好了外文投標文件,使這個工廠在眾多的強手面前中標,為國家贏得了榮譽!
這些事,使我改變了對外祖父的看法。我更親近他了,越來越尊敬他了!
1. 找出第二自然段的重點句,用 畫出。再概括出這段的主要內容!
祖父工作十分認真。
2. 教學設計>文章通過為一個工廠翻譯資料,為與外商談判爭得了主動權和翻譯投標文件,為國家贏得榮譽寫出了外祖父工作十分認真。
3. 我對外祖父態度的變化:開始我覺得他古板,后來使我越來越尊敬他。
《寓言兩則》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3
教學要求:
1.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2. 學會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的意思。
3.認識“只要……就”,“如果……就……”這兩種句式。4.能用自己的話將這兩則寓言講出來,并背誦其中的一則。教學重點: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則寓言。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懂得做錯了事要即時糾正。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投影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1.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3.“寓言二則”的“則”是什么意思?(相當于“篇”)
4.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兩篇寓言。我們先學習寓言?蠢蠋煂懻n題:亡羊補牢(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思考: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一)羊圈破了個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2)“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3)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4)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5)理清這小節三句話之間的聯系,試背。
(6)指名背。(指導方法)
(二)街坊勸告,他不聽
(1)“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2)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3)引導評議,齊讀。
(4)可養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6)指名讀,評議。
(7)老師說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1)指名讀第4節,評議。
(2)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系第一節,想一想。
(3)齊讀第4節。
(4)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
7、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8、討論交流:
(1)養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2)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3)養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4)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7)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8)“從此”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9)理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背誦第5節。
五、體會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羊人又會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演,并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污染……)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學習生字,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
4、認讀生字。
(1)記憶生字字型,并講講字是怎樣記住的
(2)難字指導記憶書寫街:把中間的“圭”去掉,就是“行”。人們經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鋪的窟窿:這是個凍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寓:寫時注意第11筆是橫,不是點作業設計:
1.比一比再組詞。
悔梅
叼 叨
屈 窟
隆 窿
2背誦這則寓言。
3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讀了這則寓言的感想。
板書設計:
后悔亡羊補牢
做法
不補
趕快堵(未為遲也)結果又少再沒丟
第二課時
一、齊讀《亡羊補牢》
二、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三、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纏”2、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四、匯報交流,指導朗讀課文
1、檢查讀文和認讀生字
2、交流課文及不理解的問題。討論“南轅北轍”、“盤纏”
3、練習朗讀課文,講故事
4、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5、根據評議,再練習朗讀
6、練習講述故事。注意把任務語言講明白。
五、創設情景
練習口語交際:
1、出示圖:棉隊哪個人走遠的影子,他的朋友會說什么?
2、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什么?
3、回到課始的故事:楚王會不會攻打趙國?為什么?總結:南轅北轍的故事現實中可能沒有,但是實際上,有多少人在做著這樣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選擇錯了方向,無論怎樣努力,也是達不到目標。
六、寫字練習
1、抄寫生字
2、難點提示:“纏”右半部不要寫成“厘”
3、抄寫詞語寓言
窟窿 勸告 軟硬 狼群 法則 后悔 盤纏 叼走 街坊
第三課時
一、聽寫生字詞語
二、朗讀課文
并說一說每一則的寓意
三、拓展活動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組里講給同組的伙伴聽,選一個參加班級寓言故事大賽,評出故事大王獎三名
四、完成同步練習
《寓言兩則》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4
《畫蛇添足》是一篇諷刺寓言,有生動的喜劇情節,活潑風趣,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中忍俊不禁,并從中體會其蘊含的道理。
《濫竽充數》敘事平實,情節簡括,由于前后對比,并不顯得平板。突出了人物于變化的環境的應對,一個“逃”字活畫出南郭處士的狼狽。
我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按照一定步驟讀書:
第一步“讀通”。借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詞句,粗曉大意。
第二步,“讀懂”。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故事內容,揣摩寓言寓意。第三步,“賞析”。分析寓言的結構、敘事寫人的特點和語言的特點。第四步,積累。用作卡片的方法,積累文言詞語,翻查成語詞典,積累運用這些成語的例句,積累寓言的常識。
《寓言兩則》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5
[分析教材]
《守株待兔》是人教版第四冊第27課《寓言兩則》中的一則寓言。這則寓言通過講一個種田人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白撿了一只野兔而盼望天天撿野兔的事,揭示了不努力做事,心存僥幸,是不會有好結果的道理。寓言故事簡短易讀,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分析學生]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直觀形象的圖畫比較感興趣,生動活潑、形象新穎、色彩鮮艷的刺激物最容易成為他們注意的對象,說話訓練是低段教學的重點,看圖講故事符合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好動愛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表現欲強是我班學生另一顯著特點。他們雖然聰明活潑,卻缺乏認真細致,讀起書來往往留于形式,沒有深入到課文內容表達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觀性,指導學生感情地朗讀,使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 [教學理念]
本課內容簡短,故事性強,情節引人入勝,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文中的字詞極富表現力,詞匯豐富,理解課文內容主要靠自己讀書,自己意會。教學中我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朗讀時間和吸收內化時間,以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設計特色]
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過程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借教材的"階梯"引導學生一步步往上攀登。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理解詞語。
2.理解寓言含義,回答課后問題。
3.朗讀課文,培養學生閱讀寓言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理解寓意、培養學生閱讀寓言的興趣。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ㄒ唬、導入新課,以舊引新。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揠苗助長》這則寓言,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規律,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第二則寓言《守株待兔》,看看這則故事講了一個什么道理?(板書課題)
。ǘ、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遇到不懂的字詞自己想辦法解決。
2、檢查生字情況:(1)指名認讀生字,讀準的字音其他學生小聲跟讀。(2)小老師帶讀。(3)齊讀生字詞。
3、 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過渡:同學們讀得很好。這個故事很有意思,誰能看著圖,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師出示課文插圖)
4、學生看圖練講故事。(看圖講故事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練講故事,把課文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通過自己的整理表達出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5、指名講故事。
6、誰能用一句話把故事的內容概括出來?(讓學生通過讀書用一句話把故事講出來,意在培養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7、課文中哪一句話告訴了我們“守株待兔”的意思?(回歸文本,細細感悟。)
。ㄈ┘氉x感悟,體會情感。
1、種田人為什么要守在樹樁旁等兔子呢?課文哪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第一自然段)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2、“忽然”這個詞用在這里說明了什么?(誰也想不到,說明這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
3、“竄”是什么意思?可以換個什么詞?(是跑的意思,可以換“跑”。)在什么情況下,兔子是“竄”而不是“跑”?(在獵人或野獸追捕的時候)這時候,應該讀出什么語氣?(應該讀出緊張、害怕的語氣。)
4、種田人白撿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心情怎樣?哪個詞告訴了我們?(樂滋滋)請學生邊做動作邊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動作來配合朗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在表演中自悟寓意。)
5、用幻燈片出示課文第三自然段中的句子:種田人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著。
。1)“整天”這個詞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嗎?
。2)想象說話:別人 時,他在等;別人 時,他在等;別人 時,他還在等……(這是一項思維訓練題,也是培養學生說話能力的習題。從中可以更加深刻地體會種田人死守在樹樁旁等待野兔的心理,也進一步了解種田人做法的愚蠢。)
6、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了,結果怎樣了?此時,你想對種田人說些什么?
7、師生合作朗讀,好好吸取種田人的教訓。
(四)、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1、同學們,我們可千萬別學種田人,不要因為一次偶然的幸運,就一直等著好運啥事也不干,而要努力地做事情。這是我們學習這則寓言所明白的一個道理,你們還想再讀讀別的寓言嗎?
2、讀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寓言兩則》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須符合事物客觀規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則事與愿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揠苗助長”、“巴望”、“焦急”、“自言自語”、“筋疲力盡”等詞語的意思。
3.繼續訓練抓重點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體會文中描寫人物言行、心理活動的語言。
2.教學難點 ──如何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總結出寓意。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薄型卡片。
3.文字投影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揭示課題。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一些短小而生動的故事,一個故事寄托著一個深刻的道理,這樣的故事呢,我們叫它──(出示詞卡:寓言)
1.學習“寓言”
。ǔ鍪驹~卡:寓言)
正音。
寫“寓”字時注意最后三筆。
。ǘ嗝襟w演示)
理解:“寓”是什么意思?
2.學習“則”
有兩個寓言故事,我們就叫它──(出示詞卡:寓言兩則)
正音。
理解:“則”在這里作量詞,相當于……?
二.范背,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1.我們先學習其中的一則寓言故事,題目是──(出示詞卡:揠苗助長)
正音。
2.范背。
邊聽邊想:故事說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三.解題,揭示本課目標。
1.解題。
2.質疑。
⑴你認為題目中哪個字是關鍵?
、茋@“助”字可以提出哪些問題來研究?
、墙涣靼鍟涸蜃龇ńY果
道理
3.揭示本堂課目標。
四.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第1自然段。
⑴輕讀,想想:那個人為什么要幫助禾苗長高。
、平涣靼鍟喊屯
理解:“巴望”什么意思?
⑶默讀,圈詞。
為什么不用“希望”而用“巴望”,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那個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
⑷交流。
※動作:“天天……看”“轉來轉去”
※神態:“焦急”
。ǔ鍪驹~卡:焦急)正音、理解。
※語言:“自言自語地說……”
。ǔ鍪驹~卡:自言自語)理解、積累。
。ǔ鍪驹~卡:自( )自( )語)
※感覺:“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映示投影片: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比較理解:兩句話意思相同嗎?從哪兒看出來的?
指導朗讀。
⑸小結,齊讀。
2.學習第2自然段。
、艓熒幼x第2自然段前半句。
理解:“終于”這個詞兒說明什么?
、浦该x。
思考:他想出什么辦法幫助禾苗生長?
交流板書:拔高
弄得他──(出示詞卡:筋疲力盡)
、菍W習“筋疲力盡”
正音:“筋”讀準什么音?
理解:“筋”這里指身體!捌!笔裁匆馑迹俊傲Α蹦?
“盡”這兒有四種解釋,選哪一種?
。ㄓ呈就队捌骸氨M”四種解釋)
、缺容^理解。
第2自然段如果這樣寫可以嗎?
。ㄓ呈就队捌阂惶欤K于想出了辦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往高里拔,弄得筋疲力盡。)
與書上的相比,哪句更好?為什么?
。ㄓ呈就队捌旱2自然段)
⑸指導朗讀。
3.學習第3自然段。
、拍型瑢W讀。
他有沒有為自己花費的力氣后悔呢?
、平涣,學詞。
※白費
。ǔ鍪驹~卡:白費)理解
※一大截
。ǔ鍪驹~卡:一大截)正音、析形、理解。
(多媒體演示:“截”的筆面順)
、蔷毩暲首x。
(出示詞卡:喘氣)
4.學習第4自然段。
幫助的結果呢?
交流板書:枯死
五.分析因果,揭示寓意。
1.那個人原來巴望禾苗長得快些,結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板書:→→
他錯在中哪里呢?
板書:錯
交流板書:急于求成事與愿違
2.揭示寓意。
小朋友,從這個人的錯誤中你們懂得了什么道理?
板書:↓
交流板書:按事物規律辦事
3.深化寓意。
(映示投影片:判斷下列想法、做法是否違背事物的規律)
六.背誦。
1.讀讀課文,看看板書,輕聲背背。
2.引背。
七.鞏固字詞,布置作業 。
1.認讀詞卡。
2.抄寫生字。
附板書:
揠苗助長
原 因 做 法 結 果
巴 望──── 拔 高──── 枯 死
。ò瀹嫞 (板畫) (板畫)
\ │ /
\ │ /
\ 錯 /
\ │ /
\ │ /
急于求成,事與愿違
道理:
按事物規律辦事
《寓言兩則》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7
沈亦芳
一、 教材分析
1. 本課的兩則寓言,是兩個成語故事。每則寓言的題目,各是一條成語!赌限@北轍》選自《戰國策·魏策四》。這則寓言按內容可分兩層。第1層是故事部分。那個要到楚國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國在南邊,他卻坐著馬車往北“飛跑”,說明他的行動和目的相反。當朋友提醒他的時候,他卻邊說了3個“沒關系”,表明那個人極不虛心。自恃有3個優越條件,忽視“方向”這個根本問題。第2層是作者的議論!俺䥽谀线,他硬要往北跑!薄坝惨币辉~,點出了那個人不顧客觀實際,堅持錯誤!罢l者知道”,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無可懷疑!霸健健健簿驮健鼻懊3個是條件,后面是必然產生的結果。整個方向錯了,好的條件也就會轉化為不利因素,條件越好,離他要達到的目標楚國會越遠。
2. 《濫竽充數》選自《韓非子·內儲說上》,講的是戰國時候,齊宣王用300人吹竽,南郭先生不會吹,混在中間充數!肮闹鶐臀嬷难蹆骸睂懗瞿瞎壬b腔作勢的樣子。人們常常用這個寓言故事比喻沒有真才實學而混在行家里面湊數,或不好的東西混的好的里面湊數,有時也用來表示自謙。
二、 教學目標
1. 初步學會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點的閱讀方法。
2. 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3. 會復述《濫竽充數》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什么是寓言;初步掌握學習寓言的基本方法是先讀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點,從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 :揭示寓意對小學生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只要求說得對。
四、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小黑板。
五、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ㄒ唬 教學目標
初步了解“寓言”這種文學樣式的特點,理解第1則寓言。
。ǘ 教學過程
1. 揭示課題,理解“寓言”。
“寓”是“寄托、隱含”的意思!霸⒀浴笔怯靡粋簡短的故事來說明某人道理或某種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學習寓言,先要讀懂故事,尤其要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言行,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點,從中概括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2. 出示第1則寓言:南轅北轍
這則寓言選自《戰國策·魏策四》。
“轅”和“轍”各是什么意思?
。ㄞ@:車前頭夾牲口的兩種長木。轍:車輪碾過的痕跡。)
“南轅北轍”就是說車頭向南,但車輪向北行。這是怎么回事呢?
3. 自學課文,找出寫人物言行的句子,概括人物特點。
。1)《南轅北轍》寫了人物的幾問幾答?
朋友 坐車人。
上哪兒去? 到楚國去。
怎么不是往北走? 我的馬跑得快。
離楚國不是越遠了嗎? 我的車夫是個好把式!
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國呀? 我帶的盤纏多。
(2)朋友是什么情況下提醒坐車人的?
。3) 坐車人為什么下聽勸告?
。4) 這三個“沒關系”說明什么?從他的四次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5) 指導朗讀。
4.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1) 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 坐車人錯在哪里?(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詞說明什么?(說明哪個人不顧客觀實際,堅持錯誤。)
“誰都知道”表明了什么?(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無可懷疑。)
“越……越……越……也就越……”前三個“越”是條件,后一個“也就越”是必然產生的結果。坐車人的恃擁有三個優越的條件,卻忽視了應向哪個“方向”跑的最根本的問題。整個方向錯了,好的條件也轉化為不利的因素,條件越好,離他要達到的目標也就越遠。
。3) 這則寓言說明了一個什么首理?
5. 齊讀這則寓言。
第2課時
。ㄒ唬 教學目標
運用學習寓言的方法,理解第2則寓言。
。ǘ 教學過程
1. 復習《南轅北轍》
2. 學習《濫竽充數》
自讀課文,想想:
。1)“充”是什么意思?
(2)齊宣王時,南郭先生為什么“充”得了?齊泯王時,他為什么“充”不下去了?
結合理解“講排場”是什么意思。
。3)從課文中找出寫南郭先生行動的語句,說說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每次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序數。)
結全理解“裝腔作勢”。
。4) 人們常這個寓言故事比喻沒有真才實學而混在好的東西里面湊數。有時也用來表示自謙。
3. 說說,學了這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
4. 想想,南郭先生逃回家以后,他會怎么想,怎么做?
5. 作業 :續寫。
《寓言兩則》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8
一 閱讀這兩則寓言,分別概括它們所包含的寓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寫神使赫耳墨斯到雕像者的商店,詢問雕像價錢的經過。諷刺了那些愛慕虛榮但卻一錢不值的人。
《蚊子和獅子》寫蚊子在獅子面前夸口,終于戰勝獅子,正當它得意忘形時卻被蜘蛛吃掉了。諷刺了那些能夠戰勝強敵卻因得意反被弱者戰勝的人。
二 下邊兩題任選一題,展開想象,在課堂上口頭作文。
1.給《赫爾墨斯和雕像者》寫一個續篇。
2.給《蚊子和獅子》安排一個與課文不同的結局。
這一題是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求異思維。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下邊是一位同學就蚊子和獅子安排的一個結局,可供參考。
蚊子撞到蜘蛛網上,一動也不能動。它有戰勝獅子的經歷,而今要死在蜘蛛的手里,真是難過極了,懊悔極了。它懊悔自己戰勝獅子以后太得意忘形了。
這時,蜘蛛一步步向蚊子爬了過來,張開大嘴,蚊子閉上眼睛等待著那可怕的時刻。就在這時,從那棵高大的松樹上掉下一滴松脂,不偏不斜正好落在蜘蛛身上,頃刻,蜘蛛就被松脂包住了,再也動彈不得。由于松脂的重量,蜘蛛網被拉破了,蚊子也因此得救了。
三教學建議
1、這是學生上中學以后第一次學習寓言,可以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先簡單介紹一下有關寓言的知識。學生在大體了解寓言的基礎上,繼續閱讀課文,看看所選文章是怎樣體現寓言的特點的。
2、寓言讀起來很有趣味,但是不能滿足于了解故事情節,重點還在于引導學生揣摩想象的合理和巧妙,研究故事在短小的篇幅中怎樣構思得有起有落,甚至大起大落。因此,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可以提出以下思考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作者的巧妙構思和合理想象,進而讓學生概括課文的寓意。
。1)商店中一定有不少雕像,赫耳墨斯問了哪幾座雕像的價錢?為什么要問這幾座?
。2)為什么赫耳墨斯對自己雕像價值的估計與雕像者的回答有那樣大的差別?
。3)蚊子臨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過哪個詞語表現出來的?
。4)前兩則寓言在結尾處都有較大的轉折,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結合課后練習,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給《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或《蚊子和獅子》構擬一個合理的結局。
《寓言兩則》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9
【學習目標】
1、認識六個生字,會寫十三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百發百中、扁鵲治病、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無能為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聯系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學重、難點】
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激發讀書興趣
1、我們讀過《驚弓之鳥》的故事,還記得故事中的更羸嗎?他不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今天,我們再去認識兩位古代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2、出示句子:
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
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還想了解什么?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為心中的疑問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問題想跟大家探討?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三、交流討論,感悟課文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匯報紀昌是怎樣學射的,指導學生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3、討論疑問和交流啟示。
a.飛衛為什么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先叫他開弓放箭?
b.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百中嗎?
小結: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本領,都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要想掌握( )本領,就要( ),你能舉例說一說嗎?
c.假如紀昌沒跟飛衛學射,而跟一個普通箭手學射,會成為射箭能手嗎?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說說有什么體會。
小結: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四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 識字、寫字、寫詞
1、識字:妻、虱。
2、寫字:重點指導“冒”“妻”“刺”。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這節課再來認識一位人物,他是誰?又是從事什么職業的呢?
板書課題:扁鵲治病。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邊讀邊思考: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結果怎么樣?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3、提出自己的疑問或寫下自己所得到的啟示,準備與大家交流。
三 交流討論,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指名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交流討論:
a. 交流學生的疑問。
扁鵲是有名的神醫,蔡桓公怎么會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么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為什么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指導學生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
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里會怎么想?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里會想什么?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桓公會怎么想,怎么說?
“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渾身疼痛得他,又會怎么想呢?
b. 交流受到的啟示。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適時點撥:蔡桓公怎樣才不會死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么會要人命呢?是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固執己見的道理。
c. 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桓公聽了你的話會說什么?也用一兩句話寫下來。題目可用《跨越時空的對話》。
四、認讀生字,抄寫字詞
比較字形:腸、燙、湯。
指導書寫:睬、蔡。
《寓言兩則》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學會12個生字,理解“盤纏”“把式”等詞語。
2.能用自己的語言講述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這兩個寓言故事。
3.能懂得兩則寓言所蘊涵的寓意。
教學重難點
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課前準備
教師:掛圖,生字詞卡片。
學生:收集寓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東西丟了你會怎么辦?(營造良好的環境,讓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則寓言《亡羊補牢》,看它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齊讀課題。解題(結合預習):“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讀,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理解課文
1.第一自然段。
。1)過渡:羊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樣丟的?
。2)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詞雖簡單,但學生的經驗積累和生活狀況讓他們還不能比較準確的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故需引導孩子觀察、感受。)
(3)想一想,說一說養羊人此時的心情。(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1)那個人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2)你認為這個人的做法對不對?你打算怎樣勸他?
。ㄐ〗M表演,教師要借機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3)那個人聽勸告了嗎?結果如何?(引導學生品味兩個“又”字。)
3.第五自然段。
(1)看到羊又丟了,養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現在是怎樣做的?讀一讀,勾一勾。
。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維
1.討論從養羊人的經歷中,你吸取了什么經驗?(引導學生說出寓意。)
2.你認為這個養羊人是個怎樣的人?說出理由?(可引導學生進行辯論。)
五、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提示:“窿”字不要丟一橫,“叼”字最后一筆是提。
六、作業
把《亡羊補牢》這個寓言講給父母聽。
附:板書設計
亡羊補牢
丟 勸 又丟 修 再也沒丟
。ê蠡冢
有錯 就改 不算晚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從家里到學校,一般情況下,你愿意多走路還是少走路?是的!我們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費時間,但有一個人明明該往南走,他卻偏偏要往北走,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聰明了嗎?咱們現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讀《南轅北轍》這則寓言,看看自己能讀懂什么?還有哪些不懂?做上符號。
2.小組交流,全班交流解決問題。重點詞語:提醒、把式、盤纏。
三、熟讀自悟
1.采用多種形式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獲取知識,從而拋棄教師煩瑣的講解。)
2.課文中主要講了幾個人?根據自己的理解給要到楚國去的那個人取個名字,并說明理由。
3.(學生說理由實際就是在評價此人)這給人真的很笨嗎?他是不是蠻不講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導學生解析課文)
朋友 楚國人(學生取的名字)
在南邊 馬跑得快
越遠 車夫是個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盤纏多
…………
。ò鍟
4.假如你是這個楚國人的朋友你會勸他嗎?怎樣勸?同桌、小組表演。
5.這個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國?說說自己的理由。(相機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6.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點什么呢?
四、總結寓意
討論:這個人的做法好不好?為什么?
五、學習生字
重點提示:“街”可同“銜”對比;“纏”字別忘一點。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寓言兩則》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1
師:同學們,請你們回憶一下以前學過那些寓言故事,從中又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亡羊補牢》。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
生:《刻舟求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生:《揠苗助長》。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生:《南轅北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生:《掩耳盜鈴》。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再來學一則寓言《紀昌學射》。(板書課題,生齊讀:紀昌學射。)
師:從課題中,同學們了解到了什么?還想了解什么?
生:紀昌是一個人,我想了解: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紀昌學射,學習射什么?
生:紀昌向誰學?老師怎么教的,他又是怎么學的?
生:紀昌學習的結果怎樣?
師:要想解開心中的疑問,我們就來讀寓言故事《紀昌學射》,我想,同學們不僅會從故事中找到答案,還會得到有益的啟示。
師:請同學們自己默讀課文,讀的時候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為心中的疑問找到答案。
生:(默讀全文)
師:(出示“紀昌學射,妻子,百發百中,虱子”),誰想讀一下這些詞?
生:(讀)
師:你讀得很小心,都讀對了,非常了不起!請你領著大家讀一遍。
。ㄟ@個學生領讀,聲音洪亮,其他同學齊讀)
師:讀完全文,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紀昌想學習射箭,向射箭能手飛衛學習。
師:你是在哪里看到的?
生:(讀第一自然段)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
師:飛衛和紀昌是什么關系?
生:飛 衛是老師,紀昌是徒弟。
(師板書: 師 徒 )
飛衛 紀昌
師:誰愿意再把這個自然段讀一遍?
生:(讀)
。◣煱鍟荷浼苁 想學)
師:同學們知道射箭是怎么回事嗎?
生:要有弓、有箭,挽弓搭箭就可以射了,我小時候就用玩具弓和箭射過草把子。(非常自豪的神情)
生: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曹操手下的將軍人比賽射箭,他們邊騎著馬向前沖,邊挽弓搭箭射向靶子。好幾位將軍都射中了靶心。
師:你們覺得射箭怎樣才能射中靶心呢?
生:要用力。
生:要看準靶心。
生:箭要指向靶心。
師: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飛衛是怎樣教紀昌的。
生:飛衛讓他練眼力,先練眼睛盯著一個目標,一眨不眨。
師:你是在哪里發現的?
生:(讀文)開始練習的時候,飛衛對紀昌說:“你要想學會射箭,首先應該下功夫練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師板書:練眼力 1)盯)
生:后練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
師:在哪里看到的?
生:(讀文)飛衛對他說:“雖然你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你的眼力還不夠。等到練得……,你再來見我吧!”。(師板書:2)把極小的東西看成很大東西)
生:練好了眼力,飛衛才開始教紀昌怎樣開弓,怎樣放箭。
師:你是在哪里發現的?
生:(讀文)飛衛高興地拍拍他的肩頭……怎樣放箭。
(師板書:教開弓放箭)
師:(出示課文中所有飛衛的話,指導學生讀好老師飛衛的話,要讀得清楚明白。)紀昌又是怎么學得呢?
生:一一照做。
師: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生:(讀文)紀昌回家之后,就開始練習起來。(師板書:就)
生:(讀文)妻子織布的時候,他……也不會眨一下。(師板書:兩年)
生:(讀文)回到家里,又開始練習起來 。(師板書:又)
生:(讀文)他用一根長頭發……像車輪一樣
師:請你再把剛才讀得文字讀一遍。其他同學邊看插圖,邊認真聽。
生(讀)
師:據說紀昌練習看虱子時又用了三年。(師板書:三年)
師:(指導學生讀好紀昌的做法,通過“躺”“睜”“注視”“每天”“聚精會神”“盯”等詞語,讀出他的認真和虛心。指導讀出紀昌練習眼力取得的非凡成績,要讀出夸張的描寫。)
師:飛衛和紀昌給你們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飛衛是個好老師,紀昌是個好學生。
生:飛衛堪稱名師,紀昌非常好學。
生:飛衛對乖要求嚴格,紀昌很虛心,很認真。
生:飛衛教導有方,紀昌學射有決心、有恒心、有毅力。
師:紀昌學射的結果怎樣?
生: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師板書:后來 射箭能手)
師:哪位同學有什么問題想跟大家探討?
生:飛衛為什么先讓紀昌練眼力?
生: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射箭會百發百中嗎?
生:假如紀昌沒跟飛衛學射,而是跟一個普通射手學射,會成為射箭能手嗎?
生:……
師:(根據學生的提問,引導他們梳理出最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用簡單的文字明示于黑板上,以確定教學重點。其余一些問題相機處理。)黑板上這些最重要的問題,誰能解決?
生:我。ㄓ袔讉同學躍躍欲試)
師:你想解決哪個問題,就解決哪個!
生:我知道紀昌跟普通射手學射的結果。他很難成為射箭能手。老師很普通,所教學生很難有高超的本領。
生:名師出高徒,高水平的老師才能培養出高水平的徒弟。
師:不錯!這個問題就被解決了。(在問題處打上對勾)
生:我知道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射箭的結果。不先練眼力,就不可能做到百發百中。
生:要是射箭三箭,中了三箭,那也是“瞎貓碰上死耗子”。
師:這個問題又被解決了。(在問題處打上對勾)
生:我知道飛衛為什么先讓紀昌練眼力。因為要想掌握射箭本領,就要先練眼力。
生:練眼力可以說是射箭的基本功,有了扎實的基本功,才能把箭射好。
師:(在問題處打上對勾)同學們,你們不但提出了問題,又合作解決了這些問題,了不起!學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啟示呢?
生:學習要打好扎實的基礎。
生:要想在學習上獲得成功,要虛心、認真。
生:要有決心、有毅力、有恒心。
生:還要有好老師的指導。
師:同學們說得有道理(出示需會寫的四個生字:昌、妻、刺、綁)請大家思考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寫法?
生:“昌”由兩個“曰”組成,上小下大。
師:這個說法不錯!
生:“妻”上半部分一筆一筆來記,下半部分為“女”。
生:“妻”把上半部分與“女”連起來。
師:你真細心。
生:“刺”左半部分為一橫,一個紅領巾的“巾”,一撇,一點,右邊為立刀。
生:左半部分不是“束”。
師:提醒得好!
生:“綁”,左為“纟”,右為“邦”。
師:可以這樣 記。
師:《紀昌學射》原文見《列子。湯問》。課余時間,同學們可以找來這本書讀一讀。課文學完了,同學們可以回家后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好不好?
生:好!(齊)
姓名:張向軍 單位:獻縣樂壽鎮北紫塔中心校
聯系電話:
《寓言兩則》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2、學會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的意思。
3、認識“只要……就”,“如果……就……”這兩種句式。
4、能用自己的話將這兩則寓言講出來,并背誦其中的一則。
【教學重點】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教學難點】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亡羊補牢。
〖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2、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4、“寓言二則”的“則”是什么意思?(相當于“篇”)
5、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兩篇寓言。我們先學習寓言?蠢蠋煂懻n題:亡羊補牢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
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思考: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⑴ 羊圈破了個窟窿:
① 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凇 翱吡本褪签ぉぃǘ矗T鯓佑涀∵@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邸↓R讀這句話。(第三句)
④ 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⑤ 理清這小節三句話之間的聯系,試背。
、蕖≈该场#ㄖ笇Х椒ǎ
、啤〗址粍窀妫宦牐
、佟 敖址弧本褪签ぉぃㄠ従樱,注意“坊”讀輕聲。
② 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③ 引導評議,齊讀。
、堋】绅B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荨∧憧,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蕖≈该x,評議。
、摺±蠋熣f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⑴ 指名讀第4節,評議! 、啤槭裁匆x好兩個“又”字?聯系第一節,想一想。
⑶ 齊讀第4節。
、取偛盼覀儗W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
7、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8、討論交流:
、拧○B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啤≈该x文中句子,評議。
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恰○B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取≈笇ёx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伞⑦@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省〉撬D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恕∷南敕▽Σ粚?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獭 皬拇恕笔鞘裁匆馑?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⑼ 理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背誦第5節。
五、體會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羊人又會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演,并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停ā。。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污染……)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學習生字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
4、認讀生字:
⑴ 記憶生字字型,并講講字是怎樣記住的。
⑵ 難字指導記憶書寫:
街:把中間的“圭”去掉,就是“行”。人們經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鋪的。
窟窿:這是個凍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寫時注意第11筆是橫,不是點。
〖作業設計〗
1、比一比再組詞:
悔(。〉穑ā。∏ā。÷。ā。
梅( ) 叨( ) 窟(。×ā。
2、背誦這則寓言!
3、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讀了這則寓言的感想。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南轅北轍。
〖教學設計〗
一、齊讀《亡羊補牢》
二、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三、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纏”。
2、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四、匯報交流,指導朗讀課文
1、檢查讀文和認讀生字。
2、交流課文及不理解的問題。討論“南轅北轍”、“盤纏”。
3、練習朗讀課文,講故事。
4、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5、根據評議,再練習朗讀。
6、練習講述故事。注意把任務語言講明白。
五、創設情景練習口語交際
1、出示圖:
面對那個人走遠的影子,他的朋友會說什么?
2、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什么?
3、回到課始的故事:
楚王會不會攻打趙國?為什么?
總結:南轅北轍的故事現實中可能沒有,但是實際上,有多少人在做著這樣的蠢事!做任何事,要是選擇錯了方向,無論怎樣努力,也是達不到目標。
六、寫字練習
1、抄寫生字。
2、難點提示:
“纏”右半部不要寫成“厘”
3、抄寫詞語:
寓言 窟窿 勸告 軟硬 狼群 法則 后悔 盤纏 叼走 街坊
《寓言兩則》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3
知識、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新詞。
2、正確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講這兩個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的意思,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兩則寓言的含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
誰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教師小結:寓言故事中都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教師舉例說明)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則寓言故事。首先我們學習第一則寓言故事《揠苗助長》。
二、學習新課
1、自讀《揠苗助長》,學習生字
2、檢查自學生字的效果。
3、讓學生以“開火車”的方式讀生字。
4、再讀課文,了解寓言的大致意思。
。ㄔ谛〗M里說一說,然后指名在全班交流。)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5、根據寓言內容,思考問題,讀懂課文。
。1)種田人見到自己田里的莊稼總是不長,他的心情怎樣?在文中畫出最能表現心情的詞語(焦急)引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要把種田人的焦急的心情表現出來)
。2)種田人怎樣做的?指名朗讀課文的相關段落。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6、小組討論:種田人覺得這種做法怎樣?你覺的他這種做法怎樣?
從“總算”“一大截”理解種田人的心情。
7、這則寓言最后的結果怎樣?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ㄐ〗M交流,指名在班上說一說)
三、拓展學習
你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像故事中種田人那樣的人?你想對那個種田人說點什么?
。ㄏ仍谛〗M里說說,再在全班交流。)
四、小結課文。
引導學生總結這則語言的含義。
。ǚ彩露加兴淖陨戆l展的規律,如果違反了事物發展的規律辦事,就會把事情弄糟。)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用自己的話講一講《揠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
2、說說《揠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二、學習第二則寓言《亡羊補牢》。
1、自由讀課文。
根據題目大致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理解“亡”丟失。“牢”這里指羊圈。
2、檢查生字的自學情況:
出示生字,指名讀。開火車讀。
3、朗讀課文,探究學習。
那個養羊人為什么丟了兩次羊?后來為什么沒再丟羊?
同桌互相說——全班交流。
4、評一評:你對這個牧羊人有何評價?
5、感情讀故事。這個故事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接下來讓我們有感情地讀讀這個故事。
養羊人丟了羊他什么態度?我們在朗讀時怎樣把他滿不在乎的樣子讀出來?第二次丟了羊他非常后悔,并意識到了自己所犯的錯誤,決定改正過來,怎樣把他這種后悔的心情讀出來?
。▽W生自己體會,教師加以點撥)
三、用自己的話講一講《亡羊補牢》的故事。
可以先在小組里講,再派代表在全班講。
四、拓展活動
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在學習生活中出現類似的問題是怎樣想、怎樣做的。
。ㄐ〗M內展開交流,把自己所遇到的情況講給小組同學聽,并提出改進設想。
五、總結。
教后小結:
我們主張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包括時間、空間和鍛煉的機會等。具體到語文課堂上,包括讀的權利,寫的權利,交流的權利、討論的權利、評價的權利等。在這節課上,我讓學生評價那個牧羊人,學生談得頭頭是道,對寓意的理解水到渠成。這種效果遠比問學生:你懂得了什么學生感興趣得多。教育的方式很多,我們要做的是:站在學生的角度選擇最佳方案,保證教學扎實有效。
寓言
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把一個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煉、生動的故事里。它是人民智慧、經驗和知識的結晶。來源于古代人民的口頭創作,借助某種自然(動物、植物、無機物)或人的活動現象,來表現對某種人或社會現象的理想、評價、贊揚、批判或嘲諷的作品。它反映了人民健康、樸實的思想,閃耀著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芒,蘊藏著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表現了人民優越的藝術才能和幽默風趣。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寓言才成為一種獨特的文體,它主要的特點是:
。1)一般用一個假托的故事來隱喻,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擬人化手法。
(3)具有強烈的夸張和諷刺的意味。
《寓言兩則》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4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百發百中、扁鵲治病、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無能為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懂得無論學習什么技藝,都要“練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課文內容,理解紀昌學射和扁鵲治病的經過。
2、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課時劃分】兩課時。
【課前準備】
1、查閱有關扁鵲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出示相應的句子)。
第一課時《紀昌學射》
一、談話引入,讀題質疑
1、同學們,還記得《驚弓之鳥》故事中的更贏是怎樣一個人嗎?(他不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今天,我們再去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2、板書課題《紀昌學射》,學生齊讀。(“昌”:讀成 chāng,注意翹舌后鼻韻;“昌”與“帽”的右邊區別。)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教師梳理學生的問題:紀昌跟誰學射箭?怎樣學射箭?結果學得怎樣?)
二、討論交流,朗讀課文
1、請你帶著要了解的問題自讀課文,勾畫出有關句子。
2、小組討論。
3、匯報交流:
⑴ 紀昌跟誰學射箭?
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請教:請求指教)!
⑵ 紀昌怎樣學射箭?完成填空:
紀昌( )學射或者紀昌學射( 。 。
紀昌(認真)學射、紀昌(刻苦)學射、紀昌學射(很用功)、紀昌學射(很有毅力和恒心)、紀昌學射(不怕辛苦)……
師:從哪些地方看出紀昌學射不怕辛苦,很有毅力和恒心?(引導學生抓第二、三自然段中的重點句理解。)
飛衛讓他練眼力(眼力:視力),先練眼睛盯著一個目標,一眨不眨,后練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都照做之后,飛衛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
紀昌回家之后,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穿梭:像織布的梭子一樣來回活動,形容來往頻繁)。
師:現在把你手中的筆拿起來當梭子,在眼前來回晃動,請你睜大眼睛注視著它。你有什么感受?
時間不能太長,否則,眼花繚亂。
師:看來,紀昌真的是很辛苦。
紀昌記住了飛衛的話;氐郊依铮珠_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頭發,綁(綁:讀 bǎng,注意后鼻韻)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邊,聚精會神(聚精會神:形容專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地盯著它。
師:飛衛為什么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先教他開弓放箭?
。ㄈf丈高樓從地起,飛衛先讓紀昌練眼力,其實是在練習基本功)
師:這些句子(第二、三自然段)該怎么讀好呢?
一是讀好老師飛衛的話,要讀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讀好紀昌的做法,通過“躺”“睜大”“注視”“每天”“聚精會神”“盯”等詞語,讀出他的認真和虛心。三是要讀出紀昌練習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績──就是有人用針刺(刺:讀 cì,注意平舌;“刺”左中不封口)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紀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來,練到后來,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要讀出夸張的描寫。
、恰〗Y果學得怎樣?
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師:紀昌為什么能成為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ㄒ驗榧o昌勤學苦練,很有恒心和毅力;練好了基本功。)
三、總結課文,揭示寓意
1、此時,你想說點什么嗎?
2、學生匯報,教師小結:
《紀昌學射》告訴我們:
學習本領,絕不是簡單的事,不僅要練好基本功,還要有決心、毅力和恒心。
3、用“要想掌握……,就要……”的句式寫幾句話。(學生練筆)
4、學生交流:
要想掌握射箭本領,就要先練眼力。要想掌握騎車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操作電腦本領,就要……;要想掌握……,就要……。
〖板書設計〗
紀昌學射
練眼力──開弓放箭──百發百中
基本功:恒心、毅力
〖作業設計〗
1、將下面的技能與基本功搭配練線:
射箭:練腕力。
唱歌:練基本招式。
書法:練眼力。
武術:練丹田之氣。
2、我認為紀昌能成為百發百中的神射手是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扁鵲治病》
一、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1、導語:
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這節課再來認識一位著名人物──黃帝時代的名醫扁鵲。
2、關于扁鵲,你知道些什么?(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教師補充或者課件播放扁鵲的故事:原是傳說中黃帝時代的名醫,古代統稱名醫為扁鵲。本文所指的扁鵲,真名秦越人,戰國時著名醫學家的醫學家,不僅精于內科,而且精通婦產科、小兒科、五官科等。相傳他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造了望、聞、問、切四大診法,被中醫沿用至今;尤其擅自望診和切診。扁鵲每到一地,都注意了解當地的習俗和多發病、常見病情況,為百姓解除病痛。有一次,扁鵲和弟子子陽、子豹等人路過虢國,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厲害,人們都以為他死了。為此,全國正舉行大規模的祈禱活動,把國家大事都撂在一邊。扁鵲得知后,前去為虢太子醫治。扁鵲告訴國君,太子患的是“尸厥”(類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鵲叫弟子子陽磨制針石,在太子頭頂中央凹陷處的百會穴扎了一針。過一會兒,太子就蘇醒過來。接著,扁鵲叫弟子子豹在太子兩脅下做藥熨療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來。再服二十天的湯藥,虢太子就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鵲有“起死回生”之術。晚年時,在秦國為秦武王治病,受太醫令李醯忌妒,被李派人殺害。兩千多年來,扁鵲一直受到人們的懷念和敬仰。
3、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4、引入:
就是這個神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被人們廣泛傳頌。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二、自學課文 學習字詞
1、初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2、學習生字:
、拧∽忠糁攸c的是: “腸”讀成 cháng,注意是翹舌后鼻韻。
“燙”和“湯”都是后鼻韻。
、啤》治鰧Ρ扔洃涀中危
“腸、燙、湯”的字形;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寫成“米”;蔡:“祭”的第五筆是“フ”第六筆是捺。
⑶ 學生質疑,全班討論理解字(詞)義:
一聲不響:一點聲音也沒有。
理睬:理會。
縛:搽上,涂上!
無能為力:沒有辦法,無可奈何。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思考:
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結果怎么樣?
2、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打上“?”,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下自己的體會。
四、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檢查學生朗讀課文情況。
2、回答思考題,同時指導朗讀:
、拧”怡o四次見蔡桓公,結果蔡桓公病死了。
、啤∶看我姴袒腹,都說了什么?蔡桓公怎么回答?當時雙方分別會想些什么?分角色讀讀他們的對話。(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讀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蔡桓公的態度要有變化)
如:
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里會怎么想?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彼睦飼胧裁?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桓公會怎么想,怎么說?
“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贝藭r渾身疼痛的他,又會怎么想呢?
3、抽學生講課文的主要內容。
4、交流學生的疑問:
扁鵲是有名的神醫,蔡桓公怎么會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么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為什么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教師小結:
蔡桓公根本沒有覺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鵲的話;而扁鵲出于醫生的醫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當他覺得自己無法治療時,跑到秦國,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慮。
五、總結全文,揭示寓意
1、蔡桓公怎樣才不會死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么會要人命呢?
。ㄗ鹬蒯t生,有病及早醫治。諱疾忌醫才讓蔡桓公喪失了生命)
2、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
教師可適時點撥,使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固執己見等道理。
〖板書設計〗
扁鵲治病
扁鵲(請治) 蔡桓公(諱疾忌醫)
皮膚小病 不信
皮肉之間 不高興不理睬
腸胃 非常不高興
病入膏肓 渾身疼痛—病死
(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
〖作業設計〗
1、填寫下列表格:
時間
扁鵲
蔡恒公
醫理
有一天
我的身體很好,什么病也沒有。
過了十來天
發展到皮肉之間,用扎針的方法可治好。十來天后
病以發展到腸胃里,再不治會更加嚴重! ∮诌^了十幾天
覺得奇怪! ∩钊牍撬柚荒艿人溃t生無能為力! ∨艿教﹪チ。
2、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和扁鵲說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題目可用《扁鵲、蔡桓公,我想對你們說》。
《寓言兩則》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5
【課業設計】
一、我會寫
1、“亡羊補牢”中“亡”的意思是________,“牢”的意思________。
2、“南轅北轍”中“轅”的意思是________,“轍”的意思是_______,這個寓言告訴我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選字組詞,用“√”標出
清(轍 澈) 窟(籠 窿 蘢) 。ㄔ场∞@ 袁)猴
。ɡ恰『荩┬摹 《福ㄇ巍∏汀∏模 。ㄜ| 驅 區)趕
三、選擇正確的解釋
1、負:a、背 b、敗 c、擔任
、拧∝撉G請罪( )
⑵ 不分勝負(。
、恰≌J真負責(。
2、亡:a、逃跑 b、死 c、滅亡
、拧⊥龉剩ā 。
、啤⊥雒ā 。
⑶ 亡國( 。
【能力遷移】
一、你還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二、我會做
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1、“羊圈”的“圈”是個多音字,在此處讀音為________。它還有一個讀音是_________,組詞是____________。
2、他后悔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的行動是__________________,他的行動帶來的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這個寓言告訴我們 _______________。
4、我還能寫出像這樣的詞:
結結實實: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挑戰奧賽】
收集寓言故事,并和同學們交流。
《寓言兩則》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領悟本則寓言關于學習的多重啟示,感受寓言指導生活、啟迪智慧的魅力。
2.在不斷發現寓言多重啟示的過程中,進一步學習質疑、想象、對比等閱讀方法和策略,繼續學習聯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含義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豐富寓言閱讀的經驗。
3.在閱讀中體會寓言語言簡潔準確、生動傳神的特點,積累“聚精會神”“下功夫練眼力”“兩年以后,紀昌的本領練得相當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等生動語言,學習分類積累語言的方法。
4.認識“妻、虱”兩個字,會寫“昌、妻、刺”三個字,感受漢字文化的魅力,進一步激發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學重點】
在不斷發現寓言多重啟示的過程中,進一步學習質疑、想象、對比等閱讀方法和策略,繼續學習聯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含義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豐富閱讀寓言的經驗,積累和發展語言。
【教學難點】
領悟本則寓言關于學習的多重啟示,感受寓言指導生活、啟迪智慧的魅力。
【教學準備】
學生
準備紅、藍兩支筆。
教師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以每一則寓言都會給我們以啟迪這一原有認知為基礎,引導學生預測本則寓言帶給我們的啟示。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產生閱讀期待,激發閱讀興趣,帶著明確的目標展開探究性閱讀。
(二)初讀課文,分享啟示
1.學生默讀課文,批注。
2.全班交流分享閱讀啟示。
預設:學生通過初讀可能會感受到“學習要勤奮刻苦才能成功”“學習要堅持不懈才能成功”“學習中不能驕傲自滿”等啟示。
3.教師伺機引導學生爭論,這則寓言到底帶給我們什么啟示。
【設計意圖】
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讓學生認識到,今天閱讀的這則寓言與以往不同,它會帶給我們多方面的人生啟迪,以此引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研讀的動力。
(三)再讀課文,探尋寓言的多重寓意
1.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批注。
2.學生交流發現,教師相機引導,豐富學生的閱讀策略和閱讀經驗。
教師引導預測
(1)引導學生關注文中“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這樣的語言,發現“要想成功得有名師指導”這一啟示。
預設:學生如果遇到困難,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文章關鍵語句,從而豐富對寓意的理解,滲透閱讀方法的學習。
(2)引導學生關注飛衛的語言,發現“想成功練就一項本領,先要打下扎實的基礎”這一啟示。
預設:學生如果遇到困難,教師引導學生采用自主質疑、討論、釋疑的閱讀方法,豐富對寓意的理解。
(3)通過引導將飛衛的教和紀昌的學進行對比閱讀,發現紀昌的學習智慧,體會要創造性地學習這一啟示。
預設:學生如果遇到困難,教師引導學生發現紀昌練習的方法并非來自飛衛的傳授這一事實,引發學生的思維。
先扶后放,體現學習能力的遷移。
【設計意圖】
這篇寓言中紀昌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種,可以從中讀出多種關于學習的啟示,但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們竭澤而漁式地把這些啟示都揭示出來,而是在每一個啟示的發現、提煉中豐富學生的閱讀經驗,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教學小結。
引導學生梳理總結:發現獲得的啟示都是學習成功的因素。
【設計意圖】
在閱讀寓言的過程中豐富認識,站在一個更高的視角俯瞰全文。關注語言文字,通過想象、聯想和對比等方式進行閱讀就能豐富思想。
(四)關注表達,積累語言
教師指導:寓言帶給我們豐富的啟示,讓我們感受到它的智慧美;寓言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語言精練、傳神,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學習和積累本課的語言材料,也是這則寓言學習的重要價值。
屏幕出示語句,指導學生學習分類積累。
【設計意圖】
教會學生歸類積累語言的方法。
(五)認讀生字,書寫漢字
【設計意圖】
通過字理識字,讓學生感受漢字文化。
(六)本課小結,遷移閱讀
推薦學生課下閱讀《扁鵲治病》,產生新的閱讀期待。學生預測會帶給我們哪些方面的啟示,積累哪一類新鮮的語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