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走遍天下書為侶》課堂實錄(通用14篇)
五上《走遍天下書為侶》課堂實錄 篇1
五上3課《走遍天下書為侶》課堂實錄集錦
一堂精彩的語文課,我認為就兩點:一個是“太學生了”,另一個是“太語文了”。因為我們是教師,所以要把課上得“太學生”;因為我們是語文教師,所以要把課上得“太語文”。“太語文了”和“太學生了”都聚焦一個“太”字。精彩的語文課妙就妙在這個“太”字上。“太”字最早源于“太極”一詞,是“大”與“、”(表示“小”)組合而成的漢字,意思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既指極大,又指極小,是“大”與“小”的辯證統(tǒng)一。“太學生了”就是實現(xiàn)了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zhuǎn)變,課堂既給予了學生主體地位,使之成為課堂的“老大”,又著眼于學生視野不寬、認識模糊、見解膚淺或錯誤等“小”處的指導。“太語文了”就是實現(xiàn)了從“泛語文”、“窄語文”向“本位語文”的轉(zhuǎn)變,課堂既有宏大的語文背景,有“大語文”的境界,又能深入到文本的字詞句、標點符號等“小”處去探究。像這樣,語文課堂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大即是小,小即是大,“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這就是我追求的語文課堂“太”之境界。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我執(zhí)教了《走遍天下書為侶》一文,現(xiàn)實錄和自我剖析如下:
一、素讀
(一)引起閱讀期待
師:同學們,我們來做一個填空游戲:長滿 的大樹。你會怎樣填?
生:長滿樹葉的大樹。
生:長滿果實的大樹。
生:……
師:可有一位老奶奶不像你們這樣填,她寫了一本小說叫《長滿書的大樹》。夠奇特吧?
生:(點頭,露出驚訝的神情)
師:(出示尤安·艾肯的照片)這位慈祥的老奶奶名字叫尤安·艾肯,是英國著名的兒童作家。1974年獲得了安徒生文學獎。安徒生文學獎被稱為“小諾貝爾文學獎”。你們想知道她在獲獎獻辭中說了些什么嗎?
生:想!
師:請打開書,一起讀讀第3課的課題——
生:走遍天下書為侶。
【學生“小”,理性不足,喜歡感情用事。開課以填空游戲切入,凸顯“長滿書的大樹”之奇特,激發(fā)學生興趣,引起閱讀期待。】
(二)自由閱讀文本
師: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請同學們大聲閱讀,遇到生字詞、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直到把課文讀通順為止。
生:(自讀課文,讀通順后舉手示意)
師:大家真的把課文讀通順了嗎?我們來檢查檢查。(教師出示生字詞和難讀的句子,抽學生朗讀。略。)
師:下面,我們來進行“頭腦風暴”。請大家再自由閱讀課文,在“收獲卡片”上寫下自己讀懂了什么,在“問題卡片”上寫下自己不懂的問題。我給大家10分鐘時間。看誰寫得又多又好。
生:(學生邊讀邊寫)
【學生“大”,首先表現(xiàn)在是課堂學習的主體。一切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這里,不預設問題,給予學生足夠的時空“素讀”,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
(三)交流初讀收獲
師:剛才,我看了同學們寫的卡片,密密麻麻,精彩紛呈。下面,我們來交流交流,說說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尤安·艾肯成為作家的秘密就是喜愛讀書。
生:我知道了假如要駕舟環(huán)游世界,尤安·艾肯會帶上一本書。(師板書:“帶書出游”)
生:我知道了作者閱讀一本書的方法。(師板書:“怎樣讀書”)
生:我知道了一本書,不管你看了多少遍,總能從書中發(fā)現(xiàn)新的東西。
師:這就是作者駕舟環(huán)游世界帶上一本書的——
生:原因。(師板書:為什么帶書出游)
生:我知道了喜歡讀的書就像朋友,就像家一樣。
師: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還說——
生: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是你自己的東西。(師板書:“書是朋友,是故地,是你自己的東西”)
師:“故地”是什么意思?
生:故鄉(xiāng)。
生:不一定是故鄉(xiāng)。詞典上說,“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地方”都叫故地。
師:這么說來,故地包括——
生:故鄉(xiāng)。
……
師:同學們讀了幾遍課文就知道這么多,真不簡單!請大家看著板書,用一句話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帶書出游
為什么帶書出游
怎樣讀書
書是朋友,是故地,是你自己的東西
生:課文先寫了作者駕舟環(huán)游世界一定會帶上一本書,再寫為什么帶書出游,然后寫怎樣讀一本書,最后說喜歡的書是朋友,是故地,是你自己的東西。
【此環(huán)節(jié),教師既了解了學情,又在學生初讀的基礎上適當點撥,幫助學生弄清了文章的結構,掌握了主要內(nèi)容,為深入閱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摸清學生需要
師:“學貴有疑”。剛才,同學們在“問題卡”上寫了不少問題。現(xiàn)在請大家在小組內(nèi)討論討論,看能不能自己解決。解決了的,就用斜線畫掉。實在解決不了的,待會兒,我們共同來研究。
生:(四人小組討論,相互釋疑,教師巡回指導)
【學生“大”,也表現(xiàn)在學生本身具有學習的本能和創(chuàng)造的天然潛力。讓學生相互釋疑,就體現(xiàn)了對學生這種“大”的尊重和信任。】
師:同學們自學能力真出乎我的意料!不少問題,都在小組內(nèi)解決了。我發(fā)現(xiàn)有兩個問題特別有意思,有價值。請和把你們的“問題卡”拿上來,在投影上展示給同學們看。
生投影:
為什么“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我怎么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這句話為什么不用“?”而用“。”?
【教是為學服務的。教要服好務,必須摸清學生學習的需要,準確把握住學生的“小”。因此,我設計了這個質(zhì)疑展示環(huán)節(jié),將學生思維之惑充分暴露了出來。】
二、導讀
(一)文本推理
師: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在課文中找到“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這個句子。讀三遍,想一想:能用幾個字把這句話的意思說出來嗎?
生:(讀后)一本書讀多少遍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師:這是幾個字嗎?
生:多讀都新。
師:四個字!語言簡潔了,能不能再準確一點?
生:舊書多讀也新。
師:六個字,走回頭路了。用“常讀常新”這個詞好不好?
生:好!
師:作者是怎么推出書常讀常新這個結論的呢?請大家默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
生:(默讀)
師:能說說作者的推理過程嗎?(學生沉默)這樣吧,我們一起來讀讀。(引)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這一趟下來,你可以把它讀上一百遍,最終你能把它背誦下來。對此,我的回答是——
生:(讀)是的,我愿意讀上一百遍,我愿意讀到背誦的程度。
師:(引)這有什么關系呢?
生:(讀)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吧?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
師:(引)朋友和家都太熟了,怎么還能發(fā)現(xiàn)新東西呢?
生:(讀)你已經(jīng)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么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
師:(引)因此——
生:(讀)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師:誰來用更簡潔的話說說作者是怎樣得出書常讀常新這個結論的?
生:一本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朋友見過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還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家每天都回,不管過了多少年,也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所以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師:你把意思說得很清楚,很好!可不可以再簡潔一點?
生:喜愛的書是朋友和家,朋友和家再熟悉,只要我們留心觀察,都會有新發(fā)現(xiàn),所以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師板書:
書是朋友、家
朋友、家再熟,都可以有新的發(fā)現(xiàn)
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師:請大家看著板書,把作者的推理過程說一遍。
生:(齊說)
師:說得太好了,言簡意賅!作者通過比喻推理讓我們明白了常讀常新這個道理。
【語文之“小”,可以小到一個標點符號,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小到一聲唏噓,一個表情,一次心跳,一絲細微動作。這里讓學生把“大”書讀“小”,用一個詞來概括問題,用一個句子來表達推理過程,追求的是“小語文”之精進幽微,培養(yǎng)的是學生聚焦概括之能力。】
(二)互文印證
師:書真是“常讀常新”嗎?不光尤安·艾肯有這樣的體會,古今中外不少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我們來讀讀——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在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司馬光
讀書譬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咀,終不知味也。——朱熹
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澤東
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里淘金”。——趙樹理
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獈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凱勒
生:(熟讀)
【小課堂,“大語文”。閱讀既要收得攏,更要放得開。這里引入名言警句,不但可以拓展學生視野,更可以加深學生對常讀常新的理解和深信度。】
(三)喚醒體驗
師:同學們,你有常讀常新的體會嗎?誰來說說?
生:我喜歡讀圖畫書,一本圖畫書要讀好幾遍,越讀越想讀,有時晚上躲在被窩里還在讀。
生:我讀《豬八戒的故事》,讀了三遍。開始讀只覺得好笑,后來慢慢覺得豬八戒有很多好的品德,值得我們學習。
生:我讀《唐詩三百首》,開始只是覺得好玩,讀久了覺得寫得很美,越讀越想越,不知不覺就能背誦了。
生:……
師:這都就叫常讀常新!由此看來,同學們并不比作家、名人差,你們一樣有常讀常新的感受。我相信,有書為伴,有書為侶,你們的人生一定很輝煌!讓我們再讀讀這精彩的句子——
生:(齊讀)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大”即是“小”。“大”道理往往表現(xiàn)在“小”體驗中。這里讓學生談自己讀書的體會,既是為了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是為了讓常讀常新的思想“入腦入心”,點燃孩子讀書的熱情,正所謂“讀書也是讀自己”。】
三、研讀
(一)巧設“支架”
師:再來看第二個問題。“我怎么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這句話為什么不用“?”而用“。”?這個問題的確提得非常好!我給同學們一些參考資料,先讀讀,看能不能讀懂?
出示:
問號的三種用法:
1.用于疑問句末尾。疑問表示有問題提出來。一般會在句子末尾加上“嗎”、“呢”等語氣詞,有時也不加。如,“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2.用于設問句的末尾。設問是明知故問,以引起人們對問題的注意。設問要作回答,一般是自問自答。如,“難道我們就萬事不如人嗎?不是。”
3.用于反問句的末尾。反問又叫激問,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答案已包含在反問之中。如,“今天依然屹立的金字塔不正是奴隸們的勞動和智慧的結晶嗎?”
生:(默讀)
師:這里介紹了問號的三種基本用法。大家真的讀懂了嗎?請在我們的語文書中找出每種用法的例子來說說。
生:“如果你獨自駕舟環(huán)繞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哪一樣?”是疑問句。
生:“這有什么關系呢?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吧?”是反問句。
生:“怎么辦呢?我就放學回家以后,偷偷藏在一個地方看閑書。”是設問句。
……
(二)自我探究
師:看來,同學們真讀懂了問號的三種基本用法。下面分組討論,“我怎么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 這句話為什么不用“?”而用“。”?
生:(小組討論)
師:說說你們討論的意見?
生:這個句子雖然用了“怎么”這個詞,但不是在提問題,所以不能用問號。
生:這個句子既沒有疑問,也不是反問,更沒有設問,所以不用問號。
師:同學們真有學問,一下子就把這個難題攻克了!今后面對這樣的問題,大家可以自己先找找有關方面的知識來探究,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三)朗讀深化
朗讀課文,讀好問號是關鍵。請大家只有朗讀課文1-6自然段,注意讀好問句。
生:(自由朗讀)
師抽學生朗讀,并指導讀出感情。
【“小”即是“大”。“小”問題背后往往有“大”學問。這里借助學生的“小”問題,補充關于問號的知識,給予學生探究的“支架”。學生很快解決了問題,不但獲取了語文知識,而且語文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
四、延讀
師: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閱讀了課文的1-6自然段。弄清了“走遍天下書為侶”的道理。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次旅行的話,需要有好書為侶嗎?請讀下面的句子,說說你的理解。
出示:
《沉思錄》是總理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他說這本書“我可能讀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讀”。
生:(齊讀)
師:誰來說說讀了這句話的想法?
生:總理工作那么忙還堅持讀書,一讀就是100遍,很了不起。
生:我們不光是旅行需要帶本喜愛的書來讀,平時一樣需要讀書。
生:好書值得天天讀,百讀不厭,常讀常新。
師:是啊!讀到這里,我們可以把“走遍天下書為侶”改為——
生:走完一生書為侶。
生:書是我們一生的朋友。
生:一生一世書為侶。
生:書啊,我一輩子的朋友。
師:的確如此,書是我們一輩子的朋友!有好書陪伴的日子是充實的、美好的。同學們,課后給自己選一本枕邊書吧。常常翻翻,好嗎?
生:好!
師: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讀書,要基于文本,但不能“螺螄殼里做道場”,局限在豆腐干大小的文本上。“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太癡。千年鉆故紙,何日出頭時”。而應該讓語文課立于所身處的歷史文化、社會人心之中。課尾,之所以讓學生從“走遍天下書為侶”引申出“一生一世書為侶”,是因為我深知:只有讓語文課在宏大的疆域中馳騁,才能讓學生越學越聰明,培養(yǎng)出語言和精神的“操盤手”。】
二、省優(yōu)課賽課堂實錄:《走遍天下書為侶》
課前談話:
老師說一句詩,學生來猜節(jié)日):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重陽節(jié)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jié)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中秋節(jié)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元宵節(jié)
其實我們剛才猜的這些節(jié)日,都是——傳統(tǒng)節(jié)日
一年的很多日子都是節(jié)日,今天就是一個節(jié)日——國際消除貧困日,你說重要嗎
你還知道哪些節(jié)日?
生:十一國慶節(jié)、三八婦女節(jié)、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
師:還會想到什么節(jié)日?
生:清明節(jié)、9月10日教師節(jié)
師:你沒有忘記我們老師的節(jié)日。同學們,我再給大家猜2個。4月1日?第二天4月2日是什么節(jié)日?老師把它寫下來,你們看仔細了。
師板書:世界兒童圖書節(jié)
每年,安徒生獲得者要做一個講座。
一、感受作者義無返顧的選擇
1、揭題、解題
師:在1974年的世界兒童圖書節(jié)上,英國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她作了熱情洋溢的獻辭,在獻辭中她做了一個有趣的假設。如果……如果你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什么呢?
她選了一本書,并且以此作為獻辭的題目,那就是——生:走遍天下書為侶
師:老師把題目寫下來,請大家認真地看。
師:侶是一個生字,很有意思,右邊緊挨著2個口,看到侶字你會想到什么?
生:伴侶、情侶
師:你會想到哪些四字詞語?
生:形影不離、情比金堅 你的詞匯量非常豐富
師:比如“如影相隨”把這些詞語放到題目中去,你會怎么理解課題?
師:理解到了這里,誰愿意來讀讀題目。讓我們一起來讀
師:課文都已經(jīng)預習了是嗎?課文圍繞“走遍天下書為侶”到底寫了哪些內(nèi)容呢?注意把生字讀準了,課文讀順了。
學生交流。
2、初次讀課文,我們要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深入學習課文,我們就要盡量走進作者創(chuàng)設環(huán)境中,去體會作者的情感。現(xiàn)在讓我們走進作者創(chuàng)設環(huán)境中。她要去環(huán)球旅行,要多少時間呢?
出示資料:
麥哲倫完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
日本一位71歲老翁獨自完成環(huán)球航行歷時234天。
XX年,中國人首次完成帆船環(huán)球航行歷時185天。
二、感知作者以書為友的理由
1、創(chuàng)設情境,質(zhì)疑:你們心中是否有什么想問問作者?
師:跟隨這一葉孤舟到達這茫茫大海
音樂響起:
當?shù)谝豢|晨曦穿破云霧,我靜靜地讀這本書
當月光伴隨孤獨揮灑,我靜靜地讀這本書
當鄉(xiāng)愁如薄霧纏繞,我靜靜地讀這本書
當暴風雨即將襲來,我還是靜靜地讀這本書
多少個白天、多少個黑夜,陪伴著她的只是這一本書
師:此時你們心中是否有什么想問問作者?
生:你要讀那么多遍不厭煩嗎
生:為什么選擇一本書
生:不覺得孤單嗎
2、作者是怎么回答的呢?讓我們回到課文中來,自由地讀讀作者的回答吧!
三、領悟作者與眾不同的觀點
1、誰能通過你的朗讀,把作者的態(tài)度、語氣表達出來。你可以選擇其中的一句。
2、交流
生: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么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
師: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平時不太會做菜的妻子做了一桌美味的菜,感覺家特別的溫馨
你們有這樣的感受?
生:我知道這是爸爸買給我的新書。
師:此時,你的心情怎樣?把這份心情送到書中讀。
生讀
師:高興的心情請你帶上笑容來讀。你自己感受到了嗎?帶著微笑讀,不僅要體會心情,還要帶著表情來讀。誰還愿意來讀一讀?
師:我從你的朗讀中聽出的是?
師:回到這樣的家,除了驚訝、高興,你還會有怎樣的心情呢?
生讀
生:我還會非常激動。[小學教 學 設計 網(wǎng)-www.letgol.com-更多課堂實錄]
師:那就激動地讀,再激動一點。
師:比第一次激動多了。還愿意讀讀其它的句子嗎?
生:是的,我愿意讀到能背誦的程度。
師:讓我們一起堅定地說。你從哪個詞語聽出來的?
師:誰愿意再來讀讀?照顧下后面同學,你來
生讀
要是稍微讀得再快一點,再堅定一點
師:讓我們一起來堅定地說——生齊讀
師:還愿意讀讀哪個句子?
生:“這有什么關系呢?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為……”
師:你發(fā)現(xiàn)這是什么句子了嗎?反問句的語氣特別強烈,誰還愿意把反問句讀給大家聽。
生讀
師:還有愿意讀讀其他句子嗎?
生:見到了朋友,發(fā)現(xiàn)朋友居然還懂這個。
師:見到了朋友,發(fā)現(xiàn)朋友居然還懂這個。你會有怎樣的心情?
生:驚訝
師:把驚訝送進去讀
生:興奮
師:興奮送進去讀
生:激動
師:把激動送進去讀
生讀
師:的確是非常地激動。
3、練習
朋友經(jīng)常相見,可總是還能有新的了解,那叫——常見常新;家每天都回,可也總有新的發(fā)現(xiàn),那叫——常回常新。其實,我們讀一篇文章,不僅要體會作者情感我們要觸摸作者思想,作者用這些生動形象的比喻,其實要說的是什么?
生:要說的是一本書
師:一本書能夠怎樣?你可以找到書中的一句話來回答,也可以用自己概括的話來說一說。生:能讓你找到快樂
師:作者其實是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觀點呢?能找到書中的語言嗎?
生: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師: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這叫做常看——常讀常新。
師:那么一遍又一遍讀這本書,能發(fā)現(xiàn)什么東西呢?你已經(jīng)讀了一百遍了,第一百零一遍讀這本書,你還會說什么?或者不經(jīng)意的發(fā)現(xiàn),或者不引人注意的地方,你會說什么?
生:這段句子的什么這么好?
生:我怎么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小草的生命力是那么地頑強
師:是啊,你多讀就發(fā)現(xiàn)了
生:我還會說,我怎么才發(fā)現(xiàn)作者還有這種打算
師:這樣的發(fā)現(xiàn)的確是不容易的
師:當你擁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此時你會擁有一種怎樣的心情?
生:興奮
生:新奇
生:喜悅
生:歡快
引讀,回歸課題:
師:所以,我相信你愿意把一本書讀上十遍,因為——(引讀)你總是能發(fā)現(xiàn)新東西。
我想,你愿意把一本書讀上五十遍,因為——(引讀)
你愿意把一本書讀上一百遍,因為——(引讀)
你愿意像作者一樣——“走遍天下書為侶”,因為——(引讀)
4、多么獨特的觀點,老師多想與尤安艾肯有一番面對面的交談,你們愿意當一回尤安艾肯女士嗎?你們現(xiàn)在就是作者的代言人,你們要把作者的毫不猶豫、義無返顧,通過你的朗讀、回答表現(xiàn)出來。(師生對讀)
四、存疑結課
1、作家畢淑敏用一生的精力來讀一本書《人魚公主》,師配樂朗讀畢淑敏《常讀常新》。
師:每一遍讀都有的新的感受,每一遍讀都有的新的發(fā)現(xiàn),這就是——
生:常讀常新
2、寫話:在你的眼中,一本你喜歡的書又是什么呢?
一本好書能讓人“常讀常新”,就像 ,就像 。
3、通過大家的體會,你們已經(jīng)深深地明白,書是能夠——(生:常讀常新,)但是怎樣才能常讀常新呢,怎樣一遍又一遍地去讀一本書呢?相信我們下次還能從這獻詞中有新的發(fā)現(xiàn)。最后給大家推薦一本書《長滿書的大樹》,里面收錄了每年在世界兒童圖書節(jié)的獻詞,希望大家喜歡這本書,并且能從中常讀常新。
三、《走遍天下書為侶》課堂實錄
漢川市馬口小學 喻琴
教學目標:
⒈認識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正確拼讀。
⒉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把握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4.通過多種形式地讀,領悟作者的觀點,感受作者對書的熱愛,體會假設、設問、反問、比喻等的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
把握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反復讀一本書的原因。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漫談引入,激趣導入
1.同學們喜歡旅行嗎?如果現(xiàn)在給你一次機會獨自駕船環(huán)繞世界旅行,你們愿意嗎?你知道這一趟下來得用多長時間嗎?
2.猜不出來了吧,別急,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唤M數(shù)據(jù),請看(出示課件)可以小聲地讀出來.
3.從這些數(shù)據(jù)上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是呀,最快都得185天呢!這么長的時間,你會選擇帶上一樣什么東西供自己娛樂呢?
5.看得出大家都愿意帶上自己喜歡的東西,有一個人她是這樣選擇的.
出示:如果你問到我,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會選擇一本書。”
誰來讀讀?(指名朗讀。)
6.這個人就是英國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這是她在1974年為世界兒童讀書節(jié)所寫的獻詞里講到的一段話.她選了一本書,并以此作為獻詞的題目,那就是走遍天下書為侶.(板書課題)
7.注意侶是一個生字,很有意思,單立人,右邊緊挨著兩個口,給這個字組幾個詞.(伴侶,情侶)看看字型,想一想字義,由此你能聯(lián)想到哪些四字詞語?把這些詞語帶到題目中去,你會怎樣理解課題?理解到這,一起讀讀課題.(齊讀課題)
二.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理由
1.課題讀得這樣好,相信你們等一會學課文也一定很棒.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聽聽這篇熱情洋溢的獻詞吧!一邊聽一邊思考:看看作者圍繞“走遍天下書為侶”寫了哪些內(nèi)容呢?
播放錄音
2.說說你得到的答案.
3.初次讀課文,我們要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深入學習課文,我們就要盡量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去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現(xiàn)在讓我們跟隨作者揚帆啟程,開始這段環(huán)球之旅吧!
出示課件,音樂響起:
4.多少個白天、多少個黑夜,陪伴著她的只是這一本書.看看課題,此時你們心中是否有什么想問問作者的?
是啊,老師也感到驚訝!我也想問問她:如果這一趟下來,你能把它讀上一百遍,最終你能把它背誦下來,你也愿意嗎?
5.請大家打開課本,看看課文哪一個自然段是作者的心里話,她是怎樣回答我們的.(第5自然段)自由讀讀,看看作者到底做了怎樣的回答.(學生自由讀)
那作者是怎樣回答我們的?誰來讀讀作者的心里話?
作者的回答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肯定的)從哪些詞可以看出肯定?抓住重點詞指導學生讀出肯定的語氣.
6.在這一段回答中有這樣幾個句子,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句子了嗎?
出示反問句:
這有什么關系呢?
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見到他們了吧?
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吧?
誰來讀讀?(指名讀)反問句的語氣特別強烈,誰能再試試?還有誰試試?
7.三個反問在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表明了作者怎樣的態(tài)度?
把你體會到的情感帶到文中再來讀讀
8.反問句中的朋友和家在這里喻指什么呢?你能找出作者的原話嗎?
指導朗讀比喻句,慢讀,讀出依戀與溫馨的感覺。
作者的比喻多貼切呀!在作者的眼里書如友,書似家.(板書:書如友 似家)
9.是呀,我們每個人都有要好的朋友,每個人都有溫馨的家,同學們說說你對朋友和家的感受.
(可以讓學生討論交流后發(fā)言)
學生自由暢談感受.
10.大家都說的非常好.生活中有一個好朋友,會給你很多幫助,遠在千里的游子總是眷戀自己溫暖的家,下面讓我們帶著對朋友和家的依戀之情再來讀讀下面的句子:
出示: 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經(jīng)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
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么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
(加以朗讀指導2-3遍,語氣要緩,慢,有陶醉與溫暖的感覺,)
11你們讀得真好,你們的朗讀讓我陶醉,你們的朗讀讓我體會到了書里的溫馨.同學們,你們都喜歡讀書嗎?說說平時你都讀過哪些書?同一本書讀過兩遍以上的同學請舉手.你最多讀過幾遍?讀了那么多遍,每一遍的感覺是一樣的嗎?
12.朋友間次次相見,家日日都回,卻不會感覺厭倦,每一次新的接觸反而會給我們新的感覺,會讓我們的情感更深一層,書亦如此。難怪作者會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出示: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這就叫常讀常新.(板書常讀常新)
13.引讀,回歸課題:
是呀,常讀常新,每一次讀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每一次讀都有新的收獲,每一次讀都有不一樣的感覺.
所以,我相信你愿意把一本書讀上十遍,因為--(引讀)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我想,你愿意把一本書讀上五十遍,因為--(引讀)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你愿意把一本書讀上一百遍,因為--(引讀)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你愿意像作者一樣“走遍天下書為侶”,因為--(引讀)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一本好的書不僅要讀十遍百遍,而且要用人的一生去讀,去體會。
三.存疑結課
1、《海的女兒》看過嗎?作家畢淑敏就是用一生的精力來讀它,并寫下了這樣的詩篇:(課件配樂朗讀畢淑敏《常讀常新的人魚公主》)
師:每一遍讀都有的新的感受,每一遍讀都有的新的發(fā)現(xiàn),這就是--生:常讀常新
3、相信每一位同學都已深深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怎樣才能常讀常新呢,怎樣才能做到十遍百遍地讀同一本書而不感到厭倦呢?下節(jié)課作者會在這篇獻詞中告訴我們很多她讀書的方法,相信我們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收獲。最后給大家推薦一本書《長滿書的大樹》,里面收錄了每年在世界兒童圖書節(jié)的獻詞,希望大家喜歡這本書,并且能從中常讀常新。
板書:
3. 走遍天下書為侶
如友
書 常讀常新
似家
五上《走遍天下書為侶》課堂實錄 篇2
一、看拼音,寫詞語
bèi sòng yú lè yóu yù yí tàng biān shěn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組詞
侶( ) 牌( ) 略( ) 零( )
鋁( ) 脾( ) 咯( ) 鈴( )
三、給加點詞選擇正確的解釋
1、 周:①周圍 ②普遍,全 ③繞一圈 ④完備,周到
周身( ) 周密( ) 周游( ) 圓周率( )
2、 編:①編輯 ②創(chuàng)作 ③捏造 ④把細長條壯的東西交叉組織起來
編筐( ) 編報( ) 編造( ) 編故事( )
3、熟:①熟練 ②程度深 ③與“生”相對 ④因常見或常用而知道得很清楚
熟睡( ) 熟手( ) 熟悉( ) 熟透了( )
四、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 )的戰(zhàn)艦 ( ) 的圖畫 ( )的故事
( )的天地 ( ) 的露珠 ( )的片段
( )的駿馬 ( ) 的步履 ( )的世界
五、讀句子,回答問題
1、如果你問到我,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會選擇一本書。”
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 。
2、是的,我愿意讀上一百遍,我愿意讀到能背誦的程度。
作者之所以愿意這樣做,是因為 。
六、用加點的詞語寫句子
1、 一本你喜歡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2、 我怎么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
五上《走遍天下書為侶》課堂實錄 篇3
讀《走遍天下書為侶》有感
前幾天,我看了一篇題目叫《走遍天下書為侶》的文章。看了這篇文章的題目,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什么叫走遍天下書為侶?為什么題目叫走遍天下書為侶?我?guī)е@些疑問,迫不及待地閱讀起來。
這篇文章從一個有趣的問題,告訴我們許多關于讀書的方法和道理。作者在文中問我們:如果你獨自駕舟環(huán)繞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那一樣?接著作者說出許多例子:一幅美麗的圖畫,一本有趣的書,一盒撲克牌,一個百音盒,或是一只口琴……讀到這里,你們都和我一樣,很難作出回答。可是作者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一本書,這令我感到很奇怪.往下看我才知道作者愿意把一本書讀上一百遍,愿意讀到能背誦的程度.
看到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與作者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我雖然也很喜歡看書,但大多數(shù)時候是看過二、三遍后就不再看了。而作者卻說她愿意讀上100遍,讀到能背誦為止.因為她覺得一本好書就像一位朋友,也是一處隨時想去就去的地方,它應該時時刻刻伴隨在我們身邊。
現(xiàn)在我知道了,許多書是需要讀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更多遍!
蘇廣惠
五(1)班
五上《走遍天下書為侶》課堂實錄 篇4
一、熟讀課文5遍,把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標出,并查字典。
二、給黑體字詞語注音。
( ) ( ) ( ) ( )
伴侶 娛樂 一趟 背誦
三、組詞。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3.走遍天下書為侶》預習學案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3.走遍天下書為侶》預習學案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3.走遍天下書為侶》預習學案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3.走遍天下書為侶》預習學案 侶( ) 娛( ) 盒( ) 豫( )
鋁( ) 誤( ) 盆( ) 像( )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3.走遍天下書為侶》預習學案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3.走遍天下書為侶》預習學案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3.走遍天下書為侶》預習學案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3.走遍天下書為侶》預習學案 趟( ) 誦( ) 零( ) 編( )
躺( ) 涌( ) 霧( ) 偏( )
三、多音字組詞。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3.走遍天下書為侶》預習學案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3.走遍天下書為侶》預習學案 gōng( ) sì ( )
供 似
gòng( ) shì ( )
四、詞語積累,并造句。
娛樂:
品味:
忽略:
經(jīng)歷:
毫不猶豫:
五、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 思考— 環(huán)繞— 欣賞— 感嘆—
毫不猶豫—
反義詞: 熟悉— 毫不猶豫—
六、課文理解
1、課文題目是什么意思?
2、作者為什么選擇書陪伴自己旅行呢?在文中畫出答案。
3、了解了作者的選擇,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4、背誦第7自然段。
五上《走遍天下書為侶》課堂實錄 篇5
課前談話:
教師以詩為“謎面”,讓學生猜猜這首詩當中寫的是什么節(jié)日。
如:月上柳稍頭,人約黃昏后。——元宵節(jié)
說說還有哪些重要的節(jié)日。
再來猜猜:四月一日是什么節(jié)日 ?——愚人節(jié)
四月二日什么節(jié)日?(世界兒童圖書節(jié))
開始上課:
一、引出課文
在1974年的世界兒童圖書節(jié)上,世界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做了獻詞:如果你獨自架舟進行世界旅行,如果只能帶一樣東西,你會帶什么?她帶的是一本書。以此做為獻詞的題目——走遍天下書為侶。(板書課題)
理解課題 侶 讓你想到了哪些詞語
整個課題是什么意思。
一起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
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詞,將課文讀正確,看看課文寫了哪些內(nèi)容
誰愿意先來交流,課文寫了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
生:我愿意帶著書獨自旅游
生:書就像你的朋友你的家,你不會因為見他一百次而不愿意再見他一次
課文寫了作者為什么要選擇書陪伴自己進行旅游的理由。
作者是如何讀書的。——她一遍又一遍讀書的……生:方法
三、走進課文。
1、要了解作者文中的內(nèi)容,就要走進作者創(chuàng)設的情景當中
2、讓學生了解完成環(huán)球航行的時間。
英國
日本:
中國:185天時間
3、讓我們的想象隨著一葉孤舟來到著茫茫的大海上。
教師配樂朗誦:
當…………的時候,她靜靜地讀著這本書。
多少個白天,多少個黑夜,陪伴著她的就是這一本書。
你有沒有什么想問問作者。
生:你讀了那么多遍,就不覺得厭煩嗎?
為什么一本書要讀一百遍一千遍呢?
她不覺得孤單嗎?
4、對于大家的疑問,作者是怎樣回答的呢?讓我們回到文本中來。
回到文本中,讀文中作者的回答
學生自讀課文
交流:
誰來通過自己的語氣、朗讀來表現(xiàn)作者的態(tài)度。
你有這樣的感受嗎?哪天回到家,突然發(fā)現(xiàn)家里有了新的感受
生:爸爸買了一本新的書。
師:你的心情怎樣?
生:高興!
師:把這份高興放到課文當中,讀一讀。
生讀
師:高興的時候請你帶著微笑讀。
生再讀
師:誰愿意再讀?
生讀
師:你讀的時候是一種激動的心情。
誰還能帶著另外一種心情來讀。
生讀
師:再激動一點。
生再讀。
師:誰還愿意讀讀另外的句子。
生讀:是的,我愿意讀上一百遍……(這是聽到的學生朗讀中讀得最好的,但是老師在課堂上并沒有抓住這好的朗讀榜樣,進行放大,可以進行大膽的表揚,并帶動其他學生也像她一樣地來讀一讀。或者讓我們再來聽她讀一讀,再聽她是怎樣讀的,然后再來體會作者的態(tài)度和語氣。)
師:從他的朗讀當中,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語氣和態(tài)度。
生:我覺得她很認真,很堅定的態(tài)度。(是的!、愿意……)
師:誰來讀一讀這幾個愿意。
生:我愿意讀上一百遍,我愿意讀到會背誦的程度。
師:你通過讀兩個愿意表現(xiàn)了作者內(nèi)心的堅定。
再請學生來讀一讀。
齊讀:我愿意……
繼續(xù)關注另外的句子:
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而不愿再見他們了吧?……
這是一個什么句?(反問句)
誰再來讀一讀。
師:朋友經(jīng)常相見,可總有新的感受,發(fā)現(xiàn)。這叫常見常新。
家我們常常回去,可是總有新的發(fā)現(xiàn),這叫常回常新。(板書)
其實這里作者要說的是什么?
生:其實要說的是一本書。
師:一本書怎么樣?可以用書中的語言進行回答。
生:作者想對我們書,一本你喜愛的書就像一位朋友,就像你的家,常見常新。
師:她想要告訴我們的觀點是什么?
生: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師:這叫做常看常新,常讀常新。
你常常讀一本書,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呢?
這本書你已經(jīng)看了一百遍了,當你看一百零一遍的時候,你會說什么呢?
生:這段句子的一個詞怎么那么美。
我怎么從來都沒有發(fā)現(xiàn)過原來小草的生命力怎么那么頑強。
我……我……我還會說原來作者怎么還有這樣的打算。
我怎么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這本書寫得這么精彩。
師:當我們一遍又一遍地讀著一本書,有了這么多新的發(fā)現(xiàn),你的心情怎樣?
生:激動、高興、興奮……
師:你愿意把書讀上50遍,因為……
生接:你總能從一本書中……
師:你愿意把書讀上100遍,因為……
生再反復接讀
師再問,生再一起接讀上句。
生當作艾肯女士
師問(用文中的句子)
學生朗讀文中艾肯女士的句子。
舉作者畢淑敏反復讀《人魚公主》的事,來告訴學生一本書可以反復地讀,每一遍讀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可以放到課的開頭,作為引入。然后開頭時的世界圖書節(jié)放到課文的結尾處。)
再次理解“常讀常新”。
四、學會表達
用“一本好書常讀常新,就像 ,就像 。”
交流:
就像過節(jié)時放的煙花……
水能澆滅大火,卻澆不滅人們對于一本好書的熱愛
黑夜能吞噬
兒時拿著小汽車玩著不同的花樣,就像一盆花草每天都以新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
就像一望無際的大海取之不盡。(師補充:取之不盡的財富。)
五:結束
推薦一本書《長滿書的大樹》
五上《走遍天下書為侶》課堂實錄 篇6
一 我會讀,也會寫。
bèi sòng yú lè bàn lǚ
( ) ( ) ( )
二 我能在帶點漢字的正確解釋下標上自己喜歡的記號。
故地: a.原因 b.意外的事情 c.老,舊,過去的
忽略: a.大致,簡單 b.省去,簡化 c.計謀
三 我能找出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而且還能更正呢。
1.經(jīng)厲 感嘆 似乎 想像力 ( )
2.思考 片段 欣賞 豪不猶豫( )
四 我能在比喻句后面括號里標上我喜歡的記號。
1.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個朋友. ( )
2.我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
3.你喜愛的書就像你的家. ( )
五、拓展練習
⒈讀一讀,寫一寫。
伴侶、娛樂、百音盒、毫不猶豫、一趟、背誦、零次、編寫、某種
⒉用“毫不猶豫”寫一句話。
⒊仿寫填空。
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一個家。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
⒋讀了這篇課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⒌寫幾條讀書名言。
五上《走遍天下書為侶》課堂實錄 篇7
文章來源:論文百分百
師:作者是如何說明自己只帶一本書上路的原因的?你有什么感受?
生:作者說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看過多少遍。我一本書讀兩遍的時候都很少,也應該像作者一樣從不同角度反復讀書,有新的收獲。
生:我感到作者特別喜愛書,而且會閱讀。
師:正像同學們說的,作者對書有著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動具體地表達自己的這種情感的呢?
生:(再次默讀課文)我覺得作者通過一個假設的情境,而且用了非常確切的比喻,把自己愛書的情感表達出來的。
師:那么哪些比喻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生:作者把書比喻為家。提到家總讓人感到溫馨和留戀,而且家每天都回,誰也離不開,寫出了對書的喜愛猶如愛家一樣。讀自己喜愛的書,就是回自己溫暖的家。
生:作者將書比喻為家,不僅表達喜愛之情,還說明家從不同角度去看,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美,來說明一本書值得反復去讀。
師:看來同學們體會到了這個比喻的生動與貼切。正是“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還有哪些比喻讓你印象深刻呢?
生:作者還將書比喻為朋友。朋友,是孤單寂寞時的陪伴,在你難過時總能給你安慰,還能給你快樂,給你許多新鮮的東西。誰不愿意與朋友在一起呢。這個比喻太好了!
生:作者還將書比喻為一處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這種比喻還是我第一次讀到。隨時想去就去,也就是打開自己喜愛的書就開始閱讀,那么簡單地就開始了故地重游。這個比喻真形象。
師:體會得不錯。希望大家別冷落了自己喜愛的書,經(jīng)常故地重游。
生:還有,作者將書看作伴侶。《走遍天下書為侶》,也就是在生命中時刻陪伴,能夠共擔風雨,分享喜怒哀樂,特別親密。更能表達出作者對書的喜愛。
師:的確,一本好書不僅能給人帶來快樂,還有慰藉;不僅能讓你深思,還能給你啟示。好書,是智者,是良師,是諍友,也是伴侶。
正是這些貼切的比喻,充分地表達出作者的愛書之情,讀書之法。其實關于書的比喻有很多,高爾基也曾說過,“我撲在書籍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你讀過這樣的句子嗎?或者結合你自己的體驗,也試著來說一說這樣的句子。
生:魯迅說“書是營養(yǎng)面包”。
生: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
生: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生: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位高尚的人談話。
生:讀一本書,有時是一次秘密的旅行。
生:讀書,就是自由的夢。
生:讀書,是精神上的補鈣。
……
師:老師也送大家一句,“愛書吧,它是你飛翔的翅膀”。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并抄寫下來。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nèi)搜索課文題目)此文轉(zhuǎn)載于
五上《走遍天下書為侶》課堂實錄 篇8
一、學習目標
1、認識“侶、娛”等4個生字,會寫“侶、娛”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讀書樂趣,學習一些讀書方法.
二、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生字詞卡片.
2.抄有重點詞句的小黑板.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歡閱讀,從童年時的“竊讀”,到季先生對讀書的見解,可以看出他們都善于從書中汲取營養(yǎng).今天,我們學習第3課“走遍天下書為侶”.
2.齊讀課題.釋題.(侶:伴侶.)
3.用自己的話說說課題的意思.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理解的詞語做上記號.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guī)椭獯穑虿樽值洌蚵?lián)系上下文理解.
4.默讀課文,想想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書上作批注.
四、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小組合作讀課文,交流: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的方法分別在課文的哪些段落.
2.齊讀課文第5自然段,與大家交流讀懂了什么.
3.課件出示關鍵句子:
a.“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經(jīng)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么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
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再充分說說自己的感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發(fā)表不同的見解.)
4.齊讀第6自然段,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新東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讀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五上《走遍天下書為侶》課堂實錄 篇9
【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伴侶、娛樂、百音盒、毫不猶豫、一趟、背誦、零次、編寫、某種”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抄寫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把握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復讀書的方法,并受到啟示。
4、感受作者對閱讀的熱愛,繼續(xù)開展關于閱讀的綜合性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以書為友”的習慣。
【學習重點】把握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情感。繼續(xù)開展讀書的綜合性學習。
【學習難點】理解反復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學習準備】收集讀書的名言,整理自己讀書的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如果有這樣一個機會,讓你獨自駕舟環(huán)繞世界旅行,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什么呢?為什么?
在設想中,讓學生盡情地說出自己的選擇和理由,然后引出課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板書課題)
二、釋題明意
齊讀課題,“侶”是什么意思?(伴侶、同伴)課題是什么意思?質(zhì)疑課題。(為什么要選擇書為自己的同伴?)
三、初步感知,了解內(nèi)容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把自己認為不好理解的段落認真讀一讀。
3、交流自學生字詞的情況,讓學生當老師,提示易錯之處。
4、接讀課文,糾正字音。
5、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解決作者選擇以書為侶的原因,說一說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組內(nèi)交流學習所得,討論自己疑惑的問題,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讀文交流,體會作者情感
1、書到底有怎樣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猶豫地選擇它作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作者把書當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論朋友見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們還是會發(fā)現(xiàn)新的東西。說明一本書可以常讀常新,讀而不厭。
(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充分讀課文,注意評價的多樣性。)
此外,你覺得作者選書作為自己的伙伴還有什么原因嗎?
(尊重學生的獨特解讀)
2、作者認為一本書可以常讀常新,不管讀多少遍,她也在這樣的讀書過程中總結了一些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讀書方法對你有什么啟示?
內(nèi)容思考──品味欣賞──尋找新知──總結收獲──產(chǎn)生共鳴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
每讀一遍書,我們都會收獲與上一次不同的體驗,尋找到新的發(fā)現(xiàn)。
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同學們,我們平時也讀了很多的書,你有什么好的讀書經(jīng)驗,或者聽了作者的讀書體會,你有什么啟發(fā)?和大家談一談。
學生總結自己的讀書心得和經(jīng)驗,或從作者的介紹中總結收獲。
我們平時總是更在意讀書的數(shù)量,大部分書都只是讀過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獵,大都不求甚解。現(xiàn)在我們再把以前讀過的書拿出來讀一讀,按照作者的讀書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體會,及時做好記錄,到本單元的語文實踐活動時我們一起來交流。
五、課堂總結接讀全文,由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
六、神奇島
今天,你獨自駕舟來到一個神奇的小島,想領略島上奇特的風景,必須先要通過島上居民建造的智慧宮殿,你準備好了嗎?
1、書法閣:
請正確、漂亮地書寫“侶、豫、盒、娛、趟、誦、零、編、某”等字。(溫馨提示:想要寫好寫對每個字,一定要仔細觀察每個字的字形,還要特別留意一些易混易錯字的筆畫。如“豫”的左邊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邊是“令”不是“今”,“某”的上邊是“甘”不是“廿”。一些筆劃較多的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憶。)
2、留音庫:
請有感情地朗讀剛學過的課文中你自己喜歡的段落。
3、藏書殿:
收集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另外在書庫中選擇你曾經(jīng)很喜歡的一本書,再讀一讀,看看有沒有新的收獲。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jié)課內(nèi)容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說一說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
作者只帶一本書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1、了解了作者的選擇,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作者特別喜愛書,對書有著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會閱讀。)
2、作者對書有著深厚的感情:
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動具體地表達自己的這種情感的呢?
(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自己的根據(jù),然后反復讀一讀自己找到的句子,體會作者對書的深厚感情。)
⑴ 假設:
這篇文章通篇都用了假設來貫穿全文,作者通過層層遞進的假設,一步步表明觀點說明方法。開始作者假設獨自旅行,只能帶一樣東西,如果問到自己,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會選擇一本書”;然后又進一步假設別人感嘆,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讀上一百遍,讀到能背誦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觀點: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最后假設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復地讀書,如有人為伴。在假設的情境中,作者仿佛在與人交流,把自己對書的獨特情感以及自己在書中體會到的樂趣表達的淋漓盡致。
⑵ 設問:
假設獨自旅行,只能帶一樣東西,如果問到自己,自己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會選擇一本書”。毫不猶豫地回答直接顯示了自己對書的情有獨鐘。
⑶ 反問:
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吧?
連續(xù)兩個有理有力的反問讓你不得不點頭稱是,朋友越見越親,家越回越依賴,每一次新的接觸都讓我們情感更深一層,書難道不是這樣的嗎?
⑷ 比喻:
作者還運用了許多生動貼切的比喻,把自己愛書的情感表達得更形象。
① 作者把書比喻為家:
家總讓人感到溫馨和留戀,而且家每天都回,誰也離不開,作者把書和家相比,表示對書的喜愛猶如愛家一樣。讀自己喜愛的書,就是回自己溫暖的家。另外,作者將書比喻為家,不僅表達了喜愛之情,還說了家從不同角度去看,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美,來說明一本書值得反復去讀。
② 作者將書比喻為朋友:
朋友,是你孤單寂寞時的陪伴,是你傷心難過時的安慰。朋友能給你快樂,給你許多新鮮的東西。誰不愿意與朋友在一起呢。把書當作自己親密的朋友,足可以看出作者對書的珍愛。
朋友間次次相見,家日日都回,卻不會生厭,反而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收獲。作者以常見的事物為喻,生動而又巧妙地說明了一本書可以常讀常新,讀而不厭。
③ 作者還將書比喻為一處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指書已讀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說方便,隨心所欲,想讀就讀。由前面的“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到現(xiàn)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達出了作者對書濃郁的情感,對一本書喜愛到百讀不厭的程度。
⑸ 拓展練習: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
① 作者將書比作人:
書,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個活生生的人一樣生動、有情。作者讀書,就如與人在交談一樣。
② 作者將書比作伴侶。這正是與題目相呼應,《走遍天下書為侶》。書,也就是在生命中時刻陪伴,能夠共擔風雨,分享喜怒哀樂,特別親密的伴侶。這個比喻就更能表達出作者對書的喜愛。
⑹ 補充積累:
正是這些貼切的比喻,充分地表達出作者的愛書之情,讀書之法。其實關于書的比喻有很多,高爾基也曾說過,“我撲在書籍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你讀過這樣的句子嗎?或者結合你自己的體驗,也試著來說一說這樣的句子。
學生展示自己的積累和收集的資料。
⑺ 列舉:
作者將自己讀書的方式方法詳盡地敘述下來,給我們以啟發(fā)指導,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反復讀一本書,不斷體會新的收獲。
以上幾種表達方式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相機教學,不必面面俱到,作者正是通過以上多種表達方式把自己對書獨特濃厚的情感貼切地表現(xiàn)給我們的。
三、感情誦讀,體味情感
在領悟表達方法的過程中,將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復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還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將自己的感受融入進去。
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四、閱讀鏈接
朗讀補充詩歌《神奇的書》。
1、畫一畫書神奇在哪里。
2、說一說作者的表達方式。
3、談一談自己讀后的感受。
4、背一背這首詩歌。
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充滿感情的接讀課文。
2、說說自己對書的感受。
六、漂流谷
現(xiàn)在,你的小船來到了驚險的漂流谷,要找對途經(jīng)才可以順利通過喲,準備好了嗎?
1、拿出勇氣:
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平靜心態(tài):
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和段落。
3、補充能量:
根據(jù)課文中的讀書方法以及同學們交流的讀書體會,整理讀書卡。
4、奮力向前:
繼續(xù)用學到的讀書方法讀書,注意及時記錄。
五上《走遍天下書為侶》課堂實錄 篇10
學習目標
1.認識“侶、娛”等4個生字,會寫“侶、娛”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讀書的樂趣,學習一些讀書方法。
課前準備
1.生字詞卡片
2.一塊抄有重點詞句的小黑板
3.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①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歡閱讀,從童年時的“竊讀” 到季先生對讀書的見解,可以看出他們都善于從書中汲取營養(yǎng),從而走上了成功之路。今天,我們學習第3課,讓我們一生都與好書相伴吧!
②齊讀課題。釋題:侶:伴侶。
③用自己的話說說課題的意思。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理解的詞語做上記號。
②請8位同學讀課文,正音。
③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guī)椭獯穑虿樽值洌蚵?lián)系上下文理解。
④默讀課文,想想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書上做上批注。
↘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①小組合作讀課文,交流: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的方法分別在課文的哪些段落,做上記號。
②齊讀課文第5自然段,與大家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③課件出示關鍵句子:
a.你喜歡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是早已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么沒注意過,光線怎么那么美!”
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讓大家充分說說自己的感受。(鼓勵大家暢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發(fā)表不同的見解)
④齊讀第6自然段,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新東西”指的是什么。
⑤有表情地朗讀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課時
↘激趣課文,深入感悟
①配上課件,朗讀課文1—6自然段。
②自由讀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讀那本書的方法到底是怎樣的?從哪些詞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讀。(抓住“首先、然后、最后”這三個表示順序的詞語感悟。)從這“一遍又一遍地讀”,你們感受到什么?
③聯(lián)系實際,同學們交流作者讀書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說一說。
④自己試著背背第7自然段。
⑤默讀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書比作一位朋友,還比作什么?為什么會這樣比?這樣比的好處是什么?
⑥有表情地朗讀最后一節(jié)。
↘積累運用,升華認識
①劃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試著背一背,再與伙伴比賽,看誰記得又快又牢,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②合作交流:作者讀一本書的方法對自己有什么啟示?說說如果有一本書陪伴自己去旅游,你會怎樣去讀?(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③還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交流。
↘拓展活動
①讀一讀“閱讀鏈接”──《神奇的書》,把自己的感受用幾句話寫下來。
②向大家介紹你是怎樣讀一本自己喜愛的書,并說說你喜愛它的原因。
↘布置作業(yè)
①背誦并抄寫自己喜歡的段落。
②抄寫生字詞。
五上《走遍天下書為侶》課堂實錄 篇11
【教材簡析】
這是英國作家尤安•艾肯的作品,作者采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走遍天下書為侶》則在層層遞進的假定和選擇中,告訴我們要與書為伴,以書為侶,其樂無窮;提出善于讀書,要常讀常新,百讀不厭,必有所獲;設問、反問、比喻等寫作方法的靈活運用,更是讓文章魅力無窮。
閱讀此文,我們仿佛與作者對話,感受著作者愛書如友、愛書如家的美好情懷。引領我們愛讀書,會讀書,享受讀書帶來的樂趣,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設計理念】
書是人類的朋友。讀書明理,讀書啟智。中今中外,關于讀書的名言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本文作者采用層層深入的表達方法、新穎別致的比喻、強烈的反問等方法引導學生用真心去閱讀,用熱情去擁抱書籍,用科學的方法去反復品讀,不斷思考,幾番欣賞,尋找新知,總結收獲,與書共鳴,讀出自我……用名人讀書名言激勵自己,聯(lián)系自己讀書實踐體驗,感受讀書帶來的無窮樂趣,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并在多樣的語言實踐中陶冶性情,習得方法,達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正確讀寫”伴侶、娛樂、百音盒、毫不猶豫、一趟、背誦、零次、編寫、某種”等詞語;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主要內(nèi)容,感受作者對閱讀的熱愛,并受到啟示;逐步培養(yǎng)學生“以書為侶”的閱讀習慣。
3、通過多種形式地讀,領悟作者的觀點,體會假設、設問、反問、比喻等的表達效果;學習用比喻的表達方式寫出“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____,也是____”。
4、閱讀《神奇的書》,感悟比喻、擬人表達方式的妙處。交流名人讀書名言,增加語言積累。繼續(xù)開展關于閱讀的綜合性學習。
【教學重點】
把握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情感。繼續(xù)開展讀書的綜合性學習。
【教學難點】
理解反復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1、讓學生搜集名人讀書的故事或讀書名言。
2、把相關的句子制作成課件。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漫談引入,激趣導入
1、同學們,如果有這樣一個機會,讓你獨自駕舟環(huán)繞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什么呢?
在設想中,讓學生盡情地說出自己的選擇和理由,然后引出課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剛才大家談了很多,我們似乎很難作出選擇到底帶什么東西好。可有這樣一個人,她說(課件出示):如果你問到我,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會選擇一本書。”
請大家讀讀這句話,你讀出了什么味兒?相機理解“毫不猶豫”的意思,朗讀體會。
(“毫不猶豫”的意思是一點也不遲疑,很堅決果斷。文中指在常人難以作出選擇的問題上,自己會堅決地選擇一本書,表達了對書喜愛的程度,鮮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觀點。朗讀體會“我”對書的癡愛。)
3、這個“我”是誰?(英國女作家尤安•艾肯。)這是她在1974年為國際兒童圖書節(jié)所寫的獻辭里講到這話,讓我們再次感受那份感人至深的獻辭吧!出示課題《走遍天下書為侶》。
從漫談引入,任思想游疆,讓學生在無拘無束中暢談自己的選擇,有助于拓展思維。這為下面的“走遍天下書侶”作了對比映襯作用。
4、朗讀課題,解讀課題:
⑴誰愿意來讀課題?指名讀,齊讀:
(學生自由讀課題,教師隨機點評:“你的聲音真好聽!╱你的聲音里透出了疑問。╱你用飽滿的聲音讀出了欣賞!╱你念得真準。“侶”是生字,知道它的意思嗎?(伴侶、同伴)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
⑵讀了這個課題,你心中有什么疑問?你猜猜作者會在文中告訴我們什么?
預測:
作者為什么要走遍天下書為侶?
怎樣與書作伴侶?
與書為侶有什么感受?
二、初步感知,了解內(nèi)容
1、讀課文前,先琢磨琢磨題目的意思,猜一猜,想一想,是一種很好的讀書習慣。帶著問題走進課文,更是一種會學習的表現(xiàn)。現(xiàn)在,我們就去書中尋找問題的答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把自己認為不好理解的段落認真讀一讀。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老師巡視、傾聽、隨機點評。)
2、反復朗讀難讀的段落:
(教師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老師指導全班同學反復讀。在語境中檢查字音,糾正字音,識記生字。)
3、指名分段讀課文,看看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
4、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nèi)容。
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通過讀,掃除閱讀障礙,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并通過概括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讀書交流,探究體驗
1、作者為什么會如此毫不猶豫地選擇一本書作為環(huán)游世界的伴侶?現(xiàn)在,讓我們深入到課文的字里行間。來細細地體會其中的道理。請大家默讀課文,用心思考。
(學生默讀,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自讀情況,鼓勵學生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全班交流作者為什么要選擇書作為自己的伴侶的原因。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隨機點評。)
3、書像她的一個朋友,像一個家,這是為什么呢?
課件出示:
首先我會思考,故事中的人為什么會這樣做,作家為什么要寫這個故事。然后,我會在腦子里繼續(xù)把這個故事編下去,回過頭來品味我最欣賞的一些片斷,并問問自己為什么喜歡它們。我還會再讀其他部分,并從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東西。做完這些,我會把從書中學到的東西列個單子。最后,我會想象作者是什么樣的,他會有怎樣的生活經(jīng)歷……
⑴自由練習讀。
⑵找出對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復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⑶全班交流:
你可以抓住一個詞、一個句子、一處標點、一段話來談你的體會和發(fā)現(xiàn)。
課件出示:你不會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愿意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吧?
①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②對比閱讀,抓住“?”讀出反問的語氣感受反問的語氣,以更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課件出示: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一個家。你已經(jīng)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么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
①理解比喻寫法的好處:作者把書當作什么?(一個朋友和一個家)
②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聯(lián)系生活暢談書與“家”、“朋友”的相似之處: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發(fā)表不同的見解。)
(家總讓人感到溫馨和留戀,而且家每天都回,誰也離不開,作者把書和家相比,表示對書的喜愛猶如愛家一樣。讀自己喜愛的書,就是回自己溫暖的家。另外,作者將書比喻為家,不僅表達了喜愛之情,還說了家從不同角度去看,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美,來說明一本書值得反復去讀。)
(朋友,是你孤單寂寞時的陪伴,是你傷心難過時的安慰。朋友能給你快樂,給你許多新鮮的東西。誰不愿意與朋友在一起呢。把書當作自己親密的朋友,足可以看出作者對書的珍愛。)
③作者還把書當作什么?(一個與我同船的人,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課件出示: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指名讀,讀了這句話,你又有什么感受?
(“故地”,老地方,這里指書已讀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說方便,隨心所欲,想讀就讀。隨時想去就去,也就是打開自己喜愛的書就開始閱讀,那么簡單地就開始了故地重游。這個比喻真形象。)
⑷朗讀體會:
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一個家。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____,也是_____。
①反復讀:引導學生深刻體會作者的愛書情懷:由前面的“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到現(xiàn)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達出了作者對書濃郁的情感,對一本書喜愛到百讀不厭的程度。
②仿寫:書像一個朋友,像一個家;書就是一位朋友,就是一處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正是這些貼切的比喻,充分地表達出作者的愛書之情,讀書之法。其實關于書的比喻有很多,高爾基也曾說過,“我撲在書籍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你讀過這樣的句子嗎?或者結合你自己的課外收集到的名人名言,也試著用“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____,也是_____。”來說一說。
讀中理解,讀中感悟,體驗情懷,悟出寫法。在課文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或名人名言,仿寫中進一步感受愛書之情,明白讀書的意義,增強讀書的興趣。
4、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師生合作朗讀體會作者對書的無限喜愛之情。
采用合作朗讀的形式,引導學生讀中領悟設問和層層深入的寫作方法,深華情感。
四、復習生字,活用新詞
1、出示生字“侶、娛、趟、誦、盒、豫、趟、零、編、某”,引導學生識記,交流一些易混易錯字的筆畫。如“豫”的左邊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邊是“令”不是“今”,“某”的上邊是“甘”不是“廿”。
2、挑選自己喜歡的字組詞后再編個故事或片段、詩歌等。
五、置留問題,布置作業(yè)
1、走遍天下書為侶,作者又是怎樣去對待這個書本朋友呢?怎樣去閱讀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2、整理自己的讀書方法,收集名人讀書小故事。另外在書庫中選擇你曾經(jīng)很喜歡的一本書,再讀一讀,看看有沒有見到朋友般的感覺。
3、有感情地朗讀剛學過的課文中你自己喜歡的段落。
【板書設計】
3、走遍天下書為侶
伴侶
朋友
書是家
故地
……
第二課時一、復習導入
1、復習新詞。
2、回顧課文內(nèi)容,說說作者只帶一本書上路的原因。
二、品味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1、了解了作者的選擇,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作者特別喜愛書,對書有著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會閱讀。)
2、作者對書有著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動具體地表達自己的這種情感的呢?
(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自己的根據(jù),然后反復讀一讀自己找到的句子,體會作者對書的深厚感情。)
3、學生研讀第三段,邊讀邊做筆記:
課件出示:首先我會思考,故事中的人為什么會這樣做,作家為什么要寫這個故事。然后,我會在腦子里繼續(xù)把這個故事編下去,回過頭來品味我最欣賞的一些片斷,并問問自己為什么喜歡它們。我還會再讀其他部分,并從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東西。做完這些,我會把從書中學到的東西列個單子。最后,我會想象作者是什么樣的,他會有怎樣的生活經(jīng)歷……
⑴自由讀,想象著你就是作家尤安•艾肯,你怎樣向大家介紹你的讀書方法。相機理解“新東西”的意思。
⑵梳理寫作順序:請用最簡潔的語言介紹你的讀書方法:
抓住“首先、然后、最后”這三個表示順序的詞語來介紹讀書的方法。
引導學生梳理、概括,這既是理解內(nèi)容的過程,更是錘煉思維的過程。
⑶談談“一遍又一遍地讀一本書”對我們的啟示: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讀,無論是理解故事內(nèi)容,揣摩寫作目的,續(xù)編故事,品味寫法,還是積累所得,都能讀得津津有味,收獲頗豐。書,如一個活生生的人一樣生動。這句話也與題目《走遍天下書為侶》相呼應,相對照。
⑷挑戰(zhàn)讀,比一比誰的朗讀最富有感染力:試著背一背這一自然段,再與伙伴比賽,看誰記得又快又牢,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⑸你看,讀同樣的文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感受。怪不得作者說,讀書,“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你自己的東西,因為世上沒有兩個人會用同一種方式讀同一本書。”
⑹理解“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你自己的東西,因為世上沒有兩個人會用同一種方式讀同一本書。”這句話的含義。
三、閱讀鏈接,學習致用
1、一遍又一遍地讀一本書,我們中國人稱之為“煮書”。想想為什么叫“煮書”?
2、補充閱讀:《趣談“煮書”》(見資料鏈接),說說你明白了什么?
3、結合英國作者尤安•艾肯和《趣談“煮書”》,聯(lián)系自己的平時讀書心得和經(jīng)驗,也可以聯(lián)系名人讀書的故事來談談對讀書的看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來說一說:學生總結自己的讀書心得和經(jīng)驗,或從作者的介紹中總結收獲。
4、實踐運用:下面我們就用尤安•艾肯的讀書方法來讀一首詩歌,題目叫做《神奇的書》。
(見資料鏈接)
⑴畫一畫書神奇在哪里。
⑵品一品哪兒最讓你感動。
⑶說一說作者的表達方式。
⑷談一談你的獨特理解。
⑸背一背這首詩歌。
四、感悟?qū)懛ǎe累語言
1、《神奇的書》和《走遍天下書為侶》寫得這么感人。你認為哪里寫得好呢?你最喜歡哪種寫作方法?
(幫助學生小結“比喻、設問、假設”及層層推進等寫作方法,并相機引導讀課文片斷)
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品悟語言,實現(xiàn)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落實語文的基礎。
2、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與書為友,愛書如家。漫步書海,反復誦讀,細細品味,及時記錄;感受沐浴書海的快樂,領略人世的真諦,欣賞人類靈魂的全部美麗!讓我們做一個愛讀書,好讀書,會讀書的人!
五、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1、根據(jù)課文中的讀書方法以及同學們交流的讀書體會,整理讀書卡。把以前讀過的書拿出來讀一讀,按照作者的讀書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體會,及時做好記錄,到本單元的語文實踐活動時我們一起來交流。
2、推薦閱讀《書比人長壽》。
【板書設計】
3、走遍天下書為侶首先
一遍又一遍地讀然后
最后
【練習設計】
1、讀一讀,寫一寫:
伴侶、娛樂、百音盒、毫不猶豫、一趟、背誦、零次、編寫、某種
2、用“毫不猶豫”寫一句話。
3、仿寫填空:
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一個家。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____,也是_____。
4、讀了這篇課文的感受是什么?
5、寫幾條讀書名言。
五上《走遍天下書為侶》課堂實錄 篇12
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伴侶、娛樂、百音盒、毫不猶豫、一趟、背誦、零次、編寫、某種”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抄寫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把握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復讀書的方法,并受到啟示。
4.感受作者對閱讀的熱愛,繼續(xù)開展關于閱讀的綜合性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以書為友”的習慣。
5.讓每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學習重點:把握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情感。繼續(xù)開展讀書的綜合性學習。
學習難點:理解反復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學習準備:收集讀書的名言,整理自己讀書的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同學們,如果有這樣一個機會,讓你獨自駕舟環(huán)繞世界旅行,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什么呢?為什么?
在設想中,讓學生盡情地說出自己的選擇和理由,然后引出課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板書課題)
2、提出學習目標
(1)把課文讀通讀順,難讀的字詞和較長的句子多讀幾遍。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帶書旅游的理由。(在書中批批畫畫,寫下自己的感受)
(4)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
(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要求:小組內(nèi)按學困生——中等生——優(yōu)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別人在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nèi)——抽查情況)
1、小組內(nèi)學習展示。
(1)這節(jié)課,我學會了“伴侶、娛樂、百音盒、毫不猶豫”等詞語;
(2)我會用其中的一些詞語造句;
(3)我能夠流利地讀通讀順課文。
(4)我知道了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解決了每課一練中的一些題目等。
2、抽查生字的讀、說或?qū)懙那闆r。(主要是針對中差生)
(二)學文悟情展示。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 深入品讀文本
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讀了這一句話,我體會到就是讀同一本書,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獲。我從“總能”和“不管”體會到的。
b、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
讀了這句我體會到作者非常喜歡讀書,就是同一本書,他也是百讀不厭。我從“一遍又一遍”體會到的。
c、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讀了這句我體會到作者很喜歡書,因為他把書當作了朋友一樣,當作了人似的,讀書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說話一樣。而且書也是想讀就隨時能讀的。我是從“就是”和“隨時想去就去”體會到的。
3、朗讀能力展示。
生1:“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要讀出感嘆與驚奇的語氣。
生2:如果你問到我,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會選擇一本書。”“是的,我愿意讀上一百遍,我愿意讀到能背誦的程度。這有什么關系呢?……棄家而去吧?”要讀出作者堅決、肯定的語氣。
(三)創(chuàng)作性展示
1.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的一段話;
2.展示自己的心得體會或感受;
3.展示自己創(chuàng)作的一段話。
三、激發(fā)知識沖突(適時進行)
書到底有怎樣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猶豫地選擇它作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四、知識拓展延伸
展示課前自主收集的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
第二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了解了作者的選擇,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2.作者對書有著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動具體地表達自己的這種情感的呢?
(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自己的根據(jù),然后反復讀一讀自己找到的句子,體會作者對書的深厚感情。)
二、展示學習成果
1.我會悟
(1)假設
這篇文章通篇都用了假設來貫穿全文,作者通過層層遞進的假設,一步步表明觀點說明方法。開始作者假設獨自旅行,只能帶一樣東西,如果問到自己,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會選擇一本書”;然后又進一步假設別人感嘆,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讀上一百遍,讀到能背誦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觀點: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最后假設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復地讀書,如有人為伴。在假設的情境中,作者仿佛在與人交流,把自己對書的獨特情感以及自己在書中體會到的樂趣表達的淋漓盡致。
(2)設問
假設獨自旅行,只能帶一樣東西,如果問到自己,自己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會選擇一本書”。毫不猶豫地回答直接顯示了自己對書的情有獨鐘。
(3)反問
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吧?
連續(xù)兩個有理有力的反問讓你不得不點頭稱是,朋友越見越親,家越回越依賴,每一次新的接觸都讓我們情感更深一層,書難道不是這樣的嗎?
(4)比喻
作者還運用了許多生動貼切的比喻,把自己愛書的情感表達得更形象。
①作者把書比喻為家。家總讓人感到溫馨和留戀,而且家每天都回,誰也離不開,作者把書和家相比,表示對書的喜愛猶如愛家一樣。讀自己喜愛的書,就是回自己溫暖的家。另外,作者將書比喻為家,不僅表達了喜愛之情,還說了家從不同角度去看,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美,來說明一本書值得反復去讀。
②作者將書比喻為朋友。朋友,是你孤單寂寞時的陪伴,是你傷心難過時的安慰。朋友能給你快樂,給你許多新鮮的東西。誰不愿意與朋友在一起呢。把書當作自己親密的朋友,足可以看出作者對書的珍愛。
朋友間次次相見,家日日都回,卻不會生厭,反而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收獲。作者以常見的事物為喻,生動而又巧妙地說明了一本書可以常讀常新,讀而不厭。
③作者還將書比喻為一處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故地”,指書已讀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說方便,隨心所欲,想讀就讀。由前面的“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到現(xiàn)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達出了作者對書濃郁的情感,對一本書喜愛到百讀不厭的程度。
2.我會讀(在領悟表達方法的過程中,將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復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還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將自己的感受融入進去。)
(三)創(chuàng)作性展示
1.展示自己的心得體會或感受;
2.展示仿寫的句子: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_________ ,也________ 。
3.展示自創(chuàng)詩歌等。
4.展示收集到的有關讀書的名言及名人愛書的故事。
三、激發(fā)知識沖突(可與成果展示結合)
作者是如何生動具體地表達愛書的這種情感?
四、知識拓展延伸
1.閱讀《神奇的書》體會書的神奇體現(xiàn)在哪,并體會作者的寫法。
2.完成課后小練筆。(假如你獨自旅行,你會帶上什么東西呢?仿照課文,寫一寫你自己的想法。)
五上《走遍天下書為侶》課堂實錄 篇13
師:作者是如何說明自己只帶一本書上路的原因的?你有什么感受?
生:作者說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看過多少遍。我一本書讀兩遍的時候都很少,也應該像作者一樣從不同角度反復讀書,有新的收獲。
生:我感到作者特別喜愛書,而且會閱讀。
師:正像同學們說的,作者對書有著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動具體地表達自己的這種情感的呢?
生:(再次默讀課文)我覺得作者通過一個假設的情境,而且用了非常確切的比喻,把自己愛書的情感表達出來的。
師:那么哪些比喻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生:作者把書比喻為家。提到家總讓人感到溫馨和留戀,而且家每天都回,誰也離不開,寫出了對書的喜愛猶如愛家一樣。讀自己喜愛的書,就是回自己溫暖的家。
生:作者將書比喻為家,不僅表達喜愛之情,還說明家從不同角度去看,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美,來說明一本書值得反復去讀。
師:看來同學們體會到了這個比喻的生動與貼切。正是“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還有哪些比喻讓你印象深刻呢?
生:作者還將書比喻為朋友。朋友,是孤單寂寞時的陪伴,在你難過時總能給你安慰,還能給你快樂,給你許多新鮮的東西。誰不愿意與朋友在一起呢。這個比喻太好了!
生:作者還將書比喻為一處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這種比喻還是我第一次讀到。隨時想去就去,也就是打開自己喜愛的書就開始閱讀,那么簡單地就開始了故地重游。這個比喻真形象。
師:體會得不錯。希望大家別冷落了自己喜愛的書,經(jīng)常故地重游。
生:還有,作者將書看作伴侶。《走遍天下書為侶》,也就是在生命中時刻陪伴,能夠共擔風雨,分享喜怒哀樂,特別親密。更能表達出作者對書的喜愛。
師:的確,一本好書不僅能給人帶來快樂,還有慰藉;不僅能讓你深思,還能給你啟示。好書,是智者,是良師,是諍友,也是伴侶。
正是這些貼切的比喻,充分地表達出作者的愛書之情,讀書之法。其實關于書的比喻有很多,高爾基也曾說過,“我撲在書籍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你讀過這樣的句子嗎?或者結合你自己的體驗,也試著來說一說這樣的句子。
生:魯迅說“書是營養(yǎng)面包”。
生: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
生: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生: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位高尚的人談話。
生:讀一本書,有時是一次秘密的旅行。
生:讀書,就是自由的夢。
生:讀書,是精神上的補鈣。
……
師:老師也送大家一句,“愛書吧,它是你飛翔的翅膀”。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并抄寫下來。
五上《走遍天下書為侶》課堂實錄 篇14
一、關于書的比喻
教育家說:“書是智慧的鑰匙。”
史學家說:“書是進步的階梯。”
政治家說:“書是時代的生命。”
經(jīng)濟學家說:“書是致富的信息。”
文學家說:“書是人類的營養(yǎng)品。”
學生們說:“書是不開口的老師。”
迷惘者說:“書是心中的啟明星。”
探索者說:“書是通向彼岸的船。”
奮斗者說:“書是人生的向?qū)А?rdquo;
求知者說:“書是饑餓時的美餐。”
二、補充練習
1、看拼音,寫詞語。
2、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3、多音字組詞。
4、下面的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1)你會選擇哪一樣?一幅美麗的圖畫,一本有趣的書,一盒撲克牌,一個百音盒,還是一只口琴…… ( )
(2)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見到他們了吧? ( )
(3)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 )
5、照樣子寫句子。
例: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你總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難免解析。
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你自己的東西,因為世上沒有兩個人會用同一種方式讀同一本書。
作者指的是每個人都有個性化的讀書方法,收獲也是獨特的。以自己的方式讀書,對書有獨特的見解,才能使書真正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