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精選14篇)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篇1
教學目標:1、生字詞語的掌握。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從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的詞語中,感受人物形象。4、學習、運用語言、動作等描寫方法進行小練筆。
教學重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通過互動交流,從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的詞句中,感受人物形象。3、學習、運用各種描寫方法進行小練筆。
教學難點:1、通過互動交流,從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的詞句中,感受人物形象。2、學習、運用各種描寫方法進行小練筆。
教學準備:ppt 教學視頻
教法:談話交流法 朗讀指導法 即興表演法
學法:朗讀法 重點詞句體悟法 課堂小練筆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課題導入。
1、朱熹:“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2、心:心理、思考;眼:動作、神態、外貌、表情等;口:語言。(師板書)
3、這節課希望同學們用心專注,真正做到“三到”。
4、ppt出示:小嘎子,打招呼,生談印象。(師隨機板書:如機靈、靈活、頑皮、聰明等)
ppt出示:胖墩兒,打招呼,生談印象。(師隨機板書:如穩重、憨厚、誠實、老實等)
今天,他們要——( ppt出示)比賽摔跤(生答)。生談談關于摔跤的經歷。
5、齊寫課題: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師:要注意“嘎”和“墩”兩字的正確書寫。
6、ppt出示:精靈書島書目推薦。師:這篇課文是一個小片段,選自《小兵張嘎》這本書,作者是徐光耀,推薦指數:“☆☆☆☆☆☆”
第二板塊:字詞教學。
1、兒化詞:
胖墩兒 單褂兒 一點兒 虎勢兒 猴兒 牛勁兒
補充:(大伙兒 腰板兒 臉蛋兒 打盹兒 小嘴兒 嗓門兒 傻勁兒 好玩兒)
——請參考《語文詞語手冊》105頁,兒化詞。
2、易混淆詞:
倆人(與人有關,不能說“倆豬”) 兩個人
似[sì]乎 似[shì] 的 (注意在讀音上的區別) (公雞鹐架)似的
叉[chā]著腰 一叉[chǎ]一摟 (猴兒)似的
(走馬燈)似的
3、三字詞:
合了襠 露破綻 扳不動 叉著腰 使巧勁 冷絆子 塌著腰 走馬燈 上了當
4、四字詞:
手疾眼快 精神抖擻 蹦來蹦去 傻大黑粗 動轉不靈 膀大腰粗
一叉一摟 三抓兩撓(抓耳撓腮)推拉拽頂 仰面朝天
補充:(活蹦亂跳 躡手躡腳 手舞足蹈 捶胸頓足 搖頭晃腦 垂頭喪氣 大搖大擺 點頭哈腰 虎視眈眈 東張西望)
師:請同學上來,一學生做動作,另一學生猜。
師:選一詞語,結合課文造造句子。
第三板塊:初讀感知,了解背景。
1、學習了生字詞語,讓我們趕緊各自去讀一讀這個故事吧!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流利。(師生相機指出錯誤之處)
2、ppt出示:“要不——摔跤。”“是嗎?”小胖墩兒跳起來,立刻退后兩步,一閃身脫了單褂兒,叉著腰說,“來吧,是一叉一摟的,還是隨便摔?”
①從這兩段中,我們知道小嘎子和小胖墩為什么要摔跤嗎?(生猜測)
②ppt出示原文省略部分:
……
“你想要槍不是?得,咱們打賭吧。你贏了,槍是你的,輸了,鞭就歸我。怎么樣?敢嗎?”
“行啊!”小胖墩兒躍躍然了,“可咱們怎么賭呢?”
小嘎子抬頭一望,指著墻外說:“上樹,看誰夠得著那個老鴰 [guā] 窩。”
小胖墩兒一看墻外那棵大楊樹,好家伙,高足有七八丈,直得象根杉篙似的,老鴰窩就搭在一根細叉 [chā]上,看上去像是一朵黑疙瘩[ gē da ]云, 著(zhuó)實高得眼暈,連忙搖頭說:“不跟你賭那個,我上不去。”
③現在知道他們要賭什么了吧?(生:槍)師:對嘎子來說,擁有一把屬于自己的、打日本鬼子的槍是他的一個夢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槍就是他的性命。
④如果小嘎子輸了,槍得歸胖墩兒;如果小嘎子贏了,鞭則歸小嘎子,也是討嘎子喜歡的。
3、說話練習:決戰開始了,請你用:“首先……然后……最后……”簡要說一說他們摔跤的全過程。
預設:精彩的摔跤比賽開始了!首先,只見小嘎子和胖墩兒各自虎勢兒一站,倆人便對起陣來。然手,小嘎子和小嘎子倆人走馬燈似的轉了三、四圈。最后,倆人在揪的過程中,小嘎子有些沉不住氣了,想用腳腕子去鉤小胖墩兒的腿,結果摔了個仰面朝天。
第四板塊:研讀課文,朗讀指導,感受人物形象。
1、ppt再次出示:“要不——摔跤。”“是嗎?”小胖墩兒跳起來,立刻退后兩步,一閃身脫了單褂兒,叉著腰說,“來吧,是一叉一摟的,還是隨便摔?”
師:這兩句話,采用了什么描寫方法呢?
生:語言描寫、動作描寫。
師:按照自己的理解來讀一讀。(生讀)(師要指出破折號的效果)
師:同學們說說,這位同學哪些字詞讀得特別棒?(相機指出“跳、退、脫、叉”表示動作的詞語。誰能再讀一讀?(生讀)你從朗讀中,體會了什么?
生(預設):我從一系列表示動作的詞語中,體會出胖墩兒有著嫻熟的摔跤前準備動作,說明他是摔跤的慣手。
師總結:對,你從這些動詞中體會得非常到位。同學們也可以自己好好來讀一讀,然后想一想:“這些動詞有什么作用,我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像這樣的動詞,第三自然段也有很多,請同學找一找,用筆圈一圈。
2、ppt出示: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著手疾眼快,從不單憑力氣,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摟。倆人把“槍”和“鞭”放在門墩上,各自虎勢兒一站,公雞鹐架似的對起陣來。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很占了上風。可是小胖墩兒也是個摔跤的慣手,塌著腰,合了襠,鼓著眼珠子,不露一點兒破綻。兩個人走馬燈似的轉了三四圈,終于三抓兩撓,揪在了一起。這一來,小嘎子可上了當:小胖墩兒膀大腰粗,一身牛勁兒,任你怎樣推拉拽頂,硬是扳不動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氣,剛想用腳腕子去鉤他的腿,不料反給他把腳別住了。胖墩兒趁勢往旁側里一推,咕咚一聲,小嘎子摔了個仰面朝天。
師:一起來讀一讀這小段文字。
3、ppt出示:去掉這些用紅筆表示的字,用括號標出,班級同學猜讀。
4、ppt呈現所有的動詞:放、對、圍、蹦、使、下、塌、合、鼓、露、轉、抓、撓、揪、推、拉、拽、頂、扳、鉤、別、推、摔。
學生齊讀動詞(要讀出動詞的活力)。
師:讀后,你發現了這個片段中,描寫人物采用最突出的描寫方法是什么?(板書:動作描寫)
5、師生交流:
師:初讀了課文后,你最喜歡誰?生有選擇地回答。
小嘎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頑皮、機敏、爭強好勝、聰慧)(根據學生的回答重讀板書)。
胖墩兒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穩重、憨厚、誠實、老實)(根據學生的回答重讀板書)。
師:你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講一講。
ppt出示:從 這句話里,我體會到了小嘎子很 。
從 這句話里,我體會到了胖墩兒很 。
預設一:
齊讀:
倆人把“槍”和“鞭”放在門墩上,各自虎勢兒一站,公雞鹐架似的對起陣來。
①倆人怎樣的“一站”?(出示詞語:虎勢兒)
②作者把準備摔跤的兩個人比喻成了(老虎)。
③老虎給你什么感覺?(兇猛、氣勢洶洶),你來試試,看怎樣把這個詞讀出老虎的兇猛,(行啊,表情不錯,誰再來試試),(老虎可是森林之王,威風!誰來)全班一起帶著老虎的兇猛,加上老虎的威風!(可是同學們還是坐著。帶上老虎的氣勢!(虎勢兒一站)(隨機抽個別讀,齊讀3遍詞語)
④此時此刻,你就是小嘎子,在對手面前威風凜凜的虎勢兒一站,你的眼里只有對手,你的心里會在想些什么?(他在想:我要在氣勢上壓過他!)
⑤從“虎勢兒一站”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嘎子?(有氣勢、自信、爭強好勝)
⑥“公雞鹐架”,圖片出示,學生邊做動作邊讀。
⑦教師引導:(課件出示)胖墩兒也是個摔跤慣手,( )著腰,( )了襠,( )著眼珠子,不露一點兒破綻。
預設二:
兩個人走馬燈似的轉了三四圈,終于三抓兩撓,揪在了一起。
① 這句話很有意思,“走馬燈似的轉”,怎么轉呀?哪些同學示范一下?
(ppt出示走馬燈視頻和游戲)(兩個人面對面,你轉,我也轉,就是“走馬燈似的轉”)
②好一個“轉”字,一轉二轉三轉,他們可不是空轉,人在轉,心也在(轉),小嘎子會在心里轉些什么?(他在想:我要把你轉暈)。
③由于兩個人一邊轉一邊還要在心里盤算著如何戰勝對方,那轉的速度就會比較(慢),速度越慢,恰恰說明他們的腦子轉得越快,想到的點子就越多!誰來試試看,怎么讀?(個別讀,齊讀)
④當他們不再轉的時候,說明點子已經確定了,終于(三抓兩撓),毫不猶豫地(三抓兩撓),非常自信地(三抓兩撓),一句話,兩種狀態,兩種速度,我們應該怎么讀?誰來試試,(自己先練練,個別讀,齊讀)
預設三: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氣,剛想用腳腕子去鉤他的腿,不料反給他把腳別住了。
師:同學們,小嘎子那么自信,身手又那么機敏,要是換在平時,說不定,他早就贏了,不用轉那么多圈了,可是今天不同啊,對手是實力雄厚的胖墩兒,太強勁了,因為(引讀)
課件出示:小胖墩兒膀大腰粗,一身牛勁兒,任你怎樣推拉拽頂,硬是扳不動他。以至于小嘎子最后有些(沉不住氣),使用了最后一招(鉤),可也無濟于事。從這里我們看出小嘎子的什么特點?(爭強好勝)
6、同學們想想,假如我把“小嘎子”和“胖墩兒”的動作換換,你看能行嗎?(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不行,為什么?
7、作者準確運用了一系列的動詞,從不同的方面對小嘎子的摔跤動作進行了細致的描繪,我們還可以透過動作揣摩到人物的心理活動,同學們,讓我們通過投入的朗讀來再現這場精彩的比賽,好嗎?(齊讀)
第五板塊:課堂練筆,拓展運用。
1、剛才同學們通過朗讀再現了精彩的比賽,我們想不想看一看熒屏中的摔跤賽呢?(想)
(播放到第一場比賽結束時,暫停)
2、ppt出示(原文):
“哈!手槍歸我啦!”
小胖兒直朝門墩跑去。
“慢著!”小嘎子腦門上哄哄冒火,又羞又急,“咱們是三盤兩勝,倒一回就歸你啦?——還有兩盤呢!”
“又三盤兩勝啦,你可真會耍賴!好,三盤就三盤!”
小胖墩兒挺挺胳膊,
3、師:第一場比賽中,小嘎子輸了,他會服氣嗎?于是,他們又進行了第二次摔跤比賽,結果會怎樣呢?
ppt出示:我能寫:請你發揮想象,運用恰當的動作、心理、神態等描寫方法把第二場摔跤比賽寫得具體、生動。
4、接著播放視頻,給學生一種直觀感受。
或出示原文:小胖墩兒挺挺胳膊,乘著一股盛氣,又騎馬式當中一站。滿頭燥熱的小嘎子,等不得他站穩,奇襲似地竄上去就是一腿,把小胖墩兒掃了個趔趄(liè qie),可是沒有倒。小嘎子緊接又一撲,摟住脖子就按。不料小胖墩兒一哈腰,抓住了他的兩肋。小嘎子按了兩下沒按動,忽覺下半身發起飄來。急撒開脖子去救肋下,卻只落得揪住了對方的胳膊,腳下接連又打了兩個懸空。“手槍啊手槍!”險險乎就要不保!小嘎子這回真急了。他兩眼一轉,照對方肩膀上就咬了一口,只聽“哎喲”一聲,就在小胖墩兒一閃身的工夫,小嘎子順水推舟,一個絆子把他扔倒了。
5、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找一找徐光耀先生的的這部兒童小說《小兵張嘎》來閱讀,在閱讀中,你的收獲一定會更多。(出示小說封面)
6、師總結:這節課我們通過學習《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這個片段,體會了恰當的動作、心理描寫對塑造人物起到關鍵作用。
第六板塊:作業設計。
1、組內同學互相修改小練筆。
2、在扔沙包、螞蟻搬家、木樁復活等趣味體育活動中,注意細心觀察,運用外貌、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描寫等描寫方法寫一個小片段。
板書設計: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性格特征 描寫方法 心到 眼到 口到
小嘎子 頑皮、機敏 心理描寫 心理 動作 語言
富有計謀 外貌
爭強好勝 動作描寫 表情
神態
胖墩兒 穩重、憨厚、 語言描寫
誠實、老實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破綻、咕咚、精神抖擻、手疾眼快、膀大腰粗”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小嘎子這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4.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小嘎子這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并在習作中學習運用。
課前準備課件,布置學生查閱與本文相關的資料、觀看相關的影視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初識嘎子
1、你們平時都愿意與怎樣的同學交朋友?
2、同學們,你們說得真好。吳老師今天也給你們帶來一個孩子,想讓你們和他交上朋友。他和你們的年齡差不多,今年只有13歲,想認識他嗎?屏幕出示:“小兵張嘎”的圖片
3、認識他嗎?叫一聲。你是怎么認識他的?
4、說說你對他的了解。
5、同學們,想和一個人交朋友,必須先了解他的為人,也就是他的性格。那么小嘎子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是不是跟你們說的一樣呢?今天,我們就通過“小嘎子與胖墩兒比賽摔跤”的一個片段去了解他。板書:《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齊讀。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請同學們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我要來檢查一下你們讀的效果:
(1)出示新詞:輪讀,結合正音——齊讀
(2)出示難讀的句子:指名讀——齊讀
3、讀了課文,你知道小嘎子和胖墩兒是怎么比賽摔跤的?指名說
比賽的結果怎樣?指名說。從摔跤比賽中你小嘎子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4、師: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了解嘎子這個人物性格,老師特意把嘎子在摔跤過程中的幾個重要的環節,用一段簡要的文字概括了出來。請看屏幕。誰愿意來讀讀。其他同學認真聽,想想老師把小嘎子摔跤的過程概括成了幾個環節?
出示:精彩的摔跤比賽開始了!只見小嘎子虎勢兒一站,倆人便對陣起來。接著小嘎子走馬燈似的轉了三、四圈。最后倆人在揪的過程中,小嘎子有些沉不住氣了,想用腳腕子去鉤小胖墩的腿,結果摔了個仰面朝天。
(1)有幾個環節。
(2)師:同學們,在每個環節中,都有一個描寫嘎子動作的精彩詞語,特別能表現嘎子的性格。請你找一找。
(3) 師:同學們,這些詞語都寫得非常精彩,特別能表現嘎子的性格。但是僅僅靠學習老師這段話,是不夠深入的。所以,你們要把這些詞語放到課文中去,放到它所在的那句話中去,一邊細細品讀,認真品味,一邊在這些詞語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感悟。
三、精讀課文,感悟特點
1、學生品讀,寫感悟。
2、交流句子。
“倆人把“槍”和“鞭”放在門墩上,各自虎勢兒一站,公雞鹐架似的對起陣來。
(1)說說體會。(2)展開想象人物樣子,揣摩人物心理。(3)朗讀體會。(4)概括人物特點。——氣勢逼人
“兩個人走馬燈似的轉了三四圈,終于天抓兩撓,揪在了一起。”“起初,小嘎子抖擻精神,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著他猴兒似地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很占了上風。”
(1)說說體會。(2)揣摩人物心理。(3)概括人物特點。——富有心計
過渡:同學們,要是換在平日里,機靈鬼透的小嘎子也許早就獲得勝利了,不用轉那么多圈,可今天的對手是誰啊?這是一個怎樣的對手?說一說。
“可是小胖墩兒也是個摔跤的慣手,塌著腰,合了襠,鼓著眼珠子,不露一點兒破綻。”
(1)抓住“塌著腰”理解胖墩的厲害。
(2)朗讀體會。
(3)引導概括人物特點。——膀大腰粗
(4)換位體會,如果是你摔跤,面對如此“膀大腰粗”的對手,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5)小嘎子面對如此“膀大腰粗”的對手害怕了嗎?中途放棄了嗎?從中,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嘎子?
過渡:是的,可盡管嘎子勇敢、不服輸,但是他的對手真的是太強勁了,以至于他后來有些(沉不住氣),使用了最后一招(鉤),一起讀最后兩句話。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氣,剛想用腳腕子去鉤他的腿,不料反給他把腳別住了。胖墩兒趁勢往旁側里一推,咕咚一聲,小嘎子摔了個仰面朝天。”
(1)這一鉤,“鉤“掉了什么?
(2)概括人物特點。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嘎子?
3、小結。通過品味詞語,我們對小嘎子的性格有了一定的了解。現在就你的了解,小嘎子摔跤輸了,而且摔得是仰面朝天,你覺得他此時此刻心里會怎么想?會對胖墩說什么?
4、補充閱讀。師:小嘎子當時到底怎么說的呢?齊讀。
屏幕出示:“慢著!”小嘎子腦門上哄哄冒火,又羞又急,“咱們是三盤兩勝,倒一回就歸你啦?——還有兩盤呢!”“又三盤兩勝啦,你可真會耍賴!好,三盤就三盤!”
四、拓展延伸。
1、師:是的,同學們你們猜中了,第二次摔跤開始了。你覺得這次比賽結局會怎樣?
2、師:好,根據你對小嘎子的了解,抓住嘎子的動作和心里,請你接下去寫你心目中的第二次摔跤的片斷。
3、生寫片斷。生寫好后交流。
4、欣賞原版的二次摔跤。屏幕出示自由讀。
小胖墩兒挺挺胳膊,乘著一股盛氣,又騎馬式當中一站。滿頭燥熱的小嘎子,等不得他站穩,奇襲似地竄上去就是一腿,把小胖墩兒掃了個趔趄(liè一 qie),可是沒有倒。小嘎子緊接又一撲,摟住脖子就按。不料小胖墩兒一哈腰,抓住了他的兩肋。小嘎子按了兩下沒按動,忽覺下半身發起飄來。急撒開脖子去救肋下,卻只落得揪住了對方的胳膊,腳下接連又打了兩個懸空。“手槍啊手槍!”險險乎就要不保!小嘎子這回真急了。他兩眼一轉,照對方肩膀上就咬了一口,只聽“哎喲”一聲,就在小胖墩兒一閃身的工夫,小嘎子順水推舟,一個絆子把他扔倒了。
五、回歸生活,豐富“嘎子”
1、小嘎子,這回勝了嗎?怎么勝的?你還愿意與他交朋友嗎?
2、師:有愿意與嘎子交朋友的,也有不愿意交朋友的。同學們,愿不愿意與他交朋友,你可以有你的主見。但是,老師想告訴大家的是,一個人的性格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而是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完善的調皮搗蛋的小嘎子就是這樣,他后來老鐘叔、老羅叔、區隊長、奶奶的引導幫助下最終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八路軍戰士。同學們可以到課外去閱讀兒童小說《小兵張嘎》,相信你們會對他有更全面的了解。到時你在決定是否和他交朋友,好嗎?我也相信,在同學們的身邊也有類似“嘎子”這樣的同學,平時比較調皮搗蛋,雖然現在你也許還不愿意和他們交朋友,但是終有一天他們會在老師、你們的幫助下成為真正的“小兵張嘎”,成為你們真正的朋友。
板書:小嘎(gǎ)子和胖墩(dūn)兒比賽摔跤
氣勢逼人
富有心計
求勝心切
教學反思:
1、教學應緊密聯系生活。《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只是一個片段,對人物的感知和原著相比,是零碎的,不完整的;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與學生存在著一定的距離;現在的學生較少參加摔跤比賽。而要突破這一局限,則需要借助生活資源這一源頭活水,不管是老電影還是新翻拍的連續劇,學生或多或少都接觸過《小兵張嘎》影視作品,所以在揭題后,教師和學生暢談小嘎子這一人物,建立起與學生已有經驗的聯系點,能一下子縮短本文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一種輕松的氣氛和高昂的興趣中展開教學。
2、工具性與人文性同樣重要。《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片段中不少詞匯屬于北方方言,對于我們南方孩子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首先就絕非易事。因此教師在讓學生初讀課文要事無巨細,扎扎實實,自學的時間要充分,不能走過場;自學檢查時要不僅要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也要檢查難讀的句子的朗讀;對于高年級的學生,還要培養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在方法也可以作適當的指導。
3、課堂應該“還學與生”。教學時,我重點圍繞“你似乎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嘎子,一個怎樣的胖墩兒?”這個大問題來展開教學,讓學生邊讀邊想象,把最能體現人物特點的句子劃下來,圈出關鍵詞,通過抓住描寫人物動作、神態的詞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而后小結了作者寫人的方法——主要是動作描寫,并請學生依據對文本的感悟上臺表演摔的場面,表演者和觀眾都進一步加強了對動詞的理解和感受。
4、倡導讀寫結合,以讀促寫。“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在習得知識后就要遷移訓練,在明確了作家徐光耀在動作描寫上的精妙之處就可以及時地讓學生進行課堂小練筆。機不可失,在小嘎子摔跤比賽輸了的情況下讓學生仿寫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兒的第二次比賽》就順理成章了,輕而易舉地達到“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目的。
5、引領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我們要樹立“大語文”的教學觀,在學生被文中的主人公深深打動時,教師適時地推薦課外閱讀,讀整本小說《小兵張嘎》,引領學生走出課堂,投身于廣袤浩瀚的語文世界,進一步激發閱讀更多中外名著的興趣,文學底蘊隨廣泛閱讀而不斷深厚。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篇3
課前談話
課件出示:行者聞言,就氣得抓耳撓腮,暴躁亂跳——打一個《西游記》人物
生:孫悟空
師: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生:……
師:在我國的文學 寶庫中有許許多多人物,你還知道什么呢?
生:……
師:這些生動的人物是怎樣的表現出來的呢?
生:……(說了許多沒有說到描寫)
師:關于人物的描寫方法大家知道哪些呢?
生:語言描寫、動作描寫
生:還有心里、外貌
一、揭示課題
師:是的,今天老師帶大家走進人物描寫一組,去感受作者筆下人物的特點。你掃視一下整篇課文,發現了嗎?22課于我們以往學習的課文有什么不同?
生:課文有三篇小短文組成。
師:課文用3個小標題來概括故事。今天我們學第一個故事,你對小嘎子有什么樣的印象?
生:他可以隨便進出日本司令部。
生:他很機靈,和敵人……
生:他還收了一把敵人的手槍。
師:小嘎子和小胖墩啊,就為了這把槍,比賽了摔跤,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反復讀。思考:小嘎子和胖墩兒怎么比賽摔跤?(課件出示讀書要求)
二、初讀課文,檢查詞語
1、生自由讀課文
2、檢查詞語:
1、一行一行的個讀
(課間出示)精神抖擻 合了襠 破綻 扳 拽
似的 動轉不靈 別住了 露破綻
小胖墩兒 單褂兒 虎勢兒 猴兒 牛勁兒
2、學生帶讀兒化4個詞語
3、課件去掉拼音,自己再讀一次
3、生個讀全文。
師:老師請來了一個朗讀高手,請大家閉上眼睛,他讀到哪里,你就想象到哪里。
課件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師:剛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用兩三句話說說
生: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生:起初,小嘎子想用巧勁,可是后來又被胖墩兒摔倒了。
生:我看到哦啊小嘎子和胖墩兒摔跤以后,仰面朝天,屁股也摔地上了
三、精讀課文,理解關鍵詞語,感受人物形象
師:課文是用怎樣精彩的語言來描寫小嘎子的,請你先找到描寫嘎子的句子,然后在句子里面圈圈重要的詞語,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嘎子?
生: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
師:你看出一個怎樣的嘎子
生:我看到一個機靈的嘎子,他像猴兒似的蹦來蹦去。
師:還有補充嗎?
生:他總想使巧招,他很聰明
師:他在蹦來蹦去時,在想寫什么呢?
生:……
師:什么叫嚇冷絆子?
師做動作,口述“冷絆子”
師:誰把嘎子鬼機靈的感覺讀好出
生朗讀
師:還有從哪里看出小嘎子的特點?
生: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著眼疾手快,從不單憑力氣,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摟。
師:再說說
生說印象
生朗讀,老師板書威風凌凌。
師:大家注意這句了嗎?請你讀讀,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嘎子?
課件出示——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氣,剛想用……仰面朝天
生:……
師:一個求勝心切的嘎子被你找到了。還有呢?
生默然
師:你看,這句話是寫兩個人的,但也有寫嘎子的吧?
(課件出示:倆人把槍和鞭放在門墩上,各自虎勢兒一站,公雞……)
生:……
師:虎勢兒一站,站出了一個勇猛的嘎子,一個威風的嘎子。誰來讀?
生個讀,讀得很軟。
師:誰的氣勢能更強一些
生齊讀
師:一個機靈鬼透的嘎子,一個威風凌凌的嘎子出現了,但是他求勝心切啊,請看
課件出示語段
生:
師:……這么一鉤,把什么鉤掉了,
生:把自己勾掉了
生:把勝利勾掉了
師:把面子鉤掉了啊。多要面子的嘎子啊!
生朗讀
師:平時他肯定能取勝,但他面對的是誰啊?
生:胖墩兒
師:請你趕快找找胖墩兒是怎樣的人啊?
生讀句子——胖墩兒膀大腰粗……
師:膀大腰粗,這是怎樣一個對手啊?
生:高大
師:是啊,他膀大腰粗,再讀讀課文,還有什么句子?
生讀——可是小胖墩兒也是個摔跤的慣手……
師:什么叫慣手
生:就是老手
師:你從哪里看出他是個慣手?
生朗讀句子
課件出示,將語段中的動詞加紅
師:誰愿意把這些動作來演示一下。
生默然
師:大家推薦一位吧
生舉薦一位胖墩兒上臺做動作,感同身受,效果不錯。
師:他這么一站,站出了一個怎樣的胖墩兒?
生:氣勢洶洶的,
生:站出了威風
師:這個慣手還能從哪里看出來?
生朗讀——是嗎?小胖墩兒跳起來,立刻退后幾步,一閃身脫了單褂兒……
生:……
師:這是誰說的話,不是個摔跤慣手,怎么可能說的出來?
師:讀一讀,讀出他的沉穩,他的威猛。
生朗讀
師:如果你是小嘎子,你還摔嗎?
生:我不摔了,我認輸
生:三十六計,走為上啊!
四、學習寫法,拓展練習
師:呵呵,是啊,趕緊跑了啊。兩位人物已經出現在我們面前了,課文又是用了哪些方法來表現人物的呢?請大家一起讀讀課文。
生齊讀課文
師:有兩句話,讀得含糊不清,老師糾正一下。
師生一起讀
師:課文到底用了哪些方法寫了這兩位人物呢?
生:動作
生:語言
師:老舍爺爺說,只有描寫人物的行為才能讓他站起來。
師:好了,請大家看上面,老師給大家再現一下當時的情景。
師:一個好勝的嘎子,被摔倒在地上,而且是摔得仰面朝天。
師:請你根據自己對嘎子的了解,寫寫第二次精彩的摔跤比賽。
(下課了)師:請你說說打算說寫什么?
生口述
下課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篇4
課題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1 課時 教 學 目 標 1.會讀本課的5個生字和兒化音,會寫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精神抖擻、手疾眼快、膀大腰粗”等詞語,理解詞義。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小嘎子和小胖墩兒這兩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心理活動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3.通過想象,寫第二次摔跤,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感受小嘎子這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2.學習通過語言、外貌、動作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流程 (動態修改) 一、導入:玩猜猜猜的游戲,猜小說人物孫悟空、諸葛亮等。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新人物,他叫張嘎,13歲,人稱小嘎子。他是作家徐光耀的兒童小說《小兵張嘎》的主人公。 板書:小嘎子 《小兵張嘎》以1943年的白洋淀為背景,講述在抗日戰爭時期,生長在白洋淀附近的張嘎在老鐘叔、老羅叔、區隊長、奶奶的引導下,憑著自己的勇敢機智,最終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小八路軍戰士的過程。 今天學習他和胖墩兒比賽摔跤這一部分。知道他們為什么要摔跤嗎?(有一次,小伙伴胖墩兒很想得到老鐘叔送給嘎子的木槍,也用自己的鞭炮來交換,最后通過摔跤決定勝負。) 評:從課文的特殊背景引入,為后面小嘎子和胖墩兒的激烈戰斗做鋪墊。 板書: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人物形象 1. 正音,把課文讀一遍,注意要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順。 2. 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呢? 3. 思考:小嘎子和胖墩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老師適當板書 三、品讀課文,體會描寫人物的方法 (一) 品讀小嘎子 1、用直線畫出描寫小嘎子的句子,說說體現了人物的哪些特點。 2、交流: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句子,進一步細細品味。 課件出示句子: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著手疾眼快,從不單憑力氣,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摟。[課件出示句子1] (1)[此句指導理解]從哪些詞語可以感受到嘎子的機靈?點撥:“手疾眼快”看出他——[機靈];小嘎子為什么“不跟他一*一摟”?這又可以看出他怎樣的性格特點? [對手很強,所以小嘎子就不跟他一*一摟,可見嘎子的確是富有心計、聰明!] (2)指導朗讀,讀出嘎子的機靈。[先個別讀后齊讀]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很占了上風。 [課件出示句子2] (1)[此句指導理解]從哪些詞語最能體會到這一特點? [點撥:“使巧招”、“下冷絆子”可以看出嘎子有心計,“猴兒似的”可以看出他的動作敏捷,靈活。] (2)指導朗讀,讀出嘎子的靈活。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氣,剛想用腳腕子去鉤他的腿,不料反給他把腳別住了。 [課件出示句子3] (1)[引導]嘎子沉不住氣了,此時此刻他會想些什么呢?[想象說話]同學們仿佛見到一個怎樣的嘎子呀?[爭強好勝]他爭強好勝,時時刻刻想把對手打敗,即使到比賽的最后,他還想使巧招!他使出了什么巧招呢?[用腳腕子去鉤胖墩兒的腿]你看,小嘎子的的確確很機靈,很有心計。 (2) 指導朗讀,讀出嘎子的機靈、爭強好勝的性格特點。[先指名讀后齊讀] 評:在品讀小嘎子的時候,基本停留在對人物性格的挖掘上。雖然能抓到“手疾眼快”、“猴兒似的”等詞作為語言點,但是還是感覺難以深入下去。倒是在“語言表達的形式”上有所開發,例如用了兩個比喻句。 (二)品讀胖墩 1、學生用波浪線劃出描寫小胖墩的句子。 2、交流:學生回答后,老師出示句子,進一步細細品味 ●可是小胖墩兒也是個摔跤的慣手,塌著腰,合了襠,鼓著眼珠子,不露一點兒 破綻。 ●這一來,小嘎子可上了當:小胖墩兒膀大腰粗,一身牛勁,任你怎樣推拉拽頂, 硬是扳他不動。 [課件相應出示句子] (1)[指名讀句子] (2)這對手有什么特點?(膀大腰粗”、“一身牛勁”,他也是一個摔跤的慣手,從哪些詞語看出來?[引導學生找出“塌著腰”、“合了襠”、“鼓著眼珠子”等詞語。] 走進文本,我們認識了兩個性格鮮明的人物,一個爭強好勝、聰明機靈,一個身體壯實、憨態可掬,! 評:是否先品讀胖墩兒的形象?讓大家了解一個摔跤慣手,也不好對付,在此基礎上再來鉆研小嘎子是怎樣對付這個厲害的對手的。 (三)領會人物描寫方法 思考:文中主要抓住人物的什么方面來表現這兩個人物個性特點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1、 四人小組討論 2、 學生匯報,教師總結小結:(作者主要抓住人物的語言、外貌、動作等描寫的方法,生動地刻畫了兩個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就使我們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動作,聽到人物說的話,整個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們的眼前,栩栩如生。) 作業設計 思考文章各類人物描寫的作用。 板書設計 22、人物描寫一組 小嘎子與胖墩兒比賽摔跤 小嘎子:聰明機靈 爭強好勝…… 胖墩兒:憨厚、誠實…… 教學反思 教《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這節課,我圍繞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描寫人物的句子,體會人物(小嘎子和胖墩兒)的性格特點這個教學重點展開教學。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自讀自悟,找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句子作批注,寫體會,并在小組中交流體會,然后全班交流。大部分學生對兩個人物的性格都很清楚。課堂上也利用語文的工具性,讓學生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內容,有意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學生學得比較輕松。 不足:由于前面讀詞讀句花多了時間,更由于課件內容太多而耽誤時間,一節課內沒有完成讓學生寫想象中第二次比賽摔跤的情景,實現讀寫結合、掌握寫人方法的任務。比較遺憾。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篇5
一、教學內容
《人物描寫一組》是第七單元作家筆下的人專題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由3個獨立的片段組成。《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是《人物描寫一組》中第一個片段,選自作家徐光耀的中篇小說《小兵張嘎》,題目為編者所加。這個片段主要寫了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議摔跤,在摔跤的過程中,他時時處處想使巧招,結果反被胖墩兒摔了個仰面朝天,塑造了小嘎子和胖墩兒這兩個鮮活的兒童形象。片段中動詞的準確運用兼心理活動的細致刻畫使小嘎子頑皮機敏、爭強好勝、富有心計的個性特點躍然紙上,堪稱人物描寫的經典之作。
二、教學理念
1、教學應緊密聯系生活。《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只是一個片段,對人物的感知和原著相比,是零碎的,不完整的;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與學生存在著一定的距離;現在的學生較少參加摔跤比賽,城里孩子的此類經驗更近乎于零。而要突破這一局限,則需要借助生活資源這一源頭活水,不管是老電影還是新翻拍的連續劇,學生或多或少都接觸過《小兵張嘎》影視作品,所以在揭題后,教師和學生暢談小嘎子這一人物,建立起與學生已有經驗的聯系點,能一下子縮短本文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一種輕松的氣氛和高昂的興趣中展開教學。
2、工具性與人文性同樣重要。《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片段中不少詞匯屬于北方方言,對于我們南方孩子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首先就絕非易事。因此教師在讓學生初讀課文要事無巨細,扎扎實實,自學的時間要充分,不能走過場;自學檢查時要不僅要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也要檢查難讀的句子的朗讀;對于高年級的學生,還要培養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在方法也可以作適當的指導。
3、課堂應該“還學與生”。教學時,我重點圍繞“你似乎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嘎子,一個怎樣的胖墩兒?”這個大問題來展開教學,讓學生邊讀邊想象,把最能體現人物特點的句子劃下來,圈出關鍵詞,通過抓住描寫人物動作、神態的詞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而后小結了作者寫人的方法——主要是動作描寫,并請學生依據對文本的感悟上臺表演摔的場面,表演者和觀眾都進一步加強了對動詞的理解和感受。
4、倡導讀寫結合,以讀促寫。“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 在習得知識后就要遷移訓練,在明確了作家徐光耀在動作描寫上的精妙之處就可以及時地讓學生進行課堂小練筆。機不可失,在小嘎子摔跤比賽輸了的情況下讓學生仿寫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兒的第二次比賽》就順理成章了,輕而易舉地達到“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目的。
5、引領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我們要樹立“大語文”的教學觀,在學生被文中的主人公深深打動時,教師適時地推薦課外閱讀,讀整本小說《小兵張嘎》,引領學生走出課堂,投身于廣袤浩瀚的語文世界,進一步激發閱讀更多中外名著的興趣,文學底蘊隨廣泛閱讀而不斷深厚。
為學生營造了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課堂上人人參與,人人活動,人人高興,在短短的40分鐘里獲取知識,得到快樂,體驗成功,就是一堂好課。
三、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破綻、咕咚、精神抖擻、手疾眼快、膀大腰粗”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小嘎子這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4.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小嘎子這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并在習作中學習運用。
五、課前準備
課件,布置學生查閱與本文相關的資料、觀看相關的影視片。
六、教學過程
(一)課前猜謎,暢談人物
1、猜畫謎:匡衡鑿避借光,打一三國人物。
指名回答(謎底:孔明)說出理由,談談對孔明的印象。
2、同學們,通過這冊語文書的學習,我們還認識了哪些人物?
交流:用(怎樣)的(誰)的方式說
3、要刻畫一個成功的人物形象,我們可以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進行描寫呢?
交流: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等。
(二)揭示課題,初識嘎子
1、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走進一組新的課文,去領略文學長廊中更多鮮活飽滿的人物形象,去感受作家筆下的人物特點。齊讀:人物描寫一組
2、請大家把書本打開,你發現了嗎?22課和我們以往學過的課文有什么不同?寫了哪三個片段?
指名說:由3個片段組成,分別是: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臨死前的嚴監生、“鳳辣子”初見林黛玉。
3、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個片斷,認識兩個很有特點的人物。齊讀: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4、知道小嘎子是誰嗎?說說你對他的了解
5、讀了課題,你獲得了哪些信息?指名說
那他們是怎么比賽摔跤的?比賽的結果會怎樣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請同學們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我要來檢查一下你們讀的效果:
(1)出示新詞:輪讀,結合正音——齊讀
(2)出示難讀的句子:指名讀——齊讀
3、讀了課文,你知道小嘎子和胖墩兒是怎么比賽摔跤的?指名說
比賽的結果怎樣?指名說
誰能連起來簡單地說一說,這就是故事的主要內容。指名概括
(四)精讀課文,感悟特點
1、只要讀過這段文字的人,相信對小嘎子和胖墩兒都會過目不忘。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可以邊讀邊想象,把最能體現人物特點的句子劃下來,圈出關鍵詞想一想:你似乎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嘎子,一個怎樣的胖墩兒?
2、你劃了哪些體現嘎子特點的句子?交流
[(1)(2)(3)的順序可以打亂,根據學生交流句子的順序朗讀感悟]
(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著手疾眼快,從不單憑力氣,自然不跟他一*一摟。
自己讀一讀,什么詞語寫出了嘎子的特點?什么是“手疾眼快”?知道了“疾”的意思,整個詞語的意思也就容易理解了。“手疾眼快”寫出了嘎子什么的特點?(板書:機警敏捷)
這是他的長處,相對胖墩兒而言,嘎子的短處是什么?嘎子知道揚長避短,所以他一向……從不……自然……”,從這幾個詞,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嘎子?(板書:富有心計)
怎樣讀才能把嘎子的這種特點讀出來呢?感情朗讀
(2)倆人把“槍”和“鞭”放在門墩上,各自虎勢兒一站,公雞鹐架似的對起陣來。
這一句雖然寫的是倆人,但也包括嘎子,什么詞語體現了嘎子的特點?(板書:虎勢兒一站)“虎勢兒一站”什么意思?指名說
讀出老虎的勇猛,把這種逼人的氣勢讀出來,更加虎虎生威些 在老師的指導下連讀三遍
“虎勢兒一站”,站出了一個怎樣的嘎子?(板書:氣勢逼人)一個準確的動作描寫,我們讀了那么豐富的內涵。
誰能把你的體會放到句子里來讀一讀,讓我們感受感受這種威風與氣勢?感情朗讀:指名讀,大家一起讀,讀出威風凜凜的感覺。
(3)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很占了上風。
什么詞語寫出了嘎子的特點?(板書:猴兒似的蹦)“猴兒似的蹦”你體會到了什么?自己讀讀這句話,想想:嘎子在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的過程中,他在想什么?動作的確是透視人物心理的多棱鏡啊!以己之長,攻彼之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嘎子?你能把他的有心計讀出來嗎?
(4)比賽的結果究竟怎樣?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氣,剛想用腳腕子去鉤他的腿,不料反給他把腳別住了。胖墩兒趁勢往旁側里一推,咕咚一聲,小嘎子摔了個仰面朝天。
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嘎子?(沉不住氣)他想取勝的心情太迫切了,所以使用了最后一招——(板書:鉤)
這一鉤,鉤掉了什么?
交流:鉤掉了勝利的希望、打賭的手*·槍、機警敏捷、逼人氣勢、心計
從這一鉤上,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嘎子?(板書:求勝心切)
3、要是換在平日里,機警敏捷、富有心計的小嘎子早就獲勝了,可今天他的對手是誰?胖墩兒什么特點呢?誰來讀一讀你找到的體現胖墩兒的句子。
[(1)(2)(3)的順序可以打亂,根據學生交流句子的順序朗讀感悟]
(1)“是嗎?”小胖墩兒跳起來,立刻退后幾步,一閃身脫了單褂兒,*著腰說, “來吧,是一*一摟的,還是隨便摔?”
讀一讀,你有什么感受?從哪兒感受到的?抓住動作、語言談感受
(板書:胸有成竹)感情朗讀
(2)可是小胖墩兒也是個摔跤的慣手,塌著腰,合了襠,鼓著眼珠子,不露一點兒破綻。
我們一起讀一讀,什么是慣手?從哪兒看出來他是慣手?(板書:塌、合、鼓)學生口頭描述他的動作(為什么用塌,不用彎?為什么要合襠,否則就露了?鼓著眼珠子,他在看什么?)
從這三個詞,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胖墩兒?(板書:沉穩老練)
誰把你的感受讀出來?感情朗讀
胖墩兒如此穩如泰山,真是難以對付啊!
(3)出示:胖墩兒膀大腰粗,一身牛勁兒,任你怎樣推拉拽頂,硬是搬不動他。
哪些詞語體現出他是個厲害的對手?(膀大腰粗:身體強壯;一身牛勁兒:力大如牛;推拉拽頂:一個詞描寫了哪幾個動作?說明各種招術在胖墩兒面前都——失靈了)
誰來讀一讀,把胖墩兒的實力讀出來?感情朗讀
胖墩兒真厲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側面描寫,襯托嘎子的特點)
4、那么精彩的摔跤比賽,那么鮮明的人物特點,作者究竟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么來進行描寫呢?(主要是動作描寫,兼有語言和心理描寫)板書:動作
難怪老舍爺爺說,只有描寫行為,人物才能站起來。
5、精妙的人物描寫,讓小嘎子和胖墩兒猶在眼前,不如我們把小嘎子和胖墩兒請上臺來,讓他們把當時的情景重現出來。誰來演嘎子?誰來演胖墩?
怎么演?我們一起提示他們:出示填空:精彩的摔跤比賽開始了,倆人各自虎勢兒一( ),對起陣來。起初,小嘎子圍著胖墩兒猴兒似的( )。胖墩兒( )著腰,( )了襠,( )著眼珠子。兩個人揪在一起,嘎子( ),硬是扳不動他。小嘎子用腳去( )他的腳,結果被胖墩兒一推,摔了個仰面朝天。
學生口頭填空,兩人根據同學提示表演
(五)仿寫片斷,拓展延伸
1、以你對小嘎子性格特點的了解,這次摔跤比賽輸了,而且摔了個仰面朝天,他會善罷甘休嗎?他會怎么做?那么第二次比賽,他們會比什么呢?小嘎子會想到使什么巧招兒呢?請你抓住人物的動作和其他描寫方式,展開想象,寫一寫嘎子和胖墩兒的第二次比賽片斷。交流
2、如果你還意猶未盡,想對嘎子作更深一步的了解,老師推薦你去讀一讀徐光耀爺爺的兒童小說《小兵張嘎》。
板書:小嘎(gǎ)子和胖墩(dūn)兒比賽摔跤
虎勢兒一站 塌
動作 猴兒似的蹦 合
鉤 鼓
機警敏捷 胸有成竹
特點 氣勢逼人 沉穩老練
富有心計
求勝心切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篇6
一、導入
大家都有朋友吧?你們都愿意于怎么的同學交朋友呢?
今天也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孩子,想讓你們和他也交上朋友,他是誰呀?
你是怎么認識他的?
要和一個人交朋友我們必須先了解他的為人,今天我們就通過的一個片段去了解他
齊讀課題
一、走進課文
1、打開課文,大聲朗讀,注意讀準生字,讀通句子,讀完后,想想嘎子到底是個怎樣的孩子
2、大家說的真好,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嘎子的性格,老師特意把嘎子在摔跤過程中的幾個重要環節用一段簡要的話概括出來,仔細的讀一讀,想想老師把他概括成了幾個環節?
3、每個環節中都有一個描寫嘎子動作的精彩詞語,請你仔細地找一找。
4、下面請同學們把這些詞語放到課文中去,放到它所在的那句話中去,仔細地讀一讀,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你從這些詞語中體會到什么?
5、誰先來說說從“虎勢兒一站”你體會出什么?你體會得真好,虎勢兒中虎就是老虎,老虎給你們一種怎樣的感覺?一起讀虎勢兒這個詞,讀出老虎的兇猛-再兇猛些,再兇猛點。
6、大家展開想像,此時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嘎子?猜猜他此時他站在那里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7、誰來讀讀這個詞,再感受感受嘎子的威風。小嘎子的氣勢有點了,誰能讀的氣勢再大些。不錯,誰能讀的再威風些,大家一起來讀。學到這里,你覺得小嘎子這虎勢兒一站到底站出了什么?
8、大家說的都不錯,老師也用了一個詞形容他——氣勢逼人
9、咱們一起氣勢逼人地讀讀這句話
(二)、
1、走馬燈似的轉,你又體會出什么?同學們很會動腦筋,同學們文中還有一句話是描寫嘎子在轉的,找出來。請大家一起來讀讀
3、同學們,請你走進嘎子的內心,琢磨琢磨嘎子這一轉、二轉、三轉、的過程中,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4、你覺得這幾轉出了一個怎樣的嘎子?大家說的真好,老師也用了詞形容他——機靈鬼透
5、同學們,要換在平日里,機靈鬼透的小嘎子也許早就獲得勝利了,不用轉那么多圈。可今天的對手是誰啊?這是一個怎樣的對手?
6、是的文中有一句話寫到了胖墩是一個厲害的對手,哪句話?
7、這句話你有沒有注意到“塌著腰”這個詞,看老師這樣屬于塌著腰嗎?為什么?
8、你們來給塌組個詞?倒塌力量應該是很大的。一起來讀讀這句話來感受感受對手的厲害。文中還有一個詞是形容胖墩的——膀大腰粗。看老師屬于膀大腰粗類型嗎?怎樣才算膀大腰粗呢?
9、同學們嘎子面對如此膀大腰粗的對手害怕了嗎?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嘎子?
三、盡管嘎子非常的勇敢,但是他的對手真的太強勁了,以致于他后來有些沉不住氣了,使用了最后一招,鉤,一起讀最后一句話
10、嘎子這一鉤,鉤掉了什么?
從嘎子的這一鉤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嘎子?看來同學對于這一鉤都有自己的理解。
11、同學們通過品味詞語,我們對嘎子有了一定得了解,那么作者是通過什么描寫來刻畫小嘎子的性格的呢?
那么現在就你的了解,嘎子摔跤輸了,而且摔得仰面朝天,你覺得他此時心里會怎么想?會對胖墩說什么?
12、咱們一起來讀讀他到底是怎么說的呢?
13、第二次摔跤開始了,你覺得比賽的結局會怎么樣?
14、好,根據你對嘎子的了解,抓住嘎子的動作,請你接下去寫你心目中的第二次摔跤的片段,
15、今天我們認識了小嘎子,對他有了一定的了解,有興趣的同學下課后可以去看小兵張嘎這本書,去更多的了解小嘎子。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篇7
課題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1 課時
教 學
目 標
1.會讀本課的5個生字和兒化音,會寫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精神抖擻、手疾眼快、膀大腰粗”等詞語,理解詞義。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小嘎子和小胖墩兒這兩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心理活動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3.通過想象,寫第二次摔跤,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感受小嘎子這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2.學習通過語言、外貌、動作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流程 (動態修改)
一、導入:玩猜猜猜的游戲,猜小說人物孫悟空、諸葛亮等。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新人物,他叫張嘎,13歲,人稱小嘎子。他是作家徐光耀的兒童小說《小兵張嘎》的主人公。
板書:小嘎子
《小兵張嘎》以1943年的白洋淀為背景,講述在抗日戰爭時期,生長在白洋淀附近的張嘎在老鐘叔、老羅叔、區隊長、奶奶的引導下,憑著自己的勇敢機智,最終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小八路軍戰士的過程。
今天學習他和胖墩兒比賽摔跤這一部分。知道他們為什么要摔跤嗎?(有一次,小伙伴胖墩兒很想得到老鐘叔送給嘎子的木槍,也用自己的鞭炮來交換,最后通過摔跤決定勝負。)
評:從課文的特殊背景引入,為后面小嘎子和胖墩兒的激烈戰斗做鋪墊。
板書: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人物形象
1. 正音,把課文讀一遍,注意要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順。
2. 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呢?
3. 思考:小嘎子和胖墩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老師適當板書
三、品讀課文,體會描寫人物的方法
(一) 品讀小嘎子
1、用直線畫出描寫小嘎子的句子,說說體現了人物的哪些特點。
2、交流: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句子,進一步細細品味。
課件出示句子: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著手疾眼快,從不單憑力氣,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摟。[課件出示句子1]
(1)[此句指導理解]從哪些詞語可以感受到嘎子的機靈?點撥:“手疾眼快”看出他——[機靈];小嘎子為什么“不跟他一*一摟”?這又可以看出他怎樣的性格特點?
[對手很強,所以小嘎子就不跟他一*一摟,可見嘎子的確是富有心計、聰明!]
(2)指導朗讀,讀出嘎子的機靈。[先個別讀后齊讀]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很占了上風。 [課件出示句子2]
(1)[此句指導理解]從哪些詞語最能體會到這一特點?
[點撥:“使巧招”、“下冷絆子”可以看出嘎子有心計,“猴兒似的”可以看出他的動作敏捷,靈活。]
(2)指導朗讀,讀出嘎子的靈活。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氣,剛想用腳腕子去鉤他的腿,不料反給他把腳別住了。 [課件出示句子3]
(1)[引導]嘎子沉不住氣了,此時此刻他會想些什么呢?[想象說話]同學們仿佛見到一個怎樣的嘎子呀?[爭強好勝]他爭強好勝,時時刻刻想把對手打敗,即使到比賽的最后,他還想使巧招!他使出了什么巧招呢?[用腳腕子去鉤胖墩兒的腿]你看,小嘎子的的確確很機靈,很有心計。
(2) 指導朗讀,讀出嘎子的機靈、爭強好勝的性格特點。[先指名讀后齊讀]
評:在品讀小嘎子的時候,基本停留在對人物性格的挖掘上。雖然能抓到“手疾眼快”、“猴兒似的”等詞作為語言點,但是還是感覺難以深入下去。倒是在“語言表達的形式”上有所開發,例如用了兩個比喻句。
(二)品讀胖墩
1、學生用波浪線劃出描寫小胖墩的句子。
2、交流:學生回答后,老師出示句子,進一步細細品味
●可是小胖墩兒也是個摔跤的慣手,塌著腰,合了襠,鼓著眼珠子,不露一點兒
破綻。
●這一來,小嘎子可上了當:小胖墩兒膀大腰粗,一身牛勁,任你怎樣推拉拽頂,
硬是扳他不動。 [課件相應出示句子]
(1)[指名讀句子]
(2)這對手有什么特點?(膀大腰粗”、“一身牛勁”,他也是一個摔跤的慣手,從哪些詞語看出來?[引導學生找出“塌著腰”、“合了襠”、“鼓著眼珠子”等詞語。]
走進文本,我們認識了兩個性格鮮明的人物,一個爭強好勝、聰明機靈,一個身體壯實、憨態可掬,!
評:是否先品讀胖墩兒的形象?讓大家了解一個摔跤慣手,也不好對付,在此基礎上再來鉆研小嘎子是怎樣對付這個厲害的對手的。
(三)領會人物描寫方法
思考:文中主要抓住人物的什么方面來表現這兩個人物個性特點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1、 四人小組討論
2、 學生匯報,教師總結小結:(作者主要抓住人物的語言、外貌、動作等描寫的方法,生動地刻畫了兩個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就使我們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動作,聽到人物說的話,整個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們的眼前,栩栩如生。)
作業設計
思考文章各類人物描寫的作用。
板書設計
22、人物描寫一組
小嘎子與胖墩兒比賽摔跤
小嘎子:聰明機靈 爭強好勝……
胖墩兒:憨厚、誠實……
教學反思
教《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這節課,我圍繞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描寫人物的句子,體會人物(小嘎子和胖墩兒)的性格特點這個教學重點展開教學。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自讀自悟,找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句子作批注,寫體會,并在小組中交流體會,然后全班交流。大部分學生對兩個人物的性格都很清楚。課堂上也利用語文的工具性,讓學生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內容,有意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學生學得比較輕松。
不足:由于前面讀詞讀句花多了時間,更由于課件內容太多而耽誤時間,一節課內沒有完成讓學生寫想象中第二次比賽摔跤的情景,實現讀寫結合、掌握寫人方法的任務。比較遺憾。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破綻、咕咚、精神抖擻、手疾眼快、膀大腰粗”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小嘎子這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4.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小嘎子這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并在習作中學習運用。
課前準備課件,布置學生查閱與本文相關的資料、觀看相關的影視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初識嘎子
1、你們平時都愿意與怎樣的同學交朋友?
2、同學們,你們說得真好。吳老師今天也給你們帶來一個孩子,想讓你們和他交上朋友。他和你們的年齡差不多,今年只有13歲,想認識他嗎?屏幕出示:“小兵張嘎”的圖片
3、認識他嗎?叫一聲。你是怎么認識他的?
4、說說你對他的了解。
5、同學們,想和一個人交朋友,必須先了解他的為人,也就是他的性格。那么小嘎子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是不是跟你們說的一樣呢?今天,我們就通過“小嘎子與胖墩兒比賽摔跤”的一個片段去了解他。板書:《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齊讀。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請同學們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我要來檢查一下你們讀的效果:
(1)出示新詞:輪讀,結合正音——齊讀
(2)出示難讀的句子:指名讀——齊讀
3、讀了課文,你知道小嘎子和胖墩兒是怎么比賽摔跤的?指名說
比賽的結果怎樣?指名說。從摔跤比賽中你小嘎子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4、師: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了解嘎子這個人物性格,老師特意把嘎子在摔跤過程中的幾個重要的環節,用一段簡要的文字概括了出來。請看屏幕。誰愿意來讀讀。其他同學認真聽,想想老師把小嘎子摔跤的過程概括成了幾個環節?
出示:精彩的摔跤比賽開始了!只見小嘎子虎勢兒一站,倆人便對陣起來。接著小嘎子走馬燈似的轉了三、四圈。最后倆人在揪的過程中,小嘎子有些沉不住氣了,想用腳腕子去鉤小胖墩的腿,結果摔了個仰面朝天。
(1)有幾個環節。
(2)師:同學們,在每個環節中,都有一個描寫嘎子動作的精彩詞語,特別能表現嘎子的性格。請你找一找。
(3) 師:同學們,這些詞語都寫得非常精彩,特別能表現嘎子的性格。但是僅僅靠學習老師這段話,是不夠深入的。所以,你們要把這些詞語放到課文中去,放到它所在的那句話中去,一邊細細品讀,認真品味,一邊在這些詞語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感悟。
三、精讀課文,感悟特點
1、學生品讀,寫感悟。
2、交流句子。
“倆人把“槍”和“鞭”放在門墩上,各自虎勢兒一站,公雞鹐架似的對起陣來。
(1)說說體會。(2)展開想象人物樣子,揣摩人物心理。(3)朗讀體會。(4)概括人物特點。——氣勢逼人
“兩個人走馬燈似的轉了三四圈,終于天抓兩撓,揪在了一起。”“起初,小嘎子抖擻精神,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著他猴兒似地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很占了上風。”
(1)說說體會。(2)揣摩人物心理。(3)概括人物特點。——富有心計
過渡:同學們,要是換在平日里,機靈鬼透的小嘎子也許早就獲得勝利了,不用轉那么多圈,可今天的對手是誰啊?這是一個怎樣的對手?說一說。
“可是小胖墩兒也是個摔跤的慣手,塌著腰,合了襠,鼓著眼珠子,不露一點兒破綻。”
(1)抓住“塌著腰”理解胖墩的厲害。
(2)朗讀體會。
(3)引導概括人物特點。——膀大腰粗
(4)換位體會,如果是你摔跤,面對如此“膀大腰粗”的對手,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5)小嘎子面對如此“膀大腰粗”的對手害怕了嗎?中途放棄了嗎?從中,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嘎子?
過渡:是的,可盡管嘎子勇敢、不服輸,但是他的對手真的是太強勁了,以至于他后來有些(沉不住氣),使用了最后一招(鉤),一起讀最后兩句話。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氣,剛想用腳腕子去鉤他的腿,不料反給他把腳別住了。胖墩兒趁勢往旁側里一推,咕咚一聲,小嘎子摔了個仰面朝天。”
(1)這一鉤,“鉤“掉了什么?
(2)概括人物特點。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嘎子?
3、小結。通過品味詞語,我們對小嘎子的性格有了一定的了解。現在就你的了解,小嘎子摔跤輸了,而且摔得是仰面朝天,你覺得他此時此刻心里會怎么想?會對胖墩說什么?
4、補充閱讀。師:小嘎子當時到底怎么說的呢?齊讀。
屏幕出示:“慢著!”小嘎子腦門上哄哄冒火,又羞又急,“咱們是三盤兩勝,倒一回就歸你啦?——還有兩盤呢!”“又三盤兩勝啦,你可真會耍賴!好,三盤就三盤!”
四、拓展延伸。
1、師:是的,同學們你們猜中了,第二次摔跤開始了。你覺得這次比賽結局會怎樣?
2、師:好,根據你對小嘎子的了解,抓住嘎子的動作和心里,請你接下去寫你心目中的第二次摔跤的片斷。
3、生寫片斷。生寫好后交流。
4、欣賞原版的二次摔跤。屏幕出示自由讀。
小胖墩兒挺挺胳膊,乘著一股盛氣,又騎馬式當中一站。滿頭燥熱的小嘎子,等不得他站穩,奇襲似地竄上去就是一腿,把小胖墩兒掃了個趔趄(liè一 qie),可是沒有倒。小嘎子緊接又一撲,摟住脖子就按。不料小胖墩兒一哈腰,抓住了他的兩肋。小嘎子按了兩下沒按動,忽覺下半身發起飄來。急撒開脖子去救肋下,卻只落得揪住了對方的胳膊,腳下接連又打了兩個懸空。“手槍啊手槍!”險險乎就要不保!小嘎子這回真急了。他兩眼一轉,照對方肩膀上就咬了一口,只聽“哎喲”一聲,就在小胖墩兒一閃身的工夫,小嘎子順水推舟,一個絆子把他扔倒了。
五、回歸生活,豐富“嘎子”
1、小嘎子,這回勝了嗎?怎么勝的?你還愿意與他交朋友嗎?
2、師:有愿意與嘎子交朋友的,也有不愿意交朋友的。同學們,愿不愿意與他交朋友,你可以有你的主見。但是,老師想告訴大家的是,一個人的性格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而是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完善的調皮搗蛋的小嘎子就是這樣,他后來老鐘叔、老羅叔、區隊長、奶奶的引導幫助下最終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八路軍戰士。同學們可以到課外去閱讀兒童小說《小兵張嘎》,相信你們會對他有更全面的了解。到時你在決定是否和他交朋友,好嗎?我也相信,在同學們的身邊也有類似“嘎子”這樣的同學,平時比較調皮搗蛋,雖然現在你也許還不愿意和他們交朋友,但是終有一天他們會在老師、你們的幫助下成為真正的“小兵張嘎”,成為你們真正的朋友。
板書:小嘎(gǎ)子和胖墩(dūn)兒比賽摔跤
氣勢逼人
富有心計
求勝心切
教學反思:
1、教學應緊密聯系生活。《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只是一個片段,對人物的感知和原著相比,是零碎的,不完整的;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與學生存在著一定的距離;現在的學生較少參加摔跤比賽。而要突破這一局限,則需要借助生活資源這一源頭活水,不管是老電影還是新翻拍的連續劇,學生或多或少都接觸過《小兵張嘎》影視作品,所以在揭題后,教師和學生暢談小嘎子這一人物,建立起與學生已有經驗的聯系點,能一下子縮短本文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一種輕松的氣氛和高昂的興趣中展開教學。
2、工具性與人文性同樣重要。《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片段中不少詞匯屬于北方方言,對于我們南方孩子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首先就絕非易事。因此教師在讓學生初讀課文要事無巨細,扎扎實實,自學的時間要充分,不能走過場;自學檢查時要不僅要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也要檢查難讀的句子的朗讀;對于高年級的學生,還要培養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在方法也可以作適當的指導。
3、課堂應該“還學與生”。教學時,我重點圍繞“你似乎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嘎子,一個怎樣的胖墩兒?”這個大問題來展開教學,讓學生邊讀邊想象,把最能體現人物特點的句子劃下來,圈出關鍵詞,通過抓住描寫人物動作、神態的詞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而后小結了作者寫人的方法——主要是動作描寫,并請學生依據對文本的感悟上臺表演摔的場面,表演者和觀眾都進一步加強了對動詞的理解和感受。
4、倡導讀寫結合,以讀促寫。“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在習得知識后就要遷移訓練,在明確了作家徐光耀在動作描寫上的精妙之處就可以及時地讓學生進行課堂小練筆。機不可失,在小嘎子摔跤比賽輸了的情況下讓學生仿寫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兒的第二次比賽》就順理成章了,輕而易舉地達到“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目的。
5、引領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我們要樹立“大語文”的教學觀,在學生被文中的主人公深深打動時,教師適時地推薦課外閱讀,讀整本小說《小兵張嘎》,引領學生走出課堂,投身于廣袤浩瀚的語文世界,進一步激發閱讀更多中外名著的興趣,文學底蘊隨廣泛閱讀而不斷深厚。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篇9
22、人物描寫一組
這一組文章是選得很好的,很值得一讀、一學。
(一)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文章寫得很好,重點在于人物的動作描寫,當然文中兩句看似簡單的對話,也很值得研究。本文內容好理解,人物的特點也好了解,最難也最值得的是欣賞作者的語言。
一、揭示課題,簡介《小兵張嘎》,同時簡介本課節選的背景:嘎子獲槍,被區隊長繳,胖墩兒來,要拿鞭換槍,只有木槍了,嘎子想不給槍而得鞭。
二、感知內容
抓住課題,小嘎子和胖墩兒摔跤,
⑴師可提示,起先 ,結果
⑵讓學生簡單說一說。
三、感知人物形象
1、小嘎子與胖墩兒同時又都是摔跤的慣手。文中“也是慣手”,這個詞很重要,是文章的文眼,“慣手”是什么意思先要理解,“也是慣手”可見二人都是慣手。慣手表現在什么地方?先來看胖墩兒。
⑴ 是胖墩兒一聽到要摔跤就來勁兒了!“是嗎?”可見他不相信嘎子居然會出此下策(嘎子原來是想比爬樹的,胖墩不干),而且比摔跤這一提議正中胖墩兒下懷, “小胖墩兒跳了起來,立刻退后兩步,一閃脫了單褂兒,叉著腰”這些動作描寫可見內行是慣手,胖墩兒說:“來吧,是一叉一摟的,還是隨便摔?”說出這樣“專業”的術語可見“慣手”。
⑵是胖墩兒防守的時候,“塌著腰、合了襠,鼓著眼珠子,不露一點兒破綻”可見是慣手。
⑶小嘎子剛想去鉤他的腿,不料反給他把腳別住了,胖墩兒趁勢往側里一推……都可見是“慣手”。
胖墩兒的動作中,“塌”“別”是很難懂,要注意。
再來看小嘎子。
⑴第5小節,“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張著手疾眼快,從不單憑力氣”。可見“慣手”平時常與人摔跤。
⑵“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摟,”可見慣手,對自己的優勢別人的劣勢看得很清楚。
⑶“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功轉不靈,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攻別人的弱點,可見慣手。
2、小嘎子與胖墩兒是兩個完人不同性格的小孩子。
⑴小嘎子眼疾手快,從不單憑力氣,總想使巧招,下冷胖子,沉不住氣,是小嘎子的形象。
⑵胖墩兒膀大腰粗,一身牛勁兒,傻大黑粗,動動不靈,是胖墩兒的形象。
四、解讀文章表達的特色。
1、本文寫人物,著重是抓住人物的動作描寫。
動作描寫有兩大特點:
一是作者動詞的運用,在短短的2個小節中,作者用了“跳、退、脫、叉”這是比賽前的四個動詞,另外在比賽時,用了“站、蹦、塌、合、鼓、轉、抓、撓、揪、推拉頂拽、板、鉤、別、推、摔”可謂精彩,讓人讀來如臨其境,原因就是作者結合場景準確地使用動詞。
二是作者用三個恰當的比喻,“公雞啗架似的”“猴兒似的”“走馬燈似的”還有用了一個擬聲詞“咕咚一聲”,使人讀來有聲有色,覺得十分有趣。
2、另外本篇文章的學習,還可以關注作者情節的安排,情節的安排來了一個一波三折,先是小嘎子占上風,然后是相持階段最后形勢送轉,胖墩兒贏了。這樣使故事的可讀性大大增強。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篇10
一、揭題1、齊讀課題《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2、自讀閱讀提示,提取有用信息。 選自:兒童小說《小兵張嘎》 作者:徐光耀3、課題中就出現了書中的兩個人物,他們是:小嘎子和胖墩兒單從名字上來看,胖墩兒顧名思義就是比較胖的,那么小嘎子呢?(嘎子是北方方言,用寧波話說就是“調皮鬼”)二、初讀整體感悟1、自由讀課文:文中北方方言很多,對我們南方人是個挑戰。讀準,讀通了。2、檢查生字詞:(1)單褂兒 虎勢兒 牛勁兒 猴兒第一組都是兒化音,大家讀得很準確。說說看到這三個詞,你都聯想到了哪些詞?虎勢兒:虎視眈眈 虎虎生威 牛勁兒:九牛二虎之力 牛氣沖天 蠻勁兒 猴兒:機靈 活蹦亂跳(2)公雞鹐架 精神抖擻 塌腰合襠不露破綻 揪在一起 推拉拽頂發現第二組詞語大部分是在寫什么?可見,作者就是抓住動作描寫來寫這次摔跤比賽的。3、說起摔跤比賽,最后獲得勝利的,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實力派、一類是技巧派。讀了課文,你覺得文中這兩位分別屬于什么派別呢? 板書:小嘎子(技巧派) 胖墩兒(實力派)三、再讀對比體悟1、再讀課文,關注動作描寫,看看實力派和技巧派有何不同呢?用△標注出寫胖墩兒的動詞,用●標示小嘎子的動詞,寫上簡單的批注。2、交流:先來看第一回合時,他們的動作有什么區別?a、先看小嘎子,討論:哪個詞最能體現技巧派的特點?(1)蹦來蹦去 為什么蹦來蹦去,他想干什么呢?(消耗別人的體力 找別人的弱點 )(2)書中還有一個詞與蹦來蹦去一樣的,找一找:轉(3)小嘎子上蹦下竄、左撲右閃、聲東擊西地圍著胖墩兒轉,在這些過程中,他會想些什么呢?(找機會下手)(4)一個蹦、一個轉字,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嘎子呢?(機靈、聰明、活潑、有心計……)(5)讀小嘎子的動作。b、哪個詞最能體現胖墩兒實力派的特點?(1)塌腰 、合襠、鼓著眼 塌腰、合襠是怎樣的?誰能來用動作來演示一下。這個動作在摔跤的時候有什么好處?(扎馬步防守,以不變應萬變,保護自己,有經驗) 鼓著眼有說明什么?(虎視眈眈、信心十足、嚇唬對方……)(2)讀胖墩兒的動作,體會沉穩(3)我們將第一回合兩個摔跤高手的動作對比著來看: 一個是: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 一個是:塌著腰,合了襠,鼓著眼珠子。 一個是: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 一個是:不露一點兒破綻。(4)如果說小嘎子靈活得如猴兒,那么小胖墩兒就是? (如牛 如象 如墻 如堡壘……)(5)不同的派別,不一樣的風格,男女生對讀。3、其他回合呢? 決勝回合找到了哪些動詞?a、小嘎子(1)推拉拽頂 同桌兩個人演一演這幾個動作(2)這些動作,有手上的,有頭上的,從這些動作中看出小嘎子已經? (沉不住氣 筋疲力盡 使出渾身解數 )b、胖墩兒(1)別、推(2)誰愿意與老師一起演一演。生演小嘎子,師演胖墩兒 一看,我輕輕一別,一推,這一招就叫四兩撥千斤(3)實力懸殊就從這幾個動詞中體現了出來,男女生對讀4、看,在這場摔跤比賽中,技巧派是:蹦 拉 拽 頂 實力派是:塌 合 別 推 兩個人的動作可以互換嗎?為什么?(不同的動作符合不同的人物。)5、小結:作家徐光耀的動作描寫是多么地突出人物的特點,符合人物的形象啊,讓我們一起再來回顧一下當時的摔跤場面吧!出示全文填空,自讀,齊讀。四、寫法遷移1、22課的課題是:人物描寫一組。我們以前學習過人物描寫的方法除了動作描寫外還有:神態、心理、語言…… 為什么作者在塑造小嘎子和胖墩兒這兩個形象的時候不寫語言、心理、神態呢?(動作符合摔跤,場面比較激烈。)2、是啊,如果在緊張刺激的摔跤比賽中加入語言、心理等描寫就顯得平緩,不刺激了。3、剛才,我們通過作家的文字,看到了這場精彩的摔跤比賽,想不想再來看一看視頻,再現當時的一幕? 播放視頻至小嘎子摔了個仰面朝天4、以你對小嘎子的了解,你覺得他會就此服輸嗎?為什么?能不能用課文中的依據來猜測?(有心計、爭強好勝)5、你從課文中的細節就發現了小嘎子的性格特點,的確,這就有了第二回合,仔細看,在第二回合中,你看到了哪些新招數,能用動詞來給我們描述下嗎? 播放第二次摔跤視頻。6、說說,你都看到了哪些新招數?師板書動詞(咬、晃、搖、頂頭……)7、續寫第二次摔跤:胖墩兒趁勢往旁側里一推,咕咚一聲,小嘎子摔了個仰面朝天。 “哈!手槍歸我啦!”小胖家伙直朝門墩跑去。 “慢著!”小嘎子腦門上哄哄冒火,又羞又急,“咱們是三盤兩勝,倒一回就歸你啦?——還有兩盤呢!” “又三盤兩勝啦,你可真會耍賴!好,三盤就三盤!” 8、指讀,交流,關注動詞9、想不想看看作者徐光耀是怎么來寫的?出示原文10、對比與自己的描寫,有什么地方是值得你學習的?(細致地描寫)11、這段中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嘎子的人?(不服輸、富有心機)12、課后,借閱《小兵張嘎》,去了解他的嘎人嘎事。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篇1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擻、綻、扳、咚),能正確讀寫“精神抖擻”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小嘎子鮮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并運用作者抓住人物動作、心理活動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二、內容分析
本片段節選自小說《小兵張嘎》。它由3個自然段構成,其中的第3個自然段包含了摔跤的開始、高潮、結果,是研讀時該聚焦著力的地方。這一段文字層次清晰,作者用“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這一來,小嘎子可上了當……”“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氣……”等語句推動比賽發展,把比賽的情景描述的緊張而有趣。作者準確運用“圍、蹦、推、拉、拽、頂、扳”等表示動作的詞語,從不同的方面對小嘎子的摔跤動作進行了細致描繪,凸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當中夾雜著對嘎子心理活動的描寫,從另一個側面展現了人物性格。由于片段內容簡短,所以安排一課時完成。
三、學情分析對于片段中的主人公學生都很熟悉。但是對于作家是用什么方法來塑造主人公形象的,則需要驅動學生去探索。因此,教師必須想辦法讓學生在豐富對人物的認識的基礎上領悟寫法。因為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這方面的讀寫經驗,在體會到寫法后可當堂嘗試實踐。
四、教學過程
㈠激趣設疑入課
1.猜猜他是誰師描述:
①生在梁國的九歲孩童,因一句“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被眾人稱贊。
②身材矮小,不卑不亢,三次斗智逼得楚王賠禮認輸。
③歪戴破草帽,手拿小木槍,身穿白褂,光著腳丫。他只有十三歲,擅游泳,能爬樹,會摔跤,愛咬人。
2.你是怎么認識嘎子的?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小兵張嘎》中的一個片段,通過語言文字,再一次走近調皮機靈可愛的小嘎子,你或許會對他有新的發現。
板書課題指名讀
㈡展學評導定教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重點段第三自然段。正音、理解(精神抖擻、虎勢兒等)詞義。
3.了解第三自然段主要意思。
4.明確任務:作家用什么方法塑造出調皮機靈的小嘎子?
板書:調皮機靈
㈢讀解感悟明意
1.談話引出“招”。
2.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在比賽的過程中小嘎子使用了什么招?把有關的句子標出來。
3.交流所劃句子。
㈣細讀析路品語
1.出示句子,討論在比賽的過程中小嘎子使了哪些招?
(1)“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著他猴兒似地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很占了上風。”
比賽開始了,嘎子用的第一招是什么?
理解“冷絆子”和“巧招”板書:蹦
引導學生抓“巧招”聯系前文揣摩嘎子“蹦來蹦去”的心理。從中體會嘎子的有心計、有智謀的特點。
指導朗讀
(2)“小嘎子可上了當:小胖墩兒膀大腰粗,一身牛勁兒,任你怎樣推拉拽頂,硬是扳不動他。”
嘎子變換了什么招?板書:推、拉、拽、頂、扳
引導學生做動作:和嘎子一起出招。
這些招里有沒有出其不意的巧招?(頂)體會嘎子的招數變得快、變得巧,感悟嘎子的機智、有心計。
指導朗讀邊讀邊在腦子里再現畫面。
(3)“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氣,剛想用腳腕子去鉤他的腿,不料反給他把腳別住了。”
抓“沉不住氣”引導想象此時嘎子的心里在想什么?體會他爭強好勝的特點。
板書最后一招:鉤
指導朗讀
2.領悟寫法板書:動作描寫心理活動
3.教師小結:作者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動作描寫,其間穿插了人物的心理活動,塑造了特點鮮明、天真可愛的兒童形象。
㈤拓展查驗小結
1.學習寫法寫片段。人物:劉謙
(1)談談他給你留下的印象。
(2)仔細觀察魔術視頻:借能量
(3)說一說你看到了哪些動作?隨機板書
(4)自由寫話(可以用提供的動詞)
2.交流反饋,點評優劣。
3.布置作業。
(1)把這場精彩的比賽講給爸爸媽媽聽。
(2)推薦閱讀:爭強好勝的小嘎子輸了,眼看著“槍”要被人拿走,他會認輸嗎?作家還描寫了小嘎子的哪些嘎事呢?有興趣的同學課外去閱讀作家徐光耀爺爺的經典兒童小說《小兵張嘎》,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文字描寫,都有很多的精彩讓你受益非淺。
板書設計: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蹦--推--拉--拽--頂--扳--鉤
動作描寫心理活動
調皮機靈有心計爭強好勝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篇12
一、揭題
1、齊讀課題《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2、自讀閱讀提示,提取有用信息。
選自:兒童小說《小兵張嘎》 作者:徐光耀
3、課題中就出現了書中的兩個人物,他們是:小嘎子和胖墩兒
單從名字上來看,胖墩兒顧名思義就是比較胖的,那么小嘎子呢?
(嘎子是北方方言,用寧波話說就是“調皮鬼”)
二、初讀整體感悟
1、自由讀課文:文中北方方言很多,對我們南方人是個挑戰。讀準,讀通了。
2、檢查生字詞:
(1)單褂兒 虎勢兒 牛勁兒 猴兒
第一組都是兒化音,大家讀得很準確。
說說看到這三個詞,你都聯想到了哪些詞?
虎勢兒:虎視眈眈 虎虎生威
牛勁兒:九牛二虎之力 牛氣沖天 蠻勁兒
猴兒:機靈 活蹦亂跳
(2)公雞鹐架 精神抖擻 塌腰合襠
不露破綻 揪在一起 推拉拽頂
發現第二組詞語大部分是在寫什么?
可見,作者就是抓住動作描寫來寫這次摔跤比賽的。
3、說起摔跤比賽,最后獲得勝利的,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實力派、一類是技巧派。讀了課文,你覺得文中這兩位分別屬于什么派別呢?
板書:小嘎子(技巧派) 胖墩兒(實力派)
三、再讀對比體悟
1、再讀課文,關注動作描寫,看看實力派和技巧派有何不同呢?用△標注出寫胖墩兒的動詞,用●標示小嘎子的動詞,寫上簡單的批注。
2、交流:先來看第一回合時,他們的動作有什么區別?
a、先看小嘎子,討論:哪個詞最能體現技巧派的特點?
(1)蹦來蹦去
為什么蹦來蹦去,他想干什么呢?
(消耗別人的體力 找別人的弱點 )
(2)書中還有一個詞與蹦來蹦去一樣的,找一找:轉
(3)小嘎子上蹦下竄、左撲右閃、聲東擊西地圍著胖墩兒轉,在這些過程中,他會想些什么呢?(找機會下手)
(4)一個蹦、一個轉字,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嘎子呢?
(機靈、聰明、活潑、有心計……)
(5)讀小嘎子的動作。
b、哪個詞最能體現胖墩兒實力派的特點?
(1)塌腰 、合襠、鼓著眼
塌腰、合襠是怎樣的?誰能來用動作來演示一下。這個動作在摔跤的時候有什么好處?(扎馬步防守,以不變應萬變,保護自己,有經驗)
鼓著眼有說明什么?(虎視眈眈、信心十足、嚇唬對方……)
(2)讀胖墩兒的動作,體會沉穩
(3)我們將第一回合兩個摔跤高手的動作對比著來看:
一個是: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
一個是:塌著腰,合了襠,鼓著眼珠子。
一個是: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
一個是:不露一點兒破綻。
(4)如果說小嘎子靈活得如猴兒,那么小胖墩兒就是?
(如牛 如象 如墻 如堡壘……)
(5)不同的派別,不一樣的風格,男女生對讀。
3、其他回合呢? 決勝回合找到了哪些動詞?
a、小嘎子
(1)推拉拽頂 同桌兩個人演一演這幾個動作
(2)這些動作,有手上的,有頭上的,從這些動作中看出小嘎子已經?
(沉不住氣 筋疲力盡 使出渾身解數 )
b、胖墩兒
(1)別、推
(2)誰愿意與老師一起演一演。生演小嘎子,師演胖墩兒
一看,我輕輕一別,一推,這一招就叫四兩撥千斤
(3)實力懸殊就從這幾個動詞中體現了出來,男女生對讀
4、看,在這場摔跤比賽中,技巧派是:蹦 拉 拽 頂
實力派是:塌 合 別 推
兩個人的動作可以互換嗎?為什么?
(不同的動作符合不同的人物。)
5、小結:作家徐光耀的動作描寫是多么地突出人物的特點,符合人物的形象啊,讓我們一起再來回顧一下當時的摔跤場面吧!出示全文填空,自讀,齊讀。
四、寫法遷移
1、22課的課題是:人物描寫一組。我們以前學習過人物描寫的方法除了動作描寫外還有:神態、心理、語言……
為什么作者在塑造小嘎子和胖墩兒這兩個形象的時候不寫語言、心理、神態呢?
(動作符合摔跤,場面比較激烈。)
2、是啊,如果在緊張刺激的摔跤比賽中加入語言、心理等描寫就顯得平緩,不刺激了。
3、剛才,我們通過作家的文字,看到了這場精彩的摔跤比賽,想不想再來看一看視頻,再現當時的一幕? 播放視頻至小嘎子摔了個仰面朝天
4、以你對小嘎子的了解,你覺得他會就此服輸嗎?為什么?能不能用課文中的依據來猜測?(有心計、爭強好勝)
5、你從課文中的細節就發現了小嘎子的性格特點,的確,這就有了第二回合,仔細看,在第二回合中,你看到了哪些新招數,能用動詞來給我們描述下嗎?
播放第二次摔跤視頻。
6、說說,你都看到了哪些新招數?師板書動詞(咬、晃、搖、頂頭……)
7、續寫第二次摔跤:
胖墩兒趁勢往旁側里一推,咕咚一聲,小嘎子摔了個仰面朝天。
“哈!手槍歸我啦!”小胖家伙直朝門墩跑去。
“慢著!”小嘎子腦門上哄哄冒火,又羞又急,“咱們是三盤兩勝,倒一回就歸你啦?——還有兩盤呢!”
“又三盤兩勝啦,你可真會耍賴!好,三盤就三盤!”
8、指讀,交流,關注動詞
9、想不想看看作者徐光耀是怎么來寫的?出示原文
10、對比與自己的描寫,有什么地方是值得你學習的?(細致地描寫)
11、這段中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嘎子的人?(不服輸、富有心機)
12、課后,借閱《小兵張嘎》,去了解他的嘎人嘎事。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篇13
一、回憶有趣 第一次和同學們一起學習,認識我嗎? (幽默)認識了我,讓我們再來認認幾位朋友。
出示:1.我來過來澆,但不是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一揚,大喊著:“下雨啰!下雨啰!” (蕭紅)
這玩水的是誰啊?你過去玩過嗎? 很有趣,是吧?
2.駱駝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林海音)
這是誰?有趣嗎?哪兒感到有趣?哦,動作挺有趣。
二、名字有趣
1.這兩位你認識嗎?他們是誰啊?
小嘎子,和胖墩兒。 (出示圖片)
師:(都認識,(板書:小嘎子,和胖墩兒)
跟他們打聲招呼——小嘎子,胖墩兒(讀清兒化音)
2.從名字看。
大伙兒為啥把他們的名字取成小嘎子,胖墩兒呢?
你很善于觀察,小嘎子的意思就是小調皮鬼。這名字也挺有趣,名如其人!)
3.一天,這調皮鬼小嘎子和胖乎乎的胖墩兒,他們為了爭彼此都很喜歡的一把“小木頭手槍”,決定來一場摔跤比賽。(板書補全課題,讀)
4.我們看,從動作靈巧上看,誰的勝算大?(板書:技巧型)從身材上看,誰的勝算大些?(重量級)
5. 那誰會贏得這場比賽呢?(vs)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請大聲讀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三、過程有趣
1.詞語檢查
這篇課文兒化音比較多,誰來讀一讀。
單褂兒 虎勢兒 牛勁兒
公雞鹐(qiān)架 塌腰合襠(dāng) 推拉拽頂 三抓兩撓
(這一組寫的是摔跤的——動作)
2.理清過程
比賽最后誰贏了?
a.技巧型小嘎子輸了。我們來看摔跤的整個過程,請你默讀這段話,根據下面的小標題,用短豎分成三部分:
鹐架對陣→捕捉戰機→揪住激戰
b.我們請三位同學分別來讀這三個部分。
師:摔跤比賽開始了,他們作好準備,對起陣來?(生讀)
接著,小嘎子和胖墩兒都全神貫注地捕捉下手的戰機?(生讀)
最后,他倆揪在一起,激戰起來?(生讀)
c.有趣嗎?作者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按照一定的順序將摔跤的過程寫清楚寫有趣的。
四、招法有趣
比賽中小嘎子與胖墩兒彼此用了哪些招術來一爭高下的呢?我們先來看“捕捉戰機”部分。
出示: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很占了上風。可是小胖墩兒也是個摔跤的慣手,塌著腰,合了襠,鼓著眼珠子,不露一點兒破綻。
(一)概括動詞
1.概括小嘎子的動詞
(1)請圈出小嘎子的動作。
交流:圍、蹦來蹦去。
(2)自己讀一讀寫嘎子的這句話,把他的動作讀出來。
指名讀。(蹦來蹦去讀出來,圍著胖墩兒猴兒似的蹦來蹦去讀出來)
(3)大家可以發現這兩個動作是合在一起的,我們姑且把他們合起來,組成小嘎子的第一招:圍著猴蹦法
小嘎子 vs 胖墩兒
回合
招術
招術
捕捉
戰機
圍著猴蹦法
揪住激戰
牛勁立地術
鉤腿功
(4)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嘎子是怎樣出第一招的,起初,一起讀——
2.概括胖墩兒的動詞
(1)胖墩兒也跟著出招了,請大家自己圈出小胖墩兒的動作,然后通過朗讀把這些動作讀出來。 指名讀。
(2)胖墩兒的動作也是連續的合在一起,那么你能概括一下他出的第一招嗎?請填在作業紙對應的地方。 塌腰合襠鼓眼法。
交流。(不錯,你把胖墩兒動作組合起來了,非常全面,也很形象。)
(3)胖墩兒出招了,讀——
(二)品味動詞
1.動詞改變
(1)交換動詞。
雙方這一招下來,誰贏了?(旗鼓相當,不相上下。)既然是分不出輸贏,那我們把他們的招法交換一下,讓他們出對方的招術,也應該一樣吧。
出示: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塌著腰,合了襠,鼓著眼珠子,不露一點兒破綻。可是小胖墩兒也是個摔跤的慣手,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很占了上風。
(2)比較不一樣:大家笑了,自己讀一讀,你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小嘎子和胖墩兒?
(3)話說回來,他們出得了對方的招術嗎?
(4)現在再請你自己讀讀課文中描寫,你的眼前浮現出的小嘎子和胖墩兒是如何模樣的?
出示: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很占了上風。可是小胖墩兒也是個摔跤的慣手,塌著腰,合了襠,鼓著眼珠子,不露一點兒破綻。
交流,請你用朗讀描摹出來。請帶著感受讀一讀。
2.小結。
看來這些有趣的動詞、招術應該符合人物的特點來用。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把小嘎子和胖墩兒描摹出來。
五、激戰有趣
(一)概括動詞。
1.兩個人走馬燈似的轉了三四圈,終于三抓兩撓,揪在了一起。激戰開始了。誰來讀——
出示:這樣一來,小胖墩兒可上了當:小嘎子膀大腰粗,一身牛勁兒,任你怎樣推拉拽頂,硬是扳不動他。小胖墩已經有些沉不住氣,剛想用腳腕子去鉤他的腿,不料反給他把腳別住了。小嘎子趁勢往旁側里一推,咕咚一聲,小胖墩兒摔了個仰面朝天。
2.我們可以發現這一段話中仍然運用了許多動詞,請快速圈出來。
3.交流:
(1)嘎子的動作有——推拉拽頂、扳、鉤,摔
點明:推拉拽頂這是連續動作。
(2)胖墩兒的動作有——別、推。
點明:別和推應該也是連續動作。
4.接下去請自己讀一讀,一邊讀,一邊可以想象這些動作,有些動作也可以自己做一做。
5.請你聯系課文,借助這些動作,自己概括一下小嘎子和胖墩兒各自又使出了哪些招術。完成表格。
回合
招術
招術
捕捉
戰機
圍著猴蹦法
揪住激戰
牛勁立地術
鉤腿功
進行交流,并講講自己概括的招術好在哪里?
(1)當揪在一起的時候,小嘎子使出了渾身解數,用了一招——
(推拉拽頂連環術、連環扳功)你自己覺得你這一招概括的如何?其他同學還有不一樣的概括嗎?
大家覺得那一招概括的更形象有趣些?
但胖墩兒呢?用了牛勁立地術,穩如泰山,一動也不動。
(2)于是小嘎子急了,采用鉤腿功,未曾料到胖墩兒使出的竟然是——
(一別二推功),你的呢?都概括得不錯。
(講講自己概括的招術好在哪里?)
最后咕咚一聲,小嘎子摔了個仰面朝天,輸了!
小結:同學們概括的招術形象而有趣!
6.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段話。
(二)比較動詞。
1.這樣讀還不能最好地再現這一比賽場景,這樣吧,讓我們再把鏡頭拉到小嘎子和胖墩兒捕捉戰機的那一幕。誰來讀——
出示: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很占了上風。可是小胖墩兒也是個摔跤的慣手,塌著腰,合了襠,鼓著眼珠子,不露一點兒破綻。
2.我們知道揪在一起激戰的場景與捕捉戰機這兩個場景同樣運用了動詞,一定的招術,但是你感覺,在動作上有著怎樣的差別呢?
出示:這樣一來,小胖墩兒可上了當:小嘎子膀大腰粗,一身牛勁兒,任你怎樣推拉拽頂,硬是扳不動他。小胖墩已經有些沉不住氣,剛想用腳腕子去鉤他的腿,不料反給他把腳別住了。小嘎子趁勢往旁側里一推,咕咚一聲,小胖墩兒摔了個仰面朝天。
3.請你自己拿起書,把兩段話反復比較著去讀一讀,去發現發現。
4.交流發現:動作更快了,更有力了。你出一招,他馬上出一招。彼此交鋒更多了。
你是從哪些詞語發現的?
你還有怎樣的發現?
心情更急切了,哪些動詞可以感受到?此時你看到一個怎樣的小嘎子?
5.怎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比賽更激烈了。
(三)朗讀再現
1.原來如此啊,比賽更激烈了作者就運用上了更快更有力的動詞。那該怎樣讀才能呈現出這段有趣而激烈的場面呢?我們請兩位同學來讀一讀。
2.此時大家一定很想親眼目睹這精彩的一幕吧,好,那我們就來看看電視劇中他們摔跤的場面。
3.帶著剛才的畫面,讓我們一起讀,一起來呈現這段有趣激烈的場景吧。
4.我們以后在寫作文的時候,運用動詞除了要符合人物特點,還應該考慮不同的場景。
六、學運動詞
課文《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是作家徐光耀的兒童小說《小兵張嘎》中的一個片段。書上寫道,小嘎子第一次比賽摔跤失敗了,是滿臉的不服氣,一身的不服輸。于是就有了第二次摔跤的比賽。
出示:
小嘎子和胖墩兒第二次比賽摔跤片段:
“咱們三盤兩勝。”小嘎子又羞又急地說。“又三盤兩勝啦!好,三盤就三盤!”只見小胖墩兒挺挺胳膊,乘著一股盛氣,又騎馬式當中一站。滿頭燥熱的小嘎子,等不得胖墩兒站穩,突襲似的( )上去就是一腿,把小胖墩兒掃了個趔趄(liè qie),可是沒有倒。小嘎子緊接著又一( ),摟住脖子就按。不料胖墩兒一哈腰,( )住了他的兩肋……
1.填動詞。
接下去就要考考大家了,拿出作業紙,請你根據提供的片段,試著來填填其中的三個動詞。
2.交流:只要自己覺得恰當就行。
第一詞語關注“突襲似的”、 第一詞語關注“又”。
3.想不想看看原文是怎么寫的?對照一下你填對了幾個?你認為哪個詞較恰當?
4.那么技巧型與重量級第二次摔跤最終誰贏了呢?欲知結局如何,且讀《小兵張嘎》。
板書設計: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技巧型 vs 重量級 過程清楚
圍著猴蹦法 (……) 符合人物
( …… ) (……) 符合場景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篇14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破綻、精神抖擻、手疾眼快、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小嘎子、胖墩兒這兩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感受小嘎子、胖墩兒這兩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分配: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電影、電視及各種書籍大大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其中許多人物形象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說看,你都喜歡哪些人物形象?并說說為什么?
2、小結:正因為這些形象有著獨特的語言、行為和性格,展現著不同的魅力,所以,他們的形象才會長久地留在我們的記憶里,今天我們再來認識兩個鮮活的兒童形象。
3、板書課題,指導“嘎、墩”的寫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視頻,了解摔跤原因,激發學趣。
2、學生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反饋交流,檢查讀書情況,隨機學習重點生字“綻、擻”等。
4、學生談初讀課文的收獲。
三、精讀課文,感受形象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象他們摔跤的情形,還可以模仿小嘎子的動作體會一下。
2、想一想,小嘎子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你是從什么地方讀懂的。
3、全班交流,感受形象
1)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重點句子。
a、“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著手疾眼快,從不單憑力氣,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摟。”
b、“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很占了上風。”
2)指導方法:學生匯報 引導理解 指導朗讀 相機板書
4、模仿表演,升華感知
1)學生表演,師生評價
2)播放視頻,加深認識
5、小結談話,齊讀摔跤片段,進一步感悟人物形象。
四、尋根溯源,了解寫法
1、談話:透過一行行文字,我們看到了兩個鮮活的兒童形象。這就是作家的高明之處!誰來說說作者是通過描寫人物的哪些方面,使得我們有這樣的感受呢!
2、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
五、總結拓展,讀寫結合。
1、總結。(略)
2、寫話練習。(創設情境:學生扳手腕比賽)
六、課外延伸,布置作業
讀一讀作家徐光耀的兒童小說《小兵張嘎》,了解張嘎的成長歷程,進一步感悟、學習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
七、板書設計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聰明 憨厚
機靈 結實
…… ……
動作 心理活動 語言……
(板書中的詞語可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調整)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淺顯易懂,“小嘎子”這個形象對于學生來講也并不陌生,但是課文描寫的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且許多學生對于摔跤卻又并不熟悉,如何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勁,學得有味,既能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到人物的魅力,又能從中受益,學到刻畫人物的方法,是我備課時的出發點。從課堂教學的生成情況來看,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我覺得得益于以下三個方面:
一、動起來更精彩。在引導學生感悟人物形象時我讓學生邊讀邊想象他們摔跤的情形,還可以模仿小嘎子的動作體會一下,孩子們邊讀書,邊比比劃劃,有的還同桌互相指正……個個興趣盎然,從讀到模仿,有一個吸收和創造的過程,如果讓他們只是本本分分的靜讀去感悟,就如同要學游泳而不下水練習一樣;在匯報時,許多學生躍躍欲試想上來表演,于是,在大家的推薦下,幾個同學進行了表演,我讓其他同學當導演,以導演的眼光來評價,“這個動作不對”“那個動作不合適”……只有課文讀懂了,才會做出正確的評價,在一聲聲的評價中,小嘎子和胖墩兒的形象已經活在孩子們的心中了。
二、多媒體課件的合理使用。在上課伊始和充分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我不失時機地播放了小嘎子和胖墩兒摔跤前和摔跤過程的視頻資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趣,而且實現了從文本到直觀的影視資料,再從影視資料到文本欣賞的感悟過程,從而加深了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識和理解。
三、關注課堂生成,及時捕捉亮點。老師不是行者,不能只顧低頭趕路,心中除了有教案,更要有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