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死前的嚴監生》說課稿(精選4篇)
《臨死前的嚴監生》說課稿 篇1
一、單元重點簡析
1、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受人物形象。
2、體會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的作用,學習通過動作、神態的細節描寫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二、說教材
1、節選自清朝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2、課文是一個片段:記敘了嚴監生臨終前因燈盞點了兩莖燈草,伸著兩根指頭不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刻畫了愛財勝過生命的守財奴的形象。
三、說作者寫作意圖
這是一段絕妙的描寫,嚴監生臨死時,總是斷不了氣,卻一個勁地伸出兩個指頭,這兩個指頭是什么意思呢?這一令人難以捉摸的動作給眾人造成了一個難以破解的謎,最后由趙氏把謎底揭出來。原來他是看到燈盞里點著兩莖燈草,怕費油。多燒一莖燈草,竟會使一個行將就木的人耿耿于懷,放心不下,難以斷氣,這種經過藝術夸張的描寫,活生生地刻畫出了一個吝嗇鬼的形象。這種如同素描一般的細節描寫,把嚴監生的特點淋漓盡致、入木三分地表現出來,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說學生
1、五年級學生基本能整體把握教材的主要內容,但欠缺用準確的語言概括的能力。
2、五年級學生對通過神態動作語言等描寫來刻畫人物特點的寫法并不陌生,但是如何遷移到自己的習作中卻是難點。
3、學生愛讀書,但是讀中外古典名著相對比較少。
五、說學習目標
1、能正確朗讀“諸親六眷、郎中、監生、哥子、醫家、穿梭、揩揩、記念、插口、登時、故此、一聲不倒一聲”等詞,并理解它們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受人物形象。
3、體會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的作用,初步學習通過動作、神態的細節描寫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4、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臨死前的嚴監生》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臨死前的嚴監生》是第七單元人物描寫一組課文中的第二篇,節選自我國古典諷刺小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課文記敘了嚴監生臨終前因燈盞點了兩莖燈草,伸著兩根指頭不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刻畫了愛財勝過生命的吝嗇鬼形象。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人物形象。
2.體會人物的動作、神態等描寫的作用,學習表現人物某一方面特點的寫作方法。
3.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學習通過動作、神態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學生:收集《儒林外史》、吳敬梓的有關資料。
教學流程:
一、交流資料,導入
1、你們讀過《儒林外史》嗎?誰能說說這部書主要寫的是什么?
2.簡介《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會的照妖鏡。它通過對封建文人、官僚豪紳、市井無賴等各類人物無恥行為的真實生動的描寫,深刻地揭露了行將崩潰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強烈地抨擊了罪惡的科舉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倫理道德、社會風氣等等,客觀上否定了整個封建制度。
《儒林外史》是我國諷刺文學中的精品,作者擅長運用典型情節,深刻地揭露社會矛盾。語言準確、精煉、形象,具有諷刺效果。《儒林外史》是我國古典諷刺小說的高峰。
3.簡介吳敬梓
吳敬梓(1710~1754),字敏軒,又字文木,全椒(在安徽)人,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吳敬梓雖是名門望族的后代,小時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由于經濟地位的迅速變化,使他接觸了勞動人民,看到了社會的黑暗和科舉制度的罪惡。因為思想上有進步的一面,并且掌握了描寫現實的諷刺手法,所以才能在晚年寫出《儒林外史》這部十分杰出的長篇諷刺小說。
4、出示課題《臨死前的嚴監生》。
(設計意圖:搭建一個讓學生課外收集資料的交流平臺,有助于調動學生的收集資料的興趣,同時也為解讀文本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真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指名學生朗讀,有針對性地檢查平時讀書機會相對較少的學生,隨時正音。嚴監(jiàn)諸親六眷(juàn)兩莖(jīng)
3.交流:短文主要寫了什么?短文記敘了嚴監生臨終前因燈盞點了兩莖燈草,伸著兩根指頭不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
(設計意圖:“有針對性地檢查平時讀書機會相對較少的學生”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主要內容是落實新課標中高年段語文目標,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整體把握課文。)
三、再讀課文,初步感知
1.默讀課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寫了誰?這個人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學生自讀思考。
3.交流對人物的初步感受。
四、細讀課文,感悟“吝嗇”
(一)自由讀文,畫出文中最能體現嚴監生吝嗇的語句,并做好批注。
(二)指名匯報,相機出示句子:
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
1.讀了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語來形容嚴監生此時的病情?(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息……)
2.聽老師把這句話讀一遍,大家評評老師讀得怎么樣?(老師故意讀漏“總”字)
3.學生評讀,由“總”字讓學生體會嚴監生垂死掙扎的時間之長,從而引發討論:病情惡化到這種程度,嚴監生卻“總不得斷氣?他在想什么?(讓學生揣摩人物內心,進行心理活動描寫的訓練。)
4.這句話中,有幾個關于嚴監生的動作的描寫,你能找出來嗎?
5.從幾個動作描寫中你體會到什么?
(兩根燈芯草,竟然讓臨死前的嚴監生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出兩個指頭,兩根燈芯草在他的心中是這么的重要,可見他是多么吝嗇。)
6.在聽了大侄子的話后,他又有怎樣的舉動?“搖了兩三搖”,如果把它換成“搖了搖”可以嗎?說說你的見解。(讓學生體會嚴監生此時的焦急。)
7.此時的嚴監生又會怎樣想呢?
8.練習朗讀,學生評讀。
9.在本文中,像剛才提到的動作的描寫還有幾處,你能找出來嗎?
10.根據學生回答梳理:
與大侄子的交流
伸出兩個指頭
把頭搖了兩三搖
與二侄子的交流
越發指得緊了
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
與奶媽的交流
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把眼閉著搖頭
與趙氏的交流
點一點頭
把手垂下
11.從這些動作的變化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焦急的加劇與吝嗇)
12.體會人物的心理,練習朗讀后面話,要讀出心理的變化。
(本教學設計主要是引領學生全身心地與文本展開對話,學會獨立解讀文本,學會讀書,學會思考,并自己獲得真理。抓住動作和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特點,探究嚴監生這個人物的精神世界。)
五、體會寫法
1、作者吳敬梓通過描寫人物的動作和神態,生動地刻畫了嚴監生吝嗇的特點。
2、師出示幾組《儒林外史》描寫人物動作和神態的片段,讓學生說說從中感受到的人物特點。
2、小練筆,幫助學生學習抓住動作和神態描寫來突出人物特點。
六、課外拓展
閱讀《儒林外史》。
《臨死前的嚴監生》說課稿 篇3
感受人物形象 學習表達方法
——《臨死前的嚴監生》說課稿
一、說教材
這個片段選自清代著名諷刺小說《儒林外史》,記敘了嚴監生臨終前因燈盞點了兩莖燈草,伸著兩根指頭不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刻畫了一個愛錢財勝過生命的守財奴的形象。本片段雖然只有短短412個文字,但是作者吳敬梓卻通過他的一支生花妙筆,巧妙運用一連串的表達方法,為我們刻畫了一個文學史上不朽的文學形象——吝嗇鬼嚴監生,是我們學習刻畫人物的絕佳范本。
二、說理念
本課設計基于這樣兩個基本理念:一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把課堂變為學堂,摒棄碎問碎答的教學模式,將全課劃分為三個主要板塊,每個板塊都是以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為主,教師盡量“隱藏”到“幕后”,只在適當的時候為學生提供一點必要的幫助或點撥;二是突出語文課的本體,摒棄繁瑣的內容分析,而將教學重點放在對本文表達方法的探究上,并通過表達方法的探究,豐滿對人物形象的感受,指導學生今后的習作,初步掌握閱讀類似文章的方法。
三、說學生
1.五年級學生基本能整體把握教材的主要內容,但欠缺用準確的語言概括的能力。
2.五年級學生對通過神態動作語言等描寫來刻畫人物特點的寫法并不陌生,但是如何遷移到自己的習作中卻是難點。
3.學生愛讀書,但是讀中外古典名著相對比較少。
四、說目標
1.能正確朗讀“諸親六眷、郎中、監生、哥子、醫家、穿梭、揩揩、記念、插口、登時、故此、一聲不倒一聲”等詞,并理解它們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受人物形象。
3.體會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的作用,初步學習通過動作、神態的細節描寫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4.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五、說流程
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嚴監生伸出的這兩個指頭代表的究竟是什么?”這一線索來貫穿整堂課的教學,總共分成三個步驟來教學,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二、細讀課文,走進人物內心。三、總結寫法。第二部分我又分成四塊來教學,首先引導學生體會嚴監生病情的嚴重,即學習課文的1至7句。再通過學習“嚴監生喉嚨里的痰……伸著兩個指頭”一句,引導學生質疑,“嚴監生的病情都這么奄奄一息了,為什么還伸著兩個指頭,這兩個指頭代表的到底是什么?”接著再由這個疑問引出三位親人和嚴監生的對話,讓學生完成表格,最后揭曉答案,從而體會嚴監生這一吝嗇鬼的形象。
《臨死前的嚴監生》說課稿 篇4
一、單元重點簡析
1、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
2、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并嘗試在習作中運用
二、文本簡析
嚴監生是名著《儒林外史》里經典的吝嗇人物。《臨死前的嚴監生》這個片段記敘了嚴監生臨終前因燈盞里點了兩莖燈草,伸著兩根指頭不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刻畫了愛財勝過生命的守財奴的形象。這是一段絕妙的描寫,嚴監生臨死時,總是斷不了氣,卻一個勁地伸出兩個指頭,這兩個指頭是什么意思呢?這一令人難以捉摸的動作給眾人造成了一個難以破解的謎,最后由趙氏把謎底揭出來。原來他是看到燈盞里點著兩莖燈草,怕費油。多燒一莖燈草,竟會使一個行將就木的人耿耿于懷,放心不下,難以斷氣,這種經過藝術夸張的描寫,活生生地刻畫出了一個吝嗇鬼的形象。
三、學習對象分析
1、五年級學生基本能整體把握教材的主要內容,但欠缺用準確的語言概括的能力。
2、五年級學生對通過神態、動作、語言等描寫來刻畫人物特點的寫法并不陌生,但是如何遷移到自己的習作中卻是難點。
3、學生愛讀書,但是讀中外古典名著相對比較少。
四、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編排意圖、教學目標及學情,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嚴監生這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3.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體會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了解人物描寫的方法。
重難點:體會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了解人物描寫的方法。
五.教法和學法
根據新課標,我采用朗讀法和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法
六.設計理念
1、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我力求落實了“學生是課堂主人”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自己的學習主人。我從學生真實閱讀的角度,不求深,不求遠,扎扎實實領會編者的意圖,扎扎實實投入文本的學習,扎扎實實體味人物形象,扎扎實實感悟文章的寫法,讓學生能夠得到真正意義上的閱讀能力的訓練、運用和語言素養的提升。
2、盡力突顯“讀悟結合,讀寫結合”。 著名作家老舍爺爺曾說:“只有描寫行動,人物才能站起來。”嚴監生的動作正透露著他卑微的心靈,活脫脫的一個守財奴的形象躍然紙上。動作描寫,尤其是凝聚人物個性的細微動作,往往是個性人物的特有標志。我通過拓展想象、感悟補白、概括提升等方法,把教學的支點落在“兩個指頭”這個經典的特寫鏡頭上,落在作者對人物神情、動作的細致描寫上,從理解、體味、內化再到運用,把人物形象上的巨大的創造力,深深地刻在學生的心里。
3、努力體現“把書讀薄,把書讀厚”。初讀課文,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的是嚴監生臨死前的什么事,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讀悟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根據嚴監生的動作、神態揣摩揣摩內心世界,從而學生對人物的理解越來越深刻,人物形象也越來越豐滿。在此基礎上,我推薦學生閱讀《儒林外史》,進一步體會作家人物刻畫上的精妙,豐厚學生的閱讀儲備。
七.教學l流程:
(一)、談話導入,交流《儒林外史》。
1、復習舊課
(1)小嘎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作者通過什么方法將這個可愛形象躍然紙上的?(動作.心理活動等描寫)
【設計意圖:交流自己上節課讀過的人物形象,為新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有效地激起學生閱讀的期待,學生便能產生欲罷不能,不讀不快的心理。】
2.讀“閱讀提示”,交流獲得的信息。
3、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個故事就選自《儒林外史》。示題:臨死前的嚴監生。板書課題。區別“臨”和“監”,這個人的名字叫“嚴監生”,注意“監”讀四聲,他的原名叫嚴致和,那為什么叫他監生呢?你怎么知道的?借助注釋理解。(古代對讀書人的一種稱號)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閱讀提示及搜集到的資料,學生對家財萬貫,卻特別吝嗇小氣,愛財如命的嚴監生這一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熟讀課文,感知故事大意。
1、師:借助課文下方的注釋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再想一想,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讀書。
2、檢查讀書效果。
出示詞語:諸親六眷、侄子、哥子、一聲不倒一聲、登時、兩莖燈草、挑掉、
齊讀正音,要求讀準確讀出節奏。這些詞語中你有不理解的嗎?
理解:諸親六眷(文章中的諸親六眷是指哪些人?)、侄子(你有叔叔姑媽嗎?那你就是他們的侄子侄女。)、哥子(在座的男孩子古時就叫哥子。)兩莖(實物理解“兩莖燈草”。)
書寫生字:監、侄、郎。(在方格中書寫)
讀準了字音,理解了詞語,讓我們再來讀讀文章。指名分部分朗讀課文。說說哪句覺得特別難讀的,再個別指導讀。
3、剛才我們讀了幾遍課文,誰能用一兩句話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嚴監生臨死前伸著兩個指頭,還念念念不忘兩莖燈草。)板書:兩個指頭
【設計意圖:五年級的小學生對文言文還是比較生疏,因此要花大力氣進行字、詞、句和朗讀的訓練,以掃除學習文言文的障礙;從整體人手,感知人物形象,這符合學習語文的一般規律,有利于培養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 聚集重點,感悟人物形象。
1、面對臨死前嚴監生的那兩根手指,諸親六眷作出了哪些猜測,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和同桌交流交流。
2、指名讀諸親六眷作出的猜測。
他們猜對了沒有?
出示句子
第一次:他把頭搖了兩三搖。
第二次: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的緊了。
——依然是兩根手指
第三次: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還是兩根手指,真是白思不得其解啊!那么,同學們,嚴監生的身邊就沒有人能明白他的意思了嗎?扳書:兩莖燈草
3、一般人死前會牽掛些什么?可是在嚴監生的眼里,什么都比不上那兩莖燈草重要啊!面對這樣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此時此刻,你想用什么什么詞語來評價嚴監生?
補充嚴監生相關資料:
嚴監生究竟是何許人也? 他的家境又如何呢?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資料,請看——
第五回節選:
●嚴監生家里有十多萬兩銀子,仆人無數,良田萬畝,除此之外,在縣城里還有鋪面二十多間,經營典當,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幾百兩銀子。
●便是我也不好說。不瞞二位老舅,象我家還有幾畝薄田,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豬肉也舍不得買一斤,每常小兒子要吃時,在熟切店內買四個錢的哄他就是了。
●過了燈節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時撐著……后來就漸漸飲食不進,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銀子吃人參。
你了解到他家庭怎么樣?(很有錢、傭人多,在鄉下還有田地)十多萬兩值現在的多少錢,最保守的估算恐怕也值千萬元的人民幣吧!他連平時買點豬肉都舍不得,他覺得他浪費的是什么?(是銀子、生命)。
4. 同桌合作讀句子,根據嚴監生動作、神態的變化揣摩揣摩他的心情。
【設計意圖:理解嚴監生的性格特點并不難。這個環節的設計,抓住了他“兩個指頭”這個關鍵詞,從交流到朗讀的這個過程中,目的是希望學生在讀中理解嚴監生的吝嗇形象】
(四)、回讀課文,品味作者語言。
1、為了那兩莖燈芯,嚴監生之前是怎么念念不忘呢?讓我們再來看看他臨死前的反應,細細地讀一讀,品味品味,臨死前的嚴監生是怎樣的形象,從中你發現了什么?(體會作者人物動作神態的細致描寫。)
2、引讀交流:
當大侄子猜想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時——
句子一:他把頭搖了兩三搖。
l盡管身體極度的虛弱,盡管呼吸已斷斷續續,但面對那兩莖燈芯,他僅僅是搖了搖嗎?你想,那是怎樣的搖頭?(用力、失望)
l對嚴監生來說,那兩莖燈芯燒去的僅僅只是那么點燈油嗎?還燒去了他的(銀子、生命)。
l所以他面對大侄子的猜測時——生讀
當二侄子猜想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不曾吩咐明白時——
句子二: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的緊了。
l他的的反應與前一次有什么異同嗎?
l面對大侄子、二侄子一再的誤解,此時此刻,他的內心是怎樣的——(急切、心急火燎)他急的究竟是什么呀?所以,他把兩眼……把頭……
l融入這份感受,再來讀讀這個語句。
當奶媽猜想也許是因兩位舅爺不在身邊故此記念時——
句子三: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l這一次的反應又有什么不同嗎?
沒人能理解,沒人能讀懂他啊,此時的嚴監生把眼閉著搖頭,他的內心只有(絕望),難道真要讓我死不瞑目嗎?生一起讀
此時的是嚴監生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會怎么說呢,讓我們來當一回嚴監生的代言人吧?投影出示:
l你們呀!怎么就不明白我的心思呢?
當趙氏走去挑掉一莖燈草時——
句子四: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l那么,當趙氏終于讀懂了他的心思,挑掉了一莖燈草,此時的嚴監生終于放下了所有的心事,咽下最后一口氣,走了。(趙氏為什么一言中呢?出示資料)
【設計意圖:讀悟過程中,借助原著中的資料從而使學生對人物的理解越來越深刻,人物形象也越來越豐滿。】
3、同學們,這種內心的感受和變化,作者是抓住了嚴監生的什么來描寫的呢?是哪些部位的動作?(兩個指頭、頭、眼睛)的確啊,他的動作反應了他內心的想法。
4.學生根據嚴監生的動作、神態猜測出他的心理活動,選擇一處在課本文段旁寫下來。
大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他想: 。
二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他想: 。
奶媽抱著哥子插口道:“老爺想是因兩位舅爺不在眼前,故此記念。”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他想: 。
(2)組織交流。
【設計意圖:嚴監生本人不能說話,但是嚴監生的動作.神態在說話,填白心理描寫就是凸現作者方法之巧妙,遣詞之精妙。】
(五)、總結寫法,激發閱讀興趣
1、總結寫法:今天學習的這個故事,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師:今天,通過對〈臨死前的嚴監生〉這篇文章的學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嚴監生的格外吝嗇,也知道了可以用多種描寫方法去描寫出一個人的特點,只要抓住了他與眾不同的一面和特點,他自然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大家把今天學到的方法學以致用,寫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來。
2. 激發閱讀興趣
(1)推薦閱讀《儒林外史》
(2)初識歐洲文學中四大吝嗇鬼,激發閱讀興趣
【設計意圖:由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能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六).作業
課外閱讀寫人的文章或書籍,摘抄描寫人物的精彩句段。
(七).板書設計:
臨死前的嚴監生
兩個親人?
兩筆銀子?
兩位舅爺?
兩莖燈草!
吝嗇、小氣 動作、神態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