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同步練習(精選17篇)
《早》同步練習 篇1
基礎訓練
一、看拼音寫詞語
shū cài yùn zhì hǔ pò bīng qīng yù jié
( ) ( ) ( ) ( )
niàng zào shū shú là méi rùn zé tòu míng
( ) ( ) ( ) ( )
二、組詞
歷熟趟訊
厲塾躺迅
三、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
的桂花的三味書屋
的書塾的讀書聲
的蠟梅的壽鏡吾先生
四、根據課文內容按要求填空
1、邁進后園,蠟梅開得正盛,幾乎滿樹都是花。那花_____,______,花瓣_____,像_______,很有點____________。
2、魯迅聽了老師的批評后,在書桌上輕輕地刻了一個小小的“早”字,其實,他刻下的不只是一個“早”字,更重要的是____
3、“致”的意思有:①集中于某個方面。②達到;實現。③招致。④精細,精密。⑤情趣。“韻致”中的“致”的意思是____。請根據其他的幾種解釋分別組一個詞,按順序寫在橫線上。
拓展訓練
到底還剩幾只鳥
有一回,我(代、帶)學生(坐、座)車到(蹤、綜)合實踐基地——“綠野村”。車上有兩個活潑好動的男生(提、題)議玩“腦筋急轉彎”。
他們先出題□題目是□學生證掉了怎么辦□我說□那就做一個嘛□錯了□掉了撿起來不就好了□然后換我出題,想起我在10歲時,被問過一個腦(lǎo、nǎo)筋急轉(zhuǎn 、zhuàn)彎的問題,那時被大家嘲笑了一番,現在我可以問學生了。“樹上有10只鳥,獵人開槍打中(zhōnɡ zhònɡ)一只,還剩(chènɡ 、shènɡ)幾只?”“當然一——只——也——沒——有!”
這真是說到我心里的痛。我當時回答還剩9只,大家都笑我太笨了。答案應該是:另外9只聽到槍聲就都飛走了。盡管我認為有可能有耳聾的鳥,但是沒人理我。
如今我的學生比我當年聰明。可為何思維也如此單一?為什么“腦筋急轉彎”有標準答案?如果有標準答案,還能稱為腦筋急轉彎嗎?孩子的創造力與幽默讓我擔憂。
于是,我說:“我沒錯,可以還剩下9只。因為——它的爸爸、媽媽、姐姐、哥哥、妹妹、弟弟和許多朋友都很疼愛它,他們舍不得飛走,都留下來直到它的葬禮完了才走。”
經我這么一說,學生思路大開,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的答案。
“樹上還有8只,因為有一只是聾子,聽不見槍聲。”
“樹上還有1只,因為打中的一只剛好掛在樹丫上了。”
“樹上還有15只,因為那10只鳥原來是一個和睦的家庭。被打中的是鳥爸爸,當全家正在悲痛時,來了6只鳥聲稱是鳥爸爸的骨肉,要來分遺產。”
“樹上還有20只鳥,因為打中的是一只母鳥,留下了一只幼鳥成了孤兒,又引來了11只鳥要撫養它。”
“樹上還有30只鳥,因為被打的是一只惡鳥,又來了21只鳥表示慶賀。”
“樹上還有49只鳥,因為樹上原有5對恩愛的鳥,獵人打中的是一只雄鳥,使得一只最美麗、歌聲最好聽的雌鳥成了寡婦,有40只雄鳥來追求它。”
“樹上還有若干鳥,因為許多鳥都來抗議獵人的行為。”
……
聽了孩子們的回答,我感慨萬分!
1、劃去第一自然段括號里不恰當的字。
2、劃去第三自然段括號里不正確的讀音。
3、給第二自然段補上空缺的標點。
4、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嘲笑疼愛慶賀
悲痛聲稱撫養
5、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恩愛美麗活潑
悲痛聰明單一
6、在11、12、13三個自然段的括號中添上表示因果關系的關聯詞語(不重復)。
7、文中的“我”開始擔憂什么?后來又“感慨”什么?
8、像文中的學生一樣,你也說一種可能情況,不能與文中的內容重復。
樹上還有只鳥,因為
《早》同步練習 篇2
一、看拼音寫詞語shū cài yùn zhì hǔ pò bīng qīng yù jié ( ) ( ) ( ) ( )niàng zào shū shú là méi rùn zé tòu míng( ) ( ) ( ) ( ) 二、組詞歷( )熟( )趟( )訊( )厲( )塾( )躺( )迅( ) 三、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 )的桂花( )的三味書屋( )的書塾( )的讀書聲( )的蠟梅( )的壽鏡吾先生 四、根據課文內容按要求填空1.邁進后園,蠟梅開得正盛,幾乎滿樹都是花。那花_____,______,花瓣_____,像_______,很有點____________。2.魯迅聽了老師的批評后,在書桌上輕輕地刻了一個小小的“早”字,其實,他刻下的不只是一個“早”字,更重要的是____3.“致”的意思有:①集中于某個方面。②達到;實現。③招致。④精細,精密。⑤情趣。“韻致”中的“致”的意思是____。請根據其他的幾種解釋分別組一個詞,按順序寫在橫線上。
《早》同步練習 篇3
教學時間:2005年4月30日
教學內容:《早》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結合課文內容說出作者寫梅花的用意。
3、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教育學生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同學們,這節課老師和你們繼續學習課文《早》(板書),誰來說說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1)三味書屋陳設(能為我們介紹一下嗎?按順序指方位行嗎?)
過渡:上節課有些同學想知道為什么要用“早”做題目,心中有答案了嗎?
課文哪幾節的內容與“早”有關?
請同學們細細看讀(5-8)節,看看課文,寫了哪幾種“早”?
現在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兩種“早”,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試讀課文,邊讀邊批注,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在書上作記號。
學生自學,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
梅花的早
噢,原來是后園的臘梅花開了,讓我們一起去賞梅,好嗎?
細讀5小節——自由讀——能談談你賞梅后的感受嗎?
隨機出示幻燈片一:臘梅開得正盛,幾乎滿樹都是花。
。1)指名讀(2)評價(3)齊讀(4)讀了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嗎?
幻燈片二:那花百里……開的最早。
課文用了哪一個詞來形容梅花是?你了解冰清玉潔嗎?看過這樣的東西嗎?
師適當介紹“二十四番花信風”
指導朗讀,能把這種美讀出來嗎?
試讀——指名讀(評價)師指導:花兒真美!我們這些游人應輕輕,不要驚擾了它們,禁不住發出贊嘆。
齊讀。
師:是啊,歷來許多文人吟頌梅花,它還是中國十大名花十大名花之一,被稱為“群花之魁”。想想看,有哪些吟頌梅花的詩句?指名說
人們愛梅花是愛它的不畏嚴寒傲雪開放,送來春的信息,愛它的冰清玉潔。(板書)它一般來形容什么?你覺得是在講誰的品德高尚?你是從什么地方哪個看出來的?
它還有一段來歷呢》誰來說說“早”字的來歷。
師生交流:(1)句子:奔走“當鋪”和“藥鋪”心情怎樣?
。2)魯迅聽了“默默地”“輕輕地”“小小的”怎樣理解?怎么讀?
是啊,就是一次小小的遲到,卻深深地烙在了魯迅的心中,成了他的座右銘,成了他一生奮斗的目標,學到這你想說什么?
你覺得“東風第一枝”指的僅僅是梅花嗎?
齊讀最后一節,你現在該明白了為什么要用“早”作題目了吧?
是啊,老師學了這一課,也深有感觸我也有了自己的座右銘,想聽嗎?你們有嗎?說來聽聽?梢韵胍粋刻在心里。
作業超市:小黑板(1)把你的座右銘說給大家聽
。2)演課本劇《早的來歷》
教學要求
1.通過課文語言材料,體會梅花的特點和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2.感受魯迅作為“一朵永不凋謝的梅花”的民族靈魂。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檢復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你對課文還有印象嗎?(板書:梅花、魯迅)
二、自由讀課文,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畫下來,多讀幾遍。
(一)、學生自學;
。ǘ、大組交流。
交流“早”的來歷
1、出示語段;
2、自由讀;
3、指名讀,相機指導朗讀(天天、奔走);
4、引讀:魯迅遲到了,他是怎么做的?
5、想象:此時此刻,魯迅會說些什么?
6、指導朗讀魯迅表現的語段(默默、輕輕、小。
7、導讀:為什么說魯迅奮斗了一生?
8、小結。
交流梅花
1、學生匯報,教師出示語段;
2、梅花給你留下什么印象(美麗、早、香、冰清玉潔、暖)?相機指導朗讀:個別讀,結合圖片整體讀;
3、交流文人墨客寫下的許多關于梅花的詩篇(堅強、冰清玉潔、不畏嚴寒);
4、你想對梅花說寫什么嗎?
。ㄈ、過渡、引導:
人們說魯迅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謝的梅花,你能說說為什么嗎?
1、學生用筆寫話;
2、學生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三、總結全文
愿同學們長大后也成為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謝的梅花!
教學目的:
精讀課文,完成課后練習4、5。
從課文的語言文字中體會并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課后練習3的詞語:
2、這篇課文主要寫什么?
3、齊讀第一段
二、精讀課文:
精讀第二段:
。1) 出示:三味書屋的掛圖
這就是魯迅小時侯就讀的書塾三味書屋。請仔細看圖,說說三味書屋的陳設。
(2) 指名說圖中的陳設,師評價:
。ㄊ欠癜匆欢ǖ捻樞蛘f,語句是否通順、簡潔。)
。3) 課文是怎樣介紹三味書屋的陳設的呢?默讀第2段,畫出有關句子。
① 指名讀
、凇∮懻摚鹤髡呤前凑帐裁错樞蚪榻B的?介紹了哪些陳設?
。ǚ轿豁樞颍耗蠅ι稀獤|面正中——畫面前——東北角上)
。ㄘ摇、先生座位、學生書桌)
找一找魯迅的書桌
③ 教師引讀:(書屋朝西……東北角上……用過的一張。)
④ 生看圖練說三味書屋的陳設:
⑤ 指名說
(體會作者敘述有條理,語言簡潔)
。4) 自由輕聲讀這一段,想一想:作者在這段中除了重點寫三味書屋的陳設,還寫了哪些內容?
。ㄟ寫了聞到的清香和想到的)
過渡:這股令作者無限欣喜的純凈疏淡的清香是不是臘梅的香味呢?讓我們跟隨作者去看個究竟。
精讀第三段:
1、默讀課文第5--8自然段:
(1)畫出課文中寫梅花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含義。在書上寫寫體會。
(2)交流:
、佟≌页稣n文中寫梅花的句子,讀一讀。
邁進后園,臘梅開得正盛,幾乎滿樹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黃,黃里透綠,花瓣潤澤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
說說體會(顏色美、形態美、品格美),讀出贊美喜愛之情。
② 說說作者為什么要寫梅花?
(臘梅花開得最早,作者把臘梅花的清香、顏色、花瓣寫得那么美,以花喻人。)
2、理解:
從那以后,魯迅上學就再也沒有遲到過,而且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了一生。
、佟皬哪且院蟆敝小澳恰敝甘裁?
。ㄉ蠈W遲到,被老師批評。)
②魯迅為什么會遲到?
(父親生病,奔走于當鋪和藥鋪之間。)
③體會:魯迅從小就嚴格要求自己,雖然是不得已才遲到的,但他還是牢記老師的教導,樹立了時時早,事事早的信念,并為此奮斗了一生。
3、出示:
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學梅花,作“東風第一枝”。
① 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
(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陰)
、凇∵@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ㄒ獙W梅花,學魯迅,珍惜時間,時時早,事事早。)
、邸≡俅斡懻撟髡邽槭裁匆獙懨坊ǎ
(梅花開得最早,而魯迅也時時早,事事早。)
(以花喻人,用臘梅花開得早、冰清玉潔來比喻魯迅一生的品格就像臘梅花一樣。)
三、總結拓展:
1、說說課文為什么以“早”為題目?
2、還可以用什么作為課題?
。ㄔL問三味書屋、東風第一枝)
3、推薦閱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朝花夕拾》
四、完成作業:
1、選擇閱讀推薦的課外書。
《早》同步練習 篇4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地朗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并能理解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并能試背描寫梅花的句子。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閱讀、思考,能聯系上下文說說作者為什么要寫梅花,能按順序對照插圖介紹三味書屋的陳設。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閱讀中感受魯迅先生那種“為革命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一生”的偉大精神,樹立起珍惜時間的觀念。
二、預習學案
【預習目標】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準,把生字新詞標出,不理解的詞劃出,聯系上下文想一想
2.讀熟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預習內容】
(一)我會讀
釀雪 樸素 墨汁 長壽 默寫 花瓣
。ǘ┪抑
《早》通過對( )陳設的描寫,臘梅花的贊美,以及對魯迅書桌上( )字來歷的講述,教育人們要珍惜時間,學習魯迅先生( )的精神。
(三)初讀感知我能行
1.他在書桌上輕輕地刻了一個小小的字:“早”。從那以后,魯迅上學再也沒有遲到過,而且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了一生。
一個“早”字,說明了魯迅先生對( )的珍重。
2.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學梅花,做“東風第一枝”。
這句話告訴我們( )。
(四)我不解
通過對課文的預習,你還有那些不明白的問題,寫在下面。
三、導學案
【學習目標】
1.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
2.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表現方法,體會課文借臘梅花的特點。
【小組合作探究】
1. 課文哪幾節與“早”有關?課文一共寫了哪幾種“早”?
2.為什么要用“早”做課題?“早”有什么來歷?含義是什么?從這“早”字的來歷中,你對魯迅先生有了哪些了解?
3. 品評兩種“早”的異同。請同學們任選一種“早”進行批注式閱讀,如“你讀懂了什么?”或者“這一節主要寫了什么?”等?稍谖恼碌呐赃厡懴伦约旱母邢、發現等。
4.臘梅花開時,正是冬天,而文中卻說:“梅飄香而送暖”,這是為什么呢?
【深入探究】
1.課文為什么要寫梅花的“冰清玉潔”和開花時的早?
把課文中描寫梅花的語句用“ ”畫出來,并連起來讀一讀,想一想,你體會到什么?是從哪里體會到的?同時體會:作者為什么要寫梅花?
2.你覺得魯迅書桌上的“早”字與寫梅花有聯系嗎?
3.魯迅書桌上“早”有什么來歷?
4.“東風第一枝”指的是什么?
5.作者吳伯蕭在本文中三次寫到臘梅花,你認為臘梅花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積累提高】
1.課文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在這篇課文中,你最喜歡哪節?有感情地讀一讀,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一節?
2.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方法。
3.總結課文,升華“早”
作者由蠟梅的清香純凈引出魯迅書桌上“早”的來歷,進而彰顯魯迅“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一生”的人格品質,希望同學們也能像魯迅先生那樣,勇做“東風第一枝”!
4.說說自己學完課文后有什么樣的感受?
5.再讀課文,了解寫作的順序。
聞到清香——了解清香來源——梅花的特點——想到書桌上“早”——要珍惜時間,學做梅花
四、課堂檢測
1. 佳句積累:學習了課文《早》,你認為寫得最美或給你印象最深刻的語句是(至少寫三句):
(1)
(2)
(3)
2.比一比,再組詞
厲( ) 塾( ) 趟( ) 迅( )
歷( ) 熟( ) 躺( ) 訊( )
3.寫同音字。
lì:嘔心( )血再接再( ) 勉( )( )程 史無前( ) 寶劍鋒從磨( )出
mò:( )水( )寫 ( )日( )生 沙( ) 寂( ) 泡( )
4.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本文是篇精美的游記,通過對三味書屋的陳設、蠟梅花以及魯迅桌上“早”字的來歷的描述,教育人們要____________,學習魯迅“_______ __________”的精神。
5.課外積累.
魯迅原名___________,是我國偉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他畢生追求真理,英勇戰斗。對敵人,他橫眉冷對;對人民,他滿腔熱情。由此我們會想到他說過的一句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還知道他說過的珍惜時間的名言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還知道珍惜時間的成語:________ 、 ________ 我還知道阿q出自他的作品__________ ,祥林嫂出自他的作品__________,閏土出自他的__________。
五、主題閱讀,課外延伸
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春天的旋律》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暢談自己的閱讀收獲。
六、課后作業
1.把課本生字生詞抄寫兩遍。
2.讀讀課文寫梅花的句子,說說作者為什么要寫梅花?
七、板書設計
早
魯迅 時時早,事事早,珍惜時間
梅花 花開最早,“東風第一枝”
。ㄒ曰ㄓ魅耍
《早》同步練習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魯迅”這個名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關于魯迅的課文。
2、板書課題:13早,生齊讀課題。
3、質疑: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為什么用“早”作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帶著上述問題自讀課文。
要求:標出節次,劃出生字詞以及認為難讀的地方。
2、自學生字新詞。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共同解決。
4、快速閱讀課文,回答: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指導分段
1、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按照游覽“三味書屋”的先后順序給課文分段。
3、班級交流。
四、指導朗讀
1、提出難讀之處。
2、教師指導朗讀,學生練讀。
3、指名讀。
五、指導寫字
1、仔細觀察字型以及間架結構。
2、提出難寫的字。
3、師指導書寫。
4、生臨寫。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練習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根據文中介紹,了解“三味書屋”的陳設,并能口述。
2、體會作者寫梅花的用意,并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學目標:
一、導入
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訪問“三味書屋”。
二、精讀指導
1、總體感受。
自由朗讀課文,回答:課文為什么用“早”作課題?
2、第一部分
(1)指名讀,質疑:從這節中你知道了什么?
(2)齊讀本節。
3、第二部分
(1)過渡:“三味書屋”到底是什么樣子?它有哪些特別之處?
(2)自讀2—4節,想一想:每節都告訴了我們什么?
第2節
、僮杂衫首x,你知道了什么?
②一進門就聞到了一股清香,當時,作者心里是怎樣想的?
過渡:是呀,這是哪兒散發的香氣,不是桂花,又不是蘭花,看來只能是書香了。到底是不是?等我們觀賞了“三味書屋”后,答案自見分曉。
第3節
、僦该x,其余同學劃出描寫方位的詞語。
、谧杂勺x1—6句,根據插圖找到正確的方位。集體辨位,教師指導看圖,
提問:作者是按從哪到哪的順序寫的?
、圩杂删毩暯榻B“三味書屋”的擺設。
④自由朗讀第3節后半部分,思考:壽鏡吾老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
第三部分
過渡:臘梅是怎樣的一種花?讓我們走進后園去看看?
1、讀課文,邊聽邊劃出描寫梅花樣子的詞語句子。
(1)指導朗讀。
(2)是呀,梅花太美了!除了美麗之外,梅花還能帶給大家什么?齊讀第5節的最后兩句,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2、自讀6、7節。
(1)指名述說“早”的由來。
(2)分組討論:從這些事中,可以看出魯迅是個什么樣的人呢?這一個小小的“早”字對他有什么作用?
3、真沒想到,這么一個字對他的一生都起到了作用。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4、讓我們把所有的決心都放到最后一句話中吧!齊讀最后一節。
《早》同步練習 篇6
★學什么
讀寫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像魯迅先生早年的求學片段,體會“一年之際在于春,一日之際在于晨”的含義
。
★怎樣學
一、 讀文明意
朗讀課文,想想作者講述了一件什么事來說明“一年之際在于春,一日之際在于晨”的。
二、 日積月累
請你把自己喜歡的詞語劃下來,有不懂的詞語就查查詞典。
三、 品味感悟
以下兩句話是比喻句嗎?請在后面的括號里打“√”或“×”,你在文章中還能找到句比喻嗎?用“~~”畫出來。
1、那清香純凈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蘭花香。( )
2、默默中我仿佛聽到了那嚴厲的喊聲。( )
★測一測
一、 拼音之窗(看拼音寫詞語,要寫得正確、美觀)
bái biǎn shū shú xiǎo qì sān wèi shū wū
( ) ( ) ( ) ( )
hǔ pò huā bàn pǔ sù rùn zé tòu míng
( ) ( ) ( ) ( )
二、 對號入座(給句子加上標點)
1、 數 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語言 拿成語來說 以 一打頭的就有幾百個 帶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的也為數甚多 如 一干二凈 三從四德
四分五裂 五顏六色
2、 故鄉的人們對柳樹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農民家里的用具 許多是用柳條編成的 每到秋后農閑時節 人們便坐在溫暖的陽光下 編啊 編啊 編織
籮筐 簸箕 拎筐 飯簍 衣箱 靈巧的婦女們 有時還在上面編出美麗圖案。
三、 課文傳真(按課文內容填空并回答問題)
1、 據說“三味”是把 比作 、 、 。
2、 清香的來源 。
3、 魯迅上學就再也沒有 ,而且 , , 了一生。
4、 是啊,的確要早。要珍惜 ,要珍惜 ,要學 ,做“ ”。
5、 在文中,作者為什么要寫梅花呢?
★再提高
學了這篇課文,模仿第三自然段,把你熟悉的處所寫下來吧。
——————————————————————————————————————————————————————————————
——————
——————————————————————————————————————————————————————————————
——————
《早》同步練習 篇7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結合課文內容說出作者寫梅花的用意。
3.通過課文語言材料,體會并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片
三、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今天老師帶領同學們去浙江紹興訪問魯迅先生早年求學的地方——三味書屋。在三味書屋的東北角上有一張魯迅先生曾經用過的書桌,在書桌上魯迅曾刻了一個字“早”你們想知道這個“早”字的來歷嗎?
2.板書課題:13 早
二、范讀課文(聽錄音)
聽課文錄音,提出學習要求:課題“早”指什么?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三、自讀課文(自學要求):
1、讀準宇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
2、畫出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四、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
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五、指導書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二、精讀講解:
1、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你知道了哪些知識?還想知道哪些知識?
2、小組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
(1)三味書屋的陳設(第三自然段):
、侔捶轿豁樞蚪榻B三味書屋:
南墻上----匾
東面正中----畫
畫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學生書桌
東北角上----魯迅用過的一張書桌
、诔鍪救稌莸膾靾D,請學生說說三味書屋的陳設。
、郛斈憧吹紧斞赶壬眠^的書桌時會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魯迅先生用過的書桌又想到了什么?
(2)魯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
①自由讀
、谒伎:
魯迅遲到的原因是什么?
魯迅后來遲到過嗎?為什么?
(3)描寫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邁進后園,蠟梅開得正盛,幾乎滿樹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黃,黃里透綠,花瓣潤澤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梅飄香而送暖,梅花開的時候,正預示著春天的到來。二十四番花信風,一候是梅花,開得最早。
a.自由讀,想想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b.指名說
c.理解“潤澤透明”、“冰清玉潔”、“韻致”等詞的意思。
d.臘梅花美在哪兒?
e.指導朗讀這段話。
f.作者為什么要寫梅花呢?
三.朗讀全文
四.總結課文
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 :
1.朗讀課文。
2.按方位順序,寫一段話介紹你的教室或房間。
《早》同步練習 篇8
《早》 ——課本劇劇本
第一幕 對課
時間:深冬的一天
地點:三味書屋
人物:魯、生7名、壽
背景聲音: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B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幕啟](讀書的場面,壽背著手巡視)
壽:(拍一下戒尺)讀書聲止)復習一下昨天的功課, 背《論語》兩則。
生1: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學習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壽:你也背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壽:背得不錯,現在我們來對課,,風對什么?
生2: 風對雨
壽:綠樹對什么?
生2:綠樹對紅花。
壽:不錯,你也對對。筆墨紙硯對——
生3:筆墨紙硯對琴棋書畫。
壽:雪里白梅對——
生3:雪里白梅對風中綠竹。
壽:嗯;不錯,不錯,今天我想了個絕妙的上聯給你們對對。
眾生:先生上聯是什么呀!
壽:(得意地)這上聯,聽好了:上聯是“獨角獸”。
生4:(與魯迅對面,低著頭,皺著眉)樟壽。先生怎么出這樣的對子呀?哎,你說這“獨角獸”對什么呀?
魯:(邊描繡像邊漫不經心)你就對個“四眼狗吧”。
生4:四眼狗,(迫不及待地)先生,先生,我來對?
壽:(驚訝地,滿心期待地)你?對對看。
生4:(大聲地,得意地):“獨角獸”對—— 生齊:對什么呀?
生4:“獨角獸”對“四眼狗”。(手指壽)
生齊:(大笑不止)
壽:(勃然大怒摸摸眼鏡,用戒尺給了他一屁股)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眾生:(又大笑)
生4:(討饒,委屈地)是樟壽教我的。
壽:哦。樢怀赁D向魯迅)樟壽,
魯:(歉意地)我是和他開玩笑。
壽:(滿臉慍色)你說應該對什么?
魯:(稍加思索)“獨角獸”對比目魚。
壽:(先不解)比目魚?(后喜出望外)妙,妙啊!“獨角”表示單數,但“獨”又不是數字,比目,同樣不是數字卻有“成雙的意思”;“獸”和“魚”都是動物。真是妙對啊,看來還是樟壽聰明啊。
壽:(回頭對生4)樟壽書讀得多,見識就廣。你還記得“三味書屋”名字的含意嗎?
生4:(面有難色)“三味”就是把書比作蔬菜、點心,還有…還有五谷。讀書就像人離不開吃飯一樣,要每天讀書,做學問。
壽:嗯,你們都要像樟壽那樣做學問,應該博覽群書,才能見多識廣。好,玩去吧。
眾生:噢,玩去了。(退下)
第二幕 賞 梅
時間:深冬的早晨
地點:三味書屋后園
人物:師生
壽:(在幕前轉了一圈,不滿地皺皺眉頭,大聲喊道)人都到哪里去了?
幕后生5:先生,后園的梅花開了,我們在賞梅呢!
壽:(從一側下。)
。勰粏ⅲ荩海▽W生圍著梅花,指指點點)(壽從一側上)
生6:先生,先生,快來看啊,好漂亮的梅花呀!
壽:(詩興大發狀)好一樹蠟梅!有詩贊曰: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真是好花呀,你們也來說說這梅花的好處。
生1:這梅花白里透黃,黃里透綠,顏色真美。
生3:梅花的花瓣潤澤透明,像琥珀。
生4:(搶著說)還像玉石雕成的。
生5:花朵小巧玲瓏,樣子很可愛。
壽:是啊,真有點玲瓏剔透、冰清玉潔的韻致啊!
生6:這梅花,不像桂花那樣濃郁,也不像茉莉那樣清淡,她的幽香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氣爽。
壽:是啊!梅飄香而送暖,你們知道梅花最可貴的地方是什么?(生沉思)
魯:梅花是開得最早的花,在冰雪還未消融時她就把春天的消息報告給人們。
壽:是啊,梅花的確開得很早,從小寒開始它就開放了。二十四番花信風,一候是梅花,開得最早。(語重心長地)你們都要記住,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要學習梅花,珍惜時間哪。
魯:我們一定記住先生的話,學梅花珍惜時間,刻苦讀書。
眾生:學梅花,珍惜時間,刻苦讀書。
壽:(贊賞地點點頭)嗯,把你們學過的寫梅花的詩詞背背看。
生1:《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生2:《早梅》 李公明 東風才有又西風,群木山中葉葉空。只有梅花吹不盡,依然新白抱新紅。
生3:《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眾生: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壽:回屋讀書去吧。
生:噢,回屋讀書去嘍。
。敧氉栽诿坊ㄇ俺了迹
。宦洌┍尘奥曇簦后A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第三幕 買藥
時間:早上
地點:紹興老街上
人物:魯、當鋪掌柜的、藥鋪先生
背景聲音:(咳嗽)孩子她媽…(另一聲音)娘,爹又吐血了!
[幕前]母:唉,這日子什么時候才能熬到頭啊。家里只剩下這件沒穿過的皮襖了,我得趕緊去當了買藥。
魯:(魯背著書包去上學,停住腳步,拉住母親)娘,我替你去吧。
母 :你還要讀書呢,還是我去吧。
魯:沒事的,我跑快點。
母:孩子,難為你了,小心點。
魯:我知道了。(一路匆匆,來到當鋪)
魯:(盡力向柜臺舉起包袱)掌柜的,請您快給我把這件皮襖當了吧,我父親等著這錢買藥呢!
掌:(翻看,不屑一顧地)蟲蛀鼠咬,白領無毛,破皮襖一件,值錢十三文。
魯:掌柜的,這件皮襖還沒穿過呢!求您多給幾個錢吧。
掌:(假惺惺地)看在你小孩可憐的份上,我就多給你幾個吧。(幸災樂禍地)唉,想當初周家也是個大戶人家,就這樣敗落了,哼哼,可惜了呀。(隨手丟下幾塊銅板,散落在地)
魯:(接過幾塊銅板,又從地上揀起一塊)多謝掌柜。(魯又急急匆匆,奔向藥鋪)
魯:先生您早,請您給我父親開幾副好藥吧。
先生:(驚訝地)今天怎么讓樟壽來了?
魯:我娘要照顧我父親,走不開。
先生:唉,你父親一病不起,已臥床好長時間了,就是再多的家產,也不夠坐吃山空啊,再加上這病,都消耗空了。
魯迅:請您給我父親開藥吧,我還要去上學呢,
先生:好,好,好,這就給你開,唉,真難為這孩子了!
。斄嘀兴,急匆匆地往家里趕)
先生:(感慨)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呀!
魯:抬頭看看天,哎呀!太陽這么高了,我快遲到了!
生3:(路遇樟壽)樟壽,一起去上學吧。
魯:哎,你先去,我馬上就來,
生3:好,我先走了。
魯:(魯一路小跑,氣喘吁吁地跑回家)娘,這是爹的藥。我去上學了。
媽:你還沒吃早飯呢,
魯:沒事的,明天我還幫爹去買藥。
媽:(著急)哎——這孩子…(嘆嘆氣,搖搖頭下)
第四幕 早
時間:早晨
地點:三味書屋
[幕后](生讀書:趙錢孫李……)
壽:(老師向外張望,不解)哎,這孩子學習一向刻苦,從來都不遲到,今天怎么還沒來。
生2:先生,我來的時候,看見樟壽背著書包在街上呢,
壽:(皺皺眉)這孩子怎么也貪玩起來了?
魯:(氣喘吁吁)先生,我…來…來遲了。
壽:今天為什么遲到?
魯:我…我…生3:先生,樟壽是替父親抓藥的。
壽:(不悅地)嗯
生3:(伸伸舌頭,趕緊閉嘴)
壽:(一臉嚴肅,瞪著眼審視片刻,嚴厲地)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要記住,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你要像梅花一樣珍惜時間。以后要早到。
魯:(鞠了一躬,默默地走向自己的座位)
魯:(坐在座位上,想了一會兒,拿起小刀,在桌上輕輕地刻了起來)
壽:(慢慢踱過去,滿意地點點頭)
畫外音響起:魯迅在書桌上刻了一個“早”字,從此,魯迅上學再也沒有遲到過,而且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了一生。
眾生:是啊,的確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學梅花,做東風第一枝!
[幕落]
《早》同步練習 篇9
教材研讀
《早》是當代著名作家吳伯簫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通過對三味書屋的陳設、蠟梅花以及魯迅書桌上的“早”字來歷的描述,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我認真地一讀再讀這篇文章,逐漸感受到文章里面 蘊涵的美。這也許就是我們說的教師要認真研讀,首先讓文章感染教師自己的行為表現吧。
名家散文,對于學生來說理解是有難度的。同軌的幾個教師聽說我準備上這一節公開課,都不免擔心起來。這篇散文的確 “散” ,不好抓重點,有的老師說,這篇課文我們老師讀起來感覺津津有味,讓學生感受就太深了;還有的教師不無憂慮地說,這是一篇好課文,但不像其他課文那樣,情節吸引人…… 這些告戒, 擔憂,也正是我自己所擔心的。講多了,別人會說你課堂上講得太多了;不講,有的學生確實不理解。怎么辦?樹立信心,認真迎接對我的一次挑戰。
重新翻閱了語文課程標準,每次上課,我都會這樣去做。在一次次地閱讀中,它都能給我啟迪,使我堅定信心。這一次,我感到最重要的是一定不能只按照我的見解去安排教材,應該按照學生學習本文會出現的問題來設計教案,然后再考慮到學生學習本文后需要提升哪些 語文素養。帶著這樣的感受,我開始了教學的設計。
第一課時
一、板書“早”。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早》這篇課文。這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散文大家吳伯簫先生的一篇游記。
師:你們知道一些關于吳伯簫先生的內容嗎?
(讓學生談談了解的資料,說不完的教師補充。)
師:認真讀好課文,你們說需要注意什么?
生發言,教師補充。(正確、流暢,讀懂內容等)。
【讀書,要達到什么樣的要求,以前是老師要求學生努力去做到,今天我讓學生談談自己認為應該達到什么程度,然后再讓學生去做。前者是被動,后者是主動,是主動建構讀書的方法。】
二、學生自由讀文,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點撥。
教師檢查讀文。重點段落引導多讀幾遍。
注意指導:
2節中,引導想象的語氣該怎么樣讀?
3節引導學生聯系圖畫,辨清位置,仔細讀。
【有時我們把初讀課文的目標定位得過于單純,其實讀書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在讀的過程中,學生收獲的不僅是字音、詞義的問題,還有內容的感知,情感的融和!
三、讀了課文,你們了解到了什么?
。ū热缯f文章的內容,課文的特點,新接觸到的詞語……)
師:還有什么不知道的東西?(花信風、對課等)生生交流,師生交流。
【遵循學生讀書的感覺,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一方面讓學生讀與思結合,一方面也了解了學情,為接下來的學習生活做下鋪墊!
五、指導學生寫字。
第二課時
一、導入階段。
1、回顧一下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生回答,并把發言寫在黑板上。
。ㄈ稌莸臄[設、梅花、魯迅書桌上的“早”的來歷……)
2、我們知道,一般來說,文章的內容與它的題目之間都有什么樣的關系?
生答,教師補充( 圍繞主題等)。
3、那么,讀這篇課文的時候,你們有沒有想過“早”這個題目與內容之間的關系呢?如果沒有現在想也不遲?
生回答。(學生已有經驗:(1)有的是用人物的語言做題目的如《別餓壞了那匹馬》;有的是用課文中的主要人物做題目如《海倫·凱勒》;有的是課文的主要事情做題目如《大江保衛戰》。(2)內容是圍繞著題目寫的。等)
。ㄌ崾荆阂院笞x文章時要注意思考。)
【這里的教學,關鍵在于引導學生讀書時要注意質疑,讓學生感受到這既是對本課學習的需要,也是讀書要學會思考, 是讀一切書的必需!
二、讀文品析。
1、看看這上面的內容,哪些與“早”有關?
生答。
※引導學生認真讀“‘早’的來歷”一部分。
學生認真閱讀這一部分,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
師:誰來說說“早”字的來歷。
師生交流讀這一部分時的感受。
(1)奔走“當鋪”和“藥鋪”,什么樣的心情。“當鋪”——家庭困難、無奈。“藥鋪”——心急。
。2)抓住學生發言中的信息,進一步品味“默默地”、“輕輕地”、“小小的”怎么理解?怎么讀?
(引導學生 讀書要抓住詞句,走進人物的內心。體會以后讀書要注意什么?)
【對話,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間的對話,是走向心靈的對話,讓學生走進課文,換位思考,想人所想,從而使學生的心、文中人物的心、作者的心、乃至教師的心,心心相印。這才是真正的讀書。同時,語文學習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語感的訓練,讓學生有“感”而讀,是把課文讀好的重要方法!
※梅花與“早”。
師:許多同學注意了梅花的開得最早,為什么還要寫梅花的形態呢?
(引導學生感受梅花與魯迅 的人格的聯系。)
指導學生讀出梅花外形的美,精神的美。
【為什么要寫梅花,因為梅花開得早。課文寫出了“一侯是梅花”。“為什么還要寫梅花的形態呢?”這一問,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了深入,高質量的對話需要這樣有分量的話題。】
※為什么還要寫前面的這些內容呢?
師:初讀課文的時候我曾經困惑過?你們呢?
學生發言。(注意捕捉其中的關于聯系的語句。)
師:同學們,其實我們學習一篇文章要把做為一個整體來讀,接下來我們一起再讀課文,看看其中還有什么樣的聯系呢?(學生讀書)
2、難道“散文”真的很“散”嗎?
師:同學們,仔細讀讀課文,想一想文章中這些內容有什么聯系?
(學生再讀課文,深入仔細地讀一讀。引導發現其中的聯系。)
學生發言(其中的自然段的過度,自然;花與人,擺設與先生的威嚴等)
師: 雖是散文,但其中處處有聯系。(感受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讓學生成為發現者,這是他們的需要。如此,他們才會有成功的快感。告訴,他們也能記住,但自主建構,意義更長遠!
三、 好的作品除了表達作者自己的情感,還應該是給人以啟發。比如:精神的享受,智慧的啟迪,語言文字本身蘊涵的美感,再讀全文,想一想你從中汲取了哪些營養?
學生發言。
教學感受
一、語文課的本身就是讀書指導課,換句話說就是引導學生讀書。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在讀書的過程中學會讀書。因此,課始,我引導學生回憶課文題目與內容之間的關系,“這篇課文的題目與內容有什么聯系,你想了嗎?沒有想,現在想一想,盡管此時是膚淺的、模糊的,多是猜測的,但是遇到題目去想一想,這恰是閱讀的必需,與其說這是一種告訴,不如說這是一種啟迪,一種讀書方法的啟迪。在后面的教學中,師生共同感受“早”的來歷,在同學們談到了自己的理解與認識的時候,教師注意捕捉住學生發言的有益的信息,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的詞句,如“默默地”、“輕輕地”、“小小的”,讓學生感受魯迅此刻的感受,學生在這一問題的引導下,感受到了魯迅當時的心里很不平靜,他在自己的內心暗下決心,他在桌子上“輕輕地”刻了個“小小的”“早”字,實際上是在他的心里“深深地”刻下了一個“大大的”“早”字。讀書只有通過對課文語言的感悟,走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才是真正的讀書。當學生的感受由膚淺走向深入,語言與精神同構共生,這時再讓學生讀這一部分,那口中語言才能自然地出自自己的真情。
二、沿著學生的學習感覺設計教學的流程,是本課要體現的理念之一。這篇課文有些散,正如一些學生談到的剛開始讀文章的時候,有點摸不著頭腦,怎么一會兒寫“香”,一會兒寫三味書屋,一會兒寫梅花, 一會兒又寫“早”字的來歷。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很正常的。在某種程度上說這恰是“散文”所具有的特點。前面已經談到了老師們的種種擔憂,怎么辦?我最后堅信了一點,不要按照我自己的想當然。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需要,問問學生讀書的感覺。大家都感到很“散”,于是我們就先感受其“散”!罢n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學生很發現,“‘早’的來歷”和“梅花”最能與題目掛上鉤,于是我們認真地研讀這兩部分。待這兩部分的內容學生感受到了,再引導發現其他的內容有什么聯系嗎?學生重新完整地讀文,這時他們的著眼點在于文章的聯系上,是不是真的“散文”就“散”呢?這樣有思維價值的問題極大地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再接下來的閱讀中學生感受到了其中的過度,而且感受到了其中的過度的自然巧妙。文章不但按照參觀的順序,而且還有花和人的聯系,三味書屋的擺設與當時老師教學情況的威嚴的聯系。原本感受的“散”,現在變得處處有了聯系。有的老師質疑,本節課中學生對于魯迅先生的時時早、事事早,要很好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對學生進行一下思想教育,你在教學中這一點為什么沒有這樣做,會不會是丟掉了一個很好的“人文”教育點呢?說到此,也是我要說明的,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熏陶是需要的, 學生讀書的過程就是身受感染的過程,而把他單獨拿出來,我的感覺是要么錦上添花,要么畫蛇添足。對于本文 的教學來說,如果這樣,效果可能會是后者。
《早》同步練習 篇10
《早》是吳伯蕭先生訪問三味書屋后寫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記敘了三味書屋的陳設、后園的梅花和魯迅書桌上“早”字的來歷,贊揚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們要珍惜時間。文章的寫作特點:1. 按作者的游覽順序寫。2. 形散神聚,內涵豐富,寫法靈活。作者不光記錄訪問的所見所聞,同時展開豐富的聯想,把三味書屋的陳舊、簡陋又精致的工筆描寫與對蠟梅的充滿生命活力的寫意描寫相結合,把現實的無聲的靜態描寫與歷史的有聲的動態描寫相結合,把借物喻人的寫法和直抒胸臆的寫法相結合,使得今天的三味書屋依舊充滿文化氣息,依舊折射出偉人的民族精神。3. 文筆雋永,語言流暢,過渡自然。
從課文中不難看出,吳伯蕭先生是帶著一種對魯迅幼學足跡的追尋和魯迅人格的敬仰之情來訪問這一文化古跡的。自然觸景生情,延伸出許多東西來。如由迎面而來的清香聯想到書香,再聯想到讀書聲。由魯迅的書桌聯想到魯迅在這里讀書、習字、對課、描像,由空空的椅子聯想到學童們全部跑到后園玩耍等等。……也不難看出,《早》文與魯迅先生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有較多的相關性,如書屋的陳設、“早”字的來歷等。因此,我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首先范讀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雖然文章較長,但學生聽得興趣盎然,也增加了對魯迅童年生活的了解。然后我讓學生獨立閱讀《早》文,并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從學生的發言中,我感到確實達到了我設計的預期目的。
第三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學習蠟梅的“早”和魯迅的“早”,溝通兩者的聯系。首先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了與課題相關的四處“早”――蠟梅早放、書桌“早”字、“時時早,事事早”、“的確要早”。然后按此線索展開教學,從而理順了教學思路。
“蠟梅段”的教學,我力求從整體入手,通過朗讀感知蠟梅的特點:茂盛、冰清玉潔、飄香、不畏嚴寒、無私奉獻、爭優爭先,從而為理解魯迅的人格打下伏筆。但教后反思,覺得這里片面強調了朗讀的訓練,訓練目標不夠明確,費時低效,也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節奏。改進措施:先讓學生自由讀讀課文,要求從整體想一想這段話寫了什么,再劃出文中反映蠟梅特點的詞,然后引導學生體會蠟梅的品質。在此基礎上,適當地訓練一下朗讀。這樣,教學過程便得到了優化。
“‘早’字來歷”段的教學,也沒有把握好訓練目標和教學節奏。在上課時,我突然“靈機”一動,要求學生用2分鐘時間準備復述課文內容,一言既出,便化上了近10分鐘的代價。但就這段內容而言,重點是什么,應該訓練什么才最有價值?這些本應理性把握的東西被隨意的教學行為所掩沒了,以至只能草草收場。改進措施:先要求學生邊讀邊想:這一個故事,反映了魯迅是一個怎樣的人?然后抓住重點句展開討論,深化認識。
結尾段的教學,我只是問學生能讀懂嗎?然后引申開去,處理得較干練。
整體教后反思:從這篇課文的教學來看,我還是在犯一些以前的錯誤,即目標不明,主導失當,拖泥帶水,實質是在搞一些繁瑣的東西。病因分析:雖然整體思路較清楚,但對教學細節明顯缺乏應有程度的預設。其次是片面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主導意識不明顯。再次是教學的節奏拖沓,課感遲鈍。
2006.3.31
《早》同步練習 篇11
放開聲音讀一讀 ☆☆☆
1. 我把課文認認真真朗讀了 遍, 讀完文章,我想提醒大家的生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所了解的詞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看拼音,寫詞語
niànɡ xuě shū shú pǔ sù rùn zé tòu mínɡ
( ) ( ) ( ) ( )
chún jìnɡshū dàn bǐ mò zhǐ yàn bīnɡ qīnɡ yù jié
( ) ( ) ( )
3、給下列詞語選擇正確的讀音或漢字
停云小憩(qì xī) 當(dànɡ dānɡ)鋪 書塾(shoú shú )
來( 厲 歷 ) 嚴( 歷 厲 ) ( 陡 徒 )崖
靜下心來想一想
4. 課文按三味書屋的__________順序來描述,順序分別是_______、_____ _、 ________ 、__ 。
5.通過預習我知道,課文的第____ 自然段是過渡段,照應了前面的 ,引起下文的“ ”。
6.讀第二自然段,分別找出描寫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 ( )表示出來。
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點?“奇”在哪里?
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完成下列表格
松樹名稱
松樹的特點
7.學文后,拓展訓練。
黃山松千姿百態,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有的狀如
,它們 。
睜大眼睛尋一尋
當一次小導游,先給爸爸媽媽介紹黃山奇松。(要寫出黃山奇松的特點。)
《早》同步練習 篇12
第一學時
學時目標:初讀課文,學習生詞,學習“早”的故事,培養探究課文的興趣。
學習過程:
一、導入:
出示教師參觀三味書屋的相片,激趣: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這是一個私塾,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小時候就曾在這讀書。三味書屋至今還保存著魯迅當年用過的書桌,書桌上刻了一個小小的“早”字,這個“早”字還有一段來歷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三味書屋,共同來了解這個“早”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出示生詞,指名認讀,自主識記。
2、自由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找出“早”的故事。
3、交流釋疑
三、學習“早”的故事
1、指名朗讀課文六七自然段,說說魯迅先生為什么要刻上這個“早”字。
2、魯迅為什么會遲到?請讀課文中相關的句子,想像一下:清晨魯迅起床后會做些什么?
3、年幼的魯迅,肩上卻扛著生活的重擔,迫不得已,他遲到了,不知內情的壽老先生嚴厲地批評了他,他又是怎么做的?你能想像一下:他心里會想些什么?
4、是的,小魯迅受到了不該有的批評,但是,他不抱怨,不委屈,反而嚴格要求自己“早”,引讀:從那以后——他把“早”字刻在書桌上,實際上是刻在了——(心里)書桌上的那個早字輕輕的,他心里的那個早字卻是——重重的,書桌上的那個早字小小的,他心里的那個早字卻是——大大的。長大以后,魯迅成為了我國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閱讀作家卡片,教師補充介紹:魯迅以筆為武器,被譽為“民族魂”“中國的托爾斯泰”、現代文學的旗幟,毛澤東評價他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你覺得魯迅先生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什么?(他時時早,事事早。)
5、同學們,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建設者,我衷心地希望我們每個同學從今以后也能時時早,事事早,長大以后,成為優秀的人才,請大聲朗讀課文,把這個“早”字記到心里。
三、總結提醒
咱們和魯迅生活的時代不一樣,要學習他的精神,但他那字刻在桌上的做法現在看來是不對的。
第二學時
學時目標:觀照全文,理清脈絡,學習三味書屋的陳設,感受梅花的韶致,深化早的認識
學習過程:
一、導入
“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了一生。”魯迅先生早的精神讓我們深受啟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到培養出這樣一位偉人的三味書屋去看一看吧。
二、輪讀課文,相機練讀,理清脈絡。
1、指名分自然朗讀課文,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記敘自己訪問三味書屋的經過的。
2、交流:
聞清香——看擺設——賞梅花——想故事
三、學習三味書屋的陳設
1、還沒進門,首先撲鼻而來的是——(一陣清香),那清香——(純凈疏淡),那是什么香?作者為什么認為它就是書香?你從中體會到作者什么感情?(對三味書屋的仰慕)
2、進門以后又看到了什么呢?出示圖畫,指名說說圖畫上的內容。
3、課文中是怎樣介紹的呢?指名朗讀課文,說說作者為什么能介紹得那么清楚?畫出表示方位的詞語,看圖引讀。
4、口頭練筆:仿照課文的寫法,介紹我們的教室。
四、感受臘梅的韻致,深化早的認識,領悟借物喻人的寫法
1、引讀:默默站在三味書屋中,我仿佛聽到——同時記起——,我忽然明白了——(穿插講解本段作用:照應,過渡。)就我們一起到后園去看看那臘梅吧。
2、指名朗讀課文。
3、讀了這一段,你想用哪些詞語來概括梅花的特點(茂盛、冰清玉潔、開得早……)交流中練讀。
4、二十四番花信風,一候是梅花,梅花開得最“早”,一個早字,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魯迅早的故事。
5、是啊,魯迅就是那趕早的梅花,珍惜清晨,珍惜春天,愿同學們也能學習梅花,爭做“東風第一枝。”
五、作業:
課后第4題
板書:
4、早
陳設:南墻上——東面正中——畫前面——東北角上
三味書屋
梅花——魯迅(時時早、事事早)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理解生詞。
3、能結合課文內容說出作者寫梅花的用意。
4、學習按方位順序描寫的方法。
5、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學習重難點:
1、從梅花中感受魯迅先生的精神。
2、學習按方位順序描寫的方法。
學時安排:2學時
學生閱讀眼光的局限性是怎樣形成的?
——《早》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第一環節的教學,在我的預設中,覺得是比較簡單的,“分自然朗讀課文,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記敘自己訪問三味書屋的經過的。”我以為,作為五年級的學生,大部分應該能夠比較輕松地理解這個問題,而且為了進一步降低問題的坡度,課堂上我還對問題進行了補充“進入三味書屋,作者寫看到了?后看到了什么?”設置這個問題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脈絡,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按順序記敘見聞的習慣,它不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只是一個語文訓練的滲透點,我希望能快速解決這個問題,以進入關于三味書屋擺設的描寫當中,落實本課“按一定順序描寫一個地方”的語文訓練重點。但是,在課堂上,一如往常的,這個環節如黑馬橫出,占據了課堂許多時間。學生的回答甚至讓人氣憤:先寫了三間小花廳,然后寫了清香,然后寫了小門、桌子、椅子……大有將文章一口氣讀下去的氣勢。我著急地提示:三間小花廳不就是三味書屋嗎?桌子、椅子都是三味書屋的什么?有聰明的、看過教材全解的同學才答出“擺設”一詞。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讓學生的閱讀視角指向文本的一字一句呢?
我想:首先可能是補充的問題有畫蛇添足的嫌疑,干擾了學生的思路。其次,更重要的可能是由于我們平常的教學中,較少關注學生對文本整體性的思考,常常糾纏于一詞一句,導致學生對文本的概括能力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總是習慣于在字里行間尋找答案,而沒有感悟語言、獲得概念的意識。
《早》同步練習 篇13
《早》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三味書屋的陳設、后園的梅花和魯迅書桌上的“早”字的來歷,贊揚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告訴人們要珍惜時間。文章在記錄訪問三味書屋的所見的同時,又展開豐富的聯想,把現實和過去勾連在一起,使文章的內涵更加深遠。
閱讀教材時,我覺得有兩處收獲:
一、享受“三味書屋”的人文熏陶
“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少時求學的地方,從他以后的作品中多次提及“三味書屋”,多處提及“三味書屋”,足可見魯迅先生對于“三味書屋”的懷念,足可見魯迅先生受“三味書屋”影響之深。我讀文章后,覺得“三味書屋”的陳設布置很有人文的熏陶作用。
1、“三味書屋”四字,照課本說是把書比作五谷、蔬菜、點心三味,言下之意書就是食糧,精神食糧——告訴了學生讀書的重要。照有關資料介紹,“三味”也作“布衣暖,草根香,讀書滋味長”,告訴了學生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蟒袍加身,不是為了享受佳肴美味,而是為了樂在書中,陶冶性情。這與魯迅后來不愿出任國民政府的官職不無關系吧!
2、“停云小憩”四字,往往不被一般人留意。其實,這匾后是先生的休息處所。先生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勤奮、不懶惰(云能夠停住嗎?言其時間短暫),學生怎能不受影響?魯迅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了一生,受其影響;魯迅為革命“永不休止”,不也是受其影響嗎?這四個字,我覺得一定是要講給學生聽的。
二、借文本讓學生學習按方位順序進行介紹
學習這篇課文,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有順序地介紹某一處所的能力。我閱讀了文章并觀察了插圖之后,想到了如下的訓練方法:
1、教學第3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邊讀邊在頭腦中畫像,然后,比照課文插圖,找出魯迅的座位。
2、再看插圖,說說還有哪些內容課文中沒有介紹到?——“三味書屋”的匾額和堆放著幾本書籍的條案。然后讓學生將它們補充到第3自然段中。
學生有兩種較好的補充(畫線部分)介紹:
(1)書屋朝西,門兩邊開窗。南墻上有一個圓洞門,里邊有小匾,上題“停云小憩”。東面正中掛一幅畫,畫上古樹底下伏著一只梅花鹿。那是當年學生朝著行禮的地方。畫的上方,懸掛著一塊長方形的匾額,刻有“三味書屋”四字,蒼勁有力。畫的下方,靠墻放著一張條案,案面兩端整齊地堆放著幾本厚厚的書。條案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樸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齊地放著筆墨紙硯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學生的書桌分列在四面,東北角上是魯迅用過的一張!
。2)書屋朝西,門兩邊開窗。南墻上有一個圓洞門,里邊有小匾,上題“停云小憩”。東面墻上,最上方懸掛著一塊長方形的匾額,題有“三味書屋”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正中,掛一幅畫,畫上古樹底下伏著一只梅花鹿。那是當年學生朝著行禮的地方。畫的下方,靠墻放著一張條案,案面兩端整齊地堆放著幾本厚厚的書。條案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樸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齊地放著筆墨紙硯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學生的書桌分列在四面,東北角上是魯迅用過的一張!
《早》同步練習 篇14
《早》是著名作家吳伯蕭先生寫的一篇游記。因為情感真摯、結構縝密、語言清麗,為讀者津津樂道。作者所寫之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幼年求學之地。游覽之地的特殊性,決定了作者是帶著一種對魯迅幼學足跡的追尋和對魯迅人格的敬仰之情,來訪問這一名跡的。所以作者在寫作時就不僅僅是為游覽而游覽,因景及人,寫出三味書屋背后隱藏的魯迅做事時時早、事事早,珍惜清晨、珍惜春天、珍惜光陰的精神。文章以“早”為題,別具深意。
圍繞這一中心,作者構思精巧別致、層層敘述。課文第一節交代了游覽的時間、地點。因為深冬,才有后文關于梅花的描寫;因為游覽之地為三味書屋,才有后文的書香的猜測、關于魯迅事跡的聯想。這一節在不經意間,為下文的寫作埋下伏筆。所謂草蛇灰線,大概如此。
到了三味書屋,作者沒有急于為讀者介紹它的陳設,而是先寫迎面撲來的一陣“清香”。迎面撲來?說明清香濃郁,這又為下文梅花開得旺、開得多設伏。假如梅花開得不旺、開得不多,清香何至如此。因為不知清香為何花之香,所以引來諸多猜測、諸多聯想。三味書屋是幾十年前的書熟,作者自然會由清香聯想到書香,聯想到讀書聲,自然過渡到下一節關于三味書屋陳設的描寫。
三味書屋陳設的敘述有條不序:南墻上——東面正中——畫前面——東北角,可稱得上描寫屋內陳設的典范,在這里就不作敘述了。三味書屋是一處頗具文化氣息和紀念意義的場所,是魯迅幼年學習的地方,作者自然是觸景生情,由眼前的實在景觀生發開去,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延伸出許多東西來:由魯迅的書桌聯想到魯迅在這里讀書、習字、對課、描像;由空空的椅子聯想到學童們全部跑到后園玩耍;聯想起魯迅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書屋后面有一個園子,園子里有許多臘梅……于是,才有了第四節關于突然明白清香來源是臘梅花的巧妙敘述。這樣的過渡自然而來,絕無生硬之態。不是大手筆,是寫不出的。
第五節對于臘梅花的描寫,作者費了不少筆墨,是下了功夫的。臘梅花的美,除旺盛之外,作者還寫了它的顏色美、形態美。色、香、味 、形的描寫,都是為寫臘梅花高潔的品質服務,正如文中所說: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梅花的高潔品質、風韻情致令人難忘,更為重要的是梅飄香而送暖,預示春來。再加上作者的以花喻人,梅花的高潔暗喻了魯迅先生的高潔,所以自然聯想到“早“字來歷的故事,引出文章所要表現的主題“魯迅做事時時早、事事早,學習珍惜清晨、珍惜春天、珍惜光陰的精神”,使文章有了深度,意境廣遠,給人以諸多的思考、感慨。假如只是滿足于敘述三味書屋在什么地方,布局是怎樣的,陳設如何,會使文章單薄、失色。我們常說文以載道,就是如此。
在“早”字來歷的故事中,作者雖然筆墨簡省,但我們仍可以清晰的感受到當時場景。這主要得益于作者刻畫了魯迅在書桌上刻“早”字的細節描寫:默默回到座位上,輕輕地刻了一個小小的“早”字。默默說明魯迅先生已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早字雖刻得小、刻得輕,但卻深深地烙在魯迅幼小的心靈里,影響了他的一生,成為他人生的信條之一。就像文章敘述的那樣:“從那以后,魯迅上學再也沒有遲到過,而且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了一生。
課文最后一節,揭示了全文的主題,回應了課題。更為重要的是,它可以使讀者在即將讀完全文時,在對魯迅幼學足跡的追尋和對魯迅人格的敬仰中,對“早”的意義有深入的理解:要珍惜一天中最好的時光清晨,珍惜一年中最好的時光春天,要開好頭、啟好步,時刻不忘魯迅做事事事早、事事早的精神,把魯迅的精神化為自己的行為,永久相傳。
課文在寫作上有以下幾點:一為以花喻人;二為方位記敘有條不序(三味書屋);三為由實在景觀生發開去,展開豐富的聯想;四為結構縝密。這四條足可成為學生學習寫作的范本。
教學這一課可從三味書屋的陳設入手,感受魯迅當年學習的環境,學習作者對方位記敘的有條不序。接著體會早字的意義。體會早字的意義,可由梅花飄香開始。在體驗梅花高潔品質后由花及人、由花喻人,在早字來歷的故事中,學習魯迅的精神、學習魯迅高潔的品質。然后揭示出文章的主題。最后學習文章結構縝密、處處照應的寫法,進行寫作遷移。
《早》同步練習 篇15
教學目標 1.學習第5-8自然段,了解“早”字的來歷學習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2.通過閱讀、思考,能聯系上下文說說作者為什么要寫梅花。
3.在閱讀中感受魯迅先生那種“為革命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一生”的偉大精神,樹立起珍惜時間的觀念。
教學重點:學習第5-8自然段,了解“早”字的來歷學習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味梅花與魯迅的聯系。
教學資源 相關資料:魯迅的生平介紹、魯迅名言
學生經驗:有賞梅的經歷,對魯迅的作品比較陌生。
教學準備:小黑板、掛圖
預習設計 1. 搜集珍惜時間的名言三組。
2..查閱相關資料了解魯迅先生。例如作家卡片及配套的《補充讀本》。
3.在閱讀時找出描寫魯迅“事事早,時時早“的行為的句子。
一 、導入 :
1.同學們,老師今天帶來一張美妙的圖片,看——出示一幅梅花圖:你由這幅圖想到了什么?誰來說說?
2.看來,美妙的東西總會讓人產生美妙的聯想,難怪面對梅花,詩人們能寫出那么多的優美詩句。其實生活之中,我們也隨處可以見到它美麗的身影。三味書屋的后院里,就種著梅花,我們來欣賞。
二、學習第五自然段,研讀梅花的“早”
1.出示梅花圖,學生欣賞
2.許多同學都陶醉了,你覺得梅花的什么吸引了你?(板書:梅花)
3.從圖片中同學們就已經感受到了梅花的顏色、形態、精神,下面我們走進課文的語言文字中再來感受梅花。請打開書本,輕聲讀讀第五節,看看梅花的什么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沉下心讀讀,覺得特別好的詞句也可以圈畫一下。
出示:邁進后園,蠟梅開得正盛,幾乎滿樹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黃,黃里透綠,花瓣潤澤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梅飄香而送暖,梅花開的時候,正預示著春天的到來。二十四番花信風,一候是梅花,開得最早。
4.下面我們一起來交流。
多 、 顏色的美,三種顏色是那樣和諧地融成一體。琥珀玉石 這些都是珍貴美好的東西。說明梅花像它們一樣珍貴。“冰清玉潔”,冰玉都是清白高潔的象征。
能讀好這句嗎?你來試一試。
韻致
。1)這個詞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張老師也學賈島推敲了一番,出示:韻,古代是指聲音的和諧,后來,指由和諧產生的各種內在美。致在古代是指到達目的地,后來引申為極致,就是到達極點。比如說,精致就是精美到了極點,雅致呢?那韻致呢?
(2)在我眼里,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是充滿韻致的,在你眼里,什么是充滿韻致的?菊花:秋菊能傲霜
。3)除了花你還能想到什么?比如音樂、繪畫作品
學生回答:a悠揚的歌聲,動聽的旋律, 能不能說充滿韻致?這些處處流淌著音樂的韻致。b中國的漢字也是充滿韻致的。那一撇一捺,一橫一豎,都方方正正,就像我們堂堂正正的中國人。c能不能說書法作品充滿韻致?當然可以,你知道誰的作品嗎?
王曦之的《蘭亭序》,那可是天下第一行書。∽掷镄虚g中充滿著韻致。
。4)有人說,畫的韻致就是畫外有音,音樂的韻致是樂外有畫。那你們覺得文中臘梅的韻致又是什么?請同學們先輕聲讀讀這節想想,再和前后桌討論討論。
。5)梅花的韻致在于它——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它——和諧的顏色;在于它——冰清玉潔;在于它——香氣襲人;在于它——開得早,預示春天的到來。
。6)這些都是梅花的韻致,那你覺得它最獨特的韻致是什么?(板:早)從哪里體會到的?出示:梅飄香而送暖,梅花開的時候,正預示著春天的到來。二十四番花信風,一候是梅花,開得最早。
指名讀。
指導:聯系上下文我們知道作者是什么時候去三味書屋的?
。ㄉ疃┨鞖庠鯓樱浚ㄡ勓┑奶鞖猓┠敲蠢,當作者看到梅花卻感覺——(暖)你再讀: 梅飄香而送暖
梅花開的時候,春天還沒有到來。它在報告春天的到來呢!再讀:梅花開的時候,正預示著春天的到來。
從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了二十四番花信風,一候是從什么時間計算的?是小寒,是深冬!梅花開得早!再讀:
二十四番花信風,一候是梅花,開得最早。
同學們,也許水仙花也是那么清香怡人,也許菊花也是那么冰清玉潔,但誰也沒有梅花那份最獨特的韻致——早,讓我們再讀讀這兩句,感受梅花的最獨特的韻致。齊讀。
三、學習“早”字的來歷,研讀魯迅的“早”
1.作者站在三味書屋后院的梅花下,也像同學們一樣,品味著梅花最獨特的韻致——“早”,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魯迅
(板書:魯迅)
2.是!魯迅的書桌上就刻著一個“早”字,這個“早”還有一段來歷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七自然段,想想魯迅為什么要刻“早”。
3.那他為什么會遲到呢?
出示:魯迅一面上書塾,一面要幫家務,天天奔走于當鋪和藥鋪之間。
讀讀這句,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忙碌的身影)
讓我們一起來想象魯迅每天早晨所做的事情,好嗎?
天才蒙蒙亮,魯迅就已經早早的起床了,你知道他首先要做什么嗎?(找能當的東西)接著呢?(去當鋪)再往下,他手里緊握著錢往那里跑?(藥鋪)藥拿到手了,終于可以松口氣了吧?(還要回家)回到家總可以歇會兒了吧?(還要上書塾)
每天早上要做這么多事,能不忙嗎?所以是——奔走,而且是——天天。誰來讀好這句。
知道嗎?魯迅有時一個早上還不止一次的跑當鋪,有時當到的錢還不夠買藥,有時當鋪的老板還不要他帶來的東西,他只得再回家去拿。跑在路上,如果是你,心情會怎樣?(著急)會想些什么?(上學要遲到了)
一起讀這句,感受他生活的艱辛。
4.不過,有一天,魯迅上學還是遲到了,引讀:——素以品行方正……早。
5.生活的重擔雖然壓在他瘦弱的肩上,面對老師嚴厲的話語,他什么也沒說,[出示:他在書桌上輕輕地刻了一個小小的字:“早”,心里想:
《早》同步練習 篇16
3 《早》第一課時活動單
【學習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了解課文內容,會分段概括段意。
【學習重點】了解課文內容并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活動方案】
活動一:初讀課文,學習詞語。
1.自主學習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讀通順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讀讀下列詞語。
釀雪 樸素 壽鏡吾 筆墨紙硯
哪里 默默 花瓣 冰清玉潔
注意加粗的字的結構特點,想想怎樣記住它們的字形,再寫一遍。
。 ) ( ) ( ) ( ) ( ) ( )
2.合作學習
。1)小組長領讀上面詞語兩遍。
。2)聯系上下文理解自主學習(1)所畫的詞語。
3.展示(讀課文、理解了文中哪些詞語)
活動二:再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主學習
(1)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哪兩種“早”?課文用哪些自然節來寫“早”的?
(2)課文還寫了什么內容?
2.合作學習
(1)小組討論自主學習(1)(2),并寫到小黑板上。
。2)給課文分段,概括每段大意,并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3)推選一人匯報
3. 展示
4. 完善
活動三:學習第一段,理解作者的心情。
1.自主學習
輕讀第1節,想想“深冬”“釀雪”的含義。
2. 合作學習
小組內交流并完成。從這兩個詞中,我讀出了作者( )。
3.展示
匯報交流上述兩個問題。
4完善 (朗讀)
【檢測反饋】
抄寫下列詞語
釀雪 樸素 筆墨紙硯 冰清玉潔
壽鏡吾 哪里 三味書屋 潤澤透明
默默 花瓣 珍惜時間 珍惜春天
課后作業
1. 查閱資料,讀讀有關魯迅的故事。
2. 收集魯迅的名言。
《早》同步練習 篇17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207
《早》對對子
《早》中有一句話說:“當年魯迅就在那里讀書、習字、對課,或者把宣紙蒙在《西游記》一類的小說上描秀像!睘榱藥椭鷮W生體驗魯迅當年讀書生活,進入課文情境,我是這樣教學的:
師:現在,我們站在“三味書屋”里,我成了壽鏡吾老先生,你們成了魯迅,坐在東北角上的桌子上。該上課了,這節課的內容是對對子。老師出詞,你們來對。聽好了。ㄕf的都是本課中的詞)深冬。
生:初夏。
師:坐南。
生:朝北。
師:石橋。
生:小溪。
師:還有呢?
生:泥路。
師:三味。
生:五谷。
師:書屋。
生:書塾。
師:對對子最好不要有同樣的字。
生:琴房。
師:詩云。
生:子曰。
師:四面。
生:八方。
師:筆墨紙硯。
生:琴棋書畫。
師:早到。
生:遲來。
師:橫眉冷對千夫指。
生:俯首甘為孺子牛。
師:這是魯迅先生的名言。
轉載自邑學教師博客
;isbest=1&pag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