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 北師大《絲綢之路》說課設計(通用17篇)

北師大《絲綢之路》說課設計

發布時間:2023-01-07

北師大《絲綢之路》說課設計(通用17篇)

北師大《絲綢之路》說課設計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第十單元《路》中的《絲綢之路》一課。本單元以“路”為主題組合單元,從道路、商路、求學路、人生路等幾個角度選編課文,并通過“語文天地”中的“暢所欲言”把對路的認識擴展到更廣闊的領域。

  絲綢之路是一條橫貫亞洲,以絲綢貿易為主的古代商路。這條道路以我國當時的首都長安為起點,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東海岸,輾轉到達羅馬各地。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獻出了畢生的精力才開辟了絲綢之路。“它”成為促進歐亞和人類文明的紐帶。在今天我們要教育學生深切體會張騫的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愛國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的編寫意圖、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特做以下設計:

 。1)利用網絡教學使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2)運用“金鑰匙”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復述課文。

  (3)通過反復讀文,體會過渡段的作用,并學習運用這一方法。

  3、教學重點:

  借助“絲綢之路”專題網站,抓住關鍵詞句復述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經過。

  體會過渡段的作用,并學習運用這一寫法。

  4、教學難點:

  體會過渡段的作用,學習運用這一寫法。

  二、說學情

  四年級學生已經養成了主動識字的習慣,會使用字典、詞典,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借助學法提示,基本能獨立進行。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對周圍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并且具備了相應的電腦知識,會利用網絡搜集有用的信息。

  三、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在時間和空間上跨度都非常大,我在教學中采用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法,讓學生上網搜集信息,獨立鉆研、探究,通過小組合作整理資料,討論切磋,推選代表,全班交流的方法,弄清楚張騫出使西域的經過,體會張騫深深的愛國情懷。

  四、說教學手段。

  本節課利用網絡資源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督z綢之路》涉及的地理和自然科學知識復雜,非常適宜網絡教學。

  五、教學過程

 。ㄒ唬┐_定學習目標,走進網絡學習。

  第一課時讓學生在理解字詞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并給予一定的時間瀏覽“絲綢之路”的專題網站,提出自己的學習問題。

  第二課時,教師在事先整理學生的學習問題的基礎上,出示有價值的研究內容。如:1、為什么說張騫是古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2、課文的哪個自然段是過渡段?他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讓學生深入閱讀課文并依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以及興趣所在,對學習問題進行選擇,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涿兰~斯認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創造一種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接下來的時間就放手由學生去漫游網絡世界,借助“絲綢之路”的專題網站來幫助自己的學習,引導學生進入“人機交互,自主學習”的環節。

  (二)研讀課文,網絡學習。

  學生可通過操作,了解到絲綢之路的來歷、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漢代的中國文化與歐洲各國文化的交流,以及本課的學法指導。教師給予學生合作學習的明確要求:(1)四人為一個學習小組,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一項內容的調查研究。(2)圍繞所研究的內容,共同上網站查找有關資料,相互交流,集體討論,形成共識。(3)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與組合,合作完成學習成果的書面資料。結合書面資料小組內進行學習成果的交流,并每組推舉一個代表進行全班交流,其他小組成員補充。

  如此,學生完全是學習的主導者,既可以通過人機交互學習課文,也可以與周圍同學互相討論,協作學習或向老師請求幫助。在教學網絡中教師通過這套系統可以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發現問題并對學生個別指導。

 。ㄈ﹨R報交流,暢所欲言。

  通過學生自學前兩個問題,已經弄清楚了張騫出使西域的經過和過渡段的作用,在此處匯報交流。對于學生來說“交流”是一個十分必要的環節,他們需要在討論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收獲與伙伴共享,需要在爭辯的過程中,不斷地補充自己的不足。針對同學們共同存在的問題,老師引導學生們提出問題,相互討論,這種學生間的相互交流可以幫助發現問題的同學認清問題,找出原因,又提醒了其他暫時未發現問題的同學,如果碰到同樣的問題該怎樣解決,加深了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

  在相互交流的基礎上,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學生在復述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經過的匯報中,利用網站提供的復述方法,在討論重點句子及關鍵詞語的交流中,深切體會了張騫的愛國情懷,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ㄋ模┱n內自檢,語言積累。

  1、首先,學生共同完成“添加過渡段的練習”。

  2、其次,教師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預設了a、b兩套自檢題,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取作答。此環節可幫助中、差學生查缺補漏,落實語文基礎知識,豐富語言的積累。

 。ㄎ澹┛偨Y學習,課外延伸。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同學們利用網絡學習了張騫出使西域的經過,使我們又受到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我們怎能不被張騫那無私無畏、百折不撓的精神打動呢?

  智慧的靈感讓學生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因此,在對課文已經完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反而產生更多值得研究的問題。從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又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走向更廣闊的學習天地。這就是真正得學習的內涵。教師抓住這個學生的興奮點,鼓勵學生說說自己還想了解些什么,建議學生對專題網站進行內容上的補充,這既是一種學習成果的展示,又為以后學習的同學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形成學習的一種持續性,開拓學生學習的思路,更是打破“學習一定在課堂”的傳統觀念。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課外更豐富的世界,走進神奇的網絡空間去充實自己,去體味學習的快樂……

  六、教學反思

  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張騫出使西域的經過,體會張騫強烈的愛國熱情和理解過渡段承上啟下的作用,并學會找過渡段和添加過渡段。我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合作學習。每個人先到“絲綢之路”的專題網站搜索自己有用的信息。再讀課文,第五至第七自然段,畫出重點句子,再在組內交流關鍵詞語。每人先練習自己說,然后在小組內說,最后小組內推選代表在全班復述。這樣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使學生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本節課也存在著不足,學生上網速度獲取知識的能力還有待提高,語文教學與網絡的整合還有許多內容值得我們去實踐、去探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語文教學與網絡的整合中我剛剛邁出了一小步,我會繼續努力學習,深入鉆研。

  謝謝各位老師!

北師大《絲綢之路》說課設計 篇2

  【教材簡析】

  《絲綢之路》是走進西部系列教材中的另一篇文章,這篇課文以獨特的視角,生動描繪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說明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往來的、溝通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體現了絲綢之路在中西方國家的經濟、貿易、文化的偉大的歷史意義。

  整篇文章結構清晰,語言生動,敘述情節具體,容易激起讀者對西部繁榮歷史的遐想。作者首先描寫了矗立在陜西西安市的“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群雕遐想到兩千多年前的情形,由點及面由情入理,然后重點描寫了漢代張騫的副使與安息國將軍在邊境上互贈禮品的場面。展現了兩國不同的禮節、文化及經濟發展。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一是讓學生了解絲綢之路對歷史上東西方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和增進各國人民間友誼所作的重大貢獻;二是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敘述順序和表達特點。三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提高獨立閱讀課文的能力。

  【教學建議】

  1、導入新課時,可以在世界版圖上畫出絲綢之路所經路線路線,讓學生了解當時有一條橫貫中亞、聯系歐亞兩洲的交通大道。他對一些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起了重大作用。介紹這些資料的目的是使絲綢之路學生對絲綢之路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2、本文為略讀文章,應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讓學生結合自學提示,了解課文內容,在感悟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教學時可以從文題入手,也可以從文章的主要內容入手,學生可以自行提出一些問題,然后教師借機引導并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交流中深入體會文章內容。

  3、本文語言生動,史實與想象互相印證,敘述與明理相得益彰,要結合課文適時指導朗讀。通過感情朗讀感受文章語言的特點,感受絲綢之路的歷史作用,感受場景描寫的具體可感,感受文章四字詞語的清新自然。

  【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自學文章,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突出自主學習的獨立性,是獨立閱讀文章所要達到的訓練目的,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平臺,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收集資料,一方面提高學生的查閱課外資料的本領,另一方面,也鍛煉學生的動手整理能力。本節課的教學,應該在大量的交流材料中展開,學生可在材料的交流中,初步了解絲綢之路,由抽象變具體,在通過對文章的理解,進一步完成學習內容。

  本文語言生動,史實與想象互相印證,敘述與明理相得益彰,要結合課文適時指導朗讀。搭建資料平臺,創設自主空間,感悟文章所寫,激發熱愛之情,可以作為本課的教學設計線索。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體會絲綢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達方法,激發了解絲綢之路和西部歷史的興趣。

  【教學難點】

  1、學習過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應的寫作手法。

  2、激發學生熱愛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張騫與絲綢之路》資料。

  2、學生搜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讀讀記記“矗立、戎裝、守侯、鴕鳥、匕首、貿易、芝麻”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燦爛歷史,體會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發學生了解西部歷史的興趣,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你們知道了有關絲綢之路的哪些知識?請拿出來我們做以交流。

 、拧⌒〗M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啤∪嘟涣,各組互相補充,教師隨機給予評價,并對認真搜集資料的學生給予鼓勵。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張騫與絲綢之路的資料,使學生了解這是聯系歐亞兩洲的一條交通大道。

  2、這篇文章的題目《絲綢之路》,那么看了這個文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預測:

  ⑴ 什么是絲綢之路?

 、啤∧鞘且粭l怎樣的路?

  ⑶ 圍繞絲綢之路發生過哪些故事?

 。ㄕn外與課內結合,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問題。這些都體現了新課程的要求。)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想,此時同學們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絲綢之路上看看,好,現在我們就一同進入課文之中。

 。ń處煶鍪菊n前準備的張騫與絲綢之路的資料,使學生了解這是聯系歐亞兩洲的一條交通大道,這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供感性的認識。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1、自讀課文,要求: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2、讀后交流:

  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ㄗ髡呦让鑼懥岁兾魑靼彩械木扌透〉瘢缓箨U明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最后遐想不同兩國互贈禮品的友好場面。)

  三、感悟課文,積累語言

  1、學習第1自然段:

 、拧W生默讀課文第1自然段,思考:

  你從這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什么?

 、啤∪嘟涣鳎

 、佟〗z綢之路的巨型雕像,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門外。

  ② 由這幅巨雕,聯想到當年絲綢之路的商旅不絕的場面。

 、邸∽プ【耧枬M、栩栩如生、滿載貨物、商旅不絕等詞語想象當年絲綢之路的絡繹繁華的場面。

  ④ 指名讀這一自然段。

  2、學習2~13自然段:

 、拧∧x課文2~13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

  作者在遐想古絲綢之路上與安息國互贈禮品的那一幕,你感受到了什么?絲綢之路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從哪里感受到的,劃一劃,讀一讀。

  ⑵ 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恰∪嘟涣鳎鶕䦟W生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并且讓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① 從“不計其數”“浩浩蕩蕩”“夾道歡迎”“一片歡騰”等詞中,體會安息國歡迎場面的隆重。

  ② 從兩國使者的互贈禮品的場面描寫,體現了這條路是中西方友好的往來之路。也體現了這是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之路。

  ③ 張騫的兩次出使西域,奠定了與西域各國的友好往來,使他們能夠互通有無,贊揚了絲綢之路,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ㄍㄟ^這一部分的教學,要讓學生想象到絲綢之路的熱鬧與繁華的場面,感受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⑷ 指導學生朗讀這一部分內容,邊讀邊想象當時那種熱鬧繁華的場景。體會絲綢之路的偉大意義。

  ⑸ 同學們在課前收集資料的時候,已經了解到張騫在開發絲綢之路是歷盡了千辛萬苦,但可以說他創造的是一條偉大的路,那么,此時的你,面對這偉大的創舉,最想說些什么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學交流一下,并說出來。

  3、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讀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省略的內容會是什么?

  這不盡的遐想可能是什么?你也來想象一下,說一說,并寫下來。

  四、體會寫法感讀課文

  1、讀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你體會到了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在體會一下文章的首尾與中間一部分的聯系。

  3、再一次品讀全篇,感受絲綢之路的偉大歷史意義。

  五、師生總結,明確文章主旨

  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是張騫這位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用他畢生的精力,經歷了千辛萬苦,打通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路,使中國和中、西亞各國在經濟貿易方面有所往來;它更是一座友誼的橋梁,使中、西亞各國人民對我國的風俗、物產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國的驕傲。

  六、置留作業,激起熱愛西部之情

  絲綢之路給我國的經濟帶來許多好處,也是中國人的驕傲,回家問問爸爸、媽媽,他們對絲綢之路了解多少,把他們不知道的講一講,他們會夸獎你的。

  七、練習設計

  1、請你仿寫文中這樣的詞語:

  如栩栩如生、(    )(    )(   。ā   。

 。ā   。ā   。ā   。ā   。ā   。。

  2、望著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拧‘嫵鼍渥又械挠嘘P聯想的內容。用  標出。

  ⑵ 摹寫句子:

  望著高高的五星紅旗,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3、如果你是導游,你能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絲綢之路嗎?現在你就帶著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們介紹一下。把你的導游詞寫下來。

  【資料補充】

  張騫與絲綢之路

  在古城西安玉祥門外的大慶路上,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與漢人帶著滿載絲綢的駱駝商隊,正緩緩西行。這是對張騫開辟絲綢之路,建立豐功偉績的紀念和歌頌。

  公元前1世紀,羅馬共和國首腦人物凱撒穿著一件絲綢長袍到劇院看演出。誰料,他比演員更引人注目,滿劇場的人都把眼光盯在這件從來未見過的絲袍上。當大家知道這是中國生產的絲織品后,又是高興,又是羨慕。此后,身著中國絲綢錦繡,成了羅馬上層人物高貴和權力的象征。中國的絲織品是怎樣到了歐洲的?這要從張騫出使西域說起(漢代西域指今日河西走廊以西的天山南北及巴爾喀什湖地區)。

  張騫(公元前?~前114年),陜西漢中成固(今城固)人,西漢杰出的外交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公元前138年到119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兩通西域,開辟了我國和西方的國際陸路交通道路,從此,一條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境內,到達中亞、西亞、甚至歐洲的“絲綢之路”也正式開通。通過這條橫貫亞洲大陸古代東西貿易通道,從公元前2世紀到9世紀以絲綢為主的中外貿易往來非常頻繁,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和沿途各地的經濟繁榮,特別是對中國蠶桑絲綢技術的西傳起了巨大作用。19世紀末,德國地理學家希特霍芬首先使用了“絲綢之路”這一名稱。后來在這條通道上陸續出土了中國漢唐各朝的大量絲織品和其它文物。

北師大《絲綢之路》說課設計 篇3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體會絲綢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達方法,激發了解絲綢之路和西部歷史的興趣。

  教學難點

  1、學習過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應的寫作手法。

  2、激發學生熱愛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張騫與絲綢之路》資料。

  2、學生搜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

  教學時數 1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讀讀記記“矗立、戎裝、守侯、鴕鳥、匕首、貿易、芝麻”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燦爛歷史,體會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發學生了解西部歷史的興趣,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 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你們知道了有關絲綢之路的哪些知識?請拿出來我們做以交流。

  (1)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各組互相補充,教師隨機給予評價,并對認真搜集資料的學生給予鼓勵。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張騫與絲綢之路的資料,使學生了解這是聯系歐亞兩洲的一條交通大道。

  2 這篇文章的題目《絲綢之路》,那么看了這個文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預測:

  ﹙1﹚什么是絲綢之路?

  ﹙2﹚那是一條怎樣的路?

  ﹙3﹚圍繞絲綢之路發生過哪些故事?

  ………

  【課外與課內結合,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問題。這些都體現了新課程的要求!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想,此時同學們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絲綢之路上看看,好,現在我們就一同進入課文之中。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張騫與絲綢之路的資料,使學生了解這是聯系歐亞兩洲的一條交通大道,這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供感性的認識。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1、 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2、 讀后交流: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寫了陜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闡明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最后遐想不同兩國互贈禮品的友好場面)。

  三、感悟課文,積累語言。

  學習第1、2自然段:

  1、 學生默讀課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從這兩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什么?

  2、 全班交流。教師指導學生明確以下問題:

  (1)中國的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國人把中國稱之為“絲綢之國”;

  3)從“目瞪口呆”、“贊不絕口”等人們的神態表情中能體會到中國的絲綢是多么的絢麗奪目,使人驚訝、贊嘆……

  (使同學們知道我國被外國人稱為“絲綢之國”,中國絲綢再外國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學習3―7自然段:

  1、默讀課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問題:張騫在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你從哪兒能體會到?

  2、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并且讓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1)從“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汽車和飛機……”能看出張 騫開辟絲綢之路困難重重;

  (2)從“日夜兼程”能體會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不辭辛勞;

  (3)從“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忍受著炎熱和干渴的煎熬……”,“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語句中,體會到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堅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愛國情懷。

  (4)從“張騫向漢武帝介紹了西域各國的方位、人口、兵力、風俗、物產、相互關系以及對漢朝的態度”中我們能感受到張騫此行雖歷盡艱辛,卻也收獲頗豐。

  [通過這一部分的教學,要讓學生感受到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所付出的艱辛,感受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4、指導學生認識過渡段并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1)自讀第四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話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聯系緊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聯系的緊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是疑問句“中國絲綢究竟是怎樣運到歐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話回答并解釋了這個問題。

  (3)設計提問: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話講了什么?和下面幾個自然段有什么關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話點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后面幾個自然段則講了開辟的過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開辟絲綢之路的意義和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銜接起來,即前半部分講的是上面一個自然段的內容,后半部分則和下面自然段的內容有關,我們把這樣的自然段稱之為“過渡段”。)

  (5)齊讀3―5自然段,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學習第8自然段:

  1、默讀第八自然段并思考:絲綢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請用――畫下來。

  2、全班交流:絲綢之路的作用――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發展的紐帶。

  3、齊讀這一自然段,再次明確絲綢之路的作用。

  四 師生總結 ,明確文章主旨

  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是張騫這位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用他畢生的精力,經歷了千辛萬苦,打通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路,使中國和中、西亞各國在經濟貿易方面有所往來;它更是一座友誼的橋梁,使中、西亞各國人民對我國的風俗、物產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國的驕傲。

  五 品讀文章,置留作業,激起熱愛西部之情。

  絲綢之路給我國的經濟帶來許多好處,也是中國人的驕傲,回家問問爸爸、媽媽,他們對絲綢之路了解多少,把他們不知道的講一講,他們會夸獎你的。

北師大《絲綢之路》說課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矗凹”等七個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說出這條路被稱為“絲綢之路”的原因,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學會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從網上查閱關于絲綢之路的其他知識,能用簡潔的話介紹,從而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點:

  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

  三、教學難點:

  絲綢之路的價值

  四、課前準備:

  掛圖,搜集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五、教學過程

 。ㄒ唬┱勗捯

  1.導語:有一條路,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這條路,承載了無數的駱駝與商旅;這條路,傳播了東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與文明。它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讓我們一起隨著一座古樸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時空的阻隔,一起走近──絲綢之路。

  2.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W生自由提問,板書比較主要的問題。如: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可由學生互相解答)

  4.帶著同學們的問題,讀一讀課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ǘz查預習情況

  1.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你特別喜歡的地方,或者讀得不太通順的地方多讀一讀。

  2.和同學交流一下你最喜歡的部分,讀給他聽一聽,如果能說說理由,就更好了。

 。ㄈ╅喿x課文,交流體會

 。1)體會絲綢之路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的價值。

  ①出示句子:“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②讀讀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

 、勰闶窃鯓永斫狻奥撓怠边@一詞語的。文中描寫“我們”是怎樣“聯系”的?

 、茉僮x文章,用筆勾一勾你認為有價值的地方。

 、菁w交流

 。A設:學生會找出中國使者和安息國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國使者為安息國帶去了“綾羅綢緞”,而安息國則將自已國家的”駝鳥蛋”,以及特色文化“魔術”、“雜技”等獻給了中國。如果個人學生沒有找到,可以再討論)

 。ㄋ模w會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①安息國與中國在進行交流的時候,兩國人民都是怎樣的心情呢?小組內進行分角色朗讀,注意模仿一些動作與表情,體會一下兩國人民的心情。

  ②小組匯報表演,再讀文章。

 、弁ㄟ^分角色朗讀,你體會到了兩國人民怎樣的心情?學生充分交流。

 。A設:學生通過文章對兩國人民一些動作表情的描寫,例如:安息國臣民等待時的“浩浩蕩蕩的大軍在邊境迎候”,剛出現駱駝隊時人們的“歡呼”“奏樂”“歡騰”。中國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滿面笑容”;安息國將軍的“翻身下馬”“高興得連連點頭”等地方可以看出兩國的友好與融洽。)

  ④引讀:這一場景的實現,多虧了一條道路呀!──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五)結合資料,深入理解

  ①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一幕,只是通過絲綢之路發生的一個小小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還有好多好多。你還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資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诮涣餍〗M內搜集到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劾蠋熞灿幸粋小小的資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執政官愷撒,穿著中國絲袍進入劇場,轟動一時,從而,出現了中國的絲綢熱效應。從此以后羅馬城內的豪華市區,就設有專售中國絲綢的店鋪。而當時中國的絲綢,全部都是經過這一條道路進入羅馬城內的,而這絲綢之路的開辟者就是的──張騫。

 、荦R讀課文13自然段

 、菽阌惺裁大w會?

 、拊僮x13自然段。

 、呋卮鹫n前兩個問題

 。1)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

  因為在這條道路上,主要的貿易物品是絲綢。

  (2)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時板書。

  六、教學結束

  小結:

  古代的絲綢貿易,駱駝與商旅的情形,我們沒有機會再看到。而現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給我們講述著絲綢之路上那古老而美麗的故事。(出示掛圖)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一幕古老的風景,重溫那動人的一幕幕。齊讀第一自然段與最后一自然段。

北師大《絲綢之路》說課設計 篇5

  學生對《絲綢之路》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鋪墊,因此本節課主要采取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的方法進行教學。比如在絲綢之路的線路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了解大致的線路,經過哪些區域,而且要求學生通過古今對照,了解經過現在的哪些國家和地區?紤]到這個問題可能有些難度,因此采用了一次小組的合作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歷史其實離我們很近。

  另外,在絲路上的交易活動,應該說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我采用了小組合作表演的形式,對中原和西方之間進行交易的貨物作了辨別。這種教學方式比以前單一的記憶要強很多,三位學生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學生們的陣陣掌聲,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讓每一位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了當時絲綢之路上的繁榮景象。

  此外,也幫助他們理解絲綢之路在古代中西方交流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使學習更加貼近歷史。貼近歷史,感受歷史正是我的期望,在這節課上,我和我的學生們都做到了。

北師大《絲綢之路》說課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矗、凹”等九個字詞。讀讀記記“矗立、戎裝、守候、鴕鳥、匕首、貿易、芝麻”等詞語。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能說出主要內容,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了解西部燦爛的歷史,體會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發起了解西部歷史的興趣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能說出主要內容,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學難點】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課前準備】 教師課件制作

  學生讀推薦材料和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導語:

  師:今天的這里,到處是沙漠,戈壁(課件沙漠),但昔日這兒卻延伸著一條繁華的絲綢之路。(課件出示地圖)這條路,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歐洲的羅馬。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出示《西天取經》圖畫):玄奘經由絲綢之路,游歷三十多個國家。(出示《班超投筆從戎》圖畫)班超為了保護絲綢之路的暢通,放棄手中的筆成為一位將軍,在這條路上32年。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絲綢之路。

  2、齊讀課題。

  課文第一段是這樣寫的---(出示)

  一座古樸典雅的“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那馱著彩綢的一峰峰駱駝,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飽滿,栩栩如生。商人們在這個東方大都市開了眼界,正滿載貨物返回故鄉。望著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W生認讀,了解這一段內容)

  二、根據導讀提示,自主學習

  出示導讀

  讀讀下面的課文,想想課文講了哪些內容,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師:我請同學朗讀課文,把字音讀正確,如果不明白的詞語可以圈化出來。,邊聽邊思考導讀提示的第一個內容。

 。爩W生朗讀時,注意正確讀音)

  師:自由讀課文,看看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生回答后,老師出示規范答案,學生再復述一次。

  作者先描寫了矗立在陜西西安市的“絲綢之路”的巨型石雕,遐想了兩千多年前漢代張騫的副使與安息國的將軍在邊境上互贈禮物的場面。還寫了絲綢之路對中西方國家經濟、貿易、文化的促進與繁榮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與開頭照應。

  師:這些詞語在朗讀時容易出錯。請一起讀一讀。

  出示:

  矗立 美輪美奐 芝麻 商貿 匕首 鴕鳥 循著鈴聲 身著戎裝

  凹凸不平

  出示:給正確的解釋連線。糾正字音)

  栩栩如生:漫無邊際地想象。

  浩浩蕩蕩:高大陡峭的山嶺。

  五彩繽紛:形容建筑、藝術等華麗精美

  崇山峻嶺:水勢廣大的樣子,形容聲勢壯闊廣大

  美輪美奐:顏色繁多,非常好看

  遐想: 形容藝術形象非常生動逼真,像活的一樣。

  三、自學引導,體會句子含義

 。ㄒ唬┳灾鲗W習

  師:絲綢之路是一條怎樣的路呢?課文有一個句子告訴我們了!。出示:

  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請默讀思考:為什么這是一條偉大的路呢?

 。ǘ┓答伣涣

  1、感受“友誼之路”

  ⑴ 自由讀課文描寫大漢國和安息國使節見面的部分,在原來小組同學發言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掘:兩國人民友誼體現在什么地方?

 、啤〗涣鳌⑸l:

  安息國臣民等待時的“浩浩蕩蕩的大軍在邊境迎候”,剛出現駱駝隊時人們的“歡呼”“奏樂”“歡騰”。中國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滿面笑容”;安息國將軍的“翻身下馬”“高興得連連點頭”等地方可以看出兩國的友好與融洽。

  教師在對話中點撥:

  安息國(今伊朗)方面:迎候之遠──邊境線上;迎候之眾──感受“浩浩蕩蕩”的意思,讀出浩蕩的氣勢,然后引史實以佐證:20000多人;迎候之熱──表情、語言、動作、禮物、節目。

  大漢國方面:謙遜有禮──沒有盛氣凌人的傲慢;薄禮不薄──史料記載:西方宮廷皇族和貴族以穿絲綢服裝為時尚,絲綢與黃金在當時幾乎等價;羅馬國和安息國交戰,見安息帝國士兵身上穿的絲綢服裝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宛如天神,嚇得不知所措,結果潰不成軍。

  教師同時注意鼓勵學生不僅要理解正確,而且要讀出人物當時的感情。

  ⑶ 小結:

  一條路,打通了隔膜,增進了了解,加深了友誼,這怎能不是一條偉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讀中國使者的話──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2、感受經濟(科技)之路:

  師:絲綢之路是偉大之路,除了因為這是一條友誼之路,還因為是什么呢?請一位同學讀一讀第三自然段,把你們體會到的說一說。

  交流、生發,將中國的養蠶、冶鐵等技術帶向國外,將國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帶到中國,促進經濟或者科技的發展。

  3、感受文化之路:

  師:絲綢之路的偉大不僅體現了中國和各個國家之間的友誼,和促進經濟科技的發展。還有其他的作用。

  學生從“我國音樂、舞蹈、繪畫,由于吸收外來文化的長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感受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作用。

 。ㄑa充:楊貴妃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說明了這種舞蹈在當時的風行。已故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向達先生曾撰有長篇論文《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我們可以從這篇史學名作中,一覽唐代長安的種種胡化景象。)

  ⑷ 小結:

  師:絲綢之路猶如一條彩帶,將古代亞洲、歐洲、非洲的古文明聯系在了一起,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綿的絲綢之路古道上,遺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跡,傳達給人們的卻是超越國界和民族差異的精神共鳴,這怎能不是一條偉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讀中國使者的話──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四、總結升華,領會現代意義。

  師:望著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絲綢之路對古代經濟、文明的交流做出巨大貢獻。絲綢之路在祖國的西部,感召我們西部大開發,讓這片沙漠之地成為中國與中亞、西亞、和歐洲各民族友好往來日益密切的通道。 

  板書:

  絲綢之路

  友誼交流道路

  經濟發展橋梁

  文化傳遞紐帶

  補充故事:

  絲綢之路

  歷史上曾經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古羅馬的愷撒大帝去劇場看戲。他身上那件絢麗奪目的長袍使所有的觀眾目瞪口呆。大家目不轉睛地盯著皇帝的新裝贊不絕口,連看戲都沒有心思了。一打聽,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長袍是用中國絲綢制作的。

  從那以后,華麗的中國絲綢在歐洲各國出了名;用中國絲綢制作的衣服,成了最時髦、最講究的服裝;華麗的絲綢被譽為最珍貴的衣料,甚至和黃金等價。人們把中國叫做“賽里斯”,就是“絲綢之國”的意思。

  那時候,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鐵路,沒有汽車和飛機。羅馬位于中國西邊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間隔著茫無邊際的沙漠、冰雪覆蓋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沿途還有強盜和野獸的襲擊。那么,中國絲綢究竟是怎么運到歐洲去的呢?

  原來,有一條橫貫亞洲、以絲綢貿易為主的古代商路。這條道路以我國當時的首都長安為起點,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東海岸,輾轉到達羅馬各地。歷史學家稱之為“絲綢之路”。為了開辟這條道路,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把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的地方籠統地稱為“西域”。公元前139年,張騫奉漢武帝的命令使西域,想聯合西域的國家共同抗擊匈奴。他帶著一百多人出發,渡過黃河,進入浩瀚的沙漠。他們依靠太陽和星星辨別方向,日夜兼程,想躲開剽悍的匈奴騎兵。但還是不幸被匈奴騎兵發現了。戰斗中,張騫一行人寡不敵眾,死的死,傷的傷,活下來的都當了俘虜。

  張騫被軟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舉一動都受人暗中監視。牧草由綠變黃,又由黃變綠;雁陣向南飛去,又從南方飛回,一轉眼,就是十一年過去了。張騫學會了匈奴話,和匈奴牧人融洽相處;同時默記地形、道路、牧場、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況。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終于等到了一個機會,他們在一個黑夜里逃走了。張騫等人馬不停蹄,專揀人跡罕至的荒原前進。他們忍受著炎熱和干渴的煎熬,穿過沙漠戈壁,翻過帕米爾高原白雪皚皚的山嶺,終于到過了富饒的西域各國。

  公元前126年,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張騫回到了長安。當初出發時的隨從只剩下了一個人。張騫向漢武帝介紹了西域各國的方位、人口、兵力、風俗、物產、相互關系以及對漢朝的態度等情況。聽了他的陳述,人們才知道,西域并不是王母娘娘和眾神居住的瓊瑤仙境,也不是傳聞中的流沙千里、草木不生的恐怖世界,那里有許多希望和漢朝友好通商的國家。于是漢武帝派張騫再次出使西域,聯合烏孫等國共同抗擊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后來,漢朝政府在張騫走過的路上設置了四個郡,這條以長安為起點、經過河西四郡,一直通向印度、西亞乃至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主暢通無阻了。中國的絲綢、鐵器以及灌溉技術、煉鋼技術和四大發明開始陸續西傳。西域的胡蘿卜、葡萄、汗血馬以及樂器、佛教、繪畫藝術也傳到了中國。“絲綢之路”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的紐帶。

北師大《絲綢之路》說課設計 篇7

  一、對句子的理解

  1、望著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絲綢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陜西省西安市玉祥門外,這里正是漢代古都長安,也是絲綢之路的起點,這座群雕是歷史的濃縮,是昔日繁華的見證。所以作者站在這里,“仿佛看到”“仿佛聽到”,自然而然地遙想起絲綢之路兩千年前輝煌的歷史。這也是作者寫作此文的動機觸點。

  這句還與課文的尾句“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每當人們凝望‘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無不引起對往日商貿、文化繁榮的遐想……”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2、中國使者拱手致謝,高興地說:“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中國使者的這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這條路將遠隔千里的中國與安息國聯系在了一起,使兩國人民友好往來,互贈禮品,進行經濟、貿易與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國使者才由衷地感嘆這是一條“偉大的路”。

  二、對詞語的理解

  栩栩如生:形容藝術形象非常生動逼真,像活的一樣。文中指絲綢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駱駝與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飽滿,姿態各異,非常生動逼真(可結合插圖讓學生理解)。

  浩浩蕩蕩:水勢廣大的樣子,形容聲勢壯闊廣大。文中指迎候中國使節的安息國兵馬不計其數,顯得極有聲勢。萬余大軍,邊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國對中國來使的重視與尊重。

  五彩繽紛:顏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國贈送的綾羅綢緞五顏六色,令人眼花繚亂。綾羅綢緞均為絲織品。絲綢之路的商品,以中國絲綢為主,在古代的中亞、西亞以至非洲、歐洲都被視為珍品。公元前4世紀,希臘人克特西阿斯就稱中國為“塞勒斯”,意即絲國。公元3世紀的一位羅馬作家說:絲國人制造寶貴的花綢,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樣美,它的質料像蛛絲一樣纖細。

  崇山峻嶺:高大陡峭的山嶺。絲綢之路橫貫歐亞,所經之地,有白雪皚皚的崇山峻嶺,有一望無垠的大漠荒野和鹽堿沼澤。文中用此詞意在說明路途遙遠。

  美輪美奐:輪,高大;奐,眾多。形容房屋高大華麗。文中用來形容我國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刻等藝術,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長處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精美絕倫。

  遐想:漫無邊際地想象。

北師大《絲綢之路》說課設計 篇8

  1、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汽車和飛機……

  能看出張騫開辟絲綢之路困難重重。

  2、日夜兼程。

  能體會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不辭辛勞。

  3、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忍受著炎熱和干渴的煎熬……”,“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

  體會到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堅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愛國情懷。

  4、張騫向漢武帝介紹了西域各國的方位、人口、兵力、風俗、物產、相互關系以及對漢朝的態度。

  我們能感受到張騫此行雖歷盡艱辛,卻也收獲頗豐。

  5、望著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絲綢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陜西省西安市玉祥門外,這里正是漢代古都長安,也是絲綢之路的起點,這座群雕是歷史的濃縮,是昔日繁華的見證。所以作者站在這里,“仿佛看到、聽到”,自然而然地遙想起絲綢之路兩千年前輝煌的歷史。這也是作者寫作此文的動機觸點。

  這句還與課文的尾句“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每當人們凝望‘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無不引起對往日商貿、文化繁榮的遐想……”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6、中國使者拱手致謝,高興地說:“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中國使者的這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這條路將遠隔千里的中國與安息國聯系在了一起,使兩國人民友好往來,互贈禮品,進行經濟、貿易與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國使者才由衷地感嘆這是一條“偉大的路”。

北師大《絲綢之路》說課設計 篇9

  《絲綢之路》

  教材分析

  《絲綢之路》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以獨特的視角,生動描繪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說明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

  作者先描寫了矗立在陜西西安市的“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點及面、由情入理地闡明了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由群雕遐想到兩千多年前的情形,重點描寫了漢代張騫的副使與安息國將軍在邊境上互贈禮品的場面,展現了兩國不同的禮節、文化及經濟發展。課文描寫細膩生動,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著概述了絲綢之路對中西方國家經濟、貿易、文化的促進與繁榮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與開頭相照應。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認識9個生字,理解“矗立、戎裝、匕首”等詞語,記記“不計其數、綾羅綢緞、美輪美奐”等四字詞語。

  2.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脈絡,初步了解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3.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復述,積累語言,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通過搜集、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資料故事,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歷史意義,初步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本文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體會絲綢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達方法,激發了解絲綢之路和西部歷史的興趣。

  課前準備

  1.學生搜集有關絲綢之路的資料和故事。

  2.教師媒體準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預設 教學調整

  一.導入新課

  1.學習了《草原》這篇課文,領略了祖國西部美麗的自然風光,今天讓我們走進西部燦爛的歷史文化——絲綢之路。

  2.讀讀課后的資料袋,說說你對“絲綢之路”有哪些了解?

  3.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過渡:讀著課題,你覺得文章會介紹什么?而課文又是怎樣介紹的?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介紹了絲綢之路的哪些內容?

  2.指名分節朗讀,重點正音:矗立 高鼻凹眼 戎裝 繅絲 冶鐵 灌溉

  3.指名回答文章是怎樣來介紹絲綢之路的,寫了哪些內容?(先寫看到雕塑引起遐想;再具體描寫了一個故事;最后總的闡述了絲綢之路的深遠意義。)

  三.入境悟情

  過渡:讓我們走進兩千多年前曾經發生在絲綢之路上的一個美麗故事。

  1.讀一讀2—12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講講主要介紹了幾個片段?

  (迎候——會面——贈禮)

  2.在這些片段描寫中,你覺得哪些句子很生動,讀一讀。

  3.如果你是播音員,會怎樣來介紹這生動的一幕?可選擇1-2片段介紹。(自由練 同桌練)

  4.指名串聯片段,組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5.在這個故事中,你體會到兩國人民怎樣的交往態度?(友好 熱情)

  四.深化感悟

  過渡:其實,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一幕,只是在絲綢之路發生的一個小小的故事。絲綢之路猶如一條彩帶,將古代亞洲、歐洲、非洲的文明聯系在了一起,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讀一讀13自然段,感受絲綢之路的偉大意義。

  2.點擊資料袋:絲綢之路意義深遠,怪不得說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友好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

  3.讓我們再次來讀讀課題。

  五、領悟寫法

  1.過渡:絲綢之路猶如一條彩帶,將古代亞洲、歐洲、非洲的文明聯系在了一起,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在綿延的絲綢之路上,遺留下了大量的文明古跡,人們為了紀念這條路,在西安的玉祥門外雕刻了一座巨型石雕(出示課件)。

  2.課文哪些自然段介紹石雕?讀讀,你發現了什么?(首尾呼應 第一自然段的過渡)

  3.看圖介紹石雕。(語句流暢 口齒清楚)這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文明的見證。

  六.總結鞏固

  1.積累四字詞語

  古樸( )( ) ( )( )如生 不( )其( ) 浩浩( )( )

  ( )道( )迎   綾羅( )( )  五彩( )( )

  ( )山峻( )  豐( )多( )  美( )美( )

  2.和同學交流搜集的絲綢之路的故事。

  板書: 絲綢之路

  迎候——會面——贈禮

  友好 熱情

北師大《絲綢之路》說課設計 篇10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篇幅較長,主要通過張騫這一人物的事跡向讀者介紹了絲綢之路的開辟過程和意義.

  教學本課時我依據課后的問題"課文主要寫張騫和絲綢之路的故事,為什么還寫愷撒大帝看戲 "和金鑰匙:"很多課文的題目很精彩,不但簡潔,鮮明,而且能啟發讀者聯想到很多事情."這兩點入手,讓學生感悟寫作中的一些技巧.寫愷撒大帝目的是對后面的故事起鋪墊,襯托的作用,我們回憶一下所學課文還有哪些有類似的特點,接著讓學生也打開自己的習作本,有沒有用到這樣的方法 針對某一篇作文你是否可以修改一下 針對題目的確定同樣采用這樣的方法,同學們興趣盎然,部分學生的作文題目修改明顯有新意,但文中曲幽通徑的境界一時還無法達到,但我想至少給他們一個暗示,作文原來可以這樣處理,相信以后的學習中也會關注作者的寫作手法.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

  “大語文”教學觀提倡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教學《絲綢之路》,可以把了解祖國西部美麗的自然風光、燦爛的歷史文化和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結合起來,開闊學生視野,豐富歷史文化知識,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一、這篇略讀課文故事性強,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圍繞課文重點、難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交流。

  二、為了增進學生對絲綢之路的了解,課前,我要求學生多收集有關資料進行交流,教學時,我又恰當地補充了有關知識,課后,我又讓學生積累有關知識。從而了解祖國絲綢之路燦爛的歷史文化。

  由于重視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與課外閱讀相結合的教學原則、理念。本課教學師生收獲多多。

北師大《絲綢之路》說課設計 篇11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課(略讀課文)《絲綢之路》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自讀,自學,自寫課文內的生字詞,能獨立閱讀文章,會查閱課外資料,有動手整理資料的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與態度:通過引導閱讀,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開辟的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通過集體交流學習,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采用探究式、交流互動、角色扮演學習方式,能用簡潔的話概括故事大意,從而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學生自己理通課文的故事情節,從故事理解絲綢之路意義。

  教學難點:如何從課文故事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圖片展示,沉美樸實的圖片吸引學生對圖片主題的興趣。

  師:現在我們要去羅馬,可以搭飛機,坐輪船,但古代的人,又是怎樣到達遙遠的羅馬呢?(學生小聲討論)

  師:條條大路通羅馬,今天,我們就走一條特別的道路,感受東西文明是怎么通過這條道路交流的。這條路便是——絲綢之路(板書)

  二、新授:

  生:齊讀課題:絲綢之路

  師:從課題中,大家對絲綢之路有什么了解嗎?

 。▽W生自由發表,)

  讓學生略讀課文,劃出不懂的生字,可同桌間相互幫助學習。老師個別輔導。

  1、  讀讀記記“矗立、凹陷、戎裝、循環、鴕鳥、匕首、貿易、芝麻、美侖美奐”并進行適當的解釋。

  2、在認識生字后,學生再細讀課文,熟悉課文。

  3、老師導讀第一段:“一座古樸典雅的“絲綢之路”巨型石雕……”。提問: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聽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師:絲綢之路是怎樣的景象,又有怎樣的悠悠駝鈴聲?現在我們也隨作者看一看絲綢之路的繁華,聽一聽絲綢之路的故事,好不好?

  4、師:大家讀讀第2到第12自然段,看看文章介紹了在絲綢之路上一個怎樣的故事?(課件展示問題: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

 。▽W生自由朗讀,小組討論,發表意見。)

  進入第一個場景

  師:走進“絲綢之路”,課文首先描寫了一個怎么樣的場景?

 。▽W生讀課文)生:安息國人民熱情接待中國使者。

  師:文中的哪些字詞和句子表現了熱情?

 。▽W生交流,提問回答。學生分角色讀出相的字詞,分小組讀相關的句子)

  師:由第一個場景,有哪位同學能說說絲綢之路的第一層意義?

  (學生討論分析,老師板書)

  進入第二個場景

  師:絲綢之路僅僅是一條友誼之路嗎?兩國人民見面后就立刻分手嗎?

  (學生反應很強烈,立即提出從課文看出的故事發展情節,小組討論,讀課文)

  引導學生畫出贈送的禮物,提問若送其他禮物好不好?為什么?贈送的禮物有什么象片意義?

 。ㄗx出禮物及表演的相關句子)

  師:由第二個場景,有哪位同學能說說絲綢之路的第二層意義?

 。▽W生討論分析,老師板書)

  5、直接引句: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全班齊讀句子)“聯系”的意義?“偉大”的表現?

  讓學生齊讀課文13自然段,提問:絲綢之路對我們有什么重大的意義?聯想到沒有這條路,會對我們造成怎樣的影響?(答案多樣,擴展學生思維)(板書意義)

  6、播放視頻,穿插張騫的事入,介紹絲綢之路的歷史,擴展學生的知識層面。

  三、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跟著作者重走絲綢之路,重見了我們國家與安息國國民歡聚交流的一幕。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路,使中國和中、西亞各國在經濟貿易方面有所往來;它更是一座友誼的橋梁,使中、西亞各國人民對我國的風俗、物產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一幕,只是通過絲綢之路發生的一個小小的故事。在以后, 們要繼續深入了解絲綢之路的價值及其意義。

  四、作業:

  讀讀課后的資料袋,回去搜集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五、板書設計:                

  絲綢之路

  東西方友好交流(友誼之路)

  東西方互贈禮物(經濟之路)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

  《絲綢之路》相關鏈接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

  絲綢之路與中西交通公元前138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中途遭匈奴扣留,至公元前126年方歸。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再派張騫西去聯絡伊犁河流域的烏孫,同時分派副使赴大宛(今費爾干納盆地)和康居(約在今巴爾喀什湖與咸海間)、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大夏(巴克特里亞)、安息(帕提亞)、身毒(天竺)各國。司馬遷《史記·大宛傳》稱他的兩次出使為“鑿空”,其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開通的道路。從公元前2世紀開始,在我國西漢時期,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絲綢之路已有南北兩道。公元3世紀以前,天山以南兩道,以南道較為繁榮。公元3世紀至5世紀,兩晉南北朝時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為昌盛。據《漢書·地理志》記載,漢代還有一條通往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與中西貿易中國除出口大量絲綢之外,還輸出鐵器、鎳、貴重金屬、銅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亞、西亞直到羅馬。中國從中亞以西輸入毛織品、玻璃、寶石、瑪瑙、香料和化妝品,特別重要的是從大宛輸入汗血馬、天馬;中亞各國的葡萄、苜蓿、蠶豆、石榴、番紅花、芝麻、胡蘿卜和黃瓜等植物,都傳到中國。從西域和伊朗傳入中國的,還有箜篌、琵琶、篳篥等樂器及繪畫、雕刻、圖案設計等技藝。安息和羅馬的毛織品、玻璃也源源東來。

  絲綢之路與中外友好絲綢之路開通之后,中國與中亞、西亞和南歐各地各民族友好往來綿亙不絕,日益密切。

  出使西域的張騫公元前138年,張騫奉命率人前往西域,尋找并聯絡曾被匈奴趕跑的大月氏,合力進擊匈奴。張騫一行從長安起程,經隴西向西行進。他們來到河西走廊一帶后,被占據此地的匈奴騎兵發現。張騫和隨從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單于知道了張騫西行的目的之后,把他們分散開去放羊牧馬,并由匈奴人嚴加管制。還給張騫娶了匈奴女子為妻,一是監視他,二是誘使他投降。但是,張騫堅貞不屈。

  整整過了十一個春秋,張騫才乘機和他的貼身隨從甘父一起逃走,離開匈奴地盤,繼續向西行進。歷盡千辛萬苦,終于越過沙漠、戈壁,翻過冰凍雪封的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來到了大宛國(今費爾干納)。國王熱情地接見了張騫,并幫助他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馬爾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居樂業,不愿再東進和匈奴作戰。張騫未能完成與大月氏結盟夾擊匈奴的使命,卻獲得了大量有關西域各國的人文地理知識。

  張騫在東歸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獲,后又設計逃出。于13年后回到長安。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內地的人們了解到西域的實況,激發了漢武帝“拓邊”的雄心,發動了一系列抗擊匈奴的戰爭。

  公元前119年,漢王朝為了進一步聯絡烏孫,斷“匈奴右臂”,便派張騫再次出使西域。這次,張騫帶了三百多人,順利地到達了烏孫。并派副使訪問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國家。但由于烏孫內亂,也未能實現結盟的目的。漢武帝派名將霍去病帶重兵攻擊匈奴,消滅了盤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兩關,開通了絲綢之路。

  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亞洲內陸交通要道,與西歐諸國正式開始了友好往來,促進了東西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開拓了絲綢之路,完全可稱之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投筆從戎的班超“班超少有大志,常欲效張騫立功異域,效命疆場,遂投筆從戎!保ā妒泛鬂h書·班超傳》)

  匈奴是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善騎射,驃悍驍勇,進如鳥飛,頃刻畢至,退如煙云,須臾消逝,每當秋高馬肥,即四下擄掠,中原一帶不堪其擾。西域一帶有五十余小國,全被匈奴控制,要有效抵御匈奴的侵擾,就必須控制西域各國,斬斷匈奴的臂膀。

  公元73年,班超隨奉車都尉竇固出擊匈奴,并奏請明帝派遣他出使西域。先到鄯善,國王先恭而后倨,班超推斷匈奴也派使者來了。情勢非常危急,只有先下手為強。班超集中隨從36人,乘夜火燒匈奴使者的住所,殺死30余人,燒死100余人,鄯善國舉國震恐,首先歸漢。接著,班超馬不停蹄出使于闐、疏勒,鎮服兩國,又粉碎了受匈奴指使的焉耆、龜茲兩國的進攻,恢復了與漢朝中斷了65年的關系。

  班超決心長期留駐西域,從公元87年起,又陸續平定了莎車等國的叛亂,擊退了大月氏王朝7萬人的進攻,保護了西域南道各國的安全及“絲綢之路”的暢通。公元91~94年,龜茲、姑墨、溫宿、焉耆、尉犁、危須等國先后臣服歸漢,西域大小50國全部歸屬,漢章帝封班超為定遠侯,西域從此安定,匈奴不敢南下。

  班超在西域32年,縱橫捭闔,使西域與內地聯為一體,為中華民族的基業立下了豐功偉績。

  西天取經的玄奘玄奘是唐代著名的高僧,虔誠的佛教徒,杰出的翻譯家,也是享有世界聲譽的旅行家和最全面地記述古代絲綢之路沿途情況的偉大著作家。貞觀三年,他深感佛說分歧,難得定論,“誓游西方”,到佛教的發源地天竺(古印度)取經,探求答案,“以釋眾疑”。貞觀十七年,帶657部經論返歸長安,受到熱烈歡迎。唐太宗將他安置在太子李治修建的慈恩寺譯經,又在寺內專門修建佛塔一座,收藏他帶回的經典,這就是現在西安的大雁塔。

  玄奘從西域絲綢之路的中道出國,從西域南道回國,歷時17年,游歷三十多個國家,行程五萬余里,大大促進了中原與西域、中國和印度等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他的《大唐西域記》記敘了沿途見聞,為我們了解西域、中亞、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歷史情況,了解絲綢之路的面貌提供了極為寶貴的資料,是一部聞名世界的歷史地理名著,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玄奘精通梵、漢兩種文字,其譯著準確翔實,開一代新譯風,并培養了許多翻譯精英,使盛唐的翻譯水平達到了相當的高度。玄奘和日本、新羅(朝鮮)的佛學者還有傳承關系,在國際上亦有重大影響。

  他西行取經的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變成了神話,后來經明代作家吳承恩寫成小說《西游記》。唐僧及其弟子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成為家喻戶曉的文學形象。玄奘實為我國古代一位在世界史上和國際交往中享有極高聲譽的歷史人物。

北師大《絲綢之路》說課設計 篇12

  教材分析及設計理念:

  《絲綢之路》這篇課文先以一個小故事點出了中國絲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接著講了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歷盡千辛萬苦,獻出了畢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開辟絲綢之路的歷史過程;最后點明了絲綢之路發揮的巨大作用――“它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的紐帶”。我在教學中讓學生以一位導游的身份介紹絲綢之路、交流資料等,以此來創設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人人參與,讓學生在有效的參與中自主閱讀,不斷探究;在感興趣的具體語言實踐活動中,感受課文意境、積累課文語言。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要求會寫、會認的16個生字。

  3、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開辟的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4、運用“金鑰匙”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復述課文。

  5、通過反復讀文,體會過渡段的作用,并學習運用這一寫法。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張騫與絲綢之路》資料。

  2、學生搜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故事、常識性知識等)。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并提問:讀了課題你有哪些疑問?

 。ㄊ裁词墙z綢之路?那是一條怎樣的路?圍繞絲綢之路發生過哪些故事?……)

  2、交流有關絲綢之路資料。知道有關絲綢之路的哪些知識?請拿出來我們做一交流。

 。1)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各組互相補充,教師隨機給予評價,對認真搜集資料的學生給予鼓勵。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2、讀后交流: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檢查學生讀文情況。指名逐自然段朗讀:要求字音準確、聲音洪亮。(其余學生認真傾聽,聽后根據要求評議。)

  三、感悟課文內容,積累課文語言。

  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從這兩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什么?

  2、全班交流。隨機指導學生明確以下問題:

 。1)中國的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國人把中國稱之為“絲綢之國”;

 。3)從“目瞪口呆”、“贊不絕口”等人們的神態表情中能體會到中國的絲綢是多么的絢麗奪目,使人驚訝、贊嘆……

  (4)齊讀這兩個自然段,再次體會我國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學習3―7自然段:

  1、默讀課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問題:張騫在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你從哪兒能體會到?

  2、學習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并且讓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1)從“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汽車和飛機……”能看出張騫開辟絲綢之路困難重重;

 。2)從“日夜兼程”能體會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不辭辛勞;

 。3)從“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忍受著炎熱和干渴的煎熬……”,“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語句中,體會到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堅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愛國情懷。

 。4)從“張騫向漢武帝介紹了西域各國的方位、人口、兵力、風俗、物產、相互關系以及對漢朝的態度”中我們能感受到張騫此行雖歷盡艱辛,卻也收獲頗豐。

  4、指導學生認識過渡段并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1)自讀第四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話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聯系緊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聯系的緊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是疑問句“中國絲綢究竟是怎樣運到歐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話回答并解釋了這個問題。

 。3)設計提問: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話講了什么?和下面幾個自然段有什么關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話點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后面幾個自然段則講了開辟的過程。

  教師小結: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開辟絲綢之路的意義和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銜接起來,即前半部分講的是上面一個自然段的內容,后半部分則和下面自然段的內容有關,我們把這樣的自然段稱之為“過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橋,把前后的自然段連接了起來,所以我們說過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啟下。

 。5)齊讀3―5自然段,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學習第8自然段:

  1、默讀第八自然段并思考:絲綢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請用――畫下來。

  2、全班交流:絲綢之路的作用――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的紐帶。

  3、齊讀這一自然段,再次明確絲綢之路的作用。

  四、情感升華

  教師出示資料《張騫與絲綢之路》。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張騫是位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雖然沒有完成聯絡大月氏打擊匈奴的使命,但獲得了有關西域各國的地理、物產、軍事的情況,了解了匈奴的許多內情讓漢武帝知道和中亞、西亞各國如何打交道。正因為如此,在后來的戰事中張騫才能以他對匈奴的廣博知識節節獲勝……)

  五、復述課文

  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是張騫這位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用他畢生的精力,經歷了千辛萬苦,打通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路,使中國和中、西亞各國在經濟貿易方面有所往來;它更象一座友誼的橋梁,使中、西亞各國對我國的風俗、物產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國的驕傲,作為一名甘肅人,我們更應該感到自豪,因為甘肅的武威、酒泉、張掖、敦煌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道。現在就讓我們來當一名小導游,給到甘肅旅游的海內外游客介紹這令我們驕傲的絲綢之路。

  1、小組內互相練習說。

  2、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時提醒學生要抓住關鍵詞句來復述課文。

  課后反思:

  通過教學效果我覺得本堂課的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1、從問題入手,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問題是學習的先導,在起始環節我設計了讓學生看課題質疑。由于同一課題具有多義和多方面理解的性質,既可以這樣考慮,也可以那樣考慮,學生經過思考后,就圍繞課題提出了如下問題:什么是絲綢之路?那是一條怎樣的路?圍繞絲綢之路發生過哪些故事?……

  2、從興趣出發,引導學生感悟。興趣是學習的內驅力,只有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語文教學應以使學生愛學語文、樂學語文為基本追求,所以,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我設計了課前搜集資料、以一位導游的身份給大家介紹絲綢之路等等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感悟課文內容,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學生在反復復述課文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到了張騫的愛國情懷,與此同時也激發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北師大《絲綢之路》說課設計 篇13

  教學目的:

  1.會認九個生字,正確讀寫"古樸典雅、矗立、栩栩如生、飄忽、戎裝、不計其數、浩浩蕩蕩、高擎節杖、五彩繽紛、助興、美輪美奐、遐想"等詞語。

  2.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3.讀懂課文內容,指導學生從古絲綢之路的故事中體會當年東西方商貿、文化的交往和繁榮景象。

  4.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1.師生各自搜集古絲綢之路的圖片文字資料和其他相關資料。

  2.了解絲綢古道上的風土人情。

  3.閱讀段萬翰等編著的《世界五千年》。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古絲綢之路上的故事情景,感受東西方文化、商貿交流的繁榮。

  2.了解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發展歷史上的重要作用。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交流談話,激發興趣。

  1.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2.課前大家搜集了關于絲綢之路的圖片和文字資料,現在請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對"絲綢之路"的了解。

  學生交流 教師及時點撥引導: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圖書館、報刊雜志等途徑來搜集自己學習所需要的資料,另外課文后邊的資料袋里也為我們介紹了很多知識,我們在預習課文時要充分利用它。

  3.是啊,我國的西部這條絲綢之路不僅享譽世界,而且它的沿途有著美好的自然風光,更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

  二、 欣賞石雕,激發想象。

  1.在絲綢古道上,經商的駝隊絡繹不絕,悠揚的駝鈴聲在大漠中響起,你想看看當年那繁華的情景嗎?

  2.播放課件(由課文中的插圖和教師自己搜集的圖片組合而成),生邊觀察,邊與同桌敘述。

  3.指名學生描述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情景。

  4.今天,這座古樸典雅的巨型石雕就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門外,作者也對它們進行了簡單的描寫。請你打開書,自己讀一讀。

  5.生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6.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栩栩如生、矗立、飄忽"的理解。

  三、深入了解,明確意義。

  1.在漫漫黃沙中,一條絲綢古道從古都長安向遠處延伸,一直延伸到羅馬。商旅的頻繁往來促進了亞歐各國與中國的友好往來。這巨型石雕引起我們無限的遐想。(師板地圖促進理解)

  2.你可知道這些駱駝背上馱著的是些什么嗎?哪些人的故事與這條絲綢之路緊密相連?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4.小組交流:

 。1)這些駱駝背上馱著的是些什么?你還有什么補充?

  教師適時板書:科學技術 文化藝術 動物植物 友好往來 共同發展

 。2)絲綢之路對東西方的文化和商貿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在歷史上有什么深遠的意義?

 。3)哪些人和這條絲綢之路有關?結合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談一談他們的故事。

  5.全班交流。

  6.教師可補充講述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所經歷的故事,讓學生感受絲綢之路形成的艱難,以及張騫所做出的貢獻。

  7.一條絲綢之路,譜寫了華夏燦爛文明的新篇。這條路是商貿路也是友誼路,更是發展路,繁榮路。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仍然會沉浸在那遙遠的往事中……

  四、回顧往事,追憶歷史。

  1.瀏覽課文第2至12自然段。思考課文介紹了些什么?再用簡潔的語言敘述一下這部分的主要內容。

  2.學生交流這部分的主要內容。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交流適時板書:迎接--見面--贈禮--表演

  建議:小標題也可由學生自己擬定。如:這部分課文講了哪些具草原風情畫體的內容?你能用簡單的語言概括出來嗎?然后根據學生的概括板書。

  3.再讀課文,思考:文章哪些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把自己的體會寫在課文的旁邊。

  4.全班交流。

 。1) "將軍騎在高頭大馬上,身后兵馬不計其數。這浩浩蕩蕩的大軍奉安息國國王的命令,正在迎候遠道而來的友好使節。騎兵迅疾分列兩隊,一左一右,擺成夾道歡迎的陣勢。樂隊奏起了軍樂,人群一片歡騰。" "將軍翻身下馬,立正高呼:'本將軍奉命率官兵歡迎大漢國使者!'"

  從這些描寫安息國軍民隆重的歡迎儀式的句子中感受他們對漢朝使節的尊重,體會到兩國的友好往來。

 。2)"打開包袱,各色綾羅綢緞,五彩繽紛。打開一看,里面裝著許多特別大的鳥蛋,每個足有斤把重。這是當時中國沒有的鴕鳥蛋。"

  從這些描寫中了解當時彼此交流的物品。

 。3)"魔術師的精彩表演,讓在場的人們看得驚呆了。"感受西域獨特的文化藝術,以及他們對漢朝來使的尊重。

  ……

  建議: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要及時把自己體會到的感情通過朗讀傳遞出來?刹捎脗人讀、有相同感悟的學生一起讀和全班齊讀的方式。

  五、總結全文,暢談感受。

  1.得到安息國軍民的盛情接待,中國使者發出怎樣的感慨?學生齊讀。

  2.我們穿越時空,看到兩千多年前那熱烈的場面。往日商貿、文化的繁榮引起我們無限的遐想……此時此刻,你想說點兒什么呢?

  3.學生自由談感受或體會。

  板書設計:

  2、絲綢之路

  西域-------------------------- 中國

 。ㄉ藤Q、文化交流)

  科學技術 文化藝術 動物植物 ……

  友好往來---------------共同發展

  迎接--見面--贈禮--表演

  課后作業:

  1.朗讀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

  2.摘抄文中好詞佳句。

  3.繼續閱讀了解歷史上與絲綢之路有關的著名人物的故事,并準備講給同學和父母聽。

  4、閱讀教師推薦的《中國通史故事》中的《張騫通西域》。

  教學提示: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而且跨越時空、內容豐富。本課時教學是在學生充分預習課文的基礎上來設計的。因此本課學習之前的預習必不可少。建議課前預習從以下方面著手:1.廣泛地查閱資料,了解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如:絲綢之路的歷史,曾經的文化、貿易,絲綢之路的地圖,絲綢之路上的名人佚事等。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2.熟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現實--回憶--現實。尤其要多讀課文中跨越時空的漢代往事,了解歷史,讀通課文。這一過程重在培養學生的瀏覽文章和概括內容的能力。

  教學中以資料交流引入,以看圖說話激qing,再以讀課文后部分為線索,讓學生從書和資料上深入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最后在閱讀歷史故事中思想得到升華,并暢談自己的感悟。對于文中多處場面描寫,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并配合想象來理解。

  針對略讀課文這一特點,教師應盡量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和交流,盡力當好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促進者。

北師大《絲綢之路》說課設計 篇14

  師:對絲綢之路,我們以前了解的不多。讀了這篇課文,我們有了初步了解,請大家結合有關內容談一談你眼中的絲綢之路。

  生:我覺得絲綢之路是一條偉大的路。通過老師的介紹我知道絲綢之路所經之地,有白雪皚皚的崇山峻嶺,有一望無垠的荒漠戈壁和鹽堿沼澤。在當時生產和交通尚不發達的條件下,古代各國勞動人民、商旅、使者和僧侶等,冒著流沙、風暴、冰雪襲擊的危險,披荊斬棘才開通這條商路,對于加強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作出了重大貢獻。

  師:文中哪兒具體寫明了絲綢之路的重大貢獻呢?

  生:早在公元前中國就跟歐亞國家有了交往,我們常吃的葡萄、黃瓜、菠菜等一開始是從這條路上被帶回中國的,獅子、犀牛、良馬這些動物也由這條路而來,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師:你說得好,讀得也不錯,讀出了對絲綢之路的贊嘆之情。誰再來說一說。

  生:古代中國在很多方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在交易的過程中,中國輸出的是先進的技術,而其他國家輸出的則是動植物等。還有,公元前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非常有遠見。我為西部有這樣輝煌鼎盛的歷史而自豪。

  師:的確如此!當時的漢朝正處在繁榮時期,古都長安這個繁華的東方大都市,成了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在貿易中,又以中國的絲織品為主要商品。所以,絲綢之路上才出現了“使者往來不斷,商販不絕于旅”的情景。讓我們大家都來讀一讀這段,體會一下。

  生:我覺得公元前115年中西方交流的那一幕,更直接地表現了絲綢之路的偉大。我想請兩名同學跟我來分角色讀一讀這一部分。

  生讀。

  師:這一部分寫得非常生動,從中可以窺見兩國不同的文化與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的友好。請大家在小組內都來分角色朗讀一下。

  生小組分角色朗讀。

  師: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張騫,投筆從戎的班超,西天取經的玄奘,都曾從這條路上走過,并永載史冊。請同學們課下搜集這些故事,在語文活動課上講一講。

北師大《絲綢之路》說課設計 篇15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矗凹”等七個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說出這條路被稱為“絲綢之路”的原因,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學會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從網上查閱關于絲綢之路的其他知識,能用簡潔的話介紹,從而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點:

  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

  三、教學難點:

  絲綢之路的價值

  四、課前準備:

  掛圖,搜集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導語:有一條路,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這條路,承載了無數的駱駝與商旅;這條路,傳播了東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與文明。它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讓我們一起隨著一座古樸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時空的阻隔,一起走近──絲綢之路。

  2.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學生自由提問,板書比較主要的問題。如: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可由學生互相解答)

  4.帶著同學們的問題,讀一讀課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檢查預習情況

  1.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你特別喜歡的地方,或者讀得不太通順的地方多讀一讀。

  2.和同學交流一下你最喜歡的部分,讀給他聽一聽,如果能說說理由,就更好了。

  (三)閱讀課文,交流體會

  (1)體會絲綢之路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的價值。

  ①出示句子:“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谧x讀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

 、勰闶窃鯓永斫“聯系”這一詞語的。文中描寫“我們”是怎樣“聯系”的?

  ④再讀文章,用筆勾一勾你認為有價值的地方。

 、菁w交流

  (預設:學生會找出中國使者和安息國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國使者為安息國帶去了“綾羅綢緞”,而安息國則將自已國家的”駝鳥蛋”,以及特色文化“魔術”、“雜技”等獻給了中國。如果個人學生沒有找到,可以再討論)

  (四)體會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侔蚕c中國在進行交流的時候,兩國人民都是怎樣的心情呢?小組內進行分角色朗讀,注意模仿一些動作與表情,體會一下兩國人民的心情。

 、谛〗M匯報表演,再讀文章。

 、弁ㄟ^分角色朗讀,你體會到了兩國人民怎樣的心情?學生充分交流。

  (預設:學生通過文章對兩國人民一些動作表情的描寫,例如:安息國臣民等待時的“浩浩蕩蕩的大軍在邊境迎候”,剛出現駱駝隊時人們的“歡呼”“奏樂”“歡騰”。中國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滿面笑容”;安息國將軍的“翻身下馬”“高興得連連點頭”等地方可以看出兩國的友好與融洽。)

 、芤x:這一場景的實現,多虧了一條道路呀!──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五)結合資料,深入理解

 、倨鋵崳裉煳覀兛吹降倪@一幕,只是通過絲綢之路發生的一個小小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還有好多好多。你還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資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诮涣餍〗M內搜集到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劾蠋熞灿幸粋小小的資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執政官愷撒,穿著中國絲袍進入劇場,轟動一時,從而,出現了中國的絲綢熱效應。從此以后羅馬城內的豪華市區,就設有專售中國絲綢的店鋪。而當時中國的絲綢,全部都是經過這一條道路進入羅馬城內的,而這絲綢之路的開辟者就是的──張騫。

 、荦R讀課文13自然段

 、菽阌惺裁大w會?

 、拊僮x13自然段。

 、呋卮鹫n前兩個問題

  (1)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

  因為在這條道路上,主要的貿易物品是絲綢。

  (2)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時板書。

  六、教學結束

  小結:

  古代的絲綢貿易,駱駝與商旅的情形,我們沒有機會再看到。而現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給我們講述著絲綢之路上那古老而美麗的故事。(出示掛圖)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一幕古老的風景,重溫那動人的一幕幕。齊讀第一自然段與最后一自然段。

北師大《絲綢之路》說課設計 篇16

  【教材內容】

  《絲綢之路》 人教課標版 語文 五年級 下冊 第一單元 第2課(需一個課時)。

  【教材分析】

  《絲綢之路》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以獨特的視角,生動描繪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說明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

  【學情分析】

  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讀懂閱讀提示,把握閱讀要求,然后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再引導學生認真讀書,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交流。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讀讀記記“矗立、戎裝、守候、鴕鳥、匕首、貿易、芝麻”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燦爛的歷史,體會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發起了解西部歷史的興趣,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教學理念】

  1、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2、及時、多層次、多角度地鼓勵學生,樹立學生的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體會絲綢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達方法,激發了解絲綢之路和西部歷史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導語:

  有一條路,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這條路,承載了無數的駱駝與商旅;這條路,傳播了東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與文明。它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讓我們一起隨著一座古樸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時空的阻隔,一起走近──絲綢之路。

  2、齊讀課題。

  二、閱讀課文,交流體會

  1、自由朗讀課文:

  讀準生字,把文章讀通順。

  2、檢查預習情況,和同學交流一下你最喜歡的部分:

  激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絲綢之路稱為“對話之路”,當代的中國人稱它為“開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寫的中國使者稱它為什么呢?

  3、齊讀中國使者的話──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4、進一步激疑:

  聽了這句話,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中國使者為什么稱它為“偉大的路呢”?偉大體現在哪里?

  5、小組合作討論。

  6、鼓勵各小組陳述自己的觀點,教師在和學生的對話中相機梳理思路──友誼之路、商貿之路、文化之路、科學之路……

  三、深入讀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誼之路”:

  ⑴ 自由讀課文描寫大漢國和安息國使節見面的部分,在原來小組同學發言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掘:兩國人民友誼體現在什么地方?

 、啤〗涣、生發:

  安息國臣民等待時的“浩浩蕩蕩的大軍在邊境迎候”,剛出現駱駝隊時人們的“歡呼”“奏樂”“歡騰”。中國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滿面笑容”;安息國將軍的“翻身下馬”“高興得連連點頭”等地方可以看出兩國的友好與融洽。

  教師在對話中點撥:

  安息國(今伊朗)方面:迎候之遠──邊境線上;迎候之眾──感受“浩浩蕩蕩”的意思,讀出浩蕩的氣勢,然后引史實以佐證:20000多人;迎候之熱──表情、語言、動作、禮物、節目。

  大漢國方面:謙遜有禮──沒有盛氣凌人的傲慢;薄禮不薄──史料記載:西方宮廷皇族和貴族以穿絲綢服裝為時尚,絲綢與黃金在當時幾乎等價;羅馬國和安息國交戰,見安息帝國士兵身上穿的絲綢服裝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宛如天神,嚇得不知所措,結果潰不成軍。

  教師同時注意鼓勵學生不僅要理解正確,而且要讀出人物當時的感情。

 、恰⌒〗Y:

  一條路,打通了隔膜,增進了了解,加深了友誼,這怎能不是一條偉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讀中國使者的話──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2、感受經濟(科技)之路:

  ⑴ 絲綢之路是偉大之路,除了因為這是一條友誼之路,還因為這是一條經濟之路、科技之路。

 、啤∽x課文第十三自然段。

  ⑶ 為什么說這是一條經濟之路、科技之路?

  ⑷ 交流、生發,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以向深層探究:

  為什么說將中國的養蠶、冶鐵等技術帶向國外,將國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帶到中國,就會促進經濟或者科技的發展呢?

 、伞∮懈星榈乩首x。

  3、感受文化之路:

 、拧〗z綢之路的偉大還體現在它是一條文化之路。

 、啤↓R讀“我國音樂、舞蹈、繪畫,由于吸收外來文化的長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

  ⑶ 你是怎樣理解這一句的?

 。钯F妃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說明了這種舞蹈在當時的風行。已故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向達先生曾撰有長篇論文《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我們可以從這篇史學名作中,一覽唐代長安的種種胡化景象。)

  ⑷ 小結:

  絲綢之路猶如一條彩帶,將古代亞洲、歐洲、非洲的古文明聯系在了一起,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綿的絲綢之路古道上,遺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跡,傳達給人們的卻是超越國界和民族差異的精神共鳴,這怎能不是一條偉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讀中國使者的話──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四、總結升華,領會現代意義

  1、教師有感情地激疑:

  望著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望著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對往日商貿繁榮的遐想。同學們,從這些首尾似乎重復的話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交流:

  絲綢之路對古代經濟、文明的巨大貢獻;深情的民族自豪感;絲綢之路對現代西部人的一種感召力──西部大開發。

  3、激qing朗讀。

  4、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一幕,只是通過絲綢之路發生的一個小小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還有好多好多。你還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資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5、交流小組內搜集到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北師大《絲綢之路》說課設計 篇17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

  1.本篇課文的教學,總的來講還是不錯的。我從“巨型石雕”入手,以點帶面地實施教學,將形象生活地故事展現在學生的閱讀中,然后又引領他們結合故事去體會這條“絲綢之路”的作用,學生基本上都能從故事中說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整堂課上,學生的思維還是比較活躍的。

  2.在教學中,我沒有注意一個生字的讀音,將匕首中的匕——“bǐ”錯讀成了“bì”,造成部分學生的誤讀。由此可見,教師正確地教學是多么的重要。而且也反映出,學生在學習生字中存在的慣性盲讀現象。老師讀什么,他們往往不會太過在意其正確性。這一點,需要提醒學生注意及改正,要學會時時抱著一種質疑研究的精神去學習,而非盲從般地去讀書。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走進西部”這一主題中的第二篇課文,而且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所述的內容很好理解,但對于“西部”這一概念不是很了解,學習這篇課文時,我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西部的資料,上課時,在講解課文的同時,穿插所搜集的資料,如講有關西域的使者的故事,我國傳入外國的文化,外國傳入我國的文化等,學生興趣很濃,激發了學生對絲綢之路和西部歷史的了解的興趣,及對西部的熱愛,而且有些學生課后還興致勃勃地找到老師問這問那。

  我感覺,這種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發揮其作用的方法很好。

  2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

  復興小學:劉國錄

  本課按計劃一課時基本完成任務,但時間顯得有些緊了。文章的中心句的尋找成了大部分學生的困難,可能這種中心句形式在文中間的緣故。孩子們尋找有些困難,以前我們見得最多的是中心句在文章前或文章結尾,孩子們受到了心理定勢的影響。在我的引導下終于有幾個學生找到了。全文基本按這種中心句展開,教學效果較好!

  課文的主要內容的提煉要進一步加強培養、概括、訓練、提高。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

  周曉清

  這一篇略讀課文,生動再現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讓學生對絲綢之路有個較深刻的印象,對其中敘述的故事產生興趣從而加深對絲綢之路的了解。

  教學這一課,我從“為什么這是一條偉大的路?偉大體現在哪里入手,讓學生先整體感知,再具體讀文,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學習。從文章的敘述看來,課文不僅歷史和現實交錯,而且其時的歷史相對遙遠。鑒于此,我把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放在對課文的理解后進行,結合板書讓學生進行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就出來了。整個教學思路較清晰重點突出。而在領悟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時,由于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講解過細,沒有放開手讓學生通過朗讀自悟。這點是教學本課中的一處敗筆。另外學生在課前查找的資料有限,所以對這節課內容的理解有難度。今后,在教學中要注重課前預習。

北師大《絲綢之路》說課設計(通用17篇) 相關內容:
  • 《絲綢之路》詞語解釋(精選12篇)

    【矗立】 高聳地立著!臼睾颉康群。【栩栩如生】形容藝術形象非常生動逼真,像活的一樣。文中指絲綢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駱駝與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飽滿,姿態各異,非常生動逼真。...

  • 《絲綢之路》課堂教學實錄(精選17篇)

    1.認識本課的16個生字。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以及開辟的意義。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辛,感受他的堅韌、勇敢、智慧、執著和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3.了解課文寫作方法及表達形式。...

  • 第15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通用3篇)

    第一范文本課課件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知識目標西域;張騫;張騫通西域的背景、目的和意義;中央政府對西域實行管轄;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路線、作用等基本史實。...

  • 《絲綢之路》教學雜談(精選17篇)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樂從小學張勁紅】 〖把握文章切入口,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抓住中心句〗大多數文章都有中心句(或者重點句,如: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等),在課堂上以中心句為切入點,將這個句子的理解和課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機糅合...

  • 《絲綢之路》教學目標和課文簡說(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認識9個生字。讀讀記記“矗立、戎裝、守候、鴕鳥、匕首、貿易、芝麻”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燦爛的歷史,體會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

  • 《絲綢之路》探究感悟(精選12篇)

    1、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汽車和飛機……能看出張騫開辟絲綢之路困難重重。2、日夜兼程。能體會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不辭辛勞。3、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忍受著炎熱和干渴的煎熬……”,“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

  • 絲綢之路(精選16篇)

    預習提示:、1、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準確、讀流利。2、自學生字、生詞。教學目的:1、了解我國古代絲路的線路、交流的內容,及其在古代經濟、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對照古代絲路,了解當代亞歐大陸橋在各國交流中的優勢。...

  • 《絲綢之路》詞句解析(通用17篇)

    一、對句子的理解1、望著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絲綢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陜西省西安市玉祥門外,這里正是漢代古都長安,也是絲綢之路的起點,這座群雕是歷史的濃縮...

  • 第18課 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通用2篇)

    第16課 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課程標準:講述張騫通西域等史實;認識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西域都護的設置、絲綢之路開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實;能夠正確識讀“張騫通西域路線圖”和“...

  • 《絲綢之路》導學案(通用16篇)

    責任教師:學習內容2《絲綢之路》學習目標1、認識9個生字,讀記、理解矗立、栩栩如生、不計其數、浩浩蕩蕩、五彩繽紛、崇山峻嶺、美輪美奐、遐想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西部絲綢之路的燦爛歷史。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 《絲綢之路》教案(通用13篇)

    一、導入新課,提出學習目標:2.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1)認識“矗凹”等九個生字,理解相關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絲綢之路的偉大意義。(3)畫出感受深的句子,寫出自己的體會。...

  • 《絲綢之路》(精選12篇)

    一、 激發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了學習的興趣,就能產生積極的學習情趣,學生的學習才是主動的,積極的,熱烈的。反之,學習沒有興趣,學習將成為一種沉重的負擔,課堂教學也就缺乏生氣,變得機械沉悶。...

  •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通用14篇)

    學習目標:1.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對西域實行管理、絲綢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實。2.通過對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和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認識,培養學生全面的認識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 《絲綢之路》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六年制語文四年級下冊p84-86內容。教學目標1.讓學生流利準確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以及開辟的意義。2.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辛,感受他的堅韌、勇氣、智慧和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

  • 第19課 尋訪“絲綢之路”(通用2篇)

    第19課 尋訪“絲綢之路”一一學習與探究之三活動目標通過識讀“絲綢之路圖”和最新的中國地圖、世界地圖,掌握識圖的基本技能;在最新的中國地圖上能準確地找出絲綢之路的途經路線;知道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一個重要方法。...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州市| 大连市| 周至县| 水富县| 玉环县| 陕西省| 库尔勒市| 兰考县| 襄垣县| 正阳县| 奈曼旗| 浏阳市| 梁平县| 陇南市| 南通市| 娱乐| 漠河县| 武穴市| 专栏| 鄂伦春自治旗| 奎屯市| 文成县| 金门县| 全南县| 梓潼县| 衡山县| 天等县| 桂平市| 怀化市| 修文县| 祁东县| 丹东市| 景谷| 远安县| 云霄县| 彭水| 武乡县| 天峨县| 瑞昌市| 芦山县| 颍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