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 最后一分鐘教學設計(精選8篇)

最后一分鐘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2-12-06

最后一分鐘教學設計(精選8篇)

最后一分鐘教學設計 篇1

  【教材簡析】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曾經讓千萬中國人激情澎湃。作者用這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詩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熱烈,作者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誦讀詩歌中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全詩共有4個小節。第一小節是全詩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擬人化了,就像是親人談心似的,去“傾聽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歸程”。第二小節表達了人們眼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時,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的心情。第三小節主要是講作者聯想到了香港的屈辱歷史,聯想到了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表達了如今揚眉吐氣的歡欣鼓舞。第四小節是說香港從此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表達了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情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

  【設計理念】

  “三分詩,七分讀”,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促進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可引導學生先自讀自悟,借助文字再現香港回歸時的動人場景;然后交流感受,啟發學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對詩句的領會、理解,感悟香港回歸祖國那一時刻中國人內心的激動與自豪;最后結合詩歌內容引導學生抑揚頓挫地朗讀,讀出全中國人民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情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通過誦讀詩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收集與詩歌內容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或影視資料,如香港的歷史,香港回歸時的情景以及香港回歸后的繁榮景象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情讀詩

  1997年6月30日是無數中國人徹夜難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無數顆心在期待著一個莊嚴的時刻。香港維多利亞灣畔,中英兩國政府將要進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與祖國分離150年的香港,將重新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熱切期盼的時刻啊!所有的中國人都急切地盼望著等待著這最后一分鐘的到來。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詩歌──《最后一分鐘》,重溫那激動人心的一刻!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詩歌,感知內容

  1、自由朗讀詩歌:

  要求:讀對讀通,遇到不熟悉或容易讀錯的字借助拼音多讀一遍。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互相交流:

  脊梁:即脊背,人或動物背上中間的骨頭。常被比喻為氣節、骨氣。

  硝煙:炸藥爆炸后產生的煙霧。

  骨髓:骨頭空腔中柔軟像膠一樣的物質。詩中“那深入骨髓的傷痛”是說列強的侵略恥辱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傷痛。

  3、默讀詩歌,想想每節詩主要講了什么?

  全詩共有4個小節。第一小節是全詩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擬人化了,就像是親人談心似的,去“傾聽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歸程”。第二小節表達了人們眼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時,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的心情。這種情感,作者是通過一些特寫鏡頭的描述來真切表現的,如“旗幟”,“旗桿”,“寂靜”的場面,“微微顫抖的嘴唇”,“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等。第三小節主要是講作者聯想到了香港的屈辱歷史,聯想到了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表達了如今揚眉吐氣的歡欣鼓舞。第四小節是說香港從此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表達了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情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

  4、質疑、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把不懂的詩句勾畫出來,聯系課前搜集的有關香港的資料和小組同學一起討論,爭取讀懂。

  詩歌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兩次讀書,方式不同,目的不同。一讀,讀對讀通,理解詞語;二讀在默讀中思考,提煉主要內容,發現問題,質疑并討論解決,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誦讀詩歌,激蕩情感

  1、指名讀詩,邊讀邊評價、指導字音:

  “髓”是平舌音,讀上聲“suǐ”而非“suí”;“剎”與“鑄”是翹舌音,不要把“剎(chà)”讀成“shà”“顫抖”的“顫”讀“chàn”不是“zhàn”。

  2、讀著這首詩,哪些語句讓你感覺熱血澎湃?

  請讀給同學聽,讀出你奔涌的豪情,說出你內心的感動。

  “聽所有中國人的心跳和叩問”;“是萬眾歡騰中剎那的寂靜”;“是誰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著那個名字/香港,香港,我們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等。這些詩句,表達了人們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烈期盼與激動、自豪的感情。)

  誦讀詩歌,在朗讀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體會出的感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在感情朗讀中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陶冶與感染。

  3、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分別抒發了在莊嚴的時刻來臨前、來臨時和來臨后的感情?迅速瀏覽一遍詩歌,找出哪個小節寫的是莊嚴的時刻來臨前,哪個是寫來臨時和來臨后?

  四、研讀課文,讀中感悟

  1、感受儀式前的激動:

  ⑴ 指名讀第1小節。

  ⑵ “讓我拉住你的手”“聽你越走越近的腳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作者把香港擬人化了,就像跟親人談心似的,飽含了作者對香港的深情。)

  ⑶ “叩問”怎樣理解?所有中國人叩問的是什么?請同學們輕輕地讀最后一句。

  (叩問:真誠熱切地詢問。“中國人叩問的是什么?”學生的理解是多元的,可以叩問香港為何要走過150年的艱辛才回到祖國的懷抱;可以叩問香港在游離母親的這段時光走過了多少風風雨雨……)

  “多元解讀”給了學生更廣闊的空間,擴展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豐富了文本的內涵。

  ⑷ 想一想:

  還有最后一分鐘,香港就要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此時此刻,所有中國人的情感是怎樣的?

  (激動無比。)

  ⑸ 讀出激動無比的情感,齊讀第一小節。

  2、體驗儀式中的自豪:

  ⑴ 自主學習第2、3節:

  (課件提示)

  想一想:在鮮艷的五星紅旗和特區區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時候,作者分別想到了什么?

  (百年的痛苦歡樂,挺直了中國人的脊梁,香港的土地和天空,虎門硝煙、發黃的舊條約。)

  ⑵ “虎門硝煙、發黃的舊條約、深入骨髓的傷痕”怎樣理解?交流資料:

  ① 播放電影“虎門硝煙”的片段,了解面對侵略者的無恥行徑,有骨氣的中國人的奮力抗爭。

  ② “發黃的舊條約”指什么?

  (《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③ “那深入骨髓的傷痛”指什么?

  (“那深入骨髓的傷痛”是說列強的侵略恥辱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傷痛。)

  ⑶ 當一紙發黃的舊條約悄然落地,長城的臉上,黃皮膚的臉上,為什么有淚珠在緩緩地流淌?“使大海沸騰”怎樣理解?

  (曾經的屈辱和痛苦讓我們痛楚,而此時香港回歸之際,壓在中華兒女心頭百年的恥辱終于雪洗。中國人民的心情是復雜的,酸楚、激動、自豪,喜悅所有有淚珠在緩緩地流淌;“使大海沸騰”是說人們期盼已久的愿望終于實現之時噴涌而出的愛國熱情,非常強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騰似的。)

  板書:

  自豪、激動、喜悅。

  ⑷ 看著那冉冉升起的旗幟,你的心情是怎樣的?讀出你的感受:

  指名讀,教師相機評價讀。

  3、讀中感悟儀式后的暢想:

  ⑴ 齊讀第4小節,讀后評價:

  “紫荊”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鮮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荊……”暗示什么?

  (紫荊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花,這里的“紫荊”指香港;暗示著回歸后的香港會更加的繁榮、富強。)

  ⑵ 第四小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板書:

  美好祝愿。

  指名讀,齊讀。

  五、讀中升華,以悟促寫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課件播放:

  (香港回歸的錄像資料。)

  如果你親眼目睹了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你最想說什么?

  【板書設計】

  自豪

  24、最后一分鐘 激動 美好祝愿

  喜悅 

  【練習設計】

  1、這些帶點的字看起來那么熟悉,可有時卻經常聽到人們對他們錯誤的稱呼,請你試試找出正確讀音。請用“√”勾出來。

  脊(jǐ jí)梁    剎(shà chà)那  顫(chàn zhàn)抖

  骨髓(suǐ suí)  悄(qiāo qiǎo)然  嶄(zhǎn zàn)新

  硝(xiāo xuē)煙 叩(kē kòu)問

  2、誦讀詩歌,濃濃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溢于言表。請再一次回憶這些激情澎湃的詩句。

  此刻,是午夜,又是……

  所有的眼淚都是____的日出,

  所有的禮炮都是____。

  香港,讓我緊緊拉住你的手吧,

  ___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歸程,

  然后去奔跑,去____,

  去迎接那新鮮的

  ___的、芳香的

  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___……

  3、香港、澳門、中國臺灣都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讓我們牢記國恥,激勵自身。

  ⑴ 香港于__年__月__日,__于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的懷抱。

  ⑵ “當一紙發黃的舊條約悄然落地”,這里的“舊條約”是指______。

  ⑶ “我看見,虎門上空的最后一縷硝煙,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鐘終于散盡。”

  這句話讓你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建議】

  1、香港的屈辱歷史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要讓學生課前搜集關于香港的歷史資料,并學習整理資料,從而對“香港被割讓的歷史”、“香港回歸歷程”、“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的有一定的了解。學生搜集的資料可能比較雜亂,這就需要教師提煉信息資源,使其在圖、文、聲、像下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從而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涵詠、誦讀詩歌并在讀中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是本課的重點,應采用多種方法引導詩歌表達的情感。讓“讀”貫穿整堂課,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接著品讀詩歌,感悟那些感情充沛的語句;然后讀悟結合,研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詩句;最后以悟促寫,直抒胸臆。

  3、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

  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述的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可讓學生深入體驗:如果你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中的一員(身份可由學生自主設想),或者你在街道上、在電視機前、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你最想說什么?教師可扮演記者“現場采訪”。

最后一分鐘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三年級學習過《東方之蛛》,對香港有所了解了。談談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

  學生從“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香港回歸歷程”、“香港被割讓的歷史”等,從而加深對香港的了解。

  三、品讀課文

  1、通讀全文,全文寫了幾節,每節主要寫了什么?

  2、再讀課文,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⑴ 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詩句體會情感:

  如,“聽所有中國人的心跳和叩問”;“是萬眾歡騰中剎那的寂靜”;“是誰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著那個名字/香港,香港,我們的心靈”;“然后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

  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把那種激動、自豪的感情與熱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師適時的進行點撥。

  ⑵ 聯系所收集的資料理解詩句,體會情感:

  教師播放自鴉片戰爭以來那一段屈辱的歷史。多年的屈辱終于揮之而去,“使大海歡騰”的那種場面。讓學生理解“使大海歡騰”的意思。

  四、指導學生朗讀

  “三分詩,七分讀”。結合詩歌內容引導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抑揚頓挫:注意節與節之間以及每一節之內詩詞句間的停頓。

最后一分鐘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文中的五個生字,能正確認讀文中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詩歌所表達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

  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難點

  體會四次“最后一分鐘”,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

  三、教學準備

  1、交接儀式影像資料、多媒體課件。

  2、學生收集有關香港過去、現在及交接儀式的相關信息。

  四、教學過程

  (一)看圖交流,揭題

  1、交流香港的有關信息

  2、課件出示文中插圖。

  師:同學們,請仔細看這幅圖,你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特殊的時刻嗎?

  3、教師激情揭題:是的,這個畫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情景。這一刻,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迎風飄揚;這一刻,美麗的紫荊花在香港大地四處開放;這一刻,中華民族又圓了一個團聚的夢;這一刻,祖國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這激動人心的《最后一分鐘》(板書課題)。

  (二)自由讀詩,解決字詞障礙,了解詩歌內容

  1、學生自由讀詩,要求把字詞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

  2、學生自由提出困難,共同解決。

  3、再讀詩歌,思考一個問題:文中的四個小節分別講了什么內容?(隨機板書)

  (三)品讀詩歌,體會、激發情感

  1、師:詩歌的大概內容同學們都已有所了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好好地品味這“最后一分鐘”。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幾次提到“最后一分鐘”?

  第一處“最后一分鐘”

  1、指名讀第一小節

  2、師:同學們,在第一小節中躲著一種修辭手法,你能把它找出來嗎?(生:擬人)那用在這里有什么好處呢?(學生說一說)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拉著香港這位親人的手,傾聽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歷程。

  3、齊讀第一小節

  第二處“最后一分鐘”

  1、師: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和香港區旗升起的時候,我們的心情是無比的——(學生接說:激動、自豪)。請大家讀一讀第二小節,邊讀邊體會這一份激動和自豪。

  2、學生自由讀第二小節

  3、師:看著同學們這么認真地讀著,老師相信你們的體會肯定也到位了。下面我們一起來合作朗讀,一起來感受這份激動和自豪。請聽要求:前面部分男女同學輪讀,最后三行一起讀。

  4、分角色朗讀

  5、教師范讀

  6、有感情地齊讀

  第三處“最后一分鐘”

  1、師:同學們臉上的表情告訴我,你們已充分體會到了那份激動和自豪,真棒!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如今的香港是非常繁榮的,可在150多年的時間里,它走過的歷程卻是坎坷的。

  2、課件出示虎門銷煙和《南京條約》等相關資料,教師介紹。

  3、師:虎門上空的硝煙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鐘終于散盡,發黃的舊條約也在此刻悄然落地。在這最后一分鐘,又是什么在長城的臉上,在黃皮膚的臉上流淌呢?快到第三小節中找一找。

  4、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相關語句。

  百年的痛苦和歡樂

  都穿過這一滴淚珠

  使大海沸騰!

  (1)指名讀一讀

  (2)理解“使大海沸騰”(學生自由說;借助圖片理解)

  (3)引讀:在這最后一分鐘,百年的屈辱終于揮之而去,

  中國人終于可以揚眉吐氣了,怎能不讓人歡欣鼓舞呢?——

  在這最后一分鐘,所有中國人的喜悅都化作了淚水,這怎能不使大海沸騰呢?——

  第四處“最后一分鐘”

  1、師:香港終于回來了,我們激動,我們自豪。香港從此掀開了新的篇章。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四小節,體會這小節體表現出的心情是怎樣的?

  2、學生自由朗讀

  3、交流,指導朗讀

  (師:同學們,讓我們去迎接第一朵紫荊,一起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給香港吧!)

  (四)配樂齊讀,再次體會情感

  1、師:香港歷經百年滄桑,今天終于回來了。這最后一分鐘,帶給大家的是無盡的激動、喜悅和自豪,老師給同學們配上音樂,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整首詩,永遠記住這“最后一分鐘”!

  2、配樂齊讀詩歌

  (五)播放視頻,情感升華

  1、師:剛才的學習,我們從語言文字里感受到了那份激動、喜悅和自豪。下面老師帶大家走進當時的情景,再次感受這激動人心的最后一分鐘。(播放錄像,教師配畫外音。)

  (六)課堂練筆、小結

  1、師:同學們,流浪了百年的游子——香港回來了,面對骨肉團聚的動人一幕,你最想說什么?請把它寫在課文空白處。

  2、集體交流

  3、師小結: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事隔兩年,澳門也回家了;而如今,祖國母親還有一個孩子在外頭,你們知道是誰嗎?(生:中國臺灣)是的,雖然中國臺灣回家的路還很坎坷,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所有中國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臺灣一定會回來的!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那時的最后一分鐘也會像今天我們所讀到的、所看到的、所聽到的那樣,令人無比激動、喜悅和自豪!

最后一分鐘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1.認識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難點: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

  教具準備:搜集有關香港回歸的資料。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師談話:有這樣一首歌“100年前我眼睜睜地看你離去,100年后我期待著你回到我這里。滄海變桑田抹不去我對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喚你,我的1997年。”這首歌的名字就叫《1997》在這一年,發生了一件舉世矚目的大事,那就是香港回歸祖國,在這一天里,中國人民歡欣鼓舞,今天我們要學的《最后一分鐘》就描述了當時的情景。

  2、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檢查預習

  1.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要求標出詩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己認為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教師檢查生字詞語認讀。同桌相互檢查詩歌讀的情況。

  三、品讀詩歌。

  1、讀著這首詩,哪些語句讓你感覺熱血沸騰?作上記號,寫下你的感受。并且讀給同學聽,讀出你奔涌的豪情,讀出你內心的感動。

  四、研讀課文,讀中感悟。

  1、交流資料: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國人的領土,它怎樣被割讓去了呢?迅速瀏覽一遍課文,找到相關語句,(虎門、舊條約)小組交流資料,理解那一些歷史,說說自己的感受。

  2、感受儀式前的激動:

  。想一想: 還有最后一分鐘,香港就要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2)指名讀第1小節。

  (3) “讓我拉住你的手”“聽你越走越近的腳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4) 齊讀第一小節。

  3、體驗儀式中的自豪:

  (1)盼啊,盼啊,這激動人心的時刻終于來到了,莊嚴的政權交接儀式開始了,讓我們全體起立,重溫那激動人心的時刻。(課件提示)

  (2)、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鏡頭上哪一幕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看,作者給我們捕捉了一些特寫鏡頭,鏡頭上都有什么呢?(旗幟、旗桿、寂靜的場面、微微顫抖的嘴唇、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

  (4)、指名讀第二節。應該讀出什么樣的語氣?(激動高昂)生讀、評議、師指導。男生讀第二小節。

  4、聯想:師生交流,怎樣理解作者的聯想?用怎樣的語氣才能表現出這一段屈辱歷史和人們今天的激動與鼓舞?(先深沉緩慢,后強烈高昂)生讀、評議、師指導,女生讀第三小節。

  5、⑴ 久別的、思念已久的親人終于回來了,你會怎么做呢?

  讓我們伸開雙臂,去歡呼著迎接我們的親人吧!齊讀第4小節,讀后評價:

  “紫荊”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鮮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   一朵紫荊……”暗示什么?

  五、讀中升華。

  1、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最后一分鐘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2、學會查找資料,培養與同學合作學習的能力。

  3、了解中國近代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

  教學準備:學生搜集有關香港及香港回歸的資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明確任務

  1、播放課件,展示香港美景。

  2、導入:小河彎彎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那里有顆“東方之珠”,它就是(香港)。你能用一句話簡單介紹香港嗎?(香港是“購物天堂”,香港是“美食天地”……)香港,這顆璀璨的明珠,經歷了百年風雨,直到1997年7月1日才回到祖國懷抱,這是中國人一雪前恥,揚眉吐氣的日子。今天,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回到十年前那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午夜,一起來感受香港回歸“最后一分鐘”的激動。(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

  4、明確任務:對于這樣帶星號的課文我們應該怎樣學習?(讀“導讀”,明確任務。)請同學們看電視屏幕,請一名同學為大家讀“導讀”明確任務。括號里的要求請同學們引起注意,希望大家在讀書時留下痕跡。下面請大家默讀課文,自學體會,再與小組同學交流感想、解決疑問。

  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三、結合資料,理解詩句

  第一節詩

  1、引入:午夜,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無數顆心都在期待著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的到來,此時你將是怎樣的心情?從詩中那里體會到的?(學生抓住具體詞語,如“風雨歸程、越來越、叩問”等詞語理解詩句意思,體會急切、盼望之情。)

  2、過渡:一百年的企盼,一個多世紀的等待,終于走到了(最后一分鐘),怎能不激動?怎能不急切?誰能把這種感情讀出來?(指名讀,女生讀,男生讀。)

  第二節詩

  1、引入:聽,最后一分鐘走到了盡頭,零點的鐘聲敲響了!

  2、播放課件,感受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莊嚴。

  3、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體會情感:電視機前的各位觀眾,我是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主持人趙丹,下面我們將與剛剛親歷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的觀眾作一個簡短的采訪。這位同學你剛才在現場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樣?此時此刻最想說點什么?(學生結合詩句談)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終于回到祖國懷抱,香港同胞的心在顫抖,大陸同胞的心在顫抖,全世界華人的心在顫抖,讓歷史銘記這一特殊的時刻吧!本期節目到此結束,下期再見。

  4、過渡:剛才很多同學的感受都同本文的作者產生了共鳴,下面請同學們試著讀一讀,看誰能通過朗讀再現當時的激動場面。(指名讀,開火車讀。)

  第三節詩

  1、引入:五星紅旗終于在香港上空升起,望著那血染的風采,難免不讓人浮想聯翩。哪位同學來匯報第三節詩。

  2、學生結合查找的資料理解詩句意思,體會其中的情感。

  3、過渡:虎門硝煙的殘夢已醒,一百多年的恥辱終于得雪,回憶往昔固然痛苦,再看今朝怎不歡樂?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痛苦和歡樂交織在一起的復雜情感。(齊讀)

  第四節詩

  1、引入:人們的愛國熱情噴涌而出,仿佛能使大海沸騰!這是怎樣一種場面呢?請哪位同學來匯報第四節詩。

  2、學生結合詩句體會情感。

  3、老師引讀體會。

  4、過渡:面對這個嶄新的香港,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5、小結:我們堅信植根于祖國大地上的這朵紫荊花一定會開得更加芬芳,更加鮮艷。

  三、總結全詩,學習寫法

  1、總結:“最后一分鐘”既是午夜,又是清晨。然而,這僅僅是一個時間的代名詞嗎?對,它是屈辱的結束,嶄新的開始。文章連續四次出現“最后一分鐘”,既是文章的線索,又是情感的主線,請同學們記住這種寫法,并運用于自己的習作之中。

  2、延伸:光陰荏苒,十年轉瞬即逝,今年已是香港回歸整十年。十年前,美國《財富》雜志曾斷言:“香港回歸會死亡。”然而鮮活的事實讓那些惡意亦或善意的預言落空,香港人民用智慧和勤勞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請同學們課后查找并閱讀香港回歸后,這十年中發生的故事,寫寫自己的感想,可以是一首小詩,可以是一篇讀后感......表達你對香港人民的熱愛之情,對偉大祖國的贊美之情。

  板書設計:

  等待——急切、乞盼

  24*最后一分鐘     升旗——激動、自豪      屈辱的結束

  聯想——痛苦、歡樂      嶄新的開始

  慶祝——驕傲、憧憬

最后一分鐘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通過誦讀詩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

  四、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課時

  教學步驟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詩歌朗誦,討論交流

  四、精讀課文,梳理內容

  五、總結全詩,拓展延伸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那個特殊的日子嗎? 1997年7月1日。對,就是香港回到祖國母親懷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風飄揚。在那一刻,美麗的紫荊花在香港四處開放,中華民族又圓了一個團聚的夢,祖國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歌:《最后一分鐘》  

  2.教師板書課題。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己認為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教師指名分節朗讀詩歌

  3.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小組內交流學習心得。

  4.默讀課文,想想每節詩主要講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成員討論研究。

  1.學生讀詩后,同學間評價,教師做出一定的評價和指導。

  2.交流:通過朗讀詩歌,了解到了什么,還有哪些仍不明白。

  3.文中多次提到“最后一分鐘”,分別在哪些地方?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讀第1節詩歌,想一想:還有最后一分鐘,香港就要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此時此刻,所有的中國人的情感是怎樣的?用你的朗讀表達這種情感。

  激動無比的

  2.讀第2、3節,思考:作者分別想到了什么?

  百年的痛苦歡樂,挺直了中國人的脊梁,展開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領土、主權的回歸。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中要透出自豪、激動、喜悅的語氣。

  3.讀第4節,想一想:“第一朵紫荊”是什么?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情感來朗讀這一部分呢?

  急切、盼望

  4.教師播放課件中的詩歌朗讀,同學們隨著課件一起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1.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什么?

  中國強大了,祖國的領土更加完整了,中國人是熱愛自己的祖國的,盼望祖國早日實現和平統一大業。

  2.閱讀有關回歸的資料,了解香港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了解香港的過去與現在。

  激情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讓學生自主學習詩歌,運用已有的方法掌握生字新詞以及詩歌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培養學生合作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

  通過感情朗讀,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讓學生通過資料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七、板書設計:

  24.   最后一分鐘

  自豪

  最后一分鐘   喜悅   美好祝愿

  激動

  八、課后反思:

  “三分詩,七分讀”,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既是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促進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的教學以“讀”貫穿整堂課:初讀課文時,讓學生讀正確、讀流利;接著品讀詩歌,引導學生讀悟結合,研讀課文,感悟那些過去充沛的語句,理解含義深刻的詩句;最后以詩激情,以讀促說,直抒胸臆,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

最后一分鐘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在誦讀詩歌中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有關香港及香港回歸的資料如:“香港被割讓的歷史”、“香港回歸歷程”、“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等。

  一、提出學習目標

  1、出示香港回歸時的圖片(文中插圖)。

  同學們,請仔細觀察這幅圖,這是一個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時刻,有誰知道?

  2、據生回答隨機追問:你是根據圖中的哪些景物判斷出來的?引導學生結合課外搜集的資料說說對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課題。

  這幅畫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情景。這一刻,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迎風飄揚,這一刻,中華民族圓了一個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團聚夢,也是我們十多億中華兒女無比激動振奮的日子。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這讓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鐘》。(板書課題:最后一分鐘)

  4、提出學習目標

  (1)把課文讀通讀順,了解這篇詩歌主要寫了什么內容。難讀的字詞和句子多讀幾遍。

  (2)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這是怎樣的最后一分鐘?

  (4)課外資料收集展示

  (5)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課

  (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要求: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別人在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完成)

  1、這節課,我學會了硝煙、骨髓 等詞語,理解了叩問、脊梁等詞語的意思。

  2、我會用其中的一些詞語造句。

  3、我能夠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我知道了詩歌的內容。

  (二)、學文悟情展示。

  1、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通讀全文,全文寫了幾節,每節主要寫了什么)

  2、品讀詩歌1、2小節,激發情感。

  生1:第一小節作者把香港當作久別重逢的親人,用擬人的寫法表現出香港就要回歸祖國時所有中國人都在滿懷激情地迎接這一時刻的到來。

  生2:通過第二小節中“微微顫抖的嘴唇”,“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地呼喊”等鏡頭,描繪了當時人們看著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緩緩上升時無比激動自豪的心情。

  3、品讀第3小節,回顧歷史。

  (1)學生出示收集的資料。

  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國門。

  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于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

  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國迫使清政府締結《北京條約》,永久割讓九龍半島尖端。

  (2)從這段資料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3通過資料了解香港自從鴉片戰爭以來的那一段屈辱歷史

  生4:聯想到了虎門銷煙和英國殖民主義者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

  (3)理解:我看見,虎門上空的最后一縷硝煙,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鐘終于散盡;

  生5:感受到香港回歸是人們期盼已久的愿望,現在終于實現了,多么讓人激動。

  出示詩句:當一紙發黃的舊條約悄然落地,煙塵中浮現出來的長城的臉上,黃皮膚的臉上,是什么在緩緩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歡樂,都穿過這一滴淚珠,使大海沸騰。

  (三)創作性展示。

  1、小組合作聲情并茂地朗誦詩歌。

  2、小組展示仿創的詩歌。

  3、展示個性談感受。

  三、激發知識沖突(可與學習成果展示合為一體)。

  四、知識拓展延伸。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關香港的資料

  2、香港的回歸歷經坎坷,中華兒女可以挺直脊梁了。作者把自己那沸騰的熱血與深深的愛國深情融入到了詩句的字里行間中。如果你能親眼目睹這一激動人心的場面,你有什么話想說,請把它寫下來。

最后一分鐘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在誦讀詩歌中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有關香港及香港回歸的資料如:“香港被割讓的歷史”、“香港回歸歷程”、“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出示香港回歸時的圖片(文中插圖)。

  同學們,請仔細觀察這幅圖,這是一個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時刻,有誰知道?

  2.據生回答隨機追問:你是根據圖中的哪些景物判斷出來的?引導學生結合課外搜集的資料說說對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課題。

  這幅畫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情景。這一刻,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迎風飄揚,這一刻,中華民族圓了一個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團聚夢,也是我們十多億中華兒女無比激動振奮的日子。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這讓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鐘》。(板書課題:最后一分鐘)

  4.提出學習目標

  (1)把課文讀通讀順,了解這篇詩歌主要寫了什么內容。難讀的字詞和句子多讀幾遍。

  (2)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這是怎樣的最后一分鐘?

  (4)課外資料收集展示

  (5)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課

  (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要求: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別人在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完成)

  1.這節課,我學會了硝煙、骨髓等詞語,理解了叩問、脊梁等詞語的意思。

  2.我會用其中的一些詞語造句。

  3.我能夠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我知道了詩歌的內容。

  (二)、學文悟情展示。

  1.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通讀全文,全文寫了幾節,每節主要寫了什么)

  2.品讀詩歌1.2小節,激發情感。

  生1:第一小節作者把香港當作久別重逢的親人,用擬人的寫法表現出香港就要回歸祖國時所有中國人都在滿懷激情地迎接這一時刻的到來。

  生2:通過第二小節中“微微顫抖的嘴唇”,“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地呼喊”等鏡頭,描繪了當時人們看著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緩緩上升時無比激動自豪的心情。

  3.品讀第3小節,回顧歷史。

  (1)學生出示收集的資料。

  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國門。

  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于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

  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國迫使清政府締結《北京條約》,永久割讓九龍半島尖端。

  (2)從這段資料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3通過資料了解香港自從鴉片戰爭以來的那一段屈辱歷史

  生4:聯想到了虎門銷煙和英國殖民主義者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

  (3)理解:我看見,虎門上空的最后一縷硝煙,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鐘終于散盡;

  生5:感受到香港回歸是人們期盼已久的愿望,現在終于實現了,多么讓人激動。

  出示詩句:當一紙發黃的舊條約悄然落地,煙塵中浮現出來的長城的臉上,黃皮膚的臉上,是什么在緩緩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歡樂,都穿過這一滴淚珠,使大海沸騰。

  (三)創作性展示。

  1.小組合作聲情并茂地朗誦詩歌。

  2.小組展示仿創的詩歌。

  3.展示個性談感受。

  三、激發知識沖突(可與學習成果展示合為一體)

  四、知識拓展延伸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關香港的資料

  2.香港的回歸歷經坎坷,中華兒女可以挺直脊梁了。作者把自己那沸騰的熱血與深深的愛國深情融入到了詩句的字里行間中。如果你能親眼目睹這一激動人心的場面,你有什么話想說,請把它寫下來。

最后一分鐘教學設計(精選8篇) 相關內容:
  • 《最后一分鐘》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認識文中的五個生字,能正確認讀文中的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了解詩歌所表達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 最后一分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2、學會查找資料,培養與同學合作學習的能力。3、了解中國近代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24.《最后一分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認識5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教學重點在誦讀詩歌中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 最后一分鐘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認識5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教學重點在誦讀詩歌中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 最后一分鐘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5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 最后一分鐘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認識5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教學重點: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教學難點: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

  • 《最后一分鐘》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曾經讓千萬中國人激情澎湃。作者用這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 《最后一分鐘》快樂練習:課堂達標(通用16篇)

    a級基礎訓練:課內鞏固與強化(時間30分鐘,滿分50分)一、給下列詞語加粗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在下面畫“──”(6分)傾聽(qīngqǐng)歸程(chénchéng)剎那(chàshà)顫抖(chànzhàn)硝煙(xiāoqiào)骨髓(suǐsuí)鑄進...

  • 最后一分鐘課文教學反思(通用6篇)

    《最后一分鐘》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訴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好處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完美前程的衷心祝福。...

  • 《最后一分鐘》快樂練習:達標訓練(精選15篇)

    1、把漢字與其正確讀音連起來。kòuchàsuǐzhùxiāo髓鑄 叩 硝剎2、辨字組詞:稍()妨()奏()梢()紡()湊()遣()核()眺()遺()刻()逃()3、最后一分鐘/是旗幟的形狀,/是天地間緩緩上升的紅色,/是旗桿──挺直的中國...

  • 憤怒與自豪──讀《最后一分鐘》有感(精選13篇)

    讀了《最后一分鐘》這篇課文,我情感交織,既感到無比自豪,但又感到無比憤怒。香港原是我們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但是1842年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清政府被迫同英國政府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就這樣,香港被割讓給了英國。...

  • 最后一分鐘(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認識5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4、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

  • 《最后一分鐘》教學建議(精選16篇)

    1、學生曾在三年級學過《“東方之珠”》,對香港有所了解,結合本組訓練重點,課前要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香港回歸的資料。可通過師生交談引導學生從“香港被割讓的歷史”、“香港回歸歷程”、“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三個方面去搜集與整理相關...

  • 語文《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匯編(精選17篇)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曾經讓千萬中國人激情澎湃。作者用這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最后一分鐘》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愛國情懷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語言凝練,語句含義深刻,學生不易理解,初讀反饋,幾乎一無所知。課前預案推翻,以“讀”為核心,重新作了嘗試。...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息烽县| 天津市| 胶州市| 新兴县| 盐边县| 屯昌县| 济源市| 新野县| 镇宁| 甘孜县| 汶川县| 株洲市| 广灵县| 巴马| 芜湖市| 五华县| 襄樊市| 离岛区| 威信县| 化隆| 保亭| 南陵县| 秦皇岛市| 临邑县| 新兴县| 治多县| 河北省| 呼和浩特市| 涪陵区| 黄梅县| 曲阳县| 磐石市| 英德市| 涟水县| 洞头县| 牡丹江市| 仙居县| 九龙县| 梁河县| 米易县| 溧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