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交際、習作一教學設計(精選6篇)
口語交際、習作一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1.圍繞“難忘的‘第一次’”這一話題進行口語交際,交流時能抓住重點,內容要真實,敘事要具體,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要適當;聽他人說話時要認真耐心、尊重對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
2.根據習作提示,從三個內容中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習作,能圍繞所選內容的寫作要點分段表達,內容要具體,感情要真實。
課前準備: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經第一次做過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經過敘述清楚,最好能談談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啟示。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激趣引入
同學們,在我們成長的經歷中,是不是有很多難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敗;有歡笑,有淚水;有滿足,也有遺憾……但無論怎樣,都是令我們難忘的第一次。你經歷過的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難忘呢?就請你把它從記憶的深處挖掘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嗎?
二、充分準備
想:1.回憶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經過。
2.想想這件事發生時的真實感受,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說:1.練習把事情的經過說得完整有條理。
2.練習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說得簡單、精煉。
3.練習有感情地敘述“難忘的第一次”
三、小組演練
1.在小組中練習敘述“難忘的第一次”,請小組同學就表達內容、語言、語氣、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見,敘述者要和提意見的同學有交流。
2.吸納同學們的意見,重新組織說話內容和語言。
四、班內交流
1.每組抽簽確定一名講述者輪流到前面講述。
2.全班同學參與評價內容、情感、表達,糾正語病,也可以向發言的同學提出問題。
3.講述者要及時、得體地應對同學們的意見、建議和提問。
五、總結點撥
1.小組討論:要把“難忘的第一次”說好,該注意些什么。
2.教師點撥性小結(針對同學們的表現肯定好的見解,補充沒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議。)
3.學生結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組合發言內容,練習表述清楚。
第二、三課時 (習作)
一、明確要求
1、自讀本次習作要求,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2、指名說說自己選定的內容及選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習作的具體要求,在交流中自然總結出本次習作的訓練重點。
二、習作指導
1.回想我們學過的、讀過的含義深刻的文章,作者是怎樣把其中的道理講清楚的。(可翻閱手頭資料)
2.同桌交流:準備用哪種表達方法敘述清楚要表達的內容及想法、感悟。
3.指名簡要談談自己的習作設想或習作結構,教師和同學著情評議,讓其他同學得到借鑒。(習作指導自然化)
三、自主成文
學生書寫習作草稿,教師巡回提示、指導。
四、習作欣賞
1.自主到前面朗讀自己的作文,并試著說出自己習作的優點,大家參與評議。
2.教師推薦巡回檢查時發現的精彩語段,學生自由發表看法。
3.學生自愿組合,互相尋找作文中的精彩之處。
五、習作修改
1.出示一段習作內容,集體修改。
2.回憶常規修改內容,根據同學和老師的建議在草稿上完成習作修改,要注意到錯別字、不合適的標點、不通順的語句等。
3.改完后謄抄到習作本上。
口語交際、習作一教學設計 篇2
一、交流習作內容
二、學生嘗試創寫,教師巡視,發現值得提醒的問題
先寫好的同學自己通讀一遍,發現問題并自我糾正。同桌之間可以相互交流。
三、交流評價
老師發現,在同學們的筆下,那花鳥蟲魚,那風雪雨霜都成了鮮活的生命。現在請幾位同學把他們的作品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用心聽,想一想他們為什么能寫得這樣好。
四、著手修改,比照賞析
1、相信剛才的欣賞與評價,對大家有很大的啟發和幫助。請同學們拿起筆,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
2、教師進行巡視與指導,發現經過修改后有很大改善的典型。
五、小組合作,互評互改
1、在四人小組內互相通讀自己的作文,相互提出優點、缺點及修改意見。
2、各自修改。
《口語交際·習作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口語交際,增強學生表達、傾聽和樂于與他人交往溝通的能力。
2、學會展開聯想和想象,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3、通過交流,進行習作。
【課前準備】
師:錄有聲音的磁帶。
生:對動植物或是一種自然現象進行觀察,要求用心用情。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這一組,我們學習了《山中訪友》《山雨》《草蟲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課文,課文帶領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我們生活在這個有聲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們也時時在觀察大自然的美景,傾聽大自然的各種音響,在觀察和傾聽的過程中浮想聯翩。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自己對大自然的獨特感受。
二、明確要求,發揮想象
1、自讀“口語交際·習作一”各板塊的學習提示,整體了解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
說說本次口語交際的主題和內容分別是什么。
2、師生共同確定每一項口語交際的要求和內容。
⑴ 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員:
引導學生細致地去就觀察到的內容和自己的感受進行交流,要激勵學生充分調動平時的生活積累,發揮自己的想象,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將自己在自然王國中的游歷和同學共同分享。
如:觀察一棵樹,可以引導學生細致地去感受這棵樹的特點,感受樹的周圍以及生活在樹上的小鳥、知了等小生命的氣息。
⑵ 走進音響的世界:
教師播放課前錄好的各種聲音。
你聽到了哪些聲音,你想到了什么?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進行個人、小組交流。
如:聽到滴水聲,想象成泉水丁冬丁冬向前奔跑,小朋友們在泉水邊歡快嬉戲的場面等等。
⑶ 豐富多彩的暑假生活:
回憶暑假生活,思考自己在假期生活中有哪些收獲?小組交流,可以說說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事比較有意義,有什么感想或收獲?
請學生個別匯報。
三、全班交流,分享奇趣
1、每一組推薦一名學生進行交流。
2、相互評議,對向全班交流的同學進行補充、提問等,開展對話,說說聽后的感受。
口語交際、習作一教學設計 篇3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經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對讀書一定有了新的見解和認識。組織三個小活動交流讀書收獲,檢驗學習效果?梢愿鶕䦟W生的學習情況,選擇一個角度開展。
一、談體會
“我愛閱讀”是我們這個單元的活動主題,通過這些活動,你對閱讀有哪些新認識?有哪些讀書感受?獲得了哪些讀書樂趣?獲得了哪些有效的讀書方法?
大家就感興趣的話題,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講故事
通過同學們自己設計的活動,有的自己按照計劃去讀書,有的采訪了愛讀書的人,有的搜集了一些名人讀書的事情。同學們肯定有不少動人的故事,那就把最有趣,最有價值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三、辯論會
根據學生前面兩個活動的情況,選擇一個辯論話題!伴_卷是否有益?”根據自己的讀書感受,加上典型的例子,進行辯論。
1、明確辯題:
正方:開卷有益;反方:開卷未必益。
2、選擇辯題,確定辯論方:
可以是學生自主選擇,然后劃定雙方;也可以在教室中間劃開,然后用拋硬幣的方法選擇辯題;可以群體間相互辯論,也可以選出幾位辯手作為代表。
3、進行辯論:
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表明自己的觀點要做到有理有據,用舉例的方法來說明自己的觀點,不進行人身攻擊,就話題展開辯論。
4、辯論總結:
教師指出本次辯論的優點,提出今后辯論的注意事項。
第二課時
習作
1、提出習作要求:
以“記一次“為題寫一篇文章。
2、確定習作范圍,補充題目:
在本單元活動中,學生有很多經歷,讀書、采訪、交流、辯論、講故事……相信在這些經歷中一定有學生覺得印象深刻的。學生可以選擇其中一個進行描寫。
3、交流:
說說想寫什么內容。
4、動筆。
5、講評:
很多活動都是學生親身參與的,可以有不同的感受。
講評中注意對活動過程的描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經歷參與評價;注意對語言的評價,抓住學生用的準確的語句進行積極評價;抓住學生獨特的感受進行積極評價。
7、成果交流會:
組織一次成果展示,包括“展示臺”中提示的讀書記錄卡、圖書推薦卡、讀書目錄、習作、訪談記錄、讀書心得體會、積累的讀書名言等……
對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制作“名言書簽”“圖書推薦卡”“讀書筆記集錦”等,給予充分的表揚與肯定。
通過學習和交流,在今后的閱讀中有意識運用本單元學習的方法,讓讀書成為習慣。
【編輯短評】
這篇教案較好的理解了編者的編寫意圖,突出了綜合性學習的特點。最突出之處是把活動穿插到課文的學習中,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而不致使活動落空。不足之處是課文的講解仍是太多太細,加上活動時間,學生的負擔較重。(王 林)
口語交際、習作一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這次“口語交際·習作”是本組教材的專題“我愛閱讀”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綜合性學習的繼續。
1、要在綜合性學習中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
2、教材中提供了三個可供選擇的活動角度:
、拧≌f寫自己在讀書經歷中的故事。
、啤〗涣鞑稍L經過和體會,整理采訪記錄。
⑶ 圍繞“開卷是否有益”展開辯論,再寫下經過或自己的看法:
引導學生共同交流一個感興趣的話題,進一步提高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
3、去圖書館或書店了解圖書的種類;給自己的圖書歸類,做書目。
4、做讀書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等項活動的一次綜合展示與交流。
【設計理念】
把口語交際·習作和交流平臺、展示臺中的內容進行整合,組織一次交流活動,分為“談體會”(讀書感受、讀書方法、讀書樂趣等)“講故事”(自己的或者別人的)“辯論會”(開卷是否有益),這三個小活動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所側重,關鍵是引導學生反思學習過程,養成善于思考,善于總結的習慣。學生根據交流的情況,完成一篇習作;組織一次成果展示,包括展示臺中提示的讀書記錄卡、班級圖書把學生放在一個大的學習情境中學習,把這個單元的語文學習變為學生語文實踐的過程,讓學習變成一個讀書交流的多種形式的活動。
文本成為學習活動的載體,而不是學習活動的最終目的,這樣設計始終把語文素養的提高放在顯著的位置。學生時刻處在學習過程中,每個人都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在學習過程中會有積極的思維活動,并且始終伴隨著學習者自身的學習反思,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思路,使用多種學習策略,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者。
【教學目標】
1、繼續深化學生對閱讀重要性的理解,激發對讀書的思考和熱愛。
2、通過講述讀書故事、交流讀書體會、介紹采訪心得、開展辯論等活動,增強學生的表達、傾聽和與他人交往溝通等能力,促進學生養成多讀好書的良好習慣。
3、在口語交際和習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
4、根據開展活動的情況,選擇一個角度進行習作,學習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練習修改自己的習作。
【教學重點】
加強學生對閱讀重要性的理解,激發對讀書的思考和熱愛。
【教學難點】
在口語交際和習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1、整理在本組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收集的相關資料。
2、搜集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談話導入
未見高山便知其巍峨,未見大海便知其深邃,未見宇宙便知其渺遠,這是書的力量。書包含了世界萬物,人間真情!拔摇睈圩x書,因而“我”有竊讀的樂趣,與北大著名學者對閱讀的交流,使我們更覺讀書有益;作家的經歷,讓我們領悟了讀寫中吸收與傾吐的關系,更堅定與書為伴,以書為侶,其樂無窮的信念;得出善于讀書,要常讀常新,百讀不厭,必有所獲道理。的確,書籍是智慧的工具。正如歌德所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好書使人開卷時會有所求,而閉卷時有所得。那么,在本節課中,就讓我們共同交流一下讀書的樂趣吧!
通過對本單元課文內容的簡要回顧,和教師的激情導入,再一次激發學生讀書的愿望。
二、自主準備
1、默讀提示,了解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
2、投影出示:
內容:
、拧≌f說你在讀書的過程中,有什么故事要和大家交流。
⑵ 采訪身邊愛讀書的人,說說采訪的心得體會。
、恰≌归_討論,開卷是否有益。
3、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確定交流的角度,合作成組,小組同學之間的互相交流討論,互評互說,進行練習。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話題交流,既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以人為本,給學生已自主空間,又引發了學生交流的愿望。
三、暢所欲言
目的: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1、自由選擇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評議、指正:
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交流,給予個別指導。
2、每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上臺交流,要求講話學生清楚流暢地表達,聽者認真、安靜地傾聽。教師引導學生大膽進行評議、辯論。
通過巧妙地引導學生的暢所欲言的說和認真地傾聽別人的發言,把課堂引向精彩,課堂定會呈現出許多的精彩亮點。
四、教學預案
第一種:談體會。
通過討論,同學們說對閱讀的新認識,對讀書的感受;說出在讀書獲得樂趣,獲得的有效讀書方法。
學生紛紛說:
1、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么鑒別力。
2、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3、是的,歌德曾經說過,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面。說明讀書要思考。
4、讀書也要講究方法:讀書不要貪多,而要多加思索,這樣的讀書才能獲益。
5、讀書要講究質量,特別對那些質量高、知識含量大、值得品味的書要認真讀,加以理解和領會,有的句篇或內容恐怕還應背誦。
6、讀書的方法還有:
粗讀:關系較遠的書,可以大致瀏覽即可,以此了解全書的大概內容。
深讀:就是在掌握內容大意的基礎上,對重點內容作深入的了解。
第三種是精讀,在理解重點內容之后,把各部分內容融會貫通,形成整體的認識,并把該記的都記住,該體會的都體會出來,還可以進行聯想、質疑,寫出心得體會。這樣,你讀書的收獲就會大得多。
7、還有概覽、提問、閱讀、復述、復習等五步閱讀法。
8、將書中的知識歸納成一個個框架,在讀書中隨時將合適的內容放進去的“框架讀書法”;以及把幾種觀點相近或相反的書籍進行對照閱讀的“比較讀書法”。
一邊讀書一邊對書上的內容提出疑問的“質疑讀書法”等等。
9、學生總結記讀書筆記的方法:
摘錄式、體會式、提綱式、批注式、書簽式、卡片式。
師給予充分的肯定,告誡學生還可以在讀書的過程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創造出更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愿同學們真的能在每一個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使自己的思想得到無窮的發展。
讀書體會,獲得讀書方法,受益終生。
第二種:講故事。
同學們通過自己的討論,有的采訪了愛讀書的人,有的搜集了一些名人讀書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肯定有不少動人的故事,那就把最有趣,最有價值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毛主席讀書的故事
毛主席很忙,但是他總是擠出時間來讀書。
有一次,毛主席發燒,醫生不準他看書,毛主席說,“我躺在這里整天就是吃飯、睡覺,多難受!不讓我看書不行!”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書拿來,他這才高興起來。
毛主尤其喜歡“動筆”讀書。只要是他讀過的書,他都會不厭其煩地將書中錯別字和點錯的標點改正了。毛主席還喜歡加批注,上學時就曾批注鮑爾生著的《倫理學原理》,在10萬余字的原著上,他用工整小楷寫了1萬多字的批注。后來這本書被一個同學借去,直到1950年,才展轉還給毛主席。毛主席又高興地批注了自己寫在書中的批語。
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后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里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于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王亞南睡三腳床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我國杰出的經濟學家。
從偉人的身上汲取力量,明理:讀書思考是通向成功的最佳途徑。
第三種:辯論會。
據學生前面兩個活動的情況,選擇一個辯論話題!伴_卷是否有益?”根據自己的讀書感受,加上典型的例子,進行辯論。
1、明確辯題:
正方:開卷有益。
反方:開卷未必益。
2、選擇辯題,確定辯論方:
可以是學生自主選擇,然后劃定雙方;也可以在教室中間劃開,然后用拋硬幣的方法選擇辯題;可以群體間相互辯論,也可以選出幾位辯手作為代表。
3、進行辯論:
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表明自己的觀點要做到有理有據,用舉例的方法來說明自己的觀點,不進行人身攻擊,就話題展開辯論。
4、辯論總結:
教師指出本次辯論的優點,提出今后辯論的注意事項。
正方:
生:我愛讀書,書包含了世界萬物,人間真情。是書讓我懂得了成與敗,得到失,真與假,是與非,愛與恨……從小到大,我一直都愛讀書。天真幼稚的兒時,依偎在母親的懷里,聽著母親講述動物世界,當機智的羊羔戰勝兇惡的大灰狼時,我會歡呼雀躍。書讓我懂得了為正義而歡呼。讀書我知道了:“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這是秋的悲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是冬的美麗。在書中我領略到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壯,領略到了“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的濃濃鄉情……
生:《走遍天下書為侶》,也就是在生命中時刻陪伴,能夠共擔風雨,分享喜怒哀樂,特別親密。更能表達出作者對書的喜愛。
師:的確,一本好書不僅能給人帶來快樂,還有慰藉;不僅能讓你深思,還能給你啟示。好書,是智者,是良師,是諍友,也是伴侶。
生:世界名人培根說:”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修辭與邏輯使人善辯!斑@諸多意思,可以蔽之一言:開卷有益。
生:卷,書也。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歷史經驗的總結,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讀書,可以徹悟人生意義;讀書,可以洞曉世事滄桑;華羅庚開卷,從小就打下了很好的數學和語文基礎,寫過幾百首詩詞,還寫過散文和許多通俗生動的科普讀物。初中畢業時,就撰寫出數學論文,論文層次清楚、語言簡練,精辟地指出了蘇家駒教授《代數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的錯誤。人非生而知之。試問,華羅庚如不勤開卷、好讀書、善思考,能那么早就寫出如此獨具見解又頗有文采的數學論文來嗎?
反方:
生:你說:“開卷有益,看書有益。”但是,仔細一推敲,這種說法也不一定正確吧。如果我們對什么書都感到興趣,那“開卷有益”也就未必有益了。我知道大哥班的一名好同學,自從迷戀武俠小說之后,竟達到廢寢忘食、手不釋卷的程度,看書著了迷,達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上課一心都想著書中的情節,沒心思學習,成績就一落千丈。把他爸爸媽媽氣得沒有辦法。只好求助于老師批評。
生:還有些學生看武打小說,被書中的一些情節所吸引,模仿書中的人物,講究所謂的江湖義氣,為了不大的小事大打出手,最終走向犯罪的道路。電視上經常介紹這樣的事。這難道不是看書害了自己嗎?
師:的確,有人把書比作了朋友,看好書,就是交好朋友,才會進步;則看不好的書,當然是交不好的人作朋友,那樣你就會退步。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所以,只有看好書才會對你有益。因此,我的觀點是:開卷未必有益。我真心的希望,每位同學都能有選擇的看書。而不要因為看錯了一本書,將自己引入歧途,毀了自己的一生。
生:有的人看書不認真思考,只是囫圇吞棗、馬馬虎虎的隨便翻翻,既浪費了時間,又沒有得到知識,這樣的開卷無益。
生:語文課看數學書就不能受益,而且有害。
師:對啊,讀“一本好書勝過得到一個珍寶,讀一本壞書比遇到一個強盜更可怕!币虼,開卷是否有益,得先看開什么卷。讀那些不健康的書籍便會對身心造成影響,沒有好處。當你越讀地多那些不健康的書,你的中毒就會越來越深,從而導致你淪落,跌落萬丈深淵,那該是一個多么悲慘的命運!如果你所選擇的是有益的書籍,那么讀書不但能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提高人生精神境界,而且也會使自己有美好的前途。
在明辨中澄清事實,在爭論中發展語言,點燃學生思維之火,是學生思維變單一為發散,變平面為立體,便一元為多元。
五、總結評價
引導評價,提高語言能力:
1、自我評價:
自己在這節課中發言是否踴躍,表達是否清晰,態度是否大方,思維是否敏捷,與同學的交流、合作是否積極等。
2、學生評價:
你認為這節課誰的表現最佳?為什么?
3、教師評價:
總結本節課中學生突出的優點,提出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
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多渠道,多角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第二、三課時
習作
1、提出習作要求:
以“記一次辯論”為題寫一篇習作。
2、確定習作范圍,補充題目:
在本單元活動中,學生有很多經歷,讀書、采訪、交流、辯論、講故事……相信在這些經歷中一定有學生覺得印象深刻的。學生可以選擇其中一個進行描寫。
3、交流:
同桌間說說想寫什么內容。
4、動筆:
先擬定提綱,在動筆寫。
5、佳作賞析:
6、講評很多活動都是學生親身參與的,可以有不同的感受:
講評中注意對活動過程的描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經歷參與評價;注意對語言的評價,抓住學生用的準確的語句進行積極評價;抓住學生獨特的感受進行積極評價。
習作的賞析、交流、評價,是進行口語交際,習作訓練的一次良好的語言訓練。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小組討論,佳作賞析中,通過對話交流,點撥寫作方法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達到聽說讀寫綜合發展,習作與口語交際雙贏的目的
口語交際、習作一教學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這次“口語交際·習作”是本組教材的專題“我愛閱讀”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綜合性學習的繼續。
1、要在綜合性學習中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
2、教材中提供了三個可供選擇的活動角度:
、拧≌f寫自己在讀書經歷中的故事。
⑵ 交流采訪經過和體會,整理采訪記錄。
、恰@“開卷是否有益”展開辯論,再寫下經過或自己的看法:
引導學生共同交流一個感興趣的話題,進一步提高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
3、去圖書館或書店了解圖書的種類;給自己的圖書歸類,做書目。
4、做讀書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等項活動的一次綜合展示與交流。
【設計理念】
把口語交際·習作和交流平臺、展示臺中的內容進行整合,組織一次交流活動,分為“談體會”(讀書感受、讀書方法、讀書樂趣等)“講故事”(自己的或者別人的)“辯論會”(開卷是否有益),這三個小活動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所側重,關鍵是引導學生反思學習過程,養成善于思考,善于總結的習慣。學生根據交流的情況,完成一篇習作;組織一次成果展示,包括展示臺中提示的讀書記錄卡、班級圖書把學生放在一個大的學習情境中學習,把這個單元的語文學習變為學生語文實踐的過程,讓學習變成一個讀書交流的多種形式的活動。
文本成為學習活動的載體,而不是學習活動的最終目的,這樣設計始終把語文素養的提高放在顯著的位置。學生時刻處在學習過程中,每個人都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在學習過程中會有積極的思維活動,并且始終伴隨著學習者自身的學習反思,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思路,使用多種學習策略,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者。
【教學目標】
1、繼續深化學生對閱讀重要性的理解,激發對讀書的思考和熱愛。
2、通過講述讀書故事、交流讀書體會、介紹采訪心得、開展辯論等活動,增強學生的表達、傾聽和與他人交往溝通等能力,促進學生養成多讀好書的良好習慣。
3、在口語交際和習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
4、根據開展活動的情況,選擇一個角度進行習作,學習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練習修改自己的習作。
【教學重點】加強學生對閱讀重要性的理解,激發對讀書的思考和熱愛。
【教學難點】在口語交際和習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1、整理在本組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收集的相關資料。
2、搜集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談話導入
未見高山便知其巍峨,未見大海便知其深邃,未見宇宙便知其渺遠,這是書的力量。書包含了世界萬物,人間真情!拔摇睈圩x書,因而“我”有竊讀的樂趣,與北大著名學者對閱讀的交流,使我們更覺讀書有益;作家的經歷,讓我們領悟了讀寫中吸收與傾吐的關系,更堅定與書為伴,以書為侶,其樂無窮的信念;得出善于讀書,要常讀常新,百讀不厭,必有所獲道理。的確,書籍是智慧的工具。正如歌德所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好書使人開卷時會有所求,而閉卷時有所得。那么,在本節課中,就讓我們共同交流一下讀書的樂趣吧!
通過對本單元課文內容的簡要回顧,和教師的激情導入,再一次激發學生讀書的愿望。
二、自主準備
1、默讀提示,了解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
2、投影出示:
內容:
、拧≌f說你在讀書的過程中,有什么故事要和大家交流。
⑵ 采訪身邊愛讀書的人,說說采訪的心得體會。
、恰≌归_討論,開卷是否有益。
3、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確定交流的角度,合作成組,小組同學之間的互相交流討論,互評互說,進行練習。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話題交流,既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以人為本,給學生已自主空間,又引發了學生交流的愿望。
三、暢所欲言
目的: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1、自由選擇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評議、指正:
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交流,給予個別指導。
2、每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上臺交流,要求講話學生清楚流暢地表達,聽者認真、安靜地傾聽。教師引導學生大膽進行評議、辯論。
通過巧妙地引導學生的暢所欲言的說和認真地傾聽別人的發言,把課堂引向精彩,課堂定會呈現出許多的精彩亮點。
四、教學預案
第一種:談體會。
通過討論,同學們說對閱讀的新認識,對讀書的感受;說出在讀書獲得樂趣,獲得的有效讀書方法。
學生紛紛說:
1、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么鑒別力。
2、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3、是的,歌德曾經說過,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面。說明讀書要思考。
4、讀書也要講究方法:讀書不要貪多,而要多加思索,這樣的讀書才能獲益。
5、讀書要講究質量,特別對那些質量高、知識含量大、值得品味的書要認真讀,加以理解和領會,有的句篇或內容恐怕還應背誦。
6、讀書的方法還有:
粗讀:關系較遠的書,可以大致瀏覽即可,以此了解全書的大概內容。
深讀:就是在掌握內容大意的基礎上,對重點內容作深入的了解。
第三種是精讀,在理解重點內容之后,把各部分內容融會貫通,形成整體的認識,并把該記的都記住,該體會的都體會出來,還可以進行聯想、質疑,寫出心得體會。這樣,你讀書的收獲就會大得多。
7、還有概覽、提問、閱讀、復述、復習等五步閱讀法。
8、將書中的知識歸納成一個個框架,在讀書中隨時將合適的內容放進去的“框架讀書法”;以及把幾種觀點相近或相反的書籍進行對照閱讀的“比較讀書法”。
一邊讀書一邊對書上的內容提出疑問的“質疑讀書法”等等。
9、學生總結記讀書筆記的方法:
摘錄式、體會式、提綱式、批注式、書簽式、卡片式。
師給予充分的肯定,告誡學生還可以在讀書的過程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創造出更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愿同學們真的能在每一個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使自己的思想得到無窮的發展。
讀書體會,獲得讀書方法,受益終生。
第二種:講故事。
同學們通過自己的討論,有的采訪了愛讀書的人,有的搜集了一些名人讀書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肯定有不少動人的故事,那就把最有趣,最有價值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毛主席讀書的故事
毛主席很忙,但是他總是擠出時間來讀書。
有一次,毛主席發燒,醫生不準他看書,毛主席說,“我躺在這里整天就是吃飯、睡覺,多難受!不讓我看書不行!”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書拿來,他這才高興起來。
毛主尤其喜歡“動筆”讀書。只要是他讀過的書,他都會不厭其煩地將書中錯別字和點錯的標點改正了。毛主席還喜歡加批注,上學時就曾批注鮑爾生著的《倫理學原理》,在10萬余字的原著上,他用工整小楷寫了1萬多字的批注。后來這本書被一個同學借去,直到1950年,才展轉還給毛主席。毛主席又高興地批注了自己寫在書中的批語。
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后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里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于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王亞南睡三腳床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我國杰出的經濟學家。
從偉人的身上汲取力量,明理:讀書思考是通向成功的最佳途徑。
第三種:辯論會。
據學生前面兩個活動的情況,選擇一個辯論話題!伴_卷是否有益?”根據自己的讀書感受,加上典型的例子,進行辯論。
1、明確辯題:
正方:開卷有益。
反方:開卷未必益。
2、選擇辯題,確定辯論方:
可以是學生自主選擇,然后劃定雙方;也可以在教室中間劃開,然后用拋硬幣的方法選擇辯題;可以群體間相互辯論,也可以選出幾位辯手作為代表。
3、進行辯論:
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表明自己的觀點要做到有理有據,用舉例的方法來說明自己的觀點,不進行人身攻擊,就話題展開辯論。
4、辯論總結:
教師指出本次辯論的優點,提出今后辯論的注意事項。
正方:
生:我愛讀書,書包含了世界萬物,人間真情。是書讓我懂得了成與敗,得到失,真與假,是與非,愛與恨……從小到大,我一直都愛讀書。天真幼稚的兒時,依偎在母親的懷里,聽著母親講述動物世界,當機智的羊羔戰勝兇惡的大灰狼時,我會歡呼雀躍。書讓我懂得了為正義而歡呼。讀書我知道了:“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這是秋的悲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是冬的美麗。在書中我領略到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壯,領略到了“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的濃濃鄉情……
生:《走遍天下書為侶》,也就是在生命中時刻陪伴,能夠共擔風雨,分享喜怒哀樂,特別親密。更能表達出作者對書的喜愛。
師:的確,一本好書不僅能給人帶來快樂,還有慰藉;不僅能讓你深思,還能給你啟示。好書,是智者,是良師,是諍友,也是伴侶。
生:世界名人培根說:”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修辭與邏輯使人善辯!斑@諸多意思,可以蔽之一言:開卷有益。
生:卷,書也。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歷史經驗的總結,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讀書,可以徹悟人生意義;讀書,可以洞曉世事滄桑;華羅庚開卷,從小就打下了很好的數學和語文基礎,寫過幾百首詩詞,還寫過散文和許多通俗生動的科普讀物。初中畢業時,就撰寫出數學論文,論文層次清楚、語言簡練,精辟地指出了蘇家駒教授《代數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的錯誤。人非生而知之。試問,華羅庚如不勤開卷、好讀書、善思考,能那么早就寫出如此獨具見解又頗有文采的數學論文來嗎?
反方:
生:你說:“開卷有益,看書有益!钡,仔細一推敲,這種說法也不一定正確吧。如果我們對什么書都感到興趣,那“開卷有益”也就未必有益了。我知道大哥班的一名好同學,自從迷戀武俠小說之后,竟達到廢寢忘食、手不釋卷的程度,看書著了迷,達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上課一心都想著書中的情節,沒心思學習,成績就一落千丈。把他爸爸媽媽氣得沒有辦法。只好求助于老師批評。
生:還有些學生看武打小說,被書中的一些情節所吸引,模仿書中的人物,講究所謂的江湖義氣,為了不大的小事大打出手,最終走向犯罪的道路。電視上經常介紹這樣的事。這難道不是看書害了自己嗎?
師:的確,有人把書比作了朋友,看好書,就是交好朋友,才會進步;則看不好的書,當然是交不好的人作朋友,那樣你就會退步。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所以,只有看好書才會對你有益。因此,我的觀點是:開卷未必有益。我真心的希望,每位同學都能有選擇的看書。而不要因為看錯了一本書,將自己引入歧途,毀了自己的一生。
生:有的人看書不認真思考,只是囫圇吞棗、馬馬虎虎的隨便翻翻,既浪費了時間,又沒有得到知識,這樣的開卷無益。
生:語文課看數學書就不能受益,而且有害。
師:對啊,讀“一本好書勝過得到一個珍寶,讀一本壞書比遇到一個強盜更可怕!币虼,開卷是否有益,得先看開什么卷。讀那些不健康的書籍便會對身心造成影響,沒有好處。當你越讀地多那些不健康的書,你的中毒就會越來越深,從而導致你淪落,跌落萬丈深淵,那該是一個多么悲慘的命運!如果你所選擇的是有益的書籍,那么讀書不但能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提高人生精神境界,而且也會使自己有美好的前途。
在明辨中澄清事實,在爭論中發展語言,點燃學生思維之火,是學生思維變單一為發散,變平面為立體,便一元為多元!
五、總結評價
引導評價,提高語言能力:
1、自我評價:
自己在這節課中發言是否踴躍,表達是否清晰,態度是否大方,思維是否敏捷,與同學的交流、合作是否積極等。
2、學生評價:
你認為這節課誰的表現最佳?為什么?
3、教師評價:
總結本節課中學生突出的優點,提出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
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多渠道,多角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第二、三課時
習作
1、提出習作要求:
以“記一次辯論”為題寫一篇習作。
2、確定習作范圍,補充題目:
在本單元活動中,學生有很多經歷,讀書、采訪、交流、辯論、講故事……相信在這些經歷中一定有學生覺得印象深刻的。學生可以選擇其中一個進行描寫。
3、交流:
同桌間說說想寫什么內容。
4、動筆:
先擬定提綱,在動筆寫。
5、佳作賞析:
6、講評很多活動都是學生親身參與的,可以有不同的感受:
講評中注意對活動過程的描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經歷參與評價;注意對語言的評價,抓住學生用的準確的語句進行積極評價;抓住學生獨特的感受進行積極評價。
習作的賞析、交流、評價,是進行口語交際,習作訓練的一次良好的語言訓練。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小組討論,佳作賞析中,通過對話交流,點撥寫作方法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達到聽說讀寫綜合發展,習作與口語交際雙贏的目的。
口語交際、習作一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1、通過講述讀書故事、交流讀書體會、介紹采訪心得、開展辯論等活動,增強學生的表達、傾聽和與他人交往溝通等能力,促進學生養成多讀好書的良好習慣。
2、根據開展活動的情況,選擇一個角度進行習作,學習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練習修改自己的習作。
【課前準備】自由組成小組開展“我愛學習”綜合性學習活動,感受閱讀的快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激發興趣,明確目標
同學們,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閱讀一本好書,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對話,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在這次“我愛讀書”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獲吧?
今天,我們就來交流一下。
二、組內討論,人人參與
1、你們小組開展了哪些活動,有什么收獲呢?請同學們在組內交流。
2、學生在組內交流:
教師巡視檢查、督促,要求人人發言。對個別表達、交流有困難的學生,可采用個別輔導或同學互助的方法,讓其發言。
3、互聽互評,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4、推薦代表參加全班交流:
為了使代表的發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組成員可集體出主意、想辦法,使發言的內容更全面、更精彩。
三、全班互動,交流評價
1、提示互動內容:
《竊讀記》中的小女孩,在書店里品味了“竊讀”的快樂,在你的讀書經歷中,有什么樣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中的小女孩,在對長輩的訪談中獲得了讀書的啟示。如果你采訪了身邊愛讀書的人,你可以和同學交流采訪的經過,談談采訪的心得體會。
2、全班互動:
⑴ 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介紹,小組成員互相補充。
、啤∧銓φl說的話有同感?學生自由交流評價,感受閱讀的快樂!
四、開展辯論,啟迪思維
1、人們常說:“開卷有益!钡灿腥苏f:“開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書反而有害!蹦銓@個問題怎么看?請同學們擺事實、說道理,咱們可以展開一次辯論。
2、學生分成正、反兩方展開辯論,教師及時指導、點撥。
3、師總結:
好書會像營養品一樣滋潤我們的心靈,像朋友一樣陪伴我們的人生,像窗戶一樣打開我們的世界,給我們力量、勇氣和智慧。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和好書交朋友呢?讓我們養成愛好閱讀的習慣,一生都與好書相伴吧!
第二、三課時
習作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在口語交際課上,同學們通過講述讀書故事、交流讀書體會、介紹采訪心得、開展辯論等活動,體會到讀書帶給我們的樂趣。大家的發言都各有見地。把你們交流的內容進行加工整理,寫下來就一定會成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請大家選擇一個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寫下來吧!
二、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1、學生默讀提示,劃出習作內容。
2、投影出示習作內容:
讀書故事;采訪記錄;記一次辯論活動。
三、試寫初稿,反復修改
1、學生進行習作,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2、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請同學們完成初稿后,自己認真進行修改。
3、組內互讀互改,提出修改建議。
4、按照小組同學的建議,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四、朗讀佳作,共同賞評
每小組推薦一至二名同學,分別朗讀各自的習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賞析。
五、謄寫作文,制作小報
1、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直到滿意后抄寫在作文本上。
2、整理習作和資料,小組合作辦一期“讀書樂”為主題的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