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開辟的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2、運用金鑰匙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為復述課文做準備。
3、通過理解,體會過渡段的運用。
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開辟意義的了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教學準備:教師:課件、相關資料;學生:收集資料
一、談話導入
1、 你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些什么路?在2000多年前,一位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就為我們開辟了一條千古不朽、享譽世界的路——絲綢之路。(板書課題)
2、 釋題,讀“金鑰匙”,用金鑰匙的方法說說你想了解絲綢之路的哪些問題?
(老師板書:什么叫絲綢之路?為什么要開辟絲綢之路?是怎樣開辟的?有什么意義?)
3、瀏覽課文,看看這些內容都在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在講。
二、 學習課文
1、課文中哪一個自然段在告訴我們絲綢之路是一條什么樣的路?默讀。
(學生交流,課件出示第4自然段。)
2、你對絲綢了解多少?學生談收集的資料。(可結合學生帶來的絲綢直觀感受)
課件展示(看到這么華麗的絲綢,你想說些什么?,瞧,羅馬帝王身著絲綢的高貴)
3、絲綢不僅在中國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瀏覽課文,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在寫絲綢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4、默讀1、2自然段,找出能體現中國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的詞語和句子。
。ń涣鳎“目瞪口呆”“贊不絕口”……“最時髦”“最講究”“最珍貴”“和黃金等價”……)
5、此時,作為絲綢發源地的中國子孫,你的心情是怎樣的?讀出這種驕傲的語氣。
(二)學習第3自然段。
1、歐洲的羅馬帝國在我們國家的什么位置?(課件展示地圖)
2、去羅馬帝國的路到底是一條什么樣的路?文中哪一個自然段在講?
。ㄅx,男同學思考:找出一個詞語概括路的特點,你是如何體會到的?
課件展示地圖,段落,理解這條路環境惡劣,充滿艱辛與危險。)
3、魯迅先生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那這樣一條危險的、遠隔萬里的道路是誰開辟的呢?(板書:張騫)哪句話在寫?哪些段落又在詳細寫?
4、再讀第四自然段,看看第四自然段的內容與前后的內容有何聯系?是如何聯接的?
(像這樣把前后的自然段連接起來的段落叫做過渡段,它的作用是承上啟下
。ㄈ⿲W習5---7自然段
1、張騫開辟這條道路的過程容易嗎?同學們在品德課上對這個故事已有所了解,誰能說一說?
2、課文中都是怎么介紹的?默讀5----7自然段,思考:張騫在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如何面對的?你是如何體會到的?用——勾畫出來。
3、學生交流:
。1)“他渡黃河、過沙漠……日夜兼程……當了俘虜。”體會剛開始的條件的惡劣都不是真正的困難,遇到匈奴才是真正的困難。板書:日夜兼程當了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