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說課
凡是科學家,都具備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諾貝爾也不例外。
《諾貝爾》這篇課文是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震撼人心之處不僅僅在于他發明了炸藥,把獎金和專利費的利息獎給物理學、化學等五個領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更在于他在發明炸藥的過程中,竟然連自己的生命都不顧,這是最讓人感動與欽佩的。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諾貝爾獎頒獎儀式的時間和地點,以及回答了為什么要在這個時間、這個地點頒獎。第二部分3~9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主要記敘了諾貝爾發明炸藥的經過及不斷探索的品質。字里行間,飽含著作者對一代偉人的崇敬與佩服之情。這一部分是需要學生重點學習和體會的。第10自然段是文章的結尾,揭示了世界上為什么會有諾貝爾獎。文章于樸實中見真情,一種是對諾貝爾本身發明炸藥促進了科學進步的情,另一種是對諾貝爾用自己的錢激勵后世科學家及其他領域的研究人士對事業孜孜以求的情,欽佩之情,崇敬之情,自然流露,合而為一,鑄成了對諾貝爾的真摯的紀念與懷想。學完這篇課文,相信同學們的心靈都會為之震動,并會將這份震動長久地保留下去。諾貝爾,不止是一個名字,更代表執著追求的精神。
教學目標:
1、能讀通、讀順課文,理解“盛會”、“風行”等詞語的意思。
2、了解諾貝爾發明炸藥的經過,并能簡要地復述。
3、練習抓住關鍵的詞句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能有聲有色地朗讀課文。
4、感受諾貝爾身上的目標專一、持之以恒、不畏艱難、不斷探索、造福人類的精神。
5、能整合全文內容為諾貝爾寫一篇一百多字的小傳。
教學重難點:抓住關鍵的詞句體會諾貝爾身上的精神,能有聲有色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疑導入
1、請學生跟老師讀一個時間:12月10日下午4時30分;再跟老師讀一個地點:斯德哥爾摩。告訴學生:這是一個特殊的時間以及一個特殊的地點。為什么特殊呢?
2、學生自讀第1自然段。說一說原因,理解“盛會”。
3、再讀第2自然段。除了書上的兩個問題,你還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引導學生質疑是激發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此處旨在引導學生關注諾貝爾,為什么這個盛會舉辦的時間和地點都和他有關系?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從而為學習下文打下伏筆。)
二、品讀釋疑
1、指讀第3~10自然段,糾正讀音。
2、再讀第3~10自然段,選擇自己有信心的自然段,讀正確,讀流利。
3、每位同學把3~10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除了讀正確,讀流利,再想一想:為什么這個盛會的舉辦時間和地點都跟諾貝爾有關。
(這個問題的答案第10自然段中有,安排在這里問主要是有針對性的解決學生前面的疑惑。如果學生能自己關注到這一自然段,當然最好;如果學生是聯系3~9自然段諾貝爾發明炸藥來說,那么我首先會肯定學生很會讀書,因為他在讀的過程中已經記下了諾貝爾最突出的成就,其次我會引導:為什么他發明炸藥就和這個盛會有關系呢?他和這個獎的聯系到底是什么?對于第10自然段里的內容,學生也許會提出疑問,如:什么叫“遺囑”?可以請其他同學解釋;又如“200萬英鎊”是多少錢?因為這不是探求的重點,而老師解釋關系到計算的問題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的,所以可安排同學若有興趣,課后作探究;至于什么叫“利息”,可給予現場解決,學生不知道的話,由老師說明;再有如若學生提出有6個領域,那么要向學生清楚地講明:生理學或醫學屬于同一個領域。總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就說明他在思考,他在求索,值得肯定和鼓勵。老師要做的,是要分清哪些問題有價值,而哪些問題無需深入探討,以避免課堂有效教學時間的無謂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