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一、教學理念1、理解課文重點段,認識諸葛亮神機妙算。
2、激發學生提問題,憑借課文(文字、插圖),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二、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
2、學會11個生字,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
3、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識,有計謀,有膽略。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
教學重點: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重點段,認識諸葛亮神機妙算。
四、教學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自學質疑:
㈠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今天我們來學一篇根據《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改寫的故事。(出示課題后齊讀)
2、學生簡介收集的背景資料:
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前發生的。
(二)引導質疑:從《草船借箭》這個課題中,我們可以知道什么? 你還想知道什么? 如:怎樣借?為什么能借到?
二、點撥新授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
2、交流匯報
教師引導 學生歸納出: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來刁難諸葛亮,諸葛亮因借箭而顯示才干。文章主要寫了“逼亮造箭、準備借箭、草船借箭、借箭成功”等內容。
學生歸納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機指出: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果”的順序寫的。
(二)學習第一段。
1、師:初讀了課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想設計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對白。我讀提示語,一、二組讀周瑜的話,三、四組讀諸葛亮的話。想一想: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諸葛亮分別是個什么樣的人?
(師生讀書)
2、師:這一段對話的提示語太單調,怎么總是“周瑜問,周瑜說”呢?我們學過的提示語中,常常有恰當地描寫說話人的動作、神態等的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譯過來的,古人寫文章用提示語一般很簡潔,“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們接下去就來通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提示語加一個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詞語,再讀讀這句話,更深地體會人物的個性特征.
(學生默讀、思考)
3、討論交流,在學生給課文加上提示之后,教師要追問為什么這么加?并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4、小結:這一段的語言交鋒,句句緊扣,可畫出兩個人鮮明的性格特點。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表現了他心胸狹窄,兇狠狡詐。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為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三、練習鞏固
1、出示檢測題
(1)聽寫文中的生字新詞
(2)填空:周瑜因為( ),所以( ),要諸葛亮( ),而諸葛亮說( ),并且和周瑜( )。
2、各學習小組組織復習本節課內容,準備迎接檢測。
四、檢測反饋:
1、實施檢測
2、總結檢測情況,作針對性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從重點段落入手,引導學生嘆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能從文中歸納出借箭成功的原因。
教學設計:
一、自學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