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園不值》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扣”。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讀懂詩句,體會感情,感受意境。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教學重點:指導朗讀,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和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
教學難點:理解“應”、“憐”、“屐齒”等字詞;學習詩人的寫作手法。
教具準備:幻燈,課文插圖,小黑板,電子琴,鮮花、蝴蝶、枝葉、小鳥的圖片,“紅杏出墻”實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了解詩題。
1、同學們,大家喜愛春天嗎?(生:喜愛)
2、誰能背出一首贊美春天景色的古詩呢?(學生背《春曉》、《惠崇春江晚景》等。)
[聯系舊知識,激發學習思維的“熱點”,以較強的探究心理投入新課學習。]
3、背得真好,我們掌聲表揚。(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今天,我們再一起來學習和欣賞宋朝詩人葉紹翁寫的一首贊美春天景色的古詩,請大家打開課文第十二課。(教師板書詩題,學生齊讀。)
4、詩題中,同學們有不明白的詞嗎?
[提倡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養成勤思好問的習慣]
生:“不值”是什么意思?
師:“不值”這個詞可不容易理解,請大家看看字典上的解釋,選擇最佳答案。(幻燈出示“值”字在字典上的六種解釋,引導學生選擇第5項解釋:遇到、碰上)
[教會學生勤查工具書的學習方法。]
師:一起來說說整個詩題的意思。
二、看圖激趣,初步感知。
師:同學們請看上這幅圖畫,(出示掛圖)畫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條石子小路,上面布滿了青苔。
生2:我看到了一枝紅杏伸出了墻外……
生3:我看到了詩人站在園外敲打柴門……
……
[學生自由看圖說話,既激發興趣,又能增強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
三、品讀詩文,理解詩意。
1、朗讀訓練。
(1)、請同學們大聲朗讀古詩。(小黑板出示詩文)
(2)、指名朗讀古詩。
(3)、大家說他讀得好不好?哪里讀得不好?怎樣才能讀出感情?[讓學生懂得對周邊事物進行評價,懂得讀好古詩的關鍵是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人感情。]
2、小組合作
(1)、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討論詩句的意思和詩人的感情,小組內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請做上記號。(交流匯報)
[小組合作學習,能在集體中表現出互幫互助的好風氣。]
(2)、大家先看第一、第二句話,有什么不明白的嗎?(根據學生的提問在小黑板上畫出“應”、“憐”、“屐齒”、“印”等字詞,其他問題即問即答。)
3、理解難解詞語。
(1)、理解“印”。要想理解這詞的意思,得先從“蒼苔”入手。蒼苔喜歡長在什么地方?一到春天,蒼苔毛茸茸、綠油油的一片,如果從蒼苔上走過,會留下什么?“印”字的意思是(留下腳印)。
(2)、理解“屐齒”。什么東西會把蒼苔踩壞?舊時人們所穿的木底鞋叫做“屐”,木底鞋上的橫梁叫做“屐齒”。
(3)、理解“憐”。穿著屐齒踩在綠油油的青苔上,主人會覺得可惜嗎?為什么?(因為主人愛惜蒼苔)誰來說說“憐”字的意思?(愛惜、憐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