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 知識與技能
(1) 學會生字。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2、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查找各種工具書或借助注釋來理解課文。
(2) 通過分析重點詞句來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讀寓言,理解寓意,領悟道理。
重難點、關鍵
能借助釋文理解古文,初步領悟審議所講的道理。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具準備:課件(出示重點句子)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們記得的學過的寓言故事有哪些?請你們選擇一兩個講給同學們聽。(學生發言)讀過這些寓言故事之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樣的道理?
2、寓言就是蘊涵著一個深刻的道理的短小的故事。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寓言《刻舟求劍》,相信你們一定能從中明白更多的道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師范讀,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發言)
2、學生自讀,畫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
3、師生評價,正字正音。
4、熟讀課文,對照譯文了解課文內容。
5、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深入理解內容,了解寓意
1、以小組為單位解決疑難問題。
2、在班上討論,研究小組內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思考:
(1) 你用什么辦法找到《刻舟求劍》中楚人丟失的那把劍?
(2) 《刻舟求劍》的故事為什么要詳寫“刻記號”這一節?(楚國人刻舟時把握十足的神態和“求劍”時茫然沒有結果的無奈相映成趣,這一細節生動地刻畫了這個愚蠢、不知變通的家伙的心理狀態。想像“刻舟”時的神態和“求劍”時的茫然。)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讀出同船人催楚國人時著急、懷疑的語氣和楚國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語氣。)
4、楚國人錯在哪里?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1)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
四、復述故事內容
1、同桌互相講一講。
2、指名班上復述。
第二課時
一、 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鞋穿著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的腳知道”這樣一句話嗎?你能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嗎?(學生發言)
2、在春秋時期的鄭國有一個買鞋的人就跟你們想的不一樣。(板書課題:鄭人買履)
3、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老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 學生自讀,畫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