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詞二首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26 詞二首
教 材:冀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
單 元:第六單元——豐富多彩的文化
板 塊: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詞作情景交融、恬靜自然,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
詞人描繪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一片詩情畫意,優美動人,夜色那么清幽,氣氛那么恬靜,充滿了鄉土氣息,抒發了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上闕寫夜景其實是烘托,下闕寫避雨才是詞作的旨趣所歸。
《如夢令》大意是講述詩人曾經飲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氣氛所熏染,以致陶醉,找不到回家之路,撐船到處轉,沒想到闖入了荷花叢中,驚醒了一群同樣“沉醉”的鷗鷺。
作者用語生動流暢,風格清新自然。詞作側重在寫景,融情于景。通過景物的描畫來抒發和表達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故而意境創造含蓄深沉。通篇見景不見人,而事實上作者的行蹤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為意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藕”,掌握“鵲”和“藕”兩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詞,讀出詞的節奏和韻味。背誦課文。
3.幫助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想象詞句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結合詞句掌握生字新詞。
2.通過對詞的理解,感悟詞所描繪的意境。
3.通過詞的學習、意境的感悟,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與熏陶。
4.通過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探究閱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詞的意境,借助語言文字,充分展開想象,感悟詞中景、心中情,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中國古詩詞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重難點分析:
l 本文的重點是通過反復閱讀,理解詞句的含義。通過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進行誦讀,并為他們創設情境,營造寬松、平等、民主的氛圍,讓他們在讀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美讀,在美讀中編創,從而使閱讀、理解、積累、運用這一學習流程循序漸進,在閱讀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進而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中國古詩詞的美好情趣。
l 想象詞句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難點。五年級的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對照注釋,已能大致理解詞的意思,但由于年齡、閱歷的限制,使其不能深刻理解詞人所表達的真實情感,必須結合詞人的生平背景,教師適當地指導品悟,才能體會詞中所表達的情感。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教學過程
設計說明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一)課件出示《清平樂·村居》。
(二)學生背誦。
(三)記得這首詞是誰寫的嗎?(南宋詞人辛棄疾)
(四)課件出示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五)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就跟隨作者學習他的另一首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六)課件出示理解題目:“西江月”是詞牌名,“夜行黃山道中”是詞的題目名。
(七)課件出示教師介紹黃沙道。
二、初讀詞作,初步感悟
(一)自己放聲讀一讀,讀通,讀順。
(二)指名朗讀,并讓學生作出相應的評價,教師隨機引導學生讀出這首詞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