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米修斯的故事》教學反思
高林生老師曾指出過好課的四大標準:教材要鉆研;目標要整合;拓展要有度;訓練要扎實。仔細思考著四大標準,在當前呼聲一片的“語文要回家”的聲音當中,是那么的震耳發饋、引人深思!
一、教材要鉆研
當前許多老師上課時唯參考書中教案是從,唯名師的教學設計是從,沒有自己對教材的獨特理解,沒有考慮自己班級學生的學情,生搬硬套,其結果是課堂教學游離于教材之外,游離于學生之外。既浪費了時間,又耽誤了學生。
在教學《普羅米修斯》這篇課文之前,我閱讀了大量的古希臘神話故事,尤其是對文中出現的四個人物作了深入的研究。悲天憫人、坦蕩無私、堅強不屈的普羅米修斯,殘暴無情、心胸狹窄、獨斷專行的宙斯,神力無窮、勇敢機智的海格立斯,忠厚樸實、心地善良的赫利俄斯等人物形象在我的心里逐漸豐滿起來。做到心中有數,課堂上才能胸有成竹。
這篇文章有很多名師上過,網絡上各種版本的教學設計數不勝數。課前曾收集過大量的教學設計,希望能從中受到一些啟發。可是當自己真的去設計教學時,就把這一切都給忘了,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我想,這樣設計出來的教案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
二、目標要整合
教學中許多老師常常有意或無意的把“三維目標”人為的割裂開來。其實,在教學中,
“三維目標”是有機結合的,是不可分割的。在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難道就沒有方法,沒有過程?難道就沒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
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我盡量對“三維目標”進行整合,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借助于課文中的具體語言文字了解普羅米修斯盜火的英雄壯舉,感悟其感人的品質。
2.聯系生活實際認識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激發學生學英雄、做英雄的熱情。
3.抓住課文的空白處,對學生進行寫法指導和語言文字的訓練。
三、拓展要有度
近年來,教育的有識之士均不約而同地指出——當前語文教學中“非語文”,“泛語文”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形同虛設的小組合作,花里胡哨的音樂和表演,漫無邊際的拓展······出現了語文的虛化、邊緣化。
語文教學需要適當的拓展,但不能過度。否則,不僅在教學時間上無法保證,也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高。學生學了這篇文章后,很容易走入這樣的誤區:只有干出過驚天動地、轟轟烈烈大事業的人才是英雄。為了樹立學生正確的“英雄觀”,我安排了一個討論——“論英雄,誰是英雄”,讓學生通過談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列舉自己身邊的英雄等過程,明白:英雄不僅僅是干出過大事業,有大成就的人,更是那些在平凡的崗位上,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工作的人。
這樣基于文本內容上的適度拓展,有利于開闊學生的眼界,訓練學生的思維,對教學是有幫助的。
四、訓練要扎實
語文離不開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思維的訓練。在這堂課上,我盡量把主動權還給學生,主要安排了這樣幾個訓練的環節:(1)激發想像:想像英雄普羅米修斯還受到了怎樣的懲罰?(2)角色置換:如果你是普羅米修斯,在殘酷的懲罰面前,你會想些什么?(3)練筆:寫一首詩,用詩一般的語言去歌頌這位偉大的英雄。(4)討論:論英雄,誰是英雄?(5)寫作指導:簡單介紹“反襯”的寫做手法。讓他們自己讀,自己說,自己寫,在這樣的過程中,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