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讀了不少書,增長了不少知識。現在我想來考考大家,考什么?考古詩。能接受我的挑戰嗎?你可得把題目給聽清楚了。在你知道的古詩中有哪些詩篇寫到了小孩子,你能背給大家聽嗎?
剛才,我們背的都是古詩,古詩語言簡短,但是意韻豐富。這節課,我們再來認識一個古代的孩子,看老師寫課題。(板書:楊氏之子)學生齊讀課題。
(這個“氏”怎么理解?)這個“氏”啊,在古代是家族的意思,那么“楊氏”就是——“楊家”的意思。
認識他了嗎?誰來說說他是誰?(楊家的小孩子)
我們一起再來讀讀課題——(生讀)楊氏之子。
課文中的小孩是楊氏之子。請問你姓什么?那么在古代你就是——(可以連續問兩個學生)(同學們活學活用,真不簡單!)
二、接觸文本,讀通課文,理解句子意思
1、這個題目的語言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不太好懂;像古詩的語言)今天我們要學的是一篇古文,古文是古時候的人寫的文章。第一次接觸古文,同學們試著來讀一讀,看看古文與現代文有何不同?
2、剛才我們算和古文有了第一次接觸,說說她給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怎么樣?(難讀,很拗口,難理解)
第一次接觸古文,碰到同學們剛才說的這些困難,其實都非常正常,現在由老師帶著大家來讀一讀這古文,我念一句,你們也念一句。
看樣子,大家讀著很用心,要不自己學著老師的樣子,再找找剛才的感覺,碰到難讀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爭取把它讀通順。
3、剛才有很多同學都讀了三遍了。老師問問,有不認識的字嗎?有難讀的句子嗎?
詣。誰知道這個“詣”是什么意思?拜見。你是怎么知道的?這位同學真是個善于學習的人。學習古文,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對照下面的注釋進行學習,等下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用上這個方法。
4、解決了這些問題,同學們再準備一下,一會兒老師要來檢查檢查大家課文讀得如何?
檢測:請兩生來讀,相機指出讀的不當之處。引導如下:
第一次接觸古文就讀的這么好,讀得字正腔圓,停頓得當,把生字都念準了,把掌聲送給他。誰還想再讀?
老師最喜歡他讀的這個地方“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他把“家禽”分開來讀,的確,這里的“家”和“禽”各自表示獨立的意思。現在的“家禽”指的是家里飼養的雞、鴨、鵝等動物的總稱。
5、文章主要寫了兩個人物,一個是(楊氏子),一個是(孔君平)。看看課文中5句話,分別寫了誰?同學們來讀寫楊氏子的話,老師來讀寫孔君平的話。
讀到這里,有哪位同學能試著說說,這篇古文大致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說的真好!)
同學們自己來對照著下面的注釋來學習學習,看看能不能把每個句子意思自己學懂。
(1)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
甚:很。聰惠:聰明有智慧。
說說你是怎么學懂的?(看來這位同學已經很好地掌握了利用注釋來學習古文的方法)
(2)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
“其”在這里是“他的”,“他的”指誰的?
(3)為設果,果有楊梅。(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
( )為( )設果,果有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