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教學設計(表格式)
課 題五年級第二學期第10課《楊氏之子》課 型精讀課教學目標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情感目標: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教學難點: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二、制定依據:1、對教材的分析:《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尤其是“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顯示出九歲孩子的聰明機智和超強的應對能力。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2、對學生的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6名,大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有著較濃厚的興趣,思維比較開闊,善于用已積累的、規范的漢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并能發揮想像,不斷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和寫話能力。但班中還存在相當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注,通過同桌、小組學習等方式,讓能力較強的學生帶動這些學生,盡量給能力較弱的學生創造表現的機會,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做學創的學習中體驗成功。教法選擇采用自主思考與教師講解相結合的方法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方式、方法設計意圖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第10課《楊氏之子》,這篇課文與我們以往所學的課文不同。它是文言文。那何為文言文呢?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文言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同學們都知道,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我國古代有燦爛的民族文化,有浩如煙海的文字藝術瑰寶,它們大都以文言文的形式記載下來的,要學習,傳承祖國的歷史文明,我們就應從小學習文言文,為將來學習語文、學好語文奠定基礎。同學們讓我們齊讀課題。這個“氏”怎么理解?這個氏啊在古代是家族的意思,那么楊氏就是楊家的意思。認識他了嗎?誰來說說他是誰?(楊家的小孩子)課文中的小孩是楊氏之子。請問你姓什么?那么在古代你就是…讓我們再來齊讀課題。(生齊讀:10.楊氏之子)今天,同學們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曲老師有一個學好文言文的竅門,用文言文說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用白話文說就是:學好文言文的好方法就是誦讀。 那你們就來聽一聽,老師是怎樣誦讀這篇課文的!通過談話讓學生了解何為文言文,激發學生的讀讀書欲望。 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是×氏之子(女),既激發了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又使學生活學活用了學過的知識。二、接觸文本,讀通課文,理解句子意思。1、范讀課文。引導學生知道誦讀文言文的特點:一是速度放慢;二是停頓得當。2、教師領讀:(出示課文----屏幕)3、學生練讀兩遍:請學生打開書4、學生認讀生字5、指名學生讀采取范讀引導學生總結誦讀古文的特點。然后領讀、學生練讀讓學生找到讀古文的感覺,并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