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大自然的奧秘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單元主題:
自然的奧秘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去大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金蟬脫殼》4、5自然段。
2.學會本單元30個三會生字,13個二會生字,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意思,重點理解:蒼勁 溫馨 浩瀚 迷戀 癡迷 興致勃勃 端詳 兇相畢露 遲鈍 繪聲繪色 窺探 迅雷不及掩耳 名副其實 金蟬脫殼 抽搐 協(xié)調等詞語。
3.在對課文語言的品味的過程中,感受自然的絢麗多彩,自然界生物的奇妙有趣,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觀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4.了解課文的觀察方法,觀察身邊的一種小動物,仿照課文描寫動物外形、動作的方法完成習作2,適當用上打比方的修辭手法,并注意段與段之間的銜接。寫出情趣。
5.推薦閱讀雜志《自然探秘》,《昆蟲記》,電視《人與自然》。
教學重點:
1.讀準字音蒼勁jìng,兇相畢露lù,聯(lián)系課文內容感悟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理解名副其實、繪聲繪色,會用它們造句。
2.理解課文課文內容,思考并回答課后問題。
3.品讀課文,感受自然的絢麗多彩,自然界生物的奇妙有趣,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觀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4.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身邊的小動物,寫出他們的外形與動作特點,適當打比方,并注意段與段之間的銜接。
教學準備:
1.學生完成第二單元預習單。
2.多媒體課件,準備雜志《自然探秘》,《變色龍變色》相關視頻。
教材解讀:
蘇教版五上第二單元共四篇文章,《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裝滿昆蟲的衣袋》、《變色龍》、《金蟬脫殼》,習作是跟前面課文相關聯(lián)的觀察一種小動物,寫出它的外形和動作特點,練習中的誦讀與積累安排的內容是一組有關觀察的名言。從課文的編排來看,這一組課文主題是很鮮明的,就是自然與觀察,展示自然的奧秘,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觀察、探索自然的興趣。課文與習作練習在編排上,逐漸深入遞進,體現(xiàn)了編者的意圖。那么,我們在教學時,就可以圍繞品自然之妙,悟自然之趣這一主題展開,從內容層面著手,有機整合教學內容,通過品讀課文,感悟自然之趣,上出語文課的情趣來。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是一首小詩,以人與自然對話的形式讓孩子們去大自然中,用眼睛發(fā)現(xiàn),用耳朵聆聽,用心去體驗,感受自然的絢麗美好。本課時教學這一課重點解決兩個問題,為什么說大自然是綠色的課本?你喜歡這綠色的課本嗎,為什么?《裝滿昆蟲的衣袋》寫的是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的故事,課文中有三個詞語寫出了法布爾對昆蟲的感情,著迷,迷戀,癡迷。通過兩個小故事,旨在告訴同學們自然中有無窮的樂趣,只有真正喜歡它,投入其中,用心觀察,體驗,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同時,也暗含了只有真正喜歡并且執(zhí)著地追求,不怕任何困難,才有可能成功的道理。《變色龍》主要寫了發(fā)現(xiàn)變色龍,端詳變色龍,放回變色龍的過程。其中,端詳變色龍是重點,這部分又寫了變色龍的外形,捕食,變色。《金蟬脫殼》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了金蟬脫殼時奇特動人的景象。《變色龍》和《金蟬脫殼》兩篇課文在教學要求上有相似之處,都是要學生說一說印象深刻的部分,學生說的也往往就是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所以,教學時可以采用一扶一放的方法,這樣就避免了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復,同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