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啟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要求會寫的生字,認識13個生字,并借助詞典理解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2.聯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3.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親近語言,感受母親在美妙月夜下啟蒙兒子的濃郁親情,體會作者對已故母親的感激,愛戴和懷念.
2.了解母親的特點,感知母親啟蒙的方法.
教學難點
1.課文語言優美,其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值得好好體味.
2.親近語言,感受母親在美妙月夜下啟蒙兒子的濃郁親情,體會作者對已故母親的感激,愛戴和懷念.
【課時安排】
2課時
【相關資料】
孫友田簡介
孫友田,1936年生于安徽肖縣,當代詩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理事,文學創作一級,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蘇作協理事,中國詩歌學會理事,《揚子江詩刊》顧問.有《煤城春早》等十余部詩集.主要著作有詩集《煤海短歌》,兒童長詩《帶血的泥哨》, 《礦山鳥聲》等10部,兒童知識讀物《在黑寶石的家里》等.作品多次獲獎,詩歌《我要演一個童工》被選入《少年朗誦詩選》,詩選《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被編入全國小學語文教科書.散文《月光啟蒙》被選入江蘇版小學語文課本第十冊.孫友田先生.
設計方案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介紹作者孫友田.
2.同學們孫友田能成為詩人,離不開他的母親,他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3.這是位怎樣的母親,竟能給她的孩子帶來如此豐富的精神財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孫友田寫的散文《月光啟蒙》(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2)畫出生詞及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
2.檢查自學情況
(1)讀生字詞,相機正音.
(2)指名讀,注意輕聲(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鳳,凰,嫦,荊,帳)
(3)指名試讀課文,了解掌握情況.
啟蒙:使初學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智慧得以初步開發.
混沌:形容無知無識的樣子.
3.通讀課文,思考分段交流
第一段(1~3):寫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親的歌謠使"我"懂得了對故鄉的愛,對民間藝術的愛.
第二段(4~8):寫母親在夏夜給我講神話故事,唱童謠,猜謎語,啟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寫母親是啟蒙老師,為"我"飛向詩歌王國奠定了基礎.
4.質疑問難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二課時
一,情境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煤礦詩人孫友田的《月光啟蒙》,齊讀課題.
2.(屏幕出示句子"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誰來讀讀文章的第一句話 這句話勾起你怎樣的回憶 交流齊讀
3.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保留著對童年的美好回憶,孫友田童年的夏夜又是如何美妙呢 這節課就讓我們踏著月色,走進他們家的籬笆小院,共同去體味在他記憶深處那永遠美妙的童年夏夜.
二,精讀課文
1.(顯示畫面:月色中,孩子依偎在母親懷里)
教師范讀第一小節(顯示第一小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