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公柳》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
教師講解:這幾個句子,隨文逐步出現,讓我們對柳樹的認識得以加深、升華。既是寫物,更是頌人,這就是借物抒情的寫作手法。板書:借物抒情
(三)、再次質疑,引發思考
(1)再次質疑
學貴在生疑,對比這幾句話,你有什么疑問?(作者為什么借左公柳抒發自己的感情?左公柳與左宗棠和愛國將士們之間有什么相同之處?為什么以左公柳為題?)
(2)弄清重點段層次、內容
要想弄懂這些問題,我們就要先了解什么?
引導學生認識到先了解課文講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跡?(收復新疆失地、建設西北邊疆)一共寫了他幾件事?你能用簡要的語言概括出來嗎?動筆寫一寫。
第一件事:力排眾議 主動請纓 收復新疆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 收復新疆
第三件事:植樹造林 建設新疆建設新疆
弄清文章大致些什么了,請同學們帶著疑問,自學課文,思考,下節課解決。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意圖在于讓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為學生更深層地感悟文章內涵打下基礎。
一、 作業:多次閱讀全文,看看有什么新感受。
板書設計:
左公柳
第一件事:力排眾議 主動請纓 收復新疆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 收復新疆
第三件事:植樹造林 建設新疆建設新疆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文章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讀者、文本中的不同人物情感的互動,在“讀——品——寫“中理解文本理解人物,領悟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從左宗棠感人的愛國事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文章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品——寫“中理解文本理解人物,領悟情感。
三、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抬棺出征的影片、新疆日新月異變化的圖片等)
學生:查找有關左宗棠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2課《左公柳》。回憶一共寫了左宗棠幾件事?(教師板書)
(復習導入,該環節意在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板書來自于學生的發言,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上的自信心,教師還可以通過板書的內容梳理學生思路。)
(二)、走進文本,體悟情感:
1、研讀“力排眾議”:
(1)“力排眾議”是什么意思?(一個人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見,堅持自己的主張)
(2)左宗棠是怎樣力排眾議,讓我們感受到他剛強、堅韌、不屈不撓?請你們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畫出來。
(3)創設情境,角色換位,故事再現:
師:我就是光緒,你們就是大臣,我們來演演當時的情景。
“大臣”們闡述不同意見,左宗棠據理反駁。
師:我是光緒,你們都是左宗棠,再來說說收復新疆的理由。
(4)指導朗讀。
師總結:以一家之言駁倒眾議,這就叫做“力排眾議”。
2、過渡:69歲高齡的左宗棠身體非常虛弱,經常咳血。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不但發出了力排眾議的豪言,還作出了怎樣的壯舉?(齊讀第七自然段。)(板書:抬棺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