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公柳》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
一、 教學內容:第五單元第 22 課
二、 教材和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單元課文主題是“赤子情懷”,講述的是一系列愛國者的英雄事跡,《左公柳》這篇課文雖為第二篇課文,由于第一篇是《古詩三首》,以文章面目出現的,這卻是第一篇。這篇課文通過對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講解,向我們生動介紹了一位100多年前為祖國領土完整,不顧年老體衰,毅然主動請纓,千里抬棺赴敵的英雄形象,表現出英雄愛祖國,愛新疆,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壯志豪情。本文是一篇精讀課文,文本中閱讀的基調偏于情感。
學情分析:
1、經過四年的語文學習,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初步學會了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詞句的能力,能夠在閱讀中抓住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的能力。
2、學生的自主意識正在增強,處在一個由依賴到獨立的過渡階段。這時他們強烈的要求自主、獨立、成功。所以,在教學中應當將整體感知,字詞的理解,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完成。給學生一個立足點,給他足夠的體驗。
3、 文本所涉及的歷史背景,人物經歷,學生平時接觸較少,應該通過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和教師輔助介紹的方式將這些背景資料呈現給學生。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幫助學生會認“戈、慷、慨、湘、棺、屹、淌”,會寫“廊、纖、戈、俄、拱、慷、慨、憊、湘、棺、攜、謀、屹、淌;”理解“戈壁、纖巧、拱手、疲憊、攜帶、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動人、力排眾議、馬不停蹄、拱手相讓、視死如歸”等詞語。
2、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作者思路。
3、學習課文1——3自然段。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閱讀了解左宗棠以身報國的忠義之舉,體會他在收復新疆失地和建設西北邊疆中表現出的滿腔愛國熱忱。
過程與方法:
運用朗讀法、批注法等引導學生讀懂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體會文章內涵。
二、【教學重難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作者思路。
三、【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1、 讀通課文,標注感受或疑問。
2、 搜集有關左宗棠的資料。
(課內外結合,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課前預習,為新課的學習打下鋪墊。)
(一) 導入:
1、 課件出示對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生讀,教師總結: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誰用來言志的對聯嗎?)
2、 課件出示詩句: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師:這是王震那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你們知道是用來歌贊誰的嗎?)
3、 他就是清朝一代名官,為收復新疆、建設新疆,發展民族工業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勛的人——左宗棠。
4、 今天我們就學一篇有關他的文章,來了解他的赤子情懷。板書課題并齊讀。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用這樣的導入不僅讓學生對左公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給左公賦予厚重的文化色彩,豐富了學生的積淀。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詞的自學情況:
課件出示:
慷慨激昂、湘、棺材、戈壁、屹立、流淌、走廊、纖巧、拱手相讓、謀劃、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