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寫連續觀察日記”教學設計
及設計意圖
一.教學內容:52頁
二.教材和學情分析
本單元以 “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仔細觀察,把動物的特點寫具體的,又是怎樣真實地表達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的”為專題,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間都富含細膩的語言和豐富的想象力,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生動的世界。因此,本次習作應從現象入手,指導學生進行實際觀察,并能進行較長期的觀察活動,并通過指導提高科學觀察的效率。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較高水平的觀察力,他們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本次習作能啟發學生用自己的器官去感知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筆記錄生活,從而激發智慧與思維的火花。
三.教學目標
1、能寫出多篇觀察日記,并能夠記錄詳細,了解豆芽的變化規律。
2、發展鍛煉觀察能力、認知能力、寫作能力。
3、養成實事求是觀察記錄的習慣,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培養學生對事物、對生活的興趣和對自然界的熱愛之情。
四.教學準備
學具:課前預習書中的范文;每人一個器皿,泡過兩天的黃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引入:
昨天我們已經預習了日記——《螳螂的啟示》,誰能說說:它和我們所寫的日記有哪些不同之處呢?(同一個寫作內容,卻由幾則日記共同組成)
這樣在一段時間內,圍繞同一個寫作內容,把觀察到的事物發生的變化通過幾則日記描寫出來,叫作連續觀察日記。
(教師準確地下以定義,使學生明確什么是連續觀察日記,以便為后面的學習及寫作奠定基礎。)
二、寫出第一篇觀察日記:
1、同學們,現在小黃豆就在你的手中,請你也把自己發現的記錄下來吧。(學生寫觀察日記)
(根椐田玉博士所提出的感知訓練,這一環節屬于前測階段,在此發現現問題,再加以訓練)
2、再讀《螳螂的啟示》,找出能體現作者觀察細致的語句,對比自己的日記,說說你的體會。
茅盾曾寫過:“無論到哪里,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由此可知,觀察一個事物必須具體,細致。
3、請同學們再審視自己的作文,加以修改,盡量做到觀察細致入微。再同學之間互相交換作文,提出修改意見,教師參與其中,并加以指導。
三、小結:
同學們,在剛才的過程中,你們都表現出色。是否這樣,就達到了寫觀察日記的要求呢?我們下節課再來繼續學習。
(在前測過后,加以簡單的訓練,因為時間與課時的安排,所以將更多的感知訓練安排在下一課時)
第二課時
一、引入:
同學們,經過了兩天,你們的小豆芽一定又有了新的變化,今天
我們就再次與它們相約,為它們寫下第二篇觀察日記。
二、學會多種感官觀察與表達:
1.上節課我們知道了,寫觀察日記一定要像哨兵一樣細心。其實,只做到這一點還遠遠不夠。觀察還要全面,調動多種感官,從多個角度和層面來描寫。
看:眼睛看到什么﹖聽:耳朵聽到什么﹖觸:手可以摸到什么?
嗅:鼻子可以聞到什么?味:舌頭是否可以嘗到什么?
另外,大家還要在全方位感知的同時輔以自己的感受:大腦里想到什么﹖ 心中感受到了什么?
(針對前測中出現的“寫不具體”的問題,教師加以訓練,引導要會從多個方面來觀察。)
結合學生的習作片段,引導如何從多個角度和側面描寫,使內容豐富具體。在感知過程中及時與同學和老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