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少年王冕(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王冕的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以及孝順母親的美好品德。2、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在對語言文字的揣摩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課堂交流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4、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和孝順母親美好品德的影響,進而使他們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凈化與升華。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語言文字,品悟人物性格特點。教學難點:感受王冕勤奮好學、孝敬長輩的優秀品質。課前準備:白板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復習導入 1、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24課《少年王冕》,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課文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你還記得作者描寫了王冕的哪些年齡段的生活嗎? 2、請你根據時間順序復述課文內容。 1、七歲 十歲 十三四歲 十七八歲 2、指名復述 復習鞏固上節課所學內容。 二、抓關鍵語句,品讀課文 從一個放牛娃到畫技精湛的畫家,在王冕取得成功的過程中,讓你感受到王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請同學們打開書本,自由讀課文,思考:王冕是一個( )的人?在書上找到相關語句圈圈畫畫,并將自己的感悟寫在語句旁。 1、王冕是一個(家境貧寒)的人。 (1)、王冕七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靠母親做些針線活供他讀書。 (還從哪里看出來?) (2)、一天,母親把他叫到面前,說:“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誤你。這幾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針線活兒掙的這點錢,實在供不起你讀書。如今,只好讓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從哪些詞語上更能看出來?) (3)此時母親說這些話時,心情是怎樣的? (4)指導朗讀語句 2、王冕是一個(孝順懂事)的人。 (1)、王冕說:“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 師:王冕是不是真的覺得學堂里“也悶得慌,放牛到快活些”? 這真是一個懂事的王冕,指導朗讀母親和王冕的對話。 (2)、從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親。 (3)、遇上秦家煮些腌魚臘肉,他總舍不得吃,用荷葉包了回家孝敬母親。 師:能吃上一頓腌魚臘肉對于王冕來說是—— 生: 美味佳肴、山珍海味 師:王冕拿到這些美食卻總舍不得吃,他為什么舍不得吃呢? 說得真好,你來讀。指導朗讀 (4)、王冕得了錢,就買些好東西孝敬母親。(他會為母親買些什么呢?) (5)、春光明媚的時候,王冕就用一輛牛車載著母親,到村上湖邊走走。母親心里十分歡喜。 他為什么這么做? 3、王冕是一個(善于觀察)的人。 “轉眼間,陰云密布。一陣大雨過后,天空中黑云邊上鑲這白云。陽光透出來了,照得湖水通紅。山上霧氣繚繞,巖石掩映;山下樹木蔥蘢,青翠欲滴。樹枝像水洗過一般,綠得尤其可愛。湖里有十來枝荷花,花苞上雨水點點,荷葉上水珠晶瑩透亮。” (1)讀完這段文字,你覺得這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2)你還能用哪些詞語形容景色秀美? (3)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景色的美?在書上圈圈畫畫。 (4)看著眼前的景象,你想說什么?請你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這秀麗的景色。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5)你愿意將這樣的美景深深地印入你的腦海中嗎?出示填空,引背。 (6)這真是一個善于觀察的王冕,在平凡的事物中感受到了與眾不同的美、有層次的美。 (7)、這樣的美景古人是如何稱贊的? “人在畫圖中”,你是怎么理解的? 人和景合一,看景的人也成了景中的一部分了,看得王冕不禁入了迷,他在想什么呢? (8)可惜此時沒有畫工,他又想到了什么? (9)“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呢?我何不自己畫幾筆?” 改成陳述句,體會語句。 (10)指導朗讀。 王冕立志學畫,可見他還是一個——有志氣的人。 5、王冕是一個(勤奮好學)的人。 (1)、王冕在放牛的時候,還帶著幾本書去讀呢。 (2)、每天給的點心錢,他也舍不得花,積攢了一兩個月,便偷空來到村學堂,從書販子那里買幾本舊書。白天牛吃飽了,王冕就坐在柳樹陰下看書。 “舍不得”你感受到了什么? (3)、起初畫得不好,三個月之后,便大有長進了,那荷花的精神、形態、顏色,沒有一處不像真的。 師:起初畫得不好,而三個月后沒有一處不像真的,王冕是怎么做的? (4)、王冕的荷花越畫越好,終于成了畫荷花的高手。 (5)、到了十七八歲,王冕離開了秦家。他每天畫些畫,讀讀古人的詩文。 即使畫技精湛,王冕離開秦家后還是每天堅持練習畫畫,讀讀古人的詩文,他真是勤奮好學啊! 6、如此愛讀書的王冕一定讀了不少書,也明白了許多道理。你認為王冕明白了哪些道理呢? 7、讀到這里,你想對王冕說些什么? 學生自讀課文,并思考問題。 學生討論交流 1、父親去世,家中的頂梁柱倒了,家中的經濟來源主要靠母親做些針線活,可見家境貧寒。 2、“年成不好”,“只靠針線活”,“這點錢”,“實在”。這幾個詞語上更能說明他家家境貧寒。 (傷心、無奈、愧疚) 生:王冕這樣說是在寬慰母親,他知道家庭生活很艱難,他理解母親的難處。 生:他為了不讓母親內疚,難過,才這樣說的。 分角色朗讀 白天放牛已經很累了,但是怕母親孤獨就陪伴母親說說話。 生:這是多么好的美食啊,我應該孝敬母親 指名讀。 帶母親出來散散心,讓母親高興。 指名回答。(景色秀美) 指名交流。 學生在書上圈畫,并交流。 a. 顏色:色彩對比強烈,色調彼此協調:地上“紅、青、綠”與天上“黑、白”遙相呼應, b.景物錯落有致:湖邊、山上、樹上景色鮮明有別。 c.動詞的準確運用:鑲、透、洗,令人身臨其境。 指名說并讀一讀句子。 指名背,齊背。 指名回答,(“人在畫圖中”) 指名回答,(讓畫工將荷花畫下來。) 指名說 指名讀,齊讀。 指名交流。 為了買幾本舊書需要積攢一兩個月的點心錢,錢用來買書了,就得餓著肚子,可見他真是勤奮好學啊。 認真觀察荷花,抓住荷花的精神、形態、顏色,持之以恒地練習。 生:王冕懂得了大自然的美麗,學會了觀察和欣賞自然的美。 生:他懂得了人要有自信心(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 生:要孝敬母親 生: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 學生交流。 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在對文中語言文字的揣摩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 通過感悟文中字詞與語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了母親因家境貧寒而不得不讓王冕輟學的傷心、無奈。更為下節中王冕理解母親,安慰母親,體現他的孝順懂事做好了鋪墊。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指導學生學生抓住文中顏色、景物和動詞這三方面,感受到景物的美和王冕的善于觀察。 通過指導學生抓住“舍不得”等詞句感悟王冕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最終取得成功,從而激發學生向王冕學習的美好愿望。 三、總結 1、學習了課文,一位懂事孝順、勤奮好學的少年王冕形象,相信已經深深地印在你的腦海里。那作者是怎樣把王冕寫得如此鮮活,生動的呢?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2、有感情地齊讀全文,再次感受王冕的人格魅力。 抓住人物的語言、行為和心理,這些細節描寫可以幫助我們將人物寫生動、特點寫鮮明。 學生齊讀課文。 總結本文的寫作手法,指導學生將人物寫生動、特點寫鮮明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作業設計: 1、 王冕是元代著名的畫家和詩人。他靠自學而成為詩人和畫家。他的詩畫皆負盛名,尤其善于畫梅花。他的《墨梅》更是傳世之作。 2、 出示:《墨梅》 3、 你知道王冕為什么喜歡畫梅花呢? 少年王冕的成功,真是富有傳奇色彩!你想了解中年王冕、老年王冕嗎?課后閱讀《儒林外史》部分,做些文字摘抄。 齊讀詩句。 學生討論交流。 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補充《墨梅》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面并感受到王冕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五、板書設計:24 少年王冕家境貧寒孝順懂事善于觀察勤奮好學有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