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走進生命的樂章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現在就請同學們根據你學習中所獲得的信息完成下面的填空:
諾貝爾,(國籍)化學家。他一生在和方面有過許多發明,而他最突出的發明是。他先后發明了、和的炸藥。為了發明炸藥,諾貝爾投入了他的。
2、提問:整個生命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一輩子;所有的時間、所有的精力;所有的一切投入到這項事業中。
二、精讀感悟,詮釋生命的內涵
1、課文中那些地方讓你感受到諾貝爾為了發明炸藥付出了他的整個生命?請同學們仔細默讀課文3——9自然段,用心揣摩語言,把最能觸動你心靈的語句畫出來,還可以在文字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評議,適時點撥。
預設a:
出示:1864年6月3日,諾貝爾實驗室在一聲巨響中化為灰燼。諾貝爾的弟弟被炸死,父親被炸成殘廢,但諾貝爾毫不氣餒。
(1)師:“毫不氣餒”是什么意思?(一點兒也不放棄,不退縮)
(2)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為了研究炸藥,諾貝爾不顧危險,還失去了親人,但他還是矢志不移。
評價:是呀,炸死弟弟,炸殘父親,這對諾貝爾來說是何等慘重的代價啊。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諾貝爾依然毫不氣餒。是呀,此時此刻,你想對諾貝爾說什么?
是呀,因為諾貝爾心中一心想著的是什么?你是從文中哪兒你了解到的?
(3)提升:研究炸藥是極其危險的,死亡時刻伴隨著諾貝爾,他在死亡的邊緣上徘徊。鄰居也指責他是科學瘋子,向政府抗議,要求他停止這樣的實驗,他被迫搬到郊外。可見他遇到重重困難,層層艱險。諾貝爾毫不氣餒,此時此刻,他會想些什么?
(4)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諾貝爾?(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百折不撓、矢志不移--------)
預設b
出示:“經過四個年頭幾百次的失敗,到1867年的秋天,終于制造出能夠安全運輸的固體炸藥——黃色炸藥。”
(1)、分別點擊“四個年頭”、“幾百次的失敗”,“終于”從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評價語:失敗并不能摧垮他的信念!
一次、十次、上百次、甚至是幾百次,面對這無數次失敗的打擊,他依然百折不回!
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2)想象一下這四個年頭、幾百次的失敗的實驗,諾內爾是經歷了些什么?
每當實驗遭受失敗之時,他心里總是想?
每當遭到別人誤解之時,他總是對自己說?
(3)經歷了無數次這樣生與死的考驗,無數次死里逃生!是什么支撐著他挺過來的?
預設c
出示:有一次,他在實驗室里親自點燃了導火線,雙眼緊盯著緩緩移動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經接近炸藥了!諾貝爾的心怦怦直跳,但雙眼仍然緊盯著炸藥不放。
(1)請用一個詞語形容一下當時的情景。(千鈞一發,驚心動魄)
這樣千鈞一發、驚心動魄的場面,如果請你來讀,你將怎樣讀,想一想,練一練。
評價:a緊張得讓人窒息!
b仿佛真讓人聽到了那怦怦的心跳聲。
(2)引導:“怦怦直跳”表明此時的諾貝爾的確非常緊張,你們認為他在緊張、擔心些什么?(可能是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更可能是在關心著這次實驗究竟能不能成功。)
預設d
過渡:正在他的心怦怦直跳之時-----引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