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松說課稿
各位專家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是來自安徽省合肥市的語文教師孫云。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第一課《黃山奇松》。
以下是我的說課流程。
教材分析: 《黃山奇松》這篇課文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贊嘆之情。全文共3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麗。
學情分析: 由于我班大部分學生沒有去過黃山,而他們對于黃山奇松的探知欲是十分濃厚的,極為有限的課本文字、插圖,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注意力難以集中。而多媒體課件能給學生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教學信息,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
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借助多媒體理解“枝干遒勁”“飽經風霜”“千姿百態”等詞語,了解黃山松的“奇”。
2、過程和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培養朗讀能力,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黃山奇松的姿態,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四、教學重難點:本課的訓練重點是利用多媒體的優勢來拓展學生的視野,進行語文整合教學,使學生體會黃山松樹的“奇”。
五、教學過程及多媒體運用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重難點,下面我就具體來說說如何將多媒體課件運用于教學過程的。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感興趣的問題才會主動的探究,在上課之前我就在想,怎么才能把孩子興趣提上來,讓他們主動學習,樂于學習。所以,在導入的時候我利用多媒體出示畫面,懸崖上爭奇的松樹、山峰上矗立的怪石、峰壑中彌漫的云海、四季常暖的溫泉,將學生進入情境。這時我再提出問題“同學們,看了這么美的地方,你想說些什么?”學生很快就能說出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向往。通過先看再說,學生對黃山已有了初步的感知,為學習下文打下了基礎。
(二)、直觀感知,走進黃山。
有了初步的感知,再讓學生了解黃山的地理位置,學生沒有去過黃山,我就出示一幅地圖讓學生自己找,并說出位置。
(三)、過程體驗,解決重難點。
接下來就是感受黃山松的“奇”。
1、激“思”學文,突出奇松。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先是出示徐霞客的名言導入新課,接著激發學生對名言進行思考,想想這句話的意思,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我借助于課件對“五岳”作了提示。當學生初步理解了這句話以后,我又進一步讓學生思考徐霞客為什么會發出這樣的感慨。由此進入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從而理解黃山“四絕”及人們對奇松情有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