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隱者不遇》案例
教學內(nèi)容分析:
《尋隱者不遇》寫作者去尋訪一位隱士沒有見到,通過和童子的對話,反映了隱士游蹤不定、無羈無絆的生活。詩以問答的形式,記敘“尋隱者不遇”這件事,表現(xiàn)了隱者的思想和性格。該詩采用了寓問于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
賈島是以“推敲”兩字出名的苦吟詩人。一般認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實他的“推敲”不僅著眼于錘字煉句,在謀篇構(gòu)思方面也是同樣煞費苦心的。此詩就是一個例證。
教學設(shè)計思路:
以往對古詩的學習是通過查字典及參閱注釋來理解古詩中的字詞,體會古詩的意境。本課的教學試圖改變這一模式,根據(jù)以往學古詩的方法自主探究。通過網(wǎng)絡資源,學生可以了解作者的情況、理解難解字、體會古詩的意思。在理解古詩的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把自己對古詩的理解,對意境的感悟融入朗讀之中。理解了古詩后,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詩人的作品學一學。然后運用介紹、誦讀、背誦、表演等形式與同學交流,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設(shè)計理念:
整合課程,改變以往對古詩的學習的方法,利用網(wǎng)絡資源,讓學生自主探究,了解作者的情況、理解難解字、體會古詩的意思,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教學要求:
1、學會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古詩的意思,能準確說出詩句中部分詞語的意思。
4、體會《尋隱者不遇》一詩描繪的情景,準確說出詩中包含的三問三答。
教學重點、難點:
朗讀、背誦課文,理解古詩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今天,我們要學的是一首古詩,請大家讀題目《尋隱者不遇》。
2、聲音真響亮,來,看著翟老師在黑板上寫寫這個題目,邊看邊想,從詩歌的題目里你能讀到什么?你又讀不到什么?
師板書題目。
3、哪個孩子來說說,從詩歌的題目中你能讀到什么,怎么寫?
讀到的:訪的意思就是拜訪,詩人去拜訪隱者,結(jié)果是沒有遇到。
讀不到的:隱者是誰、名字、尋者是誰、為什么沒有相見隱者。
4、你想知道他不遇的原因是不是這樣?看來,同學們很會讀書,帶著問題去學等一下你會學的更明白,那么學的時候能不能把你心中的疑問都解答了。
二、讀詩悟情:
過渡:好,下面我們來進行學習的第一步。想把這首詩學好、學懂,首先我們要把它的字音給讀準。好,跟著翟老師說,讀準字音。
(教師板書:讀準字音)
1、生自由讀課文,同桌互讀,個別生讀全詩。
個別學生讀的過程中對生字正音。
2、同學們會聽了,說明在讀的時候也能夠讀準讀好了,咱們就這樣一起來齊讀一遍,徐老師走近你們聽一聽。我看到有的同學呢,他已經(jīng)把該注意的音都標出來了。
生齊讀。
3、第二步,我們還要繼續(xù)再讀一讀,這一次,讀什么呢?古詩古詩,就要讀——(板書:讀出節(jié)奏)
指導:
這是幾言的古詩?
用筆畫一下間隔符、節(jié)奏符,看看應該怎樣把古詩的節(jié)奏讀出來。
生邊自讀,邊畫間隔符、節(jié)奏符。
指名讀全詩,評價。
師范讀全詩,學生用古人讀詩的方式來讀。
師:如果你認為用搖頭晃腦加上手勢能有助于你讀得更好的話,你可以自由發(fā)揮。
生齊讀。
4、同學們,讀出了節(jié)奏,不等于把詩讀懂了,所以我們下一步接著還要再來學一學、讀一讀,讀什么呢?我們要讀懂詩意。這首詩寫什么我們還不知道,怎么能讀出感情來呢?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剛才我們讀了好幾回,現(xiàn)在有機會你再讀,讀完之后,如果你覺得意思掌握的差不多了,跟你旁邊的同學講一講。好,現(xiàn)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