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恩難忘》教案
[教學內容]
教材第6~9頁課文、生字、練習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深情而又樸實的記敘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劉紹棠。作者通過對小學一年級時一位教學有方的田老師的回憶,抒發了對老師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全文依循行敘事后抒情的順序,情真意切,塑造了一位可敬、可親的鄉村教師形象。課文共9人自然段,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以分為3段。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從田老師講的故事與所學的古詩的關系中體會田老師教學有方。
2、理解“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的含義。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授課類型]
講讀課
[教學時間]
2008年9月2、3日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條理。
3、能結合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學準備]
掛圖、卡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激起興趣:
1、有人把老師比喻為蠟燭、春蠶,也有人把老師比類靈魂的工程師,可見教師的工作是多么高尚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課。(板書課題)
2、讀題。你想知道什么呢?(作者的老師是誰?為什么難忘這位老師?這位老師是怎么上課的?……)。
3、帶著這些疑問請學生先自讀課文。
[設計意圖:感悟,既是學習語文的重要目標之一,又是學習語文的一種基本方法!墩Z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指出,“語文教學法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又說,“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彼,教學本課,我們必須重視引導學生學會感悟,善于感悟。因此,提示課題后,大可不必徑直開講,可引導學生自主解題,自主推測課文應該寫些什么。接著,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走向文本,尋求答案,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樣,引讀導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步步推進,效果應該良好。]
二、檢查自學:
1、檢查生字詞。
chuī dāo xiè lǎo xiē tǒnɡ jiá
炊煙 念叨 感謝 姥姥 歇腳 捅了一下 戛然而止
。1)自己讀讀這些一類字和二類字,你有什么收獲?(這個匯報內容可以從音、形、義等不同方面進行,還應鼓勵那些已經學會弄懂這些字的學生介紹方法“從哪里我知道了什么?”)、
(2)集體認讀。
2、檢查朗讀課文。、
(1)分節朗讀。
(2)評議糾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本文主要寫了作者小學一年級時的田老師在講課文時編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且四年級也如此,給作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3、課文中哪句話概括了插圖的內容?(他先把這首詩念了一遍,又連起來講一遍,然后,編出一段故事,娓娓動聽地講起來。)
四、再講解課文,理清條理:
1、課文哪一部分是講田老師怎樣上課的?(第3~7自然段)
2、把這部分再讀一讀。
3、小組合作討論分段及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寫“我”到鄰近的一所鄉村小學去讀書以及學校的概況。